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技術研究與開發指南_第1頁
新型能源技術研究與開發指南_第2頁
新型能源技術研究與開發指南_第3頁
新型能源技術研究與開發指南_第4頁
新型能源技術研究與開發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型能源技術研究與開發指南TOC\o"1-2"\h\u224第1章新型能源技術概述 33621.1新型能源的定義與分類 3272901.2新型能源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4105171.3新型能源技術的政策與法規 44142第2章太陽能技術 43072.1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4208362.1.1晶體硅太陽能電池 4298242.1.2薄膜太陽能電池 460992.1.3高效率太陽能電池 5288902.2太陽能熱利用技術 586932.2.1太陽能集熱器 526872.2.2太陽能熱發電技術 530712.2.3太陽能熱利用在建筑領域的應用 525852.3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 5113052.3.1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 5174862.3.2太陽能電池器件結構設計 5180632.3.3太陽能電池制備工藝 5201422.3.4太陽能電池功能評價與測試 531960第3章風能技術 613333.1風力發電原理與設備 6164453.1.1風力發電基本原理 6114523.1.2風力發電設備 61713.2風力發電場設計與優化 687153.2.1風力發電場選址與規劃 6271563.2.2風力發電場優化設計 6170063.3海上風力發電技術 6187343.3.1海上風力發電概述 6250813.3.2海上風力發電設備與安裝技術 6151443.3.3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與運維 612453.3.4海上風力發電技術發展趨勢 710278第4章生物質能技術 7318724.1生物質能資源與預處理 7180514.1.1生物質能資源概述 7200204.1.2生物質能資源的預處理 754124.2生物質燃燒發電技術 7145254.2.1生物質燃燒發電原理與設備 7280024.2.2生物質燃燒發電技術的關鍵因素 759064.3生物質氣化與液化技術 744424.3.1生物質氣化技術 745884.3.2生物質液化技術 84184.3.3生物質氣化與液化技術的關鍵因素 824367第5章地熱能技術 8321745.1地熱資源勘探與評價 813245.1.1地熱資源勘探技術 8277655.1.2地熱資源評價方法 823715.2地熱發電技術 859015.2.1地熱發電技術原理 8277775.2.2地熱發電主要類型 9116095.2.3地熱發電關鍵設備 9118115.3地熱能直接利用技術 933305.3.1地熱供暖技術 928475.3.2地熱制冷技術 9177395.3.3地熱農業利用技術 9110535.3.4地熱醫療技術 9262475.3.5地熱綜合利用技術 912006第6章水力能技術 9251436.1水力發電原理與工程 9286476.1.1水力發電基本原理 10105236.1.2水力發電工程分類 1028576.1.3水力發電工程關鍵技術與設備 10242446.2小型水電站設計與運行 10201956.2.1小型水電站概述 10302286.2.2小型水電站設計原則與要求 10124676.2.3小型水電站運行與管理 10271186.3抽水蓄能技術 10219906.3.1抽水蓄能原理及分類 1046636.3.2抽水蓄能電站設計與建設 10181886.3.3抽水蓄能電站運行與調度 1127619第7章核能技術 11290007.1核能發電原理與設備 1129507.1.1核能發電基本原理 11273847.1.2核能發電設備 11311877.2核燃料循環技術 11242227.2.1核燃料制備 11290177.2.2核燃料使用與后處理 11220817.3第四代核能系統 11284017.3.1第四代核能系統概述 11129517.3.2第四代核能系統關鍵技術 12211687.3.3第四代核能系統研發進展 1213494第8章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 12320958.1氫能制備與儲存 12302448.1.1氫能概述 12304088.1.2氫能制備方法 12190608.1.3氫能儲存技術 12192898.2燃料電池工作原理與類型 1279008.2.1燃料電池工作原理 1310048.2.2燃料電池類型 13203248.3燃料電池應用與示范項目 13288498.3.1燃料電池汽車 13262708.3.2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 1321908.3.3燃料電池熱電聯供 1392218.3.4燃料電池在特殊領域的應用 1326747第9章新型儲能技術 14180409.1超級電容器技術 1468069.1.1超級電容器原理與分類 14172609.1.2關鍵材料 14192099.1.3應用領域 1463439.2鋰離子電池技術 142509.2.1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 1457699.2.2關鍵材料 14256269.2.3安全性及發展趨勢 1498889.3鈉離子電池技術 1570559.3.1鈉離子電池原理 1532439.3.2關鍵材料 15310549.3.3應用前景 159327第10章新型能源系統集成與優化 153203110.1新型能源系統建模與仿真 15749410.1.1新型能源系統概述 152172510.1.2新型能源系統建模方法 152505410.1.3新型能源系統仿真技術 152757910.2新型能源系統優化方法 16587710.2.1新型能源系統優化概述 162676110.2.2系統優化方法 161253710.2.3優化算法在新型能源系統中的應用 161518610.3新型能源系統案例分析與應用前景展望 162450710.3.1新型能源系統案例分析 16737710.3.2新型能源系統應用前景展望 16第1章新型能源技術概述1.1新型能源的定義與分類新型能源,是指在能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相較于傳統化石能源,具有更高的環境友好性、可持續性和可再生性的一類能源。新型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可再生能源: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斷再生、連續利用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2)清潔能源:指在能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極少,對環境影響較小的能源,如天然氣、氫能等。(3)節能環保型能源:指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能源,如節能燈、節能空調等。1.2新型能源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新型能源得到了各國的高度重視。目前新型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發展迅速。(1)發展現狀: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日趨成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崛起,市場份額逐步擴大;節能環保型能源技術得到廣泛應用。(2)發展趨勢:新型能源技術將繼續向高效、低成本、智能化、多元化方向發展;跨領域、跨行業的集成創新將成為新型能源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國際合作與競爭將愈發激烈。1.3新型能源技術的政策與法規我國高度重視新型能源技術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與法規,以推動新型能源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1)政策支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融資支持等手段,鼓勵企業加大新型能源技術研發投入,推動產業發展。(2)法規約束:出臺相關法規,限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發展,提高新型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促進能源結構優化。(3)規劃引導:制定新型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投入新型能源技術領域。第2章太陽能技術2.1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2.1.1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是當前市場上主流的光伏發電技術。本章將重點介紹單晶硅和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制備工藝、功能特點及研究方向。2.1.2薄膜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輕、薄、柔韌性好的特點,適用于便攜式電源、建筑一體化等場合。本節將探討硅基薄膜、化合物薄膜及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發展。2.1.3高效率太陽能電池高效率太陽能電池是提高光伏發電系統性價比的關鍵技術。本節將介紹pertainingto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的結構設計、材料優化及制備工藝。2.2太陽能熱利用技術2.2.1太陽能集熱器太陽能集熱器是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核心部件。本節將分析不同類型的太陽能集熱器(如平板式、真空管式、空氣式等)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在我國的應用現狀。2.2.2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具有可調度性和高效率的優點。本節將介紹塔式、槽式、線性菲涅爾式等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原理、關鍵技術和發展趨勢。2.2.3太陽能熱利用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太陽能熱利用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具有廣泛的前景。本節將探討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供暖系統及太陽能空調系統在建筑節能中的應用。2.3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2.3.1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新型太陽能電池材料研究是提高太陽能電池功能的關鍵。本節將介紹新型硅材料、化合物材料、納米材料等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應用。2.3.2太陽能電池器件結構設計結構設計優化是提高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有效途徑。本節將探討太陽能電池器件的結構設計方法、新型結構及其功能優勢。2.3.3太陽能電池制備工藝太陽能電池制備工藝的改進對提高電池功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本節將介紹目前主流的太陽能電池制備工藝,如絲網印刷、激光切割、化學氣相沉積等。2.3.4太陽能電池功能評價與測試太陽能電池功能評價與測試是保證光伏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本節將闡述太陽能電池功能評價標準、測試方法及設備要求。第3章風能技術3.1風力發電原理與設備3.1.1風力發電基本原理風力發電是利用風的動力驅動風力發電機轉動,進而將風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技術。本章將從能量轉換的基本原理出發,介紹風力發電過程中的氣動原理、電磁感應原理以及能量轉換效率等相關內容。3.1.2風力發電設備本節將重點介紹風力發電設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風力發電機、塔架、葉輪、控制系統等,并對各類設備的選型、功能指標及發展趨勢進行詳細闡述。3.2風力發電場設計與優化3.2.1風力發電場選址與規劃本節將從風力資源評估、地形地貌、環境影響因素等方面,介紹風力發電場的選址原則和方法。同時對風力發電場的整體規劃、布局設計以及配套設施等進行詳細闡述。3.2.2風力發電場優化設計本節主要討論風力發電場的優化設計方法,包括風力發電機組的選型、排布方式、尾流效應的優化、功率曲線的優化等方面,以提高風力發電場的發電效率和經濟效益。3.3海上風力發電技術3.3.1海上風力發電概述本節將介紹海上風力發電的基本概念、發展歷程、優勢及挑戰,為后續技術內容的闡述提供背景信息。3.3.2海上風力發電設備與安裝技術本節重點討論海上風力發電設備的特點、選型及安裝技術,包括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基礎結構、電纜敷設等方面。3.3.3海上風力發電場設計與運維本節將從海上風力發電場的選址、設計、施工、運維等方面,系統介紹海上風力發電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我國海上風力發電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指導。3.3.4海上風力發電技術發展趨勢本節將分析當前海上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現狀,展望未來發展趨勢,包括大容量風力發電機組、深海風力發電技術、新型風力發電設備等領域的創新與發展。第4章生物質能技術4.1生物質能資源與預處理4.1.1生物質能資源概述生物質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廣泛分布、可再生、環保等特點。本章主要介紹各類生物質能資源,包括農業廢棄物、林業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能源作物等。4.1.2生物質能資源的預處理預處理是提高生物質能利用效率的關鍵環節。本節主要介紹以下預處理技術:(1)物理預處理:包括切割、粉碎、篩選等,以減小生物質原料的尺寸,提高燃燒效率;(2)化學預處理:通過化學方法改變生物質原料的組成和性質,如堿處理、氨處理等;(3)生物預處理:利用微生物對生物質原料進行預處理,如發酵、酶解等。4.2生物質燃燒發電技術4.2.1生物質燃燒發電原理與設備本節介紹生物質燃燒發電的基本原理、主要設備以及燃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污染物及其控制方法。4.2.2生物質燃燒發電技術的關鍵因素影響生物質燃燒發電效率的關鍵因素包括:(1)燃燒設備的設計與優化;(2)燃燒過程中溫度、氧氣濃度等參數的控制;(3)燃燒產物的充分利用與污染物排放控制。4.3生物質氣化與液化技術4.3.1生物質氣化技術生物質氣化是通過熱化學反應將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的一種技術。本節主要介紹以下內容:(1)生物質氣化的基本原理與過程;(2)氣化設備及其優化;(3)氣化產物的凈化與利用。4.3.2生物質液化技術生物質液化是將生物質原料轉化為液體燃料的一種技術。本節介紹以下內容:(1)生物質液化的基本原理與過程;(2)液化設備及其優化;(3)液化產物的性質與用途。4.3.3生物質氣化與液化技術的關鍵因素影響生物質氣化與液化效率的關鍵因素包括:(1)生物質原料的種類與性質;(2)反應條件(如溫度、壓力、催化劑等)的優化;(3)產物分離與提純技術的發展。第5章地熱能技術5.1地熱資源勘探與評價地熱能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的能源,其高效利用的前提是對地熱資源的準確勘探和科學評價。本節主要介紹地熱資源的勘探技術與評價方法。5.1.1地熱資源勘探技術地熱資源勘探技術主要包括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及遙感技術等。各類勘探技術具有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實際應用中需結合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勘探方法。5.1.2地熱資源評價方法地熱資源評價主要包括熱儲參數評價、地熱流體性質評價、地熱系統產能評價等方面。評價方法包括實地調查、實驗室分析、數值模擬等,旨在為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5.2地熱發電技術地熱發電是地熱能利用的主要方式,本節主要介紹地熱發電的技術原理、主要類型及關鍵設備。5.2.1地熱發電技術原理地熱發電技術是利用地熱流體的高溫高壓特性,通過地熱發電機組將地熱能轉換為電能。地熱發電系統主要包括地熱井、熱交換系統、發電機組和冷卻系統等。5.2.2地熱發電主要類型地熱發電主要包括干熱巖發電、閃蒸發電、雙循環發電等類型。各類地熱發電技術具有不同的特點,適用于不同溫度和壓力的地熱資源。5.2.3地熱發電關鍵設備地熱發電關鍵設備包括地熱井、熱交換器、渦輪機、發電機等。提高設備功能和效率是地熱發電技術發展的關鍵。5.3地熱能直接利用技術地熱能直接利用是指將地熱能直接應用于供暖、制冷、農業、醫療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5.3.1地熱供暖技術地熱供暖技術是利用地熱流體的高溫特性,通過熱交換器將地熱能傳遞給供暖系統。地熱供暖具有清潔、穩定、高效等優點。5.3.2地熱制冷技術地熱制冷技術是利用地熱能驅動吸收式制冷機,實現制冷效果。地熱制冷具有節能、環保、運行穩定等特點。5.3.3地熱農業利用技術地熱農業利用技術主要包括地熱溫室、地熱養殖等。地熱能為農業提供穩定的熱源,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5.3.4地熱醫療技術地熱醫療技術是利用地熱溫泉的治療作用,開展溫泉浴、泥浴等醫療保健項目。地熱醫療具有獨特的療效,受到廣泛關注。5.3.5地熱綜合利用技術地熱綜合利用技術是將地熱能應用于多個領域,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提高地熱能利用效率。例如,地熱發電與供暖、制冷相結合,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第6章水力能技術6.1水力發電原理與工程6.1.1水力發電基本原理水力發電是利用水流的動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技術。本章主要介紹水力發電的基本原理,包括水流動能的轉換、水輪機的工作原理以及發電機組的運行機制。6.1.2水力發電工程分類根據水電站裝機容量、水源條件、地理位置等因素,水力發電工程可分為大型、中型和小型水電站。本節將對這三類水電站的特點、優缺點進行詳細闡述。6.1.3水力發電工程關鍵技術與設備水力發電工程涉及諸多關鍵技術與設備,包括水輪機、發電機、變壓器、電站控制系統等。本節將重點介紹這些關鍵技術與設備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及關鍵技術問題。6.2小型水電站設計與運行6.2.1小型水電站概述小型水電站具有投資小、建設周期短、占地面積小、對環境影響較小等優點。本節將簡要介紹小型水電站的定義、分類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現狀。6.2.2小型水電站設計原則與要求小型水電站設計應遵循安全、可靠、經濟、環保等原則。本節將從選址、工程設計、設備選型等方面闡述小型水電站的設計要求。6.2.3小型水電站運行與管理小型水電站的運行與管理是保證電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的關鍵。本節將介紹小型水電站的運行模式、運行維護要點以及安全管理措施。6.3抽水蓄能技術6.3.1抽水蓄能原理及分類抽水蓄能技術是一種利用低谷電能將水從低處抽到高處以儲存勢能,高峰時段再釋放水源以發電的技術。本節將介紹抽水蓄能的基本原理、分類及其在我國的應用情況。6.3.2抽水蓄能電站設計與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設計與建設需考慮地形、水源、設備選型等多方面因素。本節將從選址、工程設計、設備選型等方面闡述抽水蓄能電站的設計與建設要點。6.3.3抽水蓄能電站運行與調度抽水蓄能電站的運行與調度是保證電站高效、穩定運行的關鍵。本節將介紹抽水蓄能電站的運行模式、調度策略以及運行維護注意事項。通過本章的學習,讀者將對水力能技術,特別是水力發電和抽水蓄能技術有更深入的了解,為新能源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供參考。第7章核能技術7.1核能發電原理與設備7.1.1核能發電基本原理核能發電是利用核裂變或核聚變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進行發電的一種方式。核裂變是指重核在中子轟擊下分裂成兩個或多個較輕的核,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核聚變是指輕核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融合成較重的核,同樣伴巨大能量的釋放。7.1.2核能發電設備核能發電設備主要包括核反應堆、蒸汽發生器、渦輪機、發電機等。核反應堆是核能發電的核心部件,通過控制核反應堆中的核裂變反應速率,實現對能量的調控。蒸汽發生器將核反應堆產生的熱量轉化為蒸汽,推動渦輪機旋轉,進而驅動發電機發電。7.2核燃料循環技術7.2.1核燃料制備核燃料循環技術包括核燃料的制備、使用和回收。核燃料制備主要涉及鈾礦開采、鈾濃縮、燃料組件制造等環節。鈾濃縮是核燃料制備的關鍵步驟,目的是提高鈾235的濃度,以滿足核反應堆對富集度的要求。7.2.2核燃料使用與后處理核燃料在反應堆中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乏燃料,即經過一定時間的核反應后,剩余的核燃料。后處理技術包括乏燃料的儲存、運輸、處理和再利用。目前主要的后處理技術有水法后處理和干法后處理。7.3第四代核能系統7.3.1第四代核能系統概述第四代核能系統是指在第三代核能系統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經濟性和可持續性的一代核能系統。其主要目標是提高核能的競爭力,降低核風險,減少核廢料產生,實現核燃料的充分使用。7.3.2第四代核能系統關鍵技術第四代核能系統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快中子反應堆技術、高溫氣冷堆技術、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技術、閉式核燃料循環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將有助于提高核能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為我國新型能源技術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7.3.3第四代核能系統研發進展目前我國在第四代核能系統研發方面已取得一定進展。例如,快中子反應堆技術已完成關鍵技術研發,進入示范工程階段;高溫氣冷堆技術已完成實驗堆建設,正在進行商業化推廣;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技術也在積極開展研發和試驗工作。這些成果為我國核能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第8章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8.1氫能制備與儲存8.1.1氫能概述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節主要介紹氫能的制備與儲存技術,為實現氫能的高效利用提供技術支持。8.1.2氫能制備方法(1)水解法:包括電解水和熱解水兩種方式,其中電解水制氫技術較為成熟;(2)化石能源制氫:通過天然氣重整、煤炭氣化等方式獲取氫氣;(3)生物制氫:利用微生物、生物質等資源制取氫氣;(4)光催化制氫:利用光催化劑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8.1.3氫能儲存技術(1)壓縮氣體儲存:通過壓縮氫氣至高壓,實現氫能的儲存;(2)液化儲存:將氫氣液化,實現氫能的儲存和運輸;(3)吸附儲存:利用固體吸附劑對氫氣進行吸附,實現氫能的儲存;(4)氫載體儲存:利用金屬氫化物、氨硼烷等化合物作為氫載體,實現氫能的儲存。8.2燃料電池工作原理與類型8.2.1燃料電池工作原理燃料電池是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裝置,具有高效、清潔、無污染等優點。本節介紹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包括陽極反應、陰極反應和電解質傳遞過程。8.2.2燃料電池類型(1)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以全氟磺酸膜為電解質,具有高能量密度、快速啟動等特點;(2)磷酸燃料電池(PAFC):以磷酸為電解質,具有良好的穩定性;(3)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以固體氧化物為電解質,具有高效率、寬燃料適應性等特點;(4)堿性燃料電池(AFC):以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為電解質,具有較低的成本。8.3燃料電池應用與示范項目8.3.1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發展方向,具有零排放、高能量利用率等優點。本節介紹燃料電池汽車的關鍵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8.3.2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系統具有清潔、高效、低碳排放等特點,適用于家庭、商業和工業領域。本節介紹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的應用場景、技術進展及示范項目。8.3.3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可同時提供電能和熱能,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本節介紹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的技術原理、系統設計及示范應用。8.3.4燃料電池在特殊領域的應用(1)燃料電池無人機:具有長續航、低噪音等特點,應用于軍事、民用等領域;(2)燃料電池船舶:實現船舶動力系統的零排放,保護海洋環境;(3)燃料電池備用電源:應用于通信基站、數據中心等場所,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通過以上內容,本章對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進行了系統闡述,為推動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提供參考。第9章新型儲能技術9.1超級電容器技術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高效、快速充放電的電能存儲設備,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本節主要介紹超級電容器的原理、分類、關鍵材料及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9.1.1超級電容器原理與分類超級電容器的工作原理基于雙電層電容器和法拉第贗電容原理。按照活性材料的不同,超級電容器可分為以下幾類:碳基超級電容器、金屬氧化物超級電容器、導電聚合物超級電容器和復合型超級電容器。9.1.2關鍵材料超級電容器的關鍵材料包括電極材料、電解質和隔膜。電極材料的研究重點包括高比表面積碳材料、金屬氧化物和導電聚合物等;電解質主要分為液體電解質和固體電解質兩大類;隔膜則需具備良好的離子傳輸功能和機械強度。9.1.3應用領域超級電容器在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廣泛,包括但不限于:電動汽車、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電網調峰等領域。9.2鋰離子電池技術鋰離子電池作為一種重要的二次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輕便和長壽命等特點,在新能源領域具有廣泛應用。本節主要介紹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關鍵材料、安全性及發展趨勢。9.2.1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嵌入與脫嵌過程。其主要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和隔膜等組成。9.2.2關鍵材料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和隔膜。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