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油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建設地點及建設條件方案1.1建設地點本項目建設地點為市所轄的辰溪縣、中方縣、沅陵縣、會同縣、新晃縣、芷江縣的油菜主產鄉鎮。辰溪縣、中方縣、會同縣、新晃縣、芷江縣為新建工程,沅陵縣為續建工程。1.2建設條件1.2.1市基本情況自然條件a)地理位置和概況市位于省西部,轄10縣1市2區,總面積2.76萬平方公里,聚居著漢、侗、苗、瑤、土家等32個民族,總人口493萬。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里,城區由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足4000人的山區小鎮迅速發展為面積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2萬的中等城市,經濟輻射面積達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區)周邊9萬平方公里,人口1500萬的廣大區域,并逐漸成為這一區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b)土地總量及分布市土地總面積為4140.13萬畝,其中山地占了75.2%。據區劃統計,全市種植業耕地面積475.6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1.52%,其中稻田面積有377.93萬畝,旱土面積89.77萬畝。378萬畝稻田按垂直梯級分:海拔350米以下有228萬畝,占稻田面積的60.32%,350--500米93萬畝,占21.6%;501一700米的有44萬畝,占11.64%;700米以上的有13萬畝,占3.44%。c)水文氣象市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嚴寒期短,暑熱不長;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光熱水基本同季;小氣候多樣,垂直差異大,山地氣候帶明顯;溫濕變幅大,寒潮頻繁,秋旱嚴重,災害性天氣多。特別是由于季風氣候的大陸性和多變性,冷熱分明,光熱水的年內和年際間變化亦大。常出現春秋低溫,春夏暴雨,夏秋干旱,冬季冰凍以及局部地方有大風、凍雹等自然災害。1)氣溫:全市歷年平均氣溫在16.3℃—l7.2℃范圍,各地氣溫較差1℃左右。在地域分布上,西部麻陽縣境氣溫較高,南部通通縣內氣溫偏低;冬春兩季,南部氣溫稍高于北部,夏秋季節,南部氣溫稍低于北部。一月為全年最冷月,月平均氣溫在1.5—5.3℃。七月為全年最熱月,月平均氣溫在26.5—28.5℃,市各地氣溫的年變化基本一致,一月至七月氣溫漸次遞升,以三月到四月升溫最快,三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適宜春播作物下種。全年10℃活動積溫全市在5000℃以上,熱量充足,較差微小,無霜期長,一般都有290天左右,能滿足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2)雨量:全市歷年平均降水量在1169.6—1478.4毫米(mm)范圍。北部受雪峰山多雨中心影響,以沅陵縣境年降水最高,雨量可達1500mm左右。西部毗鄰云貴高原邊緣,新晃縣一帶年降水量較少,雨量小于1200mm,成為全市少雨區,常有干旱現象發生。但全年各月降水量分配均不均衡,以四、五、六月最多,雨量為523—685mm,占全年降水量的45%,平均雨日為15—20天,不僅雨量集中,而且降水強度大。七月以后,降水量劇減,七、八、九月雨量為315.6—385.5mm,占全年降水量的26%。3)蒸發量:市歷年平均蒸發量為1171.2—1396.2mm,在四、五、六月的雨季里蒸發量較降雨量小,為330—375mm,小于同期雨量的63%;而在七、八、九月少雨季節的蒸發量較大,蒸發量為481—591mm,占全年蒸發量的40%以上,超過同期雨量的65—73%,各地較差很小,以春季濕度很大,冬季次之,夏秋季最小。d)地震根據國家地震局、建設部《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地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g<0.05,地震烈度小于Ⅵ度。交通條件區位交通優勢獨特。地處我國東中部通向大西南的結合部,是東中部地區經濟技術向西南輻射和西南地區物資向東流轉的必經之地,素有"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湘黔、枝柳和正在建設的渝懷鐵路呈"大"字型交匯于地區。鐵路編組站是全國九大編組站之一,每天進出旅客列車34對,發送旅客1.2萬人;進出貨運列車168列,年吞吐貨物總量120萬噸。320、209國道貫通全市,上(海)瑞(麗)、長(沙)渝(重慶)臨(汾)桂(林)高速公路貫穿境內。沅水6大支流常年通般里程1200多公里,水路可通江達海。芷江機場距城區30公里,全市形成水、陸、空全方位的立體交通網絡,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進一步凸現。的通訊樞紐功能日趨完善,福州至成都、呼和浩特至北海兩條國家一級光纜在市區交匯,是國家一級中轉站,郵電通信能力已跨入全國先進行列。社會經濟條件及農業發展情況2010年,市GDP達到671.7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2億元,財政總收入58.0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6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20元。市轄10縣1市2區,農業人口409.09萬。現有耕地面積401.22萬畝,其中水田333.51萬畝,旱土67.71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00萬畝。近年來,該市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這一戰略思路,進一步開展了水果、蔬菜、茶葉,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區域建設,農產品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2011年,全市發展優質稻128萬畝,玉米98.4萬畝,柑橘110萬畝,油菜160.2萬畝,蔬菜135萬畝,形成了以優質水稻、優質旱雜糧、優質水果、優質油菜和商品蔬菜為主導產業,名、特、優、新、希產品大放異彩的嶄新農業生產格局。,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5.73億元,增長1.5%。其中農業總產值111.78億元,林業總產值21.6億元,畜牧業總產值76.26億元,漁業總產值5.53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56億元,分別增長9.2%、6.7%、-2%、.06%、3.0%。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9.31億元,增長1.5%。2011年全市油菜種植面積160.2萬畝,油菜籽產量15.72萬噸。生產技術條件市農業科技推廣技術力量雄厚。全市現有農業科技人員1258人,其中推廣研究員2人,高級農藝師168人,農藝師638人。市農科所作為該市唯一一家農業科研機構,長期致力于水稻、油菜、水果、蔬菜等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先后選育出湘早秈7號、八兩優96、湘油10號等一批優良新品種,推廣面積達13000萬畝,是我是農業生產的注意技術依托單位。市農產品加工方興未艾。全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2家,市級105家。2011年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103.4億元,增幅為21.3%。1.2.2項目縣基本情況辰溪縣及項目片區基本情況a)辰溪縣基本情況辰溪縣位于省西部,市北部,沅水中游,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全縣轄30個鄉鎮,農業人口42.9萬。現有耕地面積46.5萬畝,其中水田37萬畝,旱土9.5萬畝。常年農作物播面118萬畝左右。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這一戰略思想,開展了水稻、油菜、玉米、蔬菜、柑桔、瓜果、藥材等糧食和經濟作物的區域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農產品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全縣發展優質稻32.49萬畝,優質油菜20萬畝,玉米、大豆等高效旱糧作物10.14萬畝,棉花、香西瓜等高效經濟作物2.85萬畝,蔬菜11.15萬畝,形成了以水稻、玉米、油菜和商品蔬菜為主導產業,名、特、優、新產品大放異彩的嶄新生產格局。2011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9.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0.9億元,比2010年增長7.9%;林業總產值0.6億元,增長3%;畜牧業總產值8.0億元,下降1.6%;漁業總產值0.2億元,增長5.3%;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5億元,增長1.2%。油菜是辰溪主要的油料作物,僅次于水稻為第二大作物,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20萬畝左右,生產水平相對較高,單產和總產一直處于全市前列。但由于缺少農業龍頭企業的參與,農民種植盲目,抗市場風險能力較低,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農田水利設施落后,油菜生產機械化程度低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增產增收。為此,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的原則,項目擬在辰溪縣油菜主產鄉鎮實施“雙低”油菜生產示范基地項目。2012年計劃在船溪,板橋,田灣,城郊,潭灣片區,建設“雙低”油菜生產示范基地共1.4萬畝,建成后油菜單產提高50公斤左右,項目區“雙低”油菜覆蓋率達到98%以上,從而提高油菜生產能力,實現“雙低”油菜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同時,在新型工業和新型城市化發展的推動下,加快推進以區域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格局的形成,建立優質“雙低”油菜示范區,推動油菜產業的發展,并推動養殖業、養蜂業、加工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加速縮小區域發展差距。b)項目片區基本情況:辰溪縣雙低油菜基地示范項目分成本項目建設包括船溪片區、板橋片區、田灣片區、城郊片區、潭灣片區,五個片基地情況分別如下:1)船溪片區基本情況船溪片區2011年總人口3539人,農業人口3529人,耕地面積3172畝,油菜種植面積3120畝,油菜產量296.4噸。2)板橋片區基本情況板橋片區2011年總人口4512人,農業人口4486人,耕地面積4890畝,油菜種植面積4600畝,油菜產量437噸。3)田灣片區基本情況田灣片區2011年總人口3659人,農業人口3598人,耕地面積5210畝,油菜種植面積5110畝,油菜產量485.5噸。4)城郊片區基本情況城郊片區2011年總人口3958人,農業人口3752人,耕地面積5710畝,油菜種植面積5332畝,油菜產量506.5噸。5)潭灣片區基本情況潭灣片區2011年總人口2100人,農業人口1800人,耕地面積2318畝,油菜種植面積1135畝,油菜產量106.9噸。中方縣及片區基本情況a)中方縣基本情況中方縣是位于省市中部的一個農業大縣。全縣轄22個鄉鎮,農業人口26.2萬。現有耕地面積29.5萬畝,園地面積6.5萬畝,其中水田22.4萬畝,旱土13.6萬畝。常年農作物播面78.2萬畝左右,以糧、油、豬等大宗農產品生產為主,在全省有很大的影響力,2008年被評為“全國油料生產大縣”。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21.05萬畝,總產1.6萬噸。近年來,該縣緊緊圍繞調優農業結構這一戰略思想,進一步開展了蔬菜、瓜果、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區域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農產品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全縣發展優質超級稻20.4萬畝,種植玉米、紅薯、大豆等高效旱糧作物13.1萬畝,種植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10.9萬畝,種植蔬菜10.1萬畝,形成了以優質水稻、優質油菜、優質藥材和商品蔬菜為四大主導產業,名、特、優、新產品大放異彩的嶄新生產格局。2011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49億元,增長1.5%。其中:農業總產值7.53億元,林業總產值1.7億元,畜牧業總產值1.75億元,漁業總產值0.48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0.03億元,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38億元,增長1.5%。b)項目片區基本情況:中方縣雙低油菜基地示范項目分成四大片區,分別為聶家村、下坪、花橋、瀘陽四個片區,四個片基地情況分別如下:⑴聶家村片區基本情況聶家村鄉位于中方縣的東北部,其中雙低油菜示范基地分布在聶家村鄉的聶家村村和中村村,兩個村農業人口3821人,稻田總面積4972.1畝,其中油菜種植面積4200.6畝。項目片區面積1773畝⑵下坪片區基本情況下坪鄉位于中方縣的東北部,其中雙低油菜示范基地分布在下坪鄉的下坪村和橋上村,兩個村農業人口5786人,稻田總面積7439.7畝,其中油菜種植面積5938.3畝。項目片區面積3399畝。⑶花橋片區基本情況花橋鎮位置中方縣的東北部,其中雙低油菜示范基地分布在花橋鎮的車坪村和火馬塘村,兩個村農業人口3803人,稻田總面積5858.3畝,其中油菜種植面積4945.1畝。項目片區面積2125畝。⑷瀘陽片區基本情況瀘陽鎮位置中方縣的東北部,其中雙低油菜示范基地分布在瀘陽鎮的楊橋村和小坪村,兩個村農業人口4814人,稻田總面積6258.8畝,其中油菜種植面積5815.5畝。項目片區面積2703畝。會同縣及片區基本情況a)會同縣基本情況會同縣是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同志的故鄉,屬二炮軍事基地,享譽全國的“廣木之鄉”,地處湘西南邊陲,湘、桂、黔交界之地,全縣總人口35.6萬,全縣轄25個鄉鎮,侗、苗、瑤、滿等17個少數民族人口占63.6%。土地面積2248平方公里。渠水、巫水兩河流經全境。是一個山區農業縣,屬比照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縣、視同民族自治縣、革命老根據地、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土地資源:會同縣有可耕地27.61萬畝,全部適宜種植油菜。全縣耕地以黃泥土、黃扁砂泥土為主,分別占22.64%和18.65%,土壤有機質含量20—60g/kg,全氮含量1—4g/kg,速效磷10-25ppm,速效鉀50-170ppm,土壤質地良好。水資源:會同縣主要河流有渠水、巫水兩條,溪流密布,水系發達,共有大小溪河725條,溪河總長2330公里,其中流域面積達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條。境內水資源極為豐富。會同縣現有耕地面積27.61萬畝,其中水田21.85萬畝,旱土2.8萬畝。常年農作物播面積40萬畝左右(含復種)。近年來,會同縣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這一戰略思想,進一步開展了優質超級稻、雙低油菜、蔬菜、瓜果、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區域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農產品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全縣發展優質稻17.5萬畝,種植玉米、紅薯、馬鈴薯、大豆等高效旱糧作物6.6萬畝,種植水果、茶葉等高效經濟作物7.5萬畝,種植蔬菜5萬畝,形成了以優質水稻、優質旱糧、名優茶葉、優質油菜和優質水產五大主導產業,名、特、優、新產品大放異彩的嶄新生產格局。2008年以來,全縣雙低油菜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總產達到1萬噸;2012年全縣雙低油菜種植面積達12萬畝,總產達1.5萬噸。b)項目片區基本情況會同縣油菜基地產業化建設示范區設3個片區,即坪村片區、若水片區和巖頭片區。其中坪村片區包括坪村鎮、堡子鎮;若水片區即若水鎮;巖頭片區即巖頭鄉。三個片區油菜常年種植總面積3.2萬畝,輻射全縣油菜總面積的90%以上。會同縣油菜基地產業化建設示范區轄4個鄉鎮73個村,現有農業人口7.46萬人,耕地面積65166.6畝,其中水田53431.62畝,旱土11731.98畝。示范區設核心示范區4個,面積1.5萬畝,其中若水鎮3000畝,巖頭鄉2000畝,堡子鎮3000畝,坪村鎮7000畝;2012年該片區油菜種植總面積3.32萬畝,總產量3965.9噸。1)坪村片區坪村片區屬于會同縣的北部,209國道、枝柳鐵路沿線,共轄37個村,313個村民小組,11024戶,農業人口1.31萬人。該片總面積150.89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3.768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58萬畝左右。近年來,該片區根據本地特色,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以發展優質雜交雙低油菜為主要戰略思想,使油菜生產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該片區常年種植雙低油菜面積1.6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1.1萬畝,核心區主要分布在竹寨、巖壁、木臻、麻塘、方園、坪村、紅旗、高村、新屋、上坊、中心、黃旗、茶沖等村,輻射面積3.0萬畝。通過參與2009年農業部油菜高產創建及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縣辦油菜高產創建活動,以及“賢圣油業”“企業+基地+農戶”生產模式,油菜面積、產量和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示范區平均畝產達到了160kg,雙低油菜覆蓋率達到了95%。2012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1.91萬畝,總產量達2447噸。2)若水片區若水片區地處會同縣東北部,洪靖國防公路沿線,現共轄20個村,153個村民小組,3495戶,農業人口1.40萬人,地域面積131.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20萬畝。片區內年平均氣溫17.1oC,降雨1418mm,平均日照1447.2小時,無霜期達327.5天,成土母質板頁巖、紫色砂頁巖,自然條件和農業因子適合大力開發油菜產業化生產。該片區核心示范區面積0.2萬畝,主要分布在黃家團、孟團、瓦窯、地四方、張村等村,通過2011年和2012年兩年縣辦油菜高產創建活動,種植雙低油菜的氣氛空前高漲。2012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0.69萬畝,油菜籽產量758.8噸。3)巖頭片區巖頭片區位于會同的東方,面積約111.88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126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1.75萬人。常年可耕地面積1.55萬畝,其中旱地0.07萬畝,稻田1.48萬畝。該片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少嚴寒,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1oC,降雨1400mm,平均日照1445.8小時,無霜期達330天,成土母質板頁巖、紫色砂頁巖,自然條件和農業因子適合大力開發油菜產業化生產。該片區核心示范區面積0.2萬畝,主要分布在溪坪、墓腳、東岳、巖頭等村。2012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0.72萬畝,油菜籽產量760.1噸。新晃縣及項目片區基本情況a)新晃縣基本情況新晃縣位于省最西部,東連芷江縣,南、西、北與貴州省的天柱、三穗、玉屏、鎮遠、萬山等縣(區)接壤。處于北緯27°4′16″至27°29′58″,東經108°47′13″至109°26′45″之間,東西長52.5公里,南北寬42.3公里,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全縣轄轄7鎮16鄉296個村,總人口26.9萬,其中,其中侗族占80.13%,農業人口23萬人,農業勞動力11.6萬人。1984年被定為國家級貧困縣,現為比照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縣,省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革命老區縣。土地資源:新晃縣有可耕地30萬畝,土地肥沃,成土母質以板巖、頁巖為主,占全縣成土母質的85.28%,土壤多為紅壤和黃壤,土層較深后,透水通氣性較好,土壤有機質含量1-4%,全氮含量0.1-0.35%,速效磷11-21.5ppm,速效鉀36-170ppm,土壤質地良好,適宜油菜生長。氣候資源: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181.5小時,年平均氣溫15.6℃~20.2℃,七月份平均氣溫26.8℃,全年最低氣溫月2月份的平均氣溫為7.7℃,無霜期平均300天,≥10攝氏度的年活動積溫為5181.8℃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137.4毫米,適合發展油菜生產。水資源:新晃縣主要河流有舞水、平溪兩條,268條溪溝,總長1353.2公里,其中外縣的流長為269.2公里,本縣的流長為1084公里。每年流入縣內的來水量約36.6084億立方米,流出縣外約43.4457億立米;境內水資源總量為46.023億立方米,其中客水量為36.6084億立方米,產水量為9.415億立方米農業及油菜生產種植情況新晃縣現有耕地面積30萬畝,其中水田18.5萬畝,旱土11.5萬畝。常年農作物播面積50多萬畝(含復種)。近年來,新晃縣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這一戰略思想,進一步開展了優質超級稻、蔬菜、瓜果、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區域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農產品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全縣發展優質稻12.4萬畝,種植玉米、馬鈴薯、大豆等高效旱糧作物14萬畝,種植油菜11萬畝、種植水果、中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4萬畝,種植蔬菜6.5萬畝,形成了以優質水稻、優質旱糧、優質油菜、中藥材和優質水果五大主導產業,名、特、優、新產品大放異彩的嶄新生產格局。2011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59億元,增長16.2%。其中:農業總產值3.5億元,增長10.2%。2011年全縣油菜總面積11.3萬畝,油菜籽產量8588噸。b)項目片區基本情況新晃縣“雙低”油菜生產基地建設設2個片區,即扶羅片區、興隆片區。其中扶羅片區包括扶羅鎮、新寨鄉、貢溪鄉、李樹鄉;興隆片區包括波洲鎮、大灣羅鄉、方家屯鄉、新晃鎮。2個片區油菜總面積5.6萬畝,輻射全縣油菜總面積的86%。示范區設核心示范區4個,面積1.28萬畝,轄4個鄉(鎮)73個村,總人口6.43萬,其中農業人口6.29萬,現有耕地面積6.81萬畝,其中水田1.88萬畝,旱土1.93萬畝。核心區2011年油菜總面積1.52萬畝,總產量1206噸,2011年該片區油菜種植總面積5.6萬畝,總產量4410噸。1)扶羅片區扶羅片區位于新晃縣的中西部,共轄29個村,總人口2.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35萬人。該片總面積172.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6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4萬畝左右。近年來,該片區根據本地特色,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以發展優質雜交雙低油菜為主要戰略思想,使油菜生產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該片區常年種植雙低油菜面積1.5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0.5畝,核心區主要分布在傘寨村、東風村、克寨村、墳坡村、飛山村、竹樹村、龍寨村,輻射面積2.5萬畝。2011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1.5萬畝,油菜籽產量1193噸。2)貢溪片區貢溪片區位于新晃縣的南部,共轄13個村,總人口1.2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6萬人。該片總面積82.3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42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4萬畝左右。該片區在氣候方面,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少嚴寒,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6oC,降雨1128mm,平均日照1213.2小時,無霜期達301天,以板巖、頁巖為主,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和農業因子適合大力開發油菜產業化生產。該片區核心示范區面積0.1萬畝,主要分布在貢溪、四路村創建油菜高產示范區,輻射帶動油菜生產基地1.0萬畝。2011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0.85萬畝,油菜籽產量622噸。3)興隆片區興隆片區位于新晃縣的中部,共轄21個村,總人口1.79人,其中農業人口1.76萬人。該片總面積103.5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75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98萬畝(含復種)。該片區地處城郊,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近年來,該片區立足城郊區位,加快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稻、蔬菜、瓜果、中藥材等高值高效農業,農業生產在全縣處于領先地位。2011年,該片區農業總產值達6970萬元,占全縣19.9%。片區內年平均氣溫16.5oC,降雨1178mm,平均日照1213.2小時,無霜期達301天,以板巖、頁巖為主,土壤肥沃,水源條件好,自然條件和農業因子適合大力開發油菜產業化生產。該片區核心示范面積0.15萬畝,主要分布在興隆鎮勝利村、石家坪村,輻射帶動油菜生產基地2.48萬畝。2011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1.1萬畝,油菜籽產量821噸。c)項目實施科研力量項目承擔單位為新晃縣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項目協作單位為新晃縣水利局、新晃縣財政局、新晃縣農業綜合開發辦。主要承擔單位新晃縣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是縣級農技推廣單位,技術力量強,目前,有農業技術專業人員10人,其中高級農藝師3名,中級農藝師3名,助理農藝師3名,技術員1名。年齡在30~50歲的8名,50歲以上的2名,均為農業院校大中專畢業生,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大都在13年以上,有較強的實踐經驗。23個鄉鎮均設立有農業技術推廣站,擁有農技推廣人員62人,其中中級25人,初級23人。縣、鄉兩級推廣網絡健全,其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年齡結構都比較合理,完全有能力承建該項目。芷江縣及項目片區基本情況a)芷江項目縣基本情況芷江縣位于西部,東鄰、南接洪江、會同,西與新晃、貴州接壤,北與麻陽交界,東西寬61.5km,南北長63km,全縣總面積2099平方公里。全縣轄28個鄉鎮,有侗、漢、苗等25個民族,總人口39萬,其中農業人口32萬,是一個農業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執行縣。土地資源:芷江縣現有耕地35.64萬畝,其中水田30.93萬畝,旱土1.71萬畝。適宜種植油菜面積達30萬畝。全縣耕地成土母質主要是坡積物、砂巖類殘積物和泥巖類殘積物,分別占縣耕地總面積的51.03%、11.62%和13.02%,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其中土壤有機質含量28.01g/kg,全氮含量1.69g/kg,速效磷13.79mg/kg,速效鉀83.33mg/kg,土壤質地良好。非常適合發展油菜生產。氣候資源: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日照1527.7小時。年平均氣溫16.5℃,年平均降雨量1156.4-1432.9毫米,無霜期260-278天,≥10℃的年活動積溫歷年平均為5175.6℃,常年10月至翌年5月上旬平均積溫2450度,平均日照670小時,完全能滿足油菜生長發育的需要。9--10月平均降水161.6毫米(占全年總降水的12.4%),冬前積溫高(1300度)、日照足(346小時)有利油菜冬發;越冬期(元月初至二月上旬)無超強連續低溫冰凍天氣危害。適合發展油菜生產。水資源:縣境內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河流有舞水、清江兩條,舞水流經十個鄉鎮,干流長92.5km,集雨面積1582平方公里,占縣土地總面積的75.4%。縣有大小溪流239條,其中集雨面積24平方公里的骨干溪流14條,集雨面積3平方公里的溪流169條。農業及油菜生產種植情況:芷江縣常年農作物播面積93.74萬畝左右(含復種)。近年來,芷江縣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這一戰略思想,進一步開展了優質超級稻、蔬菜、瓜果、玉米材等主要作物的區域建設,農業和農村經濟得到長足發展,農產品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全縣發展優質稻27萬畝,種植玉米、秋蕎、大豆等高效旱糧作物17.71萬畝,種植水果、茶葉等高效經濟作物21.65萬畝,種植蔬菜11.25萬畝,形成了以優質水稻、優質旱糧、名優茶葉、優質油菜和芷江鴨五大主導產業,名、特、優、新產品大放異彩的嶄新生產格局。2011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96億元,增長1.7%。其中:農業總產值11.45億元,林業總產值1.59億元,畜牧業總產值9.42億元,漁業總產值0.50億元。2011年全縣油菜總面積11.9萬畝,油菜籽產量1.33萬噸。b)項目片區基本情況芷江縣油菜基地設5個片區,即羅舊片區、芷江鎮片區、楠木坪片區、碧涌片區和新店坪片區。其中羅舊片區包括公坪鎮、羅舊鎮、牛牯坪鄉、艾頭坪鄉四鄉鎮;芷江鎮片區包括芷江鎮、麻纓塘鄉、巖橋鄉、水寬鄉、木葉溪鄉、五郎溪鄉、竹坪鋪鄉七鄉鎮;楠木坪片區包括楠木坪鄉、曉坪鄉、羅卜田鄉、禾梨坳鄉、冷水溪鄉五鄉;碧涌片區包括碧涌鎮、大垅鄉、羅巖鄉、板山鄉、洞下場鄉、梨溪口鄉六鄉鎮;新店坪片區包括土橋鄉、楊公廟鄉、新店坪鎮、上坪鄉、大樹坳鄉、大洪山鄉六鄉鎮。五個片區涵蓋全縣。1)羅舊片區羅舊片區位于芷江東部,包括公坪鎮、羅舊鎮、艾頭坪鄉、牛牯坪鄉四個鄉鎮,共轄38個村,農業人口3.84萬人。該片現有稻田面積1.34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5萬畝左右。近年來,該片區根據本地特色,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以發展優質雜交雙低油菜為主要戰略思想,使油菜生產供給由數量增長向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該片區常年種植雙低油菜面積2萬畝左右,主要分布在320國道沿線、溪河兩岸及艾頭坪鄉等低海拔垅田、膀田區。2011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2.02萬畝,油菜籽產量1800噸。2)芷江鎮片區芷江鎮片區地處芷江縣中部和北部,包括芷江鎮、麻纓塘鄉、巖橋鄉、水寬鄉、木葉溪鄉、五郎溪鄉、竹坪鋪鄉七個鄉鎮,現轄77個行政村,783個村民小組,24948戶,農業人口9.75萬人,有稻田面積9.35萬畝,該片區油菜主要分布在四方圓、小河口等平原稻田區,為縣油菜高產創建示范區,常年油菜播面3.5萬畝,2011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3.78萬畝,油菜籽產量3400噸。3)楠木坪片區楠木坪片區位于芷江縣東南部,是芷江縣的“南大門”,包括楠木坪鄉、曉坪鄉、羅卜田鄉、禾梨坳鄉、冷水溪鄉、羅卜田鄉六個鄉;現轄
52個行政村,652個村民小組,15633戶,農業人口6.04萬人。有稻田面積6.62萬畝,其中水稻種植6.5萬畝,產量達3.1萬噸。該片區油菜主要分布在楠木坪低丘盆地的溪河岸田和丘陵膀田區域,常年油菜播面3.5萬畝左右,2011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3.67萬畝,油菜籽產量3200噸。4)碧涌片區碧涌片區位于芷江縣西南部,包括碧涌鎮、大垅鄉、羅巖鄉、板山鄉、洞下場鄉、梨溪口鄉六鄉鎮;該片區轄58個行政村、616個村民小組,17129戶,有農業人口1.86萬人,現有稻田1.56萬畝,該片區油菜主要分布在碧河兩岸和丘陵沖垅、膀田區域,常年油菜播面2萬畝左右,該片區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2.2萬畝,油菜籽產量2000噸。5)新店坪片區新店坪片區位于芷江縣西部,包括土橋鄉、楊公廟鄉、新店坪鎮、上坪鄉、大樹坳鄉、大洪山鄉六鄉鎮。轄76個行政村,769個組,7.28萬人。現有稻田5.81萬畝,其中水稻種植5.9萬畝,產量達2.7萬噸。該片區油菜主要分布在土橋盆地和新店坪盆地、低丘稻田,常年油菜播面3萬畝左右,2011年該片區油菜總面積3.23萬畝,油菜籽產量2900噸。c)項目實施科研力量項目由縣雙低油菜建設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組織,由縣農業局具體承擔。項目協作單位為芷江縣水利局、芷江縣財政局、芷江縣庫區管理局、芷江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芷江縣扶貧辦、芷江縣農業綜合開發辦。職責分工如下表建設內容承擔及協助單位新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芷江縣農業局鄉村道路、田園道路芷江縣扶貧辦水利設施芷江縣水利局病蟲害專業化防治芷江縣農業局土地治理、低產田改造芷江縣農業綜合開發辦農機推廣芷江縣農機局技術指導芷江縣農業局主要承擔單位芷江縣農業局是縣級農技推廣主管單位,技術力量強,縣、鄉兩級推廣網絡健全。目前,有二級農業技術推廣單位37個,擁有農技推廣人員174人,其中高級11人,中級79人,初級84人。其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年齡結構都比較合理,完全有能力承建該項目。沅陵縣及項目片區基本情況a)沅陵縣基本情況沅陵縣位于西北部,沅水中游,東與桃源、安化為鄰,南接溆浦、辰溪,西連古丈、瀘溪,北與張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門戶”、“南天鎖鑰”之稱。總面積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全縣轄23個鄉鎮,有漢、苗、土家、回、白等25個民族,總人口65萬,其中農業人口52萬,是一個農業大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比照西部大開發政策執行縣。土地資源:沅陵縣有可耕地52萬畝,全部適宜種植油菜。全縣土壤以紅壤土、紫色土為主,分別占31%和31.8%,土壤有機質含量1-4%,全氮含量0.1-0.4%,速效磷10-20ppm,速效鉀50-150ppm,土壤質地良好。氣候資源:全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1517.2小時。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七月份均溫28攝氏度,元月份均溫1.5攝氏度,無霜期平均270天,≥10攝氏度的年活動積溫為5000-5300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478.5毫米,適合發展油菜生產。水資源:沅陵縣主要河流有沅水、酉水兩條,911條溪流,縣內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35.32億立方米,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26學年江達縣三上數學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5-2026學年巴中市通江縣數學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淮濱縣數學三上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分析化學第1章 緒論 (2)課件
- 2025年執業醫師實踐演練試題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職業發展試題及答案剖析
- 2025年主管護師考試知識匯編與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技術策略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試題及答案
- 決策性學習的衛生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
- 雙速絞車檢修記錄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3第一章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與研究方法學案(知識點考點匯總及配套習題)
- 高中語文《致大海》課件
- 后廚主管月度績效考核表(KPI)
- 商品價格表模板
- 汽車充電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范文】
- 機械零部件過盈配合壓入力與壓出力計算
- 房屋建筑物構筑物檢查表
- 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房地產公司員工教育培訓管理制度
- 《春酒》ppt課件(24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