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專業科目模擬題1(新聞基礎知識)_第1頁
2019年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專業科目模擬題1(新聞基礎知識)_第2頁
2019年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專業科目模擬題1(新聞基礎知識)_第3頁
2019年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專業科目模擬題1(新聞基礎知識)_第4頁
2019年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專業科目模擬題1(新聞基礎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年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專業科目模擬題1(新聞基礎知識)(總分:100.00,做題時間:120分鐘)一、單項選擇題(總題數:18,分數:36.00)1.新聞活動最早出現于(分數:2.00)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解析:2.“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边@一定義的提出者是

(分數:2.00)

A.徐寶璜

B.李大釗

C.陸定一

D.范長江解析:3.新聞工作者準確迅速地識別新聞事實的能力,稱為(分數:2.00)

A.政治敏感

B.新聞敏感

C.新聞價值

D.新聞線索解析:4.新聞事業在本質上屬于(分數:2.00)

A.生產力

B.經濟基礎

C.政權機關

D.意識形態

√解析:5.??怂箯V播公司屬(

)所有。(分數:2.00)

A.時代華納

B.維亞康姆

C.貝塔斯曼

D.新聞集團

√解析:6.當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是(分數:2.00)

A.堅持黨性原則

B.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C.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

D.堅持政治家辦報解析:7.輿論監督是社會的“排氣閥”。這指的是輿論監督的(

)功能。(分數:2.00)

A.監測環境

B.社會調節

C.社會控制

D.社會制衡解析:8.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分數:2.00)

A.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

B.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C.社會效益第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

D.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新聞宣傳工作解析:9.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現在每天使用(

)種語言進行廣播。(分數:2.00)

A.17

B.38

C.43

D.63解析:10.“報喜不報憂”,實質上是一種

(分數:2.00)

A.正面宣傳

B.鼓動性宣傳

C.片面性宣傳

D.指導性宣傳解析:11.我國第一部新聞采訪學專著《實際應用新聞學》的作者是(分數:2.00)

A.徐寶璜

B.邵飄萍

C.黃遠生

D.鄒韜奮解析:12.在我國,新聞真實性的完整含義,應該理解為(分數:2.00)

A.事實為政治服務

B.本質真實

C.現象真實

D.現象真實與本質真實的一致

√解析:13.在當代信息社會,通常所稱的大眾傳播媒介,應包括(分數:2.00)

A.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視、電影

B.報紙、廣播、電視、通訊社

C.報紙、廣播、電視、攝影、通訊社

D.報紙、廣播、通訊社、特稿供應社、電視解析:14.中國共產黨出版的第一份日報是(分數:2.00)

A.《熱血日報》

B.《人民日報》

C.《新華日報》

D.《解放日報》解析:15.1947年在解放區發起反“客里空”運動的報紙是(分數:2.00)

A.《解放日報》

B.《人民日報》

C.《群眾日報》

D.《晉綏日報》

√解析:16.新聞機構最主要的活動內容是(分數:2.00)

A.進行政治宣傳

B.服務社會生活

C.提供文化娛樂

D.傳播新聞信息

√解析:17.新華通訊社是(分數:2.00)

A.政黨通訊社

B.國家通訊社

C.商業通訊社

D.民間通訊社解析:18.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次新聞改革是在(

)年。(分數:2.00)

A.1942

B.1948

C.1950

D.1956解析:二、簡答題(總題數:3,分數:24.00)19.簡述范長江的新聞活動。(分數:8.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答案:((1)范長江是我國著名記者、報刊活動家、新聞工作領導人,一生著作收入《范長江新聞文集》。(2)1935年7月,以《大公報》特約通訊員身份,從成都出發,開始西北地區考察旅行,歷時10個月,足跡涉及川、陜、青、甘、內蒙廣大地區,行程4000余里。他撰寫的旅行通訊陸續在《大公報》上發表,首次公開報道了紅軍長征,揭露了西北國統區的種種弊政,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這些通訊后來匯集成《中國的西北角》一書,短短幾個月內再版七次。(3)1937年初西安事變后赴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接見,思想發生重大轉變,所寫《陜北之行》通訊,介紹陜北革命根據地的情況,宣傳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通訊后被編集成冊,名為《塞上行》。(4)1938年3月和徐邁進等在漢口發起創辦了“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5)1947年任新華社陜北分隊隊長,隨中共中央轉戰陜北,擔任負責中央宣傳工作的四大隊隊長。建國后歷任新華社總編輯、《解放日報》社社長、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社長等職。)解析:20.簡述《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道德準則》的基本內容。(分數:8.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答案:((1)《中國廣播電視編輯記者職業道德準則》共分責任、真實、公正、導向、品格、廉潔和附則七大部分。(2)《準則》要求廣播電視編輯記者必須(a)切實擔負起弘揚民族精神、維護國家利益、傳播先進文化、推動人類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會責任;(b)堅持客觀公正的職業理念,忠于事實,追求真理;(c)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d)恪守敬業奉獻、誠實公正、團結協作的職業道德;(e)嚴格做到遵紀守法、清正廉潔,反對任何形式的“有償新聞”。)解析:21.簡述正面宣傳與新聞批評的關系。(分數:8.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答案:((1)正面宣傳和新聞批評都是新聞事業運用新聞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

(2)正面宣傳,指的是對社會主流與光明面所進行的肯定性和贊揚性的報道與評價;新聞批評,是指運用新聞手段對社會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象及落后反動勢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評。

(3)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極面。社會生活中需要進行批評和揭露的事情,不能都搬到報紙、廣播和電視上來,批評性報道的內容要有所選擇,不能搞“有聞必錄”。一個時期內,批評性報道不能過于集中,以免引起負作用。)解析:三、辨析題(總題數:2,分數:24.00)22.新聞報道要堅持客觀性原則,就不能有傾向性。(分數:1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答案:((1)這一觀點是錯誤的。

(2)新聞報道客觀性原則是指新聞工作者以客觀事物為反映對象,以客觀敘述為反映手段的一種工作規范,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

(3)內容上的客觀,指新聞事實是一種客觀存在。形式上的客觀,指新聞的傾向性是通過新聞事實的邏輯力量顯現的。報道者善于寓褒貶于客觀敘述之中,而不隨意加以主觀的解釋。

(4)客觀和傾向并不矛盾,新聞報道者的立場和傾向性,應該通過對新聞事實及新聞表述的選擇和組織、來顯示,對經過精心選擇的新聞事實進行實事求是的客觀敘述,完全可以鮮明地表達報道者的立場和觀點。)解析:23.新聞自由是具體的、相對的、有階級性的。(分數:1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答案:((1)這一觀點是正確的。

(2)新聞自由的具體性表現在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有具體的內容;

(3)其相對性表現在它受一定社會法律和政策的約束;

(4)其有階級性表現在,在階級社會中,只有統治階級才擁有新聞自由,而被統治階級被剝奪了新聞自由。)解析:四、論述題(總題數:1,分數:16.00)24.論述新聞工作的“三貼近”原則。(分數:1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確答案:((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中央宣傳思想文化部門負責人會議上強調,要從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入手,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

(2)貼近實際,就是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真實反映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從實際出發部署工作,按實際需要開展工作,以實際效果檢驗工作,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具體實在、扎實深入。

(3)貼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觀現實,把握社會主流,從生活中挖掘生動事例、汲取新鮮營養、展示美好前景,激勵人民群眾同心協力,奮發圖強,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奮斗,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滿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氣息。

(4)貼近群眾,就是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盼,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宣傳思想工作更加可親可信,深入人心。

(5)用“三貼近”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提高引導水平,要求新聞宣傳工作:第一,注意在內容上創新,改進宣傳報道:一要對長期以來積淀而成的落伍的新聞觀念、新聞報道方式和新聞活動模式,進行突破與改革;二要以是否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作為衡量我們輿論引領水平的根本標準;三要調動包括內容、表述、標題、評論、按語、圖表、攝影、漫畫等“新聞全要素”,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報道新聞;四要以新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