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高三語文試卷2024.11(考試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本試卷共10頁。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是活著的文化遺產,是發展的城市空間,是獨特的文化符號。這一寶貴遺產,傳承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文脈,代表了世界城市歷史中的一種特有類型。北京中軸線全長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市軸線,由15處遺產構成要素組成。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萬寧橋、景山,過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這些遺產構成要素涵蓋了古代皇家宮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設施、國家禮儀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遺存等5種不同類型的歷史遺存,聯系起宏偉莊嚴的國家禮儀場所和繁華熱鬧的市井街市,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對稱的景觀韻律與壯美秩序,是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發展至成熟階段的典范之作。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曾贊嘆“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北京中軸線體現了歷史性繼承與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統一,提供了古都保護與城市更新、文脈傳承與文明創造相融合的中國案例。北京中軸線秉承“中”“和”的哲學理念,以秩序、審美的方式傳承著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中”意為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和”意為均衡有序,和諧穩定。“中”“和”理念落實在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等層面,即表現為追求以中為尊、均衡對稱的布局。北京中軸線的核心建筑群,擇中選址、對稱布局,象征并強化了國家政權的崇高性和禮儀秩序的重要性,寄寓著對社會和諧安定的美好追求。在進行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建設時,居中布置國家紀念性建筑,于東西兩側對稱分布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延續了中華文明“中”“和”理念,為北京中軸線文化的時代完整性提供了重要支撐。歷時12載的申遺,讓北京中軸線重新煥發生機。在整治修繕、創新利用的過程中,中軸線更加廣泛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帶動了北京相關行業的繁榮,促進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壽皇殿經過5年騰退、修繕、復原布展,大致恢復了清乾隆十四年皇家祠堂的原貌,吸引了大量游客來此體味中軸線的歷史文化。先農壇中的籍田,曾經作為古代皇帝的“一畝三分地”,經修繕整治恢復原貌后,可供游客體驗春種秋收的快樂。正陽門箭樓的開放規劃中設計了打卡中軸線、尋找鎮水獸、重走正陽橋等活動,通過引入互聯網打卡、互動直播等新興服務業態,更好地向世界講好中軸線故事。2021年“數字中軸”項目啟動,發布了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首個數字形象“北京雨燕”,同時“云上中軸”小程序也正式上線,公眾可以在“云端”了解北京中軸線上的遺產點,領略古都北京中軸線壯麗美景。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是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高度肯定,將極大提升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取材于楊彬彬、李祺瑤等的相關文章)材料二城市是人類棲居的重要家園。自城市產生之日起,人類對理想城市的探索就從未停歇。每一個時代都有對理想城市的追求。針對不同時代、不同國家所面臨的問題而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是不同的,探索理想城市不能脫離社會和文化背景。現階段中國理想城市理念應當包括三個方面:繁榮、和諧、永續。理想城市應是繁榮之地。繁榮是一個城市生命力和活力的持久展現,城市繁榮意味著基于人民性的城市經濟財富的增強以及人民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隨著經濟的發展,如何實現以文化軟實力為核心的城市競爭力的全面繁榮,是當下我們要思考的主要問題。打造具有獨特地方氣質的城市文化,形成個性鮮明的城市形象,使城市更具生機與活力,是推動城市繁榮發展的有效途徑。理想城市應是和諧之地。和諧指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主張以和為貴,強調天地萬物和諧共生、社會秩序和諧穩定。打造和諧城市,要繼承傳統文化中“和”的理念,要平衡好人的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平衡好個人的發展與社會權益分配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兼顧不同社會群體的需求,在保障社會安定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人民對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這種和諧理念對中國城市發展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理想城市應是永續之地,要實現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改變“重增長、重速度,輕發展、輕環境”的發展模式,協調好經濟增長、社會公平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使城市達到和諧共生、持續發展的狀態。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大驅動力,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通過改革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加強城市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讓古老城市煥發新的活力。(取材于吳縛龍、董慧等的相關文章)1.根據材料一,下列對“北京中軸線”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北京中軸線包含的15處遺產構成要素,涵蓋了5種不同類型的歷史遺存。B.萬寧橋、故宮、端門、外金水橋、正陽門在北京中軸線上是從北至南分布的。C.北京中軸線聯系起了宏偉莊嚴的國家禮儀場所和繁華熱鬧的市井街市。D.前后起伏的景觀使得北京中軸線成為中國傳統都城中軸線的典范之作。2.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壽皇殿的相關展覽可以讓游客體驗中軸線的歷史文化。B.先農壇的籍田古時專屬于皇帝,現可供人們體驗耕種。C.正陽門箭樓開放規劃中引入互聯網打卡、互動直播,有利于講好中軸線故事。D.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首個數字形象“北京雨燕”,展現了古都北京的壯麗美景。3.根據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正確的一項是(3分)A.每個時代都有對理想城市的探索,都建成了符合時代特點的理想城市。B.某市政府推行了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可能有助于帶動該城市的繁榮。C.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就可打造和諧城市。D.城市如果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重視發展和環境,輕視增長和速度。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北京中軸線重新煥發生機與申遺密不可分。B.對理想城市的規劃受到社會和文化的影響。C.“和”的理念在北京中軸線與理想城市中體現的方式完全相同。D.“數字中軸”項目、智慧城市建設,都體現了科技對城市的影響。5.綜合以上兩則材料,概述保護、傳承北京中軸線文化對北京建設為理想城市的意義。(6分)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共18分)(一)賈生論秦曰:“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世以為確論,予獨謂之不然。夫攻守殊而事相關,異施設而同利害,其守之安危,觀其攻之善惡,其報應如表影聲響之不差也。譬如人之殖產也,耕我之田,盡力以事之,歲收千石,封之倉廩而食之;賈百金之貨于鄰國,而贏千金焉,鄰里不我怨,有司不我罪。如是乃安坐享其福,而貽之子孫,則安樂而無后患。今有人侵人之田,奪人之產,又殺人于道而奪之金,如是乃欲封之倉廩,藏之廐庫,而守之以君子長者之事,怨仇百作,而披攘之矣。故如是而取之,必如是而失之,安有以盜賊所以取之,而能以君子之道守之歟?秦明法力征以經營天下,且數世矣。至于始皇之時,六國大抵皆消沮。始滅韓,后滅齊,大率十年間耳,皆滅人之國,虜人之君,其毒至慘也。夫此六國諸侯者,其上世皆有功于民,又皆據國數百年,其本根深結于人心者固,一旦芟夷蕩覆之,其勢必不帖然而遂已。如塞大水、伐大木,其漸漬之末流,播散之余種,將且復漲而暴興,不得其寂寥氣盡則不止。秦雖欲反其所以取之道守之,而其機已成,其勢必復矣,故秦之事不可為也。嗚呼!秦滅六國,不十余年而六國并立,秦以不祀,其故豈不然歟?故賈生之論,戲論也。(取材于張耒《秦論》)(二)周室衰,諸侯更霸數百年,及秦累世窮兵極勢而后定天下,天下已定,其十三歲而亡,何也?曰:秦之亡也久矣。秦自用孝公、商鞅之法,勢日張而德日衰,兵日振而俗日弊,地日廣而民心日益散,秦之亡也久矣。然則賈生謂攻守之勢異,非歟?曰:攻守一道也。是故湯、武由仁義以攻,由仁義以守,漢、唐以仁義而攻,以仁義而守,子孫享之各數百年,蓋得其道也。曰:秦失其道,其能定天下,何也?曰:時也。六國之君,其愚又甚于秦,故秦能欺之,以僥幸一時之勝而亡立至矣。(取材于胡宏《知言》)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世以為確論確論:符合事實的言論B.而披攘之矣披攘:順從C.其勢必不帖然而遂已帖然:安定的樣子D.秦以不祀不祀:指亡國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其報應如表影聲響之不差也B.故如是而取之譬如人之殖產也勢日張而德日衰C.其上世皆有功于民D.秦之亡也久矣其愚又甚于秦攻守一道也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賈百金之貨于鄰國到鄰國售賣貨物時將價格提高百金B.安有以盜賊所以取之哪有用盜賊的方式獲取C.一旦芟夷蕩覆之若有一天國家傾亡覆滅了D.及秦累世窮兵極勢而后定天下等到秦經過幾代的極盡武力征伐平定了天下9.根據文意,下列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耒指出,秦始皇滅六國之時沒有遇到任何抵抗。B.張耒認為,六國諸侯統治時間過長,人心早已渙散。C.胡宏以湯武漢唐為例,分析評價了賈誼的觀點。D.兩篇文章都詳細分析了六國的情況及滅亡原因。10.賈誼認為秦亡的原因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張耒、胡宏均不贊同這一觀點。請概括二人觀點的相同之處,并分別闡述二人對秦亡原因的認識。(6分)11.閱讀下面五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共10分)①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論語·雍也》)②力不足者,欲進而不能;畫者,能進而不欲。謂之畫者,如畫地以自限也。(朱熹《論語集注》)③冉求非不好學,觀其才藝可知,蓋偏重于藝,缺于求道之心,是以孔子勉其上進。(李炳南《論語講要》)④孔子之道高且遠,顏淵亦有“末由也已”之嘆,然嘆于“既竭吾才”之后。孔子猶曰:“吾見其進,未見其止。”又曰:“求也退,故進之。”是冉、顏之相異,正在一進一退之間。(錢穆《論語新解》)⑤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1)②③④是后人對①的解讀。根據②的解讀,用自己的話解說①中畫線句子的大意。(2分)(2)根據③④的解讀,簡要分析孔子對冉求說“今女畫”的原因和用意。(4分)(3)對于①中孔子的話,有人認為“此即孟子不為、不能之辨”。結合⑤談談你對這一解讀的理解。(4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4題。(共12分)酬元九【1】對新栽竹有懷見寄白居易昔我十年前,與君始相識。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紛無極。共保秋竹心,風霜侵不得。始嫌梧桐樹,秋至先改色。不愛楊柳枝,春來軟無力。憐君別我后,見竹長相憶。長欲在眼前,故栽庭戶側。分首今何處,君南我在北。吟我贈君詩,對之心惻惻。注釋:【1】元九:即元稹。12.以下對詩歌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梧桐”與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中的“梧桐”內涵相同。B.“憐君別我后”四句,與題目相照應,寫出了元稹栽竹的緣由。C.“分首今何處”兩句,表達出對遠隔天涯的友人的深摯情感。D.本詩看似淺白平淡,實則意蘊深厚,體現了白居易典型的詩歌風格。13.下列詩句與“對之心惻惻”中的“惻惻”,含義不同的一項是(3分)A.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杜甫《夢李白》)B.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C.惻惻懷故里,去去成老丑。(陶宗儀《擬古用陸國隱韻》)D.憂國常惻惻,立身獨煢煢。(鄭潛《笑問鏡中客》)14.這首詩多處寫到竹。請分析竹在本詩中的意蘊。(6分)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字跡清晰。(共8分)(1)詩人常以草木寄情。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___________”,以秋葉寄托送別友人的傷懷;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___________”,以落花傳遞內心的重重感傷。(2)古人臨訪勝地常抒懷感喟。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千古憑高對此,___________。六朝舊事隨流水,___________”,登臨遠眺,抒發了深沉的感慨;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___________,著我扁舟一葉”,描摹洞庭湖色,抒發了自己的懷抱。(3)學習生活中,同學們常常以古詩文名句互相勸勉。我們可以用《勸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同伴要時時自省;也可以用《諫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提醒同伴要堅持到底,有始有終。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16-19題。王師傅我家的小院兒在一棟六層住宅樓的一層,因地處城鄉接合部,一層的住戶都有一個院子,于是,侍弄院子幾乎成了大家的“必修課”,比賽與創新是永恒的主題。老伴兒突發奇想要安一個涼亭,那就安吧,只是這要占去小菜園東側的一塊地,得事先做地面處理。朋友開了一家裝修公司,他告訴我,明天就安排王師傅上門。翌日,王師傅來了。他五六十歲,中等個兒,結實,憨厚。王師傅一進院兒就把目光落在了我的菜地上,那樣子似是故人相見。看了一圈后,他皺了皺眉,說:“叔,你這個壟不能這么淺,長一長,根兒就露出來了。另外,苗和苗的間距也太寬了,再窄一點就好了。”我告訴他,這是一位農業專家朋友告訴我的,說每隔40厘米種一棵苗。王師傅說:“他指的是大地吧?小院兒種菜,間距頂多30厘米。太寬了,你少種多少菜呀?還有,你備的壟太低了,要‘淺種深蹚’才好。”那神情,那語氣,那專注的勁兒,似乎他不是來安亭子的,而是來檢查我家菜園種植情況的。接著,他二話不說,抄起旁邊的鋤頭就備起壟來,一邊說:“叔,這地多硬啊,地這么硬菜苗鉆不出來呀!”他邊備壟邊把土塊敲碎。如此熟練地精耕細作,不消說,是個種地的老把式。備完壟,王師傅開始平整土地,做硬化處理。王師傅告訴我,他家有幾十畝地,都已經包出去了,這樣,他就可以出來打打工,掙點兒錢,給兒子蓋房子結婚。“這一晃,干了有二十多年了。剛開始給磚廠拉磚,從磚廠到火車站的道不好,下雨天泥頭拐杖的,賊不好走,車經常壞。”我說:“那可挺扎心的。”他說:“沒事兒,壞了我自己修。人啊,干什么事兒就得琢磨,琢磨琢磨就會了。”我問:“拉磚能掙多少錢呢?”王師傅告訴我,他一天得拉8趟磚,一趟掙7塊錢。我說:“才7塊錢,少了點吧?”王師傅溫厚地一笑:“那個年月,一天能掙56塊錢呢!一個月下來你算算?”他說,那些年除了拉磚,其他好多活兒都干過,汽車修理、瓦工、木工、電工、水暖工、油漆工。跟我聊天的時候,王師傅注意到了小菜園的黃瓜壟:“叔,你種這么多西葫蘆干啥?”我說:“我買的是黃瓜苗哇!怎么,是西葫蘆?”王師傅說:“西葫蘆一長起來就鋪散滿地,我看留兩棵就行,其他的都拔了吧,再補種幾棵黃瓜苗。”我問:“這時候還能買著黃瓜苗嗎?”王師傅說:“正好今天有集,估計能有。明天就是芒種了,老話說‘過了芒種,不可強種’,今天是最后一天,快去吧。”市集離我這兒往返需40分鐘。老伴兒不但買了黃瓜苗,還買了兩捆小蔥。趁著歇氣兒的工夫,王師傅對我老伴兒提議:“你在亭子這塊地的邊兒上一邊留一壟地,種點兒小蔥、苦瓜什么的多好。”老伴兒很興奮,她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菜苗都種上。“嬸子,你先挑些細嫩的蔥,再把根兒上的長須子剪掉。”王師傅說完,挖了一個小壟溝,灌滿水,再把蔥每隔3厘米擺上一棵。他又告訴我老伴兒:“等它們都站立起來了,你再往上培土。記住土得一點一點地添,你埋土埋得越深,蔥白兒就越長、越粗。”王師傅邊挖溝邊感嘆:“叔,你看你家的土多好,還有蚯蚓呢。”我問:“有蚯蚓就說明土質好?”“對呀,蚯蚓就像人一樣也得吃,土好它才有得吃呀。”王師傅說完,又吩咐我老伴兒:“嬸子,你不是要在花臺上種菜嗎?你現在先篩土吧。”老伴兒有些吃驚:“這土還得篩呀?”他說:“對,不然你撒上籽兒它能長出來嗎?”我們家沒篩子,于是老伴兒再次開車去買篩子。王師傅繼續平整地面。我發現,他是一個做事極認真的人,這可能是他多年養成的職業操守。王師傅把平整地面挖出的多余的黑土,一鍬一鍬地添到東邊兒的菜地里,一邊說:“這土多好啊,可別白瞎了。”他往返了幾十次,看著都覺得累人。接著,王師傅用手將那些土塊兒捏碎,即便是花生粒兒大小的也捏得粉碎。我又注意到,他似乎不是在捏土塊,而是在跟它們深情地交流。他的嘴里還喃喃地細語著,好像在說:“我把你們弄得松一點、細一點,菜苗長大的時候就舒服多了。”好像這土地是有靈魂、有感情的,完全聽得懂他的話。自言自語中,我看到他眼睛里那柔柔的光,那是發自靈魂的深情,是那么慈愛,讓人想起父愛和母愛。他完全忘了小院兒的主人是誰,他似乎是在和遠方歸來的親人訴說著什么。而后,王師傅一邊捏土塊兒一邊告訴我,種菜該怎樣施肥,怎樣培土,怎樣打枝杈……我不由得想到詩人艾青的詩句,可以套用一下:“為什么他的臉上常洋溢著幸福?因為他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又讓我想起有一陣子,常在江邊看到一位老人,他總是久久地坐在長椅上發呆。一次,我問他怎么一個人待在這兒,他長嘆道:“因為沒啥事兒啊!”老人告訴我,他原來住在鄉下,現在進了城,住在姑娘家,沒有了地也沒有了園子——說著,他的眼淚竟唰地流了下來。這讓我吃了一驚。是啊,農民將一生的情感都傾注在土地上,尤其對老一輩人來說,離開了土地就像魚離開了水。他們可能不太知道唐詩宋詞,但是農業這本經已經融入他們的骨髓。我們常說“衣食父母”,那么,誰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呢?農民。沒有農民,就沒有我們這個國家燦爛的5000年文明。正是農民,讓中華兒女得以繁衍生息。下午,王師傅終于把安亭子的那塊地給平整好了,并鋪上了石板。他說:“瞅著天是要下雨呀。有塑料布沒有?得把地面罩上。”老伴兒開玩笑地說:“王師傅,能不能一次把話說完呀!”王師傅說:“對了,嬸子,再買一把笤帚,你家這個塑料笤帚太軟。買那種高粱扎的最好,要不然這些殘土你掃不凈。”接著,王師傅開始清掃院子里的殘土和垃圾,仔細地把它們裝在袋子里,而后把袋子扛到了垃圾站。這時,果真下起了大雨。王師傅仰頭看著天:“哎呀,這雨下得有點早啊,常言道‘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雨吃飽飯’。”是啊,風雨雷電,陰晴冷暖,無時無刻不牽動著農民的心啊。我問:“王師傅,你從早干到晚,不累嗎?”他說:“叔,人干點兒活兒好。長壽。”師者,我之楷模。(取材于阿成的同名散文)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幾乎成了大家的“必修課”必修課:必須要做的事情B.是個種地的老把式老把式:熟練于某種技藝、有豐富經驗的人C.可別白瞎了白瞎了:視而不見D.我們常說“衣食父母”衣食父母:生活所依賴的人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師傅為了兒子常年在外辛苦工作,表現了他作為父親的責任與擔當。B.文中巧妙化用艾青的經典詩句,有助于刻畫人物形象,增強文章感染力。C.老伴兒讓王師傅“一次把話說完”,表現出對王師傅工作缺少規劃的不滿。D.文章中有關時令與農事的民諺,突顯了人物的身份特征,豐富了人物形象。18.作者在文章第九段中寫了一位常在江邊的老人,請簡要分析這部分內容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19.請結合全文內容,分析文章結尾“師者,我之楷模”的涵義。(6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20.語言基礎運用(共6分)①《云宮迅音》是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的片頭曲,以其獨特性成為中國音樂人大膽創新的標志性作品之一。②它開創了電視劇使用電子配樂的先例。③在樂曲的開頭部分,電子合成器模擬的“咻咻咻”聲結合鼓點的“咚咚咚”聲,瞬間將人們帶入石猴出世的震撼場景。④作為電視劇片頭曲,《云宮迅音》沒有一句歌詞,但曲中女聲“啊啊啊”的高亢吟唱,如同天籟之音,讓人如臨仙境。⑤通過創作者深刻理解原著思想,大膽創新表現形式,使《云宮迅音》擁有了跨越時空的魅力,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可磨滅的童年印記。(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第①句的“其”可刪除。B.第②句的“先例”不能換為“先河”。C.③句的“在”可刪除。D.④句的成語使用恰當。(2)第⑤句有語病,請進行修改。要求:保留原有信息,將修改后的語句寫在答題卡上。(3分)21.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1)社區開展“安全出行”宣傳活動。請你給居民寫一份倡議書,倡導大家要文明乘坐電梯、保障安全,注意不要亂按樓層,不要蹦跳,不要攜帶危險物品……要求:語言簡潔,有號召力。(2)近日,為教材設計封面的活動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果請你為高中階段某一科目的一冊教材設計封面,你會怎樣設計?要求:描述你設計的封面,并說明設計意圖。(3)請以“雨中情”為題目,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22.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1)宋詞中的名句“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云深處,浩氣展虹霓”,表達了詞人穿越花叢尋找出路的愿望。無論個人、集體、國家、民族,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都需要尋找適合自己之路。請以“尋路”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第33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奧運健兒多次在對手強勁、形勢不利的情況下奮勇拼搏,實現“驚天逆轉”,取得了優異成績。在現實生活的其他領域中也常常上演著“逆轉”的故事,扣人心弦,引人深思。請以“逆轉”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北京市朝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質量檢測高三語文參考答案2024.11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1.(3分)D2.(3分)D3.(3分)B4.(3分)C5.(6分)參考答案:①中軸線打造了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形成個性鮮明的城市形象,促進了城市文化的繁榮;在整治修繕、創新利用的過程中帶動了北京經濟、文化的繁榮。②北京中軸線秉承了“中”“和”的哲學理念,延續以中為尊、均衡對稱的布局,寄寓著對社會和諧安定的美好追求;聯系起國家禮儀場所和市井街市,盡可能滿足人民對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打造和諧城市。③北京中軸線這一寶貴遺產,傳承了中華文明的歷史文脈;對中軸線進行保護和創新利用,使其更廣泛地融入人民生活,促進了北京經濟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評分參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6.(3分)B7.(3分)A8.(3分)A9.(3分)C10.(6分)答案示例:二人認為無論攻天下還是守天下都應施行仁義,秦攻守時都不能施行仁義。張耒認為秦取得天下的方式是兇殘狠毒不仁義的,即使想用仁義之道守住天下也無法做到,仍舊會走向滅亡。胡宏認為秦滅亡的隱患早已存在,秦在日益強大的過程中漸失仁義,在此情況下能滅六國不過是一時僥幸,衰亡是早已注定的。【評分參考】相同之處2分,闡釋4分。意思對即可。11.(10分)參考答案:(1)(2分)想要前進但能力不夠的人,到半路才停下來,現在你是給自己劃了界限不肯前進。【評分參考】意思對即可。(2)(4分)冉求好學上進,但偏重于才藝,缺乏求仁的決心,遇事容易退縮,對孔子提倡的仁道,他表示能力不足難以達到。因此,孔子指出他并未努力嘗試就說自己能力不足以求仁,是自我設限。這是孔子通過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警醒和勉勵冉求。【評分參考】原因和用意各2分,意思對即可。(3)(4分)孔子認為,對于仁道要堅持不懈地追求,不應還未開始就以“力不足”為借口不去追求,這實際上就是孟子所說的,事情有“做不到”和“能做到而不去做”之分,以“做不到”為借口不去努力做事是錯誤的。【評分參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12.(3分)A13.(3分)B14.(6分)答案要點:①竹是元稹孤直品性的象征,詩人以竹喻友,贊揚了友人的高潔品質。②詩人與元稹共保竹一樣的高潔品質,面對紛繁世事矢志不渝,也蘊含二人因志趣相投、友誼堅定不移之意。③竹是詩人與元稹之間情感的寄托,元稹栽竹思友、寫詩寄友,詩人寫詩應和,表達關切。【評分參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15.(8分)(1)楓葉荻花秋瑟瑟如今有誰堪摘(2)謾嗟榮辱但寒煙衰草凝綠玉鑒瓊田三萬頃(3)示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評分標準】每空1分。句中有錯該句不得分。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16.(3分)C17.(3分)C18.(6分)答案要點:①這位老人和王師傅一樣是農民,他進城生活后因無處耕作而傷感。照應前文王師傅對土地、菜苗充滿情感,在勞動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②江邊老人和王師傅二人觸發了作者的思考感悟,使作者認識到農民和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深厚感情,表達了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贊美。③引發了作者深層的思考,贊嘆農民對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巨大作用,深化主旨。【評分參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19.(6分)答案要點:①王師傅精通農事,勞動技能豐富;勤勞能干,善于在實踐中學習;做事極其認真,有職業操守;不以勞動為苦,熱愛勞動,更享受勞動。②在作者看來,王師傅可以稱為“師”,視其為“楷模”,表達了作者對王師傅的高度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炭制品企業市場競爭力提升策略與考核試卷
- 游樂設施施工法律法規知識考核試卷
- 電氣靜電及雷電安全防護技術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冶煉工藝考核試卷
- 玻璃防眩光涂層開發考核試卷
- 礦山電氣系統設計與優化考核試卷
- 畜牧機械質量管理與可靠性考核試卷
- 海底古海洋學研究中心考核試卷
- 海上旅游目的地營銷策略考核試卷
- 遼寧省葫蘆島市高中名校2024-2025學年高三第10次統練數學試題含解析
- 白細胞疾病及其檢驗(血液學檢驗課件)
- 案例3 哪吒-全球首個“海空一體”跨域航行器平臺
- T-CTSS 3-2024 茶藝職業技能競賽技術規程
- 車隊運營中的司機管理策略研究
- 新生兒臍部出血的護理
- 實驗室的智能化設計與建設
- 《中國海洋大學》課件
- 排污許可管理培訓課件
- 《鹽津鋪子公司盈利能力探析實例報告(10000字論文)》
- 2025年中考語文課內名著閱讀專題復習:第10部 《水滸傳》課件
- 案例:中建八局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綠色施工(76P)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