2022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試卷_第1頁
2022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試卷_第2頁
2022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試卷_第3頁
2022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試卷_第4頁
2022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23小題,每小題2分,共46分)1.(2分)“一粒深埋在遺址里的稻米,幾塊摻雜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尋食物的智慧,也記錄了一場作物生產的革命。”這場“作物生產的革命”指的是()A.家畜飼養的出現 B.原始農業的產生 C.定居生活的開始 D.漁獵生產的發展2.(2分)孔子的教學方法以啟發誘導為主,以人影響人的方式去“愛人”和教人。具有強烈的人本色彩。由此可見,孔子教育理論的起點是()A.仁 B.禮 C.法 D.德3.(2分)商鞅變法造就了以軍工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勛系統,使秦國社會的動力驅動系統煥然一新。推動這一驅動系統建立的變法措施是()A.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C.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D.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4.(2分)如果沒有秦統一戰爭這種特殊的歷史手段,東方六國由分封到郡縣的過渡恐怕就要拖幾個時代,才能慢慢完成社會轉型。此觀點認為秦統一()A.有利于民族融合 B.加強了中央集權 C.推動了經濟發展 D.促進了文化交流5.(2分)有學者探究了中國古代部分王朝選擇都城的主要原因人物都城定都的主要原因商王盤庚殷土地肥沃漢高祖劉邦長安易守難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洛陽▲明成祖朱棣北京威懾地方結合所學知識,可將表格補充完整的一項是()A.發跡之地 B.軍事需要 C.宗教信仰 D.推行改革6.(2分)陳寅恪先生認為科舉制度是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種手段,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貴的世系和世襲的特權取得地位和權力。陳寅恪先生意在說明科舉制()A.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B.擴大了統治的基礎 C.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強化了貴族的統治7.(2分)北宋時期,政府樂于見到人們的鑒賞喜好從貴金屬轉向陶瓷,這一轉變有利于金屬貨幣的流通,并向少數民族政權換取和平。可見政府支持這一轉變的主要意圖是()A.引導貴族生活方式的轉變 B.推動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C.提倡節儉以保持士人清廉 D.促進經濟發展和支付歲幣8.(2分)公主趙姬因戰亂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帶并結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時期才追認為皇姑,并追封為郡主。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A.金滅北宋 B.蒙古滅金 C.元朝建立 D.元滅南宋9.(2分)下表整理了徐光啟推廣農作物和整理農書的材料()1607﹣1608將甘薯從福建引入上海,進行農業實驗,成功種植,撰寫《甘薯疏》,推廣種植經驗。1613﹣1621在天津建立水稻試驗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種植經驗,撰寫《北耕錄》《宜墾令》等農書。1622﹣1625在上海和天津的經驗上,整合前期農學著作,完成《農政全書》的初稿A.學習四方科學技術 B.得到政府的支持 C.注重搜集文獻資料 D.具有實踐探索精神10.(2分)戰前,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是不合法的,戰后,他們卻“合法”地經營了許多輕工業,導致這一變化出現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1.(2分)他們的目的在于恢復儒家的地位,使這個極其落魄的帝國恢復傳統專制制度那種平靜安穩的統治。但是也逐漸認識到改革和謹慎的現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謹慎的現代化”是指()A.洋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戊戌變法 D.實業救國12.(2分)《兒童畫報》是面向兒童的一種刊物,發行于1902至1904年間。據著名報人薩空了回憶,他在七八歲時最喜歡《兒童畫報》的合訂版,在畫報中獲得了許多科學知識。例如瓦特通過沸水發明了蒸汽機,世界人種的分類和五大洲的形狀。這說明該刊物()A.否定了傳統文化 B.傳播了科學知識 C.成為了學校教材 D.宣傳了革命思想13.(2分)1912年1月27日,孫中山致電各國公使說:“本總統甚愿讓位于袁,而袁已允照辦,豈知袁忽欲令南京臨時政府立即解散,此則為民國所萬難照辦者,蓋民國之愿意讓步,為共和,非為袁氏也……”此電文體現了()A.孫中山捍衛共和的決心 B.列強武裝干涉中國革命 C.袁世凱接受臨時政府的主張 D.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14.(2分)192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會議提出停止組織城市武裝暴動和進攻大城市,鞏固和發展當前蘇維埃統治區域和紅軍武裝,對黨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蘇維埃政權。這說明該會議()A.延續了城市武裝暴動行為 B.提出建設黨的革命軍隊 C.否定了黨的武裝革命主張 D.肯定了工農割據思想15.(2分)1938年,各地青年紛紛涌向延安,形成了“天下歸心于延安”的趨勢,這種情形的出現主要是基于中央()A.重視教育的發展 B.重視文化藝術 C.全民族抗戰 D.開展土地改革16.(2分)1969年同中國建交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只有法國等六個國家。1973年時,中國與除美國以外的其他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基本建交,同歐盟也建立了正式關系。這種情況的變化反映了()A.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B.中美關系的緩和 C.資本主義陣營的分化 D.改革開放的需要17.(2分)古埃及窮人死后埋入地下簡陋墓穴,官僚貴族則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頂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宮殿的金字塔。這種差別反映了古埃及()A.地理環境各異 B.風俗習慣迥異 C.社會等級森嚴 D.建筑形式多樣18.(2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作品具有豐富的色彩,如紅、綠、藍分別象征了愛情、希望、天空和海洋,掃除了中世紀的灰暗。作品鮮明的色彩反映了()A.古羅馬文化的復興 B.宗教信仰的改變 C.東方文化的影響 D.精神面貌的變化19.(2分)瓦特在取得專利的說明書中,把他的蒸汽機說成是大工業普遍適用的發動機,與當時使用其他動力來源的機器相比,他的普遍適用性體現在()A.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 B.機器簡單易于制造 C.能源清潔更加環保 D.可用能源豐富多樣20.(2分)1868年,一批新的領導人在日本開始了革命性的變革,并最終把日本提高到一個具有國際威望的大國地位,這個改革()A.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B.開啟了幕府統治 C.推行鎖國政策 D.發展了資本主義21.(2分)如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某個階段的形勢圖。下列選項能作為此圖標題的是()A.德意法西斯的進攻 B.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 C.盟軍歐洲戰場反攻 D.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22.(2分)有學者指出,世界正迎來非西方大國和非西方世界的“群體性崛起”和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失序”這樣一個歷史轉折的重要時刻。此觀點認為()A.美國的綜合國力迅速衰落 B.西方國家已無法影響世界 C.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D.非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秩序23.(2分)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表演者的舞臺采用光影投屏技術,形成巨大冰面視效,每一秒地屏畫面都會隨節目的調整而變化,或空靈或浪漫,呈現出獨特美學。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也曾計劃采用這種方式,但技術尚不成熟。如今技術成熟得益于()A.信息技術的進步 B.電影拍攝技術的提高 C.空間技術的發展 D.快速制冰技術的出現二、非選擇題(2大題,共24分)24.(1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習近平指出,工人階級是中國共產黨最可靠和最堅實的階級基礎,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根本力量。材料一:1911年6月11日,張東蓀在《時務新報》中指出:“我們的罷工和同時期外國的罷工在性質上是不同的。他們的罷工,是勞動者和資本家的爭斗,有的為了工值,有的為了工作時間,有的為了工作待遇。我們的,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賣國賊的支配,是爭回民主國民的資格。”——張德旺《道路和選擇》材料二:大慶石油工人發出了:“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體現了大慶石油工人“愛國,求實,創新,奉獻”的精神風貌,鑄就了鐵人精神。——中共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材料三:深圳特區的建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勞動者,形成了上世紀80年代“百萬勞工下深圳”的打工熱潮。外來務工者為深圳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深圳市檔案館《先行之路—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檔案》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五四時期工人罷工的要求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五四時期的工人和同時期西方工人運動有什么區別?(2)根據材料二,說出“鐵人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時期的意義是什么?某地組織黨員實地學習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干部群眾的精神風貌,請你推薦一個城市或地區,并說明理由。(3)材料三的圖片中,勞動者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說出他們展現出這種精神風貌的原因。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中國勞動者群體的認識。25.(1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已經大踏步趕上了這個時代。材料一:乾隆(1711年﹣1799年)和華盛頓(1732年﹣1799年)都生活在18世紀,乾隆統治期間中國處于康乾盛世,華盛頓則帶領美國趕上了時代。材料二:“中國要取得發展,擺脫落后和貧困,就必須開放”——《鄧小平文選》請回答:(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華盛頓帶領美國趕上了怎樣的時代?(2)綜合上述材料,自行提取觀點并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不得照搬材料。)

2022年廣東省深圳市中考歷史試卷一、單項選擇題(23小題,每小題2分,共46分)1.(2分)“一粒深埋在遺址里的稻米,幾塊摻雜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尋食物的智慧,也記錄了一場作物生產的革命。”這場“作物生產的革命”指的是()A.家畜飼養的出現 B.原始農業的產生 C.定居生活的開始 D.漁獵生產的發展【解答】根據所學和材料“‘一粒深埋在遺址里的稻米’”可知,這是說種植稻,結合所學知識,農作物種植等的出現,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家畜飼養,排除A項;材料未直接體現定居生活的開始,排除C項;作物生產指的是農作物生產,不是說漁獵生產,排除D項。故選:B。2.(2分)孔子的教學方法以啟發誘導為主,以人影響人的方式去“愛人”和教人。具有強烈的人本色彩。由此可見,孔子教育理論的起點是()A.仁 B.禮 C.法 D.德【解答】根據材料“具有強烈的人本色彩”可知,孔子的教育理論的出發點是以人為本。根據所學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故A項正確;“禮”是政治主張,排除B項;“法”是法家所強調的,孔子是儒家,排除C項;題干并未體現“德”,排除D項。故選:A。3.(2分)商鞅變法造就了以軍工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勛系統,使秦國社會的動力驅動系統煥然一新。推動這一驅動系統建立的變法措施是()A.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C.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D.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解答】根據材料“商鞅變法造就了以軍功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勛系統”可知,反映的是獎勵軍功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商鞅變法實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C項正確;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排除A項;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這是實行小家庭政策,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排除B項;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這樣,就減少了私斗,有利于公戰,排除D項。故選:C。4.(2分)如果沒有秦統一戰爭這種特殊的歷史手段,東方六國由分封到郡縣的過渡恐怕就要拖幾個時代,才能慢慢完成社會轉型。此觀點認為秦統一()A.有利于民族融合 B.加強了中央集權 C.推動了經濟發展 D.促進了文化交流【解答】根據材料“由分封郡縣的過程恐怕就要拖幾個時代”可知,材料中的觀點強調秦的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加速了由分封到郡縣的過程,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民族融合,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經濟發展,排除C項;材料未直接體現文化交流,排除D項。故選:B。5.(2分)有學者探究了中國古代部分王朝選擇都城的主要原因人物都城定都的主要原因商王盤庚殷土地肥沃漢高祖劉邦長安易守難攻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洛陽▲明成祖朱棣北京威懾地方結合所學知識,可將表格補充完整的一項是()A.發跡之地 B.軍事需要 C.宗教信仰 D.推行改革【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為了推行漢化改革,他遷都洛陽,這樣,解除了舊都平城的守舊勢力的阻撓,來到中原地區,有利于改革的進行和進一步學習漢文化,D項正確;北魏發跡于北方草原,排除A項;洛陽易攻難守,因此,遷都洛陽并不是出于軍事需要,排除B項;北魏信奉北方草原的薩滿教,洛陽盛行佛教,排除C項。故選:D。6.(2分)陳寅恪先生認為科舉制度是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種手段,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貴的世系和世襲的特權取得地位和權力。陳寅恪先生意在說明科舉制()A.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B.擴大了統治的基礎 C.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強化了貴族的統治【解答】根據材料“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貴的世系和世襲的特權取得地位和權力”可知,“這些人”是指平民子弟,結合所學知識,科舉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徹底否定了以門第和出身作為選拔標準,搭建了一個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為人才流動提供了一條渠道,使廣大平民子弟有機會進入官員行列,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各式人才,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B項正確;材料不是強調科舉制對教育的影響,排除A項;宋朝提升文官地位,材料未體現該信息,排除C項;科舉制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沖擊了舊貴族的統治,排除D項。故選:B。7.(2分)北宋時期,政府樂于見到人們的鑒賞喜好從貴金屬轉向陶瓷,這一轉變有利于金屬貨幣的流通,并向少數民族政權換取和平。可見政府支持這一轉變的主要意圖是()A.引導貴族生活方式的轉變 B.推動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C.提倡節儉以保持士人清廉 D.促進經濟發展和支付歲幣【解答】由題干中的“這一轉變有利于金屬貨幣的流通,并向少數民族政權換取和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分別與遼、西夏簽訂了盟約,每年需要給對方支付大量歲幣,以此獲得和平,但是北宋手工業發展,通過榷場貿易,北宋既可以從貿易中獲得財富,又可以通過互通有無保障和平局面。可見這一轉變有利于促進北宋經濟發展和支付歲幣,D項正確;題干中所述的是“政府樂于見到人們的鑒賞喜好從貴金屬轉向陶瓷”,可見群體不單單是貴族,排除A項;題干強調的意圖是促進經濟發展和支付歲幣,與文化教育事業無關,排除B項;題干中的“政府樂于見到人們的鑒賞喜好從貴金屬轉向陶瓷”,不能直接推出提倡節儉以保持士人清廉,排除C項。故選:D。8.(2分)公主趙姬因戰亂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帶并結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時期才追認為皇姑,并追封為郡主。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是()A.金滅北宋 B.蒙古滅金 C.元朝建立 D.元滅南宋【解答】1127年,金滅北宋,北宋皇族流落民間,于是出現了這種情況,公主趙姬因戰亂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帶并結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時期才追認為皇姑,并追封為郡主,故A正確;蒙古滅金、元朝建立與北宋皇族流落民間沒有關系,排除BC;材料是說南宋光宗時期才追認,元滅南宋晚于此,排除D。故選:A。9.(2分)下表整理了徐光啟推廣農作物和整理農書的材料()1607﹣1608將甘薯從福建引入上海,進行農業實驗,成功種植,撰寫《甘薯疏》,推廣種植經驗。1613﹣1621在天津建立水稻試驗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種植經驗,撰寫《北耕錄》《宜墾令》等農書。1622﹣1625在上海和天津的經驗上,整合前期農學著作,完成《農政全書》的初稿A.學習四方科學技術 B.得到政府的支持 C.注重搜集文獻資料 D.具有實踐探索精神【解答】A.材料沒有涉及學習其它科技,排除A。B.材料只是說徐光啟實踐,體現不出得到政府的支持,排除B。C.材料強調的是實踐,不能體現注重搜集文獻資料,排除C。D.根據材料“將甘薯從福建引入上海、在天津建立水稻試驗田”及所學可知,這些均是實踐,它體現的是實踐探索精神,D項正確。故選:D。10.(2分)戰前,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是不合法的,戰后,他們卻“合法”地經營了許多輕工業,導致這一變化出現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答】戰前,列強在中國設立工廠是不合法的,戰后,他們卻“合法”地經營了許多輕工業,導致這一變化出現的戰爭是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侵略我國,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西方列強在我國享有片面最惠國待遇,此后列強在我國“合法”地經營了許多輕工業。故C符合題意;導致題干現象出現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不是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排除ABD。故選:C。11.(2分)他們的目的在于恢復儒家的地位,使這個極其落魄的帝國恢復傳統專制制度那種平靜安穩的統治。但是也逐漸認識到改革和謹慎的現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謹慎的現代化”是指()A.洋務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戊戌變法 D.實業救國【解答】據題干“他們的目的在于恢復儒家的地位,使這個極其落魄的帝國恢復傳統專制制度那種平靜安穩的統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梁啟超等對儒家思想采取宣傳的態度,“但是也逐漸認識到改革和謹慎的現代化的必要性。”其目的是利用儒家思想為變法宣傳造輿論,如《孔子改制考》,故C正確;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技術,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排除A;新文化運動對儒家學說采取完全否定的態度,排除B;實業救國借助興辦民族企業來拯救民族危亡,排除D。故選:C。12.(2分)《兒童畫報》是面向兒童的一種刊物,發行于1902至1904年間。據著名報人薩空了回憶,他在七八歲時最喜歡《兒童畫報》的合訂版,在畫報中獲得了許多科學知識。例如瓦特通過沸水發明了蒸汽機,世界人種的分類和五大洲的形狀。這說明該刊物()A.否定了傳統文化 B.傳播了科學知識 C.成為了學校教材 D.宣傳了革命思想【解答】根據題干“他在七八歲時最喜歡《兒童畫報》的合訂版,在畫報中獲得了許多科學知識。例如瓦特通過沸水發明了蒸汽機,世界人種的分類和五大洲的形狀”可得出該刊物傳播了科學知識,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兒童畫報有許多科學常識,沒有體現否定了傳統文化,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信息可以說明畫報成為學校教材,排除C項;材料主要反映畫報傳播科學知識,沒有提及宣傳革命思想,排除D項。故選:B。13.(2分)1912年1月27日,孫中山致電各國公使說:“本總統甚愿讓位于袁,而袁已允照辦,豈知袁忽欲令南京臨時政府立即解散,此則為民國所萬難照辦者,蓋民國之愿意讓步,為共和,非為袁氏也……”此電文體現了()A.孫中山捍衛共和的決心 B.列強武裝干涉中國革命 C.袁世凱接受臨時政府的主張 D.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解答】根據題干“本總統甚愿讓位于袁,而袁已允照辦,豈知袁忽令南京臨時政府迅速解散,此則為民國萬難照辦者,蓋民國之愿意讓步,為共和,非為袁氏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電文說明孫中山承諾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他可以把臨時大總統讓給袁世凱,但不能解散南京臨時政府,體現了孫中山捍衛共和的決心,故A正確;題干電文不能體現列強武裝干涉中國革命,排除B;袁世凱接受臨時政府的主張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C;題干電文體現了孫中山捍衛共和的決心,不是強調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排除D。故選:A。14.(2分)192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會議提出停止組織城市武裝暴動和進攻大城市,鞏固和發展當前蘇維埃統治區域和紅軍武裝,對黨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蘇維埃政權。這說明該會議()A.延續了城市武裝暴動行為 B.提出建設黨的革命軍隊 C.否定了黨的武裝革命主張 D.肯定了工農割據思想【解答】據題干可知,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停止組織城市武裝暴動和進攻大城市,鞏固和發展當前蘇維埃統治區域和紅軍武裝。這說明該會議肯定了工農割據思想。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故D符合題意;延續了城市武裝暴動行為、否定了黨的武裝革命主張與題意不符,排除AC;題干材料說明該會議肯定了工農割據思想,不能說明該會議提出建設黨的革命軍隊,排除B。故選:D。15.(2分)1938年,各地青年紛紛涌向延安,形成了“天下歸心于延安”的趨勢,這種情形的出現主要是基于中央()A.重視教育的發展 B.重視文化藝術 C.全民族抗戰 D.開展土地改革【解答】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爆發七七事變,中共主張全民族抗戰,各地青年紛紛涌向延安,形成了“天下歸心于延安”的趨勢,C項正確;重視教育的發展、重視文化藝術均是重要原因,排除AB二項;抗日戰爭時期的政策是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不是開展土地改革,排除D項。故選:C。16.(2分)1969年同中國建交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只有法國等六個國家。1973年時,中國與除美國以外的其他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基本建交,同歐盟也建立了正式關系。這種情況的變化反映了()A.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B.中美關系的緩和 C.資本主義陣營的分化 D.改革開放的需要【解答】A.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的確立,排除A。B.根據材料“1973年時,中國與除美國以外的其他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基本建交,同歐盟也建立了正式關系。”及所學可知,1972年中美關系實行正常化,推動了中國與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建交,故B正確。C.這一時期資本主義陣營并未分化,不符合史實,排除C。D.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時間不符,排除D。故選:B。17.(2分)古埃及窮人死后埋入地下簡陋墓穴,官僚貴族則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頂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宮殿的金字塔。這種差別反映了古埃及()A.地理環境各異 B.風俗習慣迥異 C.社會等級森嚴 D.建筑形式多樣【解答】根據題干材料“古埃及窮人死后埋入地下簡陋墓穴,官僚貴族則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頂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宮殿的金字塔。”可知,古代埃及由于階級的不同,墳墓也出現了相應的等級差別,這體現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墳墓的等級差異,與古埃及的地理環境各異無關,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墳墓的等級差異,與古埃及的風俗習慣迥異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墳墓的等級差異,不是反映古埃及的建筑形式多樣,排除D項。故選:C。18.(2分)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作品具有豐富的色彩,如紅、綠、藍分別象征了愛情、希望、天空和海洋,掃除了中世紀的灰暗。作品鮮明的色彩反映了()A.古羅馬文化的復興 B.宗教信仰的改變 C.東方文化的影響 D.精神面貌的變化【解答】A.材料并沒有相關內容能說明文藝復興是對古羅馬文化的復興,排除A。B.關注人情感和真實的自然,并不屬于宗教信仰的改變,排除B。C.材料并沒有相關內容能說明文藝復興受到東方文化的影響,排除C。D.根據材料“愛情、希望”可知,這是對人的感情的關注,也就是關注人,而不再關注神,這體現了精神面貌的變化,D項正確。故選:D。19.(2分)瓦特在取得專利的說明書中,把他的蒸汽機說成是大工業普遍適用的發動機,與當時使用其他動力來源的機器相比,他的普遍適用性體現在()A.突破地理條件的限制 B.機器簡單易于制造 C.能源清潔更加環保 D.可用能源豐富多樣【解答】根據所學可知,早期的工廠基本上都是用水作動力,所以工廠一般都設在水流湍急的鄉村而不是城市。瓦特改良蒸汽機作動力,它使用煤為能源來源,瓦特蒸汽機提供了更有效的動力,就突破了地理條件的限制,從此,工廠可以設在遠離河流的地方,工廠的規模也變得更大,推動工業革命向深層發展,A項正確;改良蒸汽機比手工勞動相對復雜,排除B項;蒸汽機燃燒煤產生蒸汽會造成污染,排除C項;蒸汽機可用能源單一,排除D項。故選:A。20.(2分)1868年,一批新的領導人在日本開始了革命性的變革,并最終把日本提高到一個具有國際威望的大國地位,這個改革()A.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B.開啟了幕府統治 C.推行鎖國政策 D.發展了資本主義【解答】根據題干材料關鍵信息“1868年,一批新的領導人在日本開始了革命性的變革,并最終把日本提高到一個具有國際威望的大國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日本的明治維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學習西方,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故D項正確;仿效唐朝典章制度是大化改新的特點,排除A項;日本幕府時期是指從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歷史上是武士階級掌握政權、實行軍事封建統治的“幕府政治”時期,排除B項;日本幕府統治后期推行鎖國政策,排除C項。故選:D。21.(2分)如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某個階段的形勢圖。下列選項能作為此圖標題的是()A.德意法西斯的進攻 B.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 C.盟軍歐洲戰場反攻 D.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解答】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1944年,諾曼底登陸成功,法西斯德國陷入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中,盟軍歐洲戰場反攻,C項正確;德意法西斯的進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排除A項;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在1942年,排除B項;希特勒上臺,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排除D項。故選:C。22.(2分)有學者指出,世界正迎來非西方大國和非西方世界的“群體性崛起”和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失序”這樣一個歷史轉折的重要時刻。此觀點認為()A.美國的綜合國力迅速衰落 B.西方國家已無法影響世界 C.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D.非西方國家主導世界秩序【解答】A.美國的綜合國力相對衰落而不是迅速衰落,排除。B.西方國家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世界,排除。C.根據所學和材料“群體性崛起——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失序”可知,美國影響力下降,其他大國和地區力量增強,影響力上升,這體現的是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符合題意。D.非西方國家影響世界秩序的變化但不能主導世界,排除。故選:C。23.(2分)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表演者的舞臺采用光影投屏技術,形成巨大冰面視效,每一秒地屏畫面都會隨節目的調整而變化,或空靈或浪漫,呈現出獨特美學。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也曾計劃采用這種方式,但技術尚不成熟。如今技術成熟得益于()A.信息技術的進步 B.電影拍攝技術的提高 C.空間技術的發展 D.快速制冰技術的出現【解答】根據材料“光影投屏技術”結合生活實際可知,該技術成熟得益于信息技術的進步,A項正確;材料中的光影投屏是信息技術,不是電影拍攝技術、空間技術、快速制冰技術,排除BCD項。故選:A。二、非選擇題(2大題,共24分)24.(1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習近平指出,工人階級是中國共產黨最可靠和最堅實的階級基礎,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根本力量。材料一:1911年6月11日,張東蓀在《時務新報》中指出:“我們的罷工和同時期外國的罷工在性質上是不同的。他們的罷工,是勞動者和資本家的爭斗,有的為了工值,有的為了工作時間,有的為了工作待遇。我們的,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賣國賊的支配,是爭回民主國民的資格。”——張德旺《道路和選擇》材料二:大慶石油工人發出了:“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體現了大慶石油工人“愛國,求實,創新,奉獻”的精神風貌,鑄就了鐵人精神。——中共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材料三:深圳特區的建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勞動者,形成了上世紀80年代“百萬勞工下深圳”的打工熱潮。外來務工者為深圳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深圳市檔案館《先行之路—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檔案》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五四時期工人罷工的要求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五四時期的工人和同時期西方工人運動有什么區別?(2)根據材料二,說出“鐵人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時期的意義是什么?某地組織黨員實地學習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干部群眾的精神風貌,請你推薦一個城市或地區,并說明理由。(3)材料三的圖片中,勞動者臉上都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請你說出他們展現出這種精神風貌的原因。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中國勞動者群體的認識。【解答】(1)要求:根據材料“我們的,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賣國賊的支配,是爭回民主國民的資格”及所學知識,五四時期,為支援學生的愛國行動,自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罷工。從此,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隨后,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的浪潮,波及全國。在人民群眾的壓力下,軍閥政府不得不釋放被捕學生;懲治賣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區別:根據材料“他們的罷工,是勞動者和資本家的爭斗,有的為了工值,有的為了工作時間,有的為了工作待遇。我們的,為的是不愿再受到一二賣國賊的支配,是爭回民主國民的資格”分析得出西方工人運動是為了提高待遇等個人目的,五四時期工人運動與社會背景相關,國家命運相連,是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2)根據材料“體現了大慶石油工人‘愛國,求實,創新,奉獻’的精神風貌,鑄就了鐵人精神”及時代背景分析得出有利于形成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勞模精神,激勵廣大群眾投身于祖國建設;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新成就、新發展。(言之有理即可)推薦地區:結合我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建設活動,可選擇東北地區。結合所學知識,一五計劃期間工業建設的重點放在東北地區。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一五”計劃期間,東北地區發揮地理和政策優勢,先后建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重工業,經過不懈努力,生產出我國第一批汽車、噴氣殲擊機等,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3)原因:根據材料“深圳特區的建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勞動者,形成了上世紀80年代‘百萬勞工下深圳’的打工熱潮。外來務工者為深圳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及所學知識,可從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人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國家經濟的發展;“特區精神”的感染等方面分析作答。認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如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勞動人民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我們要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立志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等。(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和勞動相關,言之成理即可)故答案為:(1)要求:釋放被捕學生;懲治賣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