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能耗指標計算方法、外窗設計選型及熱工性能、部品材料技術要求、圍護結構建筑節能基本構造主要類型_第1頁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能耗指標計算方法、外窗設計選型及熱工性能、部品材料技術要求、圍護結構建筑節能基本構造主要類型_第2頁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能耗指標計算方法、外窗設計選型及熱工性能、部品材料技術要求、圍護結構建筑節能基本構造主要類型_第3頁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能耗指標計算方法、外窗設計選型及熱工性能、部品材料技術要求、圍護結構建筑節能基本構造主要類型_第4頁
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能耗指標計算方法、外窗設計選型及熱工性能、部品材料技術要求、圍護結構建筑節能基本構造主要類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附錄A(資料性)能耗指標計算方法A.1一般規定A.1.1能效指標計算軟件應具備下列功能:a)采用逐時動態計算方法,具備全年8760小時逐時負荷計算功能;b)能計算圍護結構(包括熱橋部位)傳熱、太陽輻射得熱、建筑內部得熱、通風熱損失四部分形成的負荷,計算中應能考慮建筑熱惰性對負荷的影響;c)能計算10個以上的建筑分區;d)能計算建筑供暖、通風、空調、照明、生活熱水、電梯系統的能耗和可再生能源系統利用量;e)能設置滲漏換氣量或換氣次數,能計算氣密性對建筑能耗的影響;f)能計算新風熱回收和外遮陽對建筑能耗的影響;g)可分別設置逐時工作日和節假日室內人員數量、照明功率、電氣設備功率、室內溫度、供暖和空調系統運行時間;h)軟件可以輸出全年逐時負荷以及全年能耗數據。A.1.2能效指標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a)氣象參數應按現行行業標準《建筑節能氣象參數標準》JGJ/T346的規定選取。b)供暖年耗熱量和供冷年耗冷量應包括圍護結構的熱損失和處理新風的熱(或冷)需求;處理新風的熱(冷)需求應扣除從排風中回收的熱量(或冷量)。c)當室外溫度≤28℃且相對濕度≤70%時,應利用自然通風,不計算建筑的供冷需求。d)供暖通風空調系統能耗計算時,應能考慮部分負荷及間歇使用的影響。e)照明能耗的計算應考慮天然采光和自動控制的影響。f)應計算可再生能源利用量。A.1.3設計建筑能效指標計算參數設置應a)建筑的形狀、大小、朝向、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構造尺寸、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做法、外窗(包括透光幕墻)太陽得熱系數、窗墻面積比、屋面開窗面積應與建筑設計文件一致。b)建筑功能區除設計文件明確為非空調區外,均應按設置供暖和空氣調節系統計算。c)建筑的空氣調節和供暖系統運行時間、房間人員密度及在室率、電器設備功率密度及使用率、照明開啟時間、活動遮陽裝置遮陽系數按照現行國家標準GB55015附錄C執行。d)照明系統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應與建筑設計文件一致。e)供暖、通風、空調、生活熱水、電梯系統的系統形式和能效應與設計文件一致。f)可再生能源系統形式及效率應與設計文件一致。A.1.4基準建筑能耗指標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a)建筑的形狀、大小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構造、圍護結構做法應與設計建筑一致。b)建筑的空氣調節和供暖系統運行時間、室內溫度、照明開關時間、電梯系統運行時間、房間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積及在室率、人員新風量及新風機組運行時間表、電器設備功率密度及使用率應與設計建筑一致;照明功率密度值應按照GB55015附錄C執行。c)基準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和冷熱源性能應按GB55015規定值選取,未規定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和冷熱源性能的相關參數應與設計建筑一致。d)按照設計建筑實際朝向建立基準建筑模型的計算負荷作為基準建筑負荷。e)基準建筑無活動遮陽裝置,其窗墻面積比與設計建筑一致。f)基準建筑的供暖空調系統形式應依據設計建筑的系統形式按照表A.1確定;基準建筑的生活熱水系統形式和用水定額應與設計建筑一致。g)基準建筑的電梯系統形式、類型、臺數、設計速度、額定載客人數應與設計建筑一致,電梯待機時的能量需求(輸出)為200W,運行時的特定能量消耗為1.26mWh/(kg·m)。表A.1基準建筑供暖供冷系統形式系統分類設計建筑基準建筑冷源離心式冷水機組離心式冷水機組螺桿式冷水機組螺桿式冷水機組離心式+螺桿式冷水機組離心式+螺桿式冷水機組水源/地源熱泵螺桿式冷水機組風冷熱泵風冷熱泵吸收式制冷機組吸收式制冷機組單元式空調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或風管送風式空調(熱泵)機組單元式空調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或風管送風式空調(熱泵)機組集中冷源離心式/螺桿式冷水機組熱源燃油鍋爐燃油鍋爐燃氣鍋爐燃氣鍋爐風冷熱泵燃氣鍋爐地源熱泵燃氣鍋爐單元式空調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或風管送風式空調(熱泵)機組單元式空調機組、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或風管送風式空調(熱泵)機組集中熱源燃氣鍋爐冷熱水輸配系統一級泵系統一級泵系統(定頻)二級泵系統二級泵系統(定頻)風處理和輸送系統定風量全空氣系統定風量全空氣系統變風量全空氣系統定風量全空氣系統風機盤管+新風系統風機盤管+新風系統輻射末端+新風系統風機盤管+新風系統A.2計算方法A.2.1建筑能耗綜合值應按公式(A.1)計算:QUOTEηl=Q-QrQr式中:E——建筑能耗綜合值,kWh/(m2·a);EE——不含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建筑能耗綜合值,kWh/(m2·a)A——建筑面積,m2;fi——i類型能源的能源換算系數,按表A.2Er,i——Erd,i表A.2能源換算系數能源類型換算單位能源換算系數標準煤kWh/kgce終端8.14天然氣kWh/m3終端9.85熱力kWh/kWh終端1.22電力kWh/kWh終端2.6生物質能kWh/kWh終端0.20電力(光伏、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kWh/kWh終端2.6A.2.2不含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建筑能耗綜合值應公式(A.2)計算:QUOTEηl=Q-QEE=Eh×f式中:Eh——年供暖系統能源消耗,kWh;Ec——年供冷系統能源消耗,kWhEl——年照明系統能源消耗,kWhEw——年生活熱水系統能源消耗,kWhEe——年電梯系統能源消耗,kWhA.2.3建筑本體節能率計算時,設計建筑的建筑能耗綜合值不應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并應按公式(A.3)計算:ηe=|EE-ER式中:ηe——建筑本體節能率,%;ER——基準建筑的建筑能耗綜合值,kWh/m2A.2.4建筑綜合節能率應按公式(A.4)計算:ηp=|ED-ER式中:ηp——建筑綜合節能率,%;ED——設計建筑的建筑能耗綜合值,kWh/m2A.2.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應公式(A.5)計算:λ=EiEb×100%式中:λ——可再生能源利用率,%;Ei——各種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系統的年應用量,kgce/a或kWh/a,可參考表A.3Eb——可再生能源系統服務的建筑項目年總運行能耗量,kgce/a或kWh/a,可參考表A.4表A.3可再生能源建筑年應用量計算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材料/建筑類型/設置位置/供能類型可再生能源建筑年應用量Ei等效電(kWh/a)等效煤(kgce/a)太陽能熱水系統集熱器設置于屋面226×Ac68×Ac集熱器設置于立面124×Ac37×Ac太陽能光伏系統晶硅光伏板設置于屋面181×Ad55×Ad光伏板設置于立面100×Ad30×Ad薄膜94×Ad28×Ad地源熱泵系統供冷供熱系統辦公建筑30.6×Ab9.3×Ab賓館建筑47.5×Ab14.4×Ab醫療建筑45.0×Ab13.6×Ab文化建筑42.0×Ab12.7×Ab教育建筑24.1×Ab7.3×Ab商業建筑47.1×Ab14.3×Ab交通建筑31.8×Ab9.6×Ab供生活熱水系統4944×Qd1496×Qd空氣源熱泵系統供暖系統辦公建筑12.2×Ab3.7×Ab賓館建筑19.0×Ab5.7×Ab醫療建筑19.4×Ab5.9×Ab文化建筑15.8×Ab4.8×Ab教育建筑8.2×Ab2.5×Ab商業建筑6.3×Ab1.9×Ab交通建筑6.9×Ab2.1×Ab供生活熱水系統一區3450×Qd1043×Qd二區4120×Qd1246×Qd注:Ac為太陽能集熱器外框尺寸總面積(m2);Ad為太陽能光伏板外框尺寸總面積(m2);Ab為由地源熱泵服務的建筑面積(m2);Qd為由地源熱泵或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服務需供給的日平均供熱水量(m3/d),1年按365日計算。表A.4湖北省民用建筑項目年總運行能耗量建筑類型建筑項目年總運行能耗量Eb等效電(kWh/a)等效煤(kgce/a)辦公建筑67.17×A20.32×A賓館建筑97.51×A29.5×A醫療建筑114.22×A34.55×A文化建筑66.11×A20×A教育建筑42.13×A12.75×A商業建筑147.46×A44.61×A交通建筑66.83×A20.22×A注:該表以《武漢市民用建筑能耗限額指南》(2014版)中的先進值為基礎,確定了湖北省民用建筑能源消耗指標,建筑項目年總運行能耗量為各類型建筑年總運行能耗量之和。A為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服務的建筑面積(m2)。

附錄B(資料性)外窗設計選型及熱工性能B.1建筑外窗熱工性能可參考表B.1選用。表B.1建筑外窗熱工性能窗戶類型序號名稱玻璃配置傳熱系數K[W/(㎡·K)]得熱系數SHGC隔熱鋁合金窗170系列內平開隔熱鋁合金窗6Low-E雙銀+12A+62.00.25~0.2826Low-E雙銀+12Ar+61.80.25~0.2836+12A+6+12A+6Low-E1.8~2.00.30~0.3746+12Ar+6+12Ar+6Low-E1.7~1.90.3~0.3756+12A+6Low-E+12A+6Low-E1.6~1.80.24~0.3166+12Ar+6Low-E+12Ar+6Low-E1.5~1.70.24~0.31775系列內平開隔熱鋁合金窗6Low-E雙銀+12Ar+6+12Ar+61.50.30~0.34880系列內平開隔熱鋁合金窗6+12Ar+6+12Ar+6Low-E1.3~1.50.30~0.37980系列內平開隔熱鋁合金窗6+12Ar+6Low-E+12Ar+6Low-E1.1~1.30.24~0.31塑料窗165系列內平開塑料窗6+12A+6+12A+61.8~2.00.44~0.4826Low-E單銀+12A+62.00.35~0.3936Low-E單銀+12Ar+61.80.35~0.3946+12A+6+12A+6Low-E1.4~1.60.30~0.3756+12Ar+6+12Ar+6Low-E1.3~1.50.30~0.3766+12A+6Low-E+12A+6Low-E1.2~1.40.24~0.3176+12Ar+6Low-E+12Ar+6Low-E1.1~1.30.24~0.31870系列內平開塑料窗6Low-E單銀+12Ar+61.80.35~0.3996Low-E單銀+12A+6+12A+61.60.30~0.37106Low-E單銀+9Ar+6+9Ar+61.60.30~0.371182系列內平開塑料窗6+12Ar+6+12Ar+6Low-E1.0~1.20.30~0.37木窗168系列內平開木窗6+12A+6+12A+61.8~2.00.44~0.48268系列內平開木窗6+12A+6Low-E1.8~2.00.35~0.39368系列內平開木窗6+12Ar+6Low-E1.7~1.90.35~0.39478系列平開木窗6+12A+6+12A+6Low-E1.4~1.60.30~0.37578系列平開木窗6+12Ar+6+12Ar+6Low-E1.3~1.50.30~0.37678系列平開木窗6+12A+6Low-E+12A+6Low-E1.2~1.40.24~0.31778系列平開木窗6+12Ar+6Low-E+12Ar+6Low-E1.1~1.30.24~0.31鋁木復合窗186系列內平開鋁木復合窗6+12A+6+12A+61.9~2.10.44~0.4826+12A+6Low-E1.9~2.10.35~0.3936+12Ar+6Low-E1.8~2.00.35~0.3946+12A+6+12A+6Low-E1.5~1.70.30~0.3756+12Ar+6+12Ar+6Low-E1.4~1.60.30~0.3766+12A+6Low-E+12A+6Low-E1.3~1.50.24~0.3176+12Ar+6Low-E+12Ar+6Low-E1.2~1.40.24~0.31玻纖增強聚氨酯窗160系列平開窗5Low-E+12A/Ar+51.9/1.80.35~0.3925+9A/Ar+5+9A/Ar+51.9/1.80.44~0.4835Low-E+9A/Ar+5+9A/Ar+51.7/1.50.30~0.3745Low-E+9A/Ar+5Low-E+9A/Ar+51.4/1.30.24~0.31565系列平開窗5Low-E+12A/Ar+51.9/1.80.35~0.3965+9A/Ar+5+9A/Ar+51.9/1.80.44~0.4875Low-E+9A/Ar+5+9A/Ar+51.6/1.50.30~0.3785Low-E+9A/Ar+5Low-E+9A/Ar+51.35/1.30.24~0.3195+12A/Ar+5+12A/Ar+51.9/1.80.44~0.48105Low-E+12A/Ar+5+12A/Ar+51.5/1.40.30~0.37115Low-E+12A/Ar+5Low-E+12A/Ar+51.3/1.20.24~0.311270系列平開窗5+12A/Ar+5+12A/Ar+51.8/1.70.44~0.48135Low-E+12A/Ar+5+12A/Ar+51.5/1.40.30~0.37145Low-E+12A/Ar+5Low-E+12A/Ar+51.3/1.20.24~0.311575系列平開窗5+12A/Ar+5+12A/Ar+51.8/1.60.44~0.48165Low-E+12A/Ar+5+12A/Ar+51.4/1.30.30~0.37175Low-E+15A/Ar+5+15A/Ar+51.4/1.30.30~0.371880系列平開窗5Low-E+12A/Ar+5+12A/Ar+51.5/1.40.30~0.37195Low-E+15A/Ar+5+15A/Ar+51.4/1.30.30~0.372085系列平開窗5Low-E+12A/Ar+5+12A/Ar+51.4/1.30.30~0.372190系列平開窗5Low-E+16A/Ar+5+16A/Ar+51.35/1.300.30~0.37鋁塑共擠窗170系列斷橋鋁襯平開窗6Low-E單銀+12A+62.00.35~0.3926Low-E單銀+12Ar+61.80.35~0.3936Low-E單銀+9Ar+6+9Ar+61.60.30~0.37注:1由于型材構造等存在差異,表格中給出的性能考慮大多數廠家產品的平均性能水平,未特殊設計的產品。2中空玻璃間隔條應采用高性能暖邊條。3表中玻璃厚度同樣適用于5mm/6mm。4外窗(包含透光幕墻)本身的太陽得熱系數和外遮陽構件的遮陽系數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的有關規定計算。5玻璃配置從室外側到室內側表述;雙片Low-E膜的中空玻璃膜層一般位于2、4面或3、5面;真空復合中空玻璃中真空玻璃應位于室內側,且Low-E膜一般位于第4面。6塑料型材寬度≥82mm時,應為6腔室及以上型材。80系列隔熱鋁合金型材隔熱條截面高度≥44mm,90系列隔熱鋁合金型材隔熱條截面高度≥54mm,100系列隔熱鋁合金型材隔熱條截面高度≥64mm,且隔熱條中間空腔需填充泡沫材料。表中鋁木復合窗指以木型材為主受力構件的鋁木復合窗。7表中按1500mm×1500mm的左開啟右固定內平開窗,玻璃面積占整窗面積的70%的窗型進行配置。當窗型和尺寸變化時,應重新進行熱工計算或檢測確定。附錄C(資料性)部品材料技術要求C.1外窗洞口采用防水透汽膜與防水隔汽膜時,其性能指標應符合表C.1、C.2的規定。表C.1門窗洞口用防水透汽膜(抹膠型)與防水隔氣膜(抹膠型)的性能指標項目性能指標試驗方法防水隔汽膜防水透汽膜最大抗拉強度,N/50mm縱向≥420≥420GB/T7689.5-2013橫向≥80≥130斷裂伸長率,%縱向≥18≥20GB/T7689.5-2013橫向≥50≥60不透水性1000m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