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中考語文古詩文復習專項講義_第1頁
孫權勸學-中考語文古詩文復習專項講義_第2頁
孫權勸學-中考語文古詩文復習專項講義_第3頁
孫權勸學-中考語文古詩文復習專項講義_第4頁
孫權勸學-中考語文古詩文復習專項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原文呈現】

孫權勸學(北宋?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

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

論議,大驚目:“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外蒙母,結友而別。

【誦讀點撥】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

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作家作品】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流水鄉人,世稱流水先生

(先相傳生于河南信陽市光山縣)。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

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自幼酷愛讀書,學識淵博。宋仁宗寶元年間進士。因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失

敗,自請離京任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15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生

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辣水記聞》、《潛虛》等。

《資治通鑒》記述了從戰國(前403年)至五代(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史事。全書內容以政治軍事

為主,略述經濟、文化,取材廣博,熔鑄群書,除正史之外,還博采野史、譜錄、別傳等。保留了不少已

亡佚的古籍,史料價值極高。本書編寫目的在于“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成書后,宋神宗認為此

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于是定名為《資治通鑒》。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

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

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呂蒙于是就開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干

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呂蒙說:“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

待,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啊!”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句析】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解析]點出呂蒙的身份,指出“學”的必要性。用雙重否定句,語氣堅決,表孫權對呂蒙既嚴格又關

心,并寄予厚望。

2.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解析]語言描寫,孫權自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既鼓勵而又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3.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解析]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呂蒙的變化使魯肅很吃驚,不禁發出贊嘆,側面寫呂蒙“學”而驚人的

長進。

【文言現象】

例句解析

通假字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通“耶”,語氣詞。

古蒙蒂以軍中多務古義:推脫。今義:美好的詞語。

孤豈欲卿滄經為博士邪古義:研究。今義:治理。

但當涉獵古義:只。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

詞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當時掌管經學的學官。今義:學位名稱。

見隹事耳古義:歷史。今義:過去的事。

蒙乃始就學古義:從事。今義:就。

但當涉獵動詞,應當,應該。

m涂掌事動詞:掌管,主持。

一詞多義她往事耳了解。

見大兄何朋事之晚乎認清,知曉。

以軍中多務用。

以自以為大有所益與“為”結合,意思是“認為”。

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狀語后置,語序應為“蒙以軍中多務辭”。

【主題】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文章通過記敘孫權勸導呂蒙讀書學習,使呂蒙的才略得到提高的故事,贊揚

孫權和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告誡人們重任在身不可不學的道理。

【賞析】

本文是一篇記敘文,按時間的推移和事件的發展進行記敘。

記事簡練,重點突出:文章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第一個片斷的記敘是孫權的

議論,有理有據,以“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論證“不可不學”的道理。雖然簡潔,但很有說服力;

第二個片斷是以魯肅的言行,側面表達呂蒙“乃始就學”取得的成效,這一片斷既是第一片斷所敘情節的

發展,也是對“大有所益”的印證。文章做到了敘議結合,重點突出。

對比襯托,詳略得當:文章寫孫權勸呂蒙學習,從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功用加以勸說,呂蒙假事

務繁忙推托。孫權用自身的情況和呂蒙的狀況作對比,駁斥他的托辭,表明沒有理由不去學習。第一片斷

寫呂蒙找理由不學,第二片斷從魯肅的話中可揣測呂蒙曾無“才略”,與后文呂蒙的表現、魯肅的評價形成

鮮明對比,文章以此襯托,突出學習帶給一個人的巨大轉變。本文詳細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對呂蒙的進步

的贊嘆,略寫呂蒙學習的過程,做到了詳略得當。

【常見考題】

積累與運用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蒙舌芋以軍中多務辭:______(2)孤豈欲卿滄經為博士邪治:

(3)卿令當涂掌事今:_______(4)但當涉獵但:

(5)用往事耳見:_______(6)孰若孤孰:

(7)自以為大有所益以為:—_(8)蒙乃始就學乃:

(9)及魯肅過尋陽過:_______(10)與蒙檢以論議:

(11)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12)非軍吳下阿蒙復:一

(13)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14)肅遂拜蒙母遂:—

2.下列加點詞古今詞義一致的一項是()

A.蒙蒂以軍中多務B.及魯肅過尋陽

C.以軍中多務D.蒙乃始就學

3.下列句子節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權/謂呂蒙曰B.蒙辭/以軍中多務

C.孤/常讀書D.非復/吳下阿蒙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蒙辭以軍中多務。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填空。

《孫權勸學》選自《》,該書是(朝代)的(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6.默寫。

“孫權”勸學的原因是:“,”,“孫權”勸學的功效是“

課內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

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

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自以為大有所益以為:⑵及魯肅過尋陽過:

2.翻譯下列句子。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文中蘊含兩個成語,分別是和0

4.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文章結尾寫“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有何作用?

對比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

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

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炳燭夜讀

晉平公問于師曠日:“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

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

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釋]①炳燭:點燭。②盲臣:師曠是盲人,故自稱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加點詞。

(1)蒙辭以軍中多務辭:(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涉獵:

(3)欲學,恐已暮矣欲:(4)盲臣安敢戲其君乎安:

2.有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2)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3.用原文語句或詞語填空。

《孫權勸學》一文寫孫權勸魯肅學習,《炳燭夜讀》寫欲學而又擔心學不好,其理由

是,呂蒙以為由推辭,不想學習。

4.從《孫權勸學》一文看出呂蒙在短時間內才略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什么?其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5.閱讀兩文,結合自己的閱讀體會,面對不愿學習的同學,你怎么給他提出自己的建議?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甲】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

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乙】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②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

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④。”《顏回好學》

[注釋]①回:顏回,又稱顏淵,是孔子的弟子。②蚤:同“早”。慟:哀痛之至。③貳:重復。④亡:

同“無”。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見住事耳。往事:(2)及魯肅過尋陽。及:

(3)門人璉親益:(4)不迂怒,不貳過。遷:

7.有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弟子孰為好學?

8.請寫出與[甲]段文字相關的成語。你還知道與好學相關的成語嗎?請舉一例。

9.結合[甲]、[乙]兩段文字,談談你的閱讀感悟?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

【甲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

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海

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

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隨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尋復南奔。有氣干,拳勇過人,能手執馬

鞍,倒立馳聘。年二十余,有友人與之書①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永乃發憤讀書,涉

獵經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嘆:“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傳》

[注釋]:①書:寫信。②讓:責備。③露布:公開的文告。

10.用“/”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A.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C.及魯肅/過尋陽D.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權謂呂蒙曰謂:(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博士:

(3)尋復南奔復:(4)涉獵經史涉獵:

12.結合乙文內容,簡析傅永能“發奮讀書”的原因。

14.呂蒙、傅永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

【甲】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

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資治通鑒?孫權勸學》)

【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于

機杼。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貝U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

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節選自《后漢書?烈女傳》)

[注釋]①趨,快步走向。②捐,拋棄。③亡,通“無”,不足。④懿,美好。

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A.見往事耳見:B.蒙乃始就學乃:

C.一絲而累累:D.遂成丈匹遂:

16.乙文中劃線句子節奏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B.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C.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D.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

17.有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18.概括甲乙兩文的內容,并簡要分析。

【中考鏈接】

一、(2019深圳中考)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9題。(9分)

【甲】初,權謂呂蒙目:“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目:“孤豈欲卿

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孫權勸學》)

【乙】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

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選自《三國志?王肅傳》)

7.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2分)

(1)蒙辭.以軍中多務—

(2)及.魯肅過尋陽

(3)即更.刮目相待

(4)有人從.學者

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2)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9.【甲】【乙】兩文中呂蒙和從學者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孫權和董遇是如何解決

他們學習上的困難的?

二、(2019湖南郴州)文言文比較閱讀(12分)

【甲】初、權謂呂蒙目:“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

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烏魯肅過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節選自《資治通鑒》)

【乙】薛譚學謳于秦青,未冬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錢行于郊衢,拉至悲歡走震林

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選自《列子?湯問》,有刪節)

12.解釋文中加點的字。(2分)

(1)巨魯肅過尋陽()(2)未申青之技()

13.文中畫波浪線處斷句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B.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C.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D.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1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但當涉獵,見往事耳。(2分)

(2)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2分)

15.讀了甲乙兩文,你認為孫權和秦青在勸說藝術上有哪些高妙之處?呂蒙和薛譚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4

分)

三、(2020湖南衡陽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甲】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王冕僧寺夜讀(節選)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

或牽牛來責蹊①田者。父怒,撻②之,已而復如初。母日:“兒癡如此,曷③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

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④若不見。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注】①蹊xi:踩踏,踐踏。②撻信: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e:為什么。④恬:安靜、平靜。

(1)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耳:而已,罷了

B.安陽韓性而耳之異:不同

C.父怒,撻之,己而要如初復:又

D.冕小兒,恬若不見若:好像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

B.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耳每至晴初霜耳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3)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②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

(4)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孫權善勸,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并且現身說法,使呂蒙無可推辭。

B.【甲】文中魯肅與呂蒙的對話,既從側面表現出孫權勸學的顯著效果,又進一步告訴人們讀書、學

習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并且達到癡迷的程度。這種頑強的學習精神造就了他的

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對猙獰兇惡的神像,也會改變神色,內心驚惶。但他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發奮

讀書。

四、(2020四川甘孜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多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多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始就學。及魯肅亭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

晚乎!”肅遂外蒙母,結友而別。

4.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孤豈欲卿檢經為博士邪治:管理B.見往事耳見:了解

C.及魯肅過尋陽過:經過D.即更刮目相管待:看待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蒙辭以軍中多務以刀劈狼首B.蒙乃始就學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C.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下車引之D.結友畫別人不知而不慍

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進步巨大,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

B.呂蒙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體現了學習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畫人物,主要用了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生動地塑造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

D.呂蒙讀書的功效主要通過魯肅從側面展現,他的驚嘆襯托出呂蒙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7.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五、(2020廣西河池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題。

【甲】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

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土別三日,即更舌IJ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孫權勸學》)

【乙】任末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

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

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日:“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選自《拾遺記》,有刪改)

1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蒙辭以軍中多務/常以凈衣易之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或依林木之下

C.夜則映星望月/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D.門徒悅其勤學/其真無馬邪

1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及魯肅過尋陽(到,等到)B.卿今當涂掌事(古代君對臣的愛稱)

C.負笈不遠險阻(背)D.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提,拿)

14.下面對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朗讀節奏應為:常/以凈衣/易之

B.【甲】文中的稱謂有“卿”“孤”“大兄”等,其中“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中的“孤”是封

建王侯的自稱。

C.【甲】文敘述呂蒙以事務多為理由不愿意學習,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不久就有驚人長進的故事;

【乙】文敘述任末不僅自己勤奮好學,而且還要求家人也要加強學習的故事。如他在臨終前還告誡妻

子:“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D.【甲】【乙】兩文篇幅雖短小精干,但不乏以言簡義豐的語言描寫表現人物。文中語言或生動傳神、

富于情味;或精當嚴謹、富于哲理。

六、(2018濟寧中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甲】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蒙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憐經為博士

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建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孔子謂伯魚3日:“鯉乎,吾聞可以與人終日不倦者,其唯學焉。其容體不足觀也,其勇力不足

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終而有大名,以顯聞四方流聲后裔者豈非學之效也。故君子不

可以不學,其容不可以不飾。夫遠而有光者,飾也;近而愈明者,學也。譬之汗池②,水潦?注凈,瞿葦生

焉,雖或以觀之,孰知其源乎。”

(選自《孔子家語》,有刪改)

【注釋】①伯魚:孔子的兒子,名鯉,字伯魚。②汗(WU)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蒙蔣以軍中多務辭:推托B.孤豈欲卿滄經為博士邪治:研究

C.但當涉獵,多往事耳見:了解D.及魯肅過尋陽過:拜訪

7.下面句子中,加點“焉”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2分)

例句:水潦注得

A.復到舅家問薄B.且常置土石

C.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蹲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冷

8.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解釋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甲文選自《資治通鑒》,這是一部紀傳體史書,是由司馬光主持編寫的。

B.古人都可以自稱“孤。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可以親密地稱“卿二

C.孫權嚴厲批評呂蒙不愛學習,并現身說法,使呂蒙認識到讀書的必要性。

D.孔子認為:打扮外表讓人容貌光彩,學習讓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0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

以顯聞四方流聲后裔者豈非學之效也?

七、(2021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甲】初,權謂呂蒙日:“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日:“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

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

與蒙論議,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土別三日,即更舌IJ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選自《孫權勸學》)

【乙】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日:“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項意

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日:“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

次應日:“臨時施宜。”蒙日:“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

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日:“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節選自《三國志?呂蒙傳》)

[注釋]①輕:輕視。②故:舊的、以前的。③安:怎么,難道。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

(1)蒙蒂以軍中多務辭:(2)但當涉簟涉獵:

(3)過蒙屯下過:(4)與關羽為鄰與: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從甲乙兩文可以看出魯肅是怎樣一個人?

4.甲乙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附【常見考題】答案:

積累與運用1.(1)推托(2)研究(3)現在(4)只、僅(5)了解(6)疑問代詞,誰(7)

認為(8)于是(9)經過(10)議論、談論(11)才干和謀略(12)再(13)重新(14)

于是2.B3.B4.(1)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為由來推托。(2)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

那個吳縣的阿蒙了!(3)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5.資治通鑒宋司

馬光6.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課內閱讀1.(1)認為(2)經過2.(1)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傳授經書的學官嗎?(2)

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3.吳下阿蒙刮目相看4.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

折服,表明魯肅敬才、愛才。側面襯托呂蒙才略非同尋常,表明他進步之快,從而表達“開卷有益”的

中心。

對比閱讀

?、1.(1)推托、推辭(2)粗略的閱讀(3)想、將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