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太倉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1頁
江蘇省太倉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2頁
江蘇省太倉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3頁
江蘇省太倉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4頁
江蘇省太倉市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太倉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一、選擇題1.小明同學要辦一份主題為《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的手抄報,下列內容或者場景符合歷史史實的是()A.北京人使用骨針縫制衣服 B.山頂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捕獵 C.元謀人嘗試種植粟和黍 D.藍田人住在干欄式的房屋里2.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A.元謀人 B.山頂洞人 C.北京人 D.藍田人3.傳說中能夠建造宮室以避寒,制作衣裳,挖掘水井,還發明了弓箭,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之一的是是()A.黃帝 B.蚩尤 C.禹 D.啟4.(舌尖上的中國2》的熱播,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美食的關注。距今約六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食物種類已大大豐常,有主食()A.水稻 B.小麥 C.玉米 D.粟5.我國原始文化先后經歷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劃分這兩個時代的主要依據是()A.使用火的水平 B.石器制作技術 C.農作物的種類 D.房屋建筑樣式6.考古人員發現,大汶口遺址的隨葬品數量各不相同,其中21座墓有豬頭1頭、10座墓有豬頭2頭、6座墓有豬頭3頭、2座墓有豬頭4頭、3座墓有豬頭5頭、1座墓有豬頭14頭。據此可以推斷()A.喪葬文化興盛 B.早期國家形成 C.貧富分化出現 D.神權色彩濃厚7.黃帝陵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每年清明時節,都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拜,平日來瞻仰的人絡繹不絕。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炎帝、黃帝是古代最著名的首領 B.炎帝、黃帝聯合打敗了蚩尤部落 C.炎帝、黃帝的勢力和聲望十分強大 D.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8.這場戰爭是部族之間的一場大規模戰爭,結局是以黃帝之弱勢勝了蚩尤之優勢,之后黃帝又趁勢收復了中原()A.阪泉 B.牧野 C.涿鹿 D.朝歌9.古代首都是國家的統治中心,歷史上曾經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商朝盤庚遷都到殷,歷史上的“殷”是今天的()A.陜西 B.山東 C.河北 D.河南10.如圖所示是周云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歷史時期政權更迭時制作的年代標尺,其中商朝應該處于哪個位置?()A.A B.B C.C D.D11.12世紀,巴黎出現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而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一位大教育家創辦私學。下列選項符合這位大教育家思想的是()A.“順其自然”“清靜無為” B.“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C.“民貴君輕”“尊卑有序” D.“兼愛非攻”“互愛互利”12.戰國時期,秦國修建了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主持者是()A.大禹 B.李冰 C.管仲 D.劉邦13.春秋戰國是社會大動蕩時期,也是學術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下列思想家及其主張對應正確的是()A.莊子——“以德治國” B.孟子——“民貴君輕” C.韓非子——“無為而治” D.荀子——“以法治國”14.中國古代的一部作品采用楚國民歌方言進行創作,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該作品是()A.《詩經》 B.《老子》 C.《莊子》 D.《離騷》15.我國歷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開始于()A.夏 B.商 C.西周 D.戰國16.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他的學說主要集中在()A.《論語》 B.《春秋》 C.《詩經》 D.《道德經》17.《竹書紀年》曾記載:“自禹至桀十七世,……用歲四百七十一年?!钡蛭戳粝挛淖郑氏某瘹v史一直存疑,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考古學依據。由此可見()A.考古發現可以印證文獻記載 B.歷史記載必須經過考古發現證實 C.考古發現創造新的古代文明 D.史書記載比考古發現更真實可信18.有學者認為,自秦始皇以后,中國人明白了自己的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但歷史大勢終歸是要回到統一國家的正軌上來。他意在說明秦的統一()A.加強民族交融 B.促進了各地聯系 C.加強了中央集權 D.順應了時代潮流19.《漢書?食貨志》中記載,“秦并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為名,文曰半兩……”由此可知,秦“并天下”后采取的措施是()A.統一文字 B.統一貨幣 C.鹽鐵官營 D.鑄造五銖錢20.錢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自秦漢以來的郡縣政治,到今天民國時代還存在,中國之永為一統一國()A.鞏固疆土,進一步完善分封制 B.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 C.管理模式有利于國家鞏固發展 D.緩和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21.如圖圖示中能正確反映秦朝疆域版圖的是()A. B. C. D.22.“秦始皇統一中國,不僅從疆域上奠定了此后發展的基礎,更從文化上、民族心理上鑄就了大中國、大中華這個東方大國不可撼動的牢固根基?!边@段材料強調秦統一中國()A.原因 B.過程 C.結果 D.影響23.秦始皇規定農民每年要將收入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同時迫使成千上萬的農民背井離鄉,去服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制定了各種殘酷的刑罰。這說明秦始皇的統治()A.賞罰分明、為政以德 B.寬嚴相濟、道之以政 C.窮奢極欲、任人唯親 D.急于求成、暴虐嚴苛24.如圖地圖表現的史實是()A.秦滅六國 B.陳勝、吳廣起義 C.楚漢之爭 D.西漢的建立二、非選擇題25.歷史是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記錄,歷史就在我們身邊。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梁啟超《太古及三代記載》(1)材料一中的遠古人類在生活中均使用打制石器,由此可知他們生活在什么石器時代?圖2反映的是哪一遠古人類的復原頭像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3河姆渡遺址位于什么流域?圖4所示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圖3、圖4反映了我國原始居民已經進入農耕時代,請從“農作物種植”方面舉一例說明。(3)材料三中華夏“漸化合以成一族”主要涉及哪兩位部落聯盟首領?他們被后人尊崇為什么。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在長期的采集活動中,逐漸認識到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在黃河、長江、遼河流域等地區,母系氏族公社較迅速地發展和繁榮起來?!幾灾旖B侯《中國古代史》材料二:項目河姆渡人半坡人時空定位距今約7000年;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距今約6000年;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自然環境氣候溫暖濕潤氣候冬冷夏熱生產與生活人工栽培水稻;家畜飼養以豬、狗為主;使用磨制石器、陶器和骨器種植粟、黍;飼養豬、狗等家畜;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材料三:考古發現證實,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遼河流域、黃河流域和長江中游等區域,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區域文明階段,呈現出多元文明百花齊放的局面,并綿延數千年不曾中斷?!幾浴吨腥A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實證》(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農業產生的原因。(2)據材料二,概括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產與生活的共同點。指出造成其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3)據材料三,指出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特點。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我國原始農業發展的認識。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禮記?禮運》材料二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分封制規定,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同時,諸侯在自己的封疆內,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022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禪讓制對當今社會有什么積極意義。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所說的“小康”是從哪一朝代開始的?(2)根據材料二,指出諸侯對周天子要承擔的義務。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夏商西周亡國的共同原因。并談談你從夏商西周的滅亡中得到了哪些啟示。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薄畎撞牧隙白嫠醋趫蜃蕴?,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薄牧先L期以來,我國封建社會,以高度發展經濟、文化,而且能有效的抵制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系?!旖B侯《中國古代史》(1)材料一、二中提到的“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誰?請問,兩位詩人對他的評價是否一致?為什么?(2)材料二中“防胡萬里城”的詩句反映了哪一史實?(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具體史實,從經濟、文化方面說明“秦統一的開創之功”?參考答案1-10BAAABCDCDB11-20BBBDDDADBC21-24BDDB25.(1)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遠古人類:北京人。(2)流域:長江流域。原始居民:半坡人。舉例說明:①河姆渡人種植水稻;②半坡人種植粟和黍。(3)部落聯盟首領:炎帝和黃帝。尊崇:人文初祖。26.(1)舊石器時代,采集、漁獵無法滿足人們對基本生活資料的需求;新石器時代,人類逐漸認識到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2)共同點:都生活在大河流域;都種植糧食作物;都飼養家畜;都使用磨制石器;都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原因:自然地理環境不同。(3)特點:多元一體。認識: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農耕文明長期居于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農業的發展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農業是國家的根本,統治者重視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農業工具的革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等。27.(1)積極意義:用人要發揚民主,重視賢人;做事要持之以恒,應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干部;要以天下為己任,選拔人才應以德才兼備為標準。朝代:夏朝。(2)義務:服從周天子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