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29.240T/CEC
K45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
T/CECXXXXX—202X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與保護系統
第1部分:技術規范
Control&protectionsystemofdistributedpowerflowcontroller——
Part1:technicalspecification
(征求意見稿)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
T/CECxxx—202X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與保護系統第1部分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與保護設備通用技術要求、控制保護系統、運行人員控制系統、
通信與接口、控制保護設備試驗、控制保護設備的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等技術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與保護系統,其他電壓等級可參照
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191—2008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4208—2008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T11287—2000電氣繼電器第21部分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振動、沖擊、碰撞和地震
試驗第1篇:振動試驗(正弦)
GB/T14537—1993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沖擊與碰撞試驗
GB/T16895.21—2020低壓電氣裝置第4-41部分:安全防護電擊防護
GB/T17626.8—2006電磁兼容試驗與測量技術工頻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9—2011電磁兼容試驗與測量技術脈沖磁場抗擾度試驗
GB/T17626.10—1998電磁兼容試驗與測量技術阻尼振蕩磁場抗擾度試驗
DL/T478—2013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通用技術條件
DL/T1193—2012柔性輸電術語
3術語和定義
DL/T1193—2012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istributedpowerflowcontroller,DPFC
一種由可獨立運行的換流子模塊以串聯的方式接入交流電網的裝置,通過控制其輸出感性或容性
無功功率的大小以調節線路等效阻抗與線路潮流。
3.2
控制系統controlsystem
在各種運行方式下,接收并執行運行人員、遠方調度人員的控制指令,產生閉環調節信號,實現對
電網的輸電線路潮流控制功能。
1
T/CECxxx—202X
3.3
保護系統protectionsystem
實現故障隔離,避免設備遭受到損壞,避免故障范圍的擴大。
3.4
運行人員控制系統operatorcontrolsystem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正常運行時運行人員的主人機界面和監控數據存儲系統。運行人員通過運行人
員控制系統發送斷路器、隔離開關和接地刀閘的分/合操作指令及順控操作指令。
3.5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子模塊DPFCsub-module
由單相電壓源換流器、子模塊快速旁路開關、晶閘管旁路開關、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控制保護模塊
以及通訊模塊等組成的能獨立實現潮流控制的DPFC最小單元。
3.6
阻抗控制模式impedancecontrolmode
以注入阻抗為控制目標的DPFC典型控制模式。
3.7
電壓控制模式voltagecontrolmode
以注入電壓為控制目標的DPFC典型控制模式。
3.8
功率控制模式powercontrolmode
以線路有功功率為控制目標的DPFC典型控制模式。
3.9
線路斷面限額模式lineinterfaceflowlimitsmode
以線路斷面有功功率不超過指令值為控制目標的DPFC典型控制模式。
4通用技術要求
4.1環境條件
正常工作大氣條件
設備的正常工作大氣條件應滿足DL/T478—2013中4.1.1的規定。
貯存、運輸環境條件
設備的貯存、運輸環境條件應滿足DL/T478—2013中4.1.2的規定。
周圍環境
設備的安裝環境應滿足DL/T478—2013中4.1.3的規定。
特殊環境條件
當超出4.1.1~4.1.3規定的環境條件時,由用戶與制造廠商定;當安裝地點的環境溫度明顯超過
2
T/CECxxx—202X
4.1.1正常工作環境條件時,優先使用的環境溫度范圍應滿足DL/T478—2013中4.1.4的規定。
4.2工作電源
直流電源
直流電源應滿足DL/T478—2013中4.2.1的規定。
激勵量
設備的激勵量應滿足DL/T478—2013中4.2.2的規定。
4.3電磁兼容性能要求
電磁發射要求
設備的電磁發射限值應滿足DL/T478—2013中7.4.2.1的規定。
抗擾度要求
設備應能承受DL/T478—2013中7.4.2.2規定的電磁干擾。
4.4絕緣性能要求
設備應能承受DL/T478—2013中4.9規定的絕緣要求。
4.5機械性能要求
振動
對設備的振動要求應包含:
a)設備應能承受GB/T11287—2000中3.2.1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的振動試驗;
b)設備應能承受GB/T11287—2000中3.2.2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的振動耐久試驗。
沖擊
對設備的沖擊要求應包含:
a)設備應具有承受GB/T14537—1993中4.2.1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的沖擊響應試驗的能力;
b)設備應具有承受GB/T14537—1993中4.2.2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的沖擊耐受試驗的能力。
碰撞
設備應具有承受GB/T14537—1993中4.3規定的嚴酷等級為I級的沖擊耐受試驗的能力。
4.6安全性能要求
外殼防護
設備應具有外殼防護,應符合IP20的要求。
電擊防護
設備應具有DL/T478—2013中6.3規定的電擊防護措施。
4.7連續通電要求
設備完成調試后,出廠前應進行至少72小時連續通電試驗。試驗期間,設備工作應穩定可靠,
動作行為、信號指示應正確,無元器件損壞、軟件運行異常或其他異常情況出現。
4.8系統可靠性要求
3
T/CECxxx—202X
控制保護系統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應大于20000小時,冗余系統可用率宜不低于99.98%。
5控制保護系統
5.1控制保護系統的冗余配置
控制保護系統冗余要求如下:
a)控制保護系統應采取雙重化配置方案,以保證其可靠性;
b)控制保護系統之間在物理上和電氣上應相互獨立,即有各自獨立的電源回路、測量互感器的二
次線圈、跳合閘回路等;
c)任意一套控制保護系統因故障、檢修或其他原因而完全退出時,不應影響另一套控制保護系統
的運行,也不應影響分布式潮流控制器運行。
5.2控制保護系統分層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保護系統宜采用分層結構,宜分為調度端的高級控制層、變電站內的集中控
制保護層和就地子模塊內的就地控制保護層。
a)調度端高級控制層宜根據交流電網的實時狀態,計算出DPFC設備進行電網潮流調節的最優線
路功率指令、或最優阻抗指令、或注入電壓指令,傳輸給集中控制保護系統。
b)變電站內集中控制保護層宜將線路功率指令轉化為各級就地模組的電壓參考值,將阻抗指令和
注入電壓指令分配至各級模塊,實現各級模組的協調控制和DPFC設備的集中保護功能。
c)就地控制保護層應具備定電壓或定阻抗輸出功能、以及模組自身的保護功能,各模組應實現獨
立運行;就地控制保護層應可根據接收到的集中控制保護系統發送的電壓參考值指令和等效
注入線路的阻抗指令執行控制,實現對電網潮流最優的控制。
5.3控制保護系統總體要求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保護系統應能接收并執行運行人員控制系統、遠方調度中心的控制指令,并
產生閉環調節信號,包括換流器的輸出參考波形、解鎖和閉鎖指令等。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保護系統應從配置上考慮防止保護拒動和誤動的措施;應具有完整的自監
測功能;在故障情況下,應盡可能移除最少的故障元件,使得故障對于系統及設備的影響最小。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子模塊間應相互獨立,子模塊故障時自行旁路退出,不應影響其余子模塊運行。
5.4控制保護系統的功能要求
線路潮流控制功能
應能將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所在線路的有功功率控制到指定值。
線路斷面限額控制功能
當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所在線路斷面潮流高于限值時,控制線路斷面潮流不應超過其限額。
注入電壓控制功能
應能將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注入電壓控制到指定值。
注入電抗控制功能
應能將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注入電抗控制到指定值。
低電流恢復重投功能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因低電流保護動作退出,且在線路潮流恢復至裝置允許投運值后,應能將分布式
潮流控制器自動投入,且保持退出前狀態。
順序控制及聯鎖
4
T/CECxxx—202X
接收來自運行人員控制系統或遠動系統的控制指令,應完成下述控制和操作:
a)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相關的斷路器、隔離開關、接地刀閘的分/合操作;
b)順序控制操作;
c)緊急停機;
d)故障重啟控制;
e)試驗操作。
所有這些控制操作,均應設計有安全可靠的聯閉鎖功能,以保證系統及裝置的正常運行和運行人員
的人身安全。
集中控制保護層保護
集中控制保護層應配置快速過流保護、過流保護、低電流保護等電氣量保護;宜配置控制保護裝置
內部通信異常保護、控保裝置掉電保護、控保裝置插件異常保護。
子模塊層保護
子模塊交流側層應配置閥過流保護、閥過壓保護、直流過壓保護、直流欠壓保護等電氣量保護,宜
配置IGBT橋臂故障保護、旁路開關異常保護、晶閘管異常保護、子模塊內部通信故障保護。
5.5控制保護系統的性能要求
控制保護系統穩定性
在規定的交流系統電壓及頻率變化范圍內,分布式潮流控制系統應具有保證換流器穩定運行,以及
正常控制線路潮流的能力;控制系統不應在交流系統中激發振蕩。
控制保護系統精度要求
控制系統的精度要求如下:
a)控制系統測量元件誤差≤0.5%;
b)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子模塊直流側電壓誤差≤5%,控制誤差計算的基準值是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子
模塊的額定直流電壓;
c)事件順序記錄分辨率≤1ms;
d)對時精度≤1ms;
e)功率控制誤差≤1%,控制誤差計算的基準值是線路的額定有功功率;
f)調節死區電流≤100A。
控制保護系統動態性能要求
5.5.3.1潮流控制響應
對于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所有運行方式,在設計的運行范圍任意線路潮流水平下運行時,控制器對有
功功率指令階躍增加或減少的響應,宜使得90%的線路有功功率指令變化能在整定值變化后100ms內達
到,即:階躍響應時間≤100ms,階躍量宜采用0.1p.u.和0.5p.u左右,1p.u為試驗工況下、DPFC注入額
定電壓所能改變線路功率的最大值。同時,控制保護系統應具備緩慢調節的能力,以減少潮流變化對電
網的沖擊。
5.5.3.2故障穿越能力要求
對于交流系統的各類故障引起的短路電流,不超過換流器承受的電流范圍,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應保
持運行狀態。
對于交流系統的瞬時性故障或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所安裝線路區外的故障,在交流系統保護可靠動
作切除故障后,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應能自動重投并保持退出前狀態。
5.5.3.3自診斷和主從切換
5
T/CECxxx—202X
自診斷和主從切換要求如下:
a)應具有自診斷功能;
b)對控制系統自身的各種故障均應能定位到最小更換單元,并根據不同的故障等級作出相應的響
應;
c)控制系統應為冗余的雙重化系統,任意時刻只有主控系統處于值班狀態,而從控制系統處于備
用狀態;
d)雙重化的控制系統之間應可以進行主從切換,控制系統應包含手動切換和自動切換功能;
e)主從切換應遵循如下原則:在任何時候值班的主控制系統總是雙重化系統中較為完好的那一重
系統;
f)對控制系統狀態的定義宜包括值班、備用、試驗三種狀態;
g)切換過程應平穩、快速,且不應影響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正常運行和造成相關保護誤動作。
保護性能要求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保護系統保護性能應滿足下列性能要求:
a)所有設備應受到全面的保護而免受過應力,或所受應力在最短時間內降低至最低;
b)保護系統應保證故障設備在最短時間內被隔離;
c)所有報警、閉鎖、退出運行等信號,應分別傳送給運行人員控制系統和故障錄波裝置,并應定
位發出信號的模塊位置;
d)在冗余配置的保護系統中的其中一套裝置上進行維護工作時,不應影響其他保護裝置的運行,
不應對線路潮流產生任何擾動;
e)分布式潮流控制器保護的動作準確度和延時時間應滿足DL/T478—2013中4.3的相關要求。
6運行人員控制系統
6.1配置要求
運行人員控制系統的配置要求有:
a)運行人員控制系統應由服務器、工作站、防火墻、網絡隔離裝置等組成,通過站局域網連
接;
b)為保證系統運行的安全,二次安防應滿足GB/T16895.21—2020的規定。
6.2功能要求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模式選擇
6.2.1.1控制位置的選擇
應能從如下控制位置中選擇:
a)遠方控制中心;
b)主控制室。
6.2.1.2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模式的選擇
應至少包含以下控制模式:
a)阻抗控制模式;
b)潮流控制模式;
c)電壓控制模式;
d)線路斷面限額控制模式。
6.2.1.3運行指令值的設定
根據6.2.1.2選定控制模式,設置相應的運行指令值。
6
T/CECxxx—202X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狀態控制
除了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啟動和停運程序自動完成一系列狀態控制外,運行人員應能進行操作,使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達到下述不同的狀態:
a)檢修狀態;
b)冷備用狀態;
c)熱備用狀態;
d)運行狀態。
運行過程中的運行人員控制
在運行過程中,運行人員應能實現以下在線操作,且這些操作不會對分布式潮流控制器帶來任何擾
動:
a)控制模式的在線轉換;
b)運行指令值的在線設置;
c)運行中對控制系統的備用通道各種參數進行檢查及調整;
d)故障錄波裝置的手動啟動。
故障時的運行人員控制
當分布式潮流控制器一次設備發生故障時,運行人員應能進行如下操作:
a)告警或保護動作后的手動復歸;
b)緊急停運。
監視功能
運行人員控制系統的監視信號應至少包括:
a)分布式潮流控制器開關/刀閘位置;
b)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狀態信號;
c)運行控制指令信號;
d)事件順序記錄信號。
6.3人機接口及人機界面
所有人機接口應使用中文界面,采用標準的商用計算機工作站來實現,其基本性能指標應不低于主
流商用計算機指標。
7通信與接口
7.1控制保護系統之間的接口
控制保護系統之間的接口可根據需要配置滿足現場需要的通信通道。用于設備之間實時配合的信
息宜采取高速控制總線,通信物理介質宜采用光纖。
7.2控制保護系統集中控制保護層與就地控制保護層之間的接口
控制保護系統集中控制保護層與就地控制保護層之間應采用高速光纖通信,數據傳輸協議可采用
IEC60044—8協議。
7.3控制保護系統與一次設備之間的接口
控制保護系統宜通過現場I/O層設備、測量單元以及裝置自身的輸入輸出回路等實現與一次系統的
接口。冗余控制保護的各重設備與一次系統的接口應互相獨立。應保證控制保護與一次設備之間的電氣
隔離。輸入信號應正確反映一次設備的狀態。
7.4控制保護系統與其他二次設備之間的接口
7
T/CECxxx—202X
控制保護應按照系統設計的要求,宜配置與故障錄波器、時鐘同步、保護信息子站等輔助二次設備
的接口。
8控制保護設備試驗
8.1一般要求
裝置的試驗分為:型式試驗、出廠試驗和現場試驗。試驗條件應符合4.1的規定。
8.2試驗方法及要求
設備的結構和外觀檢查
用目測和儀器測量的方法檢查,控制保護系統各組成部分接線應無機械損傷,表面無劃痕,接線端
子壓接應連接緊固;屏上所有裸露的帶電器件間距均應大于3mm;總線各連接處完好,光纖無損傷,備
用光纖數量滿足要求,光纜標簽正確。
氣候環境試驗
對控制保護系統設備至少進行如下氣候環境試驗:
a)按照DL/T478—2013中7.3.3規定進行高溫運行試驗,檢查裝置運行時的耐高溫能力,并確
定由于高溫引起的裝置性能上的任何變化;
b)按照DL/T478—2013中7.3.4規定進行低溫運行試驗,檢查裝置運行時的耐低溫能力,并確定
由于低溫引起的裝置性能上的任何變化;
c)按照DL/T478—2013中7.3.5規定進行高溫貯存試驗,檢查裝置貯存時的耐高溫能力;
d)按照DL/T478—2013中7.3.6規定進行低溫貯存試驗,檢查裝置貯存時的耐低溫能力;
e)按照DL/T478—2013中7.3.7規定進行溫度變化試驗,檢查裝置運行時對溫度快速變化的承
受能力;
f)按照DL/T478—2013中7.3.8規定進行恒定濕熱試驗,檢查裝置長期暴露在高濕度大氣中的
承受能力;
g)按照DL/T478—2013中7.3.9規定進行交變濕熱試驗,檢查裝置暴露在高濕凝露大氣中的承
受能力。
絕緣性能試驗
應進行如下絕緣性能試驗:
a)絕緣電阻測量:按照DL/T478—2013中7.7.1規定測量絕緣電阻,阻值應符合其規定;
b)介質強度試驗:按照DL/T478—2013中7.7.1規定進行介質強度試驗,試驗結果應滿足其規定
的要求;
c)沖擊電壓試驗:按照DL/T478—2013中7.7.1規定進行沖擊電壓試驗,試驗結果應滿足其規定
的要求。
電磁兼容性能試驗
應進行如下電磁兼容性能試驗:
a)發射試驗:按照DL/T478—2013中7.4.2.1規定對外殼端口及直流電源端口進行傳導發射及
輻射發射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其規定;
b)抗擾度試驗:按照DL/T478—2013中7.4.2.2規定對外殼端口、輔助電源端口、輸入輸出端口
進行抗擾度試驗,試驗結果應符合其規定。
機械性能試驗
應進行如下機械性能試驗:
a)承受振動響應、振動耐久能力測試:測試設備承受振動響應、振動耐久能力,分別按GB/T
8
T/CECxxx—202X
11287—2000中3.2.1和3.2.2規定的方法進行,測試后產品內元器件及結構件不應損壞,
產品性能應符合本標準4.5.1的要求;
b)承受沖擊響應、承受沖擊耐久能力測試:測試設備承受沖擊響應、承受沖擊耐久能力,按
GB/T14537—1993中4.2.1和4.2.2規定的方法進行,測試后產品內元器件及結構件不應損
壞,產品性能應符合本標準4.5.2的要求;
c)承受碰撞能力測試:測試設備承受碰撞能力,按GB/T14537—1993中4.3規定的方法進行,測
試后產品內元器件及結構件不應損壞,產品性能應符合本標準4.5.3的要求。
安全性能試驗
應進行如下安全性能試驗:
a)外殼防護(IP防護)測試:參照GB4208—2008中12.2性能等級為IP20的規定,對產品的
外殼防護等級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應滿足4.6.1的要求;
b)電擊防護測試:按DL/T478—2013中6.3的規定對產品的電擊防護進行測試,應滿足4.6.2
的要求。
連續通電試驗
在本標準4.7規定的條件下,使其盡可能按實際工作狀態下不間斷地連續運行,在整個運行過程中,
其各種動作、功能及程序均應正確無誤,達到連續運行時間100h(常溫)或72h(+40℃),視為試驗通
過。
上電自檢功能試驗
裝置通電后,控制系統應能完成自檢功能,并能夠顯示自檢成功信息或者故障信息。
控制功能試驗
控制功能宜采用實時數字仿真,或動模實驗進行測試,試驗項目和要求按5.4的規定或制造商產品
文件,檢驗結果應滿足5.5中控制性能要求。
保護功能試驗
保護功能試驗內容如下:
a)試驗內容按第5節的規定進行。試驗時,模擬故障,確認保護正確動作,故障顯示與故障項
目相符,驅動信號可靠封鎖;
b)保護功能宜進行數字仿真實驗及動模實驗,試驗項目和要求按第5節的規定或制造商產品文
件規定。在模擬試驗情況下,裝置動作行為正確、信號指示正常,性能符合產品標準要求。
通信功能試驗
通信功能檢驗內容按第7節的規定,檢驗結果應滿足7.2的功能要求。
8.3型式試驗
條件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設備應進行型式檢驗:
a)新產品研發及定型前;
b)產品正式投產后如遇設計、工藝、材料、元器件有較大改變,經評估影響裝置性能或安全性時;
c)當裝置軟件有較大改動時,應進行相關的功能試驗或模擬試驗。
內容
控制保護系統裝置的型式試驗應至少包括:
a)設備的結構和外觀檢查;
b)氣候環境試驗;
9
T/CECxxx—202X
c)絕緣性能試驗;
d)電磁兼容性能試驗;
e)機械性能試驗;
f)安全性能試驗;
g)連續通電試驗;
h)上電自檢功能試驗;
i)控制功能試驗;
j)保護功能試驗;
k)通信功能試驗。
8.4出廠試驗
出廠試驗指出廠的每一套裝置需進行的試驗,目的在于檢驗制造中的缺陷和對某些電器元件進行
參數整定。通常應包括:
a)設備的結構和外觀檢查;
b)絕緣性能試驗;
c)連續通電試驗;
d)上電自檢功能試驗;
e)控制功能試驗;
f)保護功能試驗;
g)通信功能試驗。
8.5現場試驗
現場試驗是裝置在安裝現場投運前所需進行的試驗。試驗的目的是檢驗裝置在運輸和安裝中是否
受到損傷,裝置的功能、性能是否滿足工程設計要求。通常宜包括:
a)設備的結構和外觀檢查;
b)控制功能試驗;
c)保護功能試驗;
d)通信功能試驗。
9控制保護設備的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
9.1標志
每臺裝置應在顯著部位設置持久明確的標志和銘牌
其內容宜包括:
a)制造廠全稱及商標;
b)產品型號、名稱;
c)制造年、月和出廠編號;
d)裝置的額定值及主要參數。
包裝
包裝箱上應用不易洗刷或脫落的涂料作如下標志:
a)發貨廠名、產品型號、名稱;
b)收貨單位名稱、地址、到站;
c)包裝箱外形尺寸及毛重;
d)“防潮”、“向上”、“小心輕放”等標志。
應明示產品執行的標準
10
T/CECxxx—202X
標志應符合GB/T191—2008的規定
9.2包裝
產品包裝前的檢查
產品包裝前的檢查內容如下:
a)產品的附件、備品、合格證和有關技術文件是否齊備;
b)產品外觀有無損壞;
c)產品表面有無灰塵。
包裝的一般要求
包裝的一般要求如下:
a)裝置包裝時應用塑料制品作為內包裝,周圍用防震材料墊實放于外包裝箱內;
b)包裝箱應按照裝箱文件及資料清單、裝箱清單如數裝箱;隨同裝置出廠的合格證和有關技術文
件應裝入防潮文件袋中,再放入包裝箱內。
9.3運輸
裝置的運輸應適用于陸運、空運、水運(海運),運輸裝卸應按包裝箱的標志進行操作,應滿足4.1.4
規定的環境條件。
9.4貯存
貯存裝置的場所應干燥、清潔、空氣流通,并能防止各種有害氣體的侵入,嚴禁與有腐蝕作用的物
品存放在同一場所。包裝好的裝置應保存在符合4.1.3規定的環境條件中。
11
T/CECxxx—202X
附錄A
(規范性)
主回路典型接線
DPFC系統典型接線單線圖及DPFC控制保護系統分層結構圖,分別如圖A.1、A.2所示。
線路間隔配電裝置主要包括:斷路器、旁路開關、互感器;
DPFC子模塊主要包括:旁路開關(BPS)、換流器快速旁路開關(FBS)、晶閘管旁路開關(TBS)、
金屬氧化物限壓器(MOV)、電流互感器(CT)、閥電抗器(L)、直流電容(Cdc)。
DPFCDPFCDPFCDPFCDPFC
圖A.1DPFC系統典型接線單線圖
交流電網
調度端高級控制層
站內集中控制保護層站內集中控制保護層
模塊控制保護層模塊控制保護層模塊控制保護層模塊控制保護層
站1站2
就地串聯就地串聯就地串聯就地串聯
補償模塊1補償模塊2補償模塊3補償模塊n
12
T/CECxxx—202X
圖A.2DPFC控制保護系統分層結構圖
13
T/CECxxx—202X
目次
前言······················································································································I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通用技術要求···············································································································2
5控制保護系統···············································································································4
6運行人員控制系統·········································································································6
7通信與接口··················································································································7
8控制保護設備試驗·········································································································8
9控制保護設備的標志、包裝、運輸與貯存·········································································10
附錄A(規范性)主回路典型接線··················································································12
I
T/CECxxx—202X
分布式潮流控制器控制與保護系統第1部分技術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分布式潮流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試驗統計方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和聲與曲式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房產及土地使用權買賣合同書
- 快遞經營權轉讓合同
- 建筑消防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信用卡代還款借款合同書范例
- 2025鄭州市商品房買賣合同
- 花崗巖石板材項目運營管理方案(范文)
- 模具設計的再利用策略探討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足球裁判員等級證書考核試題及答案
- 新型馬路劃線機設計
- 《兒科學》課件第9章第九節 腹瀉病
- 小學生主題班會 拒絕作弊+誠信考試+宣傳教育 課件(共28張PPT)
- 2023煤炭礦區地質勘查成果總結報告編寫規范
- 職業病危害與防治培訓PPT模板(含完整內容)13
- 新員工入職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記錄
- 《新編藥學實驗教程(上、下)》讀書筆記模板
- 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完整版】
- 浙江省藝術特長生A級基礎樂理知識
- 分層總和法沉降計算表格
- 英語-外研(一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學生單詞默寫專用表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