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一、單元主題
本單元以“我與自然”為主題,編排了《大自然的聲音》《讀不完的大書》
《父親、樹林和鳥》三篇課文,這三篇課文語言各具特色,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
相處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聲音》通過對自然界各種聲音的生動描寫,表現了
用心體驗大自然的妙趣;《讀不完的大書》呈現了從大自然中感受到的“無盡的
樂趣”;《父親、樹林和鳥》展現了父親對鳥的熟悉與熱愛。
本單元的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留心
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篇章頁上呈現了問話形式的人文導語:“大自然
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你發現了嗎?”導語配合精美的插圖,引發想象,發
人深思。
二、語文要素
1.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喜歡的語句。
這是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旨在幫助學生體會生動的語言,并引導學生梳理總
結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動積累生動的語句。課后題從多個角度幫助學生體會生動
的語言:《大自然的聲音》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會描寫聲音的詞語的生動,《讀不
完的大書》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生動的語言,《父親、樹林和鳥》引導學生感受語
言的豐富性。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引導學生梳理總結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動
積累生動的語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
本單元安排了習作“我有一個想法”,旨在引導學生關心生活中的現象,積
極思考,并大膽表達想法,提高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不同于之前的記敘文,
本次習作更側重寫現象和想法,以指導生活實踐。
要素分解
分類內容/人文主題語文要素
21大自然的聲音(人與自然體會并積累生動準確描寫聲音的
的和諧)詞語
22讀不完的大書(感受大自
課文體會并積累生動的語句
然的樂趣)
23父親、樹林和鳥(人與自
體會并積累生動準確的修飾詞
然和諧相處)
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匯總意
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
見時盡可能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關心生活中的現象,積極思考,
習作我有一個想法
并大膽表達想法
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養成摘抄積累的習慣,提升書面
語文園地
書寫提示日積月累表達的豐富性
教法建議
1.要依托課后題,引導學生感知課文生動的語言,邊學習邊交流邊小結。不
要刻意講授修辭知識,以免限制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
2.在教學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時,要注意兩者內容的關聯性,并將表達
與生活緊密聯系。
3.教師應結合課文特點對“摘抄什么”“怎么摘抄”作出循序漸進的整體設
計,尤其要對學生從詞、短語到句子的摘抄過程給予一定的指導,以幫助學生提
高學習效率,培養扎實的摘抄能力。
4.引導學生關注和閱讀篇章頁,形成對本單元的整體認識。
21大自然的聲音(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妙、奏”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呢”,會寫“妙、演”等13個
字,會寫“美妙、音樂家”等15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關鍵句并填寫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說出課文寫
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教學重點)
4.能聯系生活經驗,體會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語的生動。能仿照課文,圍繞
一種聽到過的聲音寫幾句話。(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課文內容相關的補充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妙、奏”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呢”,會寫“妙、演”等13個
字,會寫“美妙、音樂家”等15個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能找到第2~4自然段的關鍵句并填寫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說出課文寫
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
教具準備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I激趣導入,引出新課
1.課件出示篇章頁,引導:大自然中有什么珍貴的禮物?
2.學生交流。如風、雨、云霞、動物、植物..
3.誦讀古詩詞,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古詩詞:孟浩然《春曉》和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體會古詩詞中描繪的大自然的聲音。
(2)師:你從上面的古詩詞中聽到了哪些大自然的聲音?(鳥啼聲、風雨
聲、蟬鳴聲、蛙聲)
(3)師:你還能背出像這樣描寫大自然聲音的詩句嗎?
(4)揭示課題: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用靈敏的聽覺,捕捉到大自然中
美妙的聲音,寫下了許多佳作。這節課,我們將一起感受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
(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聲音)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篇章頁的內容、誦讀古詩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
欲,引導學生在交流與誦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自然導入課文。
II初讀課文,聆聽聲音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課文寫了大自然中哪些美妙的聲音?找到相關語句畫出來。
2.檢查初讀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認識多音字“呢”:“呢”在“呢大衣”“呢喃”中讀“出”;用作句末語氣詞
時讀“ne”,如“為什么呢”。
(2)對這些詞語我們如何理解?
①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演奏、敲敲打打等)
②模擬聲音來理解。(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嘰嘰喳喳等)
(3)你覺得哪些詞語生動美妙?為什么?
預設:呢喃細語、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嘰嘰喳喳。這些都是形容聲音的詞,
生動形象,讀起來頗有美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并體會描寫聲音的詞語的生動,
重視了本單元語文要素的訓練。
m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將學過的課文《秋天的雨》和本課作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秋天的雨》中大多數段落都是分別圍繞一個關鍵句來寫的,引導學生發現
本課大多數段落也都是分別圍繞一個關鍵句來寫的。
2.師:在第6單元,我們學習了“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默讀
本文第2~4自然段,畫出每段的關鍵句,填寫課后題第二題的思維導圖,把握課
文主要內容。
(1)師: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這些聲音來自哪些“音樂家”呢?
(2)課件出示課后題第二題,請學生填空,并說一說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
些聲音。
(3)小結:把每個自然段開頭的幾句話連起來,就是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聯系舊知,掌握課文結構,便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同時直觀
地去體會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
IV學寫生字,重點指導
1.學生自主觀察生字,總結難寫字的書寫要領。
預設:“激、器”要寫緊湊。''奏、琴”要注意上下各部分的比例。
2.重點指導。
上下結構的字“奏、琴”、上中下結構的字“器”和左右結構的字“演、敲
奏:橫畫平行、均勻,撇捺寫舒展。
琴:兩個“王”要等大,“今”撇和捺要舒展。
器:四個“口”要小、勻稱;“犬”要扁寬,右上角有一點不能丟。
演:右邊”下邊有一短橫,短橫下邊是“由”,“由”的中豎與短橫相連。
敲:兩個“口”要小,注意右部不是“支”,右部的短橫不出頭。
3.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4.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相互借鑒。
5.當堂檢測:建議使用小冊子“隨堂練”中的基礎練習的內容。
6.課后作業:建議完成第1課時的練習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聯系生活經驗,體會課文中描寫聲音的詞語的生動。
2.能仿照課文,圍繞一種聽到過的聲音寫幾句話。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3自然段。
教具準備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I回顧課文,以舊引新
1.認讀詞語:認讀上節課學過的描寫聲音的詞語。
引導體會:描寫聲音的詞語,不僅靈活生動,還充滿了趣味,讓我們感受到
大自然的聲音的美妙。
2.引入: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文章,去探索一下吧。
II賞析品讀,感受風聲的美妙
1.師:你們聽,此時此刻,風這位“音樂家”正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呢!
2.現在請大家自由讀一讀第2自然段第1~2句話。
(1)提問:你們見過手風琴嗎?手風琴是怎么演奏的?(學生交流對手風
琴的了解)
(2)課件出示手風琴圖片,播放手風琴的音樂。
3.過渡:聽,這音樂多像美妙的風聲。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聽聽美妙的風聲,
自由讀這一自然段,說一說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風聲的美妙。(板書:美妙)
4.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1)當他翻動樹葉,樹葉便像歌手一樣,唱出各種不同的歌曲。不一樣的
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
①引導想象:讀了上文,你想到了哪些樹葉發出的聲音?(柳樹葉發出的“沙
沙”聲,梧桐樹葉發出的''喇喇"的聲音。)
②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歌曲”“不一樣”等詞中感受風聲的豐富美妙。
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當微風拂過,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
的溫柔;當狂風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動起來,合奏出一首雄偉的樂曲,那聲音充
滿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①“呢喃細語”是什么意思呢?你在哪里聽到過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呢?
“呢喃細語”形容小聲說話,輕聲細語。在朋友安慰自己時,在媽媽哄妹妹睡覺
時,在同學之間說悄悄話時……聽到過輕輕柔柔的“呢喃細語
②女生的聲音輕柔溫和,請女生柔和地朗讀第1個分句。
③提問:生活中,你在哪里聽到過“雄偉的樂曲”和“充滿力量”的聲音?
預設:在舉行升旗儀式時聽到過雄偉的國歌聲,在音樂會中聽到過充滿力量
的交響樂...
④男生的聲音低沉有力,請男生情感激昂地朗讀第2個分句。
⑤男女生齊讀這句話。
教師指導:將“輕輕柔柔”“呢喃細語”等詞讀得輕柔舒緩,讀出微風的溫
柔,將“激動”“雄偉”“充滿力量”“威力”等詞讀得激昂有力,讀出狂風的雄
壯。(板書:風溫柔威力)
5.引導背誦。
(1)引導:這個自然段寫得多好啊!讓我們仿佛聽到了美妙的風聲,我們
把它背下來吧!背誦有哪些好辦法?
(2)學生交流:抓關鍵詞記憶,相似句子可以互相印證記憶……
(3)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的文段挖空,指名學生嘗試填空背誦。
(4)全班齊背。
6.小結:風真是一位有才華的音樂家,既會演奏舒緩的音樂,又能合奏出雄
渾的交響曲,讓我們發現大自然的風聲原來如此美妙。我們也通過抓關鍵詞,聯
系生活想象等方法,體會到了大自然的聲音的美妙,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
課文第2自然段。
m欣賞想象,感受水聲的美妙
1.自由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你覺得哪些語句寫出了水聲的美妙?用橫線畫
出相關句子,圈畫關鍵詞。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1)下雨的時候,他喜歡玩打擊樂器。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場熱鬧的音樂
會便開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樹林,樹林里的每片樹葉;所有
的房子,房子的屋頂和窗戶,都發出不同的聲音。
①創設情境引導:(播放雨聲、水滴聲的音頻)聽,這就是小雨滴演奏的打
擊樂,帶給你什么感覺?(板書:水: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②引導想象:小雨滴還會把什么當作打擊樂器呢?會敲打出怎樣的聲音?
(播放雨滴落在雨傘上、巖石上、荷葉上、池塘里的視頻)學生想象并交流。
③小結:不僅是樹林、房屋,原來地面上的一切都變成了小雨滴的打擊樂器。
④全班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當小雨滴匯聚起來,他們便一起唱著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
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嘩嘩,洶涌澎湃。從一首輕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瀾壯闊
的海洋大合唱。
①聯系生活交流:你在哪里聽到過輕快的山中小曲、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呢?它們分別帶給你什么感覺?
預設:在山村的小溪邊聽到過輕快的山中小曲,它帶給人活潑明快的感覺;
在海邊聽到過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它帶給人激情澎湃的感覺。
②引導學生從“淙淙”“潺潺”“嘩嘩”“輕快的山中小曲”“波瀾壯闊的海洋
大合唱”等詞中感受水聲由小到大、由輕柔到壯闊的豐富變化。
3.學生多種形式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試著讀出水聲的變化。
4.聯系上一段的背誦,指導學生抓住描寫聲音的關鍵詞,練習背誦第3自然
段。
5.學習“閱讀鏈接”,感受瀑布聲音的美妙。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雨聲的美妙。讓學生反復朗讀,在
朗讀中生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感受水聲的美妙,培養學生的語感。
IV交流學習,感受動物歌聲的美妙
1.自由朗讀第4自然段,圈出表示聲音的詞,交流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動物歌聲的美妙。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1)走在公園里,聽聽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叫;坐在一棵樹下,聽聽唧哩哩
唧哩哩的蟲鳴;在水塘邊散步,聽聽青蛙的歌唱。
指導學生朗讀,重點指導讀好“嘰嘰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等詞,從中感
受到動物歌聲各有特色,非常美妙。
(2)課件出示草原、大海、田野等圖片,播放牛羊叫聲、海鷗叫聲、蟲鳴
聲、麥浪翻滾聲等音頻并引導:在草原上、大海邊、田野上,你會聽到哪些聲音?
請你用上模擬聲音的詞,仿照書上的句式說一說:
,聽聽;,聽聽;,聽聽o
小結:這些模擬聲音的詞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十分生動。
(3)從動物的歌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動物很快樂)
指導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朗讀最后一句。(板書:動物:鳥叫、蟲鳴、青蛙
的歌唱)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去感悟動物歌聲的美妙,讓課堂變得靈活、
生動。
V仿寫片段,總結提升
1.你聽到過哪些“美妙的聲音”?試著寫幾句話和同學交流,如,“鳥兒是
大自然的歌手……廚房是一個音樂廳……(課后小練筆)
(1)要求圍繞一種聽到過的“美妙的聲音”寫幾句話。可以圍繞“鳥兒是
大自然的歌手”“廚房是一個音樂廳”來寫,也可以圍繞其他的聲音來寫。
(2)回顧課文中的生動詞句,可以仿照書本上的句式,用上描寫聲音的詞
語,把聲音寫生動。
2.學生根據自己選取的題材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反饋,教師組織交流,從“是否圍繞一個意思寫”“是否把聲音寫得
美妙”兩個角度點評。
4.課堂小結:這是一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的課文。課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
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讓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對大自
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板書:熱愛和贅美之情)
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們知道了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并感受
到美妙的聲音,想象文中描述的聲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5.當堂檢測:建議使用小冊子“隨堂練”中和理解課文相關的題目。
6.課后作業:(1)推薦閱讀讀書閣中的相關內容。
(2)建議完成第2課時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溫柔〕
風1
大自然的聲音II威力
<>熱愛和贊美之情
美妙水: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j動物:鳥叫、蟲鳴、青蛙的歌唱>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入境、想象、感悟,旨在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讓學生的想象在美讀中飛揚。
本課學習中,學生聽到了大自然中風、水、動物發出的美妙聲音,學習興趣
濃厚,學生結合平時生活中對大自然的觀察,說、寫出了更多更奇妙的自然界中
的美妙之聲,激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不足之處:缺少實踐性拓展練習。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學生或帶領學
生走進大自然,了解包羅萬象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豐富多彩,用心靈去感受
那些美妙的聲音,并模仿課文的寫法把有趣的發現寫下來,體現語文“工具性與
人文性統一”的教學理念。
22讀不完的大書(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僅、麻”等11個生字,會寫“讀、蝦”等13個字,會寫“高遠、
沉思”等17個詞語。
2.了解課文描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能說出從課文中感受到的
大自然的樂趣,并能找出相關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教學重點)
3.能簡單地寫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樂趣,并和同學交流。(教
學難點)
教學準備課文內容相關的補充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僅、麻”等11個生字,會寫“讀、蝦”等13個字,會寫“高遠、
沉思”等17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描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
教具準備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I結合生活,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喜歡讀書嗎?你們都讀過哪些書?哪本書讓你們覺得很
有趣?朱維之爺爺向大家推薦了“一部永遠讀不完的大書”。這是一部什么樣的
書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吧。(板書課題:讀不完的大書)
范寫、教學“讀”的書寫:強調右部上橫短,橫鉤不宜太長。
2.課件出示朱維之的相關資料,介紹作者。
n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想一想:“讀不完的大書”是什么?“大書”有哪些內容?為什么讀不
完?
2.檢查初讀情況。
(1)課件出示會認字組詞,指名認讀詞語,交流認讀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2)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盤旋”的意思,并小結:指環繞著
飛或走。
(3)重點指導。
寸:出示“寸”字的演化過程圖,解讀并演示“一寸”的距離。
副:認識和它樣子相近的字嗎?(富、幅、福)
照樣子,填一填:一副笑臉一副手套一副眼鏡
佩:它有“古代衣帶上佩帶的玉飾”和“佩服、心悅誠服”等意思。認讀積
累“佩服、敬佩、玉佩、佩戴”等詞。
3.學習寫字“四步法”,學生自主學寫字。
四步法:①一步看字形;②二步說筆順;③三步動筆寫;④四步對字帖。
學生按“四步法”學寫“冊”,教師巡視,指導改進。
(1)教學寫“冊”:獨體字;強調最后一筆是長橫,橫穿整個字;教師范寫;
對照字帖,看看每一筆是不是寫在田字格相應的位置上。
(2)學生分別書寫其他會寫字。
m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交流初讀問題。
(1)課件出示初讀問題并引導學生交流:“讀不完的大書”是什么?“大書”
有哪些內容?為什么讀不完?
(2)學生根據第1、6自然段的內容回答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課文第1、6自然段。
預設1:“讀不完的大書”就是大自然,因為里面有無窮的奧秘、無盡的樂
趣,所以讀不完。
預設2:“讀不完的大書”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有浮云飛鳥、蝦蟹游魚、
走獸昆蟲、花草樹木等,就是文中說的“世界萬物”。
2.梳理文章脈絡。
第1自然段寫“世界萬物,不僅好玩,還讓人沉思和遐想”,第2~5自然段
具體描寫了動物、植物來表現大自然的樂趣,最后一段寫了大自然是“讀不完的
大書,里面有無窮的奧秘,有無盡的樂趣”。
3.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解決了生字問題,梳理了文章脈絡。
另外,我們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動有趣。(板書:奧秘、樂趣)
4.當堂檢測:建議使用小冊子“隨堂練”中的基礎練習的內容。
5.課后作業:建議完成第1課時的練習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說出從課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樂趣。
2.能找出相關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
3.能簡單地寫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樂趣,并和同學交流。
教具準備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I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回顧交流: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讀不完的大書》,知道了這本“大
書”就是大自然。請同學們來說一說,學了課文后,對大自然有什么印象?
2.過渡:本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大自然的
吧。
II品讀賞析,感受動物的“好玩”
L品讀第2自然段,感受動物的“好玩”。說一說這些動物帶給你什么感受。
2.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1)小麻雀嘰嘰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悅。
①指導讀好“嘰嘰喳喳、蹦蹦跳跳”這兩個詞,讀出“愉悅”的感受。
②指導“麻”的書寫:“廣”要寫得大,將“林”包住,首筆點在豎中線的
上端。
(2)老鷹在高空盤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撲而下,給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覺。
①想象:老鷹在高空盤旋,展翅滑翔,猛撲而下,這一連串的動作呈現了怎
樣的畫面?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
②請學生一邊做手勢演一演,一邊有感情地讀一讀,要讀出老鷹雄健勇猛的
氣勢。
(3)螞蟻搬家,井然有序,當兩軍對壘時,那勇敢忠貞的精神,真叫人敬
佩。
①課件出示螞蟻搬家圖片,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帶給你怎樣的感
受?
②指導朗讀:要讀出敬佩的語氣。
3.小結:這三句話都是前面寫動物的狀態,后面寫帶給人的感受,這樣寫更
能讓我們體會作者對它們的感情。這些動物真“好玩”,這樣的大自然真“好玩”!
4.拓展仿說。
(1)課件出示動物圖片并引導: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好玩”的動物,它們
在干什么?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請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
(2)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仿說。
(3)小結:不同的動物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感受中有不同的樂趣,
難怪作者說大自然是一部“讀不完的大書”。(板書:動物:麻雀、老鷹、螞蟻)
【設計意圖】第2自然段中每句話都是先寫動物的狀態,再寫帶給人的感受。
先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等方式感受不同的感情,再聯系生活實際仿說,讓學生
感受語言的生動,積累典型的語言范例,豐富語言表達。
m研讀交流,感受花草的“好玩”
1.品讀第3自然段,感受花草的“好玩”。說一說它們“好玩”在哪里。
2.教師根據學生反饋,引導品讀相關句子。
(1)植物的開花、結籽,暑寒榮枯,有著不同的趣味。
①“暑寒榮枯”是什么意思?看著這個詞,你的腦海里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
面?
②學生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小結:同學們真會想象,即使在天寒地凍、萬物凋敝的冬
天,有人想到枯草頂著一頂頂“白帽子”的樂趣,有人想到“野火燒不盡,春風
吹又生”蘊含的生機。是呀,暑寒榮枯,各有各的美好,各有各的趣味。
(2)花兒有紅的、黃的、紫的、藍的,形狀有單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態。
草的葉子各不相同,有長有短,有寬有窄,有的還帶著刺。
①課件出示各種花草圖片,指名學生仿照“有……有……”的句式說話。(板
書:花草:顏色、形狀)
②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小結:花草的世界就是那么豐富,說也說不完。
③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小結:大自然中的花草姿態萬千,暑寒榮枯,真是各有奧秘和樂趣,難怪
說一一大自然是一部“讀不完的大書”。
【設計意圖】這段話語言雖簡練淺白,但內涵豐富。本環節抓住關鍵詞“暑
寒榮枯”和“有……有……”的句式,放手讓學生想象,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又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好玩”。
IV品讀分享,感受樹木的“好玩”
1.品讀第4自然段,感受果樹的“好玩”。你覺得果樹“好玩”在哪里?
(1)引導學生抓住了三個“不同”來感受。提問: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果
樹的變化嗎?
課件出示梨樹、桃樹等開花、結果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這些果樹帶給我們
的感受。
(2)引導想象說話:不同季節里,在果樹下,你分別會做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2.品讀第5自然段,感受竹子和棕桐的“好玩”。作者最喜歡的是竹子和棕
桐,它們帶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
(1)竹子長得快,雨后春筍,一天長幾寸,沒幾天就長得和我一樣高了。
微風吹來,沙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
①學生交流竹子帶給人的感受。
②播放風吹竹葉的聲音,引導想象說話:你們聽,竹葉聲像“溫柔的細語”,
竹子在對作者說些什么?
③小結:帶著沉思和遐想,竹子成了作者的伙伴,與作者一起長大,沙沙的
竹葉聲仿佛在訴說著什么,多好玩啊!
(2)池塘邊的棕桐樹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葉子在風中搖擺,一副超凡脫
俗的樣子。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魚在倒影間游玩,又
是另一種境界。
①學生交流棕桐樹帶給自己的感受。
②引導想象說話:棕桐樹倒映在水中,別有一番趣味。大家想一想,小魚在
倒影間會玩些什么?又會對誰說些什么?
③教師根據學生發言小結:同學們的發言,把我們帶入童話般的情境,小魚
在樹影間游玩,它們捉迷藏、跳舞,還對棕桐樹打招呼呢,多么悠閑自在!
3.小結:你們看,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寫大自然中的事物,“沙
沙的竹葉聲,如同溫柔的細語”,葉子似大蒲扇的棕桐樹則是一副超凡脫俗的樣
子,自然萬物仿佛有了靈性,都成了作者的伙伴,多好玩啊!(板書:樹:果樹、
竹林、棕桐樹)
V交流語言,體會樂趣
1.讀下面的句子,再找出類似的語句讀一讀,體會生動的語言。
課件出示課后習題第二題的句子。
(1)引導:課文中像這樣把感受融入描寫的句子特別多,有的先寫事物的
狀態,再寫明感受;有的運用修辭手法,讓我們感覺到大自然奇妙無比、好玩有
趣……我們再來讀一讀,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吧。
(2)有感情地朗讀。
(3)你能再從文中找出這樣的句子嗎?與同桌一起找一找,互相說說感受。
(4)指名交流。
2.交流并寫出從大自然這本“讀不完的大書”中讀到的內容。(課后第三題)
(1)課件出示大自然的圖片,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說一說:你看,這就是
我們豐富多彩的大自然,讓我們帶著回憶,帶著想象,來到這本“讀不完的大書”
中吧!你想寫哪些事物?它們的狀態是怎樣的?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2)學生交流。
(3)學生嘗試寫。提示: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也可以用上本課或平時積
累的生動的詞句,使你筆下的“大書”內容更豐富。
(4)交流評價:你的小伙伴在大自然中讀到了哪些內容?好玩嗎?怎樣修
改更好?
(5)引導學生修改。
【設計意圖】這部分由讀到寫的設計,一是可以讓學生回顧與體會課文較為
典型的生動語言;二是可以讓學生在寫中靈活運用積累的語言;三是可以讓學生
在寫中聯系生活,體會更多大自然的樂趣。
3.課堂小結:這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描寫了大自然中繽紛多彩的事物,并融
入豐富的想象,展現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們積累了生動的語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有趣。
(板書:喜愛之情)
4.當堂檢測:建議使用小冊子“隨堂練”中和理解課文相關的題目。
5.課后作業:(1)推薦閱讀讀書閣中的相關內容。
(2)建議完成第2課時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動物:麻雀、老鷹、螞蟻]
讀不完的大書士,、田
〈花草:顏色、形狀>昌芨之情
奧秘、樂趣
<樹:果樹、竹林、棕桐樹,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從初讀課文,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到精讀課文,
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都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不僅使學生對大自然產生興
趣,對課文內容感興趣,還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探究文章的能力。
不足之處:由于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有些鍛煉學生動口、動腦能力
的環節,完成得不夠到位。
23父親、樹林和鳥(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黎、凝”等5個生字,會寫“朝、霧”等13個字,會寫“父親、
童年”等15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能說出“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這句話的含義,能結合課文內容辨析對父親的各種判斷。(教學重點、難點)
3.能體會“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等詞語表達的豐富性,能簡單說出對這些
詞語的感受并選擇句子摘抄。(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課文內容相關的補充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黎、凝”等5個生字,會寫“朝、霧”等13個字,會寫“父親、
童年”等15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
教具準備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I結合生活,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小河是魚兒的家,藍天是白云的家,草叢是小昆蟲的家,學校
是學生們的家,你們知道小鳥的家在哪里嗎?(樹林)
2.課件出示樹林和鳥的圖片,播放鳥鳴音頻。
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詞語或詩句?
預設:我看到了樹林和鳥,聽到了鳥叫聲,想起了詞語“百鳥爭鳴、鳥語花
香”,想起了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兩個黃鵡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
天”。
3.你喜歡鳥兒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用“我喜歡鳥兒,因為”的句式說話。
4.導入: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與鳥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父親、樹林和
鳥)學生齊讀課題。
5.師:讀了課題,你想說點兒什么?可以說說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也可
以說說你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說說你的疑問。
預設:父親、樹林和鳥之間是什么樣的關系?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圖片和交流與鳥有關的詞句,激發學生的興
趣和求知欲,把學生自然地引到本課的主題。
II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借助拼音自主識字。(3)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學習詞語,認寫生字。
(1)第一組詞語:黎明一瞬間舒暢凝神靜氣獵人鼻子翅膀沉重
①指名讀詞語。正音:“凝”字讀作“ning”,“暢、瞬”是翹舌音。
②說說“黎明”是什么時候。
(2)第二組詞語:濃濃的苦苦的熱騰騰霧蒙蒙
①指名讀詞語。②發現本組詞語的特點:都是疊詞。
(3)指導書寫:''蒙"字不要少了禿寶蓋下的短橫。
課件出示“鼻”字的篆文字形,使學生知道該字上部是“自”,不是“白”,
下部是“開”不是“兀
“翅”字中的“十”要小,“又”橫撇中的撇要短,捺要長,“羽”要寫緊湊。
【設計意圖】重視詞語學習,激發學生識字的熱情,做到把字寫正確、端正、
漂亮,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
m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了解大意。
引導:相信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對這篇課文有了初步了解。你能從
文中找一個句子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嗎?(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
2.師:既然父親一輩子都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那同學們能讀出他的那種
喜歡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引導學生抓住“一生”“最喜歡”這兩個詞語,明確父親、樹林和鳥的關系。
3.當堂檢測:建議使用小冊子“隨堂練”中的基礎練習的內容。
4.課后作業:建議完成第1課時的練習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說出“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句話的含義,能結合課文內容辨析
對父親的各種判斷。
2.能體會“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等詞語表達的豐富性,能簡單說出對這些
詞語的感受并選擇句子摘抄。
教具準備
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I復習導入,以舊引新
1.師:上課前,咱們先來復習一下上節課學過的詞語吧。課件出示詞語,讀
詞語。
2.導入: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結合時間、地點、人物來進行簡單概
括。
父親在一個黎明帶“我”從樹林邊走過,告訴了“我”許多關于鳥的事情。
追問: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誰來說一下?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
3.過渡: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樣把總寫的內容分別告訴我們
的。
II重點研讀,體會語言
1.默讀課文,思考: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父親很了解鳥呢?
2.根據學生交流,引導品讀重點句子,體會詞語表達的豐富性。
(1)課件出示第3~4自然段,賞析學習。
①引導想象:讀著'’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這里的父
親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②學生交流。教師播放幽深的霧蒙蒙的樹林視頻。
③小結:這兩個詞連在一起多生動,讓我們好像走進了那片籠罩在霧氣中的
幽深的樹林。在如此難以辨認的環境下,父親依然能夠發現鳥的蹤跡,說明他對
鳥非常熟悉。
(2)課件出示第5~6自然段,賞析學習。
①觀察教材插圖,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畫面:“凝神靜氣”的父親是怎樣的?
“像樹一般兀立”的父親又是怎樣的?
②小結:你們看,這兩個詞連用,讓父親的形象更立體了!在作者眼里,父
親當時既是那么專注,又是那么高大,仿佛與樹林融為一體。當父親觀察到林子
里有不少鳥時,“我”卻“茫茫然”,并沒有發現一只鳥,對比中襯托出父親對鳥
的了解與喜愛。
(3)課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賞析學習。
①引導:從“輕聲、生怕”中,你能發現父親的什么特點?(喜愛鳥、對鳥
呵護備至)
②學生交流。
③小結:“濃濃的苦苦的”讓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草木的氣息,父親能在
這樣濃郁的草木氣息中聞到鳥的氣味,而‘'我”卻不能,可見父親對鳥的習性的
確非常了解。
(4)課件出示第13-15自然段,賞析學習。
①引導學生想象情境并思考問題:通過父親的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聞到
了什么?
②組織學生交流,進一步感受父親對鳥的習性和氣味的了解。
3.引導學生摘抄積累含有生動表達的句子。
要求:字跡端正,抄寫正確,不多字漏字。
4.小結:課文通過“我”和父親的對比,以及對父親形象的生動描寫,讓我
們認識了一位非常熟悉鳥的習性的父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品析重點句子,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
m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1.引導學生關注最后一個自然段,提問:為什么父親不是獵人,“我”很高
興呢?
預設:父親對鳥十分了解,如果他是獵人,樹林里的鳥就會輕而易舉地被獵
殺。但父親并沒有傷害它們,所以“我”會因為父親不是獵人而感到慶幸。
2.引導學生思考:“我”、父親、樹林和鳥的關系。
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歌唱的鳥。“我”與父親在樹林里進行的關于鳥的對
話,使“我”了解到父親對鳥的熱愛,這種愛也感染了“我”,“我”也開始愛鳥。
3.小結:父親如此了解鳥,卻不傷害鳥,而是那么喜愛鳥,'‘我”也喜歡鳥,
所以父親不是獵人“我”很高興。讓我們也像文中的父親一樣,與自然和諧相處
吧!
【設計意圖】通過對課文的研讀,挖掘文章深意,促使學生深入體會文章主
匕
日。
IV辨析判斷,總結文章
1.你同意下面這些對父親的判斷嗎?說說你的理由。(課后第二題)
2.學生交流。
(1)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和鳥。(正確,第1自然段明確指出)
(2)父親對鳥的習性十分了解。(3)父親很善于觀察。(4)父親熱愛自然。
也都正確。父親一聞味道、一看葉動便知有不少鳥,知道鳥什么時候要準備
歌唱,知道鳥飛離枝頭的一瞬間最快活;父親能捕捉到這些信息,說明他善于觀
察;父親喜愛樹林和鳥,了解鳥的習性,表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
(5)父親曾經是個獵人。
預設1:父親對鳥的習性十分熟悉,他可能曾經是個獵人。
預設2:父親可能沒有做過獵人,因為他不會去獵殺自己最喜歡的鳥。
3.師生共同總結父親的形象。(知鳥愛鳥、熱愛自然)
4.課堂小結: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
的熟悉與熱愛,這種愛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愛鳥意識,展現了人與自
然的和諧與融洽。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同時,我們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
生動。
5.當堂檢測:建議使用小冊子“隨堂練”中和理解課文相關的題目。
6.課后作業:(1)推薦閱讀讀書閣中的相關內容。
(2)建議完成第2課時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看:知鳥動聞:知鳥味知鳥愛鳥、熱愛自然
父親、樹林和鳥<r
〔聽:知鳥聲說:知鳥性j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教學時,我采用了以讀悟情,在讀中感悟
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及“我”
護鳥的心愿,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處:教師講得太多,學生缺乏自主性。在教學中應選擇適當放手,讓
學生自主探究,成為課堂的主人。
口語交際:身邊的“小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在小組中簡單講述身邊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為,并清楚地表達
自己的看法。
2.能匯總小組意見,匯總意見時能盡量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I生活導入,揭示話題
1.談話導入:老師在上班路上遇到有位志愿者扶老奶奶過馬路,你對這件事
有什么看法?學生自由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
2.揭示話題:我們的身邊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小事”,每件“小事”
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節課,我們就來聊聊身邊的“小事”。(板
書課題:身邊的“小事”)
II圍繞“小事”,組織交流
1.課件出示書上的四幅情境圖。
(1)引導:圖上畫著哪些“小事”?你覺得圖中的人做得對不對呢?如果
對,會有什么積極影響?如果不對,會有什么負面影響?應該怎么做才對?
(2)交流反饋。指名四位學生分別說一說。
(3)小結:圖中這些“小事”有的給人帶來溫暖,有的令人厭惡甚至給人
帶來危險。難怪古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2.說一說你身邊還有哪些“小事”。
(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說說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小事二
(2)小組長做好記錄。
(3)根據小組長的記錄,引導學生從“身邊不文明的行為”和“令人感到
溫暖的行為”兩個方面進行交流。(板書:身邊不文明的行為令人感到溫暖的行
為)
預設:身邊不文明的行為有隨地大小便、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在墻上亂涂
亂畫、闖紅燈、踩踏禁行綠地、破壞學校的環保標語牌...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為
有隨手撿拾垃圾、隨手關掉水龍頭、愛護小動物、維護學校的環保標語牌……
3.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到位。如果要針對剛剛幾位同學說出的“小事”發表
看法,你認為怎么說才能讓人明白你的看法?
學生發言,教師總結:說看法時,先簡單把事情說清楚,再表明你的觀點,
這樣就能把看法說得清晰簡潔,讓人明白。(板書:要求: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
法)
m小組合作,匯總意見
1.引導:同學的看法能帶給我們很多啟發。因此能夠認真聽,盡可能匯總他
人的意見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你們覺得匯總意見時,怎么做才能盡可能反映每
個人的想法?
2.學生交流后,教師相機總結:要盡可能地匯總同學的意見,需要做到以下
幾點:一要認真聽;二要記住同學說的主要信息,必要時可以記錄幾個關鍵詞;
三是不明白時可以追問。
3.課件出示小組交流的要求,組織學生小組合作。
4.小組推選代表匯報,并在匯報后介紹本組在匯總意見時使用的好辦法。
5.小結:匯總時要盡可能地把每個同學的意見都囊括進來,不要遺漏,可以
逐一轉述每個人講述的內容,也可以稍微歸納整理一下,比如先說對‘'令人感到
溫暖”的行為的看法,再說對“不文明”的行為的看法。(板書:匯總小組意見
時,盡可能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6.課堂小結: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
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多關注多思考這些“小事”,大膽交流自己的看法,做生
活的小主人。
7.課后作業:對家人描述自己身邊的某件“小事”,并說清楚自己的看法。
板書設計
'身邊不文明的行為
令人感到溫暖的行為
身邊的“小事”<
~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要求<
、1匯總小組意見時,盡可能反映每個人的想法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課堂上,教師進行了口語交際指導,使學生明確了如何表達自
己的看法以及如何匯總小組意見,懂得了要多與別人交流,對自己生活中的事情
要多觀察多思考,豐富自己口語交際的內容。
不足之處: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課堂
上,未能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未能對教學目
標、方法和過程實施有效控制。在以后教學中應避免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放任自流,
從而提高學習有效性。
習作:我有一個想法(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清楚地寫下生活中的某種現象及自己對此的想法。
2.能主動用書面的方式與別人交流想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例文,了解怎樣把想法表達清楚。
2.能清楚地寫下生活中的某種現象及自己對此的想法。
教具準備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I引入話題,導入主題
1.(課件出示學生戴眼鏡上課、活動的圖片)從這些圖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看到這樣的現象,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交流。
預設1: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眼睛有傷害。
預設2:現在沒有非常有效的措施來恢復視力。
3.導入新課: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生活中會出現很多像“小學生高近視率”
這樣需要改進的問題。大家提出改進的意見或者解決的方法,會讓我們的生活越
來越美好。今天我們就要試著對自己所關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板書課題:
我有一個想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圖片談談感受,激發其書面表達想法的興趣。
II例文引路,豐富選材
1.師:我們在學習本單元口語交際的時候,也討論過不少身邊值得關注的現
象。大家還記得嗎?
2.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發生。最近有沒有什么現象引起了你的關注?小
組內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3.學習例文,聚焦想法。
(1)請同學們自由默讀教材上的兩篇例文,想一想:兩位小作者分別寫了
什么?他們的想法是什么呢?
第一篇例文寫的是很多人因為玩手機而忽視了正常的社交這一現象,同時舉
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小作者還談了自己對這個現象的想法,他認為過度沉迷手機
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我們應用更多的時間關心身邊的人。
第二篇例文談了自己想在班級建設植物角的想法。小作者把植物角的具體運
作和開辟植物角的好處都寫得很清楚。
(2)在寫的時候要注意:我們既可以從家庭、校園或社會中的一個現象入
手來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寫清楚自己的想法以及這樣想的原因。(板書:現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甲時尚諸公煙香喬君子始嘟操
- 《神經心理學研究》課件
- 區塊鏈技術助力醫療領域知識產權確權
- 醫生情感管理能力在提升患者滿意度中的作用研究
- 北歐家居風格在兒童教育空間中的推廣與應用
- 《父親海洋音樂》課件
- 《功能性陶瓷材料》課件
- 區塊鏈與教育公平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 醫衛療行業中的智慧化發展路徑-以大數據為驅動的健康管理為例
- 持續改進商務禮儀師考試復習的創新方法指導試題及答案
- 科學控糖與健康體重管理
- 2025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二次函數綜合》專題復習講義
- 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二生物試卷(有答案)
- 安全生產材料購買合同協議
- 2025年生豬屠宰獸醫衛生檢疫人員考試題(附答案)
- 2025年共青團團課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生物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公司綠植管理制度
- ThingsBoard IOT 物聯網平臺的介紹與應用演示
- 送達地址確認書(樣式)
- 村莊規劃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