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2025年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統編版)08《出師表》三年中考真題+模擬題(學生版+解析)《出師表》三年中考真題+模擬題(學生版)
【2024·安徽·中考真題】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臺。守者羸兵數百,公②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初,公之以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已而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公老母年八十余,長子奎龍,吳淞參將,前卒。幼子先遣歸。及是,乃緘一匣寄家人,堅不可開。公死后啟視,則墮齒數枚,舊衣數襲而已。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海水沸揚,杳冥晝晦,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以受數十創,血淋漓,衣甲盡濕。
(節選自魯一同《關忠節公家傳》)
[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關天培,清末將領。③:艦隊。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顧:
(3)終不為妻子計計:
(4)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度:
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
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
4.諸葛亮和關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請結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簡要分析。
【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出師表》節選)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①薨。之②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樂平侯山③領④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⑤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⑥,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之下相安,莫有茍且⑦之意也。
(《漢書》節選)
[注]①光:大將軍霍光。②之:漢宣帝。③山:霍山,霍光的兄孫。④領:兼任之意。⑤傅奏:陳奏,向君之報告。⑥異善:特殊貢獻。⑦茍且:敷衍。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以光先帝遺德(2)以知下情
6.翻譯下列句子。
(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2)之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
7.甲文中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與乙文中漢宣帝的治國舉措有相通之處,請完成下表:
諸葛亮的建議(簡要概括)漢宣帝的治國舉措(用原文回答)
①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論功行賞②
【2024·山東濱州·模擬預測】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選自《出師表》)
【乙】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①,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以宜然。
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②,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③,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枝盡為難矣。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④。況也涉豐草,騁丘虛,前有利獸之樂,而內無存變之意,為害也不難矣。夫輕萬乘⑤之重不以為安,樂出萬有一危之途以為娛,臣竊為陛下不取。
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⑥。"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注釋】①烏獲、慶忌、賁、育:皆人名,戰國時勇士。②逸:通“軼”,有超越意。這里喻指兇猛超常的野獸。③清塵:即塵土。④銜橛(jué)之變:泛指行車中的事故。⑤萬乘:指皇帝。⑥垂堂:靠近屋檐下,坐不垂堂是防萬一屋瓦墜落傷身。
(節選自司馬相如《之書諫獵》)
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愿陛下親之信之故人不獨親親(《大道之行也》)
B.竊以為人誠有之盜竊亂賊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C.可計日而待也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記》)
D.獸以宜然___宜也眾矣(《愛蓮說》)
9.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第①段運用對比手法從正反兩個方面鮮明地闡述了“親賢遠佞"的必要性,正反對比發人深省,諄諄告誡意味深長。
B.甲文在議論、記敘中融入抒情,表現了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中司馬相如引用諺語,對君王進行委婉勸諫,勸說君王行事要謹慎。
C.乙文作者先從擁有非凡才能的人說起,繼而引出動物也有十分兇猛的,會對人身造成傷害。
D.甲文②③段依次追憶臨危受命、臨終托孤、三顧茅廬的往事,表達對先帝的感激之情。
10.給下列句子斷句(限兩處)。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
11.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2)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
12.【甲】文中塑造了諸葛亮忠心耿耿的名臣形象,【乙】文中塑造了司馬相如怎樣的形象,結合具體情節進行分析。
【2024·山西太原·三?!?/p>
在班級舉辦的“熟讀精思”交流會之,善學小組以下面的閱讀材料為例,帶領大家復習古詩文。請你參與并完成小題。
出師表(節選)
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辨析詞義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請你翻譯下列字詞,選出下面選項中加點字詞義相同的一項()
A.主人日在食/鐘鳴鼎食
B.燁然若神人/泰然自若
C.媵人持湯沃灌/浩浩湯湯
D.夙夜憂嘆/夙興夜寐
14.疏通句意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感悟主人公多變的情感。請你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翻譯:___,___,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翻譯:___,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5.語文學科李老師鼓勵同學們開展小組學習活動。逐夢小組成員在對比梳理時發現三篇選文作者都在追憶往事,也都流露真情。請你根據作品內容將下面表格補充完整。
篇目名追憶往事流露真情
《出師表》(節選)①②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講述了自己年輕時艱苦學習的經歷娓娓道來,動之以情,勉勵馬生珍惜條件,刻苦學習,有所成就。
《過零丁洋》③④
【2024·甘肅隴南·模擬預測】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巳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咎。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此文,自來讀者,皆嘆矢死伐魏,以為精忠,殊不知此便是了沒交涉①也??聪壬栽啤芭R表涕零”,何用涕泣為哉?正惟此日國事,實當危急存亡之際,而此日嗣主方在醉生夢死之中?!爸幽绺浮?,惟不才之目②,固已驗矣。豈“知臣莫如君”,而自取之語,乃遂敢真蹈③也?于是而身提重師;萬萬不可不去;心牽鈍物,又萬萬不能少寬。因而切切開導,勤勤叮嚀,一回如嚴父要一回如慈嫗。蓋先生此日此表之涕泣,固自有甚難于嗣主者,而非為漢賊之不兩立也!
(節選自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
【注釋】①沒交涉:不相干。②目:評價。③蹈:遵循,履行。
16.解釋下列加點詞。
(1)夙夜憂嘆之___
(2)以彰咎
(3)以為精忠___
(4)固已驗矣
17.翻譯下列句子。
(1)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2)正惟此日國事,實當危急存亡之際。
18.請回答問題。
(1)【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概括。
(2)結合兩段選文,說說諸葛亮“臨表涕零”的原因有哪些?
【2024·山東菏澤·三模】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甲】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病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立身成敗,在于所染①,蘭芷鮑魚,與文俱化,慎也所習,不可不思、陛下貞觀之初,砥礪名節,不私()物,唯善是與②。親愛君子,疏斥小人。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敬()遠之;輕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則不見非,遠之則莫知是。
(節選自魏征《十漸不克終琉》)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與:贊許。③狎:親昵,親近。
19.下列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親賢臣"的“親”是名詞作動詞,意為親近。
B.“此悉貞良死節之臣"的“悉”與“悉如外人"的“悉”,意思不同。
C.“痛恨于桓、靈也"是倒裝句,就是“對桓、靈痛恨”的意思。
D.“可計日而待也"的“計”指計算,“疏斥小人"的“疏”指疏遠。
20.在【乙】文中括號內依次填入下列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因而B.于之C.于而D.因之
21.【乙】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用“/"劃出,每劃對一處給1分,劃分超過兩處不給分。
今則不然輕褻小人禮重君子
22.把【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近之則不見非,遠之則莫知是。
23.【甲】【乙】兩個文段,講了同一個道理,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2024·北京海淀·一?!?/p>
閱讀《出師表》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咎。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該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24.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以傷先帝之明春和景明非淡泊無以明志明察秋毫
B.興德之言百廢具興謀閉而不興興師問罪
C.以彰咎必以分人以中有足樂者以苦為樂
D.臨表涕零把酒臨風執策而臨之臨危不懼
25.文段中有些短語已凝練為成語而沿用至今。對下列語句的理解和成語的釋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甲】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理解:作者感懷先帝當初能夠屈尊降貴到草廬來誠心邀請自己的知遇之恩,表達了對先帝的感激之情。
成語釋義:三顧茅廬,后指誠心誠意地一再邀請。
【乙】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理解:作者追述自己當年臨危受命的經歷,既體現了對先帝的感激,又用創業艱難激勵將士奮發圖強。
成語釋義:臨危受命,指在危難之時接受任命。
【丙】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
理解:作者回顧往事,內心感念不已,北伐前寫下這篇奏章,以此表達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拳拳之心。
成語釋義:感激涕零,因感激而流淚,形容非常感激。
26.“勤政”指官員為政事勤勉負責,是自古就有的為官之道。結合《出師表》選段和下面兩則材料,用自己的話說說諸葛亮、馬援、張淳“勤政"的主要表現。
材料一
援①所過輒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民。條奏越律與漢律駁者十余事,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自后駱越②奉行馬將軍故事③。
(取材于范曄《后漢書·馬援列傳》)
材料二
張淳,字希古,桐城人。隆慶二年進士,授永康知縣。吏民素多奸黠,連告罷七令。淳至,日夜閱案牘。訟者數千人,剖決如流,吏民大駭服,訟浸④減。凡赴控者,淳即示審期,兩造⑤如期至,片晷⑥分析無留滯。
(取材于《明史·張淳傳》)
【注】:①[援]指馬援,東漢名將。②[駱越]古族群名。③[故事]舊的制度。④[浸]漸漸。⑤[兩造]訴訟的雙方。⑥[片晷]本義指日影,這里喻指時間短。
【2024·重慶·模擬預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咎。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后世唯諸葛武侯有伊尹①風味。草廬三顧而后起,與耕莘②聘幣③,已略相類。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不別治生,以長尺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庇^此言,則視富貴為何等物!故先主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不然,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見孔明肝膽,肯發此言!
(節選自《鶴林玉露》)
【注釋】①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開國元勛、道家學派創始人之一。②風味:風采。③耕莘:相傳伊尹未遇湯時耕于莘野,隱居樂道。④尺寸:收入。
27.運用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方法指引文中語句字詞解釋
【古今異義】卑鄙(今義):低下粗俗、低級惡劣之意先帝不以臣卑鄙(1)卑鄙:
【成語推斷】卓有成效討賊興復之效(2)效:
【課內遷移】佛印絕類彌勒已略相類(3)類:
【借助詞典】然:①對,正確;②相當于“如此”“這樣";③副詞或名詞的詞尾,表示狀態,如“欣然”;④連詞。表示轉折,相當于“然而"但是”。如不然(4)然:
2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觀此言,則視富貴為何等物!
29.對《出師表》內容和寫法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表"是奏章,全文以敘事為主,同時在敘事中融入議論和抒情,對劉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達到勸諫的目的。
B.作者闡明了自己和他朝臣的責任,并以“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來勸勉劉禪。
C.諸葛亮追述自身經歷時,多次提到“先帝”,表達了對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摯情感,也向后主表明他忠君愛國、光復漢室的忠心。
D.文章前半部分,諸葛亮開篇向劉禪陳述了蜀國當時面臨的不利處境,接著闡述了有利條件,之后提出三條建議。
30.“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表》千百年來讓人動容的是諸葛亮對蜀漢江山、劉備父子的一片忠心。諸葛亮的忠心在甲、乙兩文中分別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2024·廣東汕頭·二?!?/p>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選自《出師表》)
3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3)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32.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乙】
帝①曰:“忠、良異也?"曰:“良臣,稷、契、咎陶②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傅承,流祚無疆;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此異也?!钡墼唬骸吧?。"因問:“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徵曰:“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堯、舜氏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雖有共,鮌③,不能塞也,靖言庸違,不能惑也。秦二世隱藏身,以信趙高,天下潰叛而不得聞;梁武帝信朱異④,侯景向關而不得聞;隋煬帝信虞世基,賊遍天下而不得聞。故曰君能兼聽則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
(選自《新唐書·列傳·卷二十二》)
【注釋】①帝:唐太宗。②稷、契、咎陶:人名。③共,鮌:人名,即共工、鮌(gǔn)。④朱異:人名。
3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忠、良異也/漁人甚異之
B.身荷美名/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C.君所以明,兼聽也/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以信趙高/全石以為底
34.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故曰君能兼聽則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
35.【甲】文諸葛亮給后主劉禪所提的三條建議,中有兩條在【乙】文中也是魏徵希望唐太宗能夠做到的,請概括出是哪兩條建議?!炯住课暮汀疽摇课亩际褂昧藢Ρ鹊氖址?,請分別舉例并分析作用。
【2023·遼寧阜新·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選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以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①王業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于西,又務②于東,兵法乘勞③,此進趨之時也。
(選自諸葛亮《后出師表》)
【注釋】:①顧:考慮,顧慮。②務:致力。③乘勞:趁著疲勞。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猥自枉屈自三峽七百里中
B.三顧臣于草廬之中皆以美于徐公
C.以先帝之明無從致書以觀
D.此進趨之時也山川之美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2)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3.用“/"為乙文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4.請概括出甲文中對作者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至少兩件)
5.請分別找出甲乙兩文中諸葛亮認為當前出師北伐條件已經具備的句子。
【2023·遼寧本溪·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節選自《出師表》)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馬大將軍光①薨。之②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樂平侯山③領④尚書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聽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以傅奏⑤言,考試功能。侍中尚書功勞當遷及有異善⑥,厚加賞賜,至于子孫,終不改易。樞機周密,品式備具之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
(節選自《漢書》
【注釋】①光:大將軍霍光。②之:漢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孫。④領:兼任之意。⑤傅奏:陳奏,向君之報告。⑥異善:特殊貢獻。
6.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
A.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誠知不如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B.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欣然起行(《記承天寺夜游》)
C.以知下情___策之不以道(《馬說》)
D.自丞相以下各奉職奏事自非亭午夜分(《三峽》)
7.將甲乙兩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2)之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
8.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品式備具之下相安莫有茍且之意也
9.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分析蜀國當時面臨的(1),而有“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則闡述了(2),情辭懇切,言之有理。
10.甲文中諸葛亮給后主的建議與乙文中漢宣帝的治國舉措有相同之處,請概括出來。
【2023·山東煙臺·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甲】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雜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出師表》)
【乙】
楚莊王欲伐晉,使豚尹①觀焉。反曰:“不可伐也。憂在之,樂在下。且賢臣在焉,曰沈駒?!泵髂辏质闺嘁^,反曰:“可矣。初之賢人死矣,諂諛多在君之廬者。君樂而無禮,下危處以怨之,之下離心。興師伐之,民必反。"莊王從之,果如言矣。
(節選自《說苑·奉使》)
【注】①豚尹:楚國大臣。
1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2)反曰()
12.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嘗射于家圃
B.可計日而待也雜然而前陳者
C.諂諛多在君之廬者甚矣,汝之不惠
D.果如言矣真無馬邪
13.翻譯下面句子。
興師伐之,民必反。
14.閱讀兩個文段,用自己的話填空。
【乙】文中豚尹起初認為楚不可伐晉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之后又認為可伐晉的條件之一與【甲】文所闡述的___道理相同。
【2023·天津·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出師表》的節選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仗之、偉、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咎。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15.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躬耕于南陽___躬:親自
B.至于斟酌損益___益:益處
C.以告先帝之靈___告:祭告
D.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緩慢
16.下面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奉命于危難之間
C.先帝知臣謹慎D.恐托付不效
17.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作者從敘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這兩件往事。
B.第②段寫作者已經完成“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的重任,以此回報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C.第③段作者闡明了自己和他朝臣的責任,并以“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來勸勉劉禪。
D.選文句句發自肺腑,情辭懇切,體現了“表”這種文體“動之以情"的特征。
【2023·甘肅武威·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
【甲】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乙】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也。亮卒,以琬為尚書令。東曹掾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蛴麡嫝賾蛴阽唬骸肮c戲語而不見應,戲之慢之,不以甚也!”琬曰:“人心不同,各如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戲欲贊吾是耶,則非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又督農楊敏曾毀琬曰:“作事憒憒②,誠非及前人?!被蛞园诅?,主者請。推③治④敏,琬曰:“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主者重據聽不推,則乞問憒憒之狀。琬曰:“茍不如,則事不當理,事不當理,則憒憒矣。復何問邪?”后敏坐⑤事系獄,眾人猶懼必死,琬心無適莫⑥,得免重罪。好惡存道,皆此類也。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祎姜維傳》)
【注釋】①構:陷害。②憒憒:糊涂。③推:推究。④治:懲處。⑤坐:因……獲罪。⑥適莫:厚薄,即偏見。
18.解釋下列加點詞。
(1)誠宜開張圣聽(2)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3)或以白琬___(4)茍不如
19.翻譯下列句子。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2)戲之慢之,不以甚也!
20.請回答問題。
(1)【甲】文中諸葛亮為后主提出了哪三條建議?
(2)從哪幾件事可以看出蔣琬是一個“良實"之人?
【2023·山東棗莊·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出師表(節選)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誡子書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一致的一項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C.非淡泊無以明志D.險躁則不能治性
2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受任于敗軍之際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B.還于舊都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而不知太守之樂樂也(《醉翁亭記》)
23.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C.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24.下列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呈給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
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北之興復漢室。
C.乙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須謹記三個條件:立志、學習、惜時。
D.甲文情辭懇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
25.翻譯下列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023·四川瀘州·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咎。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尊號,拜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于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于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當此之時,亮之素志,進欲龍驤①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蕩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之國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屢耀武。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于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③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注】①驤:xiāng,向之舉。②戢:jǐ,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
26.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B.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C.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D.而所與對敵/或值人杰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
2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庶竭駑鈍庶:期望,希望
B.以彰咎彰:揭示
C.時人異焉異:對……感到驚異
D.身使孫權使:使者
28.下列對兩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篇文章都寫到了諸葛亮躲避亂世,親自耕種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劉備多次到諸葛亮居住的草廬去拜訪他的事情。
B.甲文為“表”,作者追述了三顧茅廬、臨危受命、臨終托孤的往事,抒發了對先帝的感激,對劉備父子的忠心,以及興復漢室的決心。
C.乙文為“傳”,略寫了諸葛亮的身世,詳寫了他出山后為劉備奔走效勞、功績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經歷,作者還對做出了評價。
D.乙文中陳壽認為,諸葛亮不管是整治訓練軍隊,還是運用奇謀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強于他作為將領的能力謀略。
29.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陛下以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2)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30.【2022·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節選自《出師表》)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仁宗寶元初,中進士,歷事四朝。光?;細v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覽,遂為《通志》八卷以獻。英宗悅之,乃命光續此書。后神宗名之曰《資治通鑒》,書尚未就,神宗尤重之,以為賢于《漢紀》,數促使終篇。及書成,加資政殿學士。
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兩宮①虛己以聽,遇事常咨之。遼、夏使謂邊吏曰:“中國相司馬矣,毋輕生事,開邊隙?!惫庾砸杂鍪ッ?,欲以身殉天下,躬親庶務②,不舍晝夜。后,賓客見體贏,戒之以諸葛亮食少事繁,光曰:“陛下所以用臣,蓋察臣狂直,庶有補于國家,若徒以祿位自榮,而不能救生民于患,是私身也。"由是益力病中囈語皆朝廷天下事也。
(取材于《宋史》《聞見錄》)
[注]①兩宮:指太皇太后和哲宗。②庶務:各種政務。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是感激感激:感奮激發
B.后神宗名之日《資治通鑒》名:命名
C.戒之以諸葛亮食少事繁戒:謹慎
D.是私身也私:偏愛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由是益力/病中囈語皆朝廷/天下事也
B.由是益力/病中囈語/皆朝廷天下事也
C.由是/益力病中囈語皆朝廷/天下事也
D.由是/益力病中囈語/皆朝廷天下事也
(3)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乃命光續此書乃重修岳陽樓,增舊制
B.遇事常咨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C.欲以身殉天下以境過清,不可久居
D.庶有補于國家皆以美于徐公
(4)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備多次親自拜訪平民出身的諸葛亮,征詢他對當時天下局勢的意見。
B.司馬光受朝廷重用,遼、夏使者對自己的邊吏說,不要輕易引起事端。
C.司馬光勤勉工作,日夜操勞,后來接受了賓客的建議,開始注意休息。
D.諸葛亮忠心耿耿以報知遇之恩;司馬光公而忘私,心系百姓,胸懷天下。
(5)借助文言知識資料卡,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書尚未就,神宗尤重之,以為賢于《漢紀》,數促使終篇。
文言知識資料卡:就:①接近,靠近;②赴,前往;③從事;④完成,成功。
【2022·湖北黃岡·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選自《出師表》)
【乙】
郗超與謝玄①不善②。苻堅③將問晉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視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⑥”。吾昔嘗與玄共事,見使才皆盡雖履屐⑦之間以得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大功既舉,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不以愛憎匿善。
(選自《世說新語·識鑒》),有改動)
【注釋】①郗超、謝玄:均為東晉大臣。②善:關系友好。③苻堅:前秦君主。④問晉鼎:圖謀奪取東晉政權。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帶地區。⑥濟事:辦成事情。⑦履展:鞋履和木展,形容不起眼的小事。
3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思。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2)必能神補闕漏,有所廣益()
(3)人間頗有異同之論()
(4)大功既舉()
3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吾昔嘗與玄共事
B.愚以為營中之事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
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于時朝議遣玄北討
D.悉以咨之人間頗有異同之論
33.用“/”給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見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以得任
34.翻譯下面的文言語句。
(1)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
35.甲文中諸葛亮北之伐魏之前,向朝廷舉薦了一批文臣武將,他們的共同特點是①,乙文中郗超力排眾議,堅定相信謝玄的能力,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覺的本領,同時也有②(用乙文原語句回答)的胸懷。
36.【2022·西藏·統考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節選自《出師表》)
[乙]
后世唯諸葛武侯有伊尹①風味。草廬三顧而后起,與耕莘②聘幣③,已略相類。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不別治生,以長尺寸④。若死之日,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觀此言,則視富貴為何等物!故先主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不才,君可自取?!狈窍戎髡找娍酌鞲文?,肯發此言!
(節選自《鶴林玉露》)
[注]①伊尹:商朝開國元勛之一。②耕莘(shēn):相傳伊尹未遇湯時耕于莘野,隱居樂道。③聘幣: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湯使人以幣聘之。④不別治生,以長尺寸:沒有別的兼職營生,來增加自己的收入。
(1)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不使庫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負陛下
(2)解釋下列加點字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攘除奸兇
③已略相類
④故先主臨終謂之曰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②嗣子可輔,輔之;如不才,君可自取。
(4)結合[甲][乙]選文簡要概括孔明的忠心表現在哪些方面。
【2022·四川涼山·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②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④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⑤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出師表》)
1.下列加點詞,古今意義沒有發生變化的一項是()
A.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
B.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C.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言辭往往恭敬懇切。選文是諸葛亮呈給劉禪的表。
B.選文將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把真摯感情融于議論、敘事之中。
C.諸葛亮首先向劉禪陳述了蜀國當時面臨的不利處境,接著闡述了有利條件,之后提出三條建議。
D.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是廣開言路、嚴明賞罰和親賢遠佞,中嚴明賞罰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3.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A.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窮乏,這確實是處在萬分危機、生死存亡的秋天。
B.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窮乏,這確實是處在萬分危機、生死存亡的時候。
C.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勞偏僻,這確實是處在萬分危機、生死存亡的時候。
D.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勞偏僻,這確實是處在萬分危機、生死存亡的秋天。
【2022·湖北咸寧·中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出師表》)
【乙】
郗超①與謝玄不善②。苻堅③將問晉鼎④,既已狼噬梁、岐⑤,又虎視淮陰矣。于時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⑥。吾昔嘗與玄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履屐⑦之間以得任。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贝蠊扰e,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不以愛憎匿善。
(選自《世說新語·識鑒》,有刪改)
【注釋】①郗超、謝玄:均為東晉大臣。②善:關系友好。③苻堅:前秦君主。④問晉鼎:圖謀奪取東晉政權。⑤梁、岐:指梁州、岐山一帶地區。⑥濟事:辦成事情。⑦履屐:鞋履和木屐,形容不起眼的小事。
1.選出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____________簡撥:選拔
B.必能神補闕漏,有所廣益____________闕漏:缺失疏漏
C.人間頗有異同之論____________異同:不同
D.大功既舉____________舉:舉行
2.選出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
A.悉以咨之人間頗有異同之論
B.愚以為營中之事以此推之,或必能立勛
C.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于時朝議遣玄北討
D.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吾昔嘗與玄共在桓宣武府
3.用“/"給乙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見使才皆盡雖履履之間以得任
4.翻譯下列句子。
(1)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2)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
5.甲文中諸葛亮知人善任,北之伐魏之前,他舉薦了一批文臣武將,這些文臣武將的共同特點是①__________(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乙文中郗超力排眾議,堅定相信謝玄的能力,這表明他既有先知先覺的本領,又有“②___________?!保ㄓ靡椅脑Z句填空)的胸懷。
【2022·之海普陀·二?!?/p>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劉備在荊州,訪士于襄陽司馬徽?;赵唬骸叭迳资?,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也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徐庶見備于新野,備器①之。庶謂備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也?"備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備由是詣亮,凡三往,乃見。
【注釋】①器:器重。
1.【甲】文作者正是【乙】文中司馬徽、徐庶口中的“______”,【甲】文節選自他寫的《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劃線句。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3.【甲】文第二段中“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的“此”,在文中重點指的是“______,______"。
4.解釋【乙】文中加點詞。
(1)君與俱來俱:______(2)由是詣亮詣:______
5.下列對【乙】文中劃線句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這個人能馬之召見,不能彎腰向他表示屈服。
B.這個人能馬之召見,而不能讓他降低身份來。
C.這個人可以去見他,不能彎腰向他表示屈服。
D.這個人可以去見他,而不能讓他降低身份來。
6.【甲】文中的“先帝”指的就是【乙】文中的______;兩文中都提到他“______"(填入成語)的事跡,由此可見他是______的人。
【2022·之海崇明·二?!?/p>
古詩文閱讀
【甲】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出師表》(節選)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丙】
宋必達,湖北黃州人?!滴跏辏⒕尧倥?,自福建出攻掠旁近地,江西大震,群賊響應。寧都故有南、北二城,南民北兵,必達曰:“古有保甲、義勇、弓弩社,民皆可兵也。王守仁②破宸濠③嘗用之矣?!比绶ㄓ柧?,得義勇二千。及賊前鋒薄城下,營將邀必達議事,曰:“眾寡食乏,奈何?"必達曰:“人臣之義,有死無二。賊本烏合,掩始至,可一鼓破也。”營將遂率所部進,賊少卻,必達以義勇橫擊之,賊奔。
【注釋】①耿精忠: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詔撇“三藩”,耿精忠反,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②王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③宸濠: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由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的叛亂。
1.甲詩的作者是______,乙文是______(朝代)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寫給皇帝的一封諫書。
2.解釋下列加點詞。
(1)寧都故有南、北二城()(2)及賊前鋒薄城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4.下列對【丙】文中的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軍人多,但食物匱乏,現在該怎么辦?
B.我軍人多,但食物匱乏,能對付叛軍嗎?
C.叛軍人多,我軍人少,且食物匱乏,現在該怎么辦?
D.叛軍人多,我軍人少,且食物匱乏,能對付叛軍嗎?
5.詩文所談及的時局有相似之處,【甲】詩中南宋是“”,【乙】文中蜀漢是“”,【丙】文中宋必達也經歷了“耿精忠叛”這場禍亂。面對艱難的處境,【甲】詩的作者傳遞出舍生取義的生死觀,【丙】文中宋必達則體現的品質,而他們這樣的人,正是【乙】文中作者希望后主劉禪能夠親近的“______"。
6.下列對所選詩文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A.這三篇詩文都彰顯了忠孝仁義的民族傳統。
B.這三篇詩文都塑造了敢于直諫的忠臣形象。
C.這三篇詩文都明確了親賢遠佞的治國方針。
D.這三篇詩文都表達了忠君愛國的價值追求。
【2022·廣東深圳·一?!?/p>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臣)生孩六月,慈父見背①;行年四歲,舅奪母志②。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而劉夙嬰④疾病,常在床蓐⑤,臣侍湯藥,未曾廢離⑥……今臣過蒙拔擢,寵命優渥⑦,豈敢盤桓⑧,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⑨不能廢遠。
(節選自李密《陳情表》⑩)
【注】①見背:指死去。②舅奪母志:指母親改嫁。③成立:長大成人。④嬰:纏繞。⑤蓐:通“褥”,床墊。⑥廢離:廢養而遠離,下文“廢遠"同。⑦寵命優渥:待遇特別優厚。⑧盤桓:猶豫不決。⑨區區:內心。⑩《陳情表》:李密原為蜀漢的郎官,蜀漢滅亡后,晉武帝要求他出來做官,李密向朝廷之表推辭。
1.下列選項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爾來二十有一年矣/有所希冀B.臨表涕零/零丁孤苦
C.夙夜憂嘆/而劉夙嬰疾病D.奉命于危難之間/人命危淺
2.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古代散文給漢語寶庫貢獻了很多經典語匯,如從甲文產生的“躬耕南陽”“三顧茅廬"、從乙文產生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保夕”等。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一般前面寫之“臣某言”,后面寫之“臣某不勝感激、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
C.“舅奪母志”意為“舅父改變了母親守節的志向”,這是對母親改嫁的一種委婉說法。封建社會把婦女改嫁看成不體面的事,李密用這種說法替母親掩飾。
D.魏晉時期,富貴人家多穿絲織物,平民穿麻葛之類的布制衣服。諸葛亮名滿天下,《出師表》中自稱“布衣”,是為了說明自己具有崇尚儉樸的君子之風。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①庶竭駑鈍,攘除奸兇。
②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
4.古人說:“讀《出師表》而不墮淚者,人必不忠;讀《陳情表》而不墮淚者,人必不孝。"請結合甲乙兩段選文表達的情感分析古人這樣說的原因。
()
《出師表》三年中考真題+模擬題(教師版)
【2024·安徽·中考真題】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
二十一年①春正月,夷進攻威遠、靖遠諸臺。守者羸兵數百,公②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初,公之以海運入都也,時從故人飲酒肆中……已而嘆曰:“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終不為妻子計?!惫夏改臧耸?,長子奎龍,吳淞參將,前卒。幼子先遣歸。及是,乃緘一匣寄家人,堅不可開。公死后啟視,則墮齒數枚,舊衣數襲而已。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乃決自為計,住靖遠臺,晝夜督戰。已而夷大③奄至,公率游擊麥廷章奮勇登臺大呼,督厲士卒,士卒呼聲撼山。海水沸揚,杳冥晝晦,自卯至未,所殺傷過當,而身以受數十創,血淋漓,衣甲盡濕。
(節選自魯一同《關忠節公家傳》)
[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關天培,清末將領。③:艦隊。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布衣: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顧:
(3)終不為妻子計計:
(4)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度:
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
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2)公遣將慟哭請師,無應者。
4.諸葛亮和關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質?請結合【甲】【乙】文段概括并簡要分析。
【答案】
1.平民拜訪考慮估計
2.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3.(1)自那時以來(已有)二十一年了。
(2)關天培派遣將領痛哭著求救兵,沒有人答應。
4.勇于擔當,忠誠報國。諸葛亮、關天培都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勇擔重任。諸葛亮鞠躬盡瘁,興復漢室;關天培舍生取義,保家衛國。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系課內詞語含義,根據語境做出判斷。
(1)臣本布衣:我本來是平民。布衣:平民。
(2)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顧:拜訪。
(3)終不為妻子計:終不應為妻子兒女考慮而貪生怕死。計:考慮。
(4)公既自度眾寡不敵而援絕:關天培已經自己估計敵眾我寡,難以抵擋,并且又沒有援軍。度:估計。
2.本題考查斷句。
這句話意思是:大丈夫蒙受國恩,國事有急,為國而死罷了。
“丈夫受國恩”是完整的主謂賓語句,“有急"省略了主語“國事”,“死耳"表現關天培為國犧牲的精神。
據此斷句為:丈夫受國恩/有急/死耳!
3.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字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市延慶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2月一模試題 物理(含答案)
- 河北省衡中清大教育集團2025年高三第二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建東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英語B》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廊坊市廣陽區2025年小升初素養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湖北省黃石市育英高級中學2025屆高三第二學期高考生物試題模擬試卷含解析
- 日喀則地區定日縣2025年三下數學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沈陽體育學院《水土保持工程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達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第四次聯合測試卷語文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初三第三次質量預測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云南省麗江市古城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第19課《十里長街送總理》 統編版語文(五四學制)六年級上冊
- 【MOOC】航空航天材料概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歷屆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作品一覽表 第一屆到第十二屆
-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課件
- 詩中的童年課件
- 倉庫發貨清單
- 法理學-(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學教程課件(最新)
- GB∕T 31568-2015 熱噴涂熱障ZrO2涂層晶粒尺寸的測定 謝樂公式法
- 陜西省黃河流域(陜西段)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編制說明
- 2022年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職業適應性測試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 后勤不“后”與“時”俱進——信息技術促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發展的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