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地理同步課堂(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地理同步課堂(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地理同步課堂(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地理同步課堂(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課件)2024-2025學年高二地理同步課堂(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標要求和學科素養Curriculumrequirementsandsubjectliteracy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理解氣候分布與自然帶之間的關系;理解自然帶的分異規律及其成因;課標要求學科素養運用地域分異規律,分析評價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情景導入雪山逶迤,冰川縱橫,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爛漫,森林如帶,荒漠蒼茫。天山把寒冷與炎熱,干旱與濕潤,高山與深谷,平坦與陡峻,冰雪與綠色,豐富與單調等并置在同一時空中。我國天山垂直自然植被帶景觀情景導入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們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規律?我國天山垂直自然植被帶景觀CONTENT01地域差異概況02地域分異規律03地方性分異規律01-地域差異概況OverviewofRegionalDifferences西雙版納的雨林景觀蜀南竹海景觀東北的落葉林景觀內蒙古的草原景觀西北地區的荒漠景觀(一)差異性的原因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不同,物質、能量(如:降水、熱量)等的分布狀況不同1、不同緯度(太陽輻射)地域差異

熱帶

寒帶低緯地區與高緯地區吸收的太陽輻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環、生物循環等物質遷移的數量存在差異從而形成熱帶與寒帶不同的景觀2、距海遠近(沿海內陸)地域差異濕潤區

干旱區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自然環境要素間物質交換存在差異沿海地區太陽輻射較多用于蒸發,水循環強烈;內陸地區太陽輻射更多轉化為風能自然環境演化過程也不相同,從而形成不同的景觀(二)差異性的表現氣候差異植被土壤陸地自然帶水文熱量差異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水分差異動物自然環境差異自然景觀呈帶狀分布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苔原氣候冰原氣候熱帶雨林帶熱帶季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溫帶荒漠帶北極圈北回

歸線赤道①氣候相同,則自然帶相同②氣候不同,則自然帶不同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三)差異性的尺度自然環境的差異性體現在不同的空間尺度上,即規模有大有小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是全球性的地域差異熱帶雨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等之間的差異的尺度要小山和谷的差異、山體陰坡和陽坡的差異則屬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異案例:元素遷移與地域差異的形成巖石風化釋放的鈉、鉀、鈣、鎂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隨水遷移;鈉、鉀的溶解度高于鈣、鎂。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鈉鉀鈣鎂含量差異顯著,水質、土壤性質和植物種類也相應具有差異。案例:元素遷移與地域差異的形成濕潤區鈉、鉀、鈣、鎂易淋溶并遷出,土壤和水含鹽量低植物生長良好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案例:元素遷移與地域差異的形成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鈉、鉀易淋溶,鈣、鎂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鈣積層,影響部分植物生長溫帶草原景觀案例:元素遷移與地域差異的形成干旱區鈉、鉀、鈣、鎂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含鹽量高植物生長不良溫帶灌叢荒漠02-地域分異規律Regionaldifferentiationpattern(一)陸地地域分異規律(地帶性分異規律)自然環境存在由赤道到兩極的規律性變化,形成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橫穿整個大陸的自然地帶,中緯度地區在一定范圍內東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自然地帶,從山麓到山頂,也分布著不同的自然帶,構成垂直帶譜。緯度地帶性——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經度地帶性——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C.垂直地帶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

現:典型地區:熱帶雨林季雨林帶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熱量

地表景觀和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方向,從赤道到兩極有規律的更替(東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熱量隨緯度升高逐漸少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緯度地帶性分異典型地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冰原帶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

現:典型地區:示意圖:熱帶雨林季雨林帶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熱量

地表景觀和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方向,從赤道到兩極有規律的更替(東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熱量隨緯度升高逐漸少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低緯、高緯地區橫貫整個大陸中緯度一定范圍內321溫帶森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溫帶森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溫帶森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溫帶森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

現:典型地區:海陸分布水分從沿海向內陸景觀依次為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南北向延伸、東西向更替)從沿海向內陸降水逐漸少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經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分異典型地區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溫帶森林溫帶草原溫帶荒漠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

現:典型地區:示意圖:海陸分布水分從沿海向內陸景觀依次為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南北向延伸、東西向更替)從沿海向內陸降水逐漸少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經度地帶性)中緯度地區123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堂檢測

下圖為沿某經線景觀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

圖中序號①代表的自然景觀是()A.溫帶草原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D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堂檢測

下圖為沿某經線景觀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2.導致圖示地域分異規律的主導因素是()A.熱量

B.水分

C.水熱組合

D.植被高度A海拔的變化(垂直地帶性)山麓與陸地自然地帶(基帶)一致基帶由當地的氣候(位置,水平分異規律)決定垂直帶譜變化(海拔由低到高)與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相似1、植被帶隨海拔變化規律我國天山垂直自然帶景觀圖高山灌叢草原帶高山草甸帶高山針葉林帶高山寒漠帶高山冰川帶從山麓到山頂的熱量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據此可知:從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分異類似于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1000m12℃2000m06℃3000m0℃2、垂直地域分異的原因(熱量差異)2、垂直地域分異的原因(水分差異)從山麓到山頂的水分狀況差異明顯一般來說,從山麓到山頂降水量呈“少-多-少”的變化天山基帶為草原或荒漠,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出現森林帶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現:典型地區:低緯地區、相對高差大海拔的變化水熱組合從山腳到山頂,自然帶呈現有規律的更替(垂直地帶性)3、影響山地自然帶垂直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山地所在緯度——同高度的山地,緯度越低,自然帶垂直帶譜越復雜5km4km3km2km1km05km4km3km2km1km0低緯度地區高緯度地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山地落葉闊葉林高山針葉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高山冰川溫帶落葉闊葉林山地針闊混交林高山草甸寒漠高山冰川山地海拔——緯度相當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帶垂直帶譜越復雜5km4km3km2km1km0同緯度高海拔山體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山地落葉闊葉林高山針葉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高山冰川同緯度低海拔山體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山地落葉闊葉林3、影響山地自然帶垂直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山頂、山麓之間相對高度——山地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垂直帶譜越復雜5km4km3km2km1km0相對高度越大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地常綠落葉混交林山地落葉闊葉林高山針葉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高山冰川相對高度越小高山草甸高山荒漠高山冰川3、影響山地自然帶垂直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4、同一自然帶分布高低的影響因素隨著緯度和坡向的變化,同一自然帶在不同地區的分布高度也不同山地所在緯度——同一自然帶的分布,在低緯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緯的山地海拔低4、同一自然帶分布高低的影響因素赤道南極北極河流河流森林帶草甸帶冰川帶森林帶草甸帶冰川帶陽坡光熱充足植被分布上限比陰坡高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北半球南坡為陽坡北坡為陰坡山北水南為陽山南水北為陰南半球北坡為陽坡南坡為陰坡南半球北半球陰坡陽坡陽坡陰坡陰坡陽坡陽坡陰坡4、同一自然帶分布高低的影響因素隨著緯度和坡向的變化,同一自然帶在不同地區的分布高度也不同坡向——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帶的分布,陽坡高、陰坡低赤道南極北極河流河流森林帶草甸帶冰川帶森林帶草甸帶冰川帶南半球北半球陰坡陽坡陽坡陰坡陰坡陽坡陽坡陰坡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堂檢測圖示山地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①③④②600050004000300020001000海拔(米)北南乞力馬扎羅山5895m積雪冰川帶高寒荒漠帶高寒草甸帶落葉闊葉林帶常綠闊葉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雨林帶非洲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乞力馬扎羅山垂直地域分異規律1、乞力馬扎羅山垂直自然帶譜分布十分完整的原因?所處緯度低,山地海拔高,相對高差大。2、乞力馬扎羅山南坡北坡自然帶分布差異及原因?差異:同一自然帶南坡分布海拔更高;原因:位于赤道附近,熱量條件差異不大,南坡是迎風坡,降水多,自然帶分布海拔高林線及其分異規律知識拓展林線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帶譜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與最熱月平均氣溫10℃等溫線相吻合。若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長,只能生長草甸或灌叢。影響林線分布的因素知識拓展溫度因素水分因素緯度:受信風帶或副高控制的降水少的地區,林線分布較低坡向:迎風坡高,背風坡低。海陸位置:同緯度比,沿海地區林線較高,內陸地區較低緯度:緯度低,熱量越充足,山地林線分布越高。坡向:陽坡高,陰坡低。海拔:同緯度比,海拔越高,溫度越低,山地林線分布越低山體迎風坡與背風坡植被差異雪線及其分異規律知識拓展雪線,指的是永久積雪區域的最下線雪線高儲雪少雪線低儲雪多影響雪線分布的因素知識拓展A-氣溫(熱量和緯度)雪線陽坡高于陰坡陽坡太陽輻射強,氣溫高,融雪快,雪線高陰坡太陽輻射弱,氣溫低,融雪慢,雪線低北半球山體陽坡與陰坡雪線示意圖N冰川陽坡陰坡N影響雪線分布的因素知識拓展N山體迎風坡與背風坡雪線示意圖冰川NB-降水(雪)量迎風坡雪線低,背風坡雪線高迎風坡降水豐沛,積雪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稀少,積雪少,雪線高背風坡迎風坡雪線低降雪多影響雪線分布的因素知識拓展NC-地形坡度坡度越陡,摩擦力小,雪被薄,雪線越高坡度越緩,摩擦力大,雪被厚,雪線越低喜馬拉雅山脈岡仁波齊鋒冰川影響雪線分布的因素知識拓展N日本富士山的夏季與冬季積雪D-季節變化夏季氣溫高,雪線上升冬季氣溫低,雪線下降影響雪線分布的因素知識拓展N氣候變化與雪線升降示意圖E-自然環境變遷、人類活動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雪線上升沙漠化導致氣候變干,雪線上升素材來源:星球研究所影響雪線分布的因素知識拓展N珠穆朗瑪峰南坡(陽坡與迎風坡)F-氣候、地形等綜合影響若山坡既是迎風坡又是陽坡(降水>氣溫)一般降水對雪線高度的影響大于氣溫對雪線高度的影響,雪線低珠穆朗瑪峰南坡陽坡迎風坡天山的自然帶和雪線分布知識拓展天山北坡為陰坡,氣溫低,同一自然帶分布海拔較低;天山北坡為迎風坡(天山的北部有個缺口(天山以北的準噶爾盆地西側地勢較低),來自大西洋的水汽能夠進入該地區,再加上來自北冰洋的濕潤氣流,在天山的北坡受地形的抬升,形成降水。),降水比南坡多,有需要水分條件較多的針葉林(云杉林)帶分布,雪線也低。南坡為陽坡,光熱充足,同一自然帶分布海拔較高;背風坡,降水少,蒸發較強,無針葉林分布,雪線高。活動:喜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異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緯度、高度密切相關,即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對高差越大,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喜馬拉雅山脈緯度較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處于不同的陸地自然地帶活動:喜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異(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類型?常綠葉林、高山針葉與葉混交林、高山針葉林、高山灌木林活動:喜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異(2)以高山草甸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間,在北坡位于400~480米之間。這種差異的產生,是因為南坡為迎風坡,(陽坡、緯度低)水熱條件比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對較高。北坡為背風坡,(陰坡、緯度高)降水較少,氣溫相對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對較低。活動:喜馬拉雅山垂直地域分異(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與南坡相同,北坡也會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類型嗎?為什么?不會。南坡為迎風坡,北坡為背風坡,兩者的水熱狀況存在差異,因此植被類型及其分布必然會有差別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堂檢測

(2020年新課標全國卷Ⅲ)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終年積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1~3題。1.一般情況下,與陰坡相比,該地火山錐陽坡的(

)A.林線與雪線更高 B.林線與雪線更低C.林線更高、雪線更低 D.林線更低、雪線更高A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堂檢測

(2020年新課標全國卷Ⅲ)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帶的北端,氣候冷濕,火山錐各坡的降水差異小,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火山錐的林線(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線(終年積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擾也影響林線和雪線高度。例如,火山噴發徹底破壞原有景觀,若干年內該火山錐的林線與雪線高度往往發生顯著變化。據此完成1~3題。2.林線升高,雪線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區域氣候變化趨勢為(

)A.暖濕 B.暖干 C.冷濕 D.冷干3.火山噴發后若干年內,該火山錐(

)A.林線升高,雪線升高 B.林線升高,雪線降低C.林線降低,雪線升高 D.林線降低,雪線降低AB03-地方性分異規律Localdifferentiationpattern(一)地方性分異規律(非地帶性分異規律)受地形、巖石風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響,通過物質與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較小的地域分異。(二)地方性分異規律的形成自然帶地帶性分布氣候的形成地帶性氣候非地帶性氣候尺度較大的地域分異自然帶非地帶性分布尺度較小的地域分異(二)地方性分異規律的形成按照陸地地域分異規律,在溫帶濕潤區應該發育著落葉闊葉林溫帶濕潤區高而陡的山坡,降水較多地轉化成坡面徑流,未被土壤吸收,供植被生長的水分較少,山坡上只能生長較耐旱的針葉樹、灌木在低洼的河谷,周邊匯水豐富,生長著草甸植被,只有地形平坦、高度適中的地域才能生長落葉闊葉林,隨地形從高到低形成了地方性的分布規律草甸帶、落葉闊葉林帶、針葉林(或灌叢)帶溫帶落葉闊葉林理想狀態分布:實際狀態分布:地區分布:0A副熱帶大陸東岸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熱帶雨林帶巴西高原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北部,馬達加斯加東部(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巴西暖流馬達加斯加暖流東澳大利亞暖流123副熱帶大陸東岸熱帶雨林氣候(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非地帶性形成原因:位于副熱帶區域,氣溫高沿岸暖流增溫增濕效應明顯東南信風來自海洋,帶來溫暖濕潤的水汽位于東南信風迎風坡,多地形雨0A副熱帶大陸東岸熱帶雨林理想狀態分布:實際狀態分布:地區分布:(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0B赤道地區東非高原熱帶草原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1赤道地區東非高原熱帶草原氣候理想狀態分布:實際狀態分布:形成原因:0C南北半球副熱帶地區的大陸西岸(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森林帶或草原帶熱帶沙漠-呈狹長帶狀分布沿岸寒流降溫減濕,地形阻擋[安第斯山脈阻擋海洋水汽世界沿岸荒漠分布與寒流效應秘魯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亞寒流加利福尼亞寒流加那利寒流12543理想狀態分布:實際狀態分布:形成原因:(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0D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荒漠帶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進入,處于背風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荒漠1理想狀態分布:實際狀態分布:形成原因:0E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北極地區(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南極:苔原帶、針葉林帶;北極:冰原帶無南半球該緯度無陸地,北極地區以北冰洋洋面為主典型地區分布:理想狀態分布:實際狀態分布:形成原因:(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0F部分溫帶、熱帶荒漠區溫帶荒漠帶、熱帶荒漠帶綠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豐富、尼羅河河水灌溉昆侖山山麓、尼羅河谷地理想狀態分布:實際狀態分布:形成原因:0G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區(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與當地的水平自然帶一致高山植物區地勢高,水熱組合條件差理想狀態分布:實際狀態分布:形成原因:(三)典型地方性分異規律0H歐洲西岸溫帶落葉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布范圍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增溫增濕作用顯著因素地區自然帶和地表景觀成因理想狀態現實狀況海陸

分布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苔原帶針葉林帶無南半球該緯度幾乎沒有陸地北極地區冰原帶無北極地區以北冰洋洋面為主地形

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荒漠帶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進入,處于背風坡科迪勒拉山系西側東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帶狀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狹長條狀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東非高原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地勢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區與當地的水平自然帶一致高山植物區地勢高,水熱條件差因素地區自然帶和地表景觀成因理想狀態現實狀況洋

流北半球中高緯大陸東、西兩岸東、西兩岸自然帶的緯度應該大致相當東岸自然帶向較低緯延伸,西岸自然帶向較高緯延伸東岸有寒流,降溫減濕;西岸有暖流,增溫增濕北半球中低緯大陸東、西兩岸東、西兩岸自然帶的緯度應該大致相當東岸自然帶向較高緯延伸,西岸自然帶向較低緯延伸東岸是暖流

西岸是寒流南半球副熱帶地區大陸西岸森林帶或草原帶熱帶荒漠帶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歐洲西岸針闊混交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分布范圍特別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水

分昆侖山麓溫帶荒漠帶綠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豐富尼羅河谷地熱帶荒漠帶綠洲尼羅河河水灌溉非地帶性地域分異現象歸納缺失由于海陸分布差異,南半球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和苔原帶改變由于地形的影響,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南段東側是溫帶荒漠帶約束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自然帶分布范圍很窄并很長塊狀我國新疆溫帶荒漠中的天山和昆侖山山麓的綠洲知識拓展案例:草原上的鹽堿地在草原上,土壤中的鈉、鉀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帶到地勢低洼的地方。由于蒸發強烈,鈉、鉀在土壤表層不斷累積,這些地勢低洼的地方便形成鹽堿地。鹽堿地水、土中含鹽量高,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與周圍草原明顯不同,看上去如同鑲嵌在草原上的斑塊。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堂檢測

讀某區域和該區域乙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1.

丙地的氣候類型及其對應的自然帶為(

)A.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B.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帶C.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帶D.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草原帶A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堂檢測

讀某區域和該區域乙地垂直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2.

左圖中甲、乙兩地相同的是(

)A.氣候類型B.大氣環流C.自然帶D.盛行風C本節主要內容課時作業Lessonassignment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時作業

下圖反映某城市位置及城市綠化帶景觀。讀圖回答3~4題。題。

1.常綠闊葉林植被在甲、乙兩山的差異分布現象體現了(

A.緯度地帶分異規律

B.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

C.垂直分異規律

D.地方性分異規律D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時作業

下圖是我國西南橫斷山區沿27°N的局部地形剖面及植被分布圖,甲、乙為其中兩座山峰。完成1-2小題。

2.乙山山麓植被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河谷地帶,地形封閉

②季風受阻,下沉增溫③副高控制,降水稀少

④熱帶地區,蒸發旺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選擇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課時作業

下圖反映某城市位置及城市綠化帶景觀。讀圖回答3~4題。

3.該城市綠化植被多為(

)A.常綠闊葉樹種

B.常綠硬葉樹種C.落葉闊葉樹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