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藝術導論教學課件第一章影視藝術_第1頁
影視藝術導論教學課件第一章影視藝術_第2頁
影視藝術導論教學課件第一章影視藝術_第3頁
影視藝術導論教學課件第一章影視藝術_第4頁
影視藝術導論教學課件第一章影視藝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影視藝術導論

——胡智鋒主編第一章影視藝術第一節電影藝術第二節電影藝術語言第三節電視藝術第四節影視藝術的綜合性第五節影視藝術的審美特征

影視藝術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的復合體,包括電影藝術和電視藝術。電影是影視藝術的起源,電視是影視藝術的衍生物之一。第一節電影藝術

“電影是運動的造型藝術,它既參與時間藝術的行列,也側身于空間藝術之中”。

——電影藝術先驅者喬托·卡努杜

電影藝術“誕生日”一、電影藝術的產生和發展1895年12月28日,法國人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卡普新路14號“大咖啡廳”的印度廳放映了他們自己攝制的《火車進站》、《工廠大門》、《水澆園丁》等十來部電影短片。在世界電影史上這一天被公認為是電影藝術的“誕生日”。電影藝術發展歷程一、電影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一)從啞巴——聲音——立體聲的發展

1832年,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明“詭盤”。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攝制了多部電影短片。進入“活動照相”階段。電影藝術發展歷程一、電影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一)從啞巴——聲音——立體聲的發展

1927年,美國華納推出故事片《爵士歌王》被看作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片,電影這“偉大的啞巴”開口說話了。1977年,《星球大戰》和《第三類接觸》采用杜比立體聲技術錄制,標志電影立體聲時代的開始。電影藝術發展歷程一、電影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二)彩色膠片的應用

1935年,馬摩里安在其執導的《浮華世界》中首次使用了彩色技術。電影藝術發展歷程一、電影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三)計算機技術的應用20世紀70年代后期,計算機技術參與到電影創作中來,這是電影問世以來又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對傳統電影藝術的改變體現在很多方面。二、電影藝術產生的本體依據首先,從接受心理的角度來看,電影藝術滿足了人們自己看自己、自己看別人的心理需求。其次,人類渴望通過審美的方式實施對自身生命之時空有限性的超越,電影藝術正好滿足了人的這一需求第三、從本體的角度考察,電影成為藝術史對“視覺滯留原理”利用的結果。第二節電影藝術語言電影以畫面、鏡頭、音響、色彩、蒙太奇、長鏡頭和場面調度等為主,構成其獨特的藝術語言。

在電影藝術史上,電影藝術語言的發展經歷了如下五個階段。

代表:盧米埃爾兄弟的作品一、活動照相術電影

貢獻: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放映的《工廠大門》、《火車到站》、《水澆園丁》等電影短片引起了極大轟動。其中《水澆園丁》堪稱最早通過畫面描述故事,為以后電影的藝術化和喜劇電影開了先河。在電影美學史上,奠定了寫實主義的電影美學形態。

代表:盧米埃爾兄弟的作品一、活動照相術電影局限性:過于強調電影的照相本性,完全排斥其藝術創造性。《水澆園丁》代表:法國梅里愛的作品二、戲劇化電影

貢獻:創建電影史上首個專業攝影棚,蘊含新觀念:假定性美學觀念。奠定了電影美學史上第二個重要的美學傳統——戲劇化電影美學傳統。梅里愛最早使用電影特技,還使用諸如疊印、疊化、多次曝光、漸隱和漸顯、慢動作和快動作等后來電影常用的一些手法。二、戲劇化電影局限性:他的電影拍攝沒有完全脫離戲劇的束縛,劇情基本遵循古典戲劇的“三一律”要求,恪守“銀幕即舞臺”的觀念,僵化了電影藝術的生命力。代表:法國梅里愛的作品代表:美國導演鮑特和格里菲斯的作品三、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貢獻:開始有意識且熟練地使用電影蒙太奇手法,發展了電影敘事,開創了運用交叉蒙太奇講述故事的先河。鮑特是把攝影機作為一種戲劇性手段來使用的第一人,最大的貢獻在于把影片的基本構成單位有場景變成了鏡頭,代表作《火車大劫案》。格里菲斯的代表作有《一個國家的誕生》和《黨同伐異》。代表:美國導演鮑特和格里菲斯的作品三、蒙太奇手法的運用特點:創作原則是“通俗化”,有一定的社會批判性;在電影語言方面,他們較早試驗了諸如兩次曝光、移動攝影、疊印、停拍、特寫鏡頭與全景鏡頭、移動鏡頭拍攝以及電影蒙太奇手法等。《火車大劫案》《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代表:普多夫金和愛森斯坦

四、蒙太奇手法的成熟及理論化

貢獻:普多夫金認為電影藝術的基礎是蒙太奇,并試圖把蒙太奇的實質提到哲學的高度來理解,代表作《母親》。愛森斯坦更為系統地總結了其蒙太奇思想,甚至把蒙太奇理論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不僅是一電影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代表作《戰艦波將金號》。代表:普多夫金和愛森斯坦

四、蒙太奇手法的成熟及理論化不足:過于強調蒙太奇的理性力量以及鏡頭之間的沖突,因而幾乎忽略了鏡頭內部的表現力,但鏡頭內部的畫面往往是平面化的,信息單一的,而且鏡頭之間的關系是強制性的,大都取決于導演的理性意圖,似乎是把導演的主觀意圖強加給觀眾。普多夫金愛森斯坦代表: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五、長鏡頭理論貢獻:他認為電影的使命是用運動、空間、聲音和色彩去完整地再現世界,至少也是作為逼近現實的“漸近線”,去盡可能地還原那個完整世界。從理論上總結了長鏡頭的美學功能。第三節電視藝術

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臺)首次開播黑白電視節目。這一天一般被認為是電視的誕生日。一、電視的誕生

電視傳播的內容主要是文化新聞信息和藝術形態,電視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新興傳播媒介和現代新型藝術形式。

首先,電磁波的發現和無線電技術的發展,解決了遠距離傳送聲音的問題。其次,硒元素的發現,為光電之間的轉化以及最終通過遠距離傳送畫面奠定了基礎。一、電視的誕生第三,20世紀以來,在接收機方面的研制上取得了長足進展。第四,在上述基礎上,電視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出現了彩色、衛星與有線、高清電視等。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第三電視時期”衛星電視電纜電視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

高清晰度電視的研制和開發彌補了上述缺點,但技術尚需完善。有線電視不足之處:清晰度不及電影二、電視藝術的特點首先,電視傳播的形態有傳達形態和表現形態;其次,電視傳播的功能有信息傳播、新聞紀實和藝術表現功能。再次,電視傳播的表現手段有客觀性和感情性

電視藝術,是指以電視媒介為載體,以電子技術為傳播手段,以視聽覺造型的獨特藝術語言和手段,運用藝術的審美思維方法,通過塑造和表現生動形象、鮮明可感的屏幕藝術形象,以表現人的情感世界為主旨的屏幕藝術形態。三、電視藝術的分類第一、舞臺演出的直播或錄播;第二,經過演播室加工的舞臺藝術形態;第三,狹義意義上的電視藝術。第一類電視文學類;第二類電視藝術類;第三類電視喜劇類;第四類電視綜藝類。(一)(二)一、集體創造的藝術第四節影視藝術的綜合性其一,影視藝術是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其二,影視藝術的創造是一個集體性的系統工程,需要許多人員、工種、部門的協同合作與努力。其三,影視藝術體現了對各門藝術的各種表現手段、各種藝術構成元素的綜合。一、集體創造的藝術第四節影視藝術的綜合性其四,從文化形態的角度看,由電影和電視所構成的影視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涉及到社會學、心理學、美學、藝術學、傳播學等多種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文化。

二、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影視藝術是多種藝術形式的綜合。三、電視綜藝節目綜藝節目的“電視化”:首先是電視的直播技術和聲、光、電、色、字幕等手段的使用;其次是電視的多時空自由表現;再次是獨特的電子切換剪輯技術(包括定格)的充分利用。一、形象的直觀性與表意性影視藝術首先訴諸觀眾的視聽覺,它總是要在畫面的有限空間內通過直觀而生動的視覺形象塑造人物、敘述事件、抒發感情或闡釋哲理。影視藝術也是一種感官綜合的、讓觀眾必須既“耳聞”又“目睹”(還要想象)的藝術。第五節影視藝術的審美特性二、運動中的造型性首先,銀幕或熒屏世界的動態之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電影藝術的最起碼的要求就是描繪或者說展示運動,拍電影的最大問題是怎樣才能最好地表現運動,表現動感。另外,影視藝術除了外部動作的物理意義上的運動之外,還有敘事上的甚或心理意義上的運動。

綜上所述,影視藝術的一個重要藝術特性是運動性與造型性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