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學案(含答案)高一上學期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2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學案(含答案)高一上學期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2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學案(含答案)高一上學期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2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學案(含答案)高一上學期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2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學案(含答案)高一上學期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學案(含答案)高一上學期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第9課(1)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1.作者知識

(1)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等手法。藝術表現手法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著有《蘇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

(2)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于金國,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抗金歸宋,向皇帝進獻《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數次起落。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寄于詞中。其詞以豪放為主,風格多樣,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婉;其詞題材廣闊,善于化用典故,抒寫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多有譴責。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

2.背景知識

(1)①《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1082)。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差點丟了性命。后經多方營救,免于死刑,同年年底被貶至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1080年,他游覽黃州城外的赤壁磯;1082年,他再次游覽赤壁山水時,面對赤壁遺跡,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吟唱出了這首千古絕唱。

②烏臺詩案:是北宋一場有名的文字獄。蘇軾有志于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狀況,但在思想上和王安石變法革新派產生分歧,于是請求外任,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對于新法實行中的一些疏弊,他“不敢默視”,后因“托事以諷"寫了一些與新法有關的詩文,被言官何正臣等人彈劾為“包藏禍心”“指斥乘輿”,于是在湖州任上被突然逮捕并送交至御史臺治罪。在獄中備受詬辱,幾乎被置于死地,后來經多方(包括王安石)營救,被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受此牽連的還有蘇轍、司馬光等多人。因御史臺又稱“烏臺”,所以此次事件被稱為“烏臺詩案"。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從42歲到60歲,辛棄疾一直過著不被朝廷重用的“隱居”生活。1203年,他被當時執掌大權的韓侂胄起用,而韓起用他無非也只是想利用辛棄疾主戰派的身份,為自己北伐造勢。1204年,韓侂胄為鞏固地位,草草北伐,他聽不進辛棄疾的勸告,并把他調離鎮江。這首詞是辛棄疾被起用又被降職后,登上北固亭滿懷悲憤寫下的,當時他已經66歲。

3.知識鏈接

(1)豪放派

宋詞的一個流派,與婉約派并稱為宋詞兩大詞派。豪放派的特點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為能事。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典較多,不拘于音律。不僅描寫花前月下,而且攝取軍情國事這樣重大的題材入詞,使詞能像詩文一樣反映生活,所謂“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入"。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等。

(2)懷古詩

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

4.誦讀詞韻

詞中“/”表示劃分的朗讀節奏,畫“"的字為韻腳。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5.基礎知識

(1)讀準字音

①故壘(lěi)_②綸巾(ɡuān)

③檣櫓(qiánɡlǔ)④早生華發(fà)

⑤初嫁了(liǎo)⑥還酹(huánlèi)

⑦佛貍祠下(bì)⑧舞榭(xiè)

⑨巷陌(xiànɡmò)⑩金戈(ɡē)

元嘉(jiā)

(2)基礎梳理

詞語釋義

千古風流人物杰出的

雄姿英發姿容雄偉,英氣勃發

檣櫓灰飛煙滅代指曹操的戰船

一尊還酹江月將酒灑在地上,表示憑吊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英雄的業績

金戈鐵馬威武雄壯的軍隊,也指戰爭或軍旅生涯

元嘉草草輕率

贏得倉皇北顧落得

烽火揚州路宋代行政區域名,相當于現代的“省”

可堪回首不堪,哪堪

一提到宋詞的豪放派,蘇軾和辛棄疾一定會被提及。蘇軾開創了一代豪放詞風,辛棄疾則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二人并稱“蘇辛"。巧合的是,兩人分別有一首廣為流傳的經典懷古詞,那就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了讓同學們對“蘇辛”之詞理解得更清楚,現在針對這兩首詞,舉辦一次詩歌對比研討會。

課時1生于南北兩宋,為何同歸“豪放"?

學習目標賞析“蘇辛”豪放之表現。

活動一詞中“景"和“人”的豪放體現

1.蘇軾兀立赤壁,辛棄疾登臨北固亭,分別看到了哪些景物?請找出你認為“豪放"的景色描寫,并說明理由。

篇名“豪放”之景原因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除教材中的版本外,還有另一版本,二者有三處不同,究竟哪個版本更好呢?請說說你的見解。

教材版本: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另一版本: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各自懷想的是哪些古人?這些人“豪放"的具體表現是什么?又是通過什么方式刻畫出來的?請結合作品內容,填寫下表。

篇名“豪放”之人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活動二詞中“事"和“情”的豪放體現

4.閱讀兩首詞,思考:作為豪放詞,它們在事件選用上有什么特點?并分析其作用。

篇名事件事件特點作用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閱讀兩首詞,思考:作為豪放詞,它們在情感上有何共同點?

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課時2同為懷古詞,豪放中亦有大不同

活動一“亂石穿空"和“斜陽草樹”之不同

1.仔細體會兩首詞中的景物描寫,思考它們的不同之處。結合內容,填寫下表。

篇名詩句不同特點

《念奴嬌·赤壁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活動二“檣櫓灰飛煙滅"和“元嘉草草”之不同

2.作為懷古詞,蘇軾和辛棄疾分別想到哪些古人古事?借用這些典故的目的是什么?

(1)結合《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填寫下表。

周瑜詩人(蘇軾)

年齡

形象

生活、婚姻

職位

功業

用典目的:___________

_________

(2)結合《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填寫下表。

典故目的

孫權

劉裕

劉義隆

佛貍祠

廉頗

(3)根據以上兩個表格,歸納兩首懷古詞在用典上的不同之處。

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活動三語言、手法、抒情方式之不同

3.比較《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在語言、手法、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題目。

文本一: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結尾處寫道:“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結尾處寫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文本二:

“在黃州的蘇東坡是成熟了的蘇東坡。這種成熟是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伸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貶到杭州,他說:“我本無家更安住,故鄉無此好湖山。”貶到黃州,他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貶到惠州,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貶到儋州,他說:“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選自余秋雨《東坡突圍》)

文本三: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都表達了壯志未酬之情,那兩位詞人最后有沒有排解這種苦悶的情緒?

答: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第9課(1)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情境任務

課時1生于南北兩宋,為何同歸“豪放”?

1.

篇名“豪放"之景原因

《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①意象宏大:“大江"大浪”“巨石"江山”有氣勢、有氣魄、有力量。②意境:恢弘、曠遠、闊大。③選詞大膽自由,震撼人心:如動詞“穿"字直插云霄,“卷”字表現波濤翻卷形成浪花的浩大氣勢,驚心動魄;形容詞“亂"驚”二字用語雄奇。④組合的畫面,具有時空感和歷史感。⑤夸張、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如“千堆雪”,其實是很多的浪花;表述為“千堆雪”,增強了豪放之感,使得畫面更有沖擊力。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舞榭歌臺”①意象:宏大,有歷史的滄桑感。②意境:恢弘、遼遠、深邃。

2.教材版本更好。理由:①“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和“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同樣是寫赤壁兩岸的懸崖,“穿空"不但有空間上的立體感,更有時空的跨度,這個“空”字是一語雙關的;一個“拍"字,則中和浪花的戾氣,與后一句“千堆雪”完美呼應。相比之下,“裂"字便生硬了不少。②“檣櫓灰飛煙滅”中的“檣"指掛帆的桅桿,“櫓”指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代指曹操的戰船。這兩個字不但將當時赤壁之戰的情形用具體細節帶到讀者面前,同時又是絕妙的喻指,比直接用“強虜”要高明不少。③“人生如夢"和“人間如夢”,一個強調個人,一個強調人世。蘇軾寫此詞時想到的是周瑜跌宕的一生,并沒有產生人間炎涼的消極想法,所以“人生如夢"明顯更符合詞意。

3.

篇名“豪放”之人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容、瀟灑、年輕有為、豐神俊逸、指揮若定、風度翩翩、胸有成竹、英明神武①直接描寫:對周瑜的塑造,有肖像、神態、動作描寫。②夸張、借代手法的運用:“檣櫓"代指曹操的戰船,“灰飛煙滅”一詞夸張而生動。③襯托:用大江大浪襯托英雄的豪邁;用小喬初嫁襯托周瑜的年輕有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①孫權——“英雄無覓,孫仲謀處"。②劉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③霍去病——“封狼居胥"。④廉頗——“廉頗老矣,尚能飯否?”①孫權繼承父兄大業,年輕有為,英明果斷,積極抗曹。②劉裕雖出身卑微,卻能勵精圖治,厲兵秣馬,勢如破竹,成就北伐大業。③霍去病北擊匈奴,“封狼居胥"。④廉頗老當益壯,窮且益堅,壯心不已,年老依然愿為國家效命。①選詞:“金戈鐵馬”代指劉裕的雄姿。②比喻和夸張手法的運用,“氣吞萬里如虎"寫出了勇猛、所向無敵的氣勢。

4.

篇名事件事件特點作用

《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之戰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大戰①為英雄馳騁戰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②更有利于塑造英雄人物形象,顯露英雄的豪邁氣概和非凡才能。③使得詩歌整體風格宏大深沉。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劉裕北伐中原,宋金之戰重大歷史事件

5.①都贊揚了一些英雄豪杰,表現了對英雄的仰慕,都有積極進取的豪邁之情。②都流露出壯志未酬的傷感,但卻不同于一般的傷感,不至于陷入憤懣絕望(或“遭受打擊之后不至于潦倒哀怨”),傷感中有從容,有悲壯。

課時2同為懷古詞,豪放中亦有大不同

1.

篇名詩句不同特點

《念奴嬌·赤壁懷古》“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景物描寫是具體的,有特寫的細節,大氣磅礴,盡顯張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景物描寫是抽象的,是勾勒輪廓式的,有一種厚重的悲涼感。

2.(1)

周瑜詩人(蘇軾)

年齡34歲(年輕有為)47歲(年近半百)

形象英俊儒雅、風流倜儻早生華發

生活、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三十喪妻

職位東吳都督黃州團練副使

功業功成名就功業未成

目的:①表達了對周瑜的緬懷、敬仰之情。②對自己的功業未就抒發感慨。

(2)

典故目的

孫權“英雄無覓”,對英雄人物的景仰以及對當前局勢的擔憂。

劉裕贊頌功業,如果遇到這樣的國君,自己的正確策略就會被采納。

劉義隆不能草率從事,必須做好準備

佛貍祠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和沉重的心情,以及對南宋政權不能收復中原的不滿。

廉頗詞人自比,抒發悲憤、壯志難酬的苦悶。

(3)①《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運用的典故不僅僅有建功立業、令人仰慕的英雄人物,還有批判性的人物,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