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1反應熱、始變與熱化學方程式
c/?[±同清皆
■考點清單01體系與環境
我們用觀察、實驗等方法進行科學研究時,先確定要研究的對象,把研究的對象與其余物質分開:
1.體系是與周圍其他部分區分開來的根據需要所研究的對象。如將試管中的鹽酸、NaOH溶液及發生
的反應等看作一個反應體系,簡稱體系(又稱系統)。
2.環境是與傕系相互影響的其他部分。如盛有溶液的試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氣等看作環境。
【溫馨提醒】
體系與環境不是固體不變的,因研究的對象變化而變化,如把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及發生的反應作為
研究的對象,則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及發生的反應為體系,而試管與空氣為環境,如果把鹽酸、氫氧化鈉
溶液及發生的反應和試管作為研究的對象,則鹽酸、氫氧化鈉溶液及發生的反應和試管為體系,空氣為環
境。
■考點清單02反應熱與焰變
1.反應熱
(1)定義:在等溫條件下,化學反應體系向環境釋放或從環境吸收的熱量,稱為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簡
稱反應熱。
說明:熱量是指因溫度不同而在體系與環境之間交換或傳遞的能量
(2)符號:AH
⑶單位:kJ-mo「或kJ/mol
(4)測定方法:利用量熱計直接測定
2.內能、焰、爛變
(1)內能(符號為S:體系內物質的各種能量的總和,受溫度、壓強和物質的聚集狀態等影響
(2)焰(符號為功:與物質內能有關的物理量
(3)熔變與反應熱的關系:在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其反應熱就等于反應的熠變
(4)熔變的符號和單位:AH,kJ/mol或kJmo「
(5)焰變與焰的關系:AH=EU成物一H反應物
3.婚變(或反應熱)與吸、放熱反應的關系
放熱反應:AH為即AH^O(放熱—體系能量降低)
吸熱反應:AH為“+”,即AH二0(吸熱—體系能量升高)
比較大小:比較AH大小時,要帶上號,即所有放熱反應的熔變小王所有吸熱反應的熔變
4.反應熱和焰變的比較
類別
反應熱焰變
項目
化學反應中生成物的總培
不同點概念化學反應釋放或吸收的熱量
與反應物的總焰之差
的意義“十”表示反應吸熱,“一”表示反應放熱
相同點
數據來源可以通過實驗直接測得,也可以利用已知數據通過計算求得
①等值關系:恒壓條件下反應的反應熱等于焰變
聯系
②等價關系:符號是單位是kJmoL
【溫馨提醒】
①烙(H)是與內能有關的物理量,內能描述的是物質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質固有的性質之一。不同的物
質,其焰不同;相同的物質,如果溫度或壓強不同,物質的狀態不同,其熔也會不同
②焰、焰變、反應熱代表的意義不同;焰只有正值,而熔變有正值、負值之分
③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主要表現為熱量變化,但并不完全是熱量變化,還有光能、電能等
④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一定伴隨著能量變化,但伴隨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如:水
蒸氣變成液態水的過程放熱,但該變化為物理變化
⑤能量越低越穩定。同一物質能量由高到低:氣體(g)>液體(1)>固體(s);穩定性:氣體(g)〈液體(1)〈固體
(s)
⑥任何化學反應在發生物質變化的同時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變化,即放出熱量或吸收
熱量。在化學反應中,一定條件下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即為化學反應熱。
■考點清單03反應熱與化學鍵及物質的能量關系
1.微觀: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
反應物—斷鍵-吸收能量>生成物一成鍵一釋放能量
吸收能量一吸熱反應一焙變為正值
反應物一斷鍵一吸收能量<生成物一成鍵一釋放能量
釋放能量一放熱反應一焰變為負值
吸熱反應放熱反應
2.宏觀: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總能量
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一放熱反應一焰變為負值
反應物的總能量〈生成物的總能量一吸熱反應一焰變為正值
3.常見物質化學鍵的鍵數
Imol石墨金剛石Si
CO2CH4p4SiO2
物質(C=o)(C-H)(P-P)(Si-O)(C-C)(C-C)(Si-Si)
鍵數24641.522
■考點清單04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
1.基本概念
(1)放熱反應:反應完成時,生成物釋放的總能量太王反應物吸收的總能量的反應是放熱反應。由于反
應后放出熱量(釋放給環境)而使反應體系的能量降低,故\H<,即AH為二。(2)吸熱反應:反應完成時,
生成物釋放的總能量小王反應物吸收的總能量的反應是吸熱反應。由于反應時吸收環境能量而使反應體系
的能量升高,故二0,即AH為+
2.符號的規定
規定放熱反應的AH為“一””吸熱反應的AH為“+”,即:放熱反應的AH《),吸熱反應的AHX)。
3.圖示法描述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
能量能量
反應物生成物
放出:吸收/一\
\熱量必”為“-”能量yAH為
/1或A”>0
圖示\[或A"<0
生成物反應物
0反應0反應
放熱反應吸熱反應
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為
結論
放熱反應,即:E(反應物)AE(生成物)吸熱反應,即:E(反應物)<£(生成物)
4.常見的放熱反應、吸熱反應
(1)常見的放熱反應
①所有的燃燒反應,如:木炭、CH4等在空氣或氧氣中的燃燒,鈉、H2在氯氣中燃燒,鎂條在CO2中
燃燒
②所有的酸堿中和反應,如:HC1+NaOH=NaCl+H2O
③大多數的化合反應,如:CaO+H2O=Ca(OH)2H2+F2=2HF
④鋁熱反應,如:2Al+Fe2O3^^2Fe+Al2O3
+2+
⑤活潑金屬與水、與酸的反應,如:2Na+2H2O=2NaOH+H2TMg+2H=Mg+H2T⑥生成沉淀的
反應
(2)常見的吸熱反應
①大多數分解反應,如:NH4ClANH3T+HCltCaCCh遢暹CaO+CO2T
@Ba(OH)2.8H2O與NH4C1的反應
③C和CO2發生的化合反應及C和H2O(g)的反應
l
④以碳、CO、H2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如:H2+CUOAH2O+CUC+H2O(g)=CO+H2
5.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的判斷
(1)AH為“一”或AH<0是放熱反應,NH為或AH>0是吸熱反應
(2)若生成物的總能量大于反應物的總能量,則為吸熱反應
(3)由穩定的物質生成不穩定的物質的反應為幽反應
(4)加熱引發的反應,停止加熱后反應能繼續進行的,則為放熱反應,停止加熱后反應隨之停止,則為
吸熱反應
【溫馨提醒】
①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是針對化學反應而言,物質三態之間的變化有能量的變化,但屬物理變化,故
不屬于放熱反應或吸熱反應
②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取決于反應物和生成物總能量的相對大小,與反應條件并無必然的關系
③AH不僅應用在化學反應中,它還應用于任何有能量變化的過程,如:H2O(l)^H2O(g)AH>0;共
價鍵的斷裂,吸收能量,AH>0;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共價鍵,放出能量,AH<0
注:反應的熱效應與反應條件無關
■考點清單05中和熱概念及其數值
1.概念:在25℃和lOlkPa下,強酸的稀溶液與強堿的稀溶液發生中和反應生成Imol液態HzO時所
放出的熱量。
+1
2.表示方法:H(aq)+OH-(aq)=H2O(l)AH=-57.3kJ-moP
【溫馨提醒】
①條件:稀溶液,因濃酸溶液或濃堿溶液稀釋時會放出熱量
②反應物:酸與堿(在中學化學中,只討論強酸和強堿反應的中和熱)
③生成物及其物質的量:必須是形成Imol的H2O⑴
④表述:用文字敘述中和熱時,不帶“一”;用AH表示時,帶上“一”。如:強酸與強堿反應的中和熱為
57.3kJ-mo「i或AH=—57.3kJ-moP1
⑤強酸、強堿發生中和反應時,中和熱為一定值,與酸、堿的用量無關,與其中一種過量也無關,但
酸和堿放出的熱量與其用量有關
⑥濃的強酸和強堿在發生中和反應的同時還要發生溶解,溶解要放出熱量,故放出熱量大于57.3kJ
⑦弱酸和弱堿在發生中和反應的同時還要發生電離,電離要吸收熱量,故放出熱量小于57.3kJ
⑧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和01T化合反應生成比0。若反應過程中有其它物質生成(生成不溶物質或難電
離的物質等),這部分熱量不包含在中和熱內
■考點清單06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1.實驗裝置
2.實驗測量數據
(1)反應物溫度的測量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i1一1鹽酸,打開杯蓋,倒入量熱計的內筒,蓋上杯蓋,插入溫度計,測量
并記錄鹽酸的溫度(數據填入下表)。用水把溫度計上的酸沖洗干凈,擦干備用
②用另一個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NaOH溶液的溫度(數據填
入下表)
(2)反應后體系溫度測量
打開杯蓋,將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熱計的內筒,立即蓋上杯蓋,插入溫度計,用攪拌器勻
速攪拌。密切關注溫度不變化,將最高溫度記為反應后體系的溫度(故)
(3)重復上述步驟(1)至步驟(2)兩次
3.數據處理
(1)取鹽酸和NaOH溶液溫度的平均值記為反應前體系的溫度(幻。計算溫度差攵一外,將數據填入下表
實驗反應物的溫度?1/℃反應前體系的溫度反應后體系的溫度溫度差
次數(亥一九)/℃
鹽酸NaOH溶液tl/℃r2/℃
1
2
3
(2)取三次測量所得溫度差的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
(3)根據溫度差和比熱容等計算反應熱
4.中和熱的計算
(1)計算依據:Q=ctnAt
式中:。為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為反應混合液的比熱容,機為反應混合液的質量,。為反應前后溶
液溫度的差值。
(2)計算技巧:為了計算簡便,可以近似地認為實驗所用酸、堿稀溶液的密度、比熱容與水的相同,并
忽略量熱計的比熱容。
①50mL0.50mol-L-1鹽酸的質量加=50g,50mL0.55mol-L1NaOH溶液的質量相2=50g②反應后生
成的溶液的比熱容c=4.18J-Cg-rr1,50mL0.50mol-L1鹽酸與50mL0.55mol-L1NaOH溶液發生中和反
應時放出的熱量為。=0%加=。(加1+%2>?2—/1)=0.418?2—11)日
③生成ImolHzO時放出的熱量為,kJ
則中和熱A“=—"FUkJmoC1
(3)中和熱△”計算:△〃=————?-----[c=4.18J-(g?℃)—i]
n(H2O)
5.中和熱測定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
(1)測量鹽酸的溫度后,要將溫度計上的酸沖洗干凈后,再測量NaOH溶液的溫度,避免酸、堿在溫度
計的表面反應放熱而影響測量結果
(2)實驗中要用強酸、強堿的稀溶液(0.1?0.5mol-L1)
(3)測定中和熱不能用弱酸或弱堿,因弱酸、弱堿電離時吸收熱量而使測量數值偏低
(4)中和熱的數值是測定時與強酸、強堿的用量無關
(5)加過量堿液使酸完全反應,堿過量對中和熱測定沒有影響
(6)數據處理時,相差較大的數據可能是偶然誤差引起的,應舍去
6.誤差分析——以50mL0.50mol-L-1鹽酸與50mL0.55mol-L-1NaOH反應為例
引起誤差的實驗操作溫度差|AH|
保溫措施不好偏小偏小
攪拌不充分偏小偏小
所用酸、堿濃度過大偏大偏大
用同濃度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偏小偏小
用同濃度的醋酸代替鹽酸偏小偏小
考點清單07熱化學方程式
1.定義:表示反應所晝放或吸收的熱量的化學方程式,叫做熱化學方程式
2.意義: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3.書寫:
(1)注明反應條件:反應熱與測定條件(溫度、壓強)有關,絕大多數反應熱是在25℃,WlkPa下測定,
可省略不寫
(2)注明物質狀態:分別用上、_L、工、aq表示固體、液體、氣體和溶液
(3)注明焰變值:應包括符號(“+”或數值和單位
(4)注意守恒關系:物質守恒(化學方程式配平)和能量守恒(焰變值與化學計量數對應)
(5)區別于普通化學方程式:不再標注“廣、”「以及“點燃”、“加熱”等
4.判斷熱化學方程式的正誤要注意“四看”
(1)看各物質的聚集狀態是否正確
(2)看AH的正負號是否正確
(3)看反應熱的單位是否為kJ/mol
(4)看反應熱數值與化學計量數是否相對應
【溫馨提醒】
①需注明物質的聚集狀態
②各物質前的計量數只表示物質的物質的量,所以可以寫整數也可以寫分數
③AH的數值隨整個方程式發生變化,方程式加倍或減少,AH也隨之加倍或減少;方程式反應物和生
成物調換,AH的正負號也隨之調換
④不寫反應條件;由于已經注明了物質的聚集狀態,所以熱化學方程式不寫kf
⑤不論化學反應是否可逆,熱化學方程式中的AH都表示反應進行到底(即完全轉化)時的能量變化
⑥需注明反應的溫度和壓強,但因中學化學所用的AH的數值一般都是在lOlkpa和25℃時測定的,因
此可以不注明
⑦注意燃燒熱和中和熱
(1mol可燃物)
延一皿⑷、%一%。。)、S*S()2(g))
《生成1mol40(1))
X稀的強酸和強堿反應)
」考點清單08燃燒熱
1.概念:在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時所放出的熱量。
2.單位:kJ-mo「或kJ/mol
3.意義:甲烷的燃燒熱為890.3kJ-mol—l,或AH=-890.3kJ-mo「,它表示25℃、101kPa時,1mol
甲烷完全燃燒生成1molCCh(g)和2molH2O⑴時放出890.3kJ的熱量。
4.書寫:書寫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時,以燃燒LmeL可燃物為標準來配平其余物質的化學計量
數,同時可燃物要完全燃燒且生成指定產物。例如:H2(g)+O2(g)=H2O(l)AH=-285.8kJ-moP^
【溫馨提醒】
①燃料1mol;
②完全燃燒;
③生成指定產物:C元素—CO2(g)、H元素-HzOQ)、S元素-SC)2(g)、N元素-N2(g)、X(鹵素)-HX(g)
④燃燒熱的數值與化學計量數無關。
5.燃燒熱的計算
由燃燒熱定義可知:25℃、101kPa時,可燃物完全燃燒產生的熱量=可燃物的物質的量x其燃燒熱
即:。放=w(可燃物戶|△司;或變換一下求物質的燃燒熱:△8=_〃(蕊物此公式中的是指物質
的燃燒熱,而不是指一般反應的反應熱
6.反應熱、燃燒熱和中和熱的比較
反應熱燃燒熱中和熱
25℃、101kPa時,1mol在稀溶液中,酸與堿發生中
化學反應過程中放
概念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和反應生成1mol液態水時
出或吸收的熱量
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所放出的熱量
能量的變化放熱或吸熱放熱放熱
放熱時,AH<0;
NH的大小AH<0AH<0
吸熱時,AH>0
反應條件一定壓強下25°C、101kPa稀溶液
反應物的量不限1mol純物質不一定是1mol
生成物的量不限不限1mol液態水
NH=~akJ-mol1或燃燒熱為或A”中和熱為57.3kJ-mo「或
表示方法
\H—+akJ-mol1=~akJ-mol1AH=—57.3kJ-mol1
【溫馨提醒】
⑴用“焰變(AH)”表示反應熱時,AH>0表示吸熱,AH4表示放熱,因而,AH后所跟數值需要帶“+”、
“―”符號
(2)描述反應熱時,無論是用“反應熱”、“焰變”表示還是用AH表示,其后所跟數值需要帶“+”、“一”符
號
(3)用文字描述中和熱和燃燒熱時,不帶“一”號,但用AH表示時必須帶“一”符號。如:CH4的燃燒熱為
890.3KJ/moh甲烷的燃燒熱A//=-890.3KJ/mol
■考點清單09反應熱大小比較
1.同一反應生成物的狀態不同時:
A(g)十B(g)=C(g);AHi<0A(g)+B(g)=C(l);AH2<0AH2<AHI
2.同一反應反應物狀態不同時:
S(g)+O2(g)=SO2(g);AHi<0S(s)+O2(g)=SO2(g);AH2<0AHI<AH2
3.兩個有聯系的不同反應相比
C(s)+O2(g)=CO2(g);AHi<0C(s)+O2(g)=CO(g);AH2<0一定有△H1RH2
注:比較兩個反應的AH大小時,一定要考慮符號
1.已知反應A+B=C+D為放熱反應,對該反應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A和B的能量總和一定高于C和D的能量總和
D.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不必加熱就可自動進行
【答案】C
【解析】放熱反應是指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與反應條件(如加熱)無關,A項,未說明
BD的能量關系,故A錯誤;B項,未說明AC的能量關系,故B錯誤;C項,反應物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總
能量為放熱反應,故C正確;D項,有些放熱反應需要加熱引發才能發生,比如物質的燃燒,故D錯誤。
A.反應過程中,消耗的反應物越多,AH越大
B.AH>0時反應放熱,AH<0時反應吸熱
C.AH越大,說明反應放出的熱量越多
D.能量變化如圖所示的化學反應為放熱反應,AH為
【答案】D
【解析】A項,AH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有關,與反應物的用量無關,A項錯誤;B項,AH>0
時反應吸熱,AH<0時反應放熱,B項錯誤;C項,反應熱有正、負,反應放出的熱量越多,AH越小,反
應吸收的熱量越多,AH越大,C項錯誤;D項,由于反應物的總蠟大于生成物的總熔,故由反應物轉化為
生成物時,該反應為放熱反應,AH為D項正確;故選D。
3.由右圖分析,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A—B+C和B+C—A兩個反應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物
質
B.A—B+C是放熱反應貯
存
的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總和能
量
D.A—B+C是吸熱反應,則B+C—A必然是放熱反應
【答案】D
【解析】由圖可看出,B+C的烙圖于A的焰,則反應B+C->A一定要放熱反應,反之,A—B+C的
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兩反應吸收和放出的熱量一定相等。
4.關于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為了使反應進行得更完全,可以使酸或堿適當過量
B.準確測量中和熱的實驗過程中,至少需測定溫度4次
C.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的實驗結果與所用酸、堿的用量和種類均無關
D.用銅絲代替玻璃攪拌棒,會使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值偏大
【答案】A
【解析】A項,為了使反應進行得更完全,可以使酸或堿適當過量,A正確;B項,每次實驗中需要測
量酸堿溶液的溫度,和反應后的溫度,一般實驗要重復操作,所以至少6次,B錯誤;C項,中和反應反
應熱測定的實驗結果與所用酸、堿的用量無關,但是與所用酸、堿的種類有關,C錯誤;D項,用銅絲代替
玻璃攪拌棒,銅絲是熱的良導體,造成熱量散失過多,會使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值偏小,D錯誤;故選
Ao
5.下列反應的AH表示的是中和熱的是()
A.H2SO4(aq)+Ba(OH)2(aq)=BaSO4(s)+2H2O(1)AH,
B.H2SO4(?^aq)+NaOH(aq)=Na2SO4(aq)+H2O(1)AH2
C.HCl(aq)+NaOH(aq)=NaCl(aq)+H2O(1)AH3
D.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AH4
【答案】C
【解析】中和熱的概念,稀酸和稀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Imol液態的水放出的熱量,其稀酸和稀堿必
須是強酸和強堿。A項不符合生成Imol液態水;B項中濃硫酸不符合稀酸;C項正確;D項CH3coOH是
弱酸不符合條件。
6.在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攪拌器是為了加快反應速率,減小實驗誤差
B.為了準確測定反應混合溶液的溫度,實驗中溫度計水銀球應與小燒杯底部接觸
C.用0.5molL-iNaOH溶液分別與0.5moll」的鹽酸、醋酸溶液反應,如所取的溶液體積相等,則測
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數值相同
D.在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實驗中需要使用的儀器有天平、量筒、燒杯、溫度計
【答案】A
【解析】A項,在中和反應的反應熱的測定中,使用攪拌器,目的是使反應物混合均勻,加快反應,
減小誤差,A正確;B項,溫度計水銀球不能接觸燒杯底部,B錯誤;C項,CH3coOH為弱酸,電離時吸
熱,故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比用鹽酸時數值小,C錯誤;D項,實驗儀器中不需要天平,D錯誤;故
選Ao
+
7.已知中和熱可表示為:H(aq)+OH-(aq)=H2O(1)AH=-57.3kJ/mol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AH=-QikJ/mol
2so4(濃)+NaOH(aq)=|Na2so4(aq)+H2O⑴AH=-Q2kJ/mol
HNO3(aq)+NaOH(aq)=NaNO3(aq)+H20(l)AH=-Q3kJ/mol
上述反應均系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Qi、Qz、Q3的關系正確的是()
A.QI=Q2=Q3B.Q2>QI>Q3C.Q?>Q3>QID.Q?=Q3>QI
【答案】c
【解析】反應①是CH3COOH和NaOH反應,由于CH3coOH是弱酸,由于CH3coOH電離會吸熱,
導致放出的熱比中和熱數值小;反應②H2s。4(濃)和NaOH反應,濃硫酸本身溶于水就會放熱,所以放出的
熱比中和熱數值大,反應③都符合條件,等于中和熱數值。中和熱是放熱反應,AH是負值,所以數值大的
反而小,故選C。
8.已知常溫常壓下,中和熱的絕對值是57.3kJ?moHS(s)的燃燒熱的絕對值是296.8kJ?moH。下列熱化
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1
A.S(s)+O2(g)=SO2(g)AH=-296.8kJ?mol
1
B.NaOH(aq)+HC1(aq)=NaCl(aq)+H2O(1)A//=+57.3kJ?mor
C.2S(s)+3O2(g)=2SO3(g)AH=-593.6kJ?mol-l
D.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1)AH=-57.3kJ?moH
【答案】A
【解析】A項,根據S(s)的燃燒熱的絕對值是296.8kJ-moH,S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故S燃燒的熱化學
方程式為S(s)+O2(g)=SO2(g)AH=-296.8kJ?mol1,故A正確;B項,根據中和熱的絕對值是57.3kJ?moH,
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故應為NaOH(aq)+HCl(aq)=NaCl(aq)+H2O(l)△X=-57.3kJ?moH,故B錯誤;C項,
S的燃燒熱是指S燃燒生成穩定氧化物為二氧化硫,故C錯誤;D項,中和熱是指酸和堿反應生成Imol水
放出的熱量,故應為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1)△H=-114.6kJ?moH,故D錯誤;故選A。
9.已知:①2H2O(g)=2H2(g)+O2(g)AH=+483.6kJmoE
②H2s(g)=H2(g)+S(g)AH=+20.1kJ-mol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氫氣的燃燒熱:AH=-241.8kJ-mor>
B.②中若生成固態硫,AH將增大
C.由①②知,水的熱穩定性小于硫化氫
D.相同條件下,充分燃燒1molH2(g)與1molS(g)的混合物比充分燃燒1molH2s(g)放熱多20.1kJ
【答案】D
【解析】A項,一定溫度和壓強下,I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釋放的能量是燃燒熱,
如生成比0⑴、C02(g)等。則根據反應①水的狀態是氣態,根據其逆反應,H2(g)+yO2(g)=H2O(g)AH=-241.8
kJ-mol1,H20(g)不是穩定化合物,可知氫氣的燃燒熱大小比241.8kJnoH大,A項錯誤;B項,固態轉化
為氣體需吸熱,②中若生成固態硫,生成物的總能量比氣態時小,則反應熱大小比20.1kJ-moH小,AH將
減小,B項錯誤;C項,反應①ImolHzO分解的AH=+24L8kJ-moH,反應②ImolH2s分解的AH=+20.1
kJ-mol1,說明同等條件,水分子內鍵能大,水的熱穩定性大于硫化氫,C項錯誤;D項,由反應②H2s(g)=H2(g)
+S(g)AH=+20.1kJ-mol1可知,1molH2(g)與1molS(g)的混合物的總能量大于1molH2s(g),則相同條件
下,充分燃燒1molH2(g)與1molS(g)的混合物比充分燃燒1molH2s(g)放熱多20.1kJ,D項正確;故選Do
10.(2023?河南省信陽市高一期末)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和敘述正確的是()
1
A.N2(g)+3H2(g)2NH3(g)AH=-92.2kJmol,則在一定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0.5molN2(g)
和1.5molH2(g)充分反應后放出46.1kJ的熱量
B.S(s)+O2(g)=SO2(g)AH=-297.2kJmol1,可知:ImolSCh(g)(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ImolS(s)與Imol
O2(g)所其有的能量之和
C.Imol石墨和3moi石墨的燃燒熱不相等
1
D.2H2(g)+O2(g)=2H2O(1)AH=-571.6kJ-mol-,表示2個氫分子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時放出571.6kJ
的熱量
【答案】B
【解析】A項,該反應為可逆反應,則氮氣和氫氣不能反應完,放出的熱量會小于461kJ,A錯誤;B
項,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則ImolSO2(g)(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ImolS(s)與ImolO2(g)所其有的能量之和,B
正確;C項,燃燒熱的定義是Imol純物質完全燃燒時,生成穩定產物時放出的熱量,則Imol石墨和3moi
石墨的燃燒熱相等,C錯誤;D項,該熱化學方程式表示2moi氫分子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時放出571.6kJ
的熱量,D錯誤;故選B。
11.已知在lxl()5pa、298K條件下,2moi氫氣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484kJ熱量,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正確的是()
A.H2O(g)===H2(g)+1()2(g)AH=+242kJmor1
1
B.2H2(g)+O2(g)===2H2O(l)AH=-484kJ-moF
1
C.H2(g)+jo2(g)===H2O(g)AH=+242kJmoF
1
D.2H2(g)+O2(g)===2H2O(g)AH=+484kJ-moF
【答案】A
【解析】A項,2moi氫氣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484kJ熱量,則Imol氫氣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242kJ熱
1
量,其逆過程就要吸收這些熱量,熱化學方程式:H2O(g)=H2(g)+1o2(g)△H=+242kJ-mol,故A正確;B
項,生成水的狀態為氣態水,不是液態水,故B錯誤;C項,是放熱反應,△!€<(),故C錯誤;D項,氫
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氣態水為放熱反應,焰變值小于0,故D錯誤。
12.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H的絕對值均正確)()
A.C2H5OH(l)+3O2(g)===2CO2(g)+3H2O(g)AH=-1367.0kJmol-1(燃燒熱)
B.NaOH(aq)+HCl(aq)===NaCl(aq)+H2O(l)AH=+57.3kJ-mol-l(中和熱)
C.S(s)+O2(g)===SO2(g)AH=-296.8kJ-mol-l(反應熱)
D.2NO2===O2+2NO411=+116.2妙11101-1(反應熱)
【答案】C
【解析】A項,表示燃燒熱時,應生成穩定的氧化物,這時水的狀態應為液態;B項,中和反應為放熱
反應,AH值為負值;D項,各物質未注明聚集狀態。
13.表示戊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C5HI2(/)+8O2(g)=5CO2(g)+6H2O(Z)AH=—3540注moL
1
B.C5Hi2(Z)+8O2(g)=5CO2(g)+6H2O(g)AH=-3540W.moP
1
C.C5Hi2(/)+8O2(g)=5CO2(g)+6H2O(g)AH=+3540W.mol'
1
D.C5Hi2(Z)+8O2(g)=5CO2(g)+6H2O(/)AH=+3540feZ-moC
【答案】A
【解析】燃燒熱的定義,Imol的純凈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熱量,碳對應生成二氧化碳,
氫對應生成液態水。戊烷燃燒放熱,AH<0,產物水是液態,A正確。
14.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的AH的數值可以表示可燃物燃燒熱的是()
A.H2(g)+Cl2(g)=2HCl(g)AH=-184.6KJ-moF'
B.CH4(g)+2O2(g)=CO2(g)+2H2O(g)AH=—802.3KJ-mol"
C.2H2(g)+O2(g)=2H2O(g)AH=—571.6KJ-mo「
1
D.CO(g)+1o2(g)=CO2(g)AH=283KJ-mol
【答案】D
【解析】燃燒熱的定義,Imol的純凈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碳對應生成二氧化
碳,氫對應生成液態水。A項氧化劑是氯氣不符合條件;B項燃燒生成的是氣體的水,所以不符合條件;C
項不是Imol的純物質,不符合條件;故選D。
15.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確的是()
A.等質量的硫蒸氣和硫黃分別完全燃燒,前者放出的熱量多
B.bkPa下,將0.5molO2和:1.5molH2置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生成H2O(g),放熱ckJ,其熱
化學方程式為2H2(g)+C)2(g)=2H2O(g)AH=-2ckJmoF1
C.常溫常壓下,2.8gCO氣體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28.26kJ,則表示CO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1
2CO(g)+O2(g)=2CO2(g)AH=-565.2kJ-moP
D.稀硫酸溶液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為57.3kJ.moPi,則稀醋酸溶液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熱
1
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1)AH=-57.3kJmoF
【答案】A
【解析】A項,硫固體變化為硫蒸氣需要吸熱分析;B項,反應焰變是指反應物完全反應放出的熱量,
和反應物質的聚集狀態、物質的量、溫度、壓強有關;C項,依據燃燒熱概念分析,燃燒熱是Imol可燃
物完全燃燒生成穩定氧化物放出的熱量;D項,醋酸是弱酸存在電離平衡,電離過程是吸熱過程。
16.(2023?云南省普洱市思茅一中期中)下列關于2c4Hio(g)+1302(g)=8C02(g)+10H20(l)
AH=-5800kJ-moH的敘述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焰變411=-58001<}11101-1,是放熱反應
B.該反應的AH與各物質的狀態有關,與化學計量數也有關
C.該熱化學方程式表示在25℃、lOlkPa下,2moic4HIO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Ch氣體和液態水時放出的
熱量為5800kJ
D.該反應表明2moi丁烷燃燒時一定會放出5800kJ的熱量
【答案】D
【解析】A項,從熱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該反應的焰變AH=-5800kJ-molT,AH<0,是放熱反應,A
正確;B項,同一化學反應,各物質的狀態不同、化學計量數不同,焙變不同,則該反應的AH與各物質的
狀態有關,與化學計量數也有關,B正確;C項,反應沒有注明溫度和壓強,則是25℃、lOlkPa,2molC4Hio
氣體完全燃燒生成8moic02氣體和lOmol液態水時,放出的熱量為5800kJ,C正確;D項,該反應表明25℃、
lOlkPa時,2moi丁烷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Ch氣體和液態水時,放出5800kJ的熱量,若溫度、壓強不同、
物質的狀態不同,AH也不同,D錯誤;故選D。
17.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已知甲烷的燃燒熱為890.3kJ.moH,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CH4(g)+2O2(g)=2CO2(g)+2H2O(g)AH=-890.3kJ/mol
B.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AH>0,則金剛石比石墨穩定
C.己知中和熱為411=-57.4]<〃11101,則Imol稀硫酸和足量稀NaOH溶液反應的反應熱就是中和熱
D.已知S(g)+O2(g)=SC)2(g)AHi;S(s)+O2(g)=SO2(g)AH2,則AHI<AH2;
【答案】D
【解析】A項,已知甲烷的燃燒熱為890.3kJ/mol,則甲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CH4(g)+2O2(g)=2CO2(g)+2H2O(l)AH=-890.3kJ/mol,故A錯誤。B項,已知C(石墨,s)=C(金剛石,S)AH>0,
說明石墨的能量較低,金剛石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穩定,所以石墨比金剛石穩定,故B錯誤。C項,
在稀溶液中,稀的酸跟堿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Imo水,這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Imol稀硫酸和足量稀
NaOH溶液反應的反應熱是2moi水,不是中和熱,故C錯誤。D項,氣態硫比固態硫能量大,故燃燒時要
放出更多的熱量,所以AHi的絕對值大。但是燃燒放熱,所以兩個婚變都是負值,絕對值越大,負數反而
越小,所以AH1QH2,故D正確。故選D。
18.下列有關概念的理解及指定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22.4LH2(g)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242kJ熱量:2H2(g)+Ch(g)=2H2(Xl)AH=-484kJ-mol1
B.濃度均為0.50mol-L1的H2s。4溶液與Ba(OH)2溶液反應生成1mol液態水放出的熱為中和熱
C.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只表示物質的量,可以是分數
D.由熱化學方程式S02(g)+g02(g)S03(g)AH=-98.32kJ.mol1,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熱為98.32
kJ/mol
【答案】c
【解析】A項,22.4LH2(g)所處的溫度和壓強不確定,無法計算其物質的量,因此不能計算反應熱,A
錯誤;B項,濃度均為0.50mol.L"的H2SO4溶液與Ba(0H)2溶液反應生成Imol液態水的同時還有硫酸/
沉淀生成,因此放出的熱不能稱為中和熱,B錯誤;C項,由于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只表示物質的
量,因此可以是分數,C正確;D項,由熱化學方程式SO2(g)+^O2(g)=^SO3(g)AH=-98.32kJmol1,
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熱為-98.32kJ/mol,D錯誤;故選C。
19.(2023?浙江省高二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已知:H2(g)+S(g)=H2S(g)AHiVO,H2(g)+S(s)=H2S(g)△H2<0,貝必HI<AH2
B.已知稀溶液中H+(aq)+OH-(aq)=H2O(l)AH=-57.3kJ/mol,則稀KOH與稀醋酸溶液的中和熱AHL
-57.3kJ/mol
C.C2H50H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C2H50H⑴+3Ch(g尸2co2(g)+3H2O(g)AH=1367.0kJ/mol
D.己知C(石墨,s)=C(金剛石,s)AH>0,則hnolC(石墨,s)總鍵能比ImolC(金剛石,s)總鍵能小
【答案】A
【解析】A項,因為S(g)=S(s)AH<0,所以|AHi|>[H2,AHI<AH2,A正確;B項,醋酸為弱酸,
與NaOH反應前,需要發生電離,而弱電解質的電離過程是一個吸熱過程,則稀KOH與稀醋酸溶液的中和
熱△Hi>-57.3kJ/mol,B不正確;C項,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中,比0應呈液態,且AHCO,C不正
確;D項,C(石墨,s)=C(金剛石,s)AH>0,則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剛石,hnolC(石墨,s)總鍵能比ImolC(金
剛石,s)總鍵能大,D不正確;故選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制作油罐合同標準文本
- 企業教師培訓合同樣本
- 勘探設備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屆北京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壓軸卷物理試卷含解析
- 勞務派遣工廠合作合同樣本
- 出口咖啡合同樣本
- 勞動合同標準文本保潔
- 加盟經銷合同樣本
- 農村房子租合同樣本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第一高級中學2025年高考壓軸卷物理試卷含解析
- 物資設備管理試題及答案
- 車間生產追溯管理制度
- 2025年稅務師考試知識回顧試題及答案
- 2025年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全真模擬試題與解析
- 眼科急救知識培訓課件
- 留置胃管技術操作
- 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 單元測試A卷基礎夯實含答案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 圍手術期病人安全管理
- 物理跨學科實踐:制作微型密度計+課件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泵房基坑開挖專項施工方案
- 幼兒園安全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