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七年級試卷歷史注意事項:90分,60分鐘內完成,閉卷。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全部答案應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I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982年,北京人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下列表述正確的是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會使用火和打制石器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種植水稻會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下圖所示為根據化石復原的我國某遺址的遠古人類頭像,這一遠古人類是北京人山頂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歷史圖片蘊涵了豐富的歷史信息。下組圖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 )元謀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某校舉辦“百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圖片展。下圖為“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文物介紹。據此推測①該文物出土于黃河中游地區②河姆渡居民已開始了家畜飼養③該文物是舊石器時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經能夠燒制陶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傳說中蘊含真實的歷史信息。傳說中“黃帝發明了陶器,炎帝發明了釀酒”。考古學家在距今約4000多(見下圖AB.炎黃二帝熱衷發明CD.該陶器是黃帝作品海外華人常常自豪的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AB.)從中國大陸出去的華人CD“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 )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C.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D.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夏朝筑有以城墻和護城河作為防護的城堡和大型宮殿,并且組建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建立起國家政權機構。這標志著( )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 B.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C.夏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D.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文字的誕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國早在商朝時期便有了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商朝“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指( )甲骨文 B.小篆 C.隸書 D.草書部分應填盤庚遷殷 B.武王伐紂 C.平王遷都 D.西周滅亡根據規定,諸侯國國君每五年就要朝見周天子一次。據魯史《春秋)記載,二百四十二年間,魯國國君朝見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見晉國國君多達二十次。這反映了春秋時期( )中央集權加強 B.周王室衰微 C.社會和平穩定 D.儒學居主導地位西周時期,周王朝對墓葬用品有嚴格的規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西周社會腐敗現象嚴重 B.西周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C.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 D.西周青銅鑄造業落后下列關于西周分封制的說法正確的是( )目的是為了安撫功臣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讓他們去做卿大夫西周通過分封制,擴大了統治疆域,加強了統治平民是統治階級中最低的一層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公田變為私田 B.鐵農具、牛耕的推廣C.國家走向統一 D.封建制度的確立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農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發展農業生產 B.增強秦國實力 C.限制商業活動 D.廢除舊貴族的實權“秦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也。”秦國這一社會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商鞅變法推行縣制 B.獎勵耕織 C.獎勵軍功 D.編制戶口以下四幅圖片,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機構設置情況。其中,屬于秦朝的是( )A. B.C. D.《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迄今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統一度量衡、貨幣 B.焚書坑儒C.統一文字 D.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健全紀檢監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貪污腐化的重要途徑。為加強對官員的監察,秦始皇時期設置了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縣令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該年所屬的世紀和年代是公元前3世紀30年代 B.公元前3世紀20年代C.公元前2世紀30年代 D.公元前2世紀20年代學習歷史有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現實的反映“,百家爭鳴學術局面反映的社會現實是( )孔子有教無類,使社會有學問的人增多 B.讀書人吵吵鬧鬧,各自著書立說C.西周滅掉商朝,實行封建制度 D.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急劇變化“秦始皇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這則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 )A推行郡縣制度 B.設立三公九卿制度C.創立皇帝制度 D.開創君主專制制度秦朝末年,民間流傳著“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你認為導致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修建阿房宮 B.秦末農民起義 C.楚漢之爭 D.秦的暴政秦朝設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數,明朝廢丞相,清朝設軍機處。這些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中央集權的加強 B.君主專制的強化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權力的增大從地方行政組織來看,呂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這三個先后相繼的時代。其中與“封建時代”相對應的朝代是( )西周 B.秦朝 C.漢朝 D.新朝II卷二、非選擇題(340分。2612分,2716分,2812分)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是民族賴以生存的支柱。閱讀下列圖片材料,回答問題。請寫出圖一文物所屬的遠古居民的名稱。仔細觀察后,你能獲得哪些有效歷史信息。圖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請寫出它的名稱。仔細觀察圖二,你能獲得哪些有效歷史信息。圖三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最大的青銅器,請寫出它的名稱。想一想這件青銅器能告訴我們哪些歷史信息?制度文明是人類發展水平和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禹傳子,家天下”材料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材料三如下圖所示材料一反映出更替首領的辦法有了什么新變化?這種變化從誰開始的?材料二描是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最高統治者被稱為什么?實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表明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圖中①空缺處應該填什么官職?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閃耀著光芒。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孔子為中華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寶貴的文化財富,奠定了中國文化主體結構的初步基礎,……中國早期文化第二次大發展是戰國后期。……各種文化既互相對立又互相滲透,出現了文化發展的綜合趨勢。——摘編自趙吉惠《論中國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與封建專制主義》材料二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摘自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根據材料一,指出孔子是春秋時期哪國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書,書的名字是什么?根據材料一,指出孔子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大動蕩時期,也是學術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除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外,各種學說蓬勃發展。列出另一學派名稱及其主要主張。根據材料二,概括指出習總書記要求我們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七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七年級試卷歷史注意事項:90分,60分鐘內完成,閉卷。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全部答案應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卷上無效。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I卷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982年,北京人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下列表述正確的是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會使用火和打制石器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種植水稻會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北京人用石塊、獸骨和鹿角等制作各類工具。他們已經會打制石器,如:尖狀器、刮削器、石錘等。從北京人遺址發現的大量灰燼可知,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天然火,并會保存火種。B項符合題意;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國目前考古發現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A項不合題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C項不合題意;半坡居民位于北方黃河流域,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色彩鮮麗的彩陶。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立行走,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會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進入舊石器時代;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開始有了原始農業。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長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種植水稻,飼養家畜,居住干欄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黃河流域,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等墾地,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會制作彩陶,居住半地穴是房屋。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下圖所示為根據化石復原的我國某遺址的遠古人類頭像,這一遠古人類是北京人山頂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題干圖片反映的是北京人頭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他們仍保留猿的特征,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ABCDA。歷史圖片蘊涵了豐富的歷史信息。下組圖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元謀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答案】B【解析】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內,在生產生活中使用陶器。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今天的黃河流域,采用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有特點的是彩陶,其中以人面魚紋彩陶盆為典型。B正確;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現說明當時人類已經開始定居生活,元謀人和北京人尚未開始定居生活,AC錯誤;河姆渡居民由于生活在潮濕多雨的長江流域,所以多采用的是干欄式房屋,D錯誤。綜B。某校舉辦“百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圖片展。下圖為“河姆渡文化豬紋陶缽”文物介紹。據此推測①該文物出土于黃河中游地區②河姆渡居民已開始了家畜飼養③該文物是舊石器時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經能夠燒制陶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7000千年,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他們學會飼養豬、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②④符合題意;河姆渡遺址位于長江流域,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屬于新石器A、BDC。傳說中蘊含真實的歷史信息。傳說中“黃帝發明了陶器,炎帝發明了釀酒”。考古學家在距今約4000多(見下圖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釀酒技術 B.炎黃二帝熱衷發明C.中華文明起源于山東 D.該陶器是黃帝作品【答案】A【解析】【詳解】黃帝和炎帝生活在距今約4000年前,所以陶杯的出現說明傳說有一定的真實性,可以印證先民已經掌握了制陶和釀酒技術,故選A;僅根據一個陶杯不能說明炎黃二帝熱衷發明,不能說明中華文明起源BCD。海外華人常常自豪的稱自己為“炎黃子孫”是因為()華人是黃皮膚的黃色人 B.從中國大陸出去的華人C.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黃部落聯盟發展而來的D.炎黃戰勝了蚩尤【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距今約4000年左右的黃河流域,生活著黃帝和炎帝部落,他們為了爭奪中原已開”繁衍,形成了日后華夏族的主體,故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C項正確;“炎黃子孫”與炎黃部落A“炎黃子孫”,港澳臺同胞也稱為“炎黃子孫”,排除B項;“炎黃子孫”與炎黃部落聯合形成了華夏族的主體有關,不只是DC項。“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 )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C.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D.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夏、商、西周的滅亡都是由于統治者的暴政,B項正確;最早的“奴隸制國家的建立”者是禹,排除A項;啟繼承禹的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DB項。夏朝筑有以城墻和護城河作為防護的城堡和大型宮殿,并且組建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建立起國家政權機構。這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 B.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C.夏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D.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為加強統治,夏朝修筑了城堡、宮殿,建立了政府機構,組建軍隊,并制訂了刑法,設置監獄。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所以B項符合題意;AD項是指秦朝,CACDB。文字的誕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我國早在商朝時期便有了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商朝“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指( )甲骨文 B.小篆 C.隸書 D.草書【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甲骨文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漢字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A項正確;小篆是秦朝的官方字體,排除;隸書是漢朝時期推行的字體,C項排除;草書大約形成于漢朝,D項排除。故選A。部分應填A.盤庚遷殷B.武王伐紂C.平王遷都 D.西周滅亡【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軍在牧野之戰中打敗商紂王的軍隊,商朝滅亡,史稱“武王伐紂”,B項正確;盤庚遷殷發生在商朝中期,與公元前1046年不符,排除A項;公元前771年西1046CDB項。【點睛】根據規定,諸侯國國君每五年就要朝見周天子一次。據魯史《春秋)記載,二百四十二年間,魯國國君朝見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見晉國國君多達二十次。這反映了春秋時期( )中央集權加強 B.周王室衰微 C.社會和平穩定 D.儒學居主導地位【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春秋時期魯國朝拜當時強國晉國的次數遠高于周天子,說明的是當時周王室衰微,B項正確;材料與中央集權無關,A項排除;春秋時期的顯著特征是諸侯爭霸,C項排除;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儒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DB。西周時期,周王朝對墓葬用品有嚴格的規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西周社會腐敗現象嚴重 B.西周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C.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 D.西周青銅鑄造業落后【答案】C【解析】【詳解】由題干中的“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后期,青銅器的數量增多,功能也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禮器的類型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所以C項符合題意;題干中未涉及西周社會腐敗現象嚴重,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未體現西周各地經濟發展情況,所以B項不符合題意;西DC。下列關于西周分封制的說法正確的是()目的是為了安撫功臣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讓他們去做卿大夫西周通過分封制,擴大了統治疆域,加強了統治平民是統治階級中最低的一層【答案】C【解析】【分析】【詳解】西周通過分封制,擴大了統治疆域,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C項正確;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鞏固統治,排除A項;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讓他們去BDC項。【點睛】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公田變為私田 B.鐵農具、牛耕的推廣C.國家走向統一 D.封建制度的確立【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材料反映了西周時期一個人可以耕田十畝,到戰國時期一戶可以治田百畝,這說明農業生產取得了飛躍式發展。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引起了材料所述現象的出現,B項正確;公田變為私田、國家走向統一等現象,都是農業生產力發展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AC兩項;封建制度的確立屬于政治因素,不是農業生產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點睛】商鞅變法實行獎勵農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發展農業生產B.增強秦國實力C.限制商業活動 D.廢除舊貴族的實權【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為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由此可見,商鞅實行獎勵農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增強秦國實力,B項正確;發展農業生產是獎勵農耕政策的直接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項;重農抑商是商鞅變法的措施,不是獎勵農耕的目的,排除C項;DB項。【點睛】“秦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也。”秦國這一社會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商鞅變法推行縣制 B.獎勵耕織 C.獎勵軍功 D.編制戶口【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在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秦的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正是其獎勵軍功的措施,才使得“秦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也”,C項正確;推行縣制推進了封建政治的發展,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獎勵耕織為了發展小農經濟,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DC項。以下四幅圖片,反映了中國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機構設置情況。其中,屬于秦朝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一全國后,為加強封建統治,鞏固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A項符合題意;BCDA。【點睛】政治制度是歷史考查的重要考點,秦朝首設丞相,在地方推行郡縣制,明朝廢除丞相。三省六部制主要在隋唐時期實行。《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迄今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A.統一度量衡、貨幣B.焚書坑儒C.統一文字D.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秦朝創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對封建社會影響深遠,D項正確;“帝國制度”是指根本政治制度,不是統一度量衡、貨幣、焚書坑儒、統一文字等具體政ABCD項。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健全紀檢監察制度是防止官吏貪污腐化的重要途徑。為加強對官員的監察,秦始皇時期設置了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縣令【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秦朝建立后,創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其中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所以為加強對官員的監察,秦始皇時期設置了御史大夫,C項符合題意;A項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排除;B項太尉管理軍事,排除;DC。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該年所屬的世紀和年代是公元前3世紀30年代 B.公元前3世紀20年代C.公元前2世紀30年代 D.公元前2世紀20年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公元紀年法的相關知識,公元紀年法與基督教有關,1個世紀是100年,這個我們可221320B。學習歷史有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現實的反映“,百家爭鳴學術局面反映的社會現實是( )孔子有教無類,使社會有學問的人增多 B.讀書人吵吵鬧鬧,各自著書立說C.西周滅掉商朝,實行封建制度 D.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急劇變化【答案】D【解析】【分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社會急劇變化,這種變化反映到思想上就是“百家爭鳴”,D項正確;孔子“有教無類”,使社會上有學問的人增多,這只是百家爭鳴的具體表現之一,排除A項;讀書人吵吵鬧鬧,各自著書立說只是百家爭鳴的具體表現之一,排除BCD項。【點睛】“秦始皇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這則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A.推行郡縣制度C.創立皇帝制度【答案】A【解析】B.D.設立三公九卿制度【詳解】根據材料“秦始皇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材料強調的是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A項正確;三公九卿制度是中央管制,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官僚制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沒有CDA項。秦朝末年,民間流傳著“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你認為導致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修建阿房宮 B.秦末農民起義 C.楚漢之爭 D.秦的暴政【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秦始皇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大興土木。焚書坑儒,禁錮人們的思想;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農民被征發修筑長城、宮殿、馳道、建陵墓;其刑法極其嚴酷。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秦的暴政從根本上導致了秦末農民戰爭,秦朝滅亡。故D符合題意。修建阿房宮是秦濫用民力的具體表現,秦末農民起義直接滅亡了秦朝,楚漢之爭是在秦亡后,故ABC均不符合題意。D。秦朝設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數,明朝廢丞相,清朝設軍機處。這些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中央集權的加強 B.君主專制的強化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權力的增大【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勢,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管理行政、軍政和監察。明太祖即位后,為加強君權,改革了行政機構。在中央:明太祖廢除了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皇帝的權利空前提高,秦漢以來丞相制度從此廢除,皇權與相權的斗爭最終以皇權的勝利而告終。因此題干材料反映的變化實質ACD不符合題意,BB。從地方行政組織來看,呂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國劃分為“部落時代”、“封建時代”、“郡縣時代”這三個先后相繼的時代。其中與“封建時代”相對應的朝代是( )西周 B.秦朝 C.漢朝 D.新朝【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部落時代”對應的是原始社會后期;“封建時代”對應的是西周時期,封建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實行封邦建國;“郡縣時代”對應的是秦朝,秦朝推行郡縣制。故正確答案為A。BCDA。
II卷二、非選擇題(340分。2612分,2716分,2812分)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是民族賴以生存的支柱。閱讀下列圖片材料,回答問題。請寫出圖一文物所屬的遠古居民的名稱。仔細觀察后,你能獲得哪些有效歷史信息。圖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請寫出它的名稱。仔細觀察圖二,你能獲得哪些有效歷史信息。圖三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最大的青銅器,請寫出它的名稱。想一想這件青銅器能告訴我們哪些歷史信息?(1)半坡人。信息:半坡人會制造陶器;他們有了初步的審美觀念,會簡單的繪畫藝術。甲骨文。是我國比較成熟的文字,對研究商朝歷史的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司母戊鼎。說明商朝國力強盛;商朝青銅器冶煉技術精湛。【解析】【分析】1詳解】圖一文物是半坡人的人面魚紋盆。信息:從圖一可以獲得半坡人會制造陶器;他們有了初步的審美觀念,會簡單的繪畫藝術等信息。2詳解】圖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可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信息:從圖二可以得出甲骨文是我國比較成熟的文字,對研究商朝歷史的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等信息。3詳解】圖三是司母戊鼎。信息:從圖三可以說明商朝國力強盛;商朝青銅器冶煉技術精湛等信息。【點睛】制度文明是人類發展水平和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禹傳子,家天下”材料二“封建親戚,以藩屏周”材料三如下圖所示材料一反映出更替首領的辦法有了什么新變化?這種變化從誰開始的?材料二描是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最高統治者被稱為什么?實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三表明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圖中①空缺處應該填什么官職?(1)由禪讓制變為了世襲制;啟。(2)分封制;天子;為了鞏固統治。 (3)郡縣制;丞相。【解析】【分析】1詳解】根據材料“禹傳子,家天下”結合知識可知,禹在位時,他的兒子啟有強大的勢力。禹死后,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2詳解】根據材料“”西周時期最高統治者被稱為“周天子”。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商業攤位經營權有償使用合同書
- 2025企業網絡服務器租賃合同 最常見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寧夏短期用工合同范本短期勞動合同樣本
- 2025年廣東省室內環境質量保證合同范本
- 2025廢銅買賣合同廢銅交易合同樣本
- 2025王大腦與河南華彬房地產有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 2025解除合同的步驟與注意事項
- 2025年全國旅游合同示范文本
- 2025農業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年酸堿平衡調節藥項目建議書
- 醫保知識及政策培訓課件
- 評標自動計算表(二次平均法)
- 學校食堂管理員崗位職責
- 江蘇省淮安市2023年中考化學真題試題
- SMT員工,工藝培訓資料
- JB-T 14226-2022 機械密封摩擦材料組合的極限pcv值試驗方法
- GB/T 21923-2008固體生物質燃料檢驗通則
- GA 1205-2014滅火毯
- 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說課課件(共19張PPT)- 人教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 安徽生源化工有限公司100000噸年萘磺酸甲醛縮合物、3000噸年鑄造用固化劑、2000噸年二芐胺、200噸年氯丙酰谷氨酰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全本
- 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推薦書、申請簡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