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6——PAGE1—關于建設農業灌溉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實施方案為了貫徹落實《水利廳關于加快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現就組建農業灌溉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定以下實施方案。一、發展目標面向全區甚至全國,建成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產品開發、技術推廣、培訓為一體,在國內具有影響力的農業灌溉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與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等方面發揮中樞與橋梁作用,帶動和促進全區節水灌溉事業的蓬勃發展?!笆濉逼陂g,通過與市級共建、聯建的模式,由農業灌溉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搭建中心與南寧市、北海市、百色市、崇左市江州區灌溉試驗站等綜合科研平臺,爭取獲得批準建設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二、主要任務(一)完善科研平臺,攻克一批關鍵科學問題。通過與市級共建、聯建的模式,組建農業灌溉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搭建中心與南寧市、北海市、百色市、崇左市江州區灌溉試驗站等綜合科研平臺,達到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標準,基本滿足基礎研究及技術研發的需求。要立足水利發展大局,組織實施并攻克以下問題:研究作物的灌溉模式、灌溉制度及灌溉效益,雨水集流材料與技術,示范推廣農業高效節水綜合技術、城鄉水環境改善與水源保護技術、節水設備新技術等先進實用技術,歸納、總結出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研究和開拓出一批新的灌溉技術和產品,為水利先進實用技術的示范與推廣搭建一個展示平臺,很好地促進水利科技成果的推廣與轉化。力爭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水平。序號項目名稱漓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問題及保護對策研究農田降雨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糖料蔗高效節水灌溉模式研究水稻灌溉模式及灌溉制度田間數據自動化采集及灌溉自動化研究經濟作物灌溉模式及灌溉效益研究(二)加強人才培養和創新團隊培育。依托單位的試驗區內建立中心本部。計劃建立中心辦公機構,配備科技人員。加強培養中青年水利科技學科帶頭人,支持青年科技人員獨立主持科研項目的能力,使之具備項目研發的團隊。通過“項目+人才”引進模式,引進博士、研究生10名;引進美、英、德、加拿大、新加坡等國際專家,以及以色列等國家的節水灌溉先進技術,開展項目合作或做學術報告,提升中青年水利科技人員的科研水平。培養1-2名特聘專家,2-3名“十百千”人才,2-3名高級工程師。(三)提升科研產出成果。爭取獲得國家科技二等獎1項、水利部科技獎2-3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等;在國內重點刊物發表論10篇以上。(四)加強科學規范的研究運行機制。本農業灌溉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公益性科研機構。其行政關系隸屬于桂林市水利局管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實行獨立經濟核算。在業務上受科技廳和水利廳領導,同時接受水利部灌溉試驗總站的指導。實行主任負責制、項目立項專家評審制、項目負責制、科研效益與承擔人員個人利益掛鉤的量化考核。將科研成果獲獎、評優情況等納入參與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及成員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列入其晉級、評定職稱等的標準。定期表彰科研項目表現優秀的部門和個人,科技成果申報各類獎項,除外部獎勵外,中心還自行給予獎勵。五、實施階段(2013年~2020年)(一)組織開展前期申報工作。計劃在2013年完成中心的項目前期工作,并向科技廳申報。爭取得到科技廳批準。(二)組建創新團隊,引進高層次人才。依托研究中心組建“農業灌溉排水科技創新團隊”。由固定人員和流動人員(外聘)組成,固定人員主要為依托單位技術人員,流動人員主要為科研合作單位人員及聘請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的的技術專家,成立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中心的科研場地、儀器設備可利用依托單位現有場地、儀器設備,不足部分根據科研項目情況添置。(三)組建一批重點科研項目戰略聯盟。廣泛與清華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大學、桂林理工大學等知名院校、科研單位合作,整合雙方的項目資源和技術資源,圍繞節水灌溉的關鍵技術領域組建一批重大科研建設戰略聯盟,共同爭取承接國家和級重大專項科研課題,聯合開展項目關鍵技術、高端技術、前瞻性技術的研究和攻關,形成一批我區節水灌溉試驗研究的核心技術。(一)加強領導。灌溉工程研究中心在業務上受科技廳、水利廳領導,同時接受水利部灌溉試驗總站的指導。在本研究中心成立項目領導小組、項目技術指導和監督組、項目實施組。切實把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和重點部位,落實具本技術負責人,切實做到每項工作、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引導多元投入??蒲许椖繉嵤┘{入當地政府的工作計劃和財政預算,與灌溉工程研究中心所在地政府工作同步;積極向水利部、申請相應的科研經費,承擔重點水利科技項目的攻關,配套完善科研平臺與科研儀器設備;與有關項目包括大中型灌區建設與改造項目、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補助專項資金項目、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專項資金項目等配套科研經費。(三)大力營造有利環境。在中心領導小組和項目負責人的統一協調下,精心組織各項目參與人員開展工作。中心實行目標管理、責權利統一、績效掛鉤、獎罰分明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形成“唯實、創新、協作、高效”的中心創新文化。在現有的政策法規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科研人員的自主權,對科技創新人才在項目立項、專利申請、獎勵申報、平臺搭建、成果產業化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和支持,扶持申報各級各類重大專項。建設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教育培養體系,統籌各類人才發展,為科研人員潛心研究提供多方位發展平臺。
關于建設水文與水生態重點實驗室的實施方案為了貫徹落實《水利廳關于加快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加強我區水文水資源與水生態基礎理論研究,制定以下實施方案。一、發展目標面向全區甚至全國,組建水文與水生態重點實驗室,針對水文與水資源的特點,突出生產與科研相結合,組建一批重點科研項目攻關戰略聯盟,推動一批水文水生態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項目,加快人才培養和創新研究團隊培育。通過2-3年時間的培育,力爭在2016年通過重點實驗室的驗收和認定。建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科學研究實驗基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為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礎技術支撐。二、主要任務(一)攻克一批水文基礎科學關鍵問題。重點實驗室將緊跟水文科技前沿技術,爭取攻克如下的關鍵技術問題:1.防洪決策支持技術研究;2.山洪災害與中小水庫防洪安全關鍵技術研究;3.“3S”及抗旱決策支持技術研究;4.河流及水庫水生態監測技術方法研究,河流健康評價標準分析研究;5.河流生態需水量計算方法創新研究;6.不同植被對區域水資源調蓄能力及枯季徑流的影響;7.石漠化區水土保持措施及速生林種植對水資源水量水質的影響;8.區域農業開發及耕種方式對水資源的影響;9.區域水資源演變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研究,城鎮化對水資源的影響研究;10.水庫水質演變及藻類暴發環境,利用魚類或藻類進行供水水質安全監測研究;水生植物及魚類對河流水庫污染物降解的影響。11.研究河床及河岸類型、水庫蓄水等對河流納污能力及對污染物降解的影響。12.河流、水庫納污能力計算方法創新研究。(二)人才發展、項目申請取得突破。以重點實驗室為平臺,培養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爭取培養學科帶頭人2~3名,培養長江學者或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2名。爭取獲得重點科研項目5-10項。(三)提高科研產出質量。發表國內科學論文10-15篇;申請專利或軟件著作權3~5項,爭取獲得級科學技術獎2-3項,水利部科技獎1-2項。(四)培育基地及創新團隊。計劃在崇左市建立實驗室培育基地,完善辦公機構。建立政府引導、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機制,依托水文水資源局組建科技創新團隊,建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加強與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國際巖溶研究中心)、河海大學、武漢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知名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建立一個大科技發展創新體系。重點培養和支持中青年科技人員獨立主持科研項目。三、實施步驟(一)組建培育階段(2013年~2015年)。以“大水文”發展觀為指導,以水文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為載體,以科研項目為紐帶,以凝聚優秀創新人才為重點,圍繞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戰略需求和科技發展規劃的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整合科技資源配置、培育團隊精神、凝聚優秀創新群體、形成科技創新的優秀人才團隊。依托實驗室重點項目等技術平臺,每年產生具有推廣價值的重大科研成果1~2項,培養2~3位學科帶頭人和行業技術權威專家,帶動培養一支人數達50人的優秀科研團隊。根據創新團隊管理辦法,按照要求積極申報區級優秀創新團隊。(二)發展階段(2016年~2020年)。每年產生具有推廣價值的重大科研成果3個,建立一支能解決重大水資源及保障技術問題、創新能力強的技術創新團隊,總人數在100人左右,全面提升重點實驗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四、保障措施(一)加強領導,完善組織機構。實驗室在業務上受科技廳、水利廳、水文水資源局領導,同時接受水利部水文局、珠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的業務指導;在依托單位成立項目領導小組、項目技術指導和監督組、項目實施組,切實把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和重點部位,落實具體技術負責人,切實做到每項工作、每個工作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全面推進實驗室的建設;組建以主任負責制為核心的管理班子和學術委員會。(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爭取多渠道投入。將科研項目實施納入本級政府的工作計劃和財政預算;積極向水利部申請相應的科研經費;實行工程項目建設帶科研,充分利用好國家和重大建設項目中的配套科研經費。(三)建立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按照重點實驗室的職能和工作崗位,建立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一是實行主任負責制,由實驗室主任在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實驗室的各項工作做出決策,將民主與集中有機結合;二是建立項目立項專家評審制,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對計劃立項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進行全方位的論證,對同意立項的項目提出指導意見;三是實行項目負責人制度,對承擔科研項目的科研人員、項目開發方案進行嚴格篩選,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選擇最佳的方案、最合適的人員從事項目開發研究;四是實行科研成果和科研承擔人員個人利益掛鉤的量化考核辦法,全面提高廣大科研人員的事業心和責任心。
關于建設水工程材料重點實驗室的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水利廳關于加快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桂水科〔2013〕2號)精神,凝聚科研力量,培育創新團隊,集中力量在區域性基礎領域開展重點攻關,集中突破,由水利科學研究院組建水工程材料重點實驗室。特制本實施方案。一、研究基礎條件材料與巖土研究是水利科學研究院的重點學科之一。重點實驗室依托水利科學研究院現有的研究條件,現有實驗室面積1000m2,有200多種水工程材料試驗儀器。目前該院的材料與巖土技術研究所已組織完成或正在開展的研究項目有15個,先后13次獲省部級獎,其中“聚合物纖維混凝土在達開水庫灌區渠道防滲中的應用研究”榮獲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百色水利樞紐大壩輝綠巖骨料碾壓混凝土試驗研究”榮獲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毛細式透排水帶在土壩反濾排水措施的應用研究”列入2009年度水利部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指導目錄。申請專利6項,已獲授權3項。目前實驗室共有科研人員26人,其中教授級高工1人,高級工程師10人,碩士研究生8人,所有科研人員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并具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研究團隊具備開展水工程材料研究的能力。二、發展目標及任務(一)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問題。1.高性能水工程材料應用基礎研究:就地取材,開展高性能水工程材料服役性能及其提升技術,水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的構筑與應用、水工程混凝土微結構形成與調控等三個方面開展研究。2.功能性水工程材料應用基礎研究:圍繞功能纖維、功能性丙乳、功能聚氨酯、修復與加固材料等水工程材料的開發、構筑與應用基礎開展研究,滿足水工程建設的實際需求。3.資源與環境友好型材料應用基礎研究:根據不同區域氣候特征、水工程特點,開展高性能節能材料和節能技術應用基礎研究,圍繞循環再生水工程材料與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關鍵與共性技術開展研究。4.高性能水工程材料現代測試技術研究:研究并發展水工程材料微觀結構形成和變化過程的表征測試新技術,研究并建立水工程材料在施工過程中質量監控和服役期間性能監控的測試新技術,有效提高水工程質量監控及服役期間的監測。5.筑壩及筑堤材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究高強抗沖耐磨混凝土、塑性混凝土防滲芯墻等材料,通過研究將得到筑壩及筑堤材料新技術及新工藝。6.中小河流生態護岸技術研究及應用:研究中小河流治理過程中生態環境與水工程相和諧的問題,通過采用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解決生態環境與水工程相和諧的問題。(二)培養高層次人才。依托水工程材料重點試驗室,通過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合作,培養和引進3名學科領軍人才,形成一個實力雄厚的研究團隊。申報國家自然科學資金、水利部公益行業專項、水利部“948”項目,提升科研成果的層次和水平。(三)科研多出成果。發表核心學術論文10篇以上;發明專利2項以上;爭取獲得水利部大禹獎、科學進步獎二等以上獎項。三、實施步驟(一)籌備階段(2013年)。1.積極向科技廳申請開展級重點實驗室的培育工作,力爭2013年通過科技廳的審查。2.充分利用水庫(大壩)安全監測中心、水利水電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站掛靠在水利科學研究院的條件,開展應用科學研究,為大壩安全監測和工程質量檢測提供技術支持。3.重點投入引進國內外水工程材料先進設備;4.著手建立研究團隊和確定基礎項目研究,建立學術委員會,聘任學術委員會成員,設立主任、副主任,制定研究發展方向、管理章程、年度目標和工作計劃,解決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與發展中的有關問題。5.建立健全實驗室主任和副主任負責制的技術管理體系,做好科學論證,推進科技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二)建設階段(2014年~2020年)。1.實施培訓、引進和聘用相結合人才建設模式。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對現有人員開展培訓,根據課題需要引進和聘用區內外學者專家,力爭三年內實驗室擁有至少3名正高級職稱的學術帶頭人,副高級職稱人數達到8人以上,進一步優化研究團隊人才構成與規模。2.完善科研設施。儀器設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丘市重點中學2025屆初三下學期第二次段考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建筑環境前沿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撫順德才高級中學2025年高三高考適應性月考(一)化學試題含解析
- 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大學體育-乒乓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模電 1.3 晶體三極管學習資料
-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聯合語文試題含解析
- 南京視覺藝術職業學院《康復體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大學《臨床基本技能學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清華大學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質量測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豫章師范學院《室內專題設計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創傷急救培訓課件
- 王貴啟-玉米田雜草發生發展及除草劑優解-合肥0728
- 彤輝羅布麻茶
- 20S517 排水管道出水口
- 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講解
- 除塵系統和相關安全設施設備運行、維護及檢修、維修管理制度
- 電影音樂欣賞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華南農業大學
- 傳感器原理與應用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測試2023年山東大學(威海)
- 工程熱力學 09氣體動力循環-wyz-2013
- 情緒管理課:認識情緒-心理健康教育課件
- GB/T 21459.3-2008真菌農藥可濕性粉劑產品標準編寫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