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_第1頁
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_第2頁
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_第3頁
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_第4頁
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DB駐馬店市地方標準D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2019-00-0發布2019-00-00實施駐馬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DB前言優質的魚苗種是養殖魚類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制定規范統一的生產技術標準,有利于提高我市常規魚苗種的生產質量,減少病害發生,從而提高魚類產品的食用安全性,促使我市水產養殖可持續健康發展,特制訂本標準。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駐馬店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西平縣水利局、西平縣農業局、汝南縣水產局、泌陽縣水產站、上蔡縣水產站本標準起草人員:孫耀民、周世平、秦松軍、李紅艷、張海洋、宋德春、陳凡、劉海潮、張亞敏DB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技術規范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青魚、草魚、鰱、鳙等淡水魚苗種池塘常規培育的環境條件、放養前的準備、夏花魚種培育、魚種培育、魚病防治及越冬管理等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駐馬店市青魚、草魚、鰱、鳙等淡水養殖魚類魚苗魚種的池塘常規培育。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適用于本文件。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GB/T18407.4-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222132008水產養殖術語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NY5072無公害食品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SC/T9101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3術語和定義GB/T22213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試水清塘后,用少量水產養殖對象活體檢驗池水中藥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3.2魚苗受精卵發育出膜后至卵黃囊基本消失、鰾充氣、能平游和主動攝食階段的仔魚。3.3魚種魚苗生長發育至體被鱗片、長全鰭條,外觀已具有成體基本特征的幼魚。3.4夏花魚苗經20d左右飼養后在夏季出池的魚種。全長為2cm~3cm。4環境條件4.1漁場位置交通便利,無工業“三廢”、農業及生活污染源,養殖場地環境符合GB/T18407.4要求。4.2水源與水質水源充足。水源水質符合NY5051要求。養殖池水水質符合GB11607要求。4.3池塘條件a)魚苗池面積為667m2~2000m2,水深1.2m~1.5m;魚種池面積為667m2~2000m2,水深1.5m~2.0m.b)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池塘底質應符合GB/T18407.4-2001中3.3的要求。c)進排水渠分開。d)配備增氧機。按每667m2配備1KW的標準配置。5放養前的準備5.1池塘清整排干池水,曝曬池底7d~10d,清除雜物與過多淤泥,修整池埂。5.2藥物清塘魚苗、魚種放養前,用藥物清除敵害。清塘方法一般有:a)干法清塘:生石灰每畝水面60kg~70kg,用水溶化后趁熱全池潑灑。毒性消失時間為7d~10d。b)帶水清塘:1)漂白粉,每畝水面15kg,用水溶化后全池潑灑。毒性消失時間為3d~5d。2)茶粕,每畝水面40kg~50kg,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對水全池潑灑。毒性消失時間為5d~10d。5.3注水清塘2d~3d后注水,魚苗池水深至0.5m~0.6m;魚種池水深至0.8m~1.0m。注水時用60目的篩絹網過濾。5.4施基肥放魚前3d~5d,魚苗或魚種池中施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200kg/667m2~300kg/667m2或綠肥200kg/667m2~300kg/667m2。新挖魚池應增加施肥量或增施氮磷比為9:1的化肥5kg/667m2~10kg/667m2。5.5透明度放養時達到:a)魚苗培育池水透明度為25cm~30cm。b)魚種培育池水透明度:鰱、鳙、鯽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為25cm~30cm;青魚、草魚、鳊、鯉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為35cm~40cm。c)池水輪蟲密度為5000個/L~10000個/L。大型枝角類過多時用90%晶體敵百蟲殺滅,用藥濃度為0.2mg/L~0.3mg/L。5.6試水試水包括:a)放魚前一天,將50尾~100尾活魚苗、夏花或魚種放入設置于池內的網箱中,經12h~24h觀察魚的狀態,檢查池水藥物毒性是否消失。b)試水后用夏花捕撈網在池中拉網1次~2次。若發現野魚或敵害生物,應重新清塘。6夏花魚種培育6.1魚苗放養單養,一次放足。培育夏花魚種的魚苗放養密度見表1。表1魚苗放養密度單位:萬尾每667m2品種鰱、鳙鯉、鯽、鳊、魴青魚、草魚放養量20~3020~3010~156.2投飼與施肥6.2.1以豆漿為主的培育方法魚苗放養后,每天每水面用黃豆2kg~3kg加水泡發后磨成豆漿,分2次~3次全池潑灑;一周后,黃豆增至每667m2水面3kg~4kg;培育10d后,草魚、鯉、鯽的培育池還需在池邊加潑一次或在池塘周圍淺水處堆放豆渣或豆餅糊。6.2.2以綠肥為主的培育方法魚苗放養后,每隔3d~5d在池塘四角堆放鮮草,每667m2水面150kg~200kg,1d~2d翻動次,一周后逐漸撈出不易腐爛的根莖殘渣。培育后期,視水質與魚苗生長情況適當潑灑豆漿或在池邊堆放豆餅糊。6.2.3以有機肥為主的培育方法魚苗放養后,每天兩次潑灑經發酵的有機肥,每次每667m2水面30kg~40kg;培育期間,根據水質與魚苗生長情況適當增減;在培育后期,草魚、鯉、鯽魚苗還應在池邊堆放豆渣或豆餅糊。6.2.4施追肥水質過瘦需適當施追肥。每次每667m2水面有機肥用量100kg~150kg,加無機肥5kg(氮磷比為9:1);若單用無機肥,每次每667m2用量為10kg(氮磷比為4~7:1),隔天施用一次。無機肥在晴天施用。6.3日常管理6.3.1巡塘魚苗放養后,每日巡塘3次~5次,觀察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此外還應注意隨時消滅池中的有害昆蟲、水蜻蜓、蛙卵和蝌蚪,及時清除敵害生物,檢查魚苗攝食、生長及病害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并做好記錄。6.3.2定期注水魚苗放養一周后,每3d~5d注水一次,每次加深10cm~15cm。待魚體全長3cm左右時,池塘水深為1.2m~1.5m。6.3.3魚病防治經常觀察,定期檢查,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發現魚病及時診斷和治療。防治用藥按NY5071的規定執行。6.4出池6.4.1時間魚苗經約20d培育至全長3cm左右時及時拉網鍛煉,準備出池。6.4.2拉網鍛煉夏花出塘前拉網鍛煉2次~3次,每次拉網前停喂飼料、清除池中雜草和污物,拉網后再投喂飼料。拉網時間選擇在晴天上午9時~10時。第一次拉網將魚圍入網中,觀察魚的數量及生長情況,密集10min~20min后放回池中。如發現浮頭,應立即放回池中;如活動正常,可適當延長密集時間。隔天拉第二網,待魚圍入網中密集后趕入網箱中,隨后在池中慢慢推動網箱,清除箱內污物。經1h~2h,若距魚種培育池較近即可出塘;若需長途運輸,需再隔一日,待第三網鍛煉后出塘(操作同第二網)拉網分塘操作應細心,尤其是魚體嬌嫩的鳊、魴,起網時魚種不可過度密集,計數時采取帶水操作。6.4.3篩選與計數出池時,若夏花規格參差不齊,需用魚篩分選。夏花計數有重量法和容量法2種。將篩選后的夏花隨機取樣,按單位重量或容積的夏花尾數乘以總重量或容積,即為夏花的總數量。再隨機取出30尾測量全長與體重,求出平均規格。7魚種培育7.1環境條件魚種培育的環境條件按本技術規范第4部分給出的條件要求。7.2放養前的準備放養前的準備按本技術規范第5部分給出的要求。7.3夏花放養7.3.1放養方式采取3種~5種魚同池混養,主養魚比混養魚早放養15d~20d。青魚、草魚、鳊作為混養魚時,須待規格達到5cm以上時再放養。7.3.2放養比例各種魚類混養比例見表2表2不同放養模式魚種混養比例單位為百分率混養魚類主養魚類草魚鳊鰱鳙青魚或鯉鯽草魚50-20201010鳊-501010-10鰱303050--10鳙101010503020青魚或鯉---1050-鯽101010101050合計100100100100100100鳊、青魚與鯉、鯽在放養時一般只放一種。以鯉為主時,按鯉40%鰱30%、草魚20%、鳊、魴10%的比例混養。7.3.3放養密度從夏花養成一齡魚種的放養密度、出池規格和產量指標見表3。表3魚種放養及出池指標放養密度萬尾/667m2出池規格(魚體全長cm)青魚、草魚、鰱、鳙鯉、鯽、鳊、魴10~15≥13.3≥12適當增加放養量,產量可超過750kg/667m27.3.4放養時間5月份至7月份,當夏花全長達到3cm以上時應及時放養。7.4投飼與施肥7.4.1投飼7.4.1.1投飼原則投飼做到四定:定時、定位、定質、定量。7.4.1.2以天然飼料為主的投飼7.4.1.2.1草魚、鳊的投飼草食性魚類應以青飼料為主,不論是主養還是作為混養。每生產1kg草食性魚的魚種,青飼料的投飼量均不少于5kg。7.4.1.2.2鰱、鳙的投飼鰱魚種放養后,每10d左右施綠肥或糞肥1500kg/hm3~3000kg/hm2,培育池中浮游生物。同時,還應適量投喂精飼料。投飼量隨魚種的生長而逐漸增加,從1kg/萬尾增加至3kg/萬尾,以后隨水溫下降而減少。鳙魚種培育池水質應較鰱魚池更肥些,施肥量與精飼料的投放量比鰱魚增加1/3。7.4.1.2.3鯉、鯽的投飼鯉魚以精飼料為主,投飼量由每日1kg/萬尾逐漸增加到5kg/萬尾。當全長達到10cm以上時,可投喂些軋碎螺螄、黃蜆,每日投飼量為50kg/萬尾~100kg/萬尾。鯽魚以精飼料為主,投飼量約為鯉的2/3。7.4.1.3以配合飼料為主的投飼魚達到一定規格食性轉化后,可以用投餌機投喂配合飼料進行馴食和投飼。根據不同種類魚種的個體大小和營養需求,選擇相應魚類魚種的配合飼料投飼。配合飼料質量符合各相應魚類魚種配合飼料標準和NY5072的要求。7.4.2施肥7.4.2.1施肥原則鰱、鳙及鯽為主的池塘宜多施肥培水,青魚、草魚、鳊為主的池塘少施肥;水質清瘦的池塘多施肥,水質肥且魚種經常浮頭的池塘少施肥;施肥宜在晴天進行,陰雨天不宜施肥。7.4.2.2用量以鰱、鳙、鯽為主的池塘施有機肥總量為2000kg/667m2~3000kg/667m2,以其他魚為主的池塘施有機肥總量為1000kg/667m2~1500kg/667m2。7.4.2.3方法施肥方法有:a)潑灑法:每2d~3d將糞肥或混合堆肥的肥汁30kg/667m2~50kg/667m2(可加過磷酸鈣20g)對水全池潑灑;化肥每隔5d~10d追施一次,每次3kg~5kg/667m2,對水全池潑灑。b)堆放法:每10d左右將糞肥或綠肥按150kg/667m2~250kg/667m2堆放在池邊淺水處。7.5日常管理7.5.1巡塘每天巡塘不少于兩次。清晨觀察水色和魚的動態,發現浮頭或魚病及時處理,投飼與施肥時注意水質與天氣變化;下午清洗飼料臺時檢查吃食情況,檢查進出水口設施和池埂,發現破漏及時修整,防止逃魚和水鳥等敵害,并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記錄。7.5.2定期注水、換水、排水每隔10d~15d左右加水一次,每次池水加深10cm~15cm。注水到最高水位后換水,每次最大換水量不宜超過池水的1/3。廢水外排時,應滿足SC/T9101的要求。7.5.3增氧機管理適時開啟增氧機:晴天中午開機2小時;陰天時次日凌晨2:00—4:00開機;陰雨天要常開機。底增氧效果更好,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7.6魚病防治7.6.1預防主要采取“三消”的防病措施,方法是a)池塘消毒:消毒藥物及方法按NY5071的規定執行。b)魚種消毒:魚種出入池塘應檢疫和藥物消毒。消毒藥物及方法按NY5071的規定執行。c)飼料臺、飼料框、食場及工具等消毒:魚病流行季節,每半月消毒一次。7.6.2治療發現魚病及時診斷和治療。治療用藥按NY5071的規定執行。7.7魚種篩選自8月底9月初開始,拉網檢查各類魚種生長情況。如規格相差懸殊,宜及時拉網篩選分養,調整投飼施肥數量,以保證各類魚種出塘規格整齊。7.8并塘與越冬7.8.1越冬池塘條件背風向陽,保水性好,面積1300m2~5000m2,水深2.5m~3.0m。冰封前池中浮游生物量保持在25mg/L以上。7.8.2魚種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