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風情分析摘要本文從白居易與江南結緣,分析白居易詞作中江南意象,以及詞作中內容傳達的思想情感等等方面進行解讀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風情,同時,本文也從具體詩句中去剖析了白居易在對于友情,貧困百姓,官場等等方面的思想,詳細的展示了其所要表達的內容,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決定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因素中,江南是必不可忽視的一個。故也通過了“民本思想”“參佛思想”等方面的介紹去進一步闡述其受到的江南文化熏陶結果。最后,本文也想傳達這樣一個思想:江南情結對于白居易來說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產生的,他是在特定時代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既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千篇一律毫無根據的,他是糅合了江南文化精神與自己獨有的精神風采,這樣糅合的結果就是具有更高的研究價值,也為我們研究白居易的相關經歷以及江南風情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論證。關鍵詞:白居易,江南風情,江南文化影響目錄TOC\o"1-3"\h\u26663摘要 I3356一、白居易與江南結緣 115348(一)亂世避禍,與江南結緣 128821(二)宦海浮沉,以所見表所感 215462二、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風情 321576(一)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山水 412623(二)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月 410272(二)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佳麗 526157三、白居易江南詩詞中民本樂天的思想情感 68182(一)堅守民為本之思想 617533(二)參悟佛教之思想 76197(三)詞作內容展現樂觀心態 829781結語 1018570參考文獻 11 一、白居易與江南結緣在白居易的童年至暮年生活中對于江南的印象最為深刻,如果說白居易剛開始步入仕途是在長安,思想,生活發生重大變化的地方是江州,那么遠離紛擾,遠離官場各種斗爭而心情閑適快活的地方肯定就是在江南所有的時光了,這段經歷也給了他后來很多寫詩的思路與靈感。(一)亂世避禍,與江南結緣艱苦的環境總是能夠塑造一個人,也能讓人穿過柳暗花明,找到另一村。白居易就是一個生動的寫照。從白居易的家族來看是一個書香家族,不僅從白居易父親,外祖父,祖父的才能上看出,更從白居易從小的教育環境中看出。白居易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非常正統的教育,貞觀三年(787)作出了《賦得古原草送別》展示了其優于常人的才華,也就是那時候起,家里對白居易的期待也變得更深,白居易在叔叔家住過一段時間,那時候他就被嚴格要求作詩背書等等,也算是從小就有了嚴格的教育。白居易小的時候正趕上安史之亂后,時局不穩,動蕩不安,少年的白居易來到了父親身邊,因而與江南結下了不解之緣,“時兩河用兵,逃難于越中”朱金城:《白居易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0頁.朱金城:《白居易年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0頁.說到白居易勤學苦讀就要談到,在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壯士”張魯原編著,《中化古諺語大辭典》,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10,第237頁.之說的唐代,白居易“以至于口舌生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張魯原編著,《中化古諺語大辭典》,上海大學出版社,2011.10,第237頁.本文中所有白居易詩詞皆是引用于:謝思煒校注《白居易詩集校注(全六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08.在長安那段時間里,白居易經常游歷曲江,或者獨自在夜里思考并且寫信給遠處的好友元稹,告訴好友內心的想法,《曲江早春》、《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久》、《春暮寄元久》等等,詩中不僅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更表達了自己在被貶期間的種種憂慮。在白居易與江南有所接觸的日子里,不僅感受到了動蕩不安的社會,寄人籬下的窘境,也感受到了江南風景獨好的氣氛,人才遍地的喜悅,更認識到了相交一輩子的知己。也就是在這么復雜的生活經歷下,讓白居易更加體會到了下層百姓的不易,立志做為民解困的好官。可以這樣說,江南的影響對白居易來說是最早的影響,也是永恒的影響。(二)宦海浮沉,以所見表所感縱觀白居易的一生,在江南的以景襯情下更多的是友情以及鄉情,而這些情感的直接原因就是宦海浮沉的種種經歷,促使了白居易的心中所想得以充分的表達。江南旖旎的景色是白居易進行大量創作的動力來源,美景使他沉醉其中,自然也就樂于表達,在友情的表達上自然少不了元稹的唱和,長慶元年,元稹擔任浙東的觀察使、越州的刺史,也在江南與白居易成為了鄰居,就這樣白居易與元稹就開始了借助山水意象來互相唱和表達情感,通過“竹簡貯詩”這種方式來進行傳送,這也使兩人來往的唱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貞元十九年十月中旬,元稹白居易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變動官職,又相聚了,白居易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隨即作詩一首:我住浙江西,君主浙江東。勿言一水隔,便與千里同。富貴無人勸君酒,今宵為我盡杯中。《席上答微之》元白兩個人在分別了很久之后終于在江南又重新相遇了,所以更加的珍惜,以至于暢談了三宿才離開,白居易在談到江南名郡時夸贊杭州寫道“知君暗數江南郡,除卻徐杭盡不如”(《答微之夸越州州宅》)、“可憐風景浙東西,先數徐杭次會稽。禹廟未勝天竺寺,錢湖不羨若耶溪。”《答微之見寄·時在郡樓對雪》,在白居易的心中杭州就是最好的江南風景,不用去羨慕別的地方。此外,在擔任蘇州刺史時,白居易也與其他的同僚相互唱和。時任和州刺史的劉禹錫就是其中一個,白居易與劉禹錫本身就有著相似的遭遇,都是仕途坎坷,接連被貶,所以兩人更加心心相惜,在一段唱和詩里白居易談到“換印雖頻命未通,歷陽湖上又秋風。不教才展休明代,為罰詩爭造化功。我亦思歸田舍下,君應厭臥裙齋中。好相收拾為閑伴,年齒官班約略同。”(《答和州禹錫》)既表達了對劉的同情,也抒發了自己的情感。白居易年少的時候來到江南是那種直面江南美景,有溫暖的春風,碧綠的春草,繁榮的街道等等,中年來到蘇州杭州,也是直觀地去感受到江南如畫的美景,這是一種不需要特意去深挖的一種情感寄托,而是通過親眼所見去感悟去喜愛的一種情感,很直接很感性,在江南的生活中,白居易是一個落拓不羈的性格,他對江南的美麗的山碧綠的水,以及淳樸的鄉風都是簡單而直接的,這就為后期官職調動離開江南無比懷念埋下了伏筆,當眼前的美景都在自己的眼前消失,或者說自己逐漸離開這些美景,就會產生很強烈的戀戀不舍的鄉情。“自別錢塘山水后,不多飲酒懶吟詩。欲將此意憑回掉,報與西湖風月知”(《杭州回舫》),在刺史任滿剛開始離開杭州后,白居易就發出了這樣的愁情與鄉情,即使到了蘇州,也仍然會覺得“自覺歡情隨日減,蘇州心不及杭州”(《歲暮寄微之三首》其一)毫無疑問,白居易在經過下一個地方時又會懷念蘇州的美景來。經歷了時間的磨練,白居易心中最念念不忘的還是江南,白居易晚年回憶起江南,不僅是通過回憶那時的人和事情,更重要也更多的是通過詩詠江南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來表現的,“白白芙蓉花,本生吳江清。不與紅者雜,色類自區分。誰移爾至此,姑蘇白使君。”(《感白蓮花》)這里就通過小小的芙蓉花讓他更回想到了當時在江南的情景,也來表現出白居易對江南的留戀與喜愛。二、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風情白居易在整理自己一生著作時,分為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四大類,這些詩中有非常多的江南元素出現,其中的江南山水,江南月以及江南佳麗等等都是其江南元素的充分表達,通過這些江南元素的表達,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面紗被逐漸掀開,也向我們展現出更多的江南風情。(一)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山水白居易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歷史交匯處,他筆下的山水不僅僅描繪了在顛簸不平的人生中所見到的自然風光,而且更包含著那個時代的歷史與文化,也飽含著自己的生活的情趣,白居易把山水景物與詩詞融為一體,相互補充,自然固有其獨立之美,但是作者所要追求的更是自然之物能夠與我并用,方能達到一種物與我合二為一的境界。其實在白居易的山水詩中更多的也體現了其淡薄名利,自然自得的情感,蘇軾的《臨皋閑題》其實也能看出受到了白居易的影響,這恰恰說明了白居易詩詞中的山水有其具有典型特征的一面。在白居易漂泊的一生中,總是會找到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狀態。“樂天所住處必筑居,在渭上有蔡渡之居,在江州有草堂之居,在長安有新昌之居,在洛中有履道之居,皆有詩人以紀勝,故自謂云:余自幼追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手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葛立方:《韻語陽秋》.上海:上海葛立方:《韻語陽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性,1984年版.卷十三“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西湖留別》)其實在白居易的詩詞風格里,對于西湖的描寫處于非常沉迷的狀態,把山水詩的靈感與現實的生活相交織,一方面使詩有了生活氣息,另一方面又使生活有了詩的韻味,其實古代詩人對于西湖的描寫數不勝數,但是白居易對于西湖中的詳細景觀所做的描寫,卻是最多的:“潮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大屋檐多裝雁齒,小航船亦畫龍頭”、“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等等至今都可以全面的了解當時的西湖山水景觀,人文景觀。(二)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月我們都知道關于月亮的描寫是古代詩人必不可少的,它是神秘的,也是浪漫的,那么在白居易筆下關于月亮的描寫與江南又有什么聯系呢?白居易喜歡園林景觀,同樣的與園林相對應的月也就必然少不了,在白居易的詩詞中月的意境是十分豐富的,出現了非常多次與月相關的詩句,其中“斜月入低廊,涼風滿樹高”(《閑夕》),“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夜坐》)就是其在九江所作的關于月的詩句。另外早年白居易漂泊在外,很多詩情表達的都是對家鄉親人的眷戀之情,如《宿樟亭驛》中寫道“夜半樟亭驛,愁人起望鄉。明月何所見,潮水白茫茫”。此后白居易走上了仕途之路,從而月的表達更多的是羈旅之情,反映了他孤寂的狀態,在《舟夜贈內》中“三聲猿后垂鄉淚,一葉舟中載病身。莫憑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總愁人”。最為典型的還是要談到白居易的《琵琶行》,詩中談到“唯見江心秋月白”“繞船月明江水寒”等等都將月亮描寫的十分清冷,并且將自己憂傷的情感與水與月相結合,表達了一種強烈的落寞與無奈之情,可以說在月的意象的刻畫上白居易也充分結合了江南風景的表達,制造一種意境更加濃郁的氛圍。與其說白居易寫江南月是對情感的表達,不如說是一種精神的寄托。白居在《吾廬》中寫道“新昌小院送當戶,履道幽居竹繞池。莫道兩都空有宅,林泉風月是家資。”在這里他認為這些宅子里的風景才是家里的財富,進而也對林,泉,風,月等當成精神寄托。在白居易越來越多的人生遭遇之后,也通過月來表達對于江南風景的向往合懷念之情,例如“朱欄映照樹,金魄落秋池;還是錢塘夜,西樓月初時。”這正是通過睹月思情,因月而發起對錢塘夜下月初西樓的感懷。這都是在白居易詩中非常明確的表達,以及江南意象直觀傳達的體現。(二)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佳麗白居易的很多詞作中都談到過女性的內容,有鄉村婦女的苦難經歷,有皇室宮女不幸遭遇的愁怨,也有舞技歌姬們的凄涼悲楚,這些都是作者所描寫過的江南佳麗形象,更多的,作者想要通過對這些佳麗的描寫來表達出深切的關懷之情。談到江南的佳麗自然少不了江南的歌舞伎,在白居易的詩詞中也有許多關于歌妓的詩,例如白居易在江州任江州司馬時所做的《琵琶行》,《琵琶行》中所描寫的歌妓形象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例如:“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這里的京城女彈琴技藝高超,長相出眾,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又如:“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口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這里的江南女子又是為生活所困,為情所難的憂愁女子,表達出來作者對于琵琶女的無限同情,在《夜聞歌者(宿鄂州)》中:“夜泊鸚鵡洲,秋江月澄澈。鄰船有歌者,發調堪愁絕。
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咽。尋聲見其人,有婦顏如雪。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
夜淚似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中也描寫了一個貌美的江南女子的遭遇,表達了深深的同情,這些女子的形象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形象,而是作者筆下江南佳麗們的不幸遭遇的最真誠描寫。在白居易的詩作中能夠看到其深深的愛憐之情,也能通過作者的筆觸去了解到江南各種佳麗的愛情觀與生命觀,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真實寫照,不論白居易對于女性悲慘命運的同情是否純粹,都值得我們去深入的走進江南江南佳麗們的故事中去一探究竟。當然,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風情還遠不止江南山水,江南月以及江南佳麗,它更是一種不斷深入,不斷升華的情感,白居易的江南情結是跟隨他一輩子的,自然其詩中的江南風情也是在不經意間向讀者流露出來,無論在哪個時間,哪個地點讀到白居易詩詞里的江南意味,都會真切的感受到白居易對于江南的真摯情感。三、白居易江南詩詞中民本樂天的思想情感在白居易江南情結的表達過程中,總是無時不刻不體現著自己的思想情感,江南那是融入了作者大部分生活經歷,個人情感,以及價值觀的地方,也是白居易留給后人參考更全面的地方,這些經歷給白居易的思鄉情感的抒發帶來了更多的素材與支撐。(一)堅守民為本之思想白居易是一個心懷貧苦百姓的人,他關心著天底下那些正在遭受著苦難的人,也愿意用他僅有的力量去為百姓發聲,對底層貧苦人民的憐憫也充分融入進江南文化的表達。實際上,這也正體現了白居易在治理觀念上的難能可貴的以民為本的思想內核。在白居易初入官場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憫農的思想了,元和三年,江南正在遭受嚴重的旱災,白居易請求憲宗“減收租稅”以保障農民的生存,五年后,因父親離世,返回到家中開始種地生活,并且在種地的日子里與農名更加深了交流,了解到農名的樸實與不易,白居易對待農名的態度上更是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幫助農名,在職期間堅決主張減輕賦稅,反對統治者對農名的鎮壓和剝削,“嗽傲萬族中,唯農最辛苦”(《夏旱》)這是白居易通過簡單的描述來表達對農名的同情。長慶四年,詩人還在杭州時寫下的《別州民》中,感嘆農民的辛勞艱苦,以及老農對于白居易的不舍之情“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潛然。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這些無不表達了白居易的民本思想定是受到江南的影響的,站在百姓的角度去真心關心他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痛處,只有白居易一人清醒明白是不夠的,需要不斷地社會進步才會有更強有力的精神支撐。在江南,白居易更是通過做實事去幫助老百姓度過難關,解決生計問題,實行簡化政事、平均賦稅和工役的措施,在杭州任職期間,白居易興修水利造福百姓,讓百姓的生活不至于那么的艱難,并且寫下《錢塘湖石記》作為后世參考的依據。白居易著重詩歌的傳遞現實關系的作用,強調詩歌要關注現實,要能夠反映社會上各方面的問題,這些就是他在江南地區特別是杭州時期所表達領悟到的關鍵,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只有真真切切做到這些,才能使得君與臣之間、統治者與人民之間,達到“上下通而一氣泰,憂樂合而百志熙”的和諧局面。(二)參悟佛教之思想對于白居易我們應該了解到,他的一生中是有著幾種宗教共同相伴隨的,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對其有著很大的影響,那么在白居易描寫江南元素的詩中也能看到很多體現其參悟佛教思想的內容。白居易自己曾經談到過“樂天,佛弟子也。備聞圣教。”這里就很明確的談到其參佛的表現,長慶三年,白居易寫信給濟法師求教相關佛理,《五燈會元》卷四中記錄白居易曾經多次請假問題于佛教,白居易在《與濟法師書》中詳細的說明了請教的幾個問題后,他最后還虔誠地“仍望指陳,著于翰墨”,對于解答過后的內容也將“藏于筐筒,永永不忘”。另外,白居易分別與靈隱寺的道標、錢塘永福寺的慧琳等交往密切。這是白居易參佛的表現以及態度,恰恰說明在白居易的參佛道路上的虔誠和渴望。在江南工作生活期間,白居易創作了非常多表現其詩佛禪緣的詩作。《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中的“柳湖松島蓮化花寺,晚動歸撓出道場”、《竹樓宿》中的“此處與誰相伴宿,燒丹道士坐禪僧”、《贈蘇煉師》中的“攜將道士通宵語,忘卻花時盡日眠”都能窺到其中的佛理。在閑暇的的時候,白居易也會去遍訪杭州的各處名寺。玉泉寺中清澈的泉水,讓白居易試圖放下萬緣,向往更加清幽閑適的生活:“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閑心對定水,清凈兩無塵。”拜訪報恩寺時,白居易又能通過詩人和禪者二者特有的審美力和感悟力,去談到他人沒有談到的方面和感想,從景致中探掘到優雅宜人的意境來“白云本無心,卷舒長自潔。影落一鑒空,可洗不可涅。鶯飛魚躍間,上下俱澄澈。此意難與言,覽之自怡悅”(《洗云池》)。白居易實際上在杭所待的時間還不足二年,但是對天竺、靈隱這兩處地方卻獨有衷情。“一山門作二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接北山云。前臺花發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我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游天竺山》),這里的“兩寺”就是指杭州的下天竺寺和靈隱寺,都是由西印度高僧進行開創的,兩寺歷代也是高僧輩出,佛緣頗深,故而白居易更加青睞這兩處地方。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后期十分重視對自己的著作進行整理,他把自己的文集分抄三部分,并且這些藏書地點都在佛家寺院,《蘇州南禪院白氏文集記》中記錄到:“故其集,家藏之外,別錄三本一本置于東都圣善寺缽塔院律庫中,一本置于廬山東林寺經藏中,一本置于蘇州南禪字千佛堂內”。開成四年,他把外藏三部中的最后一部存放在了對他的一生有著深刻影響的江南,這不僅體現了他與佛家之間的聯系密切,而且也可以看出江南在白居易心目中的特殊位置,這都是不容置疑的一點。(三)詞作內容展現樂觀心態白居易曾用“亦官亦隱”的觀念來指導自己晚年的人生出處,思想從“兼濟”走向“獨善”,詩歌也由干預社會轉向抒發個人生活的淡泊閑適之樂。中唐時期,社會政治處于一個越來越腐敗的境地,中央集權被越來越多的藩鎮割據所削弱,各個階層也對現實政治有所失望,逐漸遠離政治追逐,特別是白居易在各種政治斗爭中浮浮沉沉,飽受挫折,在這種背景下,結合最初的江南經歷,白居易選擇了隱逸的生活。白居易在《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作》中寫道:“策馬渡藍溪,勝游從此始”這里是表達了在白居易的眼中江南就是一個很好的游玩去處,則會也側面說明了白居易的樂觀心態也是從觀賞江南景物中開始的。江南給白居易提供了一個可以安實順命樂觀清雅的場地,也許正是因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被貶以及打擊之后,江南對于白居易的樂觀心態促成才是更加深刻的。隱逸樂觀的前提是有相應的保障,江南地區是富庶的地區,一方面為白居易在物質上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另一方面也為白居易的精神生活提供了豐富的保障,白居易置身江南,這里的一切都讓他有心曠神怡的感覺,適宜的溫度氣候,優美的自然景觀,熱鬧的街道,曼妙的歌舞都令他沉醉其中,因為在官場并沒有這樣的景致,而在江南白居易可以飲酒作詩,與自然親近,其實與那些追名逐利的官場人比起,白居易是再愜意不過了!另外,在江南,白居易還保持著廣泛的交友,以詩會友,以酒會友,舉辦詩文酒會,欣賞優美的歌舞,也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了,白居易在《對酒自勉》中寫道:“夜舞吳娘袖,春歌蠻子詞。猶堪三五歲,相伴醉花時”,這里不難看出白居易這個時候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態度已經和之前不一樣了,也正是因為被貶,使歸隱獨善的想法漸漸超過了兼濟天下的志向,也使樂觀,閑適的心態一直留在白的心中。白居易離開江南到達洛陽之后,寫下來著名的《中隱》,他通過詩來傳達經歷過各種坎坷,看到過各種官場詭計之后的一種心里態度,“大隱隱于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囂。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終歲無公事,隨月有傣錢。”區別于大隱,中隱是以散官、閑官、地方官為隱,它是一種中和穩定的安身立命之法。所有這些都表明,白居易在江南文化的影響下,已經消化為一種淡然心態,不慕名利傾心于江南優美景色,吟詩作樂的閑暇生活,在“處世似孤鶴,遺榮同脫蟬”的生活中,追求閑適淡泊的心境和隱逸情懷。結語《白居易詩詞中的江南風情》從白居易的思想體現,情感表達以及隱逸態度上進行論全方面的分析,從他的詩詞中去感悟江南文化的魅力,也能從詩詞中去看到白居易的審美特質,思想傾向與江南的聯系。與其說白居易所描寫的江南是獨特的,不如說江南賦予了白居易豐富的情感寄托,一方面江南的美景促使了白居易進行充分的描寫,去進一步勾勒出江南的美景,另一方面,江南也是白居易不斷成熟,不斷拿起又放下的場所,江南所代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學辦公室裝修協議書
- 郵政讓渡協議書
- 向融資公司放款協議書
- 電腦延保協議書
- 老人二婚協議書
- 商品房差價合同協議書
- 租用山地協議書
- 機器人項目管理協議書
- 勞務合同跟入職協議書
- 老師代班協議書
- 2025屆福建省漳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 2025年茶葉加工工職業技能競賽參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2025甘肅陜煤集團韓城煤礦招聘25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社區工作的理論與實務考試題及答案
- 《設計課件:構建高效數據集教程》
- 2025江蘇中考:歷史高頻考點
- 普通測量學試題及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2025年《創業基礎》形考任務3答案
- 醫療器械網絡銷售質量管理規范宣貫培訓課件2025年
-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2024年09月四川天府新區人民醫院招聘6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