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華實驗學校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宇華實驗學校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宇華實驗學校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宇華實驗學校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宇華實驗學校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宇華實驗學校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語文試題(含解析)2024—2025學年鄭州市宇華實驗學校高三(上)10月月考

語文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

2.每道選擇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古人普遍重視札記在讀書治學過程中的作用,認為撰寫札記可以督策學人勤讀深思、力學進業。正因為認識到了札記撰寫對于進學修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古代很多學者將札記作為重要的為學之具,在平時的學習、研究中常以札記來記載感悟、輯錄見聞、考究原委等。如乾隆時學者翟灝即是龔例:“茍可資多識者,靡不覽。諸子之瓌論,百家之瑣語,山經地志之異聞,荒冢破壁之奇字,包孕而貫串之;下至街談巷說,亦必考所由來,有所得輒札記之,意或齟齬,則旁參互巧。穿穴以求其合。自壯至老,手搦翰一管,撰述無倦。"

札記為古人求知修學所倚用,在其學術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學術札記十分發達,成為傳統學術的重要載體,為數甚夥,精品亦多。清梁章鉅說:“子書雜家最多,而有數部不可磨滅之書,必須專讀者。如班固之《白虎通義》、顏之推之《家訓》、王應麟之《困學紀聞》,皆當家有其書?!鼻逍祓B原說,“雜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寢盛”,出現了蘇鶚《蘇氏演義》、沈括《夢溪筆談》、洪邁《容齋隨筆》等一大批學術札記名著,“足為考鏡之資”。

清代是訓詁學的鼎盛時期,此時學者在訓詁研究上的所聞、所思、所得,有很多是以札記來承載和呈現的。如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王念孫《讀書雜志》、王引之《經義述聞》、孫詒讓《札迻》等學術札記,其中就多有訓詁探究的內容,借此能窺見當時訓詁學研究實績之大略,甚至可以粗知清代學術的內涵、特點等。所以梁啟超說:“札記實為治此學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學次第及其得力處,固當于此求之。"顧炎武寫作《日知錄》,一年之中“早夜誦讀,反復尋究,僅得十余條”,積30年之功才寫成此書。古代學術札記多類此,是學者們在學術興趣的驅動下潛心鉆研、深造精詣而獲得的成果。

古人學術札記多有新創之見、精粹之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比如乾嘉學術札記的訓詁研究,其中很多微觀的具體訓釋大都是精義妙論。清胡培翚說:“(乾嘉)有札記之書,所釋非一經,每經不數條,顧較通釋全經者時有創獲。"清凌揚藻也有相近看法:“蓋傳注之文,全釋一經,或不免敷衍以足篇目。雜家之言,偶舉一義,大抵有所獨得,乃特筆于書,說多可取。”可見,乾嘉學術札記所載者,多有作者在經義訓詁上的創新自得之言,其價值有時甚至超過通釋全經之書。

乾嘉札記的理論闡述也同樣富有學術價值,如王引之《經義述聞·通說》集中反映了他的訓詁理論,“其中批評前人望文生訓和增字解經的弊病以及論經文假借各條,尤為明白割切,為研究訓詁學和注釋學者所不可不反復細讀的重要文獻"(郭在貽語)。嚴元照《娛親雅言》:“《釋詁》篇首訓‘始’,篇末訓‘死’,兩端具矣?!绷河窭K《瞥記》:“《釋訓》自‘子子孫孫引無極’以下十六句,皆用韻語,如七言古詩。此訓詁之創格也。"此類札記材料,昭揭了古代訓詁著作的高妙精微之處,可謂獨具只眼、識見洞達。

古代札記在形式上顯得自由灑落、散漫無制。學術札記亦是如此,隨意抒寫,不事雕琢,更不措意于體系形式的建構,通常沒有規整的結構框架和綿密的顯性體系,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它沒有內在的思想理路。事實上,不少學術札記往往暗含隱性的知識體系。對一部學術札記或若于相類的學術札記進行總體性觀照就會發現,盡管其中的論述文字顯得零碎散雜,漫無統紀,但實際上往往是圍繞特定的學術論題或論域來展開研討的,彼此關聯,暗含著立體化的、動態生成的隱性系統。比如,乾嘉時代眾多學術札記中的訓詁理論材料,零珠碎璣般地散見于各處,屏雜于考據性文字之中,缺乏獨立的顯性體系,但如果從論題或論域的視角進行宏觀審視,整體把握和解讀這些分散的碎片化理論材料,則知其中蘊含著相通的思想因素,潛藏著內在的知識構架及其邏輯秩序,有其隱性體系。

(摘編自曹海東《學術札記與中國古代學術》)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札記在古人學術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而很多學者常以札記來記載感悟、輯錄見聞、考究原委。

B.以乾嘉學術札記的訓詁研究為例,其中無論是微觀的具體訓釋,還是宏觀的理論探討,多有精義妙論。

C.在《經義述聞·通說》中,王引之批評前人望文生訓和增字解經的弊病并對經文假借進行了論述,值得反復研讀。

D.作為一種文體,學術札記往往沒有嚴謹而規整的顯性結構,這與其文體特點以及寫作者不在意體系建構有關。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清代在訓詁研究上的成果,大多以札記形式呈現,這是從札記入手了解清代訓詁學研究狀況的重要前提。

B.關于經義訓詁學的研究,乾嘉學術札記所記載的創新之言,其學術價值超過當時通釋全經之書。

C.為了發現可能暗含在古代學術札記中的隱性知識體系,我們需要對一部學術札記或若干相類的學術札記進行總體觀照。

D.學術札記是我國古代學術的重要載體,凝結著前人的學術精髓和學術智慧,可以為當今學術研究提供參考。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四段觀點的一項是()

A.清章學誠說:“札記者,讀書練識,以自進于道之所有事也……如不札記,則無窮妙緒,皆如雨珠落大海矣。”

B.元陶宗儀在外勞作,輟耕休息時則探究學問,并摘樹葉記其所得,貯存于盎中,“如是者十載,遂累盎至十數”,后據此編成《輟耕錄》。

C.鄭復光《費隱與知錄》通過問答形式普及了諸多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試圖使人“見事之奇怪者如物理自然之常”。

D.王念孫針對“連語字"訓詁望文生義與穿鑿附會的現象,在其札記《讀書雜志》說:“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p>

4.有人說:“學術札記不僅承載著古人的學術成績,還折射出先賢的治學精神。"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5.本文的引用論證很有特點,班級讀書小組想寫一篇該方面的讀書札記。請根據文本內容,參照示例,在表格空白處填寫“評論意見”。

讀書札記(評論式)

文章名稱評論對象評論意見

曹海東《學術札記與中國古代學術》引用方式示例:以直接引用為主,指明出處,保留原文的意義,體現了學術論文嚴謹性。

引用內容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

李娟

①摩托車實在是個好東西,在這片荒茫茫的大地上,它輕易地就能把我們帶向雙腳無力抵及的地方。尤其當我們把家從北部山區搬到阿克哈拉村后,摩托車就更加重要了。

②阿克哈拉位于南面烏倫古河一帶的戈壁灘上,離縣城兩百多公里。要是坐汽車的話,冬天去縣城一趟得花五十塊錢呢。而且就算愿意花五十塊錢,還不一定有得坐。摩托車多方便呀,想什么時候出發就什么時候出發。而且,騎摩托車去縣上的話,來回的汽油費也就十幾塊錢。

③話又說回來,戈壁灘上風大,路也不好走,出一趟門總得吹四五個小時的風,可真夠受的。雖然我媽給我弄了個頭盔,可那玩意兒沉甸甸的,扣在腦袋上,壓得人頭暈眼花;掛在脖子上,任它垂在后腦勺那兒。可風一吹,頭盔兜著滿滿的風使勁往后拽,勒得人吐出半截舌頭。我只好把這玩意兒解下來抱在懷里??蛇@樣一來,我和前面開車的我叔之間就被隔出了好大的空隙,風嗖嗖往那兒灌,沒一會兒就被風吹透了哎,也不能戴,也不能不戴,連放都沒地方放,真是拿這個東西一點辦法也沒有。

④我們走的路是戈壁灘上的土路,與其說是路,不如說是一條細而微弱的路的痕跡,在野地中顛簸起伏。這條路似乎已經被廢棄了,我們在這樣的路上走過好幾個小時都很難遇見另一輛車。整個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

⑤眼前世界通達無礙。在我們的視野里,有三股旋風。其中位于我們的正前方的那一股最高大,高達二三十米,左右傾斜搖晃著,柱子一般抵在天地之間。在我們的左邊有兩股,位于一公里外一片雪白的、寸草不生的鹽堿灘上方,因此,那兩股風柱也是雪白的。而天空那么藍……這是五月的晚春,但在冬季長達半年的北方大陸,這樣的時節不過只是初春而已。草色遙看近卻無,我們腳邊的大地粗糙而黯淡。但在遠方一直到天邊的地方,已經很有青色原野的情景了。大地上雪白的鹽堿灘左一個右一個,連綿不斷地分布著,草色就團團簇簇圍擁著它們,白白綠綠,斑斕而開闊。

⑥我們的摩托車在大地上從北到南奔馳,風在大地上由西向東吹。我的頭發也隨風筆直橫飛。風強有力地“壓"在臉上,我覺得我的右臉已經被壓得很緊很硬了。于是我只好又把頭盔頂在頭上擋風。但是不一會兒,呼吸不暢,憋氣得很。只好再取下來,但是一取下來,立刻就對比出了戴上的好處。于是又抖抖索索地重新戴上。立刻又呼吸不暢……

⑦中途休息的時候,我不小心在這樣的風里失手掉落五塊錢,跟在錢后面一路狂追了幾百米都沒能追上。幸虧錢最后被一叢芨芨草掛住了才停下來。

⑧我掏錢是因為買汽油。這四野空空茫茫的,視野里連棵樹都沒有,到哪兒找汽油去?然而,我們運氣也未免太好了。平時走這條路,鬼影子也見不著一個??蛇@次車一壞,不到一會兒,視野盡頭就有另一輛摩托車挾著滾滾塵土過來了。近了,是一個小伙子。他很爽快地去擰自己的油箱蓋子,我連忙找接油的容器,翻半天只翻出一只酸奶瓶子。于是這兩個男人把那臺摩托車翻倒,我小心翼翼地持著這個過于小巧纖細的瓶子對準油箱流出的那股清流。一連接了五六瓶后,也不好意思要了。為了表示感謝,我想給他點錢,于是?!麄儍蓚€站在風中,看著我追逐著那張紙幣越跑越遠。后來當我把錢給他時,他反倒向我們道謝不迭,對我們感激得沒辦法。

⑨加了油,我們繼續在戈壁灘上渺小地奔馳。天色漸漸暗了,土路也變得若隱若現。漸漸地,發現不是這條路,我們走錯了,我們迷路了。

⑩在戈壁灘上迷路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這大地坦闊,看似四通八達,其實步步都有可能通向永遠回不到上一步的地方。我們進入了一片陷入大地的裙紅色起伏地帶。而在此之前,我叔叔在這片大地上往返過許多趟,卻對這一處根本沒有印象。我提醒叔叔往回走,他卻認為反正都是朝南的方向,怎么走都會走到烏倫古河的,沿著烏倫古河往下游走,怎么走都能走到家。這會兒我也沒什么主見,只好聽他的。

在大地西方,有靜穆的馬群在斜陽下拖著長長的影子緩緩移動,一個牧馬的少年垂著長鞭,靜坐在馬背上,長久地往我們這邊看。我建議向這個孩子問一下路,但他離我們太遠了。到了后來,我們還是不得不回頭去找那個少年,卻再也找不到了。那五六小瓶汽油燒到現在,不知還能折騰多久。

我們在戈壁灘上停下來,腳下是扎著稀疏干草的板結地面。我彎腰從腳邊土殼中摳出一枚小石子,擦干凈后發現那是一塊淡黃色滲著微紅血絲的透明瑪瑙。再四下一看,腳下像這樣的漂亮石子比比皆是,一枚挨一枚緊緊嵌在堅硬的大地上。我亂七八糟拾了一大把,揣進口袋。這時,抬起頭來,看到遠遠的地方有煙塵騰起。

我們連忙騎上車向那一處追去。漸漸地才看清,居然是一輛卡車!還是車頭凸出一大塊的那種淺藍色的雷鋒時代的“老解放”。我們迷路后,好像就穿越到了過去年代似的。近了才看清這輛車實在是破得可以,咣咣當當地在大地上晃蕩著前行,隨時都可能散架的光景。

司機察覺到有車在后面追,就停了下來,靜止在遠處的大地上。我們趕到時,他正靠在半開著的車門上卷莫合煙。問明來意,他建議我們跟在他的大車后面走??墒撬サ牡胤酵覀円サ牟辉谝粔K兒。于是我們仔細地問清路后,就道謝分別了。那司機再三告誡我們不能走西邊的岔路,一遇到岔路千萬記得往左拐。一直往左拐怎么著都會到達烏河的。

這個司機真是好人啊,就像他的古董車一樣實在。他還取了根管子出來,往我們的油箱里又給灌了些油,最后還送給我們半瓶水。接下來我們告別,朝著兩個方向,彼此在大地上漸漸走遠了。

兩只手輪換著插在外套口袋里取暖,一只手緊緊地摳著叔叔的肩膀。他越開越快,風越來越猛。我卻在想:從此再也回不到一個有瑪瑙的地方了……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之所以和叔叔騎摩托車去兩百多公里的縣城,是因為方便且省錢,自然又真實地寫出了生活的困苦。

B.“我"坐摩托車卻不愿意戴頭盔,實在是因為頭盔重且呼吸不暢——毫不避諱地呈現面對風沙時的無奈。

C.第⑧段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是“我不小心在這樣的風里失手掉落五塊錢,跟在錢后面一路狂追了幾百米都沒能追上”。

D.李娟打造了一個荒野上的藝術地理空間,從無垠的荒漠開始,雪白的鹽堿灘被綠色簇擁著,毫無生機。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的標題中“春天的荒野"這一短語,矛盾而又富有詩意,既有畫面感,又有語言感染力,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B.文中提到的“瑪瑙”具有象征意義,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美好的人、事、物的熱愛與眷戀。

C.本文語言生動活潑,又詼諧幽默,如“我的頭發也隨風筆直橫飛。風強有力地‘壓’在臉上”,讀來讓人忍俊不禁。

D.文中多處描寫自然環境,是有意以環境的惡劣來凸顯坐摩托車的樂趣,也凸顯出人與自然神秘寧靜的關系。

8.王安憶曾評價李娟說:“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人變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現的東西。”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9.學校文學社公眾號的“最美散文"欄目將刊發本作品,并配發一段推薦語。作為該欄目編輯,請你從“人性美”的角度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薦語。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叔向見韓宣子①,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對曰:“昔欒武子②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于難。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于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難,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夫卻昭子③,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于朝,其宗滅于絳。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節選自《國語·晉語》)

【注】①韓宣子,名起,是春秋時晉國的大夫。②欒武子,晉厲公、晉悼公兩朝正卿。后文提到的桓子與懷子,分別是欒武子的兒子和孫子。③郤昭子,晉國的卿。

材料二:

鬼谷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從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于人之心,如此而說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此之謂善說?!弊迂曉唬骸俺鲅躁愞o,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主父偃曰:“人而無辭,安所用之?!狈蜣o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晉平公問叔向曰:“歲饑民疫,翟人攻我,我將若何?"對曰:“歲饑來年而反矣,疾疫將止矣,翟人不足患也?!惫唬骸盎加写笥诖苏吆??"對曰:“夫大臣重祿而不極諫,近臣畏罪而不敢言,此誠患之大者也?!惫唬骸吧?。"于是令國中曰:“欲有諫者,為之隱,左右言及國吏,罪?!?/p>

(節選自《說苑·善說》)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起也A將亡B賴子存之C非起也D敢專承之E其自桓叔F以下G嘉吾子H之賜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莫之哀也,賓語前置句,與《庖丁解牛》中“技經肯綮之未嘗"的句式相同。

B.拜,文中指叩拜,與《陳情表》“詔書特下,拜臣郎中”中的“拜"字含義不同。

C.矯,文中指矯正、糾正,與《歸去來兮辭》中“時矯首而遐觀”中的“矯"字含義不同。

D.修,文中指修飾,與《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中的“修"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宣子因有正卿的虛名卻無相稱的財產而苦惱,叔向卻來祝賀他。叔向反常的行徑讓韓宣子非常困惑。

B.懷子沒有像他父親桓子那樣為所欲為,而是學習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最終卻因桓子的罪惡而遭難。

C.叔向的說辭讓韓宣子心悅誠服,并用九拜中最隆重的禮節,感謝叔向在自己幾乎滅亡之時保全了自己。

D.子貢、主父偃都強調了言辭的重要性,他們都明確表示言辭既關系到自己的得失,也關系到國家的安危。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

(2)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

14.鬼谷子認為“善說”應能“中其人之所善"。以此觀之,叔向勸說韓宣子的說辭可以稱之為“善說”,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分析。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

八聲甘州甲辰承詔堂知止亭初畢工,劉無言①相過

葉夢得

寄知還倦鳥,對飛云、無心兩難齊。漫飄然欲去,悠然且止,依舊山西。十畝荒園未遍,趁雨卻②鋤犁。敢忘鄰翁約,有酒同攜。

況是巖前新創,帶小軒橫絕,松桂成蹊。試憑高東望,云海與天低。送滄波、浮空千里,照斷霞、明滅卷晴霓。君休笑,此生心事,老更沈迷。

注:①劉無言:即劉燾,字無言,宋元祐三年進士。②卻:轉而。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漫飄然欲去"三句,寫詞人在外漂泊時,雖然有離開的沖動,但最終還是選擇停留在那片熟悉的山西之地。

B.“敢忘鄰翁約,有酒同攜”兩句,與杜甫《客至》中的“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兩句的旨趣一致。

C.“試憑高東望,云海與天低”兩句,虛寫詞人站在高處向東眺望,云海連綿,與天相接,景色遼闊、超凡脫俗。

D.最后三句,詞人既是寫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心事越發難以擺脫,反而更加沉醉其中,也是對友人的一種提醒。

16.有評論說,該詞寫出了詞人“超然世外"的情感,請結合全詞內容分析詞人是如何表達這種情感的。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負責人召開關于鄉村振興的會議時,諄諄告誡在座的干部,不能生事擾民,不能對著百姓滔滔不絕、廢話連篇。其間,他提到了《種樹郭橐駝傳》中描述官員召集百姓開會的兩句“_____________,”。

(2)李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設問"這一修辭手法時,隨口引誦了《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兩句,同學們覺得此例很是得當。

(3)長安是著名古都,唐宋詩人常在詩詞中提到它,以表達自己回京的愿望、對家鄉的思念以及愿得到重用的企盼等思想感情,比如“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

不少人為了降低血糖或者為了減肥,幾乎不吃主食。這種做法合理嗎?

首先,靠不吃主食來降低血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米飯和面食等主食A,而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被人體攝入后,可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并生成能量。對正常人來說,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應達到總能量的55%~65%。但是多年前,①醫生在給糖尿病患者推薦的膳食中,②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僅占總能量的20%。③后來人們在研究中發現,④過低的碳水攝入即使能夠暫時降低血糖,⑤但是導致患者長期處于半饑餓狀態,⑥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⑦如今醫生已經放寬對糖尿病患者碳水攝入量的制約。

我們還應認識到,能否減肥成功,也不在于B,而在于能否制造較大的熱量缺口。只有在消耗的熱量明顯大于攝入的熱量時,身體才會分解脂肪以調用儲備的能量,體重也才能減下來。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19.文中第二段劃波浪線處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具體說明怎么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3小題,1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20~22小題。

八月,葡萄“著色”。

你別以為我這里是把畫家的術語借用來了。不是的。這是果農的語言,他們就叫“著色"。

下過大雨,你來看看葡萄園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瑪瑙,紅的像紅寶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飽滿、磁棒、挺括、璀璨琳瑯。你就把《說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來吧,那也不夠用呀!

可是你得快來!明天,對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們要噴波爾多液了。一噴波爾多液,它們的晶瑩鮮艷全都沒有了,它們蒙上一層藍兮兮、白糊糊的東西,成了磨砂玻璃。我們不得不這樣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們得保護它。過不兩天,就下葡萄了。

一串一串剪下來,把病果、癟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滿了,蓋上蓋,要一個棒小伙子跳上去蹦兩下,用麻筋縫的筐蓋?!孪碌墓?,不怕壓,它很結實,壓不壞。倒怕是裝不緊,逛里逛當的。那,來回一晃悠,準得爛!葡萄裝上車,走了。

去吧,葡萄,讓人們吃去吧!

20.行文中,作者用了“璀璨琳瑯”來描寫葡萄,請再寫出兩個四字詞語來形容文中的葡萄。要求每個四字詞語中至少有一個帶玉字旁的字,“璀"璨”“琳"瑯”除外。

21.作者善用果農的語言寫葡萄,文中畫橫線處是如何體現“果農語言"這一特點的?

22.下列句子中的“得”和文中畫波浪線處的“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那,來回一晃悠,準得爛!B.書包里有鋼筆,摔不得。

C.考了600分,他高興得滿樓亂竄!D.要學會一門技術,就得刻苦鉆研。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焙诟駹栒f:“悲劇作為藝術美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類崇高的生命力之體現,是人類心靈的歸宿。"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對“悲劇作品”的哪些認識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語文參考答案

【答案】1.A2.B3.D4.學術成績:①學術札記成果數量多,所涉獵的研究范圍廣;②學術札記研究程度深且有精妙新穎之見。治學精神:①勤于為學,刻苦鉆研,筆耕不輟;②潛心為學,嚴謹審慎,實事求是。5.①文章引用大量學術札記的具體內容,論據較為權威,增強說服力;②文章引用內容豐富,類型多樣,既充實文章內容,又展現作者深厚的學養。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相關內容的能力。A.“因而"強加因果。原文“古代很多學者將札記作為重要的為學之具,在平時的學習、研究中常以札記來記載感悟、輯錄見聞、考究原委等”,可見因果關系不成立。故選A。

2.本題考查學生對信息的辨析能力。B.“其學術價值超過當時通釋全經之書"錯誤,原文“其價值有時甚至超過通釋全經之書”,注意是“有時甚至"。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論點論據的分析能力。第四段的觀點是:古人學術札記多有新創之見、精粹之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A.說的是札記的定義和重要性;B.說的是積累之于做學問的重要意義;C.說的是札記在普及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上起到的重要作用;D.王念孫針對“連語字”訓詁望文生義與穿鑿附會的現象,在其札記《讀書雜志》說:“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這正是他的“新創之見、精粹之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故選D。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重要信息的篩選概括能力。

學術成績:①結合“故古代的學術札記十分發達,成為傳統學術的重要載體,為數甚夥,精品亦多"可知,學術札記成果數量多,所涉獵的研究范圍廣;②結合“古人學術札記多有新創之見、精粹之論,具有較高的學術含量”可知,學術札記研究程度深且有精妙新穎之見。

治學精神:①結合“古人普遍重視札記在讀書治學過程中的作用,認為撰寫札記可以督策學人勤讀深思、力學進業"可知,勤于為學,刻苦鉆研,筆耕不輟;②結合“對一部學術札記或若于相類的學術札記進行總體性觀照就會發現,盡管其中的論述文字顯得零碎散雜,漫無統紀,但實際上往往是圍繞特定的學術論題或論域來展開研討的,彼此關聯,暗含著立體化的、動態生成的隱性系統”可知,潛心為學,嚴謹審慎,實事求是。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①結合“如乾隆時學者翟灝即是龔例:‘茍可資多識者,靡不覽……手搦翰一管,撰述無倦?!?清梁章鉅說:‘子書雜家最多,而有數部不可磨滅之書,必須專讀者。如班固之《白虎通義》、顏之推之《家訓》、王應麟之《困學紀聞》,皆當家有其書?!逍祓B原說,‘雜家者流,自古有之,至唐宋而寢盛’”等等可知,文章引用大量學術札記的具體內容,論據較為權威,增強說服力;

②直接引用翟灝的話論證“札記撰寫對于進學修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部分引用清徐養原的話論證“札記為古人求知修學所倚用,在其學術研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故古代的學術札記十分發達,成為傳統學術的重要載體,為數甚夥,精品亦多”;引用嚴元照《娛親雅言》中的話論證“乾嘉札記的理論闡述也同樣富有學術價值”,總之,引用方式多樣,有直接或部分引用人物語言,有引用書籍作品中的話,引用內容豐富,類型多樣,既充實文章內容,又展現作者深厚的學養。

【答案】6.D7.D8.①世界很大:在他的文字世界中,世界闊大,如“整個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自然力量強大,如“在我們的視野里,有三股旋風。其中位于我們的正前方的那一股最高大,高達二三十米,左右傾斜搖晃著,柱子一般抵在天地之間。"。

②人很小:人數量極少,常常單獨且偶然地出現;在廣闊的自然背景中,人的力量渺小,如“在戈壁灘上迷路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

③這種大小關系既體現了人在闊大環境中的渺小存在,又贊美了人面對世界之大時所呈現出的堅韌樂觀精神。9.示例一:該散文體現了人性的堅韌與頑強。文章描繪了荒野中騎摩托車所經歷的路途遙遠、風沙侵襲以及車輛故障等困難。然而,我們并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而是堅持不懈地前行。讓李娟用文字帶你領略那獨特的荒野之春,這篇散文值得你用心品讀。

示例二:該散文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的追求和樂觀向上的態度。文章描繪了盡管出行充滿艱辛和困難,但“我"卻能夠從中發現美好所在,并流露出對美好地方的向往。讓李娟用文字帶你領略那獨特的荒野之春,這篇散文值得你用心品讀。

示例三:該散文體現了人性的善良和溫情。文章描繪了陌生的摩托車騎手慷慨贈油,收到現金答謝不已;破爛卡車司機無償給油送水,且再三叮囑行進路線,展現了陌生人之間的這種幫助和關愛。讓李娟用文字帶你領略那獨特的荒野之春,這篇散文值得你用心品讀。

【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相關內容的分析理解能力。D.“毫無生機”錯誤。團團簇簇的草色,白白綠綠的、斑斕而開闊的鹽堿灘,也給人以希望,讓人在春天里把一年的美好種在心里。故選D。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D.“以環境的惡劣來凸顯坐摩托車的樂趣"錯誤,文中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主要是為了展現荒野的遼闊和壯美,以及在這種環境下人的處境和感受,并非為了凸顯乘坐摩托車的樂趣。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

世界很大:首先體現在自然景觀的壯麗,文章開頭就描繪了一個極其遼闊的自然場景,“整個世界,天空占四分之三,大地占四分之一”,這樣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的無限和世界的闊大;其次體現在自然力量的強大,作者描寫了戈壁灘上的旋風,其中一股高達二三十米,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也突顯出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人很小:人數極少,在這樣廣袤的自然環境中,人類顯得非常稀少,作者提到“平時走這條路,鬼影子也見不著一個”,說明人跡罕至;人的力量渺小,如文中寫道“在戈壁灘上迷路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當摩托車在戈壁灘上行駛時,作者和叔叔仿佛成了這個世界中的唯一存在,而在如此巨大的自然面前,人的力量顯得異常微小,迷路后的無助感以及對偶遇幫助者的感激之情,進一步強調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脆弱性和相互依賴性。

盡管在大自然面前顯得渺小,但文中的人們并未放棄,而是展現出一種積極應對的態度。例如,當摩托車需要加油時,作者和叔叔幸運地遇到了一位樂于助人的年輕人,并最終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此外,那位“古董車"司機的幫助也體現了即使在困難面前,人們依然保持著互助和樂觀的精神。綜上所述,李娟的文字不僅展現了自然的壯麗和人的渺小之間的鮮明對比,同時也贊美了人們在逆境中所展現出來的堅韌和樂觀。

9.本題考查學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蘊的能力。

示例一:這篇散文通過描述作者和她的叔叔騎摩托車穿越戈壁灘的經歷,展現了人性中的堅韌與頑強。文章描述了戈壁灘上的惡劣條件,如強風、塵土飛揚、寒冷的天氣等,盡管如此,人物仍然選擇騎摩托車出行,這體現了他們對于困難的不畏懼。當摩托車需要加油時,他們幸運地遇到了另一位騎摩托車的小伙子,并且成功借到了汽油,展現的是人們在困境中的互助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迷路之后,他們試圖尋找出路,本想詢問一位牧馬的少年,結果少年消失不見,但他們依然堅持尋找答案,最終通過詢問卡車司機找到出路。這反映了他們面對未知和不確定性的冷靜與頑強。

事例二:本文通過描述一次騎摩托車穿越戈壁灘的經歷,展現了人們在艱難環境中的美好追求與樂觀向上的態度。如第三段中對于頭盔的描述,盡管使用起來非常不便,但作者并沒有抱怨,而是以一種幽默的方式講述,展現出一種樂觀的態度。第五段描繪了戈壁灘的自然風光,雖然環境艱苦,但作者依然能夠從中發現美,如“大地上雪白的鹽堿灘左一個右一個,連綿不斷地分布著,草色就團團簇簇圍擁著它們,白白綠綠,斑斕而開闊”,這種對自然美的欣賞也體現了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當摩托車出現故障時,遇到了另一個騎摩托車的小伙子,并得到了幫助,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體現了人性的美好。綜上所述,盡管文中描述的是一次充滿挑戰的旅程,但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積極的語言,傳達了人們在面對自然與生活的艱難時所持有的樂觀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事例三:這篇散文通過描述作者與叔叔騎摩托車穿越戈壁灘的經歷,展現了人性中的善良與溫情。當摩托車需要加油時,遇到了一位陌生的小伙子。小伙子毫不猶豫地幫助他們,并且拒絕接受報酬。這種無私的幫助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互助精神。之后,當作者想要給小伙子報酬時,小伙子反而對他們表示感謝,這種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態度進一步彰顯了人性中的美好。當遇到那位駕駛老舊卡車的司機時,司機不僅為他們指路,還主動提供額外的汽油和飲用水,以確保他們的安全。這種慷慨的行為體現了人性中的溫暖與關懷。綜上所述,文章通過一系列的事件展示了人們在面對困境時展現出來的互助、慷慨、耐心、同情心等美好的品質,這些品質共同構成了這篇散文中人性善良與溫情的核心。

【答案】10.BCE11.D12.B13.(1)如果不憂慮自己的德行沒有建立,卻憂慮財富不足,我表示哀悼還來不及,有什么可祝賀的呢?

(2)言語辭令,那是用來尊崇君王,推重自身,安定國家,保全本性的。

14.(1)語出驚人,制造懸念。叔向是從“賀貧"入手,引起韓宣子不解,強烈地喚起韓宣子的注意。

(2)正反舉例,明辨道理。叔向以欒武子和郤昭子兩大家族的興衰歷程為例,委婉而懇切地表達了立德的重要性。

(3)反問結尾,發人深思。叔向最后直接回答了“賀貧”的原因,并以問句收尾,語重心長,發人深省。

(4)抓住關鍵,走進人心。由韓宣子關注的“德行"與“財產”問題入手,闡發國家存亡之理,切合了韓宣子的喜好。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韓起將要滅亡之際,幸虧您保全了我,這不是我韓起一個人敢單獨承受的,恐怕從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孫都要感激您的恩賜。

“起"作主語,“也”字是句中表提頓,“將亡"作謂語,主謂結構單獨成句,所以B處斷句。

“賴子”作狀語,“存"作謂語,“之”作賓語,省略主語“我”,結構齊全,所以C處斷句。

“之”作“承"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所以E處斷句。

“桓叔以下”作主語,“嘉"是謂語,“吾子之賜”是賓語,中間不斷開。

故選BCE。

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句式及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A.正確。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莫哀之也"/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未嘗技經肯綮”。句意:沒有一個人同情他們。/沒有碰到過經絡相連和筋骨結合的地方。B.正確。叩拜/授予官職。句意:宣子于是下拜并叩頭。/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C.正確。矯正、糾正。/抬頭。句意:人在犯錯誤的時候要糾正他。/時時抬頭望著遠方(的天空)。D.“含義相同"錯誤,含義不同。修飾,動詞/美好的、優秀的,形容詞。句意:因此言語辭令不能不加修飾。/我既有這么多美好的內在品行,又加之美好的容態。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最終卻因桓子的罪惡而遭難”理解錯誤,原文材料一“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難,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是說懷子最終卻因桓子的罪惡而逃到楚國,并不是遇難死亡。故選B。

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

(1)“患”,擔憂;“吊”,哀悼,憂慮;“何賀之有”,賓語前置句,正確語序為“有何賀"。

(2)“辭”,言語辭令;“所以”,用來……的;“全”,保全。

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根據“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分析:叔向見到韓宣子時,韓宣子正因貧窮而憂慮,叔向卻出人意料地說“賀之”。這一舉動立即引起了韓宣子的好奇和關注,制造了懸念,使韓宣子不得不繼續聽下去,從而為后續的勸說奠定了基礎。

根據“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于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蜞S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其身尸于朝,其宗滅于絳。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分析:通過這些正反例子,叔向清晰地展示了德行的重要性和財富的危險性,使韓宣子能夠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明白德行才是立身之本。

根據“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分析:這一反問句不僅直接回答了“賀貧"的原因,還深刻地提醒韓宣子,如果只擔心財富不足而不注重德行的建立,將會帶來更大的災難。這種反問的方式語重心長,發人深省,使韓宣子不得不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

根據“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分析:叔向深知韓宣子的憂慮在于貧窮,但他并沒有直接安慰或提供物質上的幫助,而是從更高的層面,由韓宣子關注的“德行"與“財產”問題入手,闡發國家存亡之理。這種切中要害的勸說方式,不僅解決了韓宣子的表面問題,還從根本上引導他走向正確的道路。

參考譯文:

材料一:叔向去拜見韓宣子,韓宣子正為貧困而發愁,叔向卻向他表示祝賀。宣子說:“我有卿大夫的名稱,卻沒有卿大夫的財富,沒有什么榮譽可以用來跟其他的卿大夫們交往,我正為此發愁,你卻祝賀我,這是什么緣故呢?"叔向回答說:“從前欒武子沒有一百頃田,家里窮的連祭祀的器具都備不齊全;可是他能夠傳播德行,遵循法制,名聞于諸侯各國。各諸侯國都親近他,一些少數民族都歸附他,因此使晉國安定下來,執行法度,沒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災難。傳到桓子時,他驕傲自大,奢侈無度,貪得無厭,忽略法制,任意行事,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但依賴他父親欒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終。傳到懷子時,懷子改變他父親桓子的行為,學習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來可以憑這一點免除災難;可是受到他父親桓子的罪孽的連累,因而逃亡到楚國。那個郤昭子,他家的財富抵得上公室財產的一半,他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個三軍的數目,他依仗自己的財產和勢力,在晉國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體在朝堂上示眾,他的宗族在絳這個地方被滅亡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八個姓郤的中,有五個做大夫,三個做卿,他們的權勢夠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誅滅,沒有一個人同情他們,只是因為沒有德行的緣故!現在你有欒武子的清貧境況,我認為你能夠繼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賀。如果不憂愁德行的建立,卻只為財產不足而發愁,我表示哀憐還來不及,哪里還能夠祝賀呢?”宣子于是跪拜,并叩頭說:“我韓起將要滅亡之際,幸虧您保全了我,這不是我韓起一個人敢單獨承受的,恐怕從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孫都要感激您的恩賜。"

材料二:鬼谷子說:“人在犯錯誤的時候要糾正他,是很難的。勸說行不通,論理不被聽從,那是你辯論的道理不清楚,道理已經明辨卻仍行不通,那是因為你沒有牢固地堅持,已經牢固地堅持卻還是行不通,那是因為你沒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明辨道理,說理清楚,堅持它,加固它,又能切合那人的喜好,你的言辭就會神奇而珍貴,清楚而分明,就能進入對方的心中。像這樣還游說不成功的,天下未曾聽說過。這樣的游說就叫做善說。”子貢說:“陳述言辭,關系到自身的得失,國家的安危。"主父偃說:“一個人如果不善言辭,那有什么用呢?”言語辭令,那是用來尊崇君王,推重自身,安定國家,保全本性的。因此言語辭令不能不加修飾,而說辭不能不美好。

晉平公問叔向說:“年成饑荒百姓多病,翟人又攻打我國,我該怎么辦呢?"叔向回答說:“年成饑荒,明年就會恢復正常了;疾病瘟疫,也會停止的;翟人的進攻也不值得擔心?!睍x平公說:“還有比這更大的災禍嗎?"叔向回答說:“那大臣貪戀厚祿而不極力進諫,身邊的近臣怕得罪國君又不敢說話,這才真正是最大的禍患?!睍x平公說:“講得好!"于是在全國下令說:“想要進諫的人被隱瞞不報,左右的人任意談論國家官吏,都要治罪?!?/p>

【答案】15.C16.①直抒胸臆:詞中詞人用“漫飄然欲去"此生心事,老更沈迷”等詞句,直接抒發了詞人有遠離塵世、超然物外的心境。

②借景抒情:詞中寫詞人眼中與天相接的連綿云海,浮空千里的滄波等壯闊、脫俗的景色,借以抒發了詞人以山水為念,不受凡塵侵擾的超然心境。

③借助動作行為抒情:詞人寫自己趁雨轉耕荒園,攜酒赴鄰翁邀約等,真切傳達出詞人厭棄官場、渴望回歸田園的超然之態。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虛寫"錯,詩句寫詞人在新創的巖前小軒,憑高東望,看到云海與天低。應為實寫。故選C。

16.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

①直抒胸臆。詞中“漫飄然欲去”寫詞人在外漂泊時,有離開的沖動;“此生心事,老更沈迷”,老來心事更沉迷,實際上是對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對自然生活的向往。直接抒發了詞人有遠離塵世、超然物外的心境。

②借景抒情。上片寫詞人對飛云、倦鳥的觀察,表現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態;下片寫詞人新創的巖前小軒,松桂成蹊,憑高東望,云海與與天相接,滄波浮空千里,展現了詞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借以抒發了詞人以山水為念,不受凡塵侵擾的超然心境。

③借助動作行為抒情?!俺糜陞s鋤犁。敢忘鄰翁約,有酒同攜”,詞人寫自己趁雨轉耕荒園,攜酒赴鄰翁邀約等,通過描寫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與鄰翁的友好往來表現了詞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滿足;真切傳達出詞人厭棄官場、渴望回歸田園的超然之態。

17.【答案】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題易錯字:聚、遺、旅、浮、蔽、青、直。

【答案】18.A.含有較多碳水化合物B.是否吃了主食(或:吃了多少主食)19.①“在"提到“醫生”之前(或:“醫生"移到“在”之后)④“即使"改成“雖然”⑦“制約"改為“限制”

【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A.根據后文“碳水化合物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可知所填內容應是碳水化合物,“米飯和面食”等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較多,可填:含有較多碳水化合物;B.根據第一段“不少人為了降低血糖或者為了減肥,幾乎不吃主食"可知人們認為減肥在于吃了多少主食,根據“能否減肥成功,也不在于”可知句式應為“是否……”,可填:是否吃了主食,或者吃了多少主食。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語段有三處語??;

①句語序不當;本句的主語應是碳水化合物,由于介詞位置不當造成了句子結構混亂,應讓①句做整個句子的狀語,故將“在”提到“醫生"之前,或將“醫生”移到“在"之后;

④句關聯詞使用不當;“過低的碳水攝入”是“能夠暫時降低血糖”,這是存在的事實,應用“雖然”,故將“即使"改成“雖然”;

⑦句搭配不當;“放寬"搭配的賓語應是“限制”,故將“制約"改為“限制”。

【答案】20.晶瑩剔透,玲瓏可愛,珊珊可愛……21.①多用短句和日常口語,體現果農語言樸實、日常的外在特點。如“棒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