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區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_第1頁
松江區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_第2頁
松江區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_第3頁
松江區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_第4頁
松江區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畢業設計(論文)PROJECT/DISSERTATION 題目松江區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完成日期2015年6月15日目錄摘要 5Abstract 6引言 7緒論 71.1研究背景與意義 71.1.1研究背景 71.1.2研究意義 81.2文獻綜述 81.3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91.3.1研究思路 91.3.2研究方法 102.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研究的核心概念與基本理論 112.1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核心概念 112.1.1公共教育資源 112.1.2教育資源配置 112.2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適用理論 122.2.1公共產品理論 122.2.2教育資源配置理論 122.3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基本原理 132.3.1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基本原則 132.3.2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評價標準 132.3.3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影響因素 153.近5年來松江區人口結構及空間布局變動的特征 153.1松江區區域情況簡介 153.1.1松江區近5年來人口變動總體情況 163.1.2松江區人口空間分布的情況分析 213.2松江區人口空間布局的總體特征 233.2.1松江區常駐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基分布特點 233.2.2松江區各片區的人口比重分析 233.3松江區人口空間分布的基本特征和未來趨勢 253.3.1基本特征 253.3.2未來趨勢 254.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現狀分析 264.1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總體狀況 264.1.1松江區學前教育的學齡人口及其教育資源配置 294.1.2松江區小學教育的學齡人口及教育資源配置 304.1.3松江區初中教育的學齡人口及教育資源配置 314.2.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空間分布特點 334.2.1學前教育資源的配置空間分布不合理。 334.2.2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緊缺,民辦幼兒園優質資源缺乏。 334.2.3中小學教育資源的配置呈現兩緊缺、兩寬松的特點。 334.3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的需求預測 344.3.1松江區學前教育資源需求預測 364.3.2松江區小學、初中教育資源需求預測 375.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居民滿意度調查 385.1調研情況及典型性說明 385.2問卷設計思路和調研過程 385.2.1問卷設計思路 385.2.2調研過程 395.3松江居民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情況的滿意度分析 396.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446.1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 446.1.1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與人口結構發展不協調 446.1.2公共教育資源的地域分布不合理 456.1.3師資總量不足及優質師資力量分布不均。 466.2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成因分析 466.2.1教育均衡目標、評價標準與責任不明確 466.2.2教育政策偏頗導致校際間差異巨 476.2.3對人口變遷的尚未形成科學的預判 477.完善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配置的對策 477.1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的總體思路與基本原則 477.1.1總體思路 477.1.2基本原則 487.2完善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配置的具體舉措 487.2.1教育資源配置與人口結構變遷相匹配 487.2.2建立教師輪崗制度,實現核心區與遠郊區的師資共享 497.2.3充分發揮政府在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 498.結語 509.參考文獻 50附錄 52附錄1:調查問卷樣稿 52附錄2:訪談記錄 55致謝 60摘要公共教育資源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公共性、公平性。同時,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與人口結構的變遷是雙向的互動關系:一方面,人口的導入要求公共教育資源具有相應登承載能力;另一方面,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也會影響人口的空間分布,是引導人口的合理布局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區為例,探討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問題,從教育公平的理念出發,以六普以及松江年鑒的數據為基礎,對人口的結構及空間布局做了回歸分析。松江區近幾年來外來人口不斷導入,使松江區的公共教育資源呈現緊缺的局面。本文通過相關數據分析發現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有:公共教育資源配置與人口結構發展不協調、公共教育資源地域分布不合理、師資總量不足以及優質師資力量分布不均。針對松江區在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上存在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地區分布不合理等問題,本文并提出了優化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對策建議,即強化政府在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建立教師輪崗制度,實現核心區與遠郊區的資源共享。具有現實價值意義。關鍵詞:人口結構,資源配置,動態均衡SongjiangDistrictPopulationStructureChangeandPublicEducationResourceAllocationBalancedAbstractPubliceducationresourcesasapublicgood,withthepublic,fairness.Atthesametime,changesconfigurationandpopulationstructureofpubliceducationresourcesisatwo-wayinteraction:ontheonehand,theimportofthepopulationrequirespubliceducationresourceswiththecorrespondingboardcarryingcapacity;ontheotherhand,theallocationofpubliceducationresourceswillalsoaffect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population,itisanimportantfactortoguidetherationaldistributionofthepopulation.Inthispaper,SongjiangDistrictofShanghai,forexample,investigatetheproblemofpopulationstructurechangesandbalancedallocationofpubliceducationresources,fromeducationequityphilosophytosixgeneralandSongjiangalmanacdata,structureandspatialdistributionofthepopulationmadeareturnanalysis.SongjiangDistrictinrecentyears,continuedtoimportforeignpopulation,makepubliceducationresourcesinSongjiangDistrictpresentedshortagesituation.Throughdataanalysis,SongjiangDistrictPublicEducationResourceAllocationproblemsare:theallocationofpubliceducationresourcesanddemographicdevelopmentcoordination,the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unreasonablepubliceducationresources,thetotallackofteachersaswellastheunevendistributionofhigh-qualityteachers.SongjiangDistrictforthepresenceoftotallackofeducationalresourcesinthepublicallocationofeducationalresources,andregionaldistributionirrational,paperandprovidingsuggestionstooptimizetheallocationofresourcesinpubliceducation,thatis,strengtheningtheleadingroleofgovernmentinthepubliceducationalresources,theestablishmentofteacherrotationsystem,thecoreareaofresourcesharingandsuburbanareas.Practicalvaluesignificance.Keywords:Populationstructure,resourceallocation,dynamicbalance松江區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周靜姍151211204引言社會需要進步,教育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后。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促進教育公平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如何實現教育公平呢?解決好教育資源配置的問題,就能很好的落實教育公平。教育作為一種資源,必定具備作為資源的一些特性,例如稀缺性。正因為教育作為資源的稀缺性,它就必定會產生公平的問題,包括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以及一些政策的影響,我國目前的公共教育資源配置還存在許多問題,存在不公平現象。另外,不同地區的政策導向差異,導致不同地區的教育部門對同類型學校存在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例如示范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差別就充分說明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當前社會發展加速之下,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的核心思想是讓每個公民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從人口結構變遷為出發點尋求動態平衡,以達到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目的,消除優質資源與一般資源的差距。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落實高水平義務教育的必經之路。1.緒論1.1研究背景與意義1.1.1研究背景當今城市人口空間分布在不斷的變化,遷入城市的人口與日俱增,這就造成了公共教育資源緊張的問題。由于公共教育尤其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是每一位公民的權力和義務,也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宏大工程。推進公共教育均衡的發展,不僅符合國家層面的總體規劃要求,也是保障每個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體現教育公平、機會公平的重要標志。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并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總體來說,教育經費的總投入是增加的,尤其是在發達城市地區。但是相比示范學校這類優質的教育資源,一般教育資源配置過程中的經費投入還比較少。在上海這樣一個特大城市里,位于遠郊區的松江,公共教育資源雖然對比農村地區要優越許多,但是,在人口結構劇烈變動、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以及外來人口不斷導入的情況下,其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是具有一定的時滯性的,因此,必須加強對人口變動趨勢的預判來幫助我們高效的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在中國深化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公平、正義必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因此,研究人口結構變動下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均衡化是很有必要的。1.1.2研究意義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研究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不僅能夠更好的提高學校資源管理運行的效率,實現核心區與遠郊區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而且能將類似于示范學校這類優質教育資源同一般的教育資源的差距減少,使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益能得到最大的提升和發揮。更最要的是,實踐教育公平的宗旨,就是讓每位學生享受到優秀的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能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制定政策的參考和依據,具有現實作用。公共教育資源配置能夠保證公平,那么公共教育將實現均衡發展,不僅可以使民眾的基本權利得到保障,也能為我國實現向人才大國方向轉變助力。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注個人權利的保護和平等的基本人權,當然再怎么強調公平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值得關注的是,社會上屢次出現擇校、擇班、搶學區房等現象從側面反映出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性。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優質教育的追求,如果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不能公平公正,那只會徒增社會成員追求優質教育的成本。如何讓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更高效?優質教育如何與公平相互統一?這些問題,一方面需要從理論層面對它進行解釋,也需要結合社會實際現狀,利用政策途徑實現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因此,公共教育的均衡發展的研究是一個具有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的問題。1.2文獻綜述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是研究的起步階段,對教育投入水平差異的分析是學者們的主要研究點。杜育紅在《教育發展不均衡研究》一書中的觀點有:公共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表現在教育過程、機會以及資源的不均衡上。杜育紅.教育發展不均衡研究[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劉遠新、王喜邁和杜育紅在《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證分析》這篇論文中采用分類研究的方法,使公共教育達到均衡發展有了新的思路。王善邁,杜育紅,劉遠新.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證分析[J杜育紅.教育發展不均衡研究[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王善邁,杜育紅,劉遠新.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1998(6).朱家存在《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研究》一書中以上海市為例指出了公共教育不均衡發展的原因是社會經濟實力跟不上教育的高速發展的步伐。朱家存.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研究[朱家存.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研究[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在解決措施方面,現有研究分別從人口學的視角、公共管理的視角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郭秀云認為在公共資源配置規劃中要高度重視人口規劃的公共性作用,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共需求表達渠道,讓民眾有渠道表達自己的訴求,也要完善對人口的管理模式,優化公共財政體制,同時確保最基層的政府能有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的途徑和職能義務,規劃由政府主導、市場引導、社會參與的三方共擔的公共教育資源供給模式。另外,需要設立對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最低標準,有效監督基層政府對公共教育資源配置進行監督評估。陳鐘瀚則側重從公共管理的視角提出了相關對策:1)應該探索構建基于常住人口的區域公共資源配置模式。2)應及時建立與發展階段相一致的社會事業公共財政支出機制。3)在公共資源配置的過程中應注意其輻射效應,實現區域間的資源互補。5)及時建立居民需求導向型的供給模式。1.3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1.3.1研究思路本文首先對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理論進行一個大致的梳理,然后對松江區近五年來人口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和整理,主要研究的指標包括人口結構以及人口空間布局。接著,對松江區的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現狀進行一個總體的分析,具體研究指標包括影響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因素、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評價指標以及基本原則。通過兩者的比對分析,得出在人口結構變遷的環境下,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仍具有時滯性,其配置是失衡的。在此基礎上,分析造成公共教育資源不均衡的成因,最后提出優化公共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的具體對策建議。圖1.1研究思路示意圖1.3.2研究方法(1)問卷調查及訪談法:對松江區的居民進行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并且對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做了有代表性的個案訪談,列出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具體的指標,分析松江區區居民對當前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滿意度。(2)定量分析法:本文主要是對松江區近5年來統計年鑒中有關人口、公共教育發展的具體指標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配置間的關系。數據主要來源為上海統計年鑒、松江統計年鑒以及松江教育局。此部分為本文重要的數據來源,也是支撐結論的重要組成部分。(3)回歸分析法:在收集松江區近五年來人口結構變動的數據以及空間布局的變化的基礎上,利用spss、excel制成不同類型的圖表。2.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研究的核心概念與基本理論2.1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核心概念2.1.1公共教育資源公共教育資源是指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所有使用、耗費的所有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總和,以上因素確保了民眾獲得教育資源,并使公共教育資源可持續發展。公共教育資源面向的對象是大眾,并且在公共環境下是一種資源。不可否認的是人力資源是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資源,一個教育體系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人力資源的使用上。當然教學過程中的物力資源主要有:教學的場地、支持教學的軟件、硬件設施等。這是在教學過程中被使用和消耗的一種資源。至于財力資源主要是由國家統一投入,在逐層下撥的教育經費,包括支付教師的工資和建設學校的基礎設施經費。2.1.2教育資源配置要想發展教育事業,就離不開教育資源,不僅包括人力、物力等硬件條件,也包括必須的人力資源等軟件條件,教育資源配置是指通過依據一定的方式,在各級各類教育之間、在各地區和各學校之間,對教育資源進行分配的過程。其中,人力資源主要指各級各類學校所擁有的師資力量和質量,這也是教育資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組成部分;物力資源主要指各級各類學校在發展教育事業中所需要教學設施、圖書資料、儀器設備等,這是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必要物質基礎;財力資源主要指教育事業的發展所需要的經費投入,這是發展教育事業所必須的經濟基礎。在機會均等化的原則指導下,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既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不斷完善教育法律法規,也能保障教育資源更合理公平的流向需求方。各地區和各學校之間提供均衡的教育資源,使義務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得到最高效的運用,實現對教育資源的最優配置。蔡勤濤蔡勤濤.公平價值取向下的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2.2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適用理論2.2.1公共產品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形成于1954年,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創立,被經濟學界所公認。公共產品具有兩個特性,分別為:非競爭性,非排他性。非競爭性是指在他人享用的同時不會影響自身的權益;非排他性是指群體或者個人在享有此產品的同時,產品的外部性仍然可以惠及其他人。人數的增減并不會影響公共產品的質量和獲得他的機會。按照層次劃分公共產品,可分為純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純公共產品一定符合上述特征,即非競爭性,非排他性。但是準公共產品雖然具有非競爭性,但具有排他性。在義務教育實施以來,公共教育就被視為一種純公共產品。隨著義務教育在我國的不斷普及,使得公共教育作為純公共產品的屬性越來越明顯。教育經費,即財政教育經費是落實教育公平的手段和途徑,通過財政教育經費的投入對公共教育資源進行有選擇性的配置。由于義務教育是強制實施的,不論個體是否意愿購買,都不隨個人意愿所改變。義務教育這項公共產品的屬性就決定了它保持教育資源均等化配置的特點。2.2.2教育資源配置理論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是指受教育的學生擁有公平的學習的權力、機會是平等的。同時受教育者能享受開展教學必須的校舍、設備和教師資源。首先政府在其中起關鍵性的作用,政府是支持發展教育的最主要的一方。尤其是義務教育層面,政府尤其有其責任保障全體公民受到義務教育的權力。其次政府也有責任保障義務教育提供方的基本教育資源的配置,包括辦學條件的均等化,盡可能做到消除辦學條件,教育資源的不均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既保證全面發展的目的,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逐漸趨于完善。使每個人受教育的權力是均等的,這是教育公平的基礎,也是一種理想。當然,我們不可能希望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和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社會是否文明進步的非常重要的標志。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是實現教育均等化的非常重要的理論支撐點,是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基本表現。徐慧珮徐慧珮.上海市基礎教育資源配置均衡化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32.3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基本原理2.3.1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基本原則教育資源的配置是否公平合理存在基本的一些判定原則:(1)資源是否分配均等,這項原則主要確保同一個學期內所有學校提供同等的教育,在該區內,所有學生獲得同等公共教育;(2)財政投入是否中立,給予受教育者的財政經費必須一視同仁,不能更具不同區縣的不同情況投入也發生變化,財政投入必須一致;(3)是否調整特殊需要,是指對弱勢群體學生在政府在財政撥款上,給予傾斜,保障這部分群體公平受教育的權力;(4)成本分擔與補償原則,是指對于那些完成義務教育,在非義務教育階段繼續受教育的學生需要支付一部分額外的教育費用,對特殊的弱勢群體采取減免或推遲收費的辦法;(5)公共資源有從富裕向貧窮流動的趨勢,這是目前我國能夠實現教育資源配置公平的關鍵因素和最終標準。該原則是指,受教育者不會因為家庭成員富裕與否,社會地位高低而影響子女從事教育的資源配置的公平性。他們與家境一般的學生獲得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和公平的教育資源。2.3.2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評價標準考量某一地區基礎教育資源分配情況是均衡的還是失衡的,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指標。基礎教育普遍使用2001年教育部制訂的《基礎教育統計指標體系》和《全國基礎教育統計報表》作為國家對基礎教育進行宏觀監控的主要指標體系。為了便于統計、匯總和對統一,這些指標主要側重于對教育現狀的數量性事實進行描述,對整個基礎教育發展水平、結構及其支持條件的評價和監測,多為基礎性、結構比例性指標。根據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借鑒國內外教育均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結合松江區的實際情況以及獲取數據的難易程度,本文設立了“教育設施配置”、“師資配備”、“生源狀況”、“教育經費投入”四個一級指標,“學校用地與建筑設施”、“教學儀器設備配置”、“教師配備結構”、“專任教師學歷結構”、“專任教師職稱結構”、“生源招收情況”、“生均教育經費投入”、“專項經費投入情況”、“人員經費情況”九個二級指標及其下面的二十一個三級指標。沈懿沈懿.上海市區基礎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華東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1這些指標主要從數量和質量的相對均衡兩個維度來考量教育資源配置狀況。從評價指標來看:數量均衡主要體現在以生均為單位來衡量教育教學場地、建筑、設備、教師配備情況,以及教育經費的投入情況。質量均衡主要體現在專任教師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生源的組成結構、專項經費的投入量等應該大體均衡,要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圖2.3公共教育資源均衡評價指標表(來源:基礎教育統計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教育設施配置學校用地與建筑設施生均校舍居住面積生均體育場所面積教學儀器設備配置生均儀器設備值計算機生均比設施設備達標情況生均數字資源比師資配備教師配備結構專任教師占教職工比專任教師師生比專任教師學歷結構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教職工比研究生學歷占教職工比專任教師職稱結構高級教師比例一級教師比例生源狀況生源招收情況學校班額數達標情況學校平均班額數農民工隨遷子女占比當年招生情況教育經費投入生均教育經費投入生均教育事業費生均公用經費生均專項經費專項經費投入情況專項經費投入值人員經費情況教職工年收入值2.3.3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影響因素一、經濟因素經濟因素是指整個社會的整體經濟水平,社會經濟狀況是否好,直接影響了教育資源的供給與分配。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狀況,教育是否有好的發展,就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隨著經濟的增長,投放到教育領域的資金也相應的增加,這就導致人均受教育的經費比較高。因此各區縣的教育資源配置必須與當前經濟環境相協調,也必須充分考慮社會經濟因素對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這是明確的線性相關關系,因此再怎么強調經濟因素在其中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因此,在考慮發展教育事業的過程中,如何做到兼顧自身發展和符合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平衡成為其中的巨大難題。二、政策、制度因素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對教育領域的要求也與日俱增,那么我們就不容忽視政策和制度的因素,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機構和組織必須制定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有利的政策、制度。因此再怎么強調政策和制度對我國教育資源的影響都不為過。我們都知道,政策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制定出來的,制度所運行的環境對政策、制度的影響是非常顯著和巨大的。制度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國際環境構成了對制度產生影響的制度環境。 綜上所述,要想政策、制度能夠對教育事業起推動作用,就必須將政策制度環境考慮在其中。3.近5年來松江區人口結構及空間布局變動的特征3.1松江區區域情況簡介松江地處于上海市西南部,全區總面積是605.64平方千米,南北長越二十四千米,東西寬二十五千米。全區有四個街道,分別為岳陽、永豐、方松、中山街道,以及十一個鎮。另外松江區內還包括松江出口加工區、佘山旅游度假區、松江工業企業和松江科技區。松江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松江區也出了很多的人才,包括趙孟頫、董其昌等。是上海市民間文化的重鎮。圖3.1松江區地圖3.1.1松江區近5年來人口變動總體情況分析松江區近五年的人口變動情況,我們可以發現松江人口規模的變化甚至說增長主要來自于外來人口的遷入,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遷入松江區的外來人口帶來了松江區總人口的增長85.2%。其中根據普查的數據,松江區的常住人口為158.24萬人,比上一次人口普查增長了94.12萬人。通過測算得出,本次人口普查比上一次人口普查帶來每年9.4萬人的增長。接下來分析人口普查中人口密度這一項數據,本次普查結果顯示,松江區人口密度為2617人/平方公里,與上一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長了1.5倍。總體人口增長和人口密度的增長在全市排名靠前,為第四,僅低于浦東、閔行和寶山。綜合分析松江區五年來人口的總量,從下表可以看到,松江區人口呈現上漲的態勢。特別是過去兩年到三年內(2011~2013),人口增長速度迅猛。松江區年末人口數變化圖通過查閱相關數據,獲得松江區從2009年到2013年間,每年年末的總人口數,形成下面的以折線圖為載體的近5年來松江年末人口增長的總體趨勢。圖3.2:松江區年末人口數變化圖在松江區總人口及總戶數的數據公共上,可分析得出平均每戶人口數(見表3)。由表可知,由2009年的3.01人/戶減少至2013年的3人/戶,每戶下降了0.01人。由2010年下滑后稍有回升,相對持平。(二)松江區平均每戶人口數通過查閱數據得出,松江區從2009年到2013年間,平均每戶人口的增長趨勢圖,形成下面的以折線圖為載體的近5年來松江平均每戶人口的總體趨勢。圖3.3:松江區平均每戶人口數從統計數據看出,松江區的非農業人口比重逐年遞增,從2009年的455361人到2013年的501957人,增長了約46596人,增長率10.2%。(三)松江非農業人口比重圖查閱相關統計年鑒和數據,得出下面的柱狀圖,主要顯示了松江區09年至13年非農業人口的變化,不僅能看出不同年份的具體非農業人口數,還能得出這五年來整體呈現上漲趨勢的結論。圖3.4松江區非農業人口比重(四)松江區人口遷移狀況圖以及凈遷入人口圖通過查閱相關數據,得出遷入松江區人口和遷出松江區人口的兩條呈現趨勢的折線,由圖表可知,遷出人口遠遠低于遷入人口,近五年來都呈現遷入大于遷出的狀況,這也是導致人口呈現正向增長的原因所在。圖3.5:松江區人口遷移狀況由下圖得出,松江區近五年的凈遷入人口的變化趨勢,從總體來看,除了2011年呈現較反常的負增長之外,其余4年都呈現了不同層度的正向遷入人口,從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松江區近年來人口持續增長的原因就是持續的人口凈增長帶來的巨大人口基數,并呈現疊加效應。圖3.6:松江區凈遷入人口圖從年鑒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在遷入人口中,市外遷入人口在人口遷移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也可以看到,在遷出人口中,遷往市外的人口比重占遷出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從遷移的狀況可以得出,省際間遷移已經成為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而市郊間遷移則是占很小的比例。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出,社會人口遷移不再局限與市內遷移,而是越來越傾向與往外省遷移,體現了人口遷移的多向選擇性和省際間遷移的靈活性。(五)松江區人口遷移變化圖通過查閱數據,得出松江區人口遷移變化的折線圖,通過折線圖能夠直觀地看出松江區人口變遷的發展,由圖表可知,市內遷入的人口常年保持一個穩定的趨勢,而往市內遷入的人口卻隨著經濟等大環境的影響,趨勢變化較大。尤其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3年間,市內遷入松江區的人口與遷往市內的人口差距迅速拉大,這就導致了遷入松江區的人口增長迅速,總結下圖所表達的是遷入與遷出的共同關系,相互作用影響松江區的整體人口變化。圖3.7松江區人口遷移變化圖(六)松江區人口遷移變化通過查閱數據,得出松江區人口遷移變化的折線圖,通過折線圖能夠直觀地看出松江區人口變遷的發展,由圖表可知,市外遷入的人口趨勢不穩定,而往市外遷入的人口常年處于一個較低水平。尤其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3年間,市外遷入松江區的人口與遷往市外的人口差距迅速拉大,這就導致了遷出松江區的人口逐年降低,總結下圖兩條線的共同關系,相互作用影響松江區的整體人口變化。圖3.8松江區人口遷移變化圖由下圖可知,凈遷出人口增長,常年處于負增長,這就導致了在松江區域內,較小的概率發生遷出的狀況,由此可以推導出松江區人口的逐年增長受到了遷出凈增值常年為負的影響。綜合上圖分析,得出一方面市外遷入呈現正向增長,遷往市外的則呈現負增長,每年都存在遷入,而很少有遷出,兩個因素綜合影響了松江區人口逐年的正增長。圖3.9遷出的凈增值3.1.2松江區人口空間分布的情況分析通過查閱松江區統計局網站的對松江區的統計年鑒數據,數據顯示松江區在2012年間,區內常住人口為169萬余人,其中屬于戶籍人口的數量為58.88萬人,總體上來看,比去年增長了1.7%,其中數據顯示全區非農業人口為49.43萬人,相較于去年增長了2.8%。另外數據顯示,去年一整年,全區出生人口為5188人,出生率為8.88‰,死亡人口為4096人,死亡率為7.01‰,由此的粗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87‰。在年齡分布方面,松江全區的居民平均期望壽命是82.48歲,男性為80.17歲,女性為84.79歲。數據來自松江人口網數據來自松江人口網表3.1第六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表街道常駐人口戶籍人口推算近似流動人口3~5周歲學前幼兒6~14周歲義務教育兒童松江城區小計5271242406542864701087228408岳陽街道11267756973697425957497永豐街道93330372295610122805615方松街道161438758138562535889329中山街道98888365926229621985590松江工業區607971532345474211377東北片地區小計8559061898446660622019136952泗涇鎮94279223737190623953793佘山鎮75507377803772715193402車墩鎮1676873500613268126155465新橋鎮155856264461294164103721洞涇鎮57861128744488716672964九亭鎮25311036693216417725412166小昆山鎮51606185723303410102031浦南地區小計1993681412925807637388510泖港鎮416263858234005821446石湖蕩鎮4401127019169928111752新浜鎮336272692167065251178葉榭鎮80104487703133418204134全區合計158239857179010106083480173870注:工業區部分地塊在新橋鎮和小昆山鎮,本表因其學齡人口較少簡單將計入城區。3.2松江區人口空間布局的總體特征3.2.1松江區常駐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基分布特點表3.2松江區年末常主人口及人口密度年末常住人口(萬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2013年173.6628672012年169.8428042011年165.0027242010年158.3426142009年118.9919653.2.2松江區各片區的人口比重分析最近幾年,研究分析發現,松江不同區域的人口變動和分布情況出現差異,同時不同街道和鄉鎮之間的人口總量差異巨大。首先,依據圖1、圖2的顯示得出,松江九亭區域的人口凈增長排名第一,凈增長達到20.2603萬人。排名第二的方松街道,凈增長人口達到13.9631萬人。車墩鎮凈增長人口達到11.7383萬人。圖3.10松江區人口分布差異化變動(柱狀圖)圖3.11松江區人口分布差異化變動(折線圖)具體的,以岳陽、方松、永豐、中山為主的商業服務業片區,人口總量為46.63萬人,占全區的29.47%,平均每年以9.06%的速度增加。東北片區是以工業為主,有72.8793萬人,占全區常住人口的46.06%,每年以13.83%的速度在增加。圖3.12松江區各片區人口比重佘山、小昆山、石湖蕩為主的西北片區的人口總數為17.1124萬人,占松江區常住人口的10.81%,每年以3.9%的速度增長。新浜、泖港、葉榭為主的農業片區,地處松江的南片區,占全區常住人口9.8%,每年以2.9%的速度增長。綜上所述,分析了松江區個地區的個體差異和總體情況,了解了松江各地區的人口比重的不同和該地區功能定位上面也有很大的決定因素。3.3松江區人口空間分布的基本特征和未來趨勢3.3.1基本特征一、人口的規模呈增大趨勢。從2009至2013五年間的數據比較分析,人口增長速度持續上漲。最新松江年鑒數據顯示,2013年松江區年末總人口數為231785人,同2009年相比呈勻速上升趨勢,增長了18783人。單從人口發展增加速度的角度,每年平均增加9.5%的人口。二、外來人口增長顯著。從統計年鑒看,市外遷入人口占人口總體遷移的比例為70%左右,逐年遞增,2013年相較2009年增長量達七千多人,尤其是2012年市外遷入達到高峰,遷入人數達10976人。五年間平均年增長約1400人,年平均增長率為20%。三、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從松江統計年鑒來看,松江區近五年來,非農業人口占年末總人口的比重幾乎可以達到98%,松江區常住人口多以第三產業為主,所以農業人口的比重極低。四、家庭結構更趨小規模化零九年松江區全區總戶數為7.67萬戶,比13年同比增長了7310戶,增長率為9%。依據家庭人口和規模分析,2009年為每戶3.02人,2013年為2每戶2.98人,相比之下,每戶下降了0.04人。3.3.2未來趨勢通過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考慮城市化進程和大型居住社區人口導入等因素,預測至2020年,松江區域總人口約為230萬。特別是洞涇、九亭等大型居住區,房地產的大規模開發,以及其臨近市區并且地鐵暢通的優越地理位置,必然會在未來幾年中持續大量的導入人口。需要密切的對這些地區進行科學性的人口導入預估,以便應對隨著人口增長所帶來的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4.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現狀分析4.1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總體狀況松江歷史悠久,是上海的文化重鎮。近些年,松江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在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口數量也與日俱增。從前后兩次的人口普查數據可以發現其中的變化,松江區常住人口從64.11萬增加到158.24萬,是全市人口增長最快的一個區縣。人口增長的迅速卻沒能帶動當地科教文衛的建設,近年來,松江區教育、衛生等公共教育資源速度遠遠落后于快速的人口增長,特別是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的提供存在諸多矛盾。這些社會矛盾將會在下述的文章和圖表中一一呈現與分析。下圖是2009年到2013年松江區學生人口變化圖,可以看到學生數呈逐年上漲趨勢,增速為36%。表5為同期教師人數增幅變化圖,雖然教師人數逐年在增加,但增速為12%,無法與學生人數相匹配。教師資源還是比較緊缺的。圖4.1松江區各年學生人數變化圖4.2松江區教職工人數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的緊缺還體現在師生比日益增高上,從下圖可看出2009年一個老師負擔16.1個學生增長到2013年增長到每位教師負擔19.5個學生,每位教師負擔學生數增加了3.4人。圖4.3松江區五年來師生比變化圖松江區的教育經費投入是逐年在遞增的,增幅較明顯的是2010至2012年間。但2012年到2013年經費投入基本持平,增幅不明顯。詳見圖4.4。在公共教育經費持續成增長的趨勢下,對比2009至2013年松江區學生人均教育用地(圖4.5)的變化可以看到,2009至2012年學生人均教育用地是在加大的,可是2012到2013年間。學生人均教育用地面積銳減,說明此期間學生人數有一個大幅度的增加,而公共教育經費仍與去年持平,無明顯增加,因此造成了學生人均教育用地面積較之前有回落的現象。圖4.4松江區教育支出經費圖4.5松江區學生與教育用地之比4.1.1松江區學前教育的學齡人口及其教育資源配置根據兩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松江區戶籍學前教育階段的學生數增幅為26.8%,導入人口中常住學齡兒童人口數增幅為353.6%,由此可以看出,導入人口中的學齡兒童的增加是松江區學前教育階段學生數增加的主導因素。增幅的這部份學齡兒童對松江區原有的教育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當前,學前兒童主要分布在松江主城區和東北片區。據松江信息統計數據,2010年東北片區學前教育的學齡人口數約占全區的五成,為17662人次。主城區占學齡人口總數的三成,為10872人次。其中西北片區和浦南片區學齡人口分布不是很多,分別只占了總人數的9.60%和8.41%。由下圖(2010松江區學齡人口分布)可見。圖4.6松江區2010年學齡人口區域分布圖分析2010年松江區教育局公布的統計資料,當前學前教育的教職工數為2303人次,主要分布在東北片區和主城區。其中東北片區為999人,占總教師數的43.38%,松江城區有975人,占總教師數的42.33%,西北和西南片區的教師數分別為總數的7.16%和7.12%,如圖4.6顯示江區學前教育的教師資源配置基本與人口數量達到均衡,但值得注意的是,東北片區教師數量存在不足的現象,在西北片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只不過這一問題不是這么嚴重。圖4.6松江區學前階段教師區域分布圖4.1.2松江區小學教育的學齡人口及教育資源配置以第五次人數普查為參照對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松江區6~11歲小學教育的學齡人口總數為53172人次,增幅為49.2%。松江區戶籍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數為人次,導入人口中常住學齡人口數為28282人次,分別占該學段總人數的46.81%、53.19%。表4.1松江區人口結構分布圖下圖是松江區小學教育階段學生人口比例、教師比例的區域分布圖,可以看到東北片區的學齡人口數量最多,第二高的是主城區。在師資力量的布局上,教師數量在東北片區最高,占43.41%,第二高的是松江城區,占35.23%,西北片區和浦南片區分別占11.6%和9.36%。對比各地區學生與教師的數量,松江城區和東北片區學齡人口比例大于教職工比例,這就表明每個教師帶教的學生數量超出負擔,教師的壓力較大,教師數量存在不足;而西北片區和浦南片區學齡人口比例小于教職工人數比例,則說明一個教師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帶教一定數量的學生,在這一區域較為合理。。圖4.7松江區小學教育階段師生比4.1.3松江區初中教育的學齡人口及教育資源配置根據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初中學生的人口數量未2.0698萬人,戶籍學生占1.1970萬人,占全區初中學生總數的57.83%。隨遷子女的人口為8728人,占比為42.17%。由于高考跨省異地不能參加高考,所以松江區上初中的隨遷子女(即外來人口子女)的數量有所減少,比例也有所減少。初中階段戶籍學生明顯低于外來人口子女的數量,這是不同于小學人口分布的情況。另外,根據調查和查看相關數據得出結論,松江城區初中學生數量最多,第二多的是松江東北片區,相差比例為3%左右。但是,東北片區教師數量存在嚴重不足,教師占學齡人口的比例較低,如圖4所示,東北片區教師只占26.62%,遠低于松江城區的53.24%。西北片區和浦南片區學齡人口數和教師數比例基本持平。圖4.8松江區初中教育階段師生比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松江城區,初中教師資源并不富余。分析東北片區和城區的師生比情況,得出前者為15.2,后者為13.2,西北片區為11.1,,浦南片區為11.4,依據上述數據,不難得出城區教師負擔比較重,但是西北片區和浦南片區教師帶教學生的數量在其個人能力承受范圍,所以負擔較輕。同樣,城區初中平均班級學生成員為40人,在東北片為38.9人,而西北片區和西南片區分別為32.5和35.1,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城區班級學生人數最多,公共教育資源受到擠占的概率最大。4.2.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空間分布特點4.2.1學前教育資源的配置空間分布不合理。現階段,松江區的幼兒園總數有73所,校園總占地約37萬平方米,松江主城區校舍用地面積約43.5%,幾乎占據了一半。從統計數據看出,松江主城區的校舍占地面積是全區最大的。但主要人口導入的東北片區只占了總數的36%,存在用地不足的嚴峻問題。學前教育階段教育資源分布的不合理還體現在師生比過高、學生人均用地緊張以及每個班級班額大這三個方面。學生人均均占地面積約為13.88平方米,和上海市《普通幼兒園建設標準-2005》中規定的21.29平方米/人的標準相差還是比較大的。學前教育師生比高達11.6:1,超過了上海市規定的每位教師負擔幼兒數6~7人的最低標準,存在教學上的安全隱患。東北片區學前教育的矛盾較為突出,教師負擔幼兒數超過18人的幼兒園有4所,分別為新橋幼兒園、新凱幼兒園、九亭幼兒園。4.2.2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緊缺,民辦幼兒園優質資源缺乏。據統計資料顯示,松江區公辦幼兒園的學生數總量超過了民辦的幼兒園的學生數總量,無論是班額還是師生比,兩者的差異是比較懸殊的。充分說明了公辦幼兒園數量的缺乏,公辦教育資源缺口較大。從公辦幼兒園擁擠的程度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居民選擇公辦幼兒園是因為其師資力量優渥,教學條件優質。從另一個側面反應出民辦幼兒園優質師資力量的缺乏,無法更好的分擔學前教育需求量。4.2.3、中小學教育資源的配置呈現兩緊缺、兩寬松的特點。兩緊缺指的是在小學教育階段,松江的東北片區和松江城區兩個片區的班額人數擁擠,分別為48.5人以及46.5人,平均班額遠超于上海市教委規定的40人/班,學校人數擁擠,教育資源相對緊缺。西北片區、浦南片區小學教育的平均班額分別是42.7人和39.1人。兩寬松指的在初中教育階段,西北片區和西南片區的公共教育資源相對均衡。學齡人口數和專職教師比例基本平衡,分別是11:1以及11.4:1。平均班額分別為32.5人/班以及35.1人/班,人數基本能控制在標準班額數之下。與學前教育相反,在九亭、泗涇等片區,小學教育資源缺乏的矛盾表現在民辦學校人數擁擠,師生比偏高上這些片區的民辦小學主要招收的是人口導入所帶來的隨遷子女。由于該片區小學教育資源的缺乏,民辦學校的承載量要超過公辦學校,師生比為27.9:1,即超過了公辦學校平均師生比16.7:1,也超過了國家標準規定的小學生師比21:1。小學教育的資源缺口還是比較大的。4.3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的需求預測松江區未來中小幼學齡人口數預測:在人口導入量不斷加大的環境下,十年間來幼兒園學生數毫無疑問是成持續增長趨勢的。由2001年的10174人增長到2010年的26749人,增長量為16575人,增幅比為162.9%。這對松江區學前教育資源的需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圖9:松江區近十年來幼兒園人數變化圖(資料來源:松江區《教育統計資料及分析》)根據近十年松江區幼兒園學生總數及其變化的趨勢,利用線性回歸的辦法推算2010年后期的幼兒園學生人數。回歸的模型為如下:f(x)=a+bx。參數變量f(x)指代該年的學前人口數;x代表具體年份;a、b指代模型的具體參數,根據最小二乘法,計算得出b的值為6248.2,再計算得出a的值為1741.7。由此得出,模型最終求解f(x)=1741.7x+6248.2同樣的方法,根據松江區2001至2010年十年小學生、初中生人口總數和變化,可導出的回歸方程分別為小學f(x)=5339.1x,R2=0.886,和初中f(x)=3145.4x,R2=0.811。松江區學齡人口現狀、趨勢及對教育資源的需求分析松江區學齡人口現狀、趨勢及對教育資源的需求分析.松江統計信息網圖4.10松江區近十年小學生總數變化圖圖4.11松江區近十年初中生總數變化圖由此,2015年松江區學前學生數、中小學學生數可由上述幾個回歸方程大致預測出來。預算結果為:至2015年底,松江區學前階段學生人數約增至3.24萬人次,中小學階段學生人數共計約12.7萬人次。下表為具體的學生人數分布。表4.12015年松江區學齡人數預測4.3.1松江區學前教育資源需求預測根據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普通幼兒園建設標準-2005》所列出的的具體指標:幼兒園的建設要符合幼兒成長環境所需的特點,適應啟蒙教育的發展需求。由于學前兒童的特殊性,為避免安全隱患,每位教師負擔學生數不能過多。其中早教、早托班每班班額以不超過20人/班為宜,幼兒班(包括小班、中班及大班)每班班額以不超過30人為宜。下表是幼兒園建設標準中所規定的建園的具體指標:按照每園15個班計算,根據《標準-2005》中最低限度的建園標準,設定松江區將這15個班都用來招收3~5歲的幼兒(上海市教委規定人口生育高峰時期的入園原則即首先保證滿3周歲幼兒的入學需求),則至2020年所需要的幼兒園數124所。4.3.2松江區小學、初中教育資源需求預測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2004》規定:中小學每班班額人數必須限定在標準的范圍以內,要與學校的規模、師資力量相匹配。小學每班配額人數40人為宜,初中每班配額人數45人為宜。在《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中可以看到:中小學教職工是按照城鎮、學校等級來制定配置標準的。可以看到,城市、縣鎮和農村的教師配置比例都不相同,城市的初中教育和小學教育的教職工與學生比分別是1:13.5以及1:19。其中,城市小學教育的師生比要高于初中教育。根據上述班額標準以及師生比標準,結合屆時人口增長情況的估算,預計到2020年,松江區所需要小學數量達到76所,初中數量達到26所,才能滿足導入人口對教育資源的需求。此外,對占地面積、教職工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職工數量增長的同時,對專任教師的數量需求也在同比增長,充分說明了公共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不僅僅對數量有要求,同時也要保證質量。5.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居民滿意度調查5.1調研情況及典型性說明本次調研基地為松江區方松街道,方松街道是松江主城區組成部分之一。地理位置優越,北臨虹橋機場,交通便利。是上海市市郊一城九鎮建設中的“一城”。

本次調研基地分別位于方松街道內的第二實驗小學以及民樂小區。選取方松街道做為本次調研基地首先是因為距離松江大學城距離較近,有利于節省調研時間。其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顯示,方松街道是全區人口分布變動中遷入量位居第二的轄區,人口的增長包括外來人口遷入以及出生人口都是變化比較大的。在這樣一個人口增長變化比較明顯的環境下,評價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情況以及居民對松江教育資源配置滿意程度,有助于論文所要研究的人口結構變遷與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主題。因此,選擇方松街道作為本次論文的調研基地是具有一定典型性的。5.2問卷設計思路和調研過程5.2.1問卷設計思路(一)明確調研目的以及調研主題首先,此次調研的目的是為本次論文提供更詳實的數據基礎,能更深刻的認識所研究的問題。因為調查的對象是松江區居民,調研主題定為松江區居民對松江區教育資源的滿意度調查。

(二)確定數據收集方法

此次問卷調查的數據收集方式分為兩種:一是隨機發放,主要在學校門口家長聚集較多的地方發放;二是個案訪談,主要抽取教師、家長這些與公共教育有直接關聯的人物進行訪談。

(三)確定問題回答形式

本次問卷共設計了20道封閉式問題,提供一系列選項供被調查者勾選。

(四)確定問卷的流程和編排

問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情況調查;第二部分為總體印象調查;第三部分為對策建議調查。

(五)評價問卷和編排

問卷設計出初稿后,主要對問題是否必要、問卷是否太長、問卷是否回答了調研目標所需的信息等指標進行評價。5.2.2調研過程本次調研共分三次進行:第一次調研的時間為2014年12月15號星期一,調研地點為龍源路上的第二實驗小學,調研對象為學生家長。本次調研選擇在下午四點左右進行,此時學校外等候學生的家長較為集中,數量大,便于展開調查,且此時等候學生的家長有一定的空余時間,配合度比較高。利用這個時間,本次調研共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50,其中有效問卷為48份。第二次調研時間為2014年12月21號星期日,調研地點為方松街道民樂小區,調研對象為民樂小區居民(主要針對家中有學齡人口的居民進行調查)。本次調研選取周日到小區內進行調研,一方面考慮到周末小區中到小區戶外活動的人員較多,不僅有機會調查到本地居民,也可以調查到租住在小區的外來入遷人口。本次調研共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7份。第三次調研時間為2015年1月1號,調研地點為醉白池公園內,訪談對象為松江區某幼兒園老師。本次調研為個人訪談,沒有發放問卷。就訪談提綱對訪談對象進行深入的訪談。5.3松江居民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情況的滿意度分析本次調研共發放100份問卷,有效回收95份,有效率95%。本次調研的主題是對松江區家中有學齡人口的居民進行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滿意度調查。本次調查對象的職業分布見下圖:圖5.1居民職業分類圖被調查對象職業主要分布在個體工商戶領域,企業單位占最少數。在職業為個體工商戶的調查對象中多為市外入遷人員。被調查對象中對松江區整體教育水平總體印象為一般的居多,位居第二的答案認為松江公共教育水平整體略差。圖5.2居民對松江教育現狀滿意度在就近入學的原則下,仍有部分被調查者家中學齡人口所就讀的學校離其所居住的小區路程較遠,每天上下學存在一定不便。圖5.3所就讀學校與居住小區的遠近程度在對居民孩子學校的硬件設施評價上,大多數居民認為學校的硬件設施水平中等,多媒體教學普變都具備,不過有部分被調查者稱學校實驗室、體育設施沒有達到標準甚至有的學校沒有具備此硬件設施。圖5.4硬件設施評價被調查居民家中學齡人口所在班級人數大多集中在30~40人之間。圖5.5所在班級人數69%的被調查居民認為松江區公共教育與核心區(靜安區)總體來說有差距,但不是很大。只有10%的居民認為有很大的差距。圖5.6與核心區相比有何差距在被調查者中,有60人有過擇校想法,有的已經在計劃中。被調查居民坦言,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到師資力量、升學率較高的學校中去。圖5.7擇校相想法在擇校時最看中的因素中,絕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師資力量和升學率是擇校時所首要考慮的因素。盡管他們認為這四個選項都是擇校的依據,但師資力量是家長最為看中的因素。圖5.8擇校依據近幾年來松江區大量人口入遷以及戶籍人口的增長,是否會對松江區居民造成資源擠占?調查數據顯示,82%的被調查者未感到緊張,原因是這部分被調查者多為松江本地居民,其子女的入學不會因為人口遷入而變得困難。圖5.9是否感到資源緊張在被問道當地居民是否愿意自己的子女同外來務工子女同一學校,61%的被調查者表示愿意。這也體現出本地居民對外來人員的包容程度有所加深。圖5.10是否愿意同隨遷子女一起就讀6.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6.1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6.1.1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與人口結構發展不協調從松江統計局以及松江教育局的相關數據分析來看,近5年來松江九亭鎮、車墩鎮及方松街道的人口增長是全區中最快的,但這些地方的學校數量并沒有隨著增加,造成了教育資源的緊張。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的總量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據松江年鑒數據顯示,從五普到六普期間,松江區的流動人口增加了大約90萬人次,截止2012年,松江區的常住人口為169.84萬人次。在大量人口的導入促進松江區的松江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的緊張。根據預算,巨大的人口導入量需要每年新建大約規模為10所15班的幼兒園、3所25班小學以及2所24班的中學,松江年鑒2009年—2013松江年鑒2009年—2013年在外來人口導入較為集中的九亭,學前教育的缺口是比較大的,這是九亭公共教育資源的重點矛盾所在,幼兒園數量嚴重不足,人數嚴重超額(市教委規定標準班額平均為30人,大、中、小班的班額分別為25人/班、30人/班、35人/班,松江區公幼兒園園平均人數則達到了35.8人),這將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以及安全隱患增加。中小學教育資源的矛盾主要體現在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上,有少數的民辦小學班額超過60人/班,嚴重超過了市教委規定普通小學平均班額。6.1.2公共教育資源的地域分布不合理九十年代初,松江教育規劃中每個階段的公共教育在各個街鎮的比例是1:1:1:1,即包含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一所高中以及一所成校。但這樣的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已經無法承載近年來巨大的人口導入,尤其是本文第三部分所列出的數據分析中的由于房地產開發迅猛、地鐵開通而導致人口劇增的九亭、洞涇地區。六普調查數據顯示,東北片區(新橋、九亭、車墩等)的學齡兒童人數總量已經遠遠超過松江主城區(岳陽、方松等)的學齡兒童總數,但學校配置數量,尤其是幼兒園、初中和九年一貫制學校,遠不如松江主城區充足;到2012學年初時,全區中小幼職特五類教育學校185所,學生13.45萬人,教職工1.09萬人;全區各級幼兒園達到124所(21個公辦幼兒園分部辦學點各計1所),其中56所民辦園中的幼兒數約占四成。雖然在學校分布上九亭、泗涇、新橋等地區數量不算少,但相對于區域內入學入園適齡兒童人數比例來說,資源數仍分布不均;需要注意的是,浦南片區3-14周歲的適齡兒童已超過5500人次,當前的學校配置數量未能很好的承載這部分人群的教育需求。在松江規劃中可以看到,葉榭鎮在未來幾年內還將建設大型的居住社區,這給公共教育資源提出了更嚴峻的要求。6.1.3師資總量不足及優質師資力量分布不均。毋庸置疑,師資力量是構成公共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決定公共教育資源的質量優渥與否的關鍵點。從本文中松江區教育資源現狀分析的圖表中可以看到,2013年松江區平均師生比約為19.5:1,在這之中,部分民辦學校的師生比高達到26.5:1。參照市教委規定的最低辦學標準,城區小學的師生比不高于20.7:1,可見松江區的師資力量已經接近最低的閥值,師資力量匱乏,教師負擔過多學生數必定無法保證優質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的發展。此外,我們可以看到優質教師資源分布不均是造成教育資源矛盾的主要原因。松江主城區可以說是占據了大多數優質教育資源,包括高職稱教師。從本文數據分析的圖表中可以明顯的看到,東北片區與主城區的學前教育教師比相差比較大,東北片區教職比例低于學生比例,而松江主城區的教師比例又高于學生比例,一邊是緊缺而一邊又是富余狀態。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初中教育領域。充分說明了師資力量分布不均的問題。6.2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成因分析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可以歸結為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如:現行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導向、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地方財政收入情況、教育財政支出占比、教育經費投入結構、區域人口變化以及人群觀念等等。6.2.1教育均衡目標、評價標準與責任不明確公共教育均衡發展是保障每一個學齡兒童平等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也是很多國家政府追求的目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發展過程,絕對的教育資源均等配置是是不科學的。然而,如何正確理解公共教育均衡發展,建立公共教育均衡發展的評價體以及實現均衡發展的途徑依然是需要政府部門探索和實際的問題。公共教育均衡由于其特殊的動態性、復制性,對于公共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和評價教育均衡體系比較難以達成。如何判定教育發展是均衡還是失衡,目前國內還沒有建立起相關的教育均衡發展指標系統。長期以來,我國對教育發展的關心主要體現在教育發展的速度、規模和效益上,我國目前公共教育評價指標體系通常是常規的統計指標,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理論框架的支撐,教育統計指標也較為零亂和分散,不系統、完整,對教育現狀的統計基本是描述性的,缺乏比較和評價。沈懿沈懿.上海市區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華東理工大學6.2.2教育政策偏頗導致校際間差異巨我們國家重點學校建立的背景可以追索到1978年1月教育頒發的《關于辦好一批重點中小學校的試行方案》,方案提出要以推動整個中小學教育改革為目標,創辦一批重點中小學,以提高質量、總結經驗。此外,教育部在八十年代再次頒發了《關于分期分批辦好重點中學的決定》的教育政策。李偉濤李偉濤,傅祿建.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呼喚著建立<學校法>.教學與管理.2004,(34):41一42在此后的公共教育發展過程中,政府著力建設和發展了一批重點學校,不論在行政管理還是經費投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政策傾向。造成了這些重點學校占據著主要的優質教育資源,在師資配備、教學軟硬件設施上與一般學校相比有著絕對的優勢。這人為的拉開了校際之間發展的巨大差距,使部分學生喪失了享受優質資源的權益。總之,“重點校”政策的產生有其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其擴大和加劇了校際之間教育資源投入、教學設施配置、教育質量的不均衡,導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成為目前區域內校際間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的主要歷史制度原因。6.2.3對人口變遷的尚未形成科學的預判人口不斷遷入以及出生人口持續增長造成教育資源整體缺口較大。由上文統計年鑒的數據可以看到,尤其是松江東北片區的戶籍人口增長是比較迅猛的。且松江區遷入人口也逐年增加。公共教育資源未隨達到動態均衡配置。人口數量變遷的速度加快無法與得到公共教育資源動態匹配。7.完善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配置的對策7.1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的總體思路與基本原則7.1.1總體思路公共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強調的是動態的、公平的發展。而不只是簡單平均發展。公共教育均衡因其公共的特性是需要隨著每個區域人口的結構變動而不斷調整的,因此公共教育資源的配置是根據區域實際情況科學配置的,并且是動態而不是靜態的。其次,我們應該看到公共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過程是師資力量、軟硬件設施等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這是個從不均衡轉化為均衡的過程:然后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均衡再次被打破,出現不均衡。在科學預測人口未來走勢后,實現公共教育資源的動態均衡。這樣看來,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單一的目標。這種動態的螺旋式的發展過程將使公共教育資源均衡不斷完善、優化,教育資源均衡發展要縮小校際間過大的差距,在扶助、幫助薄弱學校發展的同時,盡量減少建立重點學校等刻意強調等級化的政策,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7.1.2基本原則(1)公共教育均衡配置與人口結構變遷相適應在公共資源配置規劃中要高度重視人口規劃的公共性作用,建立合理有效的公眾需求表達機制,完善人口管理模式。公共教育資源配置是具有一定的時滯性,所以必須加強對人口變動趨勢的預判來幫助我們高效的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建立各個街鎮人口結構變化的及時、全面的人口監測、預判系統,使公共教育資源配置到達動態均衡。(2)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普遍性是指教育資源的均等化,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享用優質的教育資源。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特殊性是指不同區之間遷入人口、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化。由于各個區域的各年齡段學齡人口不同,分布的區域不同,因此必須以各個區的人口流動狀況、人員分布狀況作出預測,科學配置公共教育資源,滿足個性化需求。7.2完善公共教育資源均衡化配置的具體舉措7.2.1教育資源配置與人口結構變遷相匹配人口的變動自然會對學校的布局以及硬件設施的配置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人口遷入或生育的高峰時期,學齡人口以及潛在學齡人口增多,那么就要對學校的數量、容量和辦學規模進行擴充,而隨著人口遷出、生育低潮時期,學齡人口的減少就應當對學校進行撤并以避免資源的浪費。因此,必須結合松江區的實際情況,建立各個街鎮人口結構變化的及時、全面的人口監測、預判系統,實現公共教育資源的動態均衡配置。以科學預測為基礎,對學校規模、師資力量等進行擴充或是是撤并。7.2.2建立教師輪崗制度,實現核心區與遠郊區的師資共享要促進師資力量的均衡配置,就要通過具體政策以及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引導來實現流動性強、效用發揮充分、教學人才吸引、選拔制度完善的師資柔性配置機制。松江位于遠郊,在師資力量、教學條件方面可以與鄰近的徐匯區、閔行區這樣教育資源較優渥的區域進行師資的共享。要建立師資的柔性配置機制,就要從各項中具體指標包含了以下職稱評聘、骨干教師輪崗、師資配置流動、缺額經費調整、課時津貼調整、青年骨干培養、高學歷教師激勵、教師培訓責任。此外,高級教師改評為聘、鼓勵青年教師冒尖,多給予教學培訓以及薪酬分配優質化等措施都將會吸引優質人才的的加入,擴大及穩定教師隊伍的結構,完善公共教育的均衡,為公共教育均衡、優質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王小柳王小柳.均衡發展應是高水平多樣化發展.上海教育.20047.2.3充分發揮政府在公共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主導作用政府應當在公共教育均衡發展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在公共教育資源配置達到均衡的過程中,政府應發揮以下幾個主導作用: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政府對于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的教育經費支持應當公平,不能厚此薄彼,讓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長期的被重點學校使用。不僅僅依據學校等級劃分經費,更重要的是依據學生人口的增幅、師資資料、教學條件等,要建立公平、科學的教育資源配置體系。改革教育發展制度在我們國家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部分學生因為政府建立重點學校、培養尖子生的方式損失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權益。這種建立示范性學校的制度只會讓學校間發展不均等的現象進一步加劇。政府應當改革教育發展的制度,用發展性的評價取代單一的成績評價,進一步減小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減少重點學校的設立,取而代之的是建立普遍優質的公共教育環境。8.結語公共教育是提升整個國民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國家實現科教興國的戰略的重要步驟之一。均衡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僅會影響人口的空間分布,而且是實現教育機會公平,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的途徑之一。本文調查研究發現,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的總量總體是不足的,并且教育資源的空間布局不合理,表現為東北片區的學前教育階段以及初中教育階段師資力量不足。由此可見,東北片區的教育資源問題是松江區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主要矛盾。要想使公共教育資源達到均衡配置,本文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做好人口結構變遷的科學預測,為公共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提供科學的數據基礎和決策分析。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搜集的數據不夠全面,理論分析的深度和廣度都還有待大大提高。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課題是一個需要長期的人口普查及相關教育數據作為研究的基礎,是一個具有深入研究價值的課題。參考文獻[1]張傳萍.從追求效率到追求公平: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政策的變化[J].教育科學研究,2013,07:26-30.[2]錢凈凈.基于公平視角的主體功能區教育資源配置問題探析[J].未來與發展,2013,10:81-85.[3]歐陽,彭玉.當前教育資源配置的主體與實現機制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2,22:10-12.[4]張麗.公共產品配置對人口遷移的作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5]桑子華,喻愛惠,何政山.基本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09:21.[6]沈一嵐.日本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7]李謙.論區域基本公共教育優質均等化的實現[D].浙江師范大學,2011.[8]陶紅,楊東平,張月清.基于人口流動的義務教育資源配置[J].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