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渤海高級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4月月考歷史(文)試題_第1頁
遼寧省大連渤海高級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4月月考歷史(文)試題_第2頁
遼寧省大連渤海高級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4月月考歷史(文)試題_第3頁
遼寧省大連渤海高級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4月月考歷史(文)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姓名考號班級※※※※※※※※※※※※※※※※※※※※※※※※※※※※※※※※※※※※※※※※※※渤海高中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4月月考高一歷史(文)學科試題命題人:校對人:考試時間:40分鐘試題滿分:100分2018.4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考查范圍:必修Ⅱ第1課第9課考生注意: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條形碼貼在答題紙上。第I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紙上書寫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答案無效。第Ⅰ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0道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在我國古代,“社稷”是國家的代稱。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關于國家的這種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國古代()A.非常重視祭祀B.以農業(yè)為立國之本C.農業(yè)與土地的關系D.小農經濟的特點2、小農經濟在我國封建經濟中始終占主導地位,下列關于小農經濟的敘述,正確的有()①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②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③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④它與市場的聯系十分緊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農諺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結晶,它對于農業(yè)生產必然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遲,秋分草子正當時”、“種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齊腰”、“寸麥不怕尺水,尺麥但怕寸水”。以上五則農諺反映了()A.勞動人民根據節(jié)氣來安排農業(yè)生產 B.勞動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規(guī)律C.農業(yè)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生產部門 D.我國古代農業(yè)精耕細作的特點4、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zhàn)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引起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勞動者身份的變化B.農具與技術的改進C.郡縣制的普遍建立D.土地私有制的確立5、均田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該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史書記載:明朝萬歷年間,福建泉州府“佃農所獲,朝登壟畝,夕貿市廛(廛:賣東西的店鋪)”。這一現象的積極意義在于()A.佃農獲得了生產的自主權B.佃農與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消失C.佃農與市場發(fā)生關系,獲得實際利益,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D.佃農獲得產品的完全支配權7、促成南朝時期江南經濟開始趕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觀條件是()A.相對而言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B.水利工程的興修,大批良田的開墾C.南北朝對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南傳8、自南宋起,江浙地區(qū)已成為人才密布區(qū),有“財富之地,人物淵藪”的說法。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A.南方商品經濟水平較高B.江浙一帶統(tǒng)治者重視人才培養(yǎng)C.江浙地區(qū)人杰地靈有良好的文化氛圍D.經濟重心南移推動了文化重心的南移9、下列有關于中國古代冶鑄技術的表述中,正確的一項是()A.西周時期開始出現鐵制農具B.隋唐時期已經有了把煤作為冶煉燃料的明確記載C.南北朝時期灌鋼技術使兵器更加鋒利D.秦漢時期開始用淬火技術處理鑄鐵10、1980年,湖南馬王堆西漢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內容的帛畫(下圖),由此可以看出()①絲織品是當時百姓的主要衣料②漢代絲織品達到了很高水平③漢代的繪畫水平已經相當高超④中國人二千多年前的飛天夢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在中國古代的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會有某種手工藝品代表該時期手工業(yè)的最高水平。下列分類正確的是()A.商周/鐵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青銅器—唐宋/棉布—明清/瓷器C.商周/青銅器—唐宋/陶瓷—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12、西漢“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漢高祖“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至文帝時,“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百姓“皆背本趨末”。晁錯稱這種現象是“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這表明漢初()A.商業(yè)活動的發(fā)展有利于經濟恢復B.商業(yè)畸形發(fā)展造成了農民的貧困C.官商勾結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農抑商政策背離了農民的意愿13、都城,往往是農業(yè)社會皇權與文化的集結處和輻射中心,而從西漢、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現出新的變化趨勢。這實際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經濟的發(fā)展B.統(tǒng)治階級重視都城建設C.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達D.重農抑商的政策14、于昌明正在撰寫一部歷史小說,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張三正為他兒子準備上學堂的學費。于昌明不知道在這種情形下,主角應該使用何種貨幣。請根據歷史知識,為張三判斷最有可能的貨幣是()A.紙鈔B.金幣C.銀兩D.布帛15、明朝后期出現“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農村人口出現“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會現象。這說明()A.資本主義萌芽出現B.社會貧富分化加劇C.自然經濟開始解體D.商品經濟相當繁榮16、明清時期中國社會出現了新舊轉型的趨勢,最主要的表現是()A.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B.資本主義因素萌芽產生C.農耕經濟的高度發(fā)展D.大量工商業(yè)市鎮(zhèn)的興起17、清末的海禁政策對中國發(fā)展造成的影響是()①阻止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②阻礙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fā)展③堵塞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渠道④造成了中國與西方力量對比的逆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8、新航路開辟之所以被認為是人類歷史的一大進步,最主要是由于()A.大大開闊了人們的視野B.人類開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fā)展走向整體世界C.證明了地圓學說D.近代商品和證券交易所開始出現19、今天,荷蘭的成年人經常向孩子們重復這樣一句話:“荷蘭之所以還是荷蘭,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照顧好了自己的生意。”那么對于17世紀的荷蘭“照顧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成為頭號貿易強國B.組建大型商業(yè)公司C.擅長海盜式的劫掠D.壟斷東方香料貿易20、一位著名的美國史學家說:“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這句話說明的實質問題是A.以蒸汽機為標志的工業(yè)革命使歐洲征服了世界B.使用蒸汽機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聯系C.蒸汽機的使用促進了工業(yè)城市的形成D.蒸汽機的使用推動了機器的發(fā)明和使用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2道小題,21題20分,第22題20分,共40分)21、中國古代先民創(chuàng)造了高度發(fā)達的農耕文明,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明代隆慶、萬歷年間,蒲州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馬自強家族,均是大商人家族,三家聯姻為親戚,增強了其商業(yè)競爭實力。王崇古在河東販鹽,張四維的父親是長蘆大鹽商,累資數十百萬,張、王二氏聯手,結成了鹽商團伙,控制了河東、長蘆兩處鹽利,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在親緣集團的基礎上又逐漸發(fā)展為地緣組織。——張正明《明清時期的山西鹽商》材料三而傳統(tǒng)的城鎮(zhèn),商業(yè)機能則日漸浮現。……1500~1800年的三百年間,方志資料顯示這是一段市鎮(zhèn)穩(wěn)定成長時期,尤其在正德、萬歷年間以迄清代乾隆時代,市鎮(zhèn)的數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許多市鎮(zhèn)達到空前的繁榮。——劉石吉《明清時代江南市鎮(zhèn)研究》(1)請根據材料一圖片信息指出我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9分)(2)作為農耕經濟的補充,我國的手工業(yè)高度發(fā)達,曾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簡要介紹明代手工業(yè)發(fā)展的成就。(6分)(3)明清時期,在農耕經濟高度發(fā)展中分離出一些迥異于傳統(tǒng)經濟模式的變異,這種變異具體指哪一現象?(3分)這一現象體現了怎樣的歷史發(fā)展趨向?(2分)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戰(zhàn)國至唐代,國家和政府設市于都邑之中,市處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墻垣圍住并與民居隔開。設有市師、肆師、質人等分掌市內各項事務。《唐六典》記載:“凡市,以日午擊鼓三百聲,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鉦三百聲,而眾以散。”材料二宋代的“市”“坊巷橋門及隱僻去處,俱是鋪席買賣。”市井經紀之家……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夜深方歸也。——《東京夢華錄》材料三明清時期,在工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和交通要沖,興起了一大批以經濟功能為主的中小工商業(yè)市鎮(zhèn),尤以江南地區(qū)為盛。這些市鎮(zhèn)商業(yè)繁榮,人口密集,有的多達數萬人。——范文瀾《中國通史》(1)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戰(zhàn)國至隋唐時期“市”的特點。(6分)(2)據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與前代相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4分)(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商業(yè)發(fā)展呈現出了哪些新特點?(10分)15BCDBB610CDDCB1115CAACD1620BBBCA21.參考答案:(1)以種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2)金屬冶煉業(yè)方面用焦炭冶鐵流行開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