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鄉村和城鎮3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課時作業含解析中圖版必修2_第1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鄉村和城鎮3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課時作業含解析中圖版必修2_第2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鄉村和城鎮3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課時作業含解析中圖版必修2_第3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鄉村和城鎮3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課時作業含解析中圖版必修2_第4頁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鄉村和城鎮3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課時作業含解析中圖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7-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一、選擇題讀下表,完成1~2題。國家城鎮化水平%空氣污染指數/(μg/m3)產業結構化石能源消耗比例%日本66.6424.901:27:7281.01德國73.7215.781:28:7179.49甲86.0419.4614:65:2151.301.甲國最有可能是()A.美國B.中國C.巴西D.英國2.甲國城鎮化過程中突出的現象是()A.滯后城鎮化 B.虛假城鎮化C.逆城鎮化 D.城市中心衰落公共服務區等供應自行車單車共享服務,是共享經濟的一種新形態。某高校學生小明、小亮針對所在城市共享單車的運用狀況,進行了社會實踐調查。如圖為在調查過程中他們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單車在不同區域的停車數量統計圖。據此完成3~4題。3.圖中甲、乙曲線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別為城市中的()A.工業區和住宅區B.住宅區和商業區C.商業區和倉儲區D.市政區和園林區4.共享單車主要為解決“最終一公里”的交通難題,共享單車的推廣運用,其產生的影響主要有()①城市交通規劃有所調整②城區交通擁堵有所緩解③城市空氣質量有所改善④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削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城市森林花園是清華高校建筑設計院設計的第四代住房,被譽為“住房4.0”,每家都有單獨的庭院,外墻長滿綠色植物,還有一處兩層樓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塊幾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種樹、種花、種菜、遛狗、養鳥……在空中占一畝地就會帶來數十畝長滿花草的院子,一處建筑就相當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華城市中心的人們實現“回來大自然”的幻想。讀住房3.0(左圖)和住房4.0(右圖)景觀對比圖,據此完成5~6題。5.建設“住房4.0”可以()①增加城市綠地②促進城鎮化深度發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環境④改善市內大氣環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從大氣循環和水循環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①減輕城市熱島效應②增大城鄉風強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徑流④增加城市空氣濕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城市渠化是指將城市內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為直立砌墻或混凝土墻,把自然河道變成人工明渠。據此完成7~8題。7.我國各地在城鎮化過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現象,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條件 B.增加休憩消遣場所C.提升內河航運實力 D.增加排污排澇實力8.城市渠化對地理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是()A.河流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加重B.底棲生物生存環境變更,生物多樣性削減C.阻斷與地下徑流的聯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質惡化下面圖甲示意我國大部分城市道路兩側綠化種植池現狀,針對當前的城市問題有環保學者提出設計建議(圖乙所示)。讀圖,完成9~10題。9.圖甲中路緣石與種植池這樣設計的主要緣由最可能為()A.阻擋雨水雜物 B.美化城市環境C.防止人為踐踏 D.削減建設成本10.環保學者提出的設計建議主要解決的是城市()A.熱島問題 B.內澇問題C.擁堵問題 D.大氣污染問題如圖為某城市20年來建成區面積和城市人口的年變更圖。讀圖,完成11~12題。11.該圖反映的地理現象是()A.工業化過程B.城鎮化過程C.逆城鎮化現象D.區域化現象12.該現象最重要的標記是()A.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B.城市人口數量增加C.城市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增大D.城市中心區的面積擴大二、非選擇題13.讀世界城鄉人口數量變更圖(如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2000年,發達國家城市人口總數約為________,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總數約為________。(2)城鎮化的主要標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指標2000年約為________。(3)二戰后,城鎮化發展速度較快的是____________,主要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較兩類不同國家城鎮化進程的特點。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城鎮化進程特點14.城市是人類對自然環境改造最大的區域,也是社會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城市的快速發展會變更土地利用方式,并對自然環境各要素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工業廢渣中的有害物質會對土地質量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城市的發展對自然環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響還表現在:①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對氣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對河流水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對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對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將下列選項中的部分合理選項,填入圖中對應空格的字母后面。(只填序號)①雨水自然下滲削減②雨水自然下滲增多③城市長波輻射減弱④城市長波輻射增加⑤下墊面增溫慢⑥下墊面增溫快⑦匯流速度減慢⑧匯流速度加快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3)為改善城市環境,人們實行了多種措施,圖中防護帶(綠化帶)的作用主要有哪些?課時作業6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1~2.解析:第1題,該國城鎮化水平高,產業結構農業占比重較大,化石能源消耗比例小。三國中巴西水電比重大,農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重較大,C項正確。第2題,巴西等南美洲國家虛假城鎮化現象嚴峻。B項正確。答案:1.C2.B3~4.解析:第3題,圖示甲曲線在夜間的單車數量較多,是由于夜晚人們大多休息,停放在家四周,而白天工作時間內旁邊的單車數量較少,是人們外出工作或購物須要的單車數量多,應為住宅區;乙曲線中午時段較多,夜間少,應為商業區。第4題,共享單車的推廣運用,利于城區交通擁堵的緩解;騎行削減了汽車尾氣的排放,城市空氣質量有所改善;為適應單車的普及和擺放,城市交通規劃應有所調整;共享單車主要是有利于短距離出行,所以不能使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削減。答案:3.B4.A5~6.解析:第5題,“住房4.0”通過墻體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綠地,綠地的調整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環境、改善市內大氣環境,但由于增加的土地是在空中的建筑,不占用陸地實體空間,因此不能促進城鎮化深度發展,故選B項。第6題,“住房4.0”增加了綠地,可以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增加城市空氣濕度;減小城鄉風強度,對城市地下徑流影響較小。答案:5.B6.C7~8.解析:第7題,城市的發展使得城市建筑地面越來越多、綠地越來越少,降水多時會造成城市地表積水多,若排水不暢,會造成城市內澇。城市渠化通過裁彎取直和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為直立砌墻或混凝土墻,把原來蜿蜒多變、流淌緩慢的自然河道改造成為外形歸順、水流順暢的人工明渠,以達到穩定河勢,加大過流實力,盡快排泄洪水的目的,能剛好解除地表積水到水渠中,增加排污排澇實力。第8題,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削減泥沙淤積;河道硬化破壞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環境,一些生物難以生存;阻斷與地下徑流的聯系,阻斷了地下水位的補充來源,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質在肯定程度上凈化加快。答案:7.D8.B9~10.解析:第9題,據圖可知,路緣石狹窄且明顯高于路面,這樣設計的緣由是防止人為踐踏,故C項正確。第10題,據圖可知,種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雨水下滲,以削減內澇狀況的發生,故選B項。答案:9.C10.B11~12.解析:第11題,圖示反映出建成區面積和城市人口都不斷增加,這是城鎮化過程的詳細體現。第12題,城鎮化過程最重要的標記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答案:11.B12.A13.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實力。第(1)題,關鍵是看清圖例,仔細讀數即可得出各類人口的數量。第(2)題,主要考查城鎮化的三個標記,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的比重。結合圖形可以推斷出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總數為30億,而總人口約為60億,因此2000年的城鎮化水平約為50%。第(3)、(4)題主要考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進程及其特點、緣由,要求學生要嫻熟駕馭這些高頻考點。答案:(1)11億20億(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百分比50%(3)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政治獨立,經濟快速發展很多發展中國家城市經濟畸形發展、人口增長過快、農村勞動力過剩(4)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城鎮化進程特點起步晚、發展快,城鎮化水平較低,城市發展不合理起步早、城鎮化水平高,出現逆城鎮化現象14.解析:第(1)題,城鎮化使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變更下墊面,產生熱島效應。城鎮化還會破壞河網系統,破壞地下水循環。第(2)題,城市硬化面積大,城市增溫快,雨水自然下滲削減,匯流速度加快,洪峰時間提前,加重城市內澇。第(3)題,應聯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