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流程指南_第1頁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流程指南_第2頁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流程指南_第3頁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流程指南_第4頁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流程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流程指南TOC\o"1-2"\h\u2466第1章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基礎 3156691.1企業社會責任概述 492381.2報告編制的目的與意義 4104551.3報告編制的法律法規依據 429659第2章報告編制籌備工作 4139912.1組建報告編制團隊 4132282.1.1確定團隊組織架構 565452.1.2明確團隊成員職責 524222.1.3招聘與培訓 5275742.1.4建立溝通機制 5110362.2確定報告編制時間表 517062.2.1確定報告編制階段 55582.2.2制定各階段任務和時間節點 548032.2.3考慮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因素 537292.2.4留出一定的緩沖時間 5116962.3制定報告編制預算 518332.3.1明確預算項目 5191832.3.2估算預算金額 6289252.3.3考慮潛在風險和變動因素 6176342.3.4審批預算 626746第3章社會責任范圍與議題識別 629553.1企業社會責任范圍界定 6301363.1.1確定社會責任相關方 616013.1.2分析社會責任法律法規 6194343.1.3梳理企業業務活動 6101933.2重要社會責任議題識別 654823.2.1收集社會責任相關信息 6289063.2.2分析社會責任風險與機遇 6145843.2.3確定重要社會責任議題 7150573.3確定報告主題與重點 7107943.3.1分析利益相關者關注點 7134743.3.2確定報告主題 797583.3.3確定報告重點 74013第4章數據收集與整理 717674.1數據收集方法與途徑 7316674.1.1文獻資料收集 7274784.1.2問卷調查 8230494.1.3訪談與座談會 876874.1.4現場觀察 817834.1.5數據庫與公開信息 8158374.2數據整理與分析 8211824.2.1數據整理 8315674.2.2數據分析 8205304.3數據驗證與核實 964554.3.1數據來源驗證 932784.3.2數據準確性核實 953794.3.3數據完整性檢查 998924.3.4數據一致性審查 914707第5章評價指標與基準 957895.1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9144145.1.1確定評價維度 9311995.1.2設定評價指標 927365.1.3指標權重分配 9151985.2評價指標的選擇與解釋 953475.2.1評價指標的選擇 10181355.2.2評價指標的解釋 10127685.3基準設定與對比分析 10309235.3.1基準設定 10112375.3.2對比分析 1023352第6章編制報告內容 1148126.1報告結構設計 11320256.1.1封面及扉頁 1197336.1.2目錄 11253406.1.3摘要 11305536.1.4引言 11166836.1.5報告正文 11217386.1.6附錄 11297566.1.7成品設計 11153696.2各章節內容編寫要點 1148706.2.1企業治理與合規 11255576.2.2經濟責任 1233986.2.3環境責任 1296686.2.4社會責任 1293496.2.5企業公民責任 12316216.2.6未來展望與戰略規劃 12145776.3撰寫技巧與注意事項 12176256.3.1撰寫技巧 12292616.3.2注意事項 1223896第7章案例與實證分析 13197577.1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案例選取 1323687.2實證數據分析 1358927.3案例展示與總結 1314772第8章利益相關方溝通 14306868.1利益相關方識別與分類 14276828.1.1識別利益相關方 14242548.1.2利益相關方分類 14178298.2溝通策略與方式 1435638.2.1溝通策略 14211468.2.2溝通方式 15119608.3反饋意見收集與處理 15214478.3.1反饋意見收集 15206258.3.2反饋意見處理 153518第9章報告發布與傳播 1554499.1報告發布渠道與方式 15297999.1.1官方網站發布 1674229.1.2專業平臺發布 1671299.1.3社交媒體傳播 1656539.1.4紙質版報告發送 16248059.1.5郵件通知 16148759.2報告宣傳策略 1638359.2.1報告亮點提煉 1616689.2.2媒體宣傳 16139169.2.3線上線下活動 16145059.2.4創意宣傳品設計 16155409.3媒體溝通與合作 1636999.3.1建立媒體關系 16172859.3.2媒體采訪與報道 1665439.3.3媒體反饋收集 1669409.3.4媒體合作拓展 178489第10章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持續改進 172812110.1報告效果評估 171189010.1.1收集反饋意見 172843810.1.2分析報告使用情況 1765210.1.3評估報告內容質量 172917410.1.4比較行業標準和最佳實踐 172675910.2改進措施與建議 171224610.2.1優化報告編制流程 171141210.2.2提高報告內容質量 1783610.2.3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 17246910.2.4借鑒行業最佳實踐 181731310.3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與提升展望 181049710.3.1完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18380010.3.2提高員工社會責任意識 182755110.3.3創新社會責任實踐 183118810.3.4拓展社會責任合作 18第1章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基礎1.1企業社會責任概述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簡稱CSR)是指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對社會和環境承擔責任,積極履行義務,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經營理念和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涉及多方面內容,包括對員工、消費者、供應商、社區及環境的責任。在我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1.2報告編制的目的與意義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是企業向利益相關方展示其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重要載體。編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目的與意義如下:(1)提高企業透明度,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與信任。(2)系統梳理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為企業制定社會責任戰略提供依據。(3)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4)引導企業內部管理,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風險。(5)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與可持續發展。1.3報告編制的法律法規依據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的法律法規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了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法律依據。(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要求國有企業加強社會責任管理,履行社會責任。(3)《企業會計準則》: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提供了會計確認、計量和披露的要求。(4)《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企業社會責任信息。(5)相關行業標準與規范:如全球報告倡議(GRI)標準、社會責任國際(SA8000)標準等,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制提供參考。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也會針對特定行業發布相關社會責任指引,為企業提供編制報告的依據和指導。第2章報告編制籌備工作2.1組建報告編制團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是一項系統性、全面性的工作,需要集合各方專業力量共同完成。以下是組建報告編制團隊的步驟:2.1.1確定團隊組織架構報告編制團隊應包括項目經理、相關部門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數據分析師、文案編輯等角色。根據企業規模和報告需求,可適當調整團隊成員配置。2.1.2明確團隊成員職責明確各成員在報告編制過程中的職責,保證團隊成員之間協同合作,高效推進報告編制工作。2.1.3招聘與培訓針對團隊成員的職責要求,進行招聘與培訓,保證團隊成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2.1.4建立溝通機制建立定期溝通機制,保證團隊成員在報告編制過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問題反饋。2.2確定報告編制時間表為保證報告編制工作按計劃進行,需制定詳細的時間表,以下為時間表制定步驟:2.2.1確定報告編制階段將報告編制過程分為籌備、編制、審核、發布四個階段。2.2.2制定各階段任務和時間節點根據報告編制階段,明確各階段的任務和時間節點,保證工作有序推進。2.2.3考慮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因素在制定時間表時,充分考慮企業內部資源分配和外部因素(如節假日、重大活動等)對報告編制工作的影響。2.2.4留出一定的緩沖時間為應對突發情況,時間表中應預留一定的緩沖時間,保證報告編制進度不受影響。2.3制定報告編制預算合理編制報告預算,有助于保證報告質量,以下為預算制定步驟:2.3.1明確預算項目根據報告編制需求,明確預算項目,包括但不限于人力成本、數據收集與分析費用、報告設計制作費用、印刷費用等。2.3.2估算預算金額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各預算項目進行詳細估算,保證預算金額合理。2.3.3考慮潛在風險和變動因素在預算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潛在風險和變動因素,保證預算充足。2.3.4審批預算將編制完成的預算提交給企業相關部門進行審批,保證預算符合企業財務政策。第3章社會責任范圍與議題識別3.1企業社會責任范圍界定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范圍界定是企業編制社會責任報告的基礎。本節將闡述如何明確企業社會責任范圍,以保證報告內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3.1.1確定社會責任相關方企業在界定社會責任范圍時,首先需識別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各方利益相關者,包括但不限于:員工、供應商、客戶、投資者、社區、環境等。3.1.2分析社會責任法律法規梳理國家和地方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包括強制性要求和推薦性標準,以保證企業社會責任范圍的合法性。3.1.3梳理企業業務活動結合企業業務特點和產業鏈環節,分析企業在生產、銷售、服務等方面的社會責任表現,明確企業社會責任范圍。3.2重要社會責任議題識別在界定企業社會責任范圍的基礎上,本節將介紹如何識別重要社會責任議題。3.2.1收集社會責任相關信息收集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內外部信息,包括政策法規、行業標準、利益相關者期望、企業內部管理等。3.2.2分析社會責任風險與機遇結合收集到的信息,分析企業面臨的社會責任風險與機遇,為識別重要社會責任議題提供依據。3.2.3確定重要社會責任議題根據社會責任風險與機遇分析,結合企業業務特點,確定以下重要社會責任議題:(1)勞動權益保護(2)供應鏈管理(3)產品質量與安全(4)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5)社區參與與公益慈善(6)企業治理與合規經營(7)其他與企業業務相關的重要社會責任議題3.3確定報告主題與重點在識別重要社會責任議題后,本節將指導企業如何確定報告的主題與重點。3.3.1分析利益相關者關注點結合企業業務特點和社會責任議題,分析各利益相關者對社會責任報告的關注點。3.3.2確定報告主題根據利益相關者關注點,確定報告的主題,以突出企業社會責任亮點和回應各方關切。3.3.3確定報告重點在報告主題指導下,明確報告的重點內容,包括關鍵指標、關鍵績效、典型案例等,以全面展示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注意:本章節內容旨在指導企業界定社會責任范圍、識別重要社會責任議題以及確定報告主題與重點,具體內容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第4章數據收集與整理4.1數據收集方法與途徑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數據收集是保證報告內容真實、準確的基礎。以下是數據收集的方法與途徑:4.1.1文獻資料收集收集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政策法規、行業標準、學術研究等文獻資料,以便了解社會責任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4.1.2問卷調查設計針對企業內部員工、供應鏈合作伙伴、客戶及社區等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問卷,收集他們對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期望和滿意度。4.1.3訪談與座談會組織訪談和座談會,邀請企業內部相關部門、利益相關方及專家就企業社會責任實踐進行深入交流,獲取第一手資料。4.1.4現場觀察對企業生產經營現場進行實地觀察,了解企業在環保、員工福利、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實際情況。4.1.5數據庫與公開信息利用現有數據庫和公開信息,收集企業在經濟、環境、社會等方面的數據,如財務報告、環保報告、企業網站等。4.2數據整理與分析收集到的數據需要進行整理與分析,以便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提供有力支持。4.2.1數據整理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歸納和整理,形成系統化的數據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定量數據整理:對數值型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形成圖表等形式。(2)定性數據整理:對文字型數據進行提煉、概括,形成關鍵信息。(3)數據校驗:對整理后的數據進行校驗,保證數據真實、準確。4.2.2數據分析采用適當的分析方法,對整理后的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數據背后的規律和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比分析:將企業不同時期、不同部門或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數據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和優勢。(2)趨勢分析:分析企業在社會責任領域的長期發展趨勢,為未來改進提供參考。(3)因果分析: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與經濟、環境、社會等方面的因果關系,為決策提供依據。4.3數據驗證與核實為保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可靠性,收集和整理的數據需要進行驗證與核實。4.3.1數據來源驗證對數據來源進行審核,保證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權威性。4.3.2數據準確性核實通過與相關方溝通、現場核查等方式,對數據的準確性進行核實。4.3.3數據完整性檢查檢查數據是否涵蓋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所需的所有關鍵指標,保證報告的完整性。4.3.4數據一致性審查對企業內部不同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審查,保證數據在不同部門之間的一致性。第5章評價指標與基準5.1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是企業衡量自身社會責任表現的重要工具。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全面、客觀地反映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狀況。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5.1.1確定評價維度根據企業所在行業特點、企業規模及社會責任實踐,確定社會責任評價的維度。常見的評價維度包括經濟責任、環境責任、社會責任、治理責任等。5.1.2設定評價指標在各個評價維度下,設定具體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應具有可量化、可衡量、可比較等特點,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5.1.3指標權重分配根據各評價指標在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中的重要程度,合理分配權重。權重分配可采用專家打分、層次分析法等方法,以體現各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地位。5.2評價指標的選擇與解釋5.2.1評價指標的選擇在本章中,我們選擇以下評價指標進行分析:(1)經濟責任: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納稅總額等;(2)環境責任: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節能減排等;(3)社會責任:員工福利、公益事業投入、產品質量等;(4)治理責任: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等。5.2.2評價指標的解釋以下對所選擇的評價指標進行簡要解釋:(1)經濟責任指標反映了企業在經濟領域的表現,是衡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2)環境責任指標反映了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表現,是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依據;(3)社會責任指標體現了企業對員工、消費者、社區等方面的關注和投入,是評價企業社會形象的關鍵;(4)治理責任指標反映了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狀況,是保障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石。5.3基準設定與對比分析5.3.1基準設定根據行業平均水平、企業歷史數據和規劃目標,設定各評價指標的基準值。基準值的設定應具有挑戰性和可行性,以激勵企業不斷提高社會責任表現。5.3.2對比分析將企業實際表現與基準值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為企業改進社會責任實踐提供依據。對比分析可從以下方面進行:(1)橫向對比:與同行業其他企業進行對比,了解企業在行業內的社會責任表現;(2)縱向對比:與企業歷史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企業社會責任表現的進步與不足;(3)綜合對比:綜合考慮各評價指標的權重,計算企業社會責任綜合得分,評價企業整體表現。通過以上分析,企業可以了解自身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優勢和不足,為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提供參考。第6章編制報告內容6.1報告結構設計6.1.1封面及扉頁報告封面應包含企業名稱、報告名稱、報告年份等基本信息。扉頁可添加企業標志、企業愿景及使命等內容。6.1.2目錄目錄應清晰列出報告各章節及子章節,方便讀者快速查找。6.1.3摘要摘要部分簡要概述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主要內容、亮點及成果。6.1.4引言引言部分可對企業的發展歷程、社會責任理念等進行簡要介紹。6.1.5報告正文報告正文分為以下幾個主要章節:(1)企業治理與合規(2)經濟責任(3)環境責任(4)社會責任(5)企業公民責任(6)未來展望與戰略規劃6.1.6附錄附錄包括企業相關榮譽、數據表格、圖表等補充信息。6.1.7成品設計報告設計應簡潔大方,易于閱讀,可適當添加圖表、圖片等元素。6.2各章節內容編寫要點6.2.1企業治理與合規(1)企業治理結構(2)內部控制體系(3)合規管理及風險防范6.2.2經濟責任(1)生產經營成果(2)產業鏈協同發展(3)財務狀況及透明度6.2.3環境責任(1)環保理念與政策(2)能耗與排放數據(3)環保項目及成效6.2.4社會責任(1)員工權益保障(2)產品與服務質量(3)社會公益及慈善事業6.2.5企業公民責任(1)社會責任體系建設(2)社會責任實踐活動(3)社會責任評價與改進6.2.6未來展望與戰略規劃(1)社會責任目標與愿景(2)發展戰略與實施路徑(3)預期成果及評價6.3撰寫技巧與注意事項6.3.1撰寫技巧(1)采用客觀、中立、真實的表述方式,避免夸大其詞。(2)善用圖表、數據等直觀表達方式,提高報告的可讀性。(3)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突出重點,展示特色。6.3.2注意事項(1)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保證報告內容的合規性。(2)做好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保證報告的客觀性和準確性。(3)注重報告的保密性,防止泄露企業敏感信息。(4)在報告編制過程中,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及時修改完善。第7章案例與實證分析7.1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案例選取為了深入理解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的編制流程,本章選取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案例。案例選取標準如下:企業所屬行業具有典型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具有創新性和實效性,對其他企業具有借鑒意義;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具有較高的公開透明度,便于獲取相關信息。以下為選取的三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案例:案例一:某知名家電企業,致力于環保節能產品的研發與推廣,通過實施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制造等環節,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案例二:某大型互聯網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開展公益活動、搭建公益平臺、支持教育等方式,助力社會進步。案例三:某外資制藥企業,關注員工健康與職業發展,通過提供完善的培訓體系、關愛員工身心健康等措施,提升員工滿意度。7.2實證數據分析為了驗證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效果,本章對上述三個案例進行了實證數據分析。數據來源于企業公開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官方網站、相關新聞報道等。通過對案例一的數據分析,發覺企業環保節能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逐年上升,且企業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其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呈下降趨勢。對案例二的數據分析顯示,企業公益活動投入逐年增加,公益項目覆蓋教育、環保、扶貧等多個領域。同時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企業品牌價值和用戶滿意度均有所提升。案例三的實證數據分析表明,企業員工滿意度、留存率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員工福利支出逐年增長,培訓投入得到有效保障。7.3案例展示與總結案例一展示:該家電企業通過實施綠色發展戰略,推動環保節能產品的市場普及,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案例二展示:該互聯網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案例三展示:該制藥企業關注員工發展,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提升員工滿意度,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第8章利益相關方溝通8.1利益相關方識別與分類利益相關方是指在公司運營過程中,對企業的經濟、環境和社會事務產生或可能產生影響的個人、群體或組織。為了保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首先應對利益相關方進行識別與分類。8.1.1識別利益相關方企業應通過以下方法識別利益相關方:(1)內部調研:收集企業內部各部門、員工及管理層的意見和建議。(2)外部調研: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座談會等形式,了解行業協會、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社區、非組織等外部利益相關方的需求。(3)文獻資料分析:查閱相關政策法規、行業標準、企業歷史報告等,以識別潛在的利害關系人。8.1.2利益相關方分類根據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影響程度,將其分為以下幾類:(1)關鍵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具有重大影響,如員工、客戶、供應商等。(2)重要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有一定影響,如行業協會、競爭對手、社區等。(3)一般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影響較小,如媒體、投資者等。8.2溝通策略與方式針對不同類別的利益相關方,企業應制定相應的溝通策略與方式。8.2.1溝通策略(1)明確溝通目標:保證利益相關方了解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目的、內容與意義。(2)差異化溝通:根據利益相關方的特點,制定針對性強的溝通方案。(3)持續溝通:保持與利益相關方的定期溝通,及時了解其需求和反饋。8.2.2溝通方式(1)書面溝通:通過企業官方網站、報告、公告等形式,向利益相關方傳遞信息。(2)面對面溝通:組織座談會、訪談、調研等活動,與利益相關方進行深入交流。(3)網絡溝通:利用郵件、社交媒體、在線問卷調查等工具,與利益相關方保持聯系。8.3反饋意見收集與處理企業應積極收集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反饋意見,并及時進行處理。8.3.1反饋意見收集通過以下渠道收集反饋意見:(1)企業官方渠道:如企業郵箱、在線問卷調查等。(2)第三方平臺:如行業協會、專業機構等。(3)面對面交流:在座談會、訪談等活動中,直接收集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和建議。8.3.2反饋意見處理(1)整理與分析:對收集到的反饋意見進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利益相關方關注的焦點問題。(2)回應與改進:針對利益相關方的反饋,及時回應并采取措施改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3)持續優化:根據反饋意見,不斷優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內容和編制流程,提高報告質量。第9章報告發布與傳播9.1報告發布渠道與方式報告發布是保證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有效傳播的關鍵環節。以下為報告發布的主要渠道與方式:9.1.1官方網站發布將CSR報告放置在企業官方網站的顯眼位置,便于利益相關方查閱和。9.1.2專業平臺發布在國內外知名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平臺進行發布,提高報告的曝光度。9.1.3社交媒體傳播利用企業官方微博、公眾號等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報告摘要、亮點及全文。9.1.4紙質版報告發送向重要的利益相關方發送紙質版報告,以表達企業對CSR工作的重視。9.1.5郵件通知通過郵件向企業內部員工、合作伙伴、投資者等利益相關方發送報告發布通知。9.2報告宣傳策略為提高報告的傳播效果,制定以下宣傳策略:9.2.1報告亮點提煉9.2.2媒體宣傳與新聞媒體、行業媒體、財經媒體等合作,發布報告相關新聞稿,擴大影響力。9.2.3線上線下活動舉辦報告發布會、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