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八年級暑假講義(蘇科版)第一章聲現象Chapter1新八年級暑假講義(蘇科版)第一章聲現象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學習目標]知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掌握利用聲速的簡答計算;知道回聲現象,掌握回聲測距。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正在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一切發聲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但振動的物體不一定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真空不能傳聲。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不會馬上消失。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叫聲波。聲波的傳播也伴隨著能量的傳播。有聲音一定有聲源在振動,有聲源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聲速聲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叫聲速,聲速大小跟介質有關,相同的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不同的聲音在同一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較快,氣體中最慢。在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人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骨傳導: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把這種傳播方式叫做骨傳導。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我們就聽到了聲音。要點一、聲波的產生和傳播聲波:發聲體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質中的傳播叫做聲波。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介質: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做介質,氣體、液體、固體都是介質。要點二、聲速回聲聲速:聲音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m/s,讀作米每秒。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平常我們講的聲速,指的就是此值。影響聲速的因素:介質的種類,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溫度,同種介質,溫度越高,聲速越大。回聲: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大的障礙物一部分被反射回來,便形成回聲。回聲測距:測出從發聲到接受到回聲的時間,知道了聲速利用公式,可以算出發聲出到反射物間的距離。知識點一:聲音的產生【探究重點】聲波實際是聲源振動的信息和能量通過周圍的物質(通常叫介質)傳播開去。聲波無法在真空中傳播,這是由于真空中沒有可以傳播振動的物質,不能形成疏密狀的聲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是不能說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但是原來所發出的聲音還在繼續向外傳播并存在。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振動:物體沿直線或曲線的往返運動叫振動,往返一次即振動一次。能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人說話靠聲帶振動,弦樂是靠弦的振動,管樂是靠管內空氣柱振動,蟬鳴靠胸部的兩片鼓膜振動,鳥靠鳴膜振動,蟋蟀、蜜蜂、蚊子、蒼蠅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振動停止,發聲停止(錯誤的表述: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例題精講】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C.戴防噪聲耳罩可以防止噪聲產生;D.超聲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答案】B。【解析】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防治噪聲的途徑有三條: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人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解答:A、光的傳播速度是3×108m/s,聲音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故A錯誤。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正確。C、戴防噪聲耳罩可以防止噪聲進入人耳,但是不能防止噪聲的產生,故C錯誤。D、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超聲波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D錯誤。【鞏固訓練】關于聲音的發生和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不振動的物體也能發聲;C、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D、在空氣中,聲音的傳播與光的傳播一樣快【答案】A。【解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但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消失,所以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因此選項A說法正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消失,因此選項B的說法不正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因此選項C說法不正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比光速慢的多,因此選項D說法不正確.由上可知,選項B、C、D的說法不正確;故選A。知識點二:聲音的傳播【探究重點】在空氣中,一般溫度每升高1℃聲速大約增加0.6m/s。15℃的空氣的聲速為340m/s,實際生活中,我們說的亞音速飛機、超音速飛機,就是指速度達不到340m/s和速度超過340m/s的飛機。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發生以下情況:一部分聲波在障礙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聲波可能進入障礙物,被障礙物吸收甚至穿過障礙物,如隔墻能聽到相鄰房間里的聲音。不同障礙物對聲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況下堅硬光滑的表面反射聲音的能力強。如:北京天壇的回音壁的光滑圓形墻壁能使聲波發生多次反射;松軟多孔的表面吸收聲波的能力強,如音樂廳的蜂窩狀天花板就是為了吸收聲音。人耳能分辨出回聲和原聲的條件是:反射回來的聲音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即:聲源到障礙物的距離大于17m。聲吶就是利用回聲測量海水中目標物的位置的裝置,如:用來測定魚群、沉船和潛艇;探知海洋的深度,繪出水下數千米的地形圖。聲的介質:凡是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聲音靠介質傳播(氣體、液體、固體都是傳聲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例題精講】【答案】C。【解析】回聲是聲波被反射回來形成的,人耳區分開原聲和回聲的最小時間差是0.1s,因此區分開原聲和回聲最短距離,據此分析回答解答:站在橋洞里說話時,由于我們說話的地點離橋洞兩側較近,聲音傳到橋洞兩側上反射回來的時間與我們說話的時間幾乎是同時的,時間差太短,所以我們的耳朵不能區分說話聲和回聲,也就聽不到回聲,C選項的說法正確。【鞏固訓練】據5月29日《揚子晚報》報道,江蘇省擬推出和諧配樂版廣場舞。廣場舞的音樂聲是由音箱中的紙盆產生,經傳播到人耳。音樂聲過大會形成噪聲,有關人士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關掉音箱,改用藍牙耳麥接受信號。關掉音箱是在處控制噪聲。【答案】振動、空氣、聲源。【解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減弱噪音的途徑有三個: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關掉音箱是聲源處減弱噪聲的。如圖所示,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使其發出聲音。聲音是由管內空氣柱產生,通過傳入人耳的,改變試管內的水量,會使聲音的發生改變。【答案】振動、空氣、音調。【解析】根據聲音的產生、聲音的傳播和聲音的特性知識,此題正確的解答是: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對著試管口吹氣,使其發出聲音。聲音是由管內空氣柱振動產生,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改變試管內的水量,會使聲音的音調發生改變。如圖所示,老師在課堂上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放在真空罩內的手機打電話,手機隨即發出悅耳的鈴聲。鈴聲是由于手機內的揚聲器產生的,手機間是利用傳遞信息的。把抽氣機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氣時,同樣打電話,手機鈴聲卻越來越小,這說明聲的傳遞需要,不能傳聲。【答案】振動、無線電、介質、真空。【解析】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振動的原因,手機鈴聲是由手機內的揚聲器振動產生的;但是手機之間是利用無線電信號傳遞信息的;如果把手機放入真空罩內,真空罩內空氣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聲音會越來越小,這也正說明力量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無法出版聲音。知識點三:聲速【探究重點】聲速:聲音傳播的快慢。(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況下氣體中的聲速小于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聲速還受溫度的影響,溫度越高,聲速越大。在15℃的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人類的聽覺范圍:一般在20--20000Hz范圍內。【例題精講】下表列出了幾種物質中的聲速.幾種物質中的聲速(m/s)你一定能從中獲得不少信息,請至少寫出三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聲速與介質的溫度有關一般情況下,固體中聲速最大、液體其次、氣體中聲速最小【解析】表格中不同種類的物質中聲速大小不同,所以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聲音在15℃和2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不一樣,所以聲速的大小與物質的溫度有關;表格中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左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1500m/s左右,在固體中的速度基本都在3000m/s之上,所以一般情況下,固體中聲速最大、液體其次、氣體中聲速最小.小明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小明聽到了兩個敲打的聲音。關于該現象說法錯誤的是()A.小明聽到的二次聲音間隔大于0.1sB.小明聽到的第二次聲音是回聲C.鐵管要足夠長才能聽到兩次聲音D.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答案】B【解析】:小明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在長鐵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這根鐵管,聲音分別從鐵管、空氣中傳播,由于聲音在鐵管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快,所以小明會聽到2次聲音;由于人耳能分清兩個聲音的時間間隔大于0.1s,所以鐵管的長度要足夠長。故選:B。【鞏固訓練】小明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小明聽到了兩個敲打的聲音。關于該現象說法錯誤的是()A.小明聽到的二次聲音間隔大于0.1sB.小明聽到的第二次聲音是回聲C.鐵管要足夠長才能聽到兩次聲音D.聲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答案】B【解析】:小明把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小剛在長鐵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這根鐵管,聲音分別從鐵管、空氣中傳播,由于聲音在鐵管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傳播快,所以小明會聽到2次聲音;由于人耳能分清兩個聲音的時間間隔大于0.1s,所以鐵管的長度要足夠長。故選:B。_____是指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較大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又傳入人耳的聲音.人耳區分開回聲和原聲的最短時間間隔是____s.否則,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比如:同學們聽到自己在空教室講話比在操場上講話聲音要洪亮,就是這個原因.【答案】回聲.0.1【解析】耳區分開回聲和原聲的最短時間間隔是0.1秒液體中的聲速與溫度有關,關系式為vt=v0+a(t-t0),其中vt表示溫度為t時的聲速,t0為表格中指出的溫度,v0表示溫度為t0時的聲速,a為溫度系數。序號液體t0(℃)v0(m·s-1)a(m·s-1·℃-1)1水2515002.52甘油201923-1.83水銀201452-0.464酒精201180-3.6(1)根據資料和表可知,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的大小與溫度的變化的關系是:隨著溫度逐漸升高,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如圖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銀中聲速隨溫度變化圖象,其中(選填“a”“b”或“c”)表示酒精中聲速的規律。
(3)用回聲可以幫助船只測量水深,因此在考察船上都裝有聲吶。某次測量時水溫為15℃,聲吶發出聲音2s后接收到了回聲,這里的水深為多少?【答案】(1)增大;(2)c;(3)這里的水深為1475m。【解析】:(1)由表格提供的數據可知,水的溫度系數α是一個正數,所以當溫度升高時,由v1=v0+a(t-t0)可知,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會增大;(2)由表格提供的數據可知:水銀、酒精的溫度系數α都是負數,當溫度升高時,聲音在水銀、酒精中的傳播速度會減小;而酒精和水銀相比,由于酒精的溫度系數α的絕對值更大,所以聲音在酒精中速度減小得更快,故c圖象符合要求。(3)由題意可得,15℃時水中的聲速:v=v0+a(t-t0)=1500m/s+2.5m/(s?℃)×(15℃-25℃)=1475m/s,聲音從海面傳到海底的時間:t=×2s=1s,因v=s/t,這里的水深:s=vt=1475m/s×1s=1475m。在研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時,做了實驗,過程是:(1)將電鈴用棉線懸掛在鐵絲架子上,將鐵絲架子放在抽氣盤上(電鈴不要碰到抽氣盤),通電,電鈴發出刺耳的聲音。(2)用玻璃鐘罩將電鈴罩上,密封好,不要立即抽氣,注意聽此時的鈴聲。(3)用抽氣機把鐘罩內的空氣向外抽。會發現電鈴聲越來越小。但仔細聽,還是會聽到一些細小的聲音。(4)停止抽氣。打開進氣閥,空氣進入鐘罩,電鈴聲又越來越響,到后來和一開始的聲音一樣響了。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B.比值定義法C.比較法D.推理法【答案】D【解析】實驗中。由于無法把鐘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出。只能運用推理法研究問題。引導同學們思考。在“隨著鐘罩內空氣的減少,我們聽到的鈴聲逐漸變小”這一可靠事實的基礎上。忽略鐘罩內還有少量的空氣。以及與電鈴接觸的少量固體的傳聲等次要因素。想象如果把鐘罩內的空氣全部抽出。變成了真空。就可以推導出鐘罩內抽成真空時我們會聽不到鈴聲。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的結論。用手握住正在發聲的自行車車鈴,馬上就聽不到鈴聲了,是因為()A.手吸收了聲音 B.手太用力了 C.手使鈴停止了振動 D.以上說法都不對【答案】:C【解析】:因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如果用手按在正在發聲自行車的車鈴上時,車鈴不再振動,也就不再發出聲音.故選C.能夠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生活現象是()A.岸上的人能聽到河水流動的嘩嘩聲音 B.海邊的人能聽到波浪拍打礁石的聲音C.水中的潛水員能聽到岸上人的講話聲 D.枕著牛皮箭筒睡在地上能聽到馬蹄聲【答案】:C【解析】:A.河水在流動的時候發出聲音,通過空氣傳到人的耳朵里,說明的是氣體可以傳聲,故A不符合題意;B.海浪拍打礁石發出聲音,通過空氣傳到人的耳朵里,說明氣體可以傳聲,故B不符合題意;C.岸上的人說話發出聲音,通過水傳到潛水員的耳朵里,說明液體可以傳聲,故C符合題意;D.馬蹄聲是通過地面傳到人的耳朵里,說明固體可以傳聲,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021·海南中考真題)下列選項中,不能傳播聲音的是()A.空氣 B.真空 C.大地 D.水【答案】B【解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如圖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這個實驗說明了A.發聲的音叉正在振動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C.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D.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正在發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多次被彈開,說明音叉在振動,從而說明聲音是由音叉的振動產生的,因此,本探究實驗是研究聲音產生原因的。故選A。按照民間傳統習俗,迎親隊伍時常以敲鑼打鼓、吹嗩吶等方式來營造熱鬧喜慶的場面。關于嗩吶與鑼鼓的發聲原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鑼、鼓和嗩吶的聲音都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B.只有嗩吶的聲音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C.只有鼓的聲音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D.只有鑼的聲音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答案】A【解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鑼、鼓和嗩吶的聲音都是因為振動而產生的,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如圖所示,將正在發出聲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這說明()A.發出聲音的音叉在振動B.超聲波具有能量C.聲音從空氣傳入水中響度會變大D.聲音從空氣傳入水中速度會變小【答案】A【解析】正在發聲的音叉是否振動,不容易觀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夠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飛濺,就能夠說明插入水中的發聲音叉在振動.點睛:本題是有關聲現象的題目,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聲音的產生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發聲的音叉在振動,所以可以使水花濺起,據此解答.6.甲同學在一根18米的已供水的自來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學在水管的另一端貼近管壁,可聽到()(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A.一次敲擊聲B.兩次敲擊聲C.三次敲擊聲D.無法確定【答案】A【解析】管長s=18m,空氣中的聲速是v聲=340m/s,在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在鐵管中的速度是5200m/s故在空氣中的時間:t=s在水中的時間:t=s在鋼管中的時間:t=s由上可以知道;任何兩次的時間間隔都小于0.1s,故只聽到一次聲音。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如圖所示,老師在課堂上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放在真空罩內的手機打電話,手機隨即發出悅耳的鈴聲,鈴聲是由于手機內的揚聲器______產生的;把抽氣機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氣時,同樣打電話,手機鈴聲卻越來越小,這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______,______不能傳聲。【答案】振動介質真空【分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介質包括固體、液體、氣體,真空不能傳聲;【解析】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手機鈴聲是手機內揚聲器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把抽氣機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氣時,同樣打電話,由于真空罩內空氣越來越少,所以手機鈴聲越來越小;如果真空罩內的空氣都被抽出,真空罩內接近真空狀態,我們將聽不到手機鈴聲,從而說明真空不能傳聲。閱讀下列材料--回聲及其應用聲波經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若回聲同原聲傳到人耳的時間相差二十分之一秒以上,且強度衰減不是很大時,就能夠清楚地聽到回聲.回聲是在山谷或大廳內常有的現象.例如山間放炮,雖然發聲時間極短,但人耳聽到的卻是炮聲不絕,這就是回聲造成的.回聲會妨礙聽音,是影劇院或大廳等建筑中必須避免的缺點.但短時間的回聲(與原聲的時間間隔在二十分之一秒內)不但不妨礙聽音,反而有使聲音加強的作用.室內聽音較廣場響亮,就是這個道理.利用回聲現象制成的回聲測深儀、聲吶、超聲探傷儀等,廣泛應用于礦床勘探、材料探傷、水深測量、魚群探測等.
根據以上述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在課室聽課時,我們并沒有聽到回聲,反而聽到的聲音比在廣場響亮,是因為教室前后距離小,使人聽到回聲與原聲的時間間隔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二十分之一秒,使聲音有加強的作用.
(2)在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鐘傳播340米,人站在一堵墻前喊叫,若要聽到回聲,人與墻的距離至少為______米.【答案】:小于;17【解析】:(1)在教室里說話,因為教室墻壁離我們太近,說話的聲音傳到墻壁上又反射回來,時間差太短,使人聽到回聲與原聲的時間間隔小于二十分之一秒,不能分辨出回聲與原聲,聽到的是回聲與原聲的混合,聲音響亮.
(2)要想聽到回聲,原聲與回聲必須間隔0.1s以上,那么根據速度公式的計算,我們要想聽到回聲,障礙物據我們的距離為.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________,它說明了________.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如圖②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________.(3)如圖③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________可以傳聲.(4)如圖④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答案】乒乓球彈跳起來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空氣鈴聲越來越小真空不能傳聲【解析】(1)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彈跳起來;它說明發聲體在振動;音叉的振動不能直接觀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更容易直觀觀察;(2)桌子是較大的物體,發聲振動不易觀察,可轉換成桌面上小紙屑的振動,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紙屑;(3)敲擊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來了,說明空氣可以傳聲;(4)瓶內空氣越來越少,聲音就越來越小,是聲音傳播的物質(空氣)逐漸減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傳聲.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應大于要1/15s,據此,要想聽到回聲,求人離障礙物至少多少m。【答案】11.3m【解析】聲音從人傳播到障礙物所用的時間為t=s=s人到障礙物間的距離為s=vt=340m/s×s≈11.3m如圖所示,將正在發出聲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觀察到音叉周圍濺起許多水花,這個現象說明了()A.水可以傳播聲音 B.發聲的音叉正在振動C.固體能夠傳聲 D.液體也可以成為聲源【答案】:B【解析】:正在發聲的音叉是否振動,不容易觀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夠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飛濺,就能夠說明插入水中的發聲音叉是在振動的.故選B.用力敲鼓,鼓面振動發聲.為了顯示鼓面的振動情況,我們可以在鼓面上撒一些泡沫球.下面關于敲鼓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泡沫球的振動就是鼓面的振動 B.我們聽到的鼓聲是泡沫球振動產生的C.我們聽到的鼓聲是鼓槌振動產生的 D.泡沫球振動可以用來說明鼓面在振動【答案】:D【解析】:解答:將一些泡沫球撒在鼓面上,敲鼓時,通過觀察泡沫球的跳動我們可以知道鼓面在振動;A.泡沫球是隨鼓面一起振動的,故A錯誤;BC、鼓聲是由鼓面的振動產生的,故BC錯誤;D.鼓面振動會引起泡沫的振動,通過泡沫球振動可以用來觀察鼓面的振動,采用的是轉換法,故D正確。故選D.7.有一段長為18m的裝滿水的鐵管,將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鐵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聽到幾次聲音?(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s)()A.1次 B.2次 C.3次 D.4次【答案】A【解析】聲音在鐵、水、空氣中傳播18m所用的時間分別為t1=≈0.003st2==0.012st3==0.053s由三次時間比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來的,只能聽到混在一起的一次聲音。故選A。古代的偵察兵為了及早發現敵人騎兵的活動,常常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聽,以下解釋錯誤的是(
)A.馬蹄踏在地面時,使土地振動而發聲
B.馬蹄聲可以沿土地傳播
C.馬蹄聲不能由空氣傳到人耳
D.土地傳播聲音的速度比空氣快【答案】:C【解析】:由于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偵察兵把耳朵貼在地面上,能更早的聽到敵人騎兵的活動情況,從而及早的發現敵情,這個現象可說明:振動的物體可以發聲,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要比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快,故A、B、D三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小華在鋼水管的一頭敲一下,小珍在另一頭卻聽到三下聲音,這三下聲音依次由下述物質傳播的順序是()A.鋼、空氣、水 B.鋼、水、空氣 C.水、空氣、鋼 D.空氣、水、鋼【答案】:B【解析】: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知道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在液體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氣體中傳播.
在一根較長的裝滿水的鋼管一端敲擊一下,在鋼管的另一端可以聽到3次聲音,
第一次是在通過鋼管傳來的,第二次是通過水傳來的,第三次是通過空氣傳來的;
故選B.如圖所示為2019年4月23日紀念中國海軍建軍70周年海上閱兵的情景。威武的中國海軍將士喊出嘹亮的口號是由聲帶______產生的,通過______傳播響徹云霄,彰顯出了中國海軍的強大與自信。【答案】振動空氣【解析】[1][2]嘹亮的口號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該聲音是通過空氣傳播而響徹云霄。小明將手機懸掛在密閉的玻璃瓶中,用抽氣機抽去瓶中的空氣,打電話呼叫瓶內的手機,透過玻璃瓶看到手機能接收到呼叫信號,這說明無線電波能在真空中傳播;你________(能或不能)聽到瓶內手機的響鈴聲音,這說明________。【答案】不能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解析】[1][2]將手機懸掛在密閉的玻璃瓶中,用抽氣機抽去瓶中的空氣,手機能接收到呼叫信號,這說明無線電波能在真空中傳播,由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所以聽不到手機的鈴聲。如圖所示,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揚聲器的前方,當揚聲器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揚聲器的紙盆由于__發出聲音,聲音通過__傳到燭焰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具有__.【答案】:振動;空氣;能量【解析】:[1][2][3]當揚聲器發出較強的聲音時,可以看到燭焰隨著音樂的節奏晃動.揚聲器的紙盆由于振動發出聲音,聲音通過空氣傳到燭焰處,燭焰的晃動說明聲音具有能量.—輛小汽車沿直線勻速向前方的隧道行駛,在距隧道口處鳴笛,司機經聽到隧道口處山崖反射的回聲,已知聲音的傳播速度是。求:(1)聽到回聲時汽車通過的路程;(2)汽車的行駛速度。【答案】:(1)(2)【解析】:(1)由可得,內聲音傳播的距離,因聲音傳播的距離與汽車行駛距離之和等于鳴笛處到山崖距離的2倍,所以聽到回聲時汽車通過的路程;(2)汽車的行駛速度.第一次測定鑄鐵里的聲速是在法國的巴黎,測定的方法是:在鑄鐵管的一端敲一下鐘,管的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音(第一次是由鑄鐵管傳來的,第二次是由空氣傳來的),管長931m,兩次響聲相隔2.5s。如果當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求鑄鐵中的聲速。(結果保留一位小數)【答案】3908m/s【解析】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由題意可知,在鑄鐵管中的傳播速度更快;聲音在空氣中、鑄鐵管中的傳播時間分別為,由于兩次響聲相隔2.5s,即代入已知量,則即可求解鑄鐵中的聲速為為了測量聲音在某根鐵管中的傳播快慢,我們在鐵管的一端敲一下,人的耳朵貼在鐵管的另一端會聽到兩次聲音,其時間間隔2.6s,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聲音在鐵管中的速度是4760m/s:(1)人聽到的兩次聲音中,后聽到的聲音是在什么介質傳播的?(2)鐵管的長度是多少?【答案】(1)人聽到的兩次聲音中,后聽到的聲音是在空氣傳播的;(2)952m。【解析】(1)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不同,聲音在鐵管中傳播速度快,在空氣的中傳播速度慢,第一次是鐵管傳過來的,第二次是空氣傳過來的。(2)另一端的人聽到2次聲音,間隔為2.6s,則即解得如圖所示,號稱“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風鑼鼓隊正在表演.當隊員用手按住正在發聲的鼓面時,鼓聲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傳播聲音 B.手吸收了聲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動 D.手把聲音反射回去【答案】:C【解析】:解決此題的關鍵是要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消失.當敲擊鼓時,鼓面會振動發出聲音,當用手按住鼓面時,手使鼓面振動停止,所以聲音就消失了.故選C.2015年1月,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一個隕石凹坑,形狀如圓形平底鍋,如圖所示.小明在圓心A點大喊一聲,經過6s聽到回聲.設空氣中聲速為340m/s,圓形凹坑的直徑為()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答案】:C【解析】:聲音到凹坑壁的時間,從A點到凹坑壁的距離(半徑),圓形凹坑的直徑。關于聲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D.聲音可以傳遞能量【答案】B【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可以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4)聲音能夠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解析】A.一切聲音的產生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B錯誤;CD.聲音能夠傳遞信息,如醫生給病人做B超檢查身體的病變等,聲音能夠傳遞能量,如超聲波粉碎體內結石等,故CD正確.故選B.2025年我國將實現航天員登月計劃,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員須借助無線電通信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是()A.月球上聲音傳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傳遞超聲波C.月球上是真空,不能傳聲 D.月球上航天員聲帶無法振動發聲【答案】C【解析】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員須借助無線電通信設備才能進行交談,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2021·重慶中考真題)如圖甲所示,陣陣鼓聲是鼓面的___________產生的;圖乙抽取玻璃罩內空氣的過程中鈴聲變小直至微弱,說明真空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傳聲。【答案】振動不能【解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鼓聲是鼓面的振動產生的。[2]玻璃罩內空氣越來越少,聲音的響度將會逐漸變小,是聲音傳播的物質(空氣)逐漸減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玻璃罩內空氣越少,傳出的聲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內抽成真空后,就聽不到鬧鐘響鈴的聲音了,最后得出結論:真空不能傳聲。小明把手放在喉嚨處講話,感覺喉頭振動了,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_______產生的;花樣游泳運動員,能潛在水中聽到音樂,說明_______能夠傳聲.【答案】:振動;液體【解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融資租賃合同范本
- 長春工程學院《醫學信號處理專題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重點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第一次中考模擬語文試題含解析
- 南通理工學院《工程項目成本規劃與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泰州等四市2024-2025學年高三臨門一腳強化訓練模擬考試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商丘學院《自然科學基礎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南財經大學《啤酒生產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煙臺市長島縣2025年六年級下學期小升初數學考前押題卷含解析
- 云南省瀘西縣達標名校2025年初三1月聯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統計學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2電渦流位移傳感器技術規范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國無創血糖監測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建協議書
- 中國園林鑒賞-個園
- 中考復習-銳角三角函數教案 人教版
- DL∕ T 1040-2007電網運行準則
- 氧氣吸入操作評分標準(中心供氧)
- 貨物運輸裝卸方案(2篇)
- 湖南省張家界市監獄“智慧監獄”項目建設方案
- 【S縣四方村馬鈴薯種植區滴灌工程設計10000字(論文)】
- 高流量濕化治療儀操作評分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