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閱讀遼寧省沈陽市重點高中郊聯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送山甫①銓試②二首并寄強甫(其一)劉克莊二昆南北各驅馳,季復隨群試有司。蕃衍皆因先世積,荒嬉端為乃翁慈。爭名古有笞兒語,任運吾無責子詩③。萬一原夫能末綴,采蒲裹粽待歸期。【注】①山甫:山甫、強甫均為詩人的兒子。②銓試:王安石變法時改革了選官制度,規定自熙寧四年(1071)起,銓試不再考試詩賦,而是代之以試斷公案、時議或律義,合格者方可到地方任官。③責子詩:陶淵明曾作《責子》詩,詩中列數兒子們的不足,結尾有云:“天運茍如此,且盡杯中物。”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山甫、強甫兄弟二人各在一方,山甫參加銓試,詩人寫此詩相贈。B.頸聯“爭名”與“任運”構成對比,二者并舉更能凸顯出詩人的態度。C.詩人在尾聯寬慰山甫萬一銓試沒有選中,依然采蒲裹粽等其歸來。D.此詩力避說教,十分親切自然,字里行間可見詩人對兒子的關懷。16.“荒嬉端為乃翁慈”和“任運吾無責子詩”二句有何深意?請簡要分析。【答案】15.C16.①“荒嬉端為乃翁慈”表面上是說兒子學業荒廢是由于父親慈祥,實際是為減輕其銓試前的壓力,委婉、善意地歸因。②“任運吾無責子詩”表面上是說自己聽憑時運而沒有作陶淵明那樣的《責子》詩,實際是借用典故,傳遞希望山甫輕松應試、心胸曠達,不過分在意名利之意。【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寬慰山甫萬一銓試沒有選中”錯。“萬一原夫能末綴”意思是一旦山甫銓取得好的成績,列于選中的名冊的最后,表達了作者對山甫銓取得成功的期待和盼望。末綴,綴于榜末,指及第的末等。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①“荒嬉端為乃翁慈”意思是平時你們荒廢光陰,嬉戲打鬧確實是因為你們的父親慈祥隨意,不過分苛責你們啊。表面上說孩子們平時的荒廢光陰都是父親的慈祥所致,把兒子們學業不精歸結為父親的慈愛,這種情感的表達增添了親情的成分,實際是為減輕其銓試前的壓力,也表明父親對兒子此去應試的寬慰之意。②“任運吾無責子詩”意思是聽任命運的安排,順從天意的指示,我沒有寫出列舉兒子行為不佳、學業不足,責備兒子不追求功名的詩作。借用陶淵明《責子》詩的典故,表明作者不會責備兒子,只是聽憑時運的安排罷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兒子應試的寬解之情,希望兒子不要過分在意名利,能夠輕輕松松參加銓選,不要有過分的心理負擔。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東北育才學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三、詩歌閱讀(共1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南北朝詩,完成下面小題。詠魯仲連①阮卓魯連有高趣,意氣本相求。笑罷秦軍卻,書成燕將愁。聊棄南金②賞,方從滄海游。寄言人世客,非君能見留。[注]①魯仲連:戰國時齊人,亦稱魯連,是當時著名的高士。常周游各國,“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②南金:南方的金石,為貴重物品。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二句的“本”字,點明魯仲連的天性如此,與“性本愛丘山”的“本”字異曲同工。B.三、四兩句用“愁”與“笑”形成鮮明對照,突出魯仲連成就大事時的從容。C.五、六兩句“聊棄”“方從”用一種隨意的語氣,寫出魯仲連功成身退的曠達與隨性。D.最后兩句表達對魯仲連的仰慕,就算是當世的君子也達不到魯仲連追求的高度。16.這首詩是如何表現魯仲連的“高趣”的?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案】15.D16.①開門見山。“魯連有高趣,意氣本相求”兩句開門見山,贊揚魯連的“高趣”——高尚的節操、志趣。
②對比。“笑罷秦軍卻,書成燕將愁”兩句,“愁”與“笑”將兩句并合使人在意念上產生鮮明的對照感。表現了魯仲連的成功,非呈其匹夫之勇,而是憑借其智慧、自信,是其精神力量的勝利。
③側面襯托。“聊棄南金賞,方從滄海游”,寫魯仲連成功了這兩件事后,當政者都想給予重賞和爵位,他堅辭不受,最后逃隱于海上;“寄言人世客,非君能見留”,這是作者的感慨。詩人認為他的行事不是出于世俗的打算,世俗之人用世俗之利籠絡不了他。【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D.“就算是當世的君子也達不到魯仲連追求的高度”錯。最后兩句意思是,告訴你們這些人世客,魯仲連先生不是你們能留得住的。也就是說,他的行事不是出于世俗的打算,你們這些世俗之人用世俗之利是籠絡不了他的。表達對魯仲連高潔品格的贊賞。故選D。【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由“魯連有高趣,意氣本相求”可知,詩歌開門見山,贊揚魯連的“高趣”——高尚的節操、志趣。“笑罷秦軍卻,書成燕將愁”兩句,著眼于神情、態度,成就那樣兩樁大事業卻是如此輕松、從容。用一“笑”字概括那場舌戰,惟妙惟肖,顯得氣度洋洋。“燕將愁”,據說魯仲連將書信射入聊城,燕將見之,泣三日,最后自殺。寫封信,輕而易舉,但卻產生如此大的威懾力。這里“愁”與上句“笑”原非同一件事,但將兩句并合使人在意念上產生鮮明的對照感。魯仲連的成功,非呈其匹夫之勇,而是憑借其智慧、自信,是其精神力量的勝利,這就在伸張正義的同時,使自己的個性得以展現了。“聊棄南金賞,方從滄海游”,寫魯仲連成功了這兩件事后,當政者都想給予重賞和爵位,他堅辭不受,最后逃隱于海上,說明他本無心于富貴,棄之而去無須于費什么腦筋,也無須于有意標榜以博世譽,這正合于他本性的自然。“寄言人世客,非君能見留”,這是作者的感慨。“人世客”,指平原君、齊王,這兩句說,告訴你們這些人世客,魯仲連先生不是你們能留得住的。也就是說,他的行事不是出于世俗的打算,你們這些世俗之人用世俗之利是籠絡不了他的。遼寧省重點高中協作體點石聯考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階段考試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夜坐吟李白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金缸①滅,啼轉多。掩妾淚,聽君歌。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一語不入意,從②君萬曲梁塵飛。【注釋】①金缸:銅制燈盞。②從:聽憑,盡管。一說同“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以冬夜起興,三個“夜”字,節奏頓挫,強化了冬夜的凄冷和凝滯之感,直擊人心。B.第三、四句寫井水結冰,月入幽閨,青燈凝明,映照著女子的淚光,營造出慵懶寂寞的氛圍。C.燈火熄滅,可知時間推移;耳畔傳來男子的歌聲,這歌聲里有某種與女子情感相通的力量。D.本詩從女性視角著筆,歌詠愛情應當建立在情投意合的基礎上,是覺醒的女性的愛情獨白。16.本詩三次改變句式,使詩歌節奏不但靈活多變,且均切合女主人公的情緒變化,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答案】15.B16.①前四句均為七字句,(兩句一換韻),渲染冬夜凄冷氛圍。女子滿懷心事,隨著時間推移,悲不自勝,由“沉吟”轉入“悲啼”。②“金缸滅”后八個三字句,節奏短促。女主人公本因燈光熄滅而更加悲傷,男子的歌聲把她從沉痛中喚醒,情聲相和、兩心無違的愛情令她向往和陶醉(答“回想起曾經與丈夫情投意合的幸福”亦可)。③末兩句為五七雜言,從反面假設,如果歌聲中一言不合心意,再美妙也絕不接受,強調女主人公感情的真摯純潔,清醒剛烈,語意決絕,點明題旨。【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B.“慵懶寂寞”錯,月光、燈光、淚光交融,營造出冷寂凄清、令人黯然銷魂的氛圍。故選B。【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開篇四個七言句式,在悠長的詩歌韻律中,渲染冬夜凄冷寂寞的氣氛,女子滿懷心事,隨著時間推移,悲不自勝,由“沉吟”轉入“悲啼”,烘托女主人公孤燈獨照沉吟悲啼的情狀。“金缸滅,啼轉多。掩妾淚,聽君歌。歌有聲,妾有情。情聲合,兩無違”,這些句子三換韻,換韻即換意,我們讀時可依韻停頓。三字句促弦急轉,凄凄切切,聲悲氣咽,以短促的節奏,將往事與現實聯系起來。更已深,燈已滅,萬籟寂靜中無可奈何的她,一味傷心地哭泣,因為她回想起離開了自己的丈夫,耳機仿佛回響起他那美好動聽的歌聲,他們曾在歌聲中互相理解,兩心無違,契合無問,兩人曾經多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共度美好的時光!最后忽然:“一語不入意,從君萬曲梁塵飛。”末兩句為五七雜言。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他們的離異呢?詩末兩句自成層次,點明題旨,原來是婚后愛情生活不和諧,聲情不合,各分東西!詩歌從反面假設,如果歌聲中一言不合心意,再美妙也絕不接受,強調女主人公感情的真摯純潔,清醒剛烈,語意決絕。遼寧省大連市濱城高中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考試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蘇軾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注: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四月,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而自求外放為杭州通判,此詩作于赴杭途中,由潁入淮路過壽州之時。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下句選取了秋天的楓葉蘆花的意象,點明時令特征,渲染氛圍,又寓情于景。B.船隨水波起伏,詩人在舟中遙望青山,只覺得兩岸青山忽上忽下;頷聯與題目中“初見淮山”相呼應。C.壽州的白石塔已經在望,要到達還得繞過前面的黃茅岡。頸聯文字典雅精煉,對仗工整,筆力所及自成新格。D.尾聯“波平風軟”揭示了不能及早到達目的地,以至于讓老朋友們在一片蒼茫中久等的原因。16.這首詩以記行為經,描景為緯,由物到人,由景到情,個人遭際和感慨暗寓其中,情感豐富蘊藉。請簡要分析本詩蘊含的思想感情。【答案】15.C16.①首聯交代了行程,描繪沿途所見,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奔波飄零之感,表達了離京的悵惘之情,也隱含了外放離京的憤懣與不滿。
②頷聯借景抒情,“迷”表達詩人的對前途的迷惘之情,“久與”暗示了內心的不安。
③尾聯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人,卻想象故人在蒼茫暮色中久立等待自己,委婉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C.“頸聯文字典雅精煉”錯誤。詩歌文字自然通俗,明白曉暢。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交代了行程,描繪沿途所見,我日夜兼行向著那遙遠的江海,楓葉蘆花點綴得秋天情趣深長。“我行日夜向江海”,實寫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言外卻有一種“賢人去國”的憂憤抑郁之情,東坡此次出都,原因是和王安石政見不合,遭到安石之黨謝景溫的誣告,東坡不屑自辯,但力求外放。其通判杭州,是政治上遭到排斥、受到誣陷的結果。“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遠”意,言一天天愈來愈遠地離開汴都,暗示了一種對朝廷的依戀、對被讒外放的忿懣不堪之情。頷聯借景抒情,“長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寫淮水縹緲不明,天際忽遠忽近,兩岸青山,連綿不斷,隱隱約約,像無盡的波瀾,時起時伏。“迷”表達詩人的對前途的迷惘之情,“久與”暗示了內心的不安。尾聯寫波平風柔仍然看不見老朋友啊,只因他們久立的地方煙云迷茫。不說自己急于到達壽州,卻說壽州的故人久立相待,從對面著筆,更加曲折有味,委婉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曲江春感羅隱①江頭日暖花又開,江東行客心悠哉。高陽酒徒②半凋落,終南山色空崔嵬。圣代也知無棄物,侯門未必用非才。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歸去來。[注]①羅隱,唐代詩人。這首詩作于作者困居長安、久試不第之時。②高陽酒徒,指那些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點明春暖花開時節,行客心情悠然,格調明快,奠定全詩的感請基調。B.頷聯“終南山色空崔嵬”中的“空”字,表現出終南山雖高峻卻無人欣賞。C.頸聯說自己知道在圣明的時代沒有被遺棄的人才,以反語相諷,似揚實抑。D.尾聯中的“一船”,另有版本作“滿船”,雖各有意境,但“一”似更有韻味。16.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答案】15.A16.(1)對江春美景的喜愛;(2)對仕途的灰心失望;(3)對歸隱生活的向往;(4)對官場科舉虛偽腐敗的諷刺(答對三點即可)【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玻璃制品的節能照明設計考核試卷
- 2024項目管理考試的深入研究試題及答案
- 多功能復合材料考核試卷
- 電子專業音頻設備市場動態考核試卷
- 腸道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意義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內部審計審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未來發展預測試題及答案
- 拍賣行業監管政策動態監測考核試卷
- 細菌生理特性的檢驗方法試題及答案
- 定制白鋼屏風施工方案
- 公司收款委托書模板
- 宏觀經濟學全套課件(完整)
- JT-T-808-2019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終端通信協議及數據格式
- 鍺γ射線譜儀校準規范
- 七年級下冊數學平行線中拐點問題
- 計算機基礎知識題庫1000道含完整答案(歷年真題)
-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2023-2024學年部編版八年級下學期5月期中歷史試題
- 走進歌劇世界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20G520-1-2鋼吊車梁(6m-9m)2020年合訂本
- 城市綜合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解決方案( PPT)
- (高清版)TDT 1036-2013 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