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蘩漪與七巧的悲劇命運_第1頁
淺析蘩漪與七巧的悲劇命運_第2頁
淺析蘩漪與七巧的悲劇命運_第3頁
淺析蘩漪與七巧的悲劇命運_第4頁
淺析蘩漪與七巧的悲劇命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析蘩漪與七巧的悲劇命運摘要蘩漪和七巧分別是《雷雨》和《金鎖記》中塑造得比較成功的悲劇形象,也是當時特定(封建正統秩序開始消亡但還在占統治地位)的背景之下受殘害的千萬中國婦女悲劇的代表,她們雖然有著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經歷,但她們的遭遇卻有著相同之處,都是受封建思想(男權社會)的壓迫后扭曲了人性從而變得瘋狂,蘩漪從一個年輕有為的美少女變成了一個遭受倫理道德譴責的惡婦人,七巧在曹公館的浸染下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她不僅帶上了黃金的枷鎖,而且還開始剝奪別人的幸福。她們性格的變化與其生長的環境和自身的因素有關,同時她們也是飛蛾火中的翔舞者,用自己火熱的生命在大海里蕩起了一絲追求愛情和渴望自由的火花,成為以后婦女爭取權利的典范,她們的性格打破了先前婦女不反抗,不拒絕的聽天由命的局面從而具有新穎性,她們身上所集中的矛盾意味深長,具有蘊藉性,她們對后人的啟事頗多。本篇論文從四個方面對主人公進行比較分析。第一章我們將走進主人公的世界,從獨特的性格去了解她們特有一面;第二部份我們描她們的形象;第三部份我們將重點介紹造成她們悲劇命運的原因;第四部份我們從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世界觀來淺析悲劇人物形象塑造與作者自身成長在關系。本文過這四個方面對主人公進行比較全面的分析以圖從她們身上找到那個時代婦女不幸的因數,給予我啟示,同時也有利于我對現代作家作品的正確理解與認識,以便提高我的文化素養,陶冶情操,與文共舞。關鍵詞:蘩漪、七巧、悲劇、比較前言《金鎖記》和《雷雨》一直是現代文學研究不可缺少的作品,然而在讀了眾多作品后筆者發現很多人所關注的是作品本身的意義和兩位作者的寫作技巧。對作品意義的關注筆者是因為這兩部作品在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雷雨》是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志;而《金瑣記》則是中國現代通俗小說的一面旗幟。至于作者對文字技巧的關注我認為是因為它們在這方面的成就太突出的緣故吧。毫無疑問,曹禺和張愛玲都是寫作的天才,他們那令人耳目一新的寫作風格,那嫻熟的寫作手法和技巧,還有那些“利落痛快”的文字,都不能不引起讀者的注意和贊美。當然,也有許多人涉及了人物形象的研究,尤其是《雷雨》中的繁漪、《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更是成為各自分析、爭論的焦點。然而筆者發現大多數人是從社會政治學的角度出發,去挖掘形象所承載的社會意義、道德意義,因此所得結論相差懸殊。本文試圖圍繞這兩個人物,從人物性格、形象、造成命運的悲劇原因等角度去分析、挖掘形象本身的特征和審美價值。之所以將這兩個人物并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是因為她們有一個非常顯著的、本質的共同點,那就是:人性被扭曲后的瘋狂,而在這兩個“瘋狂”的背后都有一個令人辛酸、發人深思的悲劇。據筆者了解將這兩個人物放在一起進行分析和比較目前涉及較少。戲劇與小說的文體隔膜以及兩個人物的外在差異大概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筆者希望可以通過本文對這兩個人物的研究工作進行一些補充和嘗試,以便全面認識。第一章蘩漪與七巧的共同性格特征新穎、獨特性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在于形象的新穎性,也就是說主人公氣質的獨特性。蘩漪在沒結婚之前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姐,并且經過五四新思潮的影響,然而命運捉弄了她,為了錢勢與封建傳統所謂的“門當戶對”父母把她嫁給了比自己大十六歲的周樸園。自從嫁到周家她就在那地獄似的公館里呆了整整十年,沒有陽光,沒有新鮮的空氣,更沒有使自己快樂活下去的希望。周萍的出現點燃了她重生的火花。從此她對自由對愛情有了新的希望與追求,可以說她擺脫了往日的消沉與墮落。然而生活并不像她想的那樣美好,在跟周萍好一段時間后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她難以置信,自己心愛的男人不顧昔日之情要拋棄自己,不但如此還要去搶自己兒子心愛的女人,她苦苦哀求,她可以放棄一切和周萍遠走高飛。她沒想到苦苦的哀求換來的不是同情與憐愛,反而是侮辱與責罵,就這樣她成了一個“母親不像母親,情婦不像情婦”的異類。憤怒與仇恨占據了她整個心靈,她要報仇,為了自己那花樣的青春,為了自己這幾年在周公館所受的悶氣,更為了自己這污濁的身子,她要報仇。于是在那風雨交加的晚上她爆發了,毀了周公館,同時也斷送了自己。蘩漪是一個新時代的敢愛敢恨的女性,她的新穎在于她的大膽與人性扭曲后的瘋狂,這種瘋狂是蘩漪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的原始野性的表現,這種野性正是“在她的心,她的膽量,她的狂熱的思想,她莫名其妙的決斷時忽然而來的力量”。繁漪正是“滿蓄著這種受到壓抑而變得陰鶩的“力量”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正是這種力量使她對愛情充滿了狂熱與執著,而正是這種執著和狂熱使她在愛情的幻想破滅之后,最具了那樣強烈的叛逆和仇恨,以及那不顧一切的大膽而犀利的反抗和報復。也因此蘩漪有了一個最雷雨的性格。七巧,她生于麻油店之家,年輕時長得漂亮純真,而在那個時代漂亮女人的命運始終是悲慘的。哥嫂為了金錢把她賣給了殘疾的姜二爺,在姜公館里她沒依沒靠更沒地位,就連丫頭都輕視她。為了維護自己的錢勢她變成一個處處用“悍潑”來武裝自己的女人。從這里看她是被姜公館“所食”是值得同情的。然而命運再次捉弄了她。婆婆為了讓她死心塌地的服侍殘廢的兒子,把她扶正,成為正室的二少奶奶,但在偌大的公館里她仍然不受尊重,處處遭人欺負,這加強了她要用“錢權”來防衛自己。她千辛萬苦用了十多年的時間熬死了丈夫,熬死了婆婆。終于分到了那一份屬于自己的財產。從此她視黃金如生命,七巧的性格最獨特之處在于她對于黃金那種不敢稍有懈怠的刻骨的愛,這份“愛”成為她個性的主線,使她與眾不同。因為這份“愛”,她耗盡了自己十年的青春,她放棄了一切正常的欲望和追求,她甚至為此放棄了她一生之中最后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可以享受正常男人撫愛的機會。也正因為她為了這份“愛”己經失去的太多,所以她要報復。她用一種令人毛骨驚然的手段毀掉了兒女的幸福。她的報復是瘋狂的,是令人恐懼的,因為她報復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她的親生兒女。她被這把黃金的枷鎖鎖了整整一生,并最終成為了它的奴隸,對季澤的愛這是她一生惟一得到的“愛情”,而她成為了這份“愛情”中最令人悲哀的殉葬者。不僅如此,她還用這幅枷鎖劈殺了她的兒女,也泯滅了她作為母親的起碼人性。(二)流動性事物的發展是有過程的,量變才會產生質變。蘩漪和七巧的性格變化也是如此。蘩漪在年輕時美麗漂亮,知書識禮。自從嫁進周公館后,公館的死氣沉沉,周樸園的老氣橫秋,把她壓得喘不過氣來。周公館的窗子都是封閉的,不開窗以成了規矩。墳墓似的地方埋葬了她的過去,把她逼成了一個變態的人,扭曲了人性,變得瘋狂。七巧也是如此,在她年輕的時候她也善良過,美麗過,自從哥嫂把她賣給了姜家,她上受姑嫂的壓迫,下受丫頭的輕視,在家又得不到丈夫的呵護。她不得不用強悍來保衛自己,在這一途中,她錯把金錢當生命,她性格的變化也是在姜公館里慢慢形成的。(三)蘊藉性《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戲劇作品,它以其鮮明的時代特色、獨特的戲劇結構、豐滿的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展示出作者對時代的敏銳感受、對社會的精微剖析,從而成為中國現代話劇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在雷雨中蘩漪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她作為一個繼母與自己的兒子亂倫,面對周浦園那是一種背叛,面對兒子周沖那是一種欺騙,面對周萍,她一方面愛著周萍,一方面又恨周萍的軟弱負心,面對四風這樣一個年輕漂亮的情敵,她不免有些自卑與恐懼。這使她的內心深處飽含著矛盾、動蕩、痛苦和掙扎。于是我們面前的繁漪是一個既熱情又冷漠,既傲慢又自卑的人兒。正是這些矛盾的集中使這個形象具有了一種“魅惑性”。“這種魅惑性不易為人解悟,只有深入理解才能體會到這種意味。所以理解明白繁漪的人才能把握著她的魅惑,不然,就只會覺得她陰鶩可怖”七巧原是一個農家女子,哥嫂為了金錢而把她賣到了姜家,姜家之所以會娶她是要她死心塌地的服侍那個殘疾的姜二爺。由于丈夫的殘疾她那個“二太太”的名分也名不其實,在姜府里她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與理解,就連丫頭也看不起她。而文中的七巧并不是那種逆來順受、忍辱負重的溫柔女人,她的身上有著一種好強、蠻悍的本性,這種好強與蠻悍是和那份“平民進入豪門”后的自卑和敏感緊緊裹在一起的。她內心積淀著的怨恨和委屈與她固有的性格強有力地扭結在一起,她不僅要為自己爭取尊嚴和利益,還要尋找機會發泄心中的怨恨,與此同時,她更要努力奮斗給她的賣身契上多添點份量與尊嚴,然而她并不是大家閨秀,采用那種在表面上合情合理的方法來報復。她只有采用下層市民社會的那種放肆、尖刻和村俗的方法來為她拓展著可憐的生存空間。她拼命抓住了“黃金”這顆救命稻草并為此此耗盡一生。七巧的性格也是充滿了矛盾與掙扎,而這種掙扎還在于她的年輕漂亮,她知道自己擁有旺盛的生命力,那個殘疾的丈夫不能滿足她的欲望,寂寞的壓抑使她對小叔子有了期待,而那些森嚴的禮教束縛使他們的欲望被壓制。于是情欲和情感在長久的壓抑下發生了裂變,她漸漸變成了一個心理變態的虐待狂。對金錢執著狂熱的“愛”和正常情長久的壓抑已經扭曲了七巧的性格,使七巧的人性發生了異化,這種異化是令人恐懼的。但是我們對七巧的閱讀應從多方面去理解,她不是天生就是十惡不赦的,也不是死不知悔改的。她在年老時躺在煙榻上摸索著曾經圓滑的手腕,為她曾經的青春,為那些曾經愛過她的男人落下了眼淚,那掛在腮上的淚水讓我們看到了她靈魂深處那抹殘余的人性的光輝。這抹殘余的光輝讓七巧的性格變得更加復雜和蘊籍起來,已決不是“好”或“壞”、“善”或“惡”能夠概括的。第二章人物形象的異同蘩漪與七巧雖然有著不同的經歷與性格,但她們形象也有著相同之處,與此同時更具備了各自的特點。(一)相同之處她們年輕時時美麗善良的。她們都是封建制度下包辦婚姻的犧牲品,更是宗法制度下(男權主義)殘害的結果。她們的性格都是在不良環境里慢慢形成的。她們都是在反抗中走向了極端,扭曲了人性,變得瘋狂。她們都有失職與母親的身份,蘩漪“母親不像母親,情人不像情人”七巧撕碎了兒女的幸福生活。她們都是在被別人剝奪幸福后,開始剝奪別人的幸福,只是手段不同,方法不同,對象不同而已。(二)不同之處首先她們活的環境不同,性格修養也不同,接人待物的方法也大不相同。蘩漪出生于封建地主之家從小接受過私塾的教育,待人溫和有禮,魯四鳳來時她說話客客氣氣,對下人也有禮。盡管她有時也會歇斯底里,但她多半是恬靜的,柔和的。七巧出身于貧民階層,家里是開麻油店的,從小就沒接受過教育,盡管長得楚楚動人,但缺少素質,她打罵丫頭,臭罵兒女。其次她們的追求也不相同,蘩漪從始至終追求的都是一個愛她,懂她,尊重她的好男人,她只希望自己愛的男人能夠呵護她,給她溫暖,不要讓她孤單。七巧開始時也追求愛情,但她大部分追求的是金錢,為了金錢她可以不顧兄妹之情,不顧母女之情,戴上黃金的枷鎖,她對付別人的方法也十分狠毒。筆者認為我比較同情蘩漪,她從始至終都是善良的。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不讓自己心愛的男人被搶走。只是她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無意傷害到了別人。而七巧卻與之相反,她喜怒無常,打罵仆人,臭罵哥嫂,她故意毀壞女兒的名聲,讓女兒老無所依,讓兒子妻死人散。第三章造成她們悲劇命運的原因兩個花樣年華的年輕美少女在不長的一段時間內就變成了毒婦人,有因才會有果,她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使他們變化如此之大。(一)封建傳統思想的殘害是造成她們命運悲劇的第一步兩位花樣年華的年輕女孩卻分別嫁給一個封建專橫的老頭子,和一個半生不隨的殘疾人,一朵尚未開放的花,還未來得及向人們展示它的美,就過早地凋謝在花叢中。在大多數人看來原本身份卑微,家庭貧困的人嫁進豪門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從此她們即將改變命運將會有數不完的榮華富貴,誰知進了公館就猶如進了墳墓。埋葬了她們的青春,埋葬了她們年輕的心,在那個時代婦女從小就接受“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男權思想,絲毫不被尊重。在男人眼里,女人如衣服,隨時可換,在女人自身眼里男人就是自己的依靠,自己的上帝。在《雷雨》中周樸園逼蘩漪吃藥,蘩漪不從,“周樸園(高聲)跪下(萍望蘩漪及沖,蘩漪淚痕滿面,沖身體發抖)叫你跪下”這一句就能充分表現出來了男權主義的威信。在《金鎖記》里七巧在丈夫沒死之前憑著丈夫的優勢橫沖直撞,在丈夫死后由于兒子尚未成熟,她取代了兒子的地位更顯得飛橫跋扈。她完全失去了理智被權錢蒙蔽了雙眼。(二)原始的野性是促成她們悲劇命運的潤滑劑女人也需要尊重與被尊重,就像蘩漪所說的一樣,“她是一個女人,一個需要男人真愛她的女人,她要做一個真真活著的女人。”她對周萍高喊“我沒有孩子,我沒有丈夫,我沒有家,我什么都沒有,我只想對你說——我愛你”。這幾句話言簡意賅卻進一步表現出了蘩漪的原有的野性。此時的她可以不要廉恥,不要尊嚴的懇請周萍,這是對欲望的自然表現。這思想超過了理智,促使她變得瘋狂。對七巧我們更“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她從小生活在喧囂的城市,看慣了社會里的點點滴滴,對爭權奪勢不以為然。她有小心眼,愛耍小脾氣,心胸狹窄。更談不上有優雅的言談舉止。她就是一個野性十足的女人,她的野性促使了她對生活的猜疑,對黃金的向往,她認為在社會上沒有一個人值得信賴,包括自己的兒女,原文中當女兒滿懷歡喜告訴她自己有了心怡的人,作為一個合格的母親她應該為女兒感到高興,要知道女兒已經快三十了。在古代女兒十八不嫁父母有過。可萬萬沒想到她卻這樣說“不害臊,你是肚子里有了擱不住的東西怎么著?火燒眉毛等不及過門。嫁妝也不要了你愿意別人還不愿意”。她的蠻不講理對黃金的喜愛直到死也未曾改變。她要死時還對黃金依依不舍——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順著瘦骨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三)“遭欺騙被拋棄”是她們人性扭曲的又一個原因“男人怕入錯行,女人怕嫁錯郞”果真如此。周萍在玩弄過蘩漪后,對蘩漪產生了厭倦,一他另有新歡,二他害怕父親發現她們的丑事,于是他迫不及待地要與蘩漪斷絕男女關系。當蘩漪質問他為什么時,他理直氣壯地說“你不承認你是父親的妻子,沖弟的母親,我還承認我是父親的兒子,沖弟的哥哥”。這句話深深刺痛了蘩漪的心,想當初他對自己是多么體貼,往日說的話句句在耳,牽手的畫面歷歷在目,如今怎么就變味了呢,不僅如此還讓自己身敗名裂。以后她怎么在周公館生活下去?此時的蘩漪集千火于身,集萬怒于心,既然自己得不到,別人也休想得到。七巧她剛進姜家時就對季澤產生了好感,她曾經引誘過,但季澤礙于面子拒絕了她,可她還對季澤存有念想。在十幾年后當季澤對她說:“你那兒知道我內心的苦楚?你對我好我心里明白,但我得管住我自己——我不能坑壞了你。家里人多眼雜,讓人知道了我是個男子漢不打緊,你可了不得。”聽到這里七巧似乎有些感動了。可當她知道季澤說著些話哄她開心是為了要她賣掉地,而不是真正的愛她。這是一種咋樣的傷心失望,她是多么愛季澤,可季澤卻如此對她。她心死了就像文中寫的那樣——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一滴、兩滴|一更兩更、、、、、一年、一百年、、、、、、真長,這寂寞的一剎那。(四)環境對她們的影響“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環境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毀滅人。環境對她們的影響何嘗不是呢?(1)、社會環境她們當時生活在封建正統秩序開始消亡但還在占統治地位的時期,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可能立刻就被更改,在封建時代注定女人是沒有地位的,她們不可能擺脫那悲慘的命運。女人思想獨立,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根本就沒不可能實現,周家和姜加是幾代的地主,剝削人民是他們的利益所在,她們不可能去為別人著想。錢勢始終是促使人們做出選擇的最好幫手,蘩漪父母為了門當戶對不顧女兒幸福,七巧哥嫂為了獲得金錢把七巧賣給了姜家。當時婦女的地位是何等卑賤。社會就是一個染缸,把蘩漪和七巧這張白紙給玷污了。使她們變得可怕,可悲,可憐。(2)、家庭環境蘩漪在娘家時知書識禮,富有思想。那是父母精心培養的結果,在嫁入周家后周樸園的專制讓她絲毫沒感受到一個女人所需要的關懷與需要,在那里沒有家的溫暖并且每天要面對周樸園那張猙獰的臉,在公館里除了寂寞、煎熬還有什么呢?面對這樣的環境她們會正常嗎?“七巧在十七八歲做姑娘時候有過滾圓的胳膊,十八九歲的時候高高挽起了大鑲大滾的藍夏布衫袖,露出一雙雪白的手腕上街買菜去。喜歡她的有肉店里的朝錄,她哥哥的結拜兄弟玉、張少泉,還有張少泉的兒子喜歡她,也許只是跟她開玩笑,然而只要是她挑中了其中的一個,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始終對她是有點真心”我們可以看出她在家時是一個年輕的美少女。在嫁如姜家后。姜家人看不起她,嫌棄她沒地位家窮。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不得不改變做人的方式方法。她死時她知道她兒女恨透了她,她婆家人恨透了她,娘家人也恨透了她。但終究還是留有遺憾。第四章悲劇形象的塑造與作者自身的關系

作品是作者主觀意識形態的表現,它傾注了作家的思想和感情。很多作品作者為了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更好的表現出來,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適當的塑造,就像《邊城》里沈從文為了展示出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和人性的美,把天保一家人塑造得十分完美。可曹禺和張愛玲為何要塑造蘩漪與七巧這兩個人了,回答是相同的。(一)曹禺(1)悲慘的童年生活。曹禺出生三天后,母親生病去世,雖然繼母很疼愛他,經常帶他看戲,參加社交,但終究還是擺脫不了內心的孤獨與寂寞,曹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封建大家庭,在小時,曹禺的父親因官場失意經常在家選得怒氣沖沖,并且經常發脾氣,在家里摔東西,他整個家矛盾重重。在一個沒有快樂的家庭里成長給曹禺帶來了不可磨滅的陰影。在五四時期曹禺受新思想的影響開始有了對封建制度弊端的認識。他要站出來指責,回頭一看,自己的家庭就像周公館,自己的父親就像周樸園,自己更像可憐的蘩漪、、、、、(2)不同境界的文化熏陶一位作家生活的時代背景,還有日后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文化、思想的熏陶也會影響到他們對人生、對世界的感悟,進而影響到他們創作的理想和追求。曹禺從少年起就閱讀了大量的西方戲劇作品,參加了多次西方戲劇作品的演出,在清華大學時還專門從事西方戲劇的研究。可以說,西方戲劇的精神已經滲入到他的血液之中,成為他感受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一種方式。總體來說,西方戲劇相對中國的傳統戲劇來說,更加注重對人的感受和表現。在《雷雨》中曹禺根據西方戲劇的寫法把蘩漪塑造成矛盾的集合體,通過這些矛盾把蘩漪內心的苦楚與生存的無賴表達得酣暢淋漓。同時也表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3)發自內心的寬容與悲憫曹禺說:“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地祈望著看戲的人們也以一種悲憫的眼來俯視這群地上的人們”。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曹禺的人性關懷。它們強調在人與人的各種不同關系中表現人的命運,強調左右著人物命運的那種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作為整體性生存的人類自己,是人類的各種不同的情欲以及在這種情欲關系中構成的人類社會、人類的各種不同思想意識、各種不同的意志行為”因此,在《雷雨》中,我們看到的己經不再是一、兩個好人與壞人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也不再是任何一種具體的人生經驗或教訓,而是對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的感受和思索。不僅如此曹禺還突破了中國戲劇中傳統的“好人好報,惡人惡報”的模式。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更加復雜多變的人生圖畫。例如繁漪,她是好人或壞人似乎并不是作者和讀者所關注的。她的陰鶩和她失去人性的報復讓我們心有余悸,但是只要想到她被周樸顯所壓制,被周萍所拋棄的屈辱的命運,她的瘋狂報復似乎是可以被理解的。而她對愛情大膽而執著地追求又不能不引起人們的同情。雖然最終她的熱烈追求并沒有得到美好的結果,她的報復行為造成了慘烈的悲劇,但這一切已不完全是繁漪自身所能夠左右的。(二)張愛玲(1)悲苦的人生張愛玲 出生于名門,祖母是李鴻章之女然而她卻有著悲慘的童年,張愛玲在四歲時父母不和,母親和姑姑一拍即合到英國去發展,不久父母離了婚,父親娶了繼母,繼母絲毫沒疼愛她,反而經常打罵她,一次她跑去找母親,原以為母親會收留她,然而令她傷心欲絕,母親給她兩個建議:一是嫁人,從此用金錢打扮自己,二用錢讀書,她果斷地選擇了第二條路,由于母親沒有供她讀書的條件,經常為錢吵架,矛盾百出,經過她的刻苦學習她終于考上了大學,去英國留學,由于國內環境的變化,她不得不回到上海開始寫作,從此她養成了“自卑、孤單、冷酷”的性格。經過童年的不幸促使了張愛玲后來的作品充滿了自私,城府,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就是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提醒著世人所有的文明將會被欲望所代替,只有人性的弱點才能長留人間。從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曹禺還是張愛玲他們的童年生活都是不完整的,在童年中他們養成了孤僻,自私的性格,這些性格或多或少都在蘩漪和七巧的身上有所體現。(2)獨具一格的悲憫張愛玲的成長期正值中國歷史的新舊轉型和新舊文化交替的特殊時期,家庭的沒落與悲苦在童年使她對新生活有了向往。恰逢西方各種思潮開始蜂擁而入中國,擁有良好傳統文化熏陶和修養的張愛玲接受了大量西方文化在她原本悲觀的心靈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這樣的生活環境也使她對和平生活中渾然不覺的人性真相有了更加敏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