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地理下學期期中真題分類匯編(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專題03城市、產業與區域發展精選高頻考題60題·選擇題內容概覽考點01大城市輻射對區域發展的影響(32題)考點02產業結構轉型區的發展(28題)大城市輻射對區域發展的影響(23-24高二·福建漳州·期中)城市群作為經濟發展和融合的新形式,是當前城市和國家參與全球競爭最主要的載體。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城市與城市、區域與區域的競爭,而是城市群與城市群之間的競爭。下圖示意我國七大城市群可持續競爭力內部差異,其差異數值大小與內部輻射帶動作用呈負相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七大城市群內部輻射帶動作用最弱的是()A.成渝城市群 B.粵港澳大灣區 C.關中城市群 D.長三角城市樣2.城市群可持續競爭力的提升有助于()A.擴大內部各城市間經濟差異 B.促進中心城市服務功能疏解C.增強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 D.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二元結構【答案】1.A2.C【解析】1.根據材料“可持續競爭力內部差異,其差異數值大小與內部輻射帶動作用呈負相關”可知成渝城市群內部差異最大,故其輻射帶動作用最弱,A正確,BCD錯誤;故選A。2.城市群可持續競爭力提升,會使內部各城市間經濟差異縮小,A錯誤;城市群可持續競爭力提升使得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C正確;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依賴著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增強,B錯誤;城市群可持續競爭力提升主要是促進城市發展,無法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二元結構,D錯誤;故選C。【點睛】城市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7年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Gottmann)提出的“大都市帶”(Megalopolis)理論。其認為,在一個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會帶動周邊區域,而會同幾個規模相近、地域相鄰的城市,共同組成區域中心、呈組團式或塊狀分布的都市群,多個都市群又會形成一個“大都市帶”。(23-24高二·河北邢臺·階段練習)沈陽都市圈,是以沈陽為中心,以鞍山、撫順、本溪、阜新、遼陽、鐵嶺、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等為支撐;形成的先進完善的軌道交通圈、產業協作圈、就業通勤圈、統一市場圈和品質生活圈,為東北振興發展的增長極。下圖為沈陽都市圈及主導產業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沈陽在都市圈的功能主要表現在()A.產業制造功能 B.都市圈核心功能 C.產品銷售功能 D.吸引人才功能4.沈陽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的最主要優勢條件是制造()A.農業基礎較好 B.礦產資源豐富 C.產業結構相同 D.交通聯系便捷5.為加快建設沈陽都市圈,應()A.大力吸引人口遷入 B.重新劃分行政界線C.加強產業分工協作 D.增加濕地改善生態【答案】3.B4.D5.C【解析】3.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沈陽都市圈是以沈陽為中心,所以沈陽在都市圈的功能主要表現在都市圈核心功能,B正確;產業制造、產品銷售、吸引人才不是沈陽在沈陽都市圈的主要功能,ACD錯誤。所以選B。4.沈陽是遼寧省省會,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能夠對周邊城市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沈陽與周邊地區交通聯系便捷,便于人員、技術、物料、資金等的往來,D正確;農業基礎、礦產資源、產業結構不是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主要因素,ABC錯誤。所以選D。5.沈陽都市圈的建設需要加強產業分工協作,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C正確;大力吸引人口遷入會加劇城市化問題,A錯誤;重新劃分行政界線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B錯誤;增加濕地改善生態不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D錯誤。所以選C。【點睛】城市輻射功能指城市各項功能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力和發展帶動力。輻射能力大致是城市腹地。城市腹地廣、經濟水平高城市規模大,潛力大城市輻射功能強。(23-24高二·江蘇南通·期中)下圖為江蘇省沿海地區發展總體布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與北部通道和中部通道相比,南部通道經濟發展最突出的優勢是()A.資源豐富 B.交通便利 C.大城市輻射 D.政策支持7.關于圖中各發展軸發展方向,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A.近海海洋經濟發展軸重點發展海底油氣開發B.臨海新興發展軸重點建設深水港發展航運業C.區域主發展軸重點發展優勢產業和先進制造業D.區內各發展軸應全面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答案】6.C7.C【解析】6.第一題可以這樣來看,首先江蘇全省資源都不豐富,排除A;江蘇全省交通都比較便利,雖然南部更便利,但是經濟發展主要還是要看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的,排除B;南部通道靠近這個南京、蘇州、上海等地,能夠受到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C對;沿海地區發展中的布局都有政策支持,D錯。所以選C。7.近海海洋經濟發展軸依托海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牧場、海洋交通運輸業、海上風電、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等海洋產業,A錯;臨海新興發展軸:依托臨海高等級公路等交通干線,規劃研究臨海高速公路,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布局建設一批濱海新城鎮,支持臨港產業和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構建產城協同發展模式,B錯;區域主發展軸重點根據自身特色發展優勢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C對;區內各發展軸科技水平不一,不能全面重點發展高新技產業,應根據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D錯。故選C。【點睛】《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著力推動江蘇沿海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塑造濱海城鄉特色風貌,著力夯實綠色發展生態本底,著力完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著力培育雙向開放新優勢,不斷提高區域綜合實力、競爭力和帶動力,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拓展新空間、展現新作為。(23-24高二·山東日照·期中)城市輻射功能是城市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響力和發展帶動力。下圖示意上海及周邊主要城市分布及2014年上海市對長三角部分城市輻射強度。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對上海市輻射強度影響最小的腹地條件是()A.城市等級 B.經濟基礎 C.自然條件 D.空間距離9.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可以促進該區域()①鄉鎮數量明顯增多②中小城市快速發展③產業結構趨同④各城市分工協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8.C9.C【解析】8.由所學知識可知,長江三角洲地區自然條件相似,因此是對上海市輻射強度影響最小的腹地條件,C正確;城市等級、經濟基礎、空間距離都影響上海市對長三角其他城市輻射強度,ABD錯誤。故選C。9.長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要推動長三角地區的現代經濟體系建立,推動資源整合、一體化共享等。該區域一體化主要是提高城鄉基礎設施聯通水平、推動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提升鄉村發展品質、全面推進人的城鎮化,中小城市快速發展,鄉鎮數量并不會有顯著增加,①錯誤,②正確。區域一體化發展使城市產業發展合理分工,優勢互補,避免雷同競爭,③錯誤,④正確。故選C。【點睛】城市的輻射功能:輻射功能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的范圍來表示。城市腹地范圍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一般來說,城市腹地范圍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發展規模和潛力越大,城市輻射功能越強。城市發展的影響因素:城市腹地范圍和腹地條件(農業、礦產資源、產業基礎、交通等)。(23-24高二·河北邢臺·期中)金融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升級、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引導、促進作用。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金融發展的前沿陣地,對周邊地區產生強大的金融輻射帶動作用。圖示意香港、廣州、深圳對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金融輻射強度,數值越大,表示對其產生的影響力越大。完成下面小題。10.2017—2019年()A.深圳的影響力最弱 B.香港的影響力增強C.香港的影響力最強 D.廣州的影響力減弱11.進一步增強廣州金融輻射強度的合理措施是()A.優化通信設施建設 B.加強政府政策支持C.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D.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答案】10.C11.B【解析】10.數值越大,表示對其產生的影響力越大,據圖可知,香港數值在1.5左右起伏,廣州數值在0.5左右起伏,深圳數值在1左右起伏,所以香港影響力最強,廣州影響力最弱,C正確,A錯誤;2017年到2019年香港數值減少,影響力減弱,B錯誤;2017年到2019廣州數值增加,影響力增強,D錯誤。故選C。11.金融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升級、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引導、促進作用。加強政府政策支持,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其他城市發展,B正確;目前通訊設施都很發達,A錯誤;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對廣州帶動其他城市發展影響小,應該加強與周邊城市合作交流,C錯誤;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可以促進廣州金融業發展,但對其輻射強度不會產生直接影響,D錯誤。故選B。【點睛】金融業指的是銀行與相關資金合作社,還有保險業,除了工業性的經濟行為外,其他的與經濟相關的都是金融業。金融業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繁榮的重要支柱,包括銀行業、證券業、期貨業、保險業、信托業、典當業、外匯行業、金融中介機構和其他金融服務業。實施全面金融改革,促進可持續發展,加強數據分析和科技突破,架設公平透明的金融服務市場是推動金融業發展的關鍵。(2023高二·福建三明·期中)有學者把鄰近大都市區中心城市的外圍地區中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區域稱為“大都市陰影區”,其范例在中國不在少數,如京津冀城市群鄰近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外圍地區,經濟發展較中心城市顯著落后的城市張家口、承德甚至形成了貧困帶。按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綜合指數,可將城市分為滯后型、中等型、較發達型、發達型。下圖為京津冀地區城市類型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張家口、承德成為“大都市陰影區”主要是因為與中心城市的()A.交通聯系不便 B.信息交流較少 C.產業部門類似 D.產業聯系較弱13.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較發達型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發達型城市的集聚效應明顯 B.中等型城市競爭嚴重C.除發達型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規模較小 D.區域對外開放程度偏低14.今后,京津冀地區發展應注重促進中心城市()A.服務范圍拓展 B.服務功能轉移 C.服務職能增加 D.服務對象轉變【答案】12.D13.A14.B【分析】本組選擇題以北京、天津周邊大都市陰影區為背景材料設置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對城市輻射功能等相關知識的掌握,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等地理學科核心素養。12.由材料可知,大都市陰影區就是接受大城市輻射帶動較少的大城市周邊區域。根據所學知識,張家口、承德與北京有眾多的公路和鐵路相連,說明與北京交通聯系是比較方便的,因此A項錯誤。張家口、承德與北京信息交流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說明與北京信息交流較少是不正確的,因此B項錯誤。北京的產業以第三產業為主,而張家口、承德以第二產業為主,產業部門差別較大,使得北京和張家口、承德的產業聯系較弱,因此C項錯誤,D項正確。故選D。13.根據所學知識,北京、天津等發達城市的集聚效應過于明顯,使經濟要素資源過度集中到少數發達城市,使得周邊城市發展受到制約,導致京津冀城市群缺少較發達型城市,因此A項正確;由圖可知,京津冀城市群的中等城市數量有限,不存在中等型城市競爭嚴重的現象,因此B項錯誤。由于靠近首都和直轄市,且該區域本身人口數量就比較多,城市整體上人口較多,人口規模較大,因此C項錯誤。作為以首都為中心的城市群,開放程度高,對外聯系方便,因此D項錯誤。故選A。14.由材料可知,京津冀城市群的大都市陰影區就是由于中心城市北京、天津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使得其服務范圍大,如果再拓展中心城市的服務范圍,勢必導致更多城市淪為大都市陰影區,因此A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規模較大,人口較多,造成了嚴重的城市問題,在今后發展過程中注意將這些城市的一些服務功能轉移到其他區域(建設衛星城等)來減輕本區的壓力,而非將增加服務職能作為今后發展主要方向,因此C項錯誤,B項正確。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其服務對象不會轉變,因此D項錯誤。故選B。【點睛】城市輻射功能指城市各項功能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響力和發展帶動力。城市輻射功能的強弱與城市的規模等級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關,其輻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圍來表示一般來說,城市腹地范圍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發展規模和潛力越大,城市輻射功能越強。(23-24高二·浙江嘉興·期中)城市輻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項功能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響力和發展帶動力。下圖1為上海及周邊主要城市分布圖,下圖2為2014年上海市對長三角部分城市輻射強度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5.影響上海市對長三角其他城市輻射強度大小的最弱因素是()A.城市等級 B.經濟基礎 C.自然條件 D.空間距離16.近年來上海市對外輻射強度的增強,將會()①減輕上海的環境污染②減輕周邊城市的環境污染③增加上海的外來人口流入④增加周邊城市的外來人口流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5.C16.B【解析】15.由所學知識可知,長江三角洲地區自然條件相似,因此其是最弱因素,C正確;城市等級、經濟基礎、空間距離都影響上海市對長三角其他城市輻射強度大小,排除ABD。故選C。16.由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市的對外輻射強度增強,正好反映了其區域內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其他城市的產業升級轉型。產業轉型同時促進上海資源節約型發展,減輕上海環境污染,①正確;產業轉型并不會導致上海人口大量遷入,③錯誤;其他城市的產業升級轉型會帶來就業增加和工業規模擴大,增加周邊城市的環境污染和增加外來人口流入,故②錯誤,④正確。故①④正確,故選B。【點睛】產業轉移的影響:(1)促進區域產業的結構調整。在發達國家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導致原主導產業向國外轉移,而原主導產業順利實現向國外轉移,可是國內的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為產業結構順利調整創造了條件。對于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可以加快本國或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縮短產業升級的時間,從而加快工業化的進程。(2)促進區域產業分工和合作。國際產業轉移推動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形成產業的國際分工和合作;形成產品生產過程的分工和合作。(3)改變區域地理環境。產業轉移給轉出區域和轉入區域的自然環境帶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產業轉移改變了區域的地理景觀;另一方面,產業轉移伴隨著環境污染的轉移和擴散。(4)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伴隨產業轉移,就業機會由轉移國家或地區轉移到轉移對象國家或地區。(23-24高二·福建福州·期中)灣區指的是由若干相連的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從而匯集科技、金融、制造、貿易、交通、信息等資源,粵港澳大灣區、杭州灣、渤海灣是我國經濟最富活力的三大灣區,其中環渤海灣的魯、冀、遼以重工業為主。圖左示意杭州灣區域,圖右示意環渤海灣三大區域面向的國際市場及腹地范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注:圖中數據為滬、杭2020年人口、GDP;環渤海三大區域面向的主要國際市場及腹地范圍。17.灣區經濟發展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其先后順序是()A.工業經濟、港口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B.工業經濟、港口經濟、創新經濟、服務經濟C.港口經濟、工業經濟、創新經濟、服務經濟D.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18.螞蟻金服的總部位于杭州,但其子公司支付寶卻選擇落戶上海,主要原因是上海()A.人口眾多 B.金融業發達 C.科技先進 D.交通便利19.目前,環渤海灣的經濟一體化程度不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杭州灣,主要原因是()①行政單元較多②渤海灣面積大,區際聯系不便③區內產業分工明確④腹地面積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7.D18.B19.A【解析】17.根據所學知識,港口發展首先依靠地理優勢發展港口經濟,隨后發展成為工業區,工業經濟發展后,工業轉移發展成為服務型經濟,最終成為創新工業區,故灣區經濟發展的一般過程為: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D正確,A錯誤;經濟發展最終階段是發展成為創新階段,BC錯誤;故選D。18.根據所學知識,上海作為全國最發達城市,其金融業發展水平高,相對于杭州,其最主要優勢就是金融業發展水平高,所以螞蟻金服才會把支付寶落戶上海,B正確;人口,科技,交通優勢并不是金融公司主要考慮因素,ACD錯;故選B。19.根據所學知識,環渤海灣的經濟一體化程度不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杭州灣,主要原因是:環渤海灣行政單元多,行政上隸屬不同的省級行政區,管理協調難統一,①正確;渤海灣面積大,形成交通阻隔,不方便相互聯系,②正確;環渤海灣的魯、冀、遼以重工業為主,內部產業競爭明顯,區內產業分工不明確,一體化程度低,③錯誤;環渤海灣地區的腹地面積廣,④錯誤;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睛】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區位因素: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②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③良好的區位條件: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④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23-24高二·江西南昌·期末)城市輻射力是指經濟水平和發展成熟度高的城市,借助信息與技術的傳播,使交通、人員和信息等在其與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之間進行自主流動,以此來提高區域內資源配置效率。由于河南省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不強,各城市間輻射帶動能力較弱,選擇每個相鄰城市間的斷裂點處場強均值作為邊界場強計算弱輻射半徑,可以較好地表現各城市對周邊城市的影響大小及范圍。下圖示意2008年、2018年河南省各城市強、弱輻射半徑,圖中每個城市的小圓圈為強輻射圈,大圓圈為弱輻射圈。完成下面小題。20.與2008年相比,2018年()A.鄭州對豫中地區輻射作用增強 B.平頂山弱輻射半徑明顯擴大C.濮陽的強弱輻射圈較安陽市大 D.三門峽綜合輻射力強于南陽21.區域2適宜以漯河為中心,加強區域內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以便城市統一協調發展,同時也對全省經濟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主要是因為漯河()①處于省內及區域2居中位置,地理位置優越②城市綜合輻射作用強,發展潛力大③作為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間交流協作便捷④城市規模大,經濟發展水平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0.A21.B【解析】20.2018年鄭州對豫中地區的輻射圈變大,輻射作用增強。A正確;平頂山弱輻射半徑沒有擴大,B錯誤;2018年安陽的大圓圈為弱輻射圈比濮陽大,C錯誤;三門峽的小圓圈小,大圓圈小,三門峽綜合輻射力弱于南陽,D錯誤;故選A。21.根據區域2的位置,漯河處于省內及區域2居中位置,地理位置優越,①正確;漯河在區域2中的圓圈相差不大,輻射作用不占突出地位,②錯誤;漯河處于省內及區域2居中位置,作為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間交流協作便捷,③正確;漯河城市規模小,④錯誤;B正確;故選B。【點睛】城市的輻射作用與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有關,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輻射作用越強。(23-24高二·重慶·期中)城市輻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項功能對其所在區域的綜合影響力和發展帶動力。城市腹地廣,經濟水平高,城市規模大,潛力大的城市輻射功能強。圖示意某區域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完成下面小題。22.對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功能起決定作用的是中心城市()A.用地面積擴大 B.經濟實力增強C.交通線路增多 D.人口數量增加23.階段二可能會出現()A.鄉鎮逐漸消失 B.鎮升級為縣C.縣域范圍擴大 D.縣城并入中心城市【答案】22.B23.D【分析】本題以某城市發展的不同階段為材料,設置兩道題目,涉及城市的輻射功能、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基礎知識的能力。22.根據材料腹地廣、經濟水平高、規模大、潛力大的城市輻射功能強,可知,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因素有:腹地規模、經濟水平、城市規模、城市發展潛力等因素。城市輻射功能的強弱與城市的規模等級和城市的功能有關,腹地范圍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輻射功能越強,對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功能起決定作用的是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B正確;用地面積、交通線路和人口數量不是影響城市輻射功能的主要因素,ACD錯誤。故選B。23.通過多年經濟發展,中心城市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城市不斷擴大,城市的輻射功能不斷增強,與其緊鄰的縣城可能并入中心城市,D正確;隨著中心城市的不斷發展和帶動作用的增強,鄉鎮會在城市帶動作用下發展,不會消失,A錯誤;鎮升級為縣首先該鎮的面積要足夠大,人口要達到一定的數量,經濟發展要有一定的基礎和規模,人均產值也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其次,必須報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并經過一系列的行政審批和程序,中心城市在發展過程規模不斷擴大,人口會逐漸向中心城市集聚,鎮的人口規模和占地面積不能滿足升級為縣的條件,B錯誤;由圖可知在階段二中縣受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影響,功能進一步增強,輻射范圍會進一步擴大,縣域范圍并未明顯擴大,C錯誤。故選D。【點睛】城市輻射功能的強弱與城市的規模等級和城市的功能有關,腹地范圍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城市輻射功能越強。(23-24高二·湖北十堰·期中)滁州市位于安徽省東部,曾經經濟發展滯緩,石英砂資源覆蓋面積達80km2,遠景儲量在100億噸以上。高純石英砂用于制備硅片。2016年,首家光伏龍頭企業在滁州投資,滁州市以此為契機,從江蘇鹽城、泰州等地大力引進光伏企業,目前光伏年產值突破800億元,成為全國著名的“光伏之都”。2022年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滁州舉辦,16個光伏制造項目簽約落戶滁州。圖示意滁州市地理位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4.滁州市曾經經濟發展滯緩的主要原因是()A.生產要素流失 B.交通條件閉塞C.受自然資源限制D.受市場范圍約束25.滁州市選擇光伏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主要考慮的是()A.環境效益突出 B.產業轉移便利 C.當地需求旺盛 D.原料儲備豐富26.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滁州市舉辦,降低了滁州光伏產業的()①基建成本②招商成本③制造成本④營銷成本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24.A25.D26.D【解析】24.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滁州靠近南京和合肥,受南京、合肥的虹吸作用影響,導致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向大城市,導致經濟發展水平滯緩,A正確;滁州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交通運輸條件便利,B錯誤;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滁州石英砂資源豐富,C錯誤;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市場廣闊,D錯誤。所以選A。25.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滁州石英砂資源豐富,高純石英砂用于制備硅片,硅片是光伏產業的必需品,D正確;環境效益、產業轉移都不是導致當地以光伏哦為支柱產業的主要因素,AB錯誤;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對電力需求量較小,不利于光伏產業發展,C錯誤。所以選D。26.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在滁州市舉辦,能夠提高光伏產業的市場知名度,降低滁州光伏產業的招商成本、營銷成本,②④正確;舉辦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會加大基建的成本,①錯誤;對于生產成本影響較小,③錯誤。所以選D。【點睛】中心區域城市在成長期主要靠積聚周邊的生產要素發展,周邊的城鎮或者是中小城鎮逐漸向中心城市聚集,帶給區域中心各種優質資源,這會給區域中的中小城市的發展會帶來一定的影響。(23-24高二·江蘇常州·期中)城市群的形成發育過程是各城市之間由競爭關系變為競合關系的一體化過程和同城化過程,通過對城市群拓展過程的長期研究,總結出了城市群空間拓展的蛋型演變規律,即“煮蛋、攤蛋、炒蛋、蛋餅”的蛋型演變規律。長三角城市群現已成為世界級超大城市群。下圖示意上海大都市對外的影響作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7.目前,長三角城市群所屬的模式為()A.
B.
C.
D.
28.上海強大的輻射帶動能力主要體現在()①產業龍頭②都市核心③交通樞紐④特色農業⑤金融服務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答案】27.C28.A【解析】27.煮蛋模式是多蛋獨煮,發生在城市群形成發育的雛形階段,在這一時期,多個城市各自立體增長,互不影響,A錯誤;攤蛋模式是多蛋平攤,平面延展,代表城市群形成發育的快速成長階段,在這一階段,每個城市拓展各自發展空間,形成“攤大餅”的拓展模式,B錯誤;融合重組的炒蛋模式是多蛋共炒,融合重組,代表城市群形成發育的一體化階段,符合長三角城市群所處的發育階段。在這一階段,形成多個城市有機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融合體,C正確;蛋餅模式是代表城市群形成發育的成熟階段,最終實現多個城市或者多個平攤的雞蛋一體化共同體,目前長三角城市群還沒有達到這一階段,D錯誤。故選C。28.上海是我國的經濟、科技、文化中心,亞太地區重要樞紐和現代服務中心。上海擁有世界級中心城市的必備條件,諸如優越的地理區位、龐大的城市規模、雄厚的綜合實力、發達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蘊、便捷的交通運輸、廣闊的經濟腹地等,這些因素賦予了上海強大的輻射帶動能力。上海強大的輻射帶動能力體現在產業龍頭、都市核心、交通樞紐、金融服務,①②③⑤正確;上海市農業用地少,目前上海的特色農業不突出,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睛】城市的輻射功能距離成一定的相關性,距離中心城市越近,受中心城市的輻射影響越大。(2023高二·廣東梅州·期中)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只是在發展過程中要避免走極端。城市群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先有中心城市的極化發展,再有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圖示意關中城市群的建設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9.大西安成為大關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首要條件是()A.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C.城市規模大,經濟水平高 D.氣候宜人,人口眾多30.下列城市中,受西安市輻射帶動作用最強的是()A.寶雞 B.臨潼 C.渭南 D.十堰【答案】29.C30.B【解析】29.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心城市對周邊區域具有輻射帶動作用,大西安成為大關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首要條件是城市規模大,經濟水平高,產業發展較好,能夠對周邊城市起到輻射帶動作用,C正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氣候宜人,人口眾多是大西安發展的區位優勢,對西安成為中心城市具有促進作用,但不是成為中心城市的首要條件,ABD錯誤。故選C。30.距離中心城市越近,受到的輻射帶動作用越強,臨潼距離西安市最近,處在大西安都市圈之中,受西安市輻射帶動作用最強,B正確;渭南處在大西安都市圈邊緣,距離西安市較遠,C錯誤;寶雞、十堰距離西安市較遠,AD錯誤。故選B。【點睛】經濟輻射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地區與經濟發展較落后的地區之間進行資本、人才、技術、市場等要素的流動和轉移,以及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替代與現代化相悖的舊習慣勢力,從而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2023高二·河南焦作·期中)讀悉尼都市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31.下列城市中,受悉尼輻射帶動作用最小的是()A.帕拉瑪塔市 B.查茨伍德 C.諾維斯特 D.羅茲市32.與紐約都市圈相比,悉尼都市圈發展的突出限制性因素是()A.礦產資源 B.人口素質 C.通信水平 D.經濟腹地【答案】31.C32.D【解析】31.四個城市中距離悉尼地理距離最遠的是諾維斯特,受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強弱與彼此之間的地理距離密切相關,一般而言,距離越遠受輻射帶動作用越小,C正確;其他三個城市相較于諾維斯特與悉尼的距離都較近,受輻射帶動作用作用更顯著,排除ABD選項。故選C。32.與美國的紐約都市圈比,悉尼都市圈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這是因為紐約都市圈不僅僅是紐約經濟發達,其他周邊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也很高,經濟腹地更加廣闊,所以與紐約都市圈相比,悉尼都市圈發展的突出限制性因素是經濟腹地,D正確;題中沒有關于兩大都市圈的礦產資源和人口素質的相關信息,無法比較,況且決定大都市圈的發展的主要因素也不是礦產資源和人口素質,AB錯誤;通信水平確實會影響區域的經濟發展,但不是主要因素,C錯誤。故選D。【點睛】都市圈是“以一個或多個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發達的聯系通道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圍社會經濟聯系密切的地區所構成的城市功能地域。產業結構轉型區的發展(23-24高二·上海·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三大經濟圈三大產業結構的變化情況,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三大經濟圈三大產業結構變化比較表(%)地區2002年2003年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珠江三角洲652.141.95.154.640.3長江三角洲4.949.845.34.152.443.5京津冀10.045.744.39.547.243.333.三大經濟圈2002~2003年產業結構的變化特點是()A.第一產業比重上升,第二、三產業比重下降B.第一、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三產業比重下降C.第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一、三產業比重下降D.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34.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長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調整中,下列工業的比重將上升的是()①勞動密集型工業②資金密集型工業③技術密集型工業④資源密集型工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33.C34.B【分析】33.從表格中2002年和2003年數據可以看出三大經濟圈第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一、三產業比重下降,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34.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資金雄厚,科技力量強,產業結構調整中,應該重點發展資金密集型工業和技術密集型工業,所以資金密集型工業和技術密集型工業比重將上升,②③正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附加值較低,且隨著長江三角洲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不適宜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①錯誤;長江三角洲資源、能源短缺,不適宜發展資源密集型工業,④錯誤。所以選B。【點睛】產業結構優化是指通過產業調整,使各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并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的過程中合理化和高級化。主要依據產業技術經濟關聯的客觀比例關系,遵循再生產過程比例性需求,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間的協調發展,使各產業發展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23-24高二·江蘇泰州·期中)蒙古國是世界畜牧業大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蒙古國的三次產業結構不斷演變。下圖為2000—2015年蒙古國三次產業結構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5.2000—2015年蒙古國三次產業()A.第一產業持續衰退 B.第二、三產業比重始終呈反相變化C.第三產業比重先升后降 D.第三產業比重波動變化最大36.關于蒙古國第一產業敘述正確的是()A.第一產業中林業比重較大 B.第一產業從業員最少C.農牧業現代化水平較低 D.第一產業產值不斷降低37.蒙古國產業結構的變化會()A.加劇荒漠化的程度 B.提高城鎮化水平C.導致礦產資源枯竭 D.加劇人口老齡化【答案】35.D36.C37.B【解析】35.由圖可知,蒙古國第一產業比重波動下降,A錯誤;2009~2010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均上升,B錯誤;第三產業比重波動變化,且變化最大,C錯誤,D正確。故選D。36.結合所學之可知,蒙古國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森林植被稀少,A錯;經濟落后,以農業為主,第一產業從業員最多,B錯;農牧業現代化水平較低,C對;第一產業產值不斷增加,D錯;故選C。37.由圖可知,蒙古國的第一產業比重波動下降,第二產業比重較低,荒漠化程度加劇的可能性較小,A錯誤;第二產業比重波動上升,第三產業比重波動變化,維持在較高水平,可吸引人口遷入城鎮,提高城鎮化水平,B正確;第二產業比重波動上升,但比重增加較小,故其導致礦產資源枯竭的可能性較小,C錯誤;產業結構的變化對加劇人口老齡化影響小,D錯誤。故選B。【點睛】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過程實質是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升級的過程,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國民經濟重心由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進而轉向第三產業。(23-24高二·內蒙古烏海·期中)下圖為“江蘇省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變化統計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38.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省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變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B.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C.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 D.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39.目前,江蘇省()A.農業生產水平較低 B.工業是主導產業C.第三產業產值比重最大 D.城市人口比重達80%以上40.隨著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江蘇省()A.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 B.第二產業比重持續、快速上升C.第三產業比重將超過第二產業 D.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產值下降【答案】38.D39.B40.C【解析】38.讀圖可知,江蘇省第一產業比重從接近40%降低到不足10%,第二產業比重從40%增長到50%,第三產業從20%增加到40%,變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為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D正確,ABC錯誤。故選D。39.讀圖可知,目前江蘇省第一產業產值比重下降,但是隨著生產力水平提高,第一產業的水平會有所升高,不會降低,A錯誤;第二產業在三次產業構成中仍然占比最大,所以是主導產業,B正確、C錯誤;第二、三產業比重雖然占80%以上,但并不代表城市人口占80%以上,D錯誤。故選B。40.讀圖判斷,隨著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江蘇省第一產業比重下降,但不可能消失,A錯誤;第二產業比重上升,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比重會不斷上升,第二產業的比重將逐漸回落,B錯誤;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將超過第二產業成為主導產業,C正確;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下降,并不意味著產值下降,D錯誤。故選C。【點睛】我國的三次產業劃分是:第一產業: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氣、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23-24高二·山東日照·期中)東川是隸屬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個小城,其銅礦開采歷史逾2000年,曾被譽為“云南銅都”。東川現代工業一直以采礦、原料加工為主,礦產品和初級產品主要輸出到區外加工。1999年,東川撤(地級)市建區,成為中國第一個因經濟發展停滯而降級的城市。之后,東川調整產業結構,開始了轉型發展之路。下表為2011-2018年東川三次產業產值及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年份生產總值(萬元)第一產業增加值(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萬元)三次產業結構比2011560737373533801051432796.7:67.8;25.52012652070482893704862332957.4:56.8:35.820136814164941838763325424473:55.4;37.32014719257539563876332776687.5:53.9:38.62015776949565394184003020107.3:53.9;38.82016811000600004160003350007.4:51.3:41.32017917933629224642763906656.9:50.6:42.52018947333786994466534208928.3:47.3:44.441.東川產業結構的變化主要是()A.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 B.經濟重心由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C.由重化工業為主上升為以輕紡工業為主 D.工業由勞動力密集型上升為技術密集型42.該市在推進工業結構優化過程中宜重點發展()A.造紙工業 B.紡織工業 C.食品加工工業 D.裝備制造工業43.據表推測,最符合東川產業可持續發展方向的是()A.改建工礦區,建創意文化產業園區 B.推進農業機械化,建設商品糧基地C.增加原料加工投入,形成規模效益 D.大力開發礦產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答案】41.B42.D43.A【解析】41.從表中三次產業結構比可看出,第一產業比重變化較小,第二產業比重明顯降低,第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可知經濟重心由第二產業轉向第三產業,B正確;勞動力轉移伴隨經濟重心轉移,且不屬于產產業結構,A錯誤;重化工業和輕紡工業均屬于第二產業,且重化產業向輕紡工業轉移不符合產業結構變化的一般特點,C錯誤;工業由勞動力密集型上升為技術密集型,仍屬于第二產業,不能體現第二產業比重降低,D錯誤。故選B。42.工業內部產業結構升級表現為由以輕紡工業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業為主,由原料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裝備制造業屬于重工業和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造紙工業、紡織工業和食品加工工業屬于輕工業或輕紡工業、原料或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且該地銅礦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因此宜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D正確、ABC錯。故選D。43.改建工礦區,建創意文化產業園區有利于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最符合東川產業可持續發展方向,A正確;由材料可知,東川位于云南省,以喀斯特地貌為主,不適宜建設商品糧基地,B錯;東川之前是以采礦、原料加工為主,1999年之后開始了轉型之路,不適宜大力開發礦產資源和增加原料加工投入,CD錯。故選A。【點睛】工業內部產業升級的表現,由以輕紡工業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業為主;由以原材料為主上升到以加工組裝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2023高二·廣東河源·期中)某城市近30年來產業結構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44.關于各階段區域發展的特點,敘述正確的是()A.a時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b時期環境質量最佳C.c時期城市的產業結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D.b-c時期可能出現企業外遷現象45.按照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圖中abc三點所代表的時間,由早到晚的排序正確的是()A.abc B.cab C.cba D.bac【答案】44.D45.A【解析】44.a時期第一產業比重最大,是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此時城市化水平低,A錯誤;b時期第二產業比重最大,是區域工業化階段,環境質量差,B錯誤;c階段第三產業比重最大,為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其產業結構不一定以高新技術為主體,C錯誤;b-c階段因區域工業發展區位條件的變化及對環境保護的需要會出現企業外遷的現象,故D正確。故選D。45.三軸坐標的讀圖,應以每條橫坐標的原點位置確定相應的縱坐標,利用與縱坐標平行的原則讀數即可,而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圖中a點第一產業為55%,第二產業為20%,第三產業為25%,以第一產業為主,判斷為區域發展的早期。b點第一產業為20%,第二產業為55%,第三產業為25%,第二產業的比重較大。c點第一產業為15%,第二產業為30%,第三產業為55%,此時以第三產業為主。根據各點的產業數值可以看出,a時期到b時期到c階段,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區域發展高級階段的典型特征是第三產業的比重明顯提高。故圖中a、b、c三點所代表的時間排序為abc,A正確,BCD錯誤。故選A。【點睛】城市化的標志: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標志);城市用地規模擴大。(2023高二·山東威海·期中)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9市,面積約2萬km2。改革開放以后,珠三角地區產業結構不斷調整,推動了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116.32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18244.46億元,2021年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下圖示意珠三角地區三大產業比重統計。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6.有關珠三角地區產業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A.1980—1985年,第二產業產值增幅最快 B.2010—2015年,第三產業占主導地位C.1980—2000年,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 D.1980—2015年,第一產業產值呈下降趨勢47.2021年珠三角地區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這主要得益于()A.加工工業的快速發展 B.體力勞動者的大量遷入C.高新技術產品的輸入 D.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48.推動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最根本的原因是()A.市場規模擴大 B.交通網絡完善 C.科學技術創新 D.海外產業轉入【答案】46.B47.D48.C【解析】46.根據材料珠三角地區三大產業比重統計圖,1980~1985年,第二產業產值增幅最慢,A錯誤;2010~2015年,第三產業在所有產業結構中比重最大,占主導地位,B正確;1980-2000年,第一產業比重波動下降,C錯誤;1980~2015年第一產業比重總體呈下降趨勢,圖中不能反映產值狀況,D錯誤。故選B。47.加工工業附加值低,經濟效益低,A錯誤;體力勞動者的大量遷入,創造的經濟效益較低,B錯誤;高新技術產品的輸入對珠三角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影響不大,C錯誤;現代服務業附加值高,發展快,經濟效益高,D正確。故選D。48.市場規模的擴大,會使產業規模擴大,不一定發生產業升級,A錯誤;交通網絡的完善可以促進產業升級,但也不是最根本的原因,B錯誤;現在珠三角的產業升級不是依賴海外產業的轉入而是自身科技的創新發展,故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學技術創新,C正確;D錯誤;故選C。【點睛】產業升級一般指的是產業結構升級,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過程實際上是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升級的過程。通常表現為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國民經濟重心由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進而轉向第三產業。(2023高二·遼寧·期中)黑河市是我國第一批沿邊開放的城市。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城市毗鄰是該城市發展的絕對區位優勢。由于聯系哈爾濱、沈陽等地的鐵路建成通車,黑河市成為黑龍江省北部沿江地區的交通樞紐。左圖示意2007~2017年黑河市產業結構變化情況,右圖示意2006~2017年黑河市常住人口的變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49.關于黑河市產業結構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三大產業比重比較合理 B.第三產業始終占主導地位C.第一產業比重呈減小趨勢 D.第二產業比重變化較穩定50.黑河市常住人口變化將導致()A.城市“空心化”問題日漸明顯 B.經濟發展活力增強C.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下降 D.科技實力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51.關于黑河市的發展方向及措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B.完善相關政策,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打造生態宜居城市C.依托資源、交通優勢,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經濟收入D.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傳統工業,提升工業比重【答案】49.D50.A51.D【解析】49.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黑河市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較大,第二產業比重過小,三大產業比重不合理,A錯誤。其中第一產業比重最大,占主導地位,B錯誤。根據不同年份產業比重變化分析,第一產業比重波動上升,C錯誤。第二產業變化不大,保持穩定,D正確,故選D。50.根據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黑河市常住人口呈下降趨勢,其產生的影響有不同產業類型的人口流失數量不同,導致產業從業人員結構發生變化,人口流失的同時,城市發展,規模擴大,使城市出現“空心化”現象,A正確。人口流失會導致青壯年勞動力減少,引起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導致城市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經濟發展活力減弱,所以經濟發展緩慢,科技實力不會增強,BCD錯誤。故選A。51.由于由于黑河市經濟發展條件相對較差,出現了人口流失現象,因此應該加大資金與技術的投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且應該完善相關政策,改善生態環境,打造宜居城市,同時依托于當地的資源與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經濟收入,促進城市的發展,ABC不符合題意,所以ABC錯誤。由于傳統工業的附加值較低,并且可能破壞生態環境,所以發展傳統工業不利于黑河市的持續發展,因此關于黑河市的發展方向及措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大力發展傳統工業,D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產業結構是指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在一國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重。產業結構的變化一方面為某些行業帶來良好的市場機會,一方面也會對其他行業帶來生存的威脅。通常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服務業的重要性會與日俱增,服務業的比重會日益擴大,服務業從業者有較大的市場機會。(2023高二·河北唐山·期中)洛陽市產業結構一直都存在第二產業(尤其是重工業)占比過重的問題,經過多年發展,洛陽市產業結構轉型迎來轉機。為了推動洛陽市進一步發展,2021年洛陽市政府下發了《洛陽市未來產業發展推進方案》,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方向。圖為2015—2021年洛陽市產業結構統計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2.2015-2021年洛陽市()A.第一產業發展水平降低 B.第二產業產值逐年下降C.第三產業比重持續提升 D.產業結構有所優化調整53.洛陽市第二產業(尤其是重工業)占比過重最可能導致當地()A.交通擁堵嚴重 B.建設用地緊張C.環境污染較重 D.工業布局分散54.推測洛陽市未來產業發展項目可能包括()A.前沿材料 B.生態農業C.服裝制造 D.交通物流【答案】52.D53.C54.A【解析】52.讀圖可知,第一產業比重維持很低水平,且呈緩慢下降趨勢,但由于社會經濟技術的持續發展,第一產業也隨之發展,其發展水平不會降低,A錯誤;注意圖中是產業比重的變化,不是產業的產值的變化,第二產業比重呈緩慢下降趨勢,但由于經濟的整體發展,第二產業的產值不會下降,B錯誤;2019年第三產業的比重較2018年下降,C錯誤;三大產業的比重變化符合現代經濟的發展規律,說明產業結構有所優化調整,D正確。故選D。53.重工業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的生產為核心,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因此重工業比重大最可能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C正確。其他產業的發展也會導致交通擁堵,用地緊張,排除AB。重工業一般會導致工業聚集,D錯誤,故選C。54.由材料可知: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發展方向,因此洛陽市未來產業發展項目可能包括前沿材料,A正確。生態農業、服裝制作、交通物流目前都已經發展相對完善,不是新的發展方向,BCD錯誤,故選A。【點睛】產業結構優化是指通過產業調整,使各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并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的過程中合理化和高級化。(2023高二·山東聊城·期中)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蘇州市的產業格局由“二、三、一”漸轉變為“三、二、一”,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跨越。下表為蘇州市1990年和2021年三大產業比重對比。據此完成下面小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90年17.3%61.0%21.7%2021年0.8%47.9%51.3%55.1990-2021年,蘇州市產業結構變化的原因可能有()A.經濟發展速度緩慢 B.城鄉差異擴大 C.政策的引導 D.勞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果蔬銷售中的客戶關系管理考核試卷
- 紡織品的數字化回收與再利用技術考核試卷
- 西南科技大學《微分方程》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元月調研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山西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泰語(三)》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荊州學院《物流系統規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軟件職業技術大學《天然產物與功能食品》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重點中學2025屆中考模擬試卷(二)化學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虹口區繼光學校2025年全國中考統一考試模擬試題(一)數學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高中等級考質量抽測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2024年山東青島第三十九中學化學自招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誠信與善意的謊言辯論賽(正反方資料)
- 【中考真題】廣西壯族自治區2024年中考語文真題試卷
- 水利工程安全生產措施方案
- 2023年中級審計師考試審計理論與實務真題及答案
-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143-2010
- 2024年物業管理師(高級)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 天津市部分地區 下學期高二語文期末試題匯編:文學類文本閱讀
- 香港朗文1A-6B全部單詞(音標版)
- 年度采購合同框架協議
- 人工智能對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