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歷史初一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年)_第1頁
江西省歷史初一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年)_第2頁
江西省歷史初一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年)_第3頁
江西省歷史初一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年)_第4頁
江西省歷史初一上學期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2024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江西省歷史初一上學期期末復習試卷(答案在后面)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中國的第一個王朝是()。A、周朝B、商朝C、夏朝D、秦朝2、東漢時期的政治中心是()。A、洛陽B、長安C、南京D、北京3、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在經濟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一項措施直接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成為秦朝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A、統一度量衡B、統一貨幣C、統一車軌D、修建馳道4、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下列哪一項措施?A、推行郡縣制B、設置刺史C、鹽鐵官營D、推行科舉制5、商朝的建立者是()。A、黃帝B、炎帝C、湯D、周文王6、下列哪一項不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A、造紙術B、火藥C、指南針D、印刷術7、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實行了什么制度?A、分封制B、郡縣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8、漢武帝時期,為了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他采取了什么措施?A、改革稅制B、推行均田制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開放絲綢之路9、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文字,被刻在下列哪一種材料上?A、木片B、竹簡C、龜甲或獸骨D、青銅器10、下列哪位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A、墨子B、孔子C、孟子D、荀子1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哪個朝代?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漢12、公元220年,哪個政權正式廢漢稱帝,標志著三國時期的開始?魏(B)蜀(C)吳(D)晉二、非選擇題(本部分有4大題,每大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材料】秦朝統一六國后,為了鞏固統治,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首先,統一了文字,采用小篆作為標準字體。其次,推行郡縣制度,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命,加強了中央集權。再次,統一度量衡,以“半升斛”為標準。最后,還實施了嚴酷的法律制度,增強統治的威懾力。第二題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秦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請列舉三項具體措施。2、推行郡縣制度,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命。3、統一度量衡,以“半升斛”為標準。2、秦朝推行的哪些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3、秦朝實施的法律制度有何特點?第二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漢書·高帝紀》記載,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即為漢高祖。劉邦是一位善于謀略和用人果斷的君主,他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以穩定民心,鞏固政權。同時,他重視儒學,與儒生張良等人的合作,制定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施政綱領,如尊崇孔子,重視教化,推行“仁政”。漢初的政治理念奠定了漢朝統治的基礎。材料二:《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記載,漢文帝即位后,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同時,他廢除了肉刑,減輕刑罰,增強了民眾對統治者的信任。然而,隨著漢武帝即位,他開始廣泛采用法家思想,加強中央集權,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將儒學作為國家正統意識形態,促進了儒家文化的普及與傳播。材料三:《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影響深遠。商鞅通過制定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和鼓勵耕戰的政策,推動了秦國從傳統的農業國向更強大的軍事國家轉變。這次變革為秦國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也為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創造了條件。材料四:《三國志·武皇帝紀》記載,曹操是漢末至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袁紹,成為北方的強有力統治者。曹操在政治上重視人才,廣納賢士,發展經濟,并著手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魏律》的制定、屯田制的實施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等,為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他還提倡文學,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發展,成為建安時期的文化領袖。一、根據以上材料,簡述漢朝、西漢、東漢、三國時期的重要統治者及其主要的貢獻。(5分)1、漢朝:劉邦(高祖)建立了漢朝,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漢文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刑罰。2、西漢: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學作為國家正統意識形態。3、東漢:漢光武帝(劉秀)恢復社會秩序,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加強中央集權。4、三國: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建立權力基礎;他在政治上重用人才,發展經濟,并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魏律》制定、屯田制實施、加強中央集權,為統一中原奠定基礎。二、根據材料,分析漢朝和秦朝之間的統治策略有何不同。(5分)1、漢朝初期主要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推行儒家思想,以穩定民心;而秦朝則采用嚴刑峻法,強化君主專制。2、漢朝重視教化和“仁政”,漢武帝雖然轉向法家思想,但也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儒學教育;而秦朝則以法家思想為主,依賴嚴酷的制度來維護統治。三、三國時期的曹操在即位前后的政治與文化方面有哪些轉變?(10分)1、政治方面: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獲勝后,成為北方的重要統治者。他重視人才,廣納賢士,發展經濟,并著手進行一系列改革,如制定《魏律》、實施屯田制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等,為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2、文化方面:曹操提倡文學,支持文學創作,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發展,成為建安時期的文化領袖。第三題材料: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漢武帝屬于漢宣帝的曾孫,他從7歲開始成為皇太子,21歲登基為帝。他有雄心壯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強中央集權、加強軍事力量、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這些改革措施極大地推動了西漢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使西漢達到了鼎盛時期。漢武帝時期,絲綢之路開通,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他重視教育,興辦太學,招賢納士,使得人才濟濟,為后世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然而,漢武帝的暴政和好大喜功也造成了許多的社會問題。1、為什么漢武帝能夠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2、漢武帝的哪些措施推動了西漢的經濟和文化發展?3、漢武帝時期哪些歷史事件最為著名?第四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并建立起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開始,中國歷史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后,漢朝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等方面。漢文帝時期倡導“無為而治”,減輕人民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漢武帝則通過“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他還開創了“武力戍邊”的體制,增強了漢朝的軍事實力。在此之后的東漢時期繼承了漢武帝的部分政策,但由于長期內亂和外族入侵,漢朝逐漸走向衰落。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各政權相繼建立。西晉短暫統一全國后,再次陷入了混亂和分裂。到了隋朝統一后,通過多項改革強化了國家體制和行政管理。唐太宗時期推行科舉制,選拔人才,增強朝廷實力。唐朝中期后,由于各種因素,國家出現衰落,逐漸喪失了盛世的輝煌。宋朝在這一背景下也經歷了復雜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在宋太祖時期,統一了各割據勢力,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體系。之后,隨著外敵入侵和內部政局動蕩,宋朝逐漸衰落。元朝則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建立了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明朝初期實行海禁政策,軍事上建立衛所制,加強了國防建設。清初除了采納漢族的政治體制外,還接受了滿族的文化和制度,實現了國家統一。1、概括漢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及軍事等方面的成就,并具體說明漢武帝在促進漢朝發展的具體措施。(9分)2、結合中國歷史上東漢時期的發展歷程,分析影響其衰落的主要原因。(8分)3、分析一下宋朝初期統一各割據勢力的過程,并探討宋朝的中央集權制度對其未來發展的影響。(8分)2024年江西省歷史初一上學期期末復習試卷與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中國的第一個王朝是()。A、周朝B、商朝C、夏朝D、秦朝答案:C解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繼承關系的朝代是夏朝,傳統上認為禹建立了夏朝。2、東漢時期的政治中心是()。A、洛陽B、長安C、南京D、北京答案:A解析:東漢建都洛陽,是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3、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在經濟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哪一項措施直接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成為秦朝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A、統一度量衡B、統一貨幣C、統一車軌D、修建馳道答案:A解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維護中央集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統一度量衡是最直接促進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的措施,它解決了各地度量衡不一的問題,使得商品交易更為便捷,成為秦朝經濟發展的有力保障。4、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下列哪一項措施?A、推行郡縣制B、設置刺史C、鹽鐵官營D、推行科舉制答案:B解析: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采取了設置刺史這一措施。刺史制度使得中央直接控制的地方監察機構得以建立,有效地監督和控制了地方官員,加強了中央集權。5、商朝的建立者是()。A、黃帝B、炎帝C、湯D、周文王答案:C解析: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湯,他建立了商朝(也稱殷朝),定都于毫(今河南商丘一帶),開始了商朝約500年的統治。6、下列哪一項不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A、造紙術B、火藥C、指南針D、印刷術答案:D解析: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的是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和印刷術,而印刷術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等技術,但它不是單獨的一項發明,而是多種技術的集合。7、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實行了什么制度?A、分封制B、郡縣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廢除了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從而有效地管理了全國。8、漢武帝時期,為了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他采取了什么措施?A、改革稅制B、推行均田制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D、開放絲綢之路答案:C解析:漢武帝為了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采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促進了儒家思想的傳播和鞏固,增強了中央集權。9、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文字,被刻在下列哪一種材料上?A、木片B、竹簡C、龜甲或獸骨D、青銅器答案:C解析: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記錄。這些龜甲或獸骨是主要用于王室占卜儀式的重要工具。10、下列哪位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A、墨子B、孔子C、孟子D、荀子答案:B解析:孔子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稱為“至圣先師”,儒家學派的創始人。1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哪個朝代?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漢答案:(C)秦朝解析: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12、公元220年,哪個政權正式廢漢稱帝,標志著三國時期的開始?魏(B)蜀(C)吳(D)晉答案:(A)魏解析: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為帝,國號魏,標志著三國時期正式開始。二、非選擇題(本部分有4大題,每大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材料】秦朝統一六國后,為了鞏固統治,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首先,統一了文字,采用小篆作為標準字體。其次,推行郡縣制度,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命,加強了中央集權。再次,統一度量衡,以“半升斛”為標準。最后,還實施了嚴酷的法律制度,增強統治的威懾力。第二題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秦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請列舉三項具體措施。答案:1、統一文字(采用小篆作為標準字體)。2、推行郡縣制度,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命。3、統一度量衡,以“半升斛”為標準。2、秦朝推行的哪些政策加強了中央集權?答案:推行郡縣制度,地方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命。3、秦朝實施的法律制度有何特點?答案:秦朝實施了嚴酷的法律制度,增強統治的威懾力。第二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材料一:《漢書·高帝紀》記載,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即為漢高祖。劉邦是一位善于謀略和用人果斷的君主,他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以穩定民心,鞏固政權。同時,他重視儒學,與儒生張良等人的合作,制定了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施政綱領,如尊崇孔子,重視教化,推行“仁政”。漢初的政治理念奠定了漢朝統治的基礎。材料二:《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記載,漢文帝即位后,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同時,他廢除了肉刑,減輕刑罰,增強了民眾對統治者的信任。然而,隨著漢武帝即位,他開始廣泛采用法家思想,加強中央集權,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將儒學作為國家正統意識形態,促進了儒家文化的普及與傳播。材料三:《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載,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影響深遠。商鞅通過制定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和鼓勵耕戰的政策,推動了秦國從傳統的農業國向更強大的軍事國家轉變。這次變革為秦國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也為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創造了條件。材料四:《三國志·武皇帝紀》記載,曹操是漢末至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擊敗袁紹,成為北方的強有力統治者。曹操在政治上重視人才,廣納賢士,發展經濟,并著手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魏律》的制定、屯田制的實施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等,為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他還提倡文學,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發展,成為建安時期的文化領袖。一、根據以上材料,簡述漢朝、西漢、東漢、三國時期的重要統治者及其主要的貢獻。(5分)答案:1、漢朝:劉邦(高祖)建立了漢朝,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漢文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減輕刑罰。2、西漢: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學作為國家正統意識形態。3、東漢:漢光武帝(劉秀)恢復社會秩序,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加強中央集權。4、三國: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建立權力基礎;他在政治上重用人才,發展經濟,并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魏律》制定、屯田制實施、加強中央集權,為統一中原奠定基礎。二、根據材料,分析漢朝和秦朝之間的統治策略有何不同。(5分)答案:1、漢朝初期主要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推行儒家思想,以穩定民心;而秦朝則采用嚴刑峻法,強化君主專制。2、漢朝重視教化和“仁政”,漢武帝雖然轉向法家思想,但也加強了中央集權和儒學教育;而秦朝則以法家思想為主,依賴嚴酷的制度來維護統治。三、三國時期的曹操在即位前后的政治與文化方面有哪些轉變?(10分)答案:1、政治方面: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獲勝后,成為北方的重要統治者。他重視人才,廣納賢士,發展經濟,并著手進行一系列改革,如制定《魏律》、實施屯田制以及加強中央集權等,為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2、文化方面:曹操提倡文學,支持文學創作,促進了建安文學的發展,成為建安時期的文化領袖。第三題材料:漢武帝時期是西漢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漢武帝屬于漢宣帝的曾孫,他從7歲開始成為皇太子,21歲登基為帝。他有雄心壯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加強中央集權、加強軍事力量、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這些改革措施極大地推動了西漢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使西漢達到了鼎盛時期。漢武帝時期,絲綢之路開通,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他重視教育,興辦太學,招賢納士,使得人才濟濟,為后世培養了大量的人才。然而,漢武帝的暴政和好大喜功也造成了許多的社會問題。1、為什么漢武帝能夠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答案:漢武帝擁有高度的政治權力和堅定的改革意志。2、漢武帝的哪些措施推動了西漢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答案:他加強中央集權、加強軍事力量、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3、漢武帝時期哪些歷史事件最為著名?答案:開通絲綢之路和興辦太學使得絲綢之路的開通以及文化的交流得到了促進,同時興辦太學為后世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第四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并建立起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開始,中國歷史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后,漢朝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等方面。漢文帝時期倡導“無為而治”,減輕人民負擔,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漢武帝則通過“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王的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他還開創了“武力戍邊”的體制,增強了漢朝的軍事實力。在此之后的東漢時期繼承了漢武帝的部分政策,但由于長期內亂和外族入侵,漢朝逐漸走向衰落。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各政權相繼建立。西晉短暫統一全國后,再次陷入了混亂和分裂。到了隋朝統一后,通過多項改革強化了國家體制和行政管理。唐太宗時期推行科舉制,選拔人才,增強朝廷實力。唐朝中期后,由于各種因素,國家出現衰落,逐漸喪失了盛世的輝煌。宋朝在這一背景下也經歷了復雜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在宋太祖時期,統一了各割據勢力,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體系。之后,隨著外敵入侵和內部政局動蕩,宋朝逐漸衰落。元朝則通過強大的軍事力量完成了對全國的統一,建立了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明朝初期實行海禁政策,軍事上建立衛所制,加強了國防建設。清初除了采納漢族的政治體制外,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