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醉翁亭記》同步練習-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2課《醉翁亭記》同步練習-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2課《醉翁亭記》同步練習-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2課《醉翁亭記》同步練習-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2課《醉翁亭記》同步練習-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醉翁亭記》同步練習

預習學案

A組:

1.為加點字注音

環滁()電然()艱耶()()水聲港潺()

吸泉()周明()但僂()()提麟()

穿者()山看()的舞()()喧嘩()

2.根據拼音寫漢字

林h3()飲少zh?醉()巖XU。()野S(1()

酒li3()宴hS()tui然()陰yi()

3.熟讀課文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讀出韻律。對偶句、四字句要讀出對稱感來。本文用了21

個“也”字,有的表示判斷,有的表示陳述。朗讀時注意結合上下文體會“也”字表達的語氣。如“望之蔚然而深

秀者,瑯哪也”,“也”字表判斷,語氣更加肯定。

4.文學文化常識填空

⑴本文選自《》。作者是,字,自號,晚年又號。

(朝代)文學家,“”之一。

⑵“記”,是古代的一種文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來抒發作者

的感情或見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B組:

L文言歸類:

(1)古今異義

①宴酣之樂,非絲非#②野芳岑而幽香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手④蒼顏白發,頊然乎其間者

(2)一詞多義

①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黍而繁陰

②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項溪而漁

③謂: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

④歸:云用而巖穴暝太守用而賓客從也

⑶詞類活用

①多之者誰:②有亭粵然臨于泉上者:

③中行六七里:④雜然而前陳者:

⑤而不知太守之年其樂也:

2.準確翻譯下列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琳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1

(4)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5)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6)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整體感知:

全文以字為線索,通過描寫之樂、、、,重點

突出?表現了作者、的曠達情懷。

4.默寫

(1)《醉翁亭記》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環境特征(領起全文)的句子是“"。

(2)《醉翁亭記》中表明“醉翁”稱號的由來的句子是“,,

(3)《醉翁亭記》中描繪山間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4)《醉翁亭記》中描寫山間春夏美景的句子:,o

(5)《醉翁亭記》中點明欣賞山水的樂趣與酒的關系的句子是“,"。

(6)《醉翁亭記》中與“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相照應的句子是

(7)時移位換民為先:貶官滁州,歐陽修與民同樂,宴飲山野,''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

謫居鄧州,范仲淹受托于友,求同“斯人”,“,后天下之樂而樂”。

鞏固練習

A組:

L解釋下列加點實詞的意思。

(1)環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⑶峰@路轉___________⑷有亭襄您臨于泉上者_____________

(5)冬之者誰_⑹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

⑺符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⑻日出而林等開_________________

⑼云用而巖穴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野芳?而幽香____________

(11)佳木秀而繁陰(12)?僂提攜

(13)泉香而酒紗__________(14)山肴野募_______________

(15)雜然而前呼(16)宴酬之樂___________________

(17)非絲非竹(18)觥籌交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9)蒼顏白發(20)頹然乎其間

?.??

(21)樹林陰翳(2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23)太守謂誰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加點虛詞的用法和意思。

(1)之

望與蔚然而深秀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樂/宴酣之樂/山之僧智仙也/山間之朝暮/山間之四時四時之景/禽鳥知山林之

..??...?

樂/不知人冬樂_________________

名冬者誰_________________

得W心而寓《酒也_________________

在乎山水冬間也_________________

而不知太守冬樂其樂也

(2)其

其西南諸峰: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基樂:_________________

(3)于

瀉出于兩峰之間:行者休于樹:

(4)而

望之蔚然通深秀者/溪深西魚肥/泉香通酒洌/起坐也喧嘩:

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水落而石出/太

.?.???

守歸西賓客從也/游人去西禽鳥樂也:

飲少輒醉,財年又最高:

朝中往,暮可歸/往來w不絕/臨溪w漁/雜然西前陳者/人知從太守游網樂:

四時之景不同,聲樂亦無窮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西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已顧夕陽在山:_________________

B組:

一、思考探究

(一)說一說第1段是如何由遠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體會這樣描寫的效果。

(二)課文第2、3、4段開頭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詞語有什么作用?這三段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三)本文多處提到“樂”,主要表現了哪幾種'‘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3

(四)《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中有一些短語已經變成了成語,在后世流傳,找出來,說說它們在文中的含

義及在現代漢語中語義的變化。

二、(2024槐蔭一模)閱讀下面【甲】【乙】兩文段,完成1?6題。(共21分)

【甲】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

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

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

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但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

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

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

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乙】某再拜啟:山州窮絕,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

勢回抱,構小亭于泉側。又理①其傍為教場,時集州兵弓手,閱其習射,以警饑年之盜。間亦與郡官宴集于其中。

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寵②示芍藥十種,豈勝欣荷?!山民雖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見州人靚妝

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為春游。自此得與郡人共樂,實出厚賜也。愧刻④,愧刻!(選自歐陽修《與韓忠獻王?》)

【注釋】①理:整理。②辱寵:謙辭,意思為屈辱您。③欣荷:用于書信中表示感謝或客氣。

④愧刻:慚愧極了。⑤韓忠獻王:韓琦,北宋政治家、名將。

1.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野芳容而幽香舜為于吠畝之中

B.至于負者歌于途負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C.山州窮組湖中人鳥聲俱絕

D.畫亦與郡官宴集于其中又畫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中的“之”與“以警饑年之盜”中的“之”,意義不同。

B.“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中的“于”與“構小亭于泉側”中的“于”,意義相同。

C.絲和竹都是古代的樂器名,其中“絲”是管樂器,“竹”是弦樂器。

D.“閱其習射”中“習射”是“練習射箭”,禮、樂、射、御、書、數統稱為“六藝

3.下列對【甲】【乙】兩文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是山水游記,寫景、寫入、寫樂交織,融記敘、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

4

B.甲文駢散結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也”“而”的靈活運用,使語言具有音韻美。

C.乙文是歐陽修的貶謫之作,表達出居于“山州窮絕”之地,無力改變現狀的彷徨苦悶。

D.乙文是一封寫給朋友韓琦的書信,言辭懇切,體現了中國文化自謙而敬人的語言特色。

4.乙文畫線句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上選涂兩項,多選不得分)(2分)

見州人A靚妝B盛服C但D于城上E巡行F便為春游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山民雖陋,亦喜遨游。

②自此得與郡人共樂,實出厚賜也。

6.歐陽修初到滁州,曾寫信給韓琦傾吐內心苦悶“惟食祿端居,未能報國,此為愧爾”。但在【甲】【乙】兩文中,

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樂”。請結合兩文具體內容,簡析歐陽修“樂”的內涵。(寫出兩點即可)(4分)

5

綜合性練習

一、(2023?廣東廣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共21分)

【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娜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

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

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

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

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乙】余為夷陵令時,得琴一張于河南劉幾,蓋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張,乃越琴也。后做學士,又得琴

一張,則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貴,而意愈不樂。在夷陵時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蕭然

等自釋。及做舍人、字士,日奔表于塵土中,聲利擾擾盈前,無復清思,琴雖佳,意則昏雜,何由有樂?乃知在人

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節選自歐陽修《書琴阮記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蕭然:悠閑,瀟灑。

1.下列加點詞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望之蔚然而深事者:秀麗B.有亭翼然咽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C.醉翁之惠不在酒:意趣D.野方發而幽香:芳香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里之蔚然而深秀者/里其旗靡B.多之者誰/有仙則多

B.山間之朗暮也/皆圖于齊D.余力夷陵令時/不足力外人道也

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文首段由遠及近,移步換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寫出了山中早晚的陰晴變化和四時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張不同的琴,琴越來越好,作者反而越來越不快樂。

D.兩篇選文都以寫青山綠水為主,目的都是表現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4.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

5.用現代漢語翻譯選文中的劃線句子。(6分)

(1)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琴雖不佳,意則蕭然自釋。

6.從選文來看,歐陽修“意不在酒”、樂“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請結合兩篇選文簡要分析。

(4分)

二、(2020?江蘇蘇州?中考/2022?湖南懷化?中考)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共21分)

【甲】至于負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彳區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

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測;山看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

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

樂,而不知人之樂;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歐陽公②作州之二年,構③亭日“豐樂”,自為記,以見其名之義。既又直?豐樂之

東,幾百步,得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

凡公與州賓客者游焉,則必即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群山之相環,云煙之相滋,曠

6

野之無窮,草樹眾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噫!其可謂善取

樂于山泉之間矣。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⑥優游而無為于上,吾民給足而無憾于下。公樂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

公樂哉?乃公寄意于此也。節選自曾鞏⑦《醒心亭記》

【注釋】:①涯:岸邊。②歐陽公:即歐陽修。③構:搭建。④直:當,臨。⑤灑然:灑脫的樣子,形容毫無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優游:悠閑自得;無為:清靜自然。⑦曾鞏(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

文是作者應其師歐陽修之托而寫的。

1.下列加點詞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佟僂提攜: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B.泉香而酒冽:清

C.則必即豐樂以飲:就,靠近,到D.或醉且勞矣:或許

2.下列各組加點詞在句子中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臨溪西漁則必即醒心西望

B.行者休于樹所欲有甚于生者(《魚我所欲也》

C.以見夫群山與相環無絲竹彳亂耳(《陋室銘》)

D.醒能述以文者能以徑寸之木。《核舟記》

3.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居用的一項是()(3分)

A.甲文第一段先寫朝暮之景,再寫四季之景,最后收筆,引出人之樂亦無窮也的感慨。

B.甲文第二段層次清晰,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場景。

C.乙文中“醒心亭”為曾鞏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韓愈的《北湖》一詩。

D.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4.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

5.將選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2)其可謂善取樂于山泉之間矣。

6.(甲)文的“太守之樂”與(乙)文中的“公之樂”分別指什么?(4分)

三、(2021?齊齊哈爾?中考)閱讀下面【甲】【乙】兩文段,完成1?6題。(共21分)

【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彳區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

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

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

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

廬陵歐陽修也。(節選自《醉翁亭記》)

【乙】修始在滁洲,號口口,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明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

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復觀之,見其枉直乖錯③不可勝數,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

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

學者求見,所與言,未嘗及文章,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歷數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

寬簡⑤而不擾,故所至民便⑥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

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節選自《宋史?歐陽修傳》)

7

【注】①天資剛勁:生性剛直。②機阱:陷阱。③枉直乖錯:冤假錯案④潤身:修身養性。⑤寬簡:寬松簡易。⑥

便:安逸,安適。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下E用的一項是()(3分)

A.符之心而寓之酒也(領悟)B.以荒遠小邑,耳如此(尚且)

C.遇事不敢圖也(疏忽)D.未嘗經文章(涉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醉翁之毒不在酒/毒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B.四時之洋不同/至若春和暴明

C.往來而不舉者/猿則百叫無組

D.晚衰號六一居士/即考刮目相看

3.下列對兩個選段內容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3分)

A.甲文文質兼美,多用駢偶句,語言簡潔流暢,富有音韻之美。

B.甲文以“樂”字貫穿全文,樂中帶憂,流露出作者被貶此地愁苦悲涼的心境。

C.乙文歐陽修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處政績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愛。

D.乙文歐陽修被貶夷陵后,他看到以前官吏瀆職所致錯案,決心更加謹慎辦案。

4.請用“/”給[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惟談吏事謂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

5.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彳區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⑵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6.歐陽修勤政愛民,甲乙兩文中他為官理念的不同點是什么?請你寫出一位當代和歐陽修一樣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

官的名字。(4分)

8

【參考答案】

預習學案

A組:

1.環滁(chu)蔚然(wa)瑯那(16igyd)水聲凈潺(chcn)釀泉(nidig)

晦明(hui)彳區僂(yu1fl)提萃(xi6).者(y1)山肴(y6D)

觥等(gaigchdi)喧嘩(hud)

2.林壑飲少輒醉巖穴暝野簌酒洌宴酣頹然陰翳

4.(1)歐陽修集歐陽修永叔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唐宋八大家

(2)記事、記物、寫景、記人

B組:

L文言歸類:

(1)①管樂器②開放③消散④倒下的樣子

(2)①秀麗茂盛②居高面下到,靠近③稱作,命名為,是④聚攏回去

(3)①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②名詞用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③名詞用作狀語,沿著山路。④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⑤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2.(1)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是瑯哪山。

(2)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3)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氣;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

石頭顯露出來,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4)來到溪邊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酒色清洌;野味野菜,雜亂地擺放在面前,

是太守在宴請賓客。

(5)游人只知道跟著太守一同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是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

(6)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

3.“樂”山水宴酣之樂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隨遇而安與民同樂

4.(1)環滁皆山也(2)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3)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4)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5)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7)泉香而酒洌先天下之憂而憂

鞏固練習

A組:

1.(1)圍繞(2)秀麗(3)曲折,回環(4)像鳥張開翅膀一樣(5)命名(6)情趣(7)領會

(8)彌漫的霧氣(9)聚攏,昏暗(10)開放(11)茂盛(12)老人,兒童(13)清(14)菜蔬

(15)陳列(16)盡興地喝酒(17)弦樂器,管樂器(18)酒杯,酒籌(19)蒼老的容顏

(20)倒下的樣子(21)遮蓋(22)以……為樂(23)是

2.(1)音節助詞,補足音節,不譯。結構助詞,的。代詞,它,指亭子。代詞,代“山水之樂”。

表時空界限。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2)代詞,指滁州城。代詞,游人的。代詞,百姓。

(3)介詞,從。介詞,在。

(4)連詞,表并列,不譯。連詞,表順承,不譯。連詞,表遞進,而且。連詞,表修飾,譯為“著”“的”

或者不譯。連詞,表因果,所以。連詞,表轉折,但是。與“已”合用,副詞,表時間,不久。

B組:

一、(一)說一說第1段是如何由遠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體會這樣描寫的效果。

文章第1段,以“環滁皆山也”總起,仿佛是一個航拍的全景鏡頭。然后再逐層拉近,漸次推出“西南諸峰”、

瑯那山、山行之路、釀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臨于泉上”的醉翁亭。這樣如層層剝筍,最后亮出主景,既準確

9

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給人以移步換景、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課文第2、3、4段開頭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詞語有什么作用?這三段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課文第2、3、4段開頭,分別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轉接的詞語,起到了標記語意轉變的作用。

“若夫”是表示轉接的連詞,含有假設和例說的意思;“至于”同樣表示轉接,卻含有進層的意思,表示描寫的進

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時間的副詞,是時間短暫的詩意表述,表示時間的推移、暗示場景的轉換。第2段寫山

中口、四時景物變化之美,第3段寫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寫游歸,主要探討了幾種樂的增界,點明太守是誰,

收束全文。這三段是按照寫景一寫人一寫“樂”的順序寫的,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三)本文多處提到“樂”,主要表現了哪幾種“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本文中共出現了10個“樂”字,其中有7個集中在最后一段。歸結起來,這些“樂”有:1.山水之樂;2.宴飲

之樂;3.禽烏之樂;4.滁人之樂;5.太守之樂。“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以文

記樂的情趣,流露出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提筆成文的自負。

(四)《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中有一些短語已經變成了成語,在后世流傳,找出來,說說它們在文中的含

義及在現代漢語中語義的變化。

《岳陽樓記》中的成語: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沒有變化)

百廢具興:各種被廢置的或該辦未辦的事業都興辦起來。(在現代漢語中,“具”寫作“俱”,也說“百廢俱舉”)

浩浩湯湯:水勢浩大的樣子。(在現代漢語中,多寫作“浩浩蕩蕩”)

氣象萬干:形容景色多種多樣,非常壯觀。(在現代漢語中,也用以形容事物多樣、壯觀)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沒有變化)

《醉翁亭記》中的成語:峰回路轉: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在現代漢語中,也比喻經過挫折后出現轉機)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面。(在現代漢語中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水落而石出: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來比喻真相大白,簡寫為“水落石出”)

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在現代漢語中,也用以形容許多人飲酒的熱鬧場面,意思沒有變化)

二、1.B【解析:A.開放/興起,被任用B.背/背C.極/消失D.間或,偶爾/私下】

2.C【解析:C.“絲”是弦樂器,“竹”是管樂器。】

3.C【解析:C.“居于‘山州窮絕’之地,無力改變現狀的彷徨苦悶”為無中生有。】4.CF

5.示例:①這里的山民雖然淺陋,也喜歡游玩。(“雖”“陋”翻譯正確,語句通順,即可得分。)

②從此能和郡中百姓一起快樂,實在是出自上天的厚愛恩賜。(“得”“實”翻譯正確,語句通順,即可得分。)

6.示例:(1)山水之樂。甲文寫“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作者雖被貶,卻有賞山水美景的快樂。

乙文作者尋泉、修亭、種花,春游,也多有山水之樂。

(2)與民同樂:甲文“太守之樂其樂”“醉能同其樂”表達出作者以百姓之樂為樂,與民同樂的情感;乙文作者

“與郡人共樂”也表達出與民同樂的情感。(每條2分,內涵各1分,分析各1分。)

【譯文】山州窮困到了極點,還到處缺少水泉。去年夏末秋初,偶然在州城西南豐山的山谷中尋得一處泉水,水冷

味甜。因為(我)喜歡那里回環相抱的山勢,(于是)在泉邊構建了一座小亭,(我)又整理(豐樂亭的)附近開辟成教

練場地,不時召集州兵和弓箭手,檢閱他們練習射箭,用來戒備荒年時候的盜賊。有時也和同郡的官員們在亭中會

聚宴飲。正當我愛惜這里的幽靜雅致,想要得到一些佳樹美草種植在這里,忽然蒙寵得到(你)贈送的十種芍藥花,

不勝欣喜!山野之民雖然淺陋,也喜歡暢懷悠游。今年春天寒食節,見州中人化艷妝穿盛服,只在城上巡行一番就

當是春游了。從此(我)才得以與郡中人民共享歡樂,這實在是出于你豐厚的賞賜啊。真的愧疚刻骨!愧疚刻骨啊!

綜合練習

一、1.D芳:花

2.A(A.相同,都意為“向遠處看”;B.不同,命名/出名、有名;C.不同,早晨/朝見;D.不同,擔任/跟,同)

3.D(甲文通過對瑯琢山優美風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乙文通過描寫作者日常生

活中與琴的相關生活,抒發對安逸閑適生活的向往;“以寫青山綠水為主”“表現作者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表述不準確)

4.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適/無弦可也。

5.(1)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2)琴雖然不夠好,心情卻悠閑自在。

D

6.示例1:追求山水之樂。甲文寫他“在乎山水之間也”,在四時朝暮之景中獲得樂趣;乙寫他在夷陵時青山綠水

每日都在眼前,心情悠閑自在。示例2:追求心靈的自由閑適。甲文寫他自號“醉翁”,感嘆“得之心”;乙文感

慨“人不在器”,用自我調適的方式獲得心靈的滿足。

【譯文】我做夷陵縣令的時候,從河南劉磯那兒得到一張琴,是張平常的琴。后來作舍人時,又得到一張琴,是張

粵琴。后來作學士時又得到一張琴,是雷琴。官做得越大,琴越高級,但是心情越不高興。在夷陵時,青山綠水,

每天就在眼前,沒有塵俗的事累人,琴雖不好,心意則暢快。等到作了舍人學士,每天奔走于塵世俗務之間,被名

聲利益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