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_第1頁
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_第2頁
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_第3頁
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_第4頁
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TOC\o"1-2"\h\u26603第一章綠色建筑概述 2165421.1綠色建筑的定義與意義 2215671.1.1綠色建筑的定義 2270341.1.2綠色建筑的意義 2318741.2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 3163381.2.1政策引導和支持 3253411.2.2技術創新與集成 3201191.2.3市場需求增長 3305031.2.4建筑行業轉型升級 3151781.2.5跨界融合 330107第二章綠色建筑節能設計原則 3127812.1節能設計的基本原則 3319602.2節能設計的具體方法 45984第三章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技術 594983.1外墻保溫隔熱技術 5139283.2門窗節能技術 571043.3屋面節能技術 61509第四章建筑設備節能技術 618204.1空調系統節能技術 6230274.2照明系統節能技術 6239794.3供水系統節能技術 77872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 7296875.1太陽能建筑一體化 7295335.2風能建筑一體化 7242525.3地熱能建筑一體化 827608第六章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8294486.1建筑廢棄物分類與處理 8157096.1.1建筑廢棄物分類 8154586.1.2建筑廢棄物處理 9277016.2建筑廢棄物資源化技術 9167146.2.1廢混凝土資源化技術 948206.2.2廢金屬資源化技術 9288086.2.3廢木材資源化技術 9210906.3建筑廢棄物資源化政策與法規 997666.3.1政策引導 9164676.3.2法規約束 1027916第七章綠色建筑設計評價體系 105337.1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準 1027017.2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方法 1038057.3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案例 112931第八章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 1143698.1綠色建筑政策體系 1116058.2綠色建筑法規體系 12276308.3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的實施 129435第九章綠色建筑項目管理與實施 12203009.1綠色建筑項目管理流程 13224009.1.1項目立項與規劃 13211799.1.2設計階段管理 13261609.1.3施工階段管理 1367339.1.4竣工驗收與交付 13308999.2綠色建筑項目實施策略 13232289.2.1技術創新與集成 13134759.2.2政策引導與支持 13327299.2.3企業自律與協作 13185979.2.4人才培養與交流 1439449.3綠色建筑項目監管與評價 14139129.3.1監管體系構建 14296469.3.2監管機制完善 14309199.3.3評價體系建立 14300169.3.4社會監督與參與 1421343第十章綠色建筑產業發展趨勢與展望 14750310.1綠色建筑產業發展現狀 141376310.2綠色建筑產業發展趨勢 142459010.3綠色建筑產業未來展望 15第一章綠色建筑概述1.1綠色建筑的定義與意義1.1.1綠色建筑的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設計、施工、運行、維護及拆除等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等因素,以降低建筑對環境和資源的負面影響,提高建筑物舒適性和健康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建筑形式。1.1.2綠色建筑的意義綠色建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節約資源:綠色建筑通過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水資源利用效率以及建筑材料的循環利用率,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2)保護環境:綠色建筑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內,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物多樣性。(3)提高舒適性:綠色建筑注重室內外環境質量,提高建筑物舒適性和健康性,為居住者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4)促進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有助于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1.2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1.2.1政策引導和支持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綠色建筑政策逐漸完善,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加大,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1.2.2技術創新與集成綠色建筑技術創新不斷涌現,包括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綠色建材等。同時多種技術的集成應用成為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趨勢。1.2.3市場需求增長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綠色建筑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1.2.4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綠色建筑作為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提高建筑行業整體水平,推動建筑行業向高質量發展。1.2.5跨界融合綠色建筑與其他領域的跨界融合日益緊密,如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為綠色建筑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第二章綠色建筑節能設計原則2.1節能設計的基本原則綠色建筑節能設計旨在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以下是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的基本原則:(1)整體性原則節能設計應遵循整體性原則,將建筑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進行考慮,涵蓋建筑外圍護結構、空調系統、照明系統、電氣設備等各個方面。通過優化各部分的配合與協調,實現整體節能效果。(2)被動式節能原則在建筑節能設計中,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條件,采用被動式節能措施,降低建筑能耗。例如,利用建筑朝向、體型系數、自然通風、天然采光等,減少空調、照明等設備的使用。(3)可再生能源利用原則在建筑節能設計中,應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降低建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減輕環境壓力。(4)人性化原則節能設計應關注人的需求,創造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室內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因素,保證室內環境質量。2.2節能設計的具體方法以下是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的具體方法:(1)建筑外圍護結構優化優化建筑外圍護結構,提高其保溫隔熱功能,減少空調設備的能耗。具體方法包括:選用高功能的保溫材料,提高窗戶的保溫功能,增加墻體厚度等。(2)空調系統節能設計空調系統是建筑能耗的重要部分,以下是空調系統節能設計的具體方法:(1)合理選擇空調系統類型,如多聯機、水源熱泵等;(2)優化空調系統運行參數,降低空調能耗;(3)采用變頻技術,實現空調系統的智能化控制;(4)提高空調設備的運行效率,定期維護保養。(3)照明系統節能設計照明系統節能設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選用高效節能燈具,如LED燈具;(2)優化照明布局,提高照明效果;(3)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實現照明設備的自動調節。(4)電氣設備節能設計電氣設備節能設計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選用高效節能的電氣設備,如節能型電梯、高效電機等;(2)優化電氣設備布局,降低線路損耗;(3)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提高電力使用效率。(5)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節能設計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關鍵環節。具體方法包括:(1)太陽能利用: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2)風能利用:在建筑屋頂或周圍設置風力發電設備;(3)地熱能利用:利用地熱能進行供暖、制冷等。通過以上具體方法,綠色建筑節能設計原則得以貫徹實施,為我國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第三章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技術3.1外墻保溫隔熱技術外墻保溫隔熱技術是建筑節能中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是減少建筑物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熱交換,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外墻保溫隔熱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外墻外保溫系統:該系統將保溫材料置于外墻外側,有效減少熱橋效應,提高保溫效果。常用的保溫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板、巖棉板等。(2)外墻內保溫系統:將保溫材料置于外墻內側,適用于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常用的保溫材料有玻璃棉、酚醛泡沫等。(3)外墻自保溫系統:采用具有良好保溫功能的墻體材料,如加氣混凝土、燒結多孔磚等,實現墻體自身的保溫效果。3.2門窗節能技術門窗是建筑圍護結構中熱交換最為活躍的部分,門窗節能技術對于提高建筑節能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以下為幾種常見的門窗節能技術:(1)斷橋鋁門窗:采用斷橋鋁合金型材,有效降低熱傳導,提高門窗的保溫功能。(2)雙層玻璃窗:雙層玻璃窗之間設置空氣層,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還可以采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提高保溫效果。(3)遮陽系統:通過設置遮陽設施,如百葉窗、遮陽篷等,減少太陽輻射對室內溫度的影響。(4)門窗密封技術:提高門窗的密封功能,減少空氣滲透,降低能耗。3.3屋面節能技術屋面作為建筑圍護結構的一部分,其節能技術同樣。以下為幾種常見的屋面節能技術:(1)保溫隔熱屋面:采用保溫隔熱材料,如擠塑聚苯乙烯板、巖棉板等,降低屋面的熱傳導。(2)綠化屋面:在屋面種植植物,利用植物的生長周期和蒸騰作用,降低屋面溫度,減少熱島效應。(3)反射屋面:采用高反射率的屋面材料,如反射涂料、鋁箔等,降低屋面吸收的太陽輻射。(4)通風屋面:設置通風層,利用空氣流動帶走屋面熱量,降低屋面溫度。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節能功能,為實現綠色建筑目標奠定基礎。第四章建筑設備節能技術4.1空調系統節能技術空調系統作為建筑中能耗較大的部分,其節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顯得尤為重要。空調系統節能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選用高效節能的空調設備,如采用變頻技術、水源熱泵、地源熱泵等,以提高空調系統的運行效率。(2)優化空調系統的設計,包括空調機組、風道、水管等各個組成部分,以減少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能量損失。(3)合理設置空調系統的運行參數,如溫度、濕度等,以實現舒適性與節能的平衡。(4)加強空調系統的維護保養,保證系統運行在最佳狀態。4.2照明系統節能技術照明系統在建筑中同樣具有重要地位,照明系統節能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選用高效節能的照明設備,如LED燈具、節能燈具等,以降低照明能耗。(2)優化照明系統的設計,包括燈具布置、照明控制等,以實現照明效果與節能的平衡。(3)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實現照明設備的自動調節,降低無效照明能耗。(4)推廣綠色照明理念,提高建筑用戶對節能照明的認知和參與度。4.3供水系統節能技術供水系統在建筑中承擔著生活用水、綠化用水等重要任務,供水系統節能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選用高效節能的供水設備,如變頻供水泵、無負壓供水設備等,以提高供水系統的運行效率。(2)優化供水系統的設計,包括供水管道、閥門等各個組成部分,以減少系統運行過程中的能量損失。(3)采用先進的供水控制系統,實現供水設備的自動調節,降低無效供水能耗。(4)推廣節水型器具,提高建筑用戶的節水意識,降低建筑用水能耗。通過以上建筑設備節能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實現綠色建筑的目標。第五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5.1太陽能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是指將太陽能技術與建筑物的設計、施工和使用過程相結合,實現建筑物能源自給自足的一種建筑形式。該技術主要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建筑物的屋頂、陽臺、墻面等部位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供應建筑物內部使用。這種系統具有清潔、無污染、安全可靠等優點,可顯著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太陽能熱水系統則是利用太陽能集熱器將太陽能轉化為熱能,加熱建筑物內部的生活用水。這種系統可以滿足建筑物日常熱水需求,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5.2風能建筑一體化風能建筑一體化是指將風力發電技術與建筑物相結合,實現建筑物自身能源供給的一種建筑形式。該技術主要包括風力發電設備和風力導向系統。風力發電設備通常安裝在建筑物的屋頂或立面,利用建筑物周圍的風能資源進行發電。這種設備具有較高的發電效率,且不受天氣影響,可穩定供應電力。風力導向系統則通過建筑物的設計,將自然風引入室內,提高室內舒適度。同時該系統還可以利用風能驅動通風設備,降低建筑物的能耗。5.3地熱能建筑一體化地熱能建筑一體化是指利用地熱資源為建筑物提供供暖、制冷和熱水等服務的建筑形式。該技術主要包括地源熱泵系統和地熱供暖系統。地源熱泵系統通過地下埋管,將地下的低溫熱能提取出來,為建筑物提供供暖和制冷。這種系統具有高效、環保、運行成本低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各類建筑物。地熱供暖系統則是利用地熱資源直接為建筑物提供供暖。這種系統通過地下熱交換器,將地熱資源輸送到建筑物內部,實現供暖功能。地熱供暖系統具有穩定性好、運行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理想的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實現綠色建筑的目標。第六章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6.1建筑廢棄物分類與處理6.1.1建筑廢棄物分類在建筑行業綠色建筑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建筑廢棄物的分類是資源化利用的基礎。建筑廢棄物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1)土石方:包括挖方、填方、破碎的巖石等;(2)混凝土:包括廢棄的混凝土塊、構件、破碎的混凝土等;(3)金屬:包括廢鋼筋、廢鋼材、廢鋁材等;(4)木材:包括廢棄的木材、木屑、木纖維等;(5)玻璃:包括廢棄的玻璃瓶、玻璃片等;(6)塑料:包括廢棄的塑料袋、塑料管、塑料泡沫等;(7)紙張:包括廢棄的圖紙、文件、包裝紙等;(8)其他:包括廢棄的磚塊、瓦片、陶瓷等。6.1.2建筑廢棄物處理建筑廢棄物的處理主要包括收集、運輸、破碎、篩分、存儲等環節。具體處理方法如下:(1)收集:將施工現場產生的廢棄物按照分類要求進行收集,避免混合;(2)運輸:采用封閉式運輸車輛,保證運輸過程中不產生二次污染;(3)破碎:對混凝土、磚塊等大塊廢棄物進行破碎,便于篩分;(4)篩分:將破碎后的廢棄物進行篩分,分離出不同粒度的材料;(5)存儲:將篩分后的廢棄物進行分類存儲,便于后續資源化利用。6.2建筑廢棄物資源化技術6.2.1廢混凝土資源化技術廢混凝土資源化技術主要包括再生骨料制備、再生混凝土制備等。再生骨料制備是將廢混凝土破碎、篩分后,制備成符合要求的骨料;再生混凝土制備是將再生骨料與水泥、摻合料等混合,制備成具有相應功能的混凝土。6.2.2廢金屬資源化技術廢金屬資源化技術主要包括廢金屬回收、廢金屬熔煉等。廢金屬回收是將廢金屬進行分類、清洗、剪切等處理,便于熔煉;廢金屬熔煉是將回收的廢金屬進行熔煉,制備成新的金屬材料。6.2.3廢木材資源化技術廢木材資源化技術主要包括廢木材破碎、生物質能源制備等。廢木材破碎是將廢木材進行破碎,制備成木屑、木纖維等;生物質能源制備是將廢木材轉化為生物質顆粒、生物質燃料等。6.3建筑廢棄物資源化政策與法規6.3.1政策引導我國高度重視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和扶持,推動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發展。具體政策包括:(1)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進行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的稅收負擔;(3)制定相關標準,規范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市場;(4)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認識。6.3.2法規約束為保障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順利進行,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規進行約束。具體法規包括:(1)建筑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管理規定;(2)建筑廢棄物分類與處理技術規范;(3)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品質量標準;(4)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資質認證等。第七章綠色建筑設計評價體系7.1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準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準是衡量建筑在設計階段是否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重要依據。我國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節能與能源利用:要求建筑設計在保證室內環境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節材與材料利用:要求建筑設計在選用材料時,充分考慮材料的環保、可再生、循環利用等因素,降低建筑對環境的負擔。(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要求建筑設計充分考慮水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水資源消耗,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益。(4)室內環境質量:要求建筑設計關注室內環境質量,提高室內空氣質量、光照條件等,保障居住者健康。(5)室外環境質量:要求建筑設計關注室外環境質量,減少建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提高生態環境質量。7.2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方法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定性評價法:通過專家評審、現場調研等方式,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綜合評價。(2)定量評價法:采用數學模型、計算分析等方法,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量化評價。(3)綜合評價法: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全面評價。(4)案例分析法:通過對比分析國內外優秀綠色建筑設計案例,為評價提供參考依據。7.3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案例以下為幾個典型的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案例:案例一:某住宅項目該項目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綠色建筑的要求。在節能與能源利用方面,采用了外墻保溫、門窗隔熱等措施;在節材與材料利用方面,選用了綠色環保材料,如再生磚、環保涂料等;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方面,設置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降低了水資源消耗。經過評價,該項目達到了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求。案例二:某商業綜合體該項目在設計階段,注重綠色建筑的理念。在室內環境質量方面,采用了自然通風、綠色植物配置等措施;在室外環境質量方面,設置了生態停車場、綠化景觀等,提高了生態環境質量。經過評價,該項目在設計方面具有較好的綠色建筑功能。案例三:某公共建筑該項目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綠色建筑的要求。在節能與能源利用方面,采用了太陽能熱水系統、綠色屋頂等;在節材與材料利用方面,選用了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在室內環境質量方面,注重室內空氣質量、光照條件等。經過評價,該項目在設計方面具有較高的綠色建筑功能。第八章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8.1綠色建筑政策體系綠色建筑政策體系是我國建筑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高度重視綠色建筑發展,逐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綠色建筑政策體系。該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政策引導。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綠色建筑的發展目標、任務和措施,引導建筑行業走綠色發展道路。(2)激勵機制。對綠色建筑項目給予稅收優惠、補貼、金融支持等激勵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綠色建筑建設。(3)標準規范。制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設計規范、施工規范等,為綠色建筑提供技術支持。(4)宣傳教育。加強綠色建筑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和接受程度。8.2綠色建筑法規體系綠色建筑法規體系是我國建筑行業法律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法律層面。我國《建筑法》、《城鄉規劃法》、《節約能源法》等法律法規對綠色建筑進行了規定。(2)行政法規層面。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筑促進條例》等行政法規對綠色建筑的管理和促進作用進行了明確。(3)部門規章層面。各部門根據職責范圍,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等。(4)地方性法規層面。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如《北京市綠色建筑促進條例》、《上海市綠色建筑管理規定》等。8.3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的實施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的實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下從幾個方面闡述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的實施情況:(1)主導。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強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保證政策與法規的有效性。(2)企業參與。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提高建筑項目的綠色水平。(3)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競爭和激勵機制,推動綠色建筑產業的發展。(4)社會監督。加強社會監督,對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保證政策與法規的落實。(5)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綠色建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推動我國綠色建筑政策與法規的完善。第九章綠色建筑項目管理與實施9.1綠色建筑項目管理流程9.1.1項目立項與規劃在綠色建筑項目的立項階段,應充分考慮項目所在地的資源條件、環境特點和可持續發展要求。項目規劃應遵循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明確項目的綠色目標、技術路線和實施計劃。9.1.2設計階段管理(1)設計團隊建設:組建具有綠色建筑設計經驗的設計團隊,保證設計質量;(2)設計評審:對設計方案進行綠色建筑評審,保證項目符合綠色建筑標準;(3)設計優化:根據評審意見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提高項目綠色功能。9.1.3施工階段管理(1)施工隊伍培訓:對施工人員進行綠色建筑知識培訓,提高施工質量;(2)施工現場管理:加強施工現場環保措施,保證施工過程符合綠色建筑要求;(3)施工進度控制: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保證項目按期完成。9.1.4竣工驗收與交付(1)項目驗收: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對項目進行驗收,保證項目質量;(2)交付使用:向業主交付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建筑產品,提供后期運維服務。9.2綠色建筑項目實施策略9.2.1技術創新與集成積極引進和推廣綠色建筑新技術,實現建筑節能、環保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集成應用。9.2.2政策引導與支持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對綠色建筑的扶持政策,為項目實施提供有力保障。9.2.3企業自律與協作企業應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內部管理,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共同推進綠色建筑發展。9.2.4人才培養與交流加強綠色建筑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促進國內外綠色建筑技術交流與合作。9.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