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抑癌基因課件_第1頁
第4章 抑癌基因課件_第2頁
第4章 抑癌基因課件_第3頁
第4章 抑癌基因課件_第4頁
第4章 抑癌基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概述:抑癌基因: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的一類基因產物能抑制細胞生長并能潛在抑制細胞癌變,當通過純合缺失或失活可引起惡性轉化的基因群,又稱為隱性癌基因、抗癌基因或腫瘤易感基因。抑癌基因的作用:在調控細胞生長、增殖及分化過程中起負調控作用,并能潛在地抑制腫瘤的生長。如果其功能失活或出現基因缺失、突變等異常,可導致細胞惡性轉化而發生腫瘤。抑癌基因的生物學功能與癌基因相反。

第4章抑癌基因抑癌基因理論上的三個基本條件:1.該惡性腫瘤的相應正常組織中該基因必須正常表達2.該惡性腫瘤中這種基因應有功能失活或結構改變或表達缺陷3.將這種基因的野生型導入基因異常的腫瘤細胞內,可部分或全部改變其惡性表型第4章抑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功能:1、誘導終末分化2、維持基因穩定3、觸發衰老,誘導細胞程序性死亡。4、調節細胞生長5、抑制蛋白酶活性6、改變DNA甲基化酶活性負性生長因素的信息傳導調節基因第4章抑癌基因7、調節組織相容性抗原8、調節血管形成9、促進細胞間聯系第4章抑癌基因第一節

抑癌基因研究的歷史回顧1.細胞融合試驗是抑癌基因存在的最早依據。當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融合形成雜交細胞時,能抑制癌細胞的致癌性,表明正常細胞具有抑制細胞癌變的基因成分。2.Knudson根據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遺傳學分析,提出了腫瘤發生的“兩次突變假說”。發現腫瘤形成時,13號染色體(13q1.4)的兩個等位基因常常同時缺乏或失活,表明這類基因具有抑制腫瘤形成作用。第4章抑癌基因3.在腫瘤細胞中常發現有等位基因的雜合型丟失,據此以發現新的抑癌基因

但是不能把所有能抑制細胞生長作用的因素都稱為抑癌基因,如干擾素、生長抑素等。第4章抑癌基因1989年以來,抑癌基因的分離和鑒定已取得很大進展,發現二十多種,已克隆出十幾種抑癌基因,目前最受關注的是Rb,P53基因。而且新的抑癌基因還在不斷出現。第4章抑癌基因第二節

Rb基因

Rb(retinoblastomagene,Rb)是第一個被克隆的抑癌基因。1971年Knudson系統地研究了有明顯顯性遺傳的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提出了著名的腫瘤“兩次突變”的假說,認為在有遺傳傾向的病人體內所有干細胞及體細胞都存在一種突變,在此基礎的發育過程中任一視網膜母細胞再出現第二次突變,即可導致腫瘤發生。Rb基因是源于父母雙方的兩個視網膜母細胞瘤相關的等位基因

第4章抑癌基因1988年,Huang等用逆轉錄病毒感染的方法將Rb基因導入視網膜母細胞瘤WERI-Rb27,發現Rb基因可完全抑制WERI-Rb27細胞在裸鼠體內的致癌性。應用同樣的方法導入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結果Rb基因都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癌細胞在裸鼠體內的致癌性。這些結果為Rb基因的抗癌性提供了直接的證據。第4章抑癌基因Rb基因可以完全抑制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致瘤性,表明Rb基因功能失活是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生的重要機制。而Rb基因只能部分抑制前列腺癌、膀胱癌、乳腺癌的致瘤性,說明Rb基因失活在這些腫瘤的發生、發展中起著一定作用,這些腫瘤的發生還存在其他基因的改變。第4章抑癌基因一、Rb基因結構Rb結構:全長約200kb,含27個外顯子,26個內含子,由4757個核苷酸組成,3’端有AATAA加尾信號序列和polyA,轉錄產物為4.7kbmRNA,可編碼928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分子量約為1.1*105,生物化學的分離技術和免疫熒光技術研究表明,85%的Rb蛋白質產物存在于細胞核中,約10%在細胞膜上,在胞漿和間質中幾乎沒有Rb蛋白質。第4章抑癌基因細胞分裂周期圖第4章抑癌基因二、Rb蛋白的磷酸化和細胞周期1、Rb蛋白的磷酸化和細胞周期Rb蛋白定位于核內,為核磷酸蛋白,具有結合DNA特性,并有轉錄調節因子的功能;Rb蛋白的功能受自身磷酸化程度的調節,而其磷酸化與脫磷酸化過程呈現細胞周期依賴性,Rb的狀態隨著細胞周期以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不同。在細胞周期的G1期,Rb蛋白為去磷酸化狀態,而在G2,S,M期為磷酸化狀態。磷酸化發生在G1/S期之間,主要為M期。第4章抑癌基因

Rb蛋白磷酸化受細胞周期調節因子cdc2、蛋白激酶p34的調節,此外Rb蛋白與轉錄因子E2F結合形成的復合物調節和控制S期的轉錄及復制。在對細胞生長的調控中,Rb的非磷酸化狀態是維持細胞處在G0或G1期的活化形式,控制和抑制細胞生長和增殖,而磷酸化的Rb蛋白將細胞由這種控制中釋放出來,使細胞進入DNA合成及有絲分裂期。因此,非磷酸化的Rb蛋白為活化形式,它具有促進細胞分化,抑制生長和增殖的負調節因子的作用。第4章抑癌基因Rb蛋白磷酸化失去抑制作用進入細胞分裂周期去磷酸化+E2F停留在G0/G1期SG2M期第4章抑癌基因2、Rb蛋白與病毒的結合作用

SV40病毒大T抗原腺病毒5型EIA癌蛋白均能與磷酸化的Rb蛋白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Rb蛋白失活抑制細胞正常生長的作用喪失。第4章抑癌基因3、

Rb基因異常與某些腫瘤發生的相關性(1)15-40%視網膜母細胞瘤有Rb基因的缺失,如果Rb基因缺失一個或兩個拷貝(2)有時可發生片斷的部分缺失(3)有基因結構異常視網膜母細胞瘤檢測不到正常Rb基因的mRNA,Rb蛋白表達水平極低下。除視網膜母細胞瘤中發現異常外,在其他類型腫瘤,如:成骨肉瘤、乳腺癌、小細胞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中也有Rb基因結構及表達異常。第4章抑癌基因4、Rb基因的抗癌性有兩層含義:(1)、一是在正常細胞中Rb基因具有抑制細胞生長的作用(2)、二是在腫瘤細胞內Rb基因具有抑制其生長及致瘤性作用利用Rb基因探針和抗Rb蛋白的抗體檢測正常人體組織及其相應的腫瘤組織,發現正常人體組織Rb基因的結構及表達均正常,而相應的腫瘤組織中的基因常常有缺失突變,缺乏正常的蛋白。

第4章抑癌基因第三節

P53基因P53基因是迄今發現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的基因,自1979年P53基因命名以來,人們對P53基因的認識經歷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到抑癌基因的多次轉變。導致細胞轉化或腫瘤形成的P53是P53基因突變的產物,是一種腫瘤促進因子,它可以消除正常P53的功能,而野生型P53是一種抑癌基因。人類腫瘤中約50%以上與P53基因變化有關,僅1991-1998年6月的有關論文就超過6000篇,P53基因也被Science雜志評為1993年的明星分子。

第4章抑癌基因一、P53基因的結構及特點

人P53基因定位于17號染色體短臂1區3帶(17p1,3)分布于200kbDNA區段內,含11個外顯子和10個內含子。其轉錄產物2.5kbmRNA。P53基因編碼393個氨基酸組成的核磷蛋白,分子量為53*103,稱P53蛋白,定位于核內,能與DNA特異性結合,具有轉錄因子的作用。正常P53蛋白在細胞中易水解,半衰期為20分鐘,突變性P53蛋白的半衰期為1.5-7h.第4章抑癌基因二、P53蛋白的生物學功能1、

對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P53蛋白是一個細胞周期相關蛋白,參與細胞增殖的調節。正常細胞中P53蛋白控制著靜止期細胞從G0到G1期的轉變,并且在G1期的生長限制性位點(Rpoint)控制細胞進入細胞周期后的增殖。腫瘤細胞中,突變的P53過量表達,具有增殖正調控作用。野生型P53則是一個細胞生長負調控因子,P53蛋白的磷酸化與細胞周期有關,非磷酸化的P53蛋白為其活性形式,發揮對細胞生長和增殖的負調節作用。第4章抑癌基因2、

P53蛋白與病毒的結合作用3、

為DNA損傷的檢查站4、

誘導細胞分化5、

影響細胞調亡6、

P53基因調節細胞內基因轉錄

P53除可以與某些病毒癌蛋白結合外,還可與細胞內的轉錄因子結合,起到活化和調節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基因為Mdm2和P21WAF1/CIPIMdm2基因產物與野生型P53結合阻止P53抑制細胞增殖和誘導凋亡的功能第4章抑癌基因第四節INK4基因家族一、p16基因結構和生物學特性(一)、基因結構位于9p21,全長8.5kb,由二個內含子和三個外顯子組成。編碼CDK4抑制蛋白。(二)、生物學特性(如下圖)

第4章抑癌基因CDK4+Rb蛋白磷酸化Rb蛋白Rb蛋白失活P16蛋白抑制cyclinD促進第4章抑癌基因(三)、調控主要受Rb、p16、cyclinD、CDK的反饋調節。(四)、基因異常與腫瘤1、基因異常方式(1)基因缺失(2)點突變2、相關腫瘤黑色素瘤、食管癌、肺癌、肝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膀胱癌、卵巢癌、乳腺癌、骨肉瘤、間皮肉瘤、淋巴造血系統腫瘤。第4章抑癌基因二、p15基因結構和生物學特性(一)、基因結構全長460kb,位于9p21,編碼137個AA,分子量為14.7kD的胞漿蛋白,與p16有95%的序列相同,含2個外顯子。(二)、生物學特性結合CDK4、CDK6,抑制CDK4-cyclinD,CDK6-cyclinD,從而抑制細胞增殖。第4章抑癌基因(三)、基因異常與腫瘤1、基因異常方式(1)基因缺失(2)突變(3)高甲基化2、相關腫瘤多種實體瘤和腫瘤細胞株。如間皮瘤、白血病、非小細胞肺癌第4章抑癌基因三、p18和p19基因1、p18被命名為CDKN2C,p19被命名為CDKN2D或INK4D,均為單拷貝基因,分別定位于定位于染色體1p32和19p13.2。2、兩者在結構、功能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都具有5個錨蛋白重復序列,每個重復序列含有32個氨基酸。主要功能為特異性抑制CDK4/6的活性3、兩者在許多正常組織中均有表達,具有周期依賴性,G1中期表達最低,S期達高峰。4、p18基因突變和缺失之見于少數腫瘤,如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P19基因在腫瘤中的突變率更低。第4章抑癌基因第五節CIP-KIP基因家族一、p21基因1、基因結構位于染色體6q21.2,為單拷貝基因,長85kb,含有3個外顯子,cDNA長約2.1kb。編碼包含164個氨基酸殘基的蛋白,分子量21kD。2、功能(1)結合p53、SP1、MyoD(2)抑制多種Cyclin-CDK復合物(3)抑制細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與DNA多聚酶8結合。(4)抑制應激激活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proteinkinase,SAPK)的活性,使C-Jun不能磷酸化。(5)參與p53介導的細胞DNA損傷反應。第4章抑癌基因3、與腫瘤的關系與其他相關基因起協同作用,大多數腫瘤未發現p21突變,但存在基因的多態性改變。第4章抑癌基因二、p27基因1、基因結構位于染色體12p13,編碼含198個氨基酸殘基的多肽,分子量27kD2、功能抑制Cyclin-CDKs和H1組蛋白酶活性;抑制Cyclin-CDKs復合物在Thr-160磷酸化能力。3、與腫瘤關系基因突變罕見,但有些實驗證明p27功能異常確實與腫瘤的發生有關。第4章抑癌基因三、p57基因1、基因結構位于染色體11p11.5,其開放讀碼框948bp。編碼含316個氨基酸殘基的多肽,分子量57kD。2、功能(1)抑制CDK活性(2)與G1期Cyclin-CDK復合物結合并抑制之(3)于正常組織中表達3、與腫瘤關系認為p57基因的LOH與乳腺癌、膀胱癌、腎癌、卵巢癌等多種腫瘤有關,但缺失率不高;結腸癌、胰腺癌、肝癌中p57蛋白高表達。第4章抑癌基因第六節PTEN基因一、基因結構和生物學特性1、基因結構位于10q23.3,由9個外顯子組成,相應蛋白質包含403個AA。2、生物學特性拮抗酪氨酸激酶。第4章抑癌基因二、基因異常與腫瘤1、基因異常方式(1)基因純合性丟失(2)突變包括(3)甲基化2、相關腫瘤膠質母細胞瘤、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卵巢癌、乳腺癌、肺癌、膀胱癌、甲狀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另外也與Cowden病、Bannayan-Zonana或Bannayan-Ruvalcaba綜合征有關。缺失突變錯義突變無意義突變mRNA剪接突變第4章抑癌基因第七節FHIT基因一、基因結構

FHIT基因位于人類染色體3p14.2。cDNA全長約1.1kb,含10個外顯子,編碼含147個氨基酸的分子量為16.8kD的蛋白質。二、功能及與腫瘤關系所編碼的蛋白質是一典型的Ap3A水解酶(5’,5’’’-pl,p3-triphosphatehydrolase),基因發生突變后,Ap3A水解酶活性喪失,導致Ap3A或類似的復合物水平升高并促進腫瘤發生。主要異常為基因的缺失。與多種腫瘤發生有關。如消化道腫瘤、呼吸道腫瘤等。第4章抑癌基因第八節BRCA基因一、基因結構

BRCA1基因位于染色體17q21,基因全長100kb,含23個外顯子,22個內含子。BRCA2基因位于染色體13q12編碼含3418個氨基酸殘基的蛋白質。二、基因異常與腫瘤1、基因異常方式(1)等位基因雜合性缺失(2)基因突變。包括終止碼突變、錯義突變、移碼突變。2、與腫瘤關系主要與乳腺癌、卵巢癌有關。第4章抑癌基因第九節其他抑癌基因一、DCC基因(deleted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