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高中化學練習化學反應原理
專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第一單元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
第1課時化學反應的焰變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除了生成新物質外,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
B.對于△”>()的反應,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C.放熱反應都不需要加熱就能發生
D.吸熱反應在一定條件(如常溫、加熱等)下也能發生
2.下列既屬于氧化還原反應,又屬于吸熱反應的是
A.鋁片與稀鹽酸的反應
B.Ba(OH)2-8H2O與NH4cl的反應
C.灼熱的炭與水蒸氣的反應
D.甲烷(CHQ在02中的燃燒反應
3.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的絕對值均正確)
1
A.2SO2+O2^^2SO3-196.6kJ-moF
1
B.H2(g)+|o2(g)=H2O(l)-285.8kJmol
C.2H2(g)+O2(g)=2H2O(l)△H=-571.6kJ
D.C(s)+O2(g)=CO2(g)A”=393.5kJ-mol
4.有如下三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1o(g)=HO(g)
22\H—akJ-mol1
H(g)+1o2(g)=HO(l)
22AH=bkJ-mol"1
△
2H2(g)+O2(g)=2H2O(l)”=ckJ-moL
關于它們的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它們都是吸熱反應B.〃、b和c均為正值
C.ci=bD.2h=c
5.已知斷裂1molH—H鍵吸收的能量為436kJ,斷裂1molH—N鍵吸收的能量為391kJ,根據化學
方程式:N2(g)+3H2(g)=2NH3(g)A"=-92.4kJ-mo「,則斷裂1molN三N鍵吸收的能量是
A.431kJB.945.6kJC.649kJD.869kJ
6.分析下表中數據,判斷下列有關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1
化學鍵H—HCl—ClH—Cl
鍵能/(kJ-mo「)436243431
A.H—Cl鍵斷裂需要吸收的熱量為431kJ
B.氫氣和氯氣反應生成2moi氯化氫氣體,反應的△//=-183kJ-mo「
C.氫氣和氯氣反應生成1mol氯化氫氣體,反應的A7/=-183kJ-mol-1
D.H2、Cb、HC1三種分子的穩定性最強的是Ch
7.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或敘述正確的是
A.1mol液態肌在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水蒸氣,放出642kJ的熱量:
1
N2H4(1)+O2(g)=N2(g)+2H2O(g)A/7=+642kJmor
B.12g石墨轉化為CO時,放出110.5kJ的熱量:
2c(石墨,s)+Ch(g)=2co(g)A//=-110.5kJ-moP1
1
C.已知:H2(g)+jo2(g)=H2O(l)A//=-286kJ-moF,
-1
則:2H2O(l)=2H2(g)+O2(g)A//=+572kJ-mol
D.已知N2(g)+3H2(g)=2NH3(g)△”=-92.4kJ-moll則在一定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0.5
molN2(g)和1.5molH?(g)充分反應放出46.2kJ的熱量
8.下列圖像分別表示有關反應的反應過程與能量變化的關系:
據此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石墨轉變為金剛石是吸熱反應
B.白磷比紅磷穩定
C.S(g)=S(s)A//>0
D.H2(g)+l2(g)=2HI(g)AH>0
9.依據事實,寫出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l)SiH4是一種無色氣體,遇到空氣能發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Ch和液態H2。。已知室溫下2gSiH4
自燃放出熱量89.2kJoSi%自燃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2
(2)在25℃、101kPa下,一定質量的無水乙醇完全燃燒時放出熱量QkJ,其燃燒生成的CO2用過
量飽和石灰水吸收可得lOOgCaCCh沉淀,則乙醉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10.根據有關能量變化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①根據下圖A,寫出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
能量
山母”弘(:(如)+$0?生成物
反應物co(g)+Hq(g)生成物的
總能量
A4=+41kl-mol-'
反應物的
(:。立)+11亞)生成物
總能量反應物CO《g)+H4g)
0反應過程0反應過程
B
②根據如圖B所示情況,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其熱化學方程式為CO(g)+H2O(g)=CO2(g)+H2(g)A”=+41kJ-moP1
B.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C.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D.當H2O為液態時,其△”>+41kJ-moL
(2)已知16g固體硫完全燃燒時放出148.4kJ的熱量,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3)如圖表示氧族元素中氧、硫、硒、碗生成氨化物時的焰變數據,根據焰變數據可確定a、b、c、
d分別代表哪種元素。+I5J△"/(□°m,『)
①非金屬元素氫化物的穩定性與氫化物生成熱NH的關系為_______o........afXf)
②寫出硒化氫發生分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20^\?氫化物
-242....................、.
3
第2課時反應熱的測量和計算
1.下列與化學反應能量變化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成物總能量一定低于反應物總能量
B.放熱反應的反應速率總是大于吸熱反應的反應速率
C.應用蓋斯定律,可計算某些難以直接測量的反應的反應熱
D.同溫同壓下,H2(g)+C12(g)=2HCl(g)在光照和點燃條件下的不同
2.已知:C(s)+O2(g)—CO2(g)AH,;CO2(g)+C(s)—=2CO(g)A//2;
2CO(g)+O2(g)--2co2(g)A/73;2Cu(s)+O2(g)~=2Cu0(s)
C0(g)+Cu0(s):---CO2(g)+Cu(s)
下列關于上述反應焰變的判斷正確的是
A.A/7,>0,A/73<0B.A//2<0,A”4>0C.\H2=\H\一AftD.\Hy=\H^+
3.在一定條件下,充分燃燒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熱量為QkJ(Q>0),經測定完全吸收生成的CO2需消耗
5mol-L1fill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鹽,則此條件下反應C4Hio(g)+C)2(g)=4C02(g)+
5H20(g)的△〃為
A.+8QkJ-mo「iB.+16QkJ-moriC.-SSkJ-moP1D.-162kJmoF'
4.2ZMs)+O2(g)=2ZnCXs)A/7=-701.0kJ-mol1
1
2Hg(l)+O2(g)=2HgO(s)XH=-181.6kJ-mol
則反應Zn⑹+HgO(s)=ZnO(s)+Hg⑴的A”為
A.519.4kJ-mol1B.259.7kJ-mol1C.—259.7kJ-mol1D.—519.4kJ-mol1
5.室溫下,將1mol的CUSOF5H2O(S)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降低,熱效應為AM,將1mol的CuSO4(s)
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升高,熱效應為Aft;CUSO4-5H2O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CuSO#5H2O(S)0=CUSCMS)+5H2O⑴,熱效應為△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AH2>A“3B.A//I<A//3C.△HI+AH3=A“2D.
6.如圖為單斜硫和正交硫燃燒過程的能量變化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單斜硫(s)比正交硫(s)的能量低
B.正交硫比單斜硫穩定
C.S(s,單斜~S(s,正交)&H=-0.33kJ
D.①式表示斷裂1molO2中的共價鍵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molSO2中的共價鍵所放出的能量少
297.16kJ
7.在標準狀況下,氣態分子斷開1mol化學鍵的焙變稱為健焰。已知幾種化學鍵的鍵焙如下表所示:
4
化學鍵c—cc=cc三cC—HH—HCl—ClH—Cl
鍵熔(△")/!<)molr347.7615.0812.0413.4436.0242.743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H2=CH2(g)+H2(g)fCH3cH3(g)+123.5kJ-molI
B.CHmCH(g)+2H2(g)->CH3cH3(g)AW=-317.3kJ-mol1
C.穩定性:H—H鍵<H—Cl鍵<C—H鍵
D.由上表數據可計算乙烷與氯氣發生一氯代反應的熔變(△〃)
1
8.將■mL1.00mol-L-HC1溶液和V2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
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i+V2-50mL)o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做該實驗時環境溫度為22℃
B.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
C.NaOH溶液的濃度約為1.00mol.L,
D.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9.白磷、紅磷是磷的兩種同素異形體,在空氣中燃燒得到磷的氧化物,空氣不足時生成P4O6,空氣充
足時生成P4O10O
(1)已知298K時白磷、紅磷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1
P4(s,白磷)+5O2(g)=P4Oi0(s)AW1=-2983.2kJ-mor
1
P(s,紅磷)+|o2(g)=1P40io(s)A/72=-738.5kJ-moP
則該溫度下白磷轉化為紅磷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⑵已知298K時白磷不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P,s,白磷)+3O2(g)=PQ6(s)△//=-1638
kJ-moFL在某密閉容器中加入62g白磷和50.4L氧氣(標準狀況),控制條件使之恰好完全反應。
則所得到的PaOio與P&O6的物質的量之比為,反應過程中放出的熱量為。
(3)已知白磷和PCb的分子結構如圖所示,現提供以下化學鍵的鍵能(kJ-mol」):P—P198,CI—Cl
243,P—Cl33lo
則反應P“s,白磷)+6C12(g)=4PC”(s)的反應熱△"=.
10.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中和熱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鹽酸倒入小燒杯中,測出鹽酸溫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溫度計測出
其溫度;
5
③將NaOH溶液倒入小燒杯中,設法使之混合均勻,測得混合液最高溫度。
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過量?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確操作是(填序號)。
A.沿玻璃棒緩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
(3)使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均勻的正確操作是(填序號)。
A.用溫度計小心攪拌B.揭開硬紙片用玻璃棒攪拌
C.輕輕地振蕩燒杯D.用套在溫度計上的環形玻璃攪拌棒輕輕地攪動
(4)現將一定量的稀氫氧化鈉溶液、稀氫氧化鈣溶液、稀氨水分別和1L1mol-L1的稀鹽酸恰好完
全反應,其反應熱分別為AM、A〃2、A“3,則AHI、A“2、的大小關系為。
(5)假設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密度都是1g-cn<3,又知中和反應后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
-1
J-g-℃-'o為了計算中和熱,某學生實驗記錄數據如下:
實驗序號起始溫度nrc最高溫度會/℃
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溶液
I20.020.123.2
220.220.423.4
320.520.623.6
依據該學生的實驗數據計算,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NH=(結果保留一位八數)。
(6)(填“能”或"不能”)用Ba(OH”溶液和硫酸代替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理由是
6
第3課時能源的充分利用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石燃料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充分燃燒
B.化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能產生污染環境的CO、SO2等有害氣體
C.直接燃燒煤不如將煤進行深加工后再燃燒的效果好
D.固體煤變為氣體燃料后,燃燒效率將提高
2.下列有關能量轉換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煤燃燒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燒時放出的能量均來源于太陽能
C.動物體內葡萄糖被氧化成C02是化學能轉變成熱能的過程
D.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CCh轉化為葡萄糖是太陽能轉變成熱能的過程
3.25℃、101目^下,碳、氫氣、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燒熱依次是一393.5kJ-moL、-285.8kJ-moF1.
—890.3kJmol1>—2800klmol」,則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1
A.C(s)+lo2(g)-CO(g);A//--393.5kJ-moF
2
B.2H2(g)+O2(g)=2H2O(g);A/7=+571.6kJ-moP'
1
C.CH4(g)+2O2(g)=CO2(g)+2H2O(g);△//=-890.3kJ-moP
1
D.1C6H12O6(S)+3O.(g)=3CO2(g)+3H2O(l);△//=-1400kJ-moF
2
4.下列關于2c4Hio(g)+1302(g)=8C02(g)+10H20⑴AW=-5SOOkJ-mol-1
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該反應的反應熱為△H=-5800kJ-molI是放熱反應
B.該反應的△〃與各物質的狀態有關,與化學計量數也有關
C.該式的含義為25℃、101kPa下,2moiC4H10氣體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水時放出熱量5800
kJ
D.該反應為丁烷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標準燃燒熱為一5800kJ-mol1
5.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對應的表達均正確的是
A.密閉容器中,9.6g硫粉與11.2g鐵粉混合加熱生成17.6g硫化亞鐵時,放出19.12kJ熱量,
則Fe(s)+S(s)=FeS(s)△"=-95.6kJ-mol1
+1
B.稀醋酸與O.lmoLLiNaOH溶液反應:H(aq)+OH(aq)=H2O(1)AH=-57.3kJ-mol
C.已知1mol氫氣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所放出的熱量為285.5kJ,則水分解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1
2H2O(l)=2H2(g)+O2(g)A”=+285.5kJ-moF
7
1
D.已知2C(s)+O2(g)=2CO(g)A/7=-221kJ-mol,則可知C的標準燃燒熱A/7=-110.5kJ-mol
6.氫氣(氏)、一氧化碳(CO)、辛烷(C8Hl8)、甲烷(CPU)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1
H2(g)+102(g)=H2O(1);AW=-285.8kJ-moP
2
1
CO(g)+lo2(g)=CO2(g);=-283.0kJmoF
2
1
C8H18⑴+25o2(g)=8CO2(g)+9H2O(1);△W=-5518kJmoF
2
CHU(g)+2Oi(g)=COa(g)+2氏0⑴;△//=—890,3kJmol1
相同質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燒時,放出熱量最少的是
A.H2(g)B.CO(g)C.C8H|8(1)D.CH4(g)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質燃燒放出的熱量是標準燃燒熱
B.1molC燃燒生成CO時放出的熱量就是C的標準燃燒熱
C.1mol比燃燒生成水蒸氣時放出的熱量是H2的標準燃燒熱
D.相同條件下,1molH2O⑴完全分解吸收的熱量與H2、Ch化合生成1molH2O⑴放出的熱量值
相等
1
8.已知:2C0(g)+O2(g)=2CO2(g)A//=-566kJ-mol
Na2O2(s)+CO,(g)=Na2COKs)+_lO2(g)△”=-226kJ-mol-1
2
根據以上熱化學方程式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O的標準燃燒熱為一283kJ
B.右圖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應過程和能量關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AW>-452kJmoF1
D.CO(g)與Na2O2(s)反應放出509kJ熱量時,電子轉移數為6.02x1()23
9.(1)已知酒精的熱值為29.7kJ-gf,寫出酒精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
(2)已知乙烷的標準燃燒熱為一1559.8kJ-moir,寫出乙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
(3)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1
H2(g)+1OXg)=HoO(l)-285.0kJ-mol
2
C3H8(g)+5O2(g)=3CO2(g)+4H2O(1)\H=~2220.0kJ-moP'
①實驗測得比和C3H8的混合氣體共5mol,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時放熱6262.5kJ,則混合氣
體中H2和C3H8的體積比為。
8
1
②己知:H2O(l)=H2O(g)A//=+44.0kJ-mol,寫出丙烷燃燒生成CO2和氣態水的熱化學方
程式:?
10.能源危機是當前全球問題,開源節流是應對能源危機的重要舉措。
(1)下列做法有助于能源“開源節流”的是(填序號)。
a.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將廢棄的秸稈轉化為清潔高效的能源
b.大力開采煤、石油和天然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
c.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等新能源、減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減少資源消耗,增加資源的重復使用、資源的循環再生
(2)金剛石和石墨均為碳的同素異形體,它們在氧氣不足時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充分燃燒生成二氧
化碳,反應中放出的熱量如圖所示。
①在通常狀況下,(填“金剛石”或"石墨”)更穩定,石墨的標準燃燒熱為
②12g石墨在一定量空氣中燃燒,生成氣體36g,該過程放出的熱量為。
(3)已知:N2、02分子中化學鍵的鍵能分別是946kJ,mo「、497kJ-mol-10
N2(g)+O2(g)=2NO(g)AH=180.0kJmol1o
NO分子中化學鍵的鍵能為kJmol1o
(4)綜合上述有關信息,請寫出CO除去NO的熱化學方程式:
9
第二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
第1課時原電池及化學電源
1.銅一鋅原電池(如圖)工作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正極反應為Zn-2e=Zn2'
B.電池反應為Zn+Cu2'=Zn2++Cu
C.在外電路中,電子從正極流向負極
D.鹽橋中的K-移向ZnSCU溶液
2.如圖,在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放入用導線連接的電極X、Y,外電路中電子流向如圖所示,關于該
裝置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外電路的電流方向為X―外電路—Y
B.若兩電極分別為Fe和碳棒,則X為碳棒,丫為Fe
砥硫酸
C.X極上發生的是還原反應,丫極上發生的是氧化反應
D.若兩電極都是金屬,則它們的活動性順序為X>Y
3.如圖所示裝置中,可觀察到電流計指針偏轉,M棒變粗,N棒變細,由此判斷下表中所列M、N、
P物質,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MNP
A鋅銅稀硫酸溶液
B銅鋅稀鹽酸
C銀鋅硝酸銀溶液
D鋅鐵硝酸鐵溶液
4.按下圖裝置實驗,若x軸表示流出負極的電子的物質的量,則y軸應表示
電子的物質“
AgNOi溶液的量/mol
①c(Ag)②C(NC>3-)③a棒的質量④b棒的質量⑤溶液的質量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②
5.如圖所示是幾種常見的化學電源示意圖,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10
廢電解質
干電池示意圖鉛蓄電池示意圖氫氧燃料電池示意圖
A.上述電池分別屬于一次電池、二次電池和燃料電池
B.干電池在長時間使用后,鋅筒被破壞
C.鉛蓄電池工作過程中,每通過2moi電子,負極質量減輕207g
D.氫氧燃料電池是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綠色電源
6.金屬鋰燃料電池是一種新型電池,比鋰離子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它無電時也無需充電,只需
更換其中的某些材料即可,其工作示意圖如圖,下列說
法正確的是
A.放電時,空氣極為負極
B.放電時,電池反應為4Li+Ch=2Li2O
C.有機電解液可以是乙醇等無水有機物
固體電解質
D.在更換鋰電極的同時,要更換水性電解液
7.美國圣路易斯大學研制新型的乙醇燃料電池,用質子(H+)溶劑,在200℃左右供電。電池總反應為
C2H5OH+3O2=2CO2+3H2O,如圖是該電池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極為電池的正極
B.電池工作時電流由a極沿導線經燈泡再到b極
C.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為4H++O2+4e-2H2。
D.電池工作時,1mol乙醇被氧化時就有6moi電子轉移
8.如圖所示,燒杯內盛有濃HNO3,在燒杯中放入用銅線相連的鐵、鉛兩個電極,已知原電池停止工
作時,Fe、Pb都有剩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Fef?71Pb
A.Fe比Pb活潑,始終作負極
B.Fe在濃HNCh中鈍化,始終不會溶解
濃HNOj
C.電池停止工作時,燒杯中生成了Fe(NO3)3
D.利用濃HNCh作電解質溶液不符合“綠色化學'’思想
9.由鋅片、銅片和200mL稀H2s組成的原電池如圖所示。
(1)原電池的負極反應式是,
正極反應式是o
(2)電子移動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H2sOK共200mL)
11
(3)一段時間后,當在銅片上放出1.68L(標準狀況下)氣體時,H2SO4
恰好消耗一半。則產生這些氣體的同時,共消耗_____g鋅,有個
電子通過了導線,原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是(設溶液體積不變)。
10.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根據反應2KMnO4+10FeSCU+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
設計如下原電池,其中甲、乙兩燒杯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均為1mol-L溶液的體積均為200
mL,鹽橋中裝有飽和K2sO4溶液。
石墨a石墨b
KMn()4、MnS()4sFe2(SO4)3>FeSO4
H2sO4混合溶液混合溶液
回答下列問題:
(1)此原電池的正極是石墨_______(填“a”或"b"),發生_________反應。
⑵電池工作時,鹽橋中的SO4?-移向(填“甲”或"乙”)燒杯。
(3)兩燒杯中的電極反應式分別為
甲: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不考慮溶液的體積變化,MnS04濃度變為L5mol-L-I則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為mol。
12
第2課時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和應用
1.下列關于電解池工作原理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解池是一種將電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裝置
B.電解池中發生的反應是非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
C.電解池工作時.,陽極發生氧化反應,陰極發生還原反應
D.電解池放電時,電極本身不會參加電極反應
2.用惰性電極電解下列溶液,其中隨著電解的進行,溶液pH逐漸減小的是
①氯化鈉溶液②硫酸銅溶液③氫氧化鈉溶液④稀硫酸⑤稀鹽酸⑥硫酸鈉溶液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D.②④⑥
3.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產實際的是
A.電解熔融的氧化鋁制取金屬鋁,用鐵作陽極
B.電解法精煉粗銅,用純銅作陰極
C.電解飽和食鹽水制燒堿,用涂銀碳鋼網作陰極
D.在鍍件上電鍍鋅,用鋅作陽極
4.用惰性電極電解物質的量濃度為1:3的CuS04和NaCl的混合溶液,可能發生的反應有
①2CiP'+2H2O^^2CU+4H'+02?
②Cu?+2C1Cu+Cl2T
@2C1+2H2O^===2OH+H2T+CI2T
④2H2O避星2H2f+O2T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
5.用惰性電極電解下列溶液(電解質足量)一段時間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某種物質(方括號內物質),能
夠使溶液恢復到原來的成分和濃度的是
A.AgNO3[AgNO3]B.NaOH[H2O]C.KC1[KC1]D.CuSO4[CU(OH)21
6.觀察下列幾個裝置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精制酶Ch低㈱甚
N?溶液露翻
鐵電極CuCl_JJ1
溶液一2W淡鹽水NaOH溶液
石墨電極熔融氨化鈉電解CuCL溶液的裝置
①②
A.裝置①工業上可用于生產金屬鈉,電解過程中石墨電極產生金屬,此法也可用于生產活潑金屬
鎂、鋁等
B.裝置②(兩個電極均為石墨電極)中隨著電解的進行左邊電極會產生紅色的物質
13
C.裝置③中的離子交換膜只允許陽離子、陰離子和小分子水通過
D.裝置④的待鍍鐵制品應與電源正極相連
7.電解100mL含c(H+)=0.30mol.Li的下列溶液,當電路中通過0.04mol電子時,理論上析出金屬
質量最大的是
A.0.10mol-L'Ag1B.0.20molL-1Zn2+C.0.20molL-1Cu2+D.0.20mol-L-'Pb2+
8.電解硫酸鈉溶液聯合生產硫酸和燒堿溶液的裝置如圖所示,其中陰極和陽極均為惰性電極。測得同
溫同壓下,氣體甲與氣體乙的體積比約為1: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a極與電源的負極相連e
c.離子交換膜d為陰離子交換膜—TH_______
__含丙的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一二*二二二含丁的
D.a電極反應式:2H2O+2e=H2f+20H稀溶闕三:*三三三三三■三悔溶液
三-----左■^££^4-----1aZ-
9.電解原理在工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離子交換膜
(1)如圖為離子交換膜法電解飽和食鹽水的原理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直流電源的左側為負極
B.從E口逸出的氣體是H2需直流電源扁
C.從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強導電性―-|*Na'T^>
D.從C口出來的溶液為NaOH溶液善量耋建
E.每生成22.4LCL,同時產生2molNaOHTT
F.粗鹽水中含Ca2+、Mg?*、Fe3\SCV-等離子,精制時先加Na2cCh溶液
G.該離子交換膜為陽離子交換膜
(2)K2FeO4是一種既能殺菌、消毒,又能絮凝凈水的高效水處理劑,其電解制法如圖所示。電解過
程中,兩極均有氣體產生,丫極區域溶液逐漸變成紫紅色;停止實驗,鐵電極明顯變細,電解液
仍澄清。查閱資料得知,高鐵酸根離子(FeC^D在溶液中呈紫紅色。
①電解過程中,X極區溶液的pH(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②電解過程中,丫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o
③高鐵電池是一種新型可充電電池,電解質溶液為KOH溶液,放電時的總反應
式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該電池正極發生的
反應的電極反應式為?
10.如圖所示,若電解5min時,測得銅電極的質量增加2.16g。試回答:
14
⑴電源中X極是(填“正”或"負”)極。
(2)通電5min時,B中共收集到224mL(標準狀況)氣體,溶液體積為200mL(電解前后溶液的體積
變化忽略不計),則通電前c(CuSO4)=o
⑶若A中KC1溶液的體積也是200mL,電解后溶液中仍有C1-,則電解后溶液的c(OH)=
15
第三單元金屬的腐蝕和保護
1.下列與金屬腐蝕有關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鋼鐵在潮濕空氣中生銹屬于電化學腐蝕
B.電化學腐蝕一般可分為吸氧腐蝕和析氫腐蝕
C.金屬腐蝕的本質是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
D.鋁具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是因為其不易與氧氣發生反應
2.下列有關鋼鐵腐蝕與防護的說法正確的是
A.鋼管與電源正極連接,鋼管可被保護
B.鐵遇冷濃硝酸表面鈍化,可保護內部不被腐蝕
C.鋼管與銅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時,鋼管不易被腐蝕
D.鋼鐵發生析氫腐蝕時,負極反應是Fe—3b=Fe3+
3.下列事實與電化學腐蝕無關的是
A.光亮的自行車鋼圈不易生銹
B.黃銅(Cu、Zn合金)制的銅鑼不易生銹
C.銅、鋁電線一般不連接起來作導線
D.生鐵比熟鐵(幾乎是純鐵)容易生銹
4.下列有關金屬腐蝕與防護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鋼鐵在弱堿性條件下發生電化學腐蝕的正極反應是O2+2H2O+4e-=4OH
B.當鍍錫鐵制品的鍍層破損時;鍍層仍能對鐵制品起保護作用
C.在海輪外殼連接鋅塊保護外殼不受腐蝕是采用了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D.可將地下輸油鋼管與外加直流電源的負極相連以保護它不受腐蝕
5.糕點包裝中常見的脫氧劑組成為還原性鐵粉、氯化鈉、炭粉等,其脫氧原理與鋼鐵的吸氧腐蝕相同。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脫氧過程是吸熱反應,可降低溫度,延長糕點保質期
B.脫氧過程中鐵作原電池正極,電極反應為Fe—3e--Fe3+
C.脫氧過程中碳作原電池負極,電極反應為2H2O+O2+4e-=40H
D.含有1.12g鐵粉的脫氧劑,理論上最多能吸收氧氣336mL(標準狀況)
6.如圖裝置中,U形管內為紅墨水,a、b試管內分別盛有食鹽水和稀鹽酸,各加入生鐵塊,放置一段
時間。下列有關描述錯誤的是
A.生鐵塊中的碳是原電池的正極
B.紅墨水柱兩邊的液面變為左低右高
C.兩試管中相同的電極反應式是Fe-2e-=Fe2+
16
D.a試管中發生了吸氧腐蝕,b試管中發生了析氫腐蝕
7.為研究金屬腐蝕的條件和速率,某課外小組學生用金屬絲將三根大小相同的鐵釘分別固定在圖示的
三個裝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鐘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時間。
:銅絲
i>—>[
:'/
*£-10%鹽酸
IU
下列對實驗結束時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裝置I左側的液面一定會下降B.左側液面裝置I比裝置n的低
C.裝置II中的鐵釘腐蝕最嚴重D.裝置HI中的鐵釘幾乎沒被腐蝕
8.將NaCl溶液滴在一塊光亮清潔的鐵板表面上,一段時間后發現液滴覆蓋的圓周中心區(a)已被腐蝕
而變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鐵銹環(b),如圖所示。導致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氣含量
比邊緣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液滴中的C「由a區向b區遷移(《,)腐飩區(a)
B.液滴邊緣是正極區”發生的電極反應為:O2+2H2O+4e-==4OH
C.液滴下的Fe因發生還原反應而被腐蝕,生成.的Fe?+由a區向b區遷移,與b區的OIT形成
Fe(OH)2,進一步氧化、脫水形成鐵銹
D.若改用嵌有一銅螺絲釘的鐵板,在銅鐵接觸處滴加NaCl溶液,則負極發生的電極反應為:
Cu_2e==Cu21
9.如何防止鐵的銹蝕是工業上研究的重點內容。為研究鐵銹蝕的影響因素,某同學做了如下探究實驗:
序號內容實驗現象
1常溫下將鐵絲放在干燥空氣中一個月干燥的鐵絲表面依然光亮
2常溫下將鐵絲放在潮濕空氣中一小時鐵絲表面依然光亮
3常溫下將鐵絲放在潮濕的空氣中一個月鐵絲表面已變得灰暗
4將潮濕的鐵絲放在常溫的氧氣流中一小時鐵絲表面略顯灰暗
5將潮濕的鐵絲放在高于常溫的氧氣流中一小時鐵絲表面已變得灰暗
將浸過氯化鈉溶液的鐵絲放在高于常溫的氧氣
6鐵絲表面灰暗程度比實驗5嚴重
流中一小時
回答以下問題:
(1)上述實驗中發生了電化學腐蝕的是(填實驗序號);在電化學腐蝕中,
負極反應是:正極反應是
(2)由該實驗可知,可以影響鐵銹蝕速率的因素是
17
(3)為防止鐵的銹蝕,工業上普遍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兩種方法)。
10.研究鐵的腐蝕與防護也是工業上的重要內容。
①如圖甲為鐵的吸氧腐蝕實驗。一段時間后,向插入鐵釘的玻璃筒內滴入KMnCU酸性溶液,即可
觀察到鐵釘附近的現象為;□^3
玻璃筒(無底)
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內滴入酚酸溶液,可觀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變紅,無銹
鐵釘?石墨棒
該電極反應為。,飽和食鹽水
甲
②若在鐵制品表面鍍銅則可防止鐵被腐蝕,電鍍時用銅而不用石墨作
陽極的原因是,
③利用如圖乙裝置,可以模擬鐵的電化學防護。若X為碳棒,為減緩鐵的腐蝕,開關K應置于一處
(填字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O
A.該法屬于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B.電解結束后,溶液的pH會減小
C.鐵棒上發生的反應為2H++2e-——H2T
D.若兩極共產生0.02mol(標準狀況)氣體時,則電路中有0.04NA個電子通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電路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工程流體力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太原理工大學《熱流體學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區2025年數學三下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昆明學院《安全信息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延安大學《研究型建筑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世界文化產業》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一嗨租車會員注冊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裝修質量保證及售后服務承諾書
- 二零二五版兼職人員聘用協議
- QCR 409-2017 鐵路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梁管道壓漿技術條件
- 南師地信培養方案
- 采購工作調研報告(3篇)
- 10KV高壓開關柜操作(培訓課件PPT)
- 希爾國際商務第11版英文教材課件完整版電子教案
- 《學弈》優質課一等獎課件
- 2023年6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第1套)(含答案)
- 靜脈導管常見并發癥臨床護理實踐指南1
- Sup20普通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設計
- 2023年北京天文館招考聘用筆試參考題庫附答案詳解
- 國家開放大學《農村政策法規》形成性考核(平時作業)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