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高中聯合體2020-2021學年高一3月調研測試_第1頁
山西省運城市高中聯合體2020-2021學年高一3月調研測試_第2頁
山西省運城市高中聯合體2020-2021學年高一3月調研測試_第3頁
山西省運城市高中聯合體2020-2021學年高一3月調研測試_第4頁
山西省運城市高中聯合體2020-2021學年高一3月調研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運城市高中聯合體2020—2021學年度3月份調研測試高一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6課。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符合題意)1.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導致人類由遷徙生活向定居生活轉變的關鍵因素是A.使用天然火B.使用打制石器C.懂得人工取火D.出現原始農耕2.世界上如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長江及遼河流域等,都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遺址。這表明A.兩河流域村落發展迅速B.農業發展決定村落規模C.原始村落分布較為均衡D.地理環境影響村落位置3.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仍然有很大的消極影響,以下言論體現出種姓制度特點的是A.“以眼還眼,以牙還牙”B.“別看我只是一個武士,但我和國王同屬剎帝利”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4.據史料記載,波斯帝國時期,有許多希臘人來到波斯,他們之中既有醫生、學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歷代國王喜用希臘醫生為御醫,希臘工匠在波斯秉承國王的意旨,采用希臘風格和東方審美觀,創造出新的藝術風格。這反映了當時A.希臘醫學發達先進B.波斯人生活豐富多彩C.東西方文明交流發展D.希臘人的創造力豐富5.古希臘宗教沒有圣書和教文,大量的宗教活動以節日慶典的形式進行,并通過城邦歷法固定下來。在這些宗教儀式中,城邦確定參加者的范圍,并為儀式提供資金支持。由此觀之,古希臘的宗教活動A.服務于城邦利益B.促進文化繁榮C.保障了公民權利D.維護了城邦和諧6.“無論是為了羅馬的利益或是為了羅馬的安全,都不允許把外國人完全剝奪法律的保護。”為此羅馬形成了A.習慣法B.《十二銅表法》C.公民法D.萬民法7.在共和國晚期,特別是在羅馬帝國時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項原則,即被告在被確認犯罪之前是無罪的,被告有權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對質。這項“原則”A.反映出民主是羅馬法精神的本質內涵B.體現出古羅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C.推動了羅馬法由公民法向萬民法轉變D.確保了羅馬境內的居民權利平等8.他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派遣大將東征西討,恢復了昔日羅馬帝國的版圖;他還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把2世紀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了A.《漢謨拉比法典》B.《十二銅表法》C.《羅馬民法大全》D.《權利法案》9.古代某教育機構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神學”、“哲學”、“醫學”、“法學”等。該教育機構最有可能是A.雅典學園B.中世紀大學C.西漢太學D.京師同文館10.恩格斯在《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中說:“王權在混亂中代表著秩序,代表正在形成的民族而與分裂成叛亂的各附庸國的狀態對抗。”說明當時英法等國A.封建制度產生B.等級君主制初步產生C.等級君主制逐漸演變為君主專制D.君主專制逐漸演變為等級君主制11.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先后興起了一個個有影響力的大帝國。在下列帝國中,按興起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B.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拜占庭帝國——亞歷山大帝國C.奧斯曼帝國——羅馬帝國——波斯帝國——拜占庭帝國D.拜占庭帝國——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12.俄羅斯沙皇將莫斯科比作是羅馬、君士坦丁堡之后的“第三羅馬”。拜占庭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相比,最突出特點是A.疆域遼闊B.建立了中央集權制C.形成了完整的法律體系D.曾積極擴張領土13.“1453年5月29日,一種文化被無情地消滅了。它曾在學術和藝術中留下了光輝的遺產。它使所有的歐洲國家擺脫了野蠻,并給予其他國家文化精華。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幾個世紀中一直保護著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個世紀中始終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材料主要是A.探討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原因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遠影響C.贊美盛極一時的阿拉伯帝國D.惋惜首都君土坦丁堡的陷落14.古埃及政治和軍事上的擴張,使它與東地中海地區的商業交流不斷擴大,從拉斯舍姆拉·蓋特奈和美吉索等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遺址出土的雕像,獅身人面像和裝飾圖案,都表現出古埃及的藝術風格。由此可知A.古埃及文明強勢傳人西亞B.軍事擴張帶動了文明交流C.商業交流促進文化藝術傳播D.西亞地區善于吸收外來文化15.某活動課上學生研討的內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國家的建立、伊斯蘭教等。據此判斷,這節課探究的內容應該是A.上古亞非文明B.上古歐洲文明C.亞洲封建國家D.歐洲封建國家16.朝鮮在15世紀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漢字,讀的是中國的“四書”“五經”,朝鮮文學為漢文學的一支。到了15世紀中葉,朝鮮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諺文”。“諺文”根據朝鮮語音,再參考中國的韻書,制成28個字母。從朝鮮的文字發展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朝鮮文字是從漢字派生而成的B.朝鮮歷史的發展源遠流長C.朝鮮一直是中國的屬國D.朝鮮的發展深受中國文明的影響17.作為埃及最大的神廟,卡爾納克神廟給人的感覺就是夸張,且不說塔門巨大而厚重,雕像高大而挺拔,就連多柱式大廳中的134根圓柱子,每根“盛開”的蓮花大圓柱頂可以站立100余人。這說明A.古埃及統治深受宗教影響B.神廟富甲一方,勢力強大C.古埃及人以此宣揚來世說D.豪華的陵墓建筑備受歡迎18.桑海君主擁有最多的土地,由一村的奴隸在監工的監督下進行耕種。奴隸勞動在桑海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多半是戰爭的俘虜。材料反映了A.桑海戰爭不斷B.在桑海,奴隸是最主要的勞動者C.桑海尚處于奴隸制社會時期D.在桑海,農業是主要的經濟部門19.有人認為,《史記》中的黎靳就是埃及著名的亞歷山大城,漢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諸國中也包括黎靳。751年,杜環在與大食作戰中被俘,最遠可能到達北非,他返回后把自己的經歷寫成《經行記》。元朝的汪大淵也到過非洲,并在自己撰寫的《島夷志略》中留下了相關記載。這說明A.亞歷山大城是絲綢之路的終點B.《經行記》是最早的記載中非交往的史料C.中非早在秦朝時就已經開始往來D.中國和非洲的交往源遠流長20.“浮動園地”是將河湖中的淤泥堆積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進行耕種的農業技術。發明了這一技術的是A.瑪雅人B.印加人C.阿茲特克人D.加納人21.下面知識結構圖最適合于說明A.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B.新航路開辟的條件C.人口與物種的交換D.早期殖民擴張22.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記里記載,“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我回到長勒提爾,見王上,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據此判斷,這位航海家是A.迪亞士B.達·伽馬C.哥倫布D.麥哲倫23.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為慶祝某一事件,給自己加封了一個新頭銜“幾內亞之主,及對埃塞俄比亞、阿拉伯半島、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與貿易之主宰”。這一事件是A.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B.葡萄牙成為“海上馬車夫”C.達·伽馬船隊抵達印度海岸D.哥倫布船隊到達美洲大陸24.16世紀伊始,隨著新航路開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亞洲和歐洲等地生根發芽。另一方面也有許多新物種來到美洲。下列物種屬于歐洲人帶入美洲的是A.小麥、檸檬、牛、馬B.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C.玉米、水稻、牛、馬D.馬鈴薯、番茄、花生、葡萄25.“他的航行計劃最終得到了西班牙國王的認可和資助,最初該航行設想的目標是開辟到達摩鹿加群島的路線,但最終證明了美洲不是印度群島的一部分,而是一個新的大陸,與歐洲、亞洲和非洲并行。”此次航行A.橫跨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B.率先開辟了歐洲到亞洲的商路C.使西班牙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權D.完成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文明,無論其范圍廣大還是狹小,在地圖上總能找到它們的地理坐標,它們的本質特征取決于它們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類在邁向文明時代的進程中,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間中形成了。——[法]費爾南·布羅代爾材料二處于不同時代的兩個特定社會之間,在時間關系方面,如西方社會和希臘社會,我們卻觀察到了連續的特征,我們可以將這種連續關系喻為“血緣”關系。——[英]湯因比《歷史研究》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國家政治原則、國家權力的組織形式、國家決策方式和公職選舉、任期等方面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產生了深刻的積極影響。——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1)》(1)根據材料一,指出法國史學家布羅代爾主要表達的觀點是什么?請從政治制度方面指出以古代中國為代表的農耕文明和以希臘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主要差別。(6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社會在哪一方面與古代希臘社會存在著連續的“血緣”關系?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它們之間存在這種連續“血緣”關系的理由。(6分)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封建制度即由個別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領土范圍內,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奪取或行使公共權力的制度。……由地主貴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莊園領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領土范圍內,對那里所有的居民辦理行政、執行司法、征收賦稅的制度。在這樣一個政體里,政府的實質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個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權力,而國王被縮成為一個陰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種政府的形式,一種社會的結構,一種以土地占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摘編自[美]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上冊)》材料二隨著西歐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品交易活動頻繁,西歐中世紀的城市逐漸增多……與此同時,以工商業為主體的城市市民階級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進行商業貿易活動,他們反對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稅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鎖,因此,這就迫使他們要與封建主們談判爭取政治和經濟特權。……西歐有很多城市還舉行過暴動要求獲得城市的自主權。……這些權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動,這是市民享有的個人自由;市民可以隨時向城市法庭提出訴訟請求和控告,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財產,并隨便處置它們,這是承認城市市民財產私有制。——摘編自馮正好《中世紀西歐的城市特許狀》(1)根據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歐封建莊園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西歐城市爭取自治權的主要原因和途徑。(6分)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7世紀以前的西印度洋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沿東非與中東,以及中東與印度之間這兩條路線相互影響的歷史。黑非洲的東北非及西非地區對上述兩大海洋區域貿易自古以來就有重大影響黑非洲構成了地中海和印度洋海洋商業文明的一部分。其海上交通對地中海東岸和印度洋北緣地區文明興盛有密切關系和影響。——李繼東《論黑非洲上古文明的世界歷史地位》材料二關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的相互關系,完全可以說,人們已經承認,在從形成時期(約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這段漫長的時期內,所有證明這些地區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或接觸的實物或記錄,都是不可靠的。——《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作者的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印證。(8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4分)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黃金、香料、珠寶是西班牙人和哥倫布海外冒險的另一個重要動因。由于《馬可·波羅行紀》中關于中國與日本的財富無窮的神話在當時的歐洲廣為流傳,激起歐洲人的無限遐想。……關于中國的泉州港,則是那里的來往客商之多,“超過全世界其余港口的總和”,“在這個港口卸下胡椒的船只,一年之中就達一百艘,運進其他香料者還不在內”。哥倫布一行乘小艇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