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課后提能|再鞏固時間:4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廣東深圳期中)“品”是我國古代官吏的級別,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時期六部最高長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為正二品。干脆緣由是明代()A.廢宰相權分六部 B.官員晉升相對簡單C.科舉選拔趨向嚴格 D.中心集權不斷強化解析:結合所學學問,明太祖朱元璋廢除宰相,裁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干脆對皇帝負責。這樣的中心機構設置的調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長官的品級提升,故A項正確;官員晉升難易程度與品級調整沒有干脆關系,故B項錯誤;科舉制選拔的嚴格程度與品級調整沒有干脆關系,故C項錯誤;中心集權不斷強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總體趨勢,不能反映明朝調整官吏級別的特別性,故D項錯誤。答案:A2.(2024·江蘇南京、鹽城市一模)明代王圻《續文獻通考》卷八十七載:“洪武元年,始備六尚書,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隸中書省,一仍元舊。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專擅蒙蔽誅,分其職于吏戶禮兵刑工,又分大都督府為五,升尚書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雖并稱政府而名位不極,事權不專。”材料本質上說明當時()A.丞相權力受限更多 B.政令暢通得到保證C.六部地位顯著提高 D.極權統治得到強化解析:依據材料中的“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專擅蒙蔽誅”這一信息可知,丞相被廢除了,而不是“丞相權力受限更多”,故可解除A;材料主要體現了中心官制的改變,沒有涉及“政令暢通得到保證”的問題,故可解除B;依據“雖并稱政府而名位不極,事權不專”可知,六部地位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故可解除C;材料主要反映了明初廢除丞相等中心官制的改變,這些改變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君主專制,故選D。答案:D3.張居正成為首輔后,“勇于任事,以天下為己任”。他制定了一個考成規制:以內閣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設立的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設給事中,協助皇帝處理奏章,稽查駁正六部之違誤),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撫、巡按。這一規制的實施說明此時的內閣()A.已經威逼到皇權 B.擁有了獨斷之權C.具有了宰相之實 D.正式統領了六部解析:內閣首輔張居正制訂了考成法,建立了一套從中心到地方監察系統,說明內閣擁有了宰相般的權力,故選C。材料沒有體現對皇權的威逼,不選A。材料沒能體現“獨斷之權”,不選B。內閣沒有正式統領六部,不選D。答案:C4.(2024·北京海淀區模擬)下圖中的③代表中國古代的重要都城,發生在此處的歷史事務是()A.嬴政創立皇帝制度 B.唐太宗改革三省六部C.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 D.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解析:圖中的③代表中國古代的重要都城北京,所以在此處發生的歷史事務應當是清朝設置軍機處,故選D;明太祖的時候,都城在南京,故解除C;唐太宗時,都城在長安,故解除B;嬴政創立皇帝制度是在陜西咸陽,故解除A。答案:D5.清代著作《嘯亭雜錄》記載:“國初設內三院外,其軍國政事,皆交議政諸王大臣,半皆貴胄世爵,不諳世務。”為克服這一狀況,清王朝()A.廢除宰相制度 B.強化行省制C.增加內閣權力 D.設立軍機處解析:廢除宰相制度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故A項錯誤;行省制得到強化是在元朝,故B項錯誤;內閣權力增加是在明朝中后期,故C項錯誤;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克服了議政王大臣會議不諳世務、辦事拖拉的弊端,加強了皇權,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頂峰,故D項正確。答案:D6.(2024·北京卷)乾隆繼位之初,曾裁撤軍機處,但其次年又下旨:“目前兩路軍務尚未全竣,且朕日理萬機,亦間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須就近承辦”,將其復原,此后軍機處“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內閣宰輔名存而已”。這表明()A.清朝內閣權力得到加強B.清朝中心集權遭到減弱C.軍機大臣獲得宰相職位D.軍機處有助于加強皇權解析:依據材料中的“內閣宰輔名存而已”可知,內閣已經名存實亡,不行能權力得到加強,解除A。清朝中心集權遭到減弱在材料中沒有體現,解除B。結合所學可知,軍機大臣品級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本身無決策權,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經廢除宰相制度,解除C。結合所學,乾隆從裁撤軍機處到復原軍機處,關鍵在于軍機處有利于皇權加強,故選D。答案:D7.(2024·河北承德二中月考)清順治帝曾說:“爾等(高校士)職司票擬,一應章奏有成規者,爾等不過按例擬旨,凡有改正者,皆朕親裁,未能俾爾等各出所見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爾等俱未獲盡展才猷。”據此推斷清初()A.處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規B.內閣大臣輔佐皇帝不力C.皇帝裁決國家軍政要務D.順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解析:本題材料提到,“爾等(高校士)職司票擬,一應章奏有成規者,爾等不過按例擬旨,凡有改正者,皆朕親裁”。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反映了皇帝裁決國家軍政要務的特點,因此選C項。A項過于肯定,B項說法錯誤,D項不符合材料信息,解除。答案:C8.某地洪水為患,消息上報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盡快搶修潰決的堤防,勿使水患接著擴大;另一方面責成戶部盡快調度糧食,運往災區,賑濟災民。幕僚依據皇帝之意,寫成詔書,經皇帝確認無誤后,干脆送至工部、戶部等單位執行。這是下列哪個時期的制度()A.秦漢 B.隋唐C.宋元 D.明清解析:依據材料可知,由幕僚依據皇帝之意,寫成詔書,皇帝干脆支配六部進行賑災工作而無宰相出現其中,說明宰相已被廢除,此事應發生在明清時期,D項正確;A.B.C三項與題意不符,解除。所以選D。答案:D9.秦漢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古代中心機構的官制改革中存在著一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斷地改革B.強化君主專制中心集權是政治變革的主要內容C.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彌合君權與相權的沖突是國家穩定的基礎 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從三公九卿—三省六部—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這個過程體現了相權不斷減弱,最終被廢除,君權不斷加強,最終達到頂峰的發展趨勢。故我國古代中心機構的官制改革中體現了強化君主集權的理念,故選B;題干材料無法體現C.D兩項;A項不是材料的主旨。答案:B10.(2024·湖南湘南聯盟期末)梁啟超把中國古代某機構比方成“將留聲機器所傳之聲,按字謄出的寫字機器”。這一機構最有可能是()A.漢朝刺史 B.宋朝三司C.明朝內閣 D.清朝軍機處解析:軍機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各種詔令由軍機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后,傳達給中心各部和地方官員執行。可見軍機大臣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力,因此選擇D。A負責監察地方高官;B負責財政;C有肯定的票擬權。答案:D11.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A.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B.參加決策并負責朝廷日常事務C.參加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解析: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都可以參加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故C項正確;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都不是法定的中心機構,不能統領六部,故A項解除;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沒有決策權,故B項解除;各地的軍政事務,不屬于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職責,故D項解除。答案:C12.(2024·廣西桂林十八中期中)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明代還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來當宰相。宰相廢了,而宰相的職權則由皇帝兼……明代制度還是和過去大體相像的。清代就更超越了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隱私,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內閣制又大大進了一步。”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明朝設立的內閣制是對宰相制的繼承B.內閣是公開行政,軍機處是私密行政C.軍機處的設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變革D.內閣與軍機處的設立加強了君主專制解析:明代的內閣不是官方正式機構,其職能只是供皇帝在決策時進行詢問,因此內閣制不是宰相制的繼承,故A項錯誤;清代設立軍機處,一切大事均由皇帝獨斷,大臣不得參加決策,因此成為“私下的隱私”,但這并不是說軍機處是私密行政,它的機構設置是公開的,故B項錯誤;從“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內閣制又大大進了一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軍機處在加強君主專制的程度上比內閣制更進一步。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軍機處設置之后,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皇帝駕馭決策權和行政權,這是古代政治的一大變革,故C項正確;從“明代制度還是和過去大體相像的。清代就更超越了這一限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軍機處在加強君主專制的程度上比內閣制更深,D項說法無誤,但是并非題干主旨,故D項錯誤。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26分,共52分)13.(2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廟宇,統理海內,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漢書·孔光傳》材料二: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議、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貞觀政要·政體》材料三:明太祖認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繼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1)依據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8分)(2)依據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的主要緣由。(8分)(3)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發展趨勢。(10分)答案:(1)作用:輔佐皇帝處理全國政務,率領百官籌劃全國政務,削減皇帝的決策失誤。(2)緣由:明太祖認為秦朝以來宰相的擅專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統治。(3)發展趨勢:從宰相對皇權有肯定的制約作用,到相權逐步減弱最終被廢除,君主權力越來越大,最終發展到頂峰。14.(26分)(2024·甘肅四中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明史紀事本末》材料二:人嘗謂輔臣(內閣大臣)擬旨,幾于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攬審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心,亦必更易數字,以示明斷。有不符意,則駁使更擬,再不符意,譙讓(責問)隨之矣。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皇明大政記》材料三: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而后擬之,可謂有其實乎!吾以謂有宰相之實者,今之宮奴(宦官)也。——《明夷待訪錄》材料四:雍正年間,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為軍機大臣者,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趙翼《檐曝雜記·軍機處》(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對中心機構實行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8分)(2)依據材料二,明朝事實上行使相權的機構是什么?為什么行使這一職權的“無不惴揣懼者”?(6分)(3)材料三與材料二相比,閣臣權力發生了什么重大改變?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緣由是什么?(6分)(4)據材料四,回答軍機處設置的目的是什么?其設置反映了什么問題?(6分)解析:(1)措施:依據“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得出廢丞相,分散相權。理由:由材料信息得出“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多有小人專權亂政”。(2)機構:依據“人嘗謂輔臣(內閣大臣)擬旨,幾于擅國柄”得出內閣。緣由:依據“見其所擬,帝一一省攬審定”“有不符意,則駁使更擬,再不符意,譙讓(責問)隨之矣”得出閣臣擬旨,皇帝親自批改,生怕不符帝意。(3)改變:依據“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吾以謂有宰相之實者,今之宮奴(宦官)也”概括得出閣臣的職責由擬旨改為批答,宦官權力居于內閣之上。根本緣由:依據所學可知,皇權不斷加強是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緣由。(4)緣由:依據“用兵西北,以內閣在太和門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的疑難解析與答疑試題及答案
- 樣本處理中的常見問題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中重要詞匯分析試題及答案
- 理財師的投資理念與實踐試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復習策略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三新民主主義革命學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 注冊會計師考試復習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智力測試的相關試題與答案
- 行政管理師必考內容及答案
- 微生物導致的疾病傳播途徑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山西地質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探月精神隊課件
- 2025年PC鋼棒分析報告
- 游泳池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
- 音樂節演出項目承辦合同書
- 人教版(PEP)2024-2025六年級下冊英語期中測試卷(含答案含聽力原文無聽力音頻)
- 超聲支氣管鏡相關知識
- 2025年管理學原理試題及答案
- 新視野大學英語(第四版)讀寫教程4(思政智慧版)課件 B4 Unit 4 Man and nature Section A
- 2025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ABCD考場評分表
- 2025年信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