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孟子》選讀第四課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課前預習《孟子》評說讀《論語》《孟子》一類書,當分兩種目的,其一為修養受用,其二為學術的研究。為修養受用起見,《論語》如飯,最宜滋養;《孟子》如藥,最宜祓除及興奮。讀《孟子》,第一,宜觀其砥礪廉隅,崇尚名節,進退辭受取與之間竣立防閑,如此然后可以自守而不至墮落。第二,宜觀其氣象博大,獨往獨來,光明俊偉,絕無藏閃,能常常誦習體會,人格自然擴大。(一)知人論世,開闊視野第三,宜觀其意志堅強,百折不回,服膺書中語,對于環境之壓迫,可以增加抵抗力。第四,宜觀其修養,下手工夫簡易直捷,無后儒所言支離、玄渺之二病。要之《孟子》為修養最適當之書,于今日青年尤為相宜,學者宜摘取其中精要語熟誦,或抄出常常閱覽,使其精神深入我之“下意識”中,則一生做人基礎可以穩固,而且日日向上,至老不衰矣。(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飲冰室書話》)(二)通讀文本,疏通字詞5.特殊句式王語暴以好樂(介詞結構后置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賓語前置句)進入課堂(一)精讀文本,質疑析疑1.“莊暴見孟子”一節為什么一開始要先寫莊暴與孟子的談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莊暴與孟子的談話是一個引子,只有短短幾句,由莊暴言,提出齊王“好樂”,而孟子的簡單回答,則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論題,齊王好樂與齊國大治的關系:“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但這一部分的對話沒有論述為什么齊王好樂齊國就能大治,也許是孟子根本沒有與莊暴詳談,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記載與齊王談話時再寫出,更恰當有力。在下文中孟子面對齊王展開論述“與民同樂”的觀點前,引出一段莊暴與孟子的對話,至少有這樣幾個作用:正面提出論題;制造議論懸念;以莊暴無言以對齊王,說明此論題的難度,反襯孟子論辯藝術的高明?!睹献印肥菍υ掦w的文章,這種以對話形式切入論題,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見手法。2.“先王之樂”與“世俗之樂”壁壘分明,可是作為儒家大師的孟子為什么會說“今之樂由古之樂”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今樂”“古樂”本不可混同,但孟子深知齊宣王不會放棄對“今樂”的愛好,所以存異求同,以便進一步勸導齊王在愛好“今樂”的情況下實現“與民同樂”。所謂“今之樂由古之樂”,問題不在于愛好“今樂”還是愛好“古樂”,而在于能否與民同樂。若能與民同樂,則古今無異。如果能夠施行“仁政”,即使齊王愛好“今樂”也會得到人民的擁護。3.如何理解“樂以天下,憂以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這是強調國君與民同憂同樂是統一天下的前提和基礎。孟子強調的國君與民同憂同樂的主張,表現出他反對暴政,深切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情感。孟子的這句名句,深深地扎根在中華民族內心之中,成為后世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有志之士批判暴政的有力武器。4.請以本課后兩節內容為例,說一說孟子是如何把握機會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在“孟子見梁惠王”一節中,孟子從梁惠王一句“賢者亦樂此乎”的問話引申出去。談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并引用古代故事來說服梁惠王,讓其通過故事來思考自己的觀點,時機抓得準確,論證有力、得當?!褒R宣王見孟子”一節,孟子也是在回答了齊宣王“賢者亦有此樂乎”的問話后提出“與民同樂”的觀點,然后借齊景公問晏子出游一事來闡明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借古諷今,很有說服力。(二)教師點撥,引領思路1.齊王聽到孟子談到“好樂”一事,為什么會“變乎色”?學界出現了這樣三種解釋:齊王有不悅之色,認為孟子不該問自己“好樂”的事;齊王有羞愧之色,認為自己不應該“好樂”;齊王有慍怒之色,認為莊暴不該把他“好樂”的事告訴給孟子。權衡上述幾說,以第三說為最佳。據《韓非子·內儲說上》記載,“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稟食以數百人。”供養這樣一支樂隊,勢必勞民傷財,并影響政事。孟子來齊國宣揚其“仁政”,勸說齊宣王“保民而王”,所以齊宣王心中要“怪恚”莊暴,不該把自己的隱情告訴給孟子。儒家歷來重視禮樂,認為音樂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從音樂可以考察一個國家的興亡盛衰,并反對把音樂作為單純的娛樂活動?!跋韧踔畼贰笔窍韧跤脕斫袒傩?、安定民心、治理國家、鞏固統治的手段,與“世俗之樂”截然不同。齊宣王愛好的不是“先王之樂”,而是“世俗之樂”,這又與儒家的音樂主張不甚吻合了。齊宣王之所以直言不諱地向孟子表白“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是考慮到隱情既已泄露,也就不必再轉彎抹角了,免得孟子糾纏下去。而后來談話之所以還能繼續進行,是因為孟子并不反對他愛好“世俗之樂”。也有人認為:“齊宣王感到作為國君而愛好音樂,當為輿論所不許,怕受到孟子的批評,因而臉上表現得有點慚愧?!?李炳英《孟子文選》)其實,戰國時期愛好“世俗之樂”的國君不乏其人,齊宣王也用不著為此而感到“慚愧”。所以,齊王的“變乎色”應是“慍怒之色”。2.《莊暴見孟子》一節的中心觀點和論證思想是怎樣的?請分別簡述之。中心觀點:本文記述了孟子與齊宣王關于“好樂”的談話,表現了孟子主張人君應“與民同樂”的仁政思想。論證思想:孟子見到齊宣王后并沒有開門見山地向齊宣王提出要求行仁政、與民同樂的建議,而是巧妙地運用對話的方式,在對話中自然地轉換話題,借題發揮,從齊王好樂切入,最后歸納到與民同樂的主旨上。在與莊暴的談話中,孟子只有一句話,“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點出了齊王好樂與齊國政治的關系這個論題,然后與齊王兩問兩答,從談話氣氛上和思想感情上把齊王引導到自己的論題上,從而進入自己的談話主旨。3.統觀《孟子》一書。孟子善辯,在大部分的對話體文章中,顯示了孟子高明的論辯藝術?!肚f暴見孟子》一文,孟子要說服的對象是齊王。孟子是怎樣說服他的?(1)循循導入,借題發揮。作者并不是開門見山地把自己的論點擺出來,而是巧妙地運用對話的方式,在談話中自然地轉換話題,借題發揮,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談起,歸結到與民同樂的主旨上。(2)把話題引入預先構想的范圍。當齊王對所談的話題感興趣后,孟子并未順著原來的思路說下去,而是及時轉換話題談“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的問題。而齊王一時摸不著頭腦,順著孟子的思路回答“不若與眾”。既然承認“不若與眾”,那就得承認下文所說的“與民同樂”的觀點。(3)對比和重復。本文寫國君是否與民同樂,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運用的是對比方式。兩段話在內容上是對立的,但語言上既有相對之句(如“舉疾首蹙而相告曰”和“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又有重復之語(如“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和“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這樣論述,就強調了國君同樣的享樂活動,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與民同樂,從而突出了論題。(4)用形象說理。通過一系列對話,孟子水到渠成地談到“與民同樂”的正題。他并沒有去說道理,而是描繪了兩幅圖畫。這兩幅圖一反一正,用形象把道理講得很清楚。同時,議論語言也很生動形象,如寫齊王的“變乎色”,寫老百姓“疾首蹙”“欣欣然有喜色”等。4.孟子善用故事說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在節選的第2、3節中,孟子引用了古代典籍中的記載和故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第2節中引用了《詩經》中記載的周文王賢明而受百姓擁戴的故事和《尚書》中《湯誓》一篇記載的百姓痛恨夏桀的事例;第3節中引用了過去齊景公問晏子的故事,說明該如何出游。這樣,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面對這些前朝先例,統治者更應該幡然醒悟,否則,就會重蹈覆轍。5.孟子是怎樣運用對比說理的?本節第一則選文主旨是說君王應當與民同樂。孟子舉欣賞音樂和田獵作為例子,先說國君不與民同樂就會遭百姓厭棄,再說國君與民同樂就會得到百姓愛戴。相比之下,與民同樂的好處一目了然。在第二則,孟子先說周文王賢明,深得百姓愛戴;在經營靈臺的時候,他并不著急,可是百姓就像兒子為父母做事一樣趕來勞動,不到一天就把靈臺建好了。接著說夏桀暴虐害民,百姓把他比作太陽,說:“這太陽什么時候消失呢,我們寧愿跟你一起滅亡!”一正一反,有力揭示了君主賢明,才能擁有池沼苑囿之樂的主旨。在第三則,孟子引用晏子跟齊景公的故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齊景公想出去游山玩水,晏子勸諫,先說古時候,天子、諸侯或者巡狩或者述職,都是國家大事。他們出游是為了百姓,急百姓之所急,因此百姓也殷切盼望他們出游。接下來就說,眼下情形不同了,君王出游無非是“流連荒亡”,不體恤百姓的疾苦,興師動眾而靡費民財,為百姓添亂增憂。一者如此,一者如彼,全看自己怎么選擇。景公欣然地接受了勸諫。這同樣是從正反兩方面,來啟發宣王“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使主旨更加鮮明、有力。本課所錄3則選文從不同方面共同闡述了孟子“與民同樂”的思想。第1則選文,孟子與齊宣王論樂,乘機勸說齊宣王要“與民同樂”,施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及技巧
- 連體餐盒采購方案范本
- 愛樂貓迷你四驅車課程
- 工廠聲屏障的施工方案
- 上海中醫藥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專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閔行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方向與實踐(養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Hadoop大數據存儲與計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洞室化灌止水施工方案
- 凍煤破碎施工方案
- 長春工業大學《廣告文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通市如東縣事業單位招聘真題2024
- 圖書管理員的崗位技能要求與試題及答案
- 自體輸血管理制度與技術規范
- 2025年鄉村醫生考試題庫: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核心知識試題
- 2025年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XX鄉鎮履職事項清單表(1356項)
- 2025年高考作文備考:武漢市二調10篇范文+深圳一模4篇范文匯編
- 2025年共青團入團考試測試題庫及答案
- 2025年宣傳崗筆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年漳州市醫院招聘考試真題
- 售后技術服務年終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