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學生版)_第1頁
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學生版)_第2頁
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學生版)_第3頁
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學生版)_第4頁
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學生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目標導航目標導航課程標準課標解讀認識明清封建專制的發展;通過了解明清時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1.通過教材了解明朝政治制度變化的表現,認識到內閣制度的設立和宦官專權均是加強皇權的產物。2.依托教材明確明朝在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方面采取的舉措,通過史料從多個角度了解各個舉措的特點和深遠歷史意義。知識精講知識精講時空觀念下的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知識點01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一)明朝的建立1、1351年,元朝爆發農民起義;后來,起義將領朱元璋勢力逐漸強大,統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區。2、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都應天府,國號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3、同年,明軍攻占大都,推翻了元朝。(二)廢除宰相制度1、目的:加強皇權。2、廢除:朱元璋廢除了自秦以來一直實行的宰相制度,并且嚴令子孫永遠不許設立宰相。3、影響:對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微點撥】明朝廢丞相后的中央官制【即學即練1】據說明太祖曾經寫詩一首描寫自己的辛勞:“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為解決上述問題,明太祖A.設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B.設立軍機處處理政務C.授予內閣大學士以票擬權 D.設六部分理全國政務(三)設立內閣制度1、原因:宰相廢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領導六部等具體職能部門,工作壓力成倍增加。2、設立:明成祖選拔一些文官到皇宮內的文淵閣值班,充當秘書。從此,形成一個常設的秘書咨詢機構,俗稱“內閣”。3、運行機制內閣官員稱為某殿或某閣大學士。大學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瀏覽百官奏章,草擬處理意見,稱為“票擬”?;实墼谄睌M的基礎上,用紅筆正式批復奏章,稱為“批紅”。4、地位的提高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學士深得皇帝信任,權力極大,被比喻為宰相。【拓展補充】理解明朝內閣1、宰相制與明代內閣制的異同相同點:都是皇權加強的重要表現,職責都是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不同點:(1)從地位上看,宰相是法定中央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而內閣是非法定的咨詢機構。(2)從職權上看,宰相擁有法定職權,即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而內閣僅充任皇帝個人的助手和顧問,無決策權。(3)在對皇帝的影響上,宰相制在一定程度上對皇權形成制約;內閣制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2、明代內閣最大的特點:內閣自始至終都不是法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后期雖然取得票擬的權力,但票擬是否被采納取決于皇帝的披紅。雖然有內閣大學士大權在握的現象,但其權力并不是來自于制度、職位,而是來自最高統治者的個人支持與信任。一旦失寵,地位便一落千丈【即學即練2】葉向高曾三任明朝內閣首輔,他說:“我朝閣臣,只備論思顧問之職,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權勢稍重者,皆上竊君上之威重,下侵六曹之職掌,終以取禍。臣備員六年,百幾皆奉圣斷,分毫不敢欺負;部務盡聽主者,分毫不敢與聞?!边@反映出,明朝A.內閣首輔竊取君權 B.皇權受到閣臣制約C.閣臣權力源自皇權 D.君權相權關系緊張(四)宦官專權的出現1、原因:宦官比內閣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2、表現內廷宦官機構司禮監獲得了協助皇帝甚至代理皇帝批紅的權力;還負責提督特務機構東廠和錦衣衛,對官民的言行進行監視、偵查,有權逮捕、施刑。17世紀20年代,宦官魏忠賢一度主宰朝政,實施恐怖統治。【微點撥】明朝末年的宦官專權明太祖時,嚴禁宦官干政曾鑄鐵牌置宮門內:“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泵鞒勺娼o宦官委以出使、專征、監軍、分鎮等軍政大權。永樂十八年(1420),設立“東廠”特務機構,由親信宦官掌管,后來例用司禮監太監提督,開宦官干政之端。明宦官專權,始于英宗時之司禮監太監王振。與漢、唐相比,明代宦官數量龐大,機構發達,權力廣泛。明朝宦官機構非常龐大,重要的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炯磳W即練3】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宦官掌握決策權力 B.皇帝權力日趨衰落C.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 D.中樞決策過程發生異變知識點02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一)鄭和下西洋1、概況:15世紀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鄭和率領船隊先后7次遠航海外,訪問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2、評價積極:是世界歷史上規??涨暗倪h洋航行,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大大領先于半個多世紀之后的歐洲遠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極:其目的主要是“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后來未能持續?!疚Ⅻc撥】朝貢貿易含義:通過朝貢與賞賜完成交易,也就是通過兩國官方使節的往返,以禮物贈答進行交換的貿易方式特點:厚往薄來,倍償其價目的:政治上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經濟上求購各種異域珍寶特產,滿足統治者對于奢侈品的需求【即學即練4】圖中的動物是鄭和下西洋時外國使臣隨船向明政府貢獻的奇珍異獸。明朝君臣認為,這就是中國傳說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賜外國使臣。這表明當時A.對外交流促使中國傳統繪畫出現新的類型 B.朝廷用中國文化對朝貢貿易貢品加以解讀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 D.外來物品的傳入推動了傳統觀念更新(二)倭寇之患1、原因從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盜不時在我國東部沿海騷擾,被稱為“倭寇”。明朝中期,朝廷出于對日本實行經濟封鎖的目的,嚴厲禁止海外貿易。2、表現:東南民間海上走私活動猖獗,與倭寇混雜,出沒沿海,造成巨大破壞。3、戚繼光抗倭(1)明廷派遣大將戚繼光等人平倭。(2)在抗倭斗爭中,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在福建、廣州與抗倭將領俞大猷合作,連續重創倭寇。(3)后來,朝廷逐漸放松了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東南沿海的形勢才穩定下來?!疚Ⅻc撥】隆慶開關隆慶開關指隆慶元年(1567年),隆慶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海禁的解除打開了中外貿易與交流的新局面;為張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經濟基礎,也為日后在內憂外患中掙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長壽命的資本?!炯磳W即練5】明隆慶初年,“撫臣涂澤民用鑒前轍,為因勢利導之舉,請開市舶,易私販而為公販,易只通東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國,亦禁不得以硝黃、銅、鐵違禁之物夾帶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載,幸大盜不作,而海宇宴如?!边@說明當時A.官府廢止明初以來“海禁” B.官府有條件地開放“海禁”C.巡撫掌握對外貿易決策權 D.官方朝貢貿易體系已瓦解(三)西方的侵擾1、背景:明朝中后期,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的活動日益頻繁。2、表現(1)16世紀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賄賂地方官獲得了在濠鏡澳的租住權。(2)稍晚的荷蘭和西班牙,先后占據了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3)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蘭擊敗,退出臺灣?!就卣寡a充】明朝的海禁政策直接原因:日本倭寇對東部沿海的騷擾,嚴厲禁止海外貿易;東南民間海上走私猖獗,造成巨大破壞根本原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勢力對中國的侵略,維護了國家的安全消極作用:使中國日漸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注意:海禁政策并不是完全禁止對外貿易,而是對民間對外貿易進行嚴格限制。【即學即練6】明初的造船業曾居世界首列,廣東的廣州,福建的漳州、泉州,浙江的明州(寧波),山東的登州,河北的直沽,遼寧的金州等沿海多地造船業都很發達。永樂初,命福建造海船137艘,永樂五年,又下令改造海船249艘。這一狀況可以說明明初A.海外貿易不斷拓展的狀況B.朝廷鼓勵民間海外貿易C.實行了較寬松的海禁政策D.官方遠洋航海規模宏大知識點03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一)明蒙關系1、背景元朝滅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漸形成韃靼、瓦剌兩大集團。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長城。2、朝貢關系的建立(1)明中期,瓦剌和韃靼不斷威脅明朝北部邊防,兩次突破長城深入內地,瓦剌還曾經在一次戰役中俘虜了明英宗。(2)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明朝冊封。雙方恢復并擴大貿易關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拓展補充】三娘子與明蒙民族融合明代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無巨細,咸聽取哉”。三娘子生活的時代,明朝與蒙古部落勢力沿長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孫投附明朝,雙方關系頓時緊張,在三娘子的勸說下,俺答汗問意與明朝和談。明朝送還俺答汗之孫,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并開放十余處市場供蒙漢人民自由貿易。每當開市時,蒙漢人民“醉飽謳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騎,擁胡姬,貂帽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輔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區建城,后明朝賜名為“歸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輔佐繼任的順義王,繼續與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無用兵之患,沿邊曠土皆得耕牧”。——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即學即練7】元朝滅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漸形成韃靼、瓦刺兩大集團。為防御他們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長城。明中期,瓦剌和韃靼不斷威脅明朝北部邊防,兩次突破長城深入內地,包圍北京。1571年,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訂立和議,接受明朝冊封。雙方恢復并擴大貿易關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維持了和平局面。據此可知,明朝時期與蒙古族的關系不包括A.防御 B.戰爭 C.和平交往 D.共同抵抗外敵入侵(二)經略西藏藏族地區在明朝稱為烏思藏。明廷封授給當地僧俗首領法王、王等稱號,并設立了行都指揮使司等機構管理西藏軍民事務,任用藏族上層人士進行管理。(三)招撫東北明朝前期,派人到東北招撫,在黑龍江流域設立了奴兒干都司,并廣泛對東北地區女真部落首領封授官號。(四)明清易代1、清朝建立(1)16、17世紀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領努爾哈赤逐漸統一女真各部。(2)1616年,他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大金,并對明朝展開進攻。(3)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2、明清易代(1)在清朝崛起之際,明朝政治黑暗,天災流行,農民起義蜂起,統治搖搖欲墜。(2)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縊,明朝滅亡。(3)清朝攝政王多爾袞統軍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遷都北京。(4)經過20多年的戰斗,清軍將農民軍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殘余勢力逐一擊敗,確立了在全國的統治?!疚Ⅻc撥】明清易代的根本原因明清易代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新興清朝的強大,根本上是由于明朝統治黑暗導致階級矛盾尖銳和民族矛盾尖銳。【即學即練8】如表為明朝末年天災情況,對這些歷史現象解釋正確的是1626年5月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神秘的大爆炸,數萬房屋盡毀,死傷兩萬余人。1626年前的十多年間全國南北各地幾乎年年發生大水災、旱災和蝗災、瘟疫?!叭嗣耩囁勒呷?,疫死者三,為盜者四。米石銀二十四兩,人死取以食?!?643年北京、天津地區瘟疫大爆發,“死亡枕藉,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A.土地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環境嚴重破壞B.說明古代王朝的更迭有一定歷史規律C.奠定“人定勝天”理論的重要歷史依據D.各種災害的頻繁發生加速了明朝滅亡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相同點:都具有開創精神;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不同點:性質不同:鄭和下西洋的性質是政治行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動,屬于朝貢貿易。開辟新航路的性質是經濟行為,資本主義的海外殖民目的不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的揚威海外,以朝貢貿易換取萬國來朝的盛況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是東方尋金和獲得東方商品影響不同:經濟上鄭和下西洋使國力不堪重負,被迫停止航?;顒?;遠洋航海業衰落開辟新航路使西歐國家獲得巨額利潤,促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遠洋航海業蒸蒸日上政治上鄭和下西洋促進了東南亞的繁榮與穩定,擴大了明朝的政治影響,樹立起中國和平使者的形象開辟新航路掀起殖民狂潮,造成亞、非、拉美等地區的長期貧困落后【典例1】明朝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前后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遠至波斯灣、東非。鄭和的遠航,大大提高了中國在海外諸國的聲望,各國爭遣使團來華。由此可知,鄭和下西洋A.實現了經濟與文化交流 B.導致絲綢之路貿易衰落C.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D.促進了統治中心的南移考法02宰相制與內閣制的比較宰相制內閣制權力來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職責參與決策國家大事皇帝的侍從顧問任免經過皇帝及大臣商議,由皇帝決定直接由皇帝決定權力擁有一定的決策權、參與政治權;權力來自制度有票擬權,但票擬后須呈給皇帝決定;權力來自皇帝的支持對皇權的影響 制約皇權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制約皇權【典例2】朱元璋"收天下之權以歸一人",但"朝議"仍是決策過程中一個法定的不可缺少的程序,并非皇帝一人說了算;明神宗28年不上朝,王朝依舊可以運行。這可以說明明朝A.皇帝權力日趨衰落 B.政務運作基本程式化C.決策機制漸趨民主化 D.宦官逐漸掌握決策權分層提分分層提分題組A基礎過關練1.明太祖廢宰相,設殿閣大學士:明成祖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領”;明神宗認為首輔張居正“專權亂政,罔上負恩”,于是親近權監而疏遠朝臣,形成宦官集團。這一過程主要反映了,明朝A.內閣權勢逐漸強大 B.宦官專權形成的緣由C.君權相權關系緊張 D.君主集權加強的趨勢2.“永樂年間,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為法王、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禪師、都綱、喇嘛等級。各級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級和職位。法王是最高的僧侶,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職權?!边@說明明朝()A.加強了與西藏的經濟文化聯系 B.有效地對西藏行使管轄權C.在西藏建立了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度 D.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3.史書記載鄭和船隊經過爪哇國,當地“一般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瓷器……則用銅錢買易”。材料反映出鄭和下西洋促進了()A.明朝國威的樹立 B.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交流C.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 D.中國和亞非國家的政治交往4.白壽彝曾經指出:“一般來說,在皇帝勤于政事,積極有為的時候,宦官是難于插手政治的,反之,在政治腐敗,皇帝不理政事或難于理政的時候宦官則往往乘隙而入,染指于政,甚至左右政局?!边@一歷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專制主義的產物 B.中央集權的影響C.外戚干政的結果 D.朋黨之爭的妥協5.據統計,明代閣臣任職2~10年的有76人,占閣臣總數的47.4%;任職1~2年的有39人,占閣臣總數的24.2%,兩者相加達71.6%。這說明明代A.內閣不是法定的中央機構 B.君主專制達到頂峰C.閣臣隊伍穩定性特征明顯 D.政治制度趨于成熟題組B能力提升練1.明代官吏考核制度較為成熟,官吏需要定期接受吏部考察,以懲處昏懦貪奸、才力不及者。在弘治六年的考察中,吏部尚書王恕上奏皇帝要求罷免近兩千五百名官員,皇帝以“人才難得”為由不允,王恕以辭職威脅迫使皇帝同意。這一現象反映出A.明代官僚集團內部相互傾軋 B.人才儲備在明代的嚴重不足C.明中期吏部行政地位的降低 D.君主專制對考核制度的干擾2.明代宦官組織直接歸皇帝統轄,機構極為龐大,共設有二十四衙門。清初,將二十四衙門并為十三衙門??滴鯐r期,又將宦官劃歸內務府管轄,內務府的慎刑司對不法宦官有先拿后奏之權。清代這些舉措A.杜絕了宦官對政治的影響 B.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C.說明傳統制度已趨于僵化 D.反映了專制制度的自我完善3.15世紀前期,明成祖派遣鄭和遠航海外,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資金、裝備、技術等方面大大領先于之后的歐洲航海,但卻未能持續,其中斷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對外貿易受官府的控制 B.陸上絲綢之路更為便捷C.朝貢貿易帶來財政壓力 D.國內自給自足經濟抵制4.《明會要》記載,明太祖特設通政使司,直接對皇帝負責,“凡四方陳情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均實封奏聞”,洪武、永樂年間,“實封皆自御前開拆,故奸臣有事即露,無幸免者?!庇纱丝梢姰敃rA.通過增設中央機構約束相權 B.行政改革以澄清吏治為主旨C.建立了完備的行政監察體制 D.君主專制權力得到顯著強化5.弘治年間,江西等地屢有民亂危及郡縣,有司"備其東則發于西、剿其南則竄于北。時鎮守江西太監及三司儀,以為盜之未平,以政令不一,而鄰境有司不肯協力故也。宜設巡撫憲臣置司要地以節制之,而割附近郡縣以隸之,則盜平也"。于是合辭以聞,被允準。這主要表明A.明朝地方階級矛盾尖銳 B.巡撫設置適應協調地方需要C.三司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D.地方割據影響明朝中央集權6.歷史人物及其時代材料一洪武二年,倭寇“數侵掠蘇州、崇明,殺掠居民,劫奪貨財”。明初政府加強海防,倭寇未釀成大患。明朝中期以后,國勢日益弱,到了嘉靖時,浙、海衛所“戰船、哨船,十存一二"。倭患日益嚴重。嘉靖二十五年,戚繼光在兵書上題下“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誓言。嘉請三十三年,倭寇在昆山“分椋村鎮,殺人萬計”“燒房屋二萬余間”“各鄉村落凡三百五十里,境內房屋十去八九,男婦十失四五”。嘉靖三十五年,戚繼光出任寧紹臺參將,鎮守臺州等地。他請求在義烏山區招募新兵,獲得朝廷恩準。嘉靖三十八年,他親自到義烏招募三千人,組編成軍進行訓練,又適應東南沿海地形和倭寇作戰特點,創造“鴛鴦陣”等新戰法。經過兩個月訓練,他招募的這支軍隊開赴抗倭戰場。嘉靖四十年,倭寇大掠臺州等地,戚繼光率軍作戰連戰皆捷,教回被擄男婦數千名,平定了浙東地區倭惠。浙東倭患平定后,戚家軍又赴福建、廣東抗倭。所到之處,“成家軍號令全石,秋毫無犯,民乃以手加額曰:“今日始見仁者之師矣!””——摘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第9卷明時期》等材料二用兵能用浩然之氣,即是義理之勇,否則血氣而已矣……兵眾而不知律,必為寇所乘?!堇^光《止止堂集》有精兵而無精器以助之,是謂徒強;須兵士立得腳根定,則拽柴可以敗荊,況精器乎!——戚繼光《練兵實紀·原火器》從“時代與個人關系”角度,解讀成繼光的歷史功績。題組C培優拔尖練1.據《明會要.職官》記載,明宣宗時內閣配置了誥敕房和制救房等附屬辦公機構,文淵閣稱為內閣固定辦公場所。明英宗時“國家若遇到重要事情,(內閣)大學士可會同各衙門于內閣會議,并成為成例"。這表明A.六部衙門直屬內閣管轄 B.內閣首輔權力趨于失控C.內閣政治職能得到提升 D.國家決策趨向于制度化2.如表是明代史籍對甘肅鎮(今河西走廊)的不同記述,據如表,明代設置“甘肅鎮”是為了記述出處(甘肅鎮)夾以一線之路,孤懸兩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虜?!毒胚厛D考》(甘肅鎮)關乎全陜之動靜,系夫三晉之安危。《肅鎮志》A.調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管控國家安全戰略重地C.維持陸上絲綢之路暢通 D.強化各民族的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