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件-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6課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新課導學·預習提示

知識點一太平天國運動

知識點二洋務運動

知識點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

知識點四瓜分中國的狂潮◆教材拓展·素養落實【課標】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學習要點】

列強侵華的史實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中國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知識點一太平天國運動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學習聚焦:太平天國提出了一系列社會政治主張。由于領導集團內訌,不能突破封建秩序,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1.興衰(1)準備:洪秀全吸收基督教布道書的一些思想,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張。(2)興起: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楊秀清等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3)發展:1853年,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于此。新課導學·預習提示(4)鼎盛:太平軍北伐、西征,占領湖北、江西、安徽的許多地方,軍事上達到鼎盛,但領導集團日漸腐敗。(5)衰落: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太平天國在政治、軍事上開始衰落。(6)防御:洪仁玕、陳玉成、李秀成進入最高領導層,太平軍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慶戰役中敗于湘軍。(7)失敗:1864年,在湘軍、淮軍和外國人帶領的洋槍隊進攻下,太平軍節節敗退,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新課導學·預習提示2.綱領3.失敗原因由于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缺乏科學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不可能沖破封建社會的制度和思想,失敗是必然的。階段綱領內容實施情況前期《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主張,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兩個文件都未能實施后期《資政新篇》提出了新的社會經濟政策,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新課導學·預習提示4.影響: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隨著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易混易錯]太平天國運動是階級矛盾在民族矛盾推動下激化的結果,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激化,而非民族矛盾尖銳。[插圖]閱讀教材P96圖片“金田起義浮雕”及文字說明,該浮雕反映的事件有何意義?提示:金田起義是中國農民階級為反抗封建壓迫而奮勇斗爭的代表,代表了近代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尋求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新課導學·預習提示

[史料閱讀]閱讀教材P98“史料閱讀”,說明《天朝田畝制度》分配土地的標準有哪些。其有何積極意義?提示:標準:人口多少;男女平等;好田與壞田搭配。意義: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有利于調動農民階級參加革命的積極性。知識點二洋務運動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學習聚焦:致力于“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是清朝統治階級的自救運動,未能達到目的。1.背景: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統治階級中的一些當權人物看到了歐美國家的船堅炮利。2.目的:為了挽救國家的頹勢,洋務派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新政。3.代表人物: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新課導學·預習提示4.內容(1)為了自強,洋務派創辦了一批官辦的軍事工業: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2)為了求富,開辦一批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3)興辦近代教育:創辦了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4)籌劃近代海防:建成了以北洋艦隊為代表的新式海軍。新課導學·預習提示5.評價(1)進步性: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2)局限性:沒有達到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的目的,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引進資本主義國家新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洋務運動的失敗是必然的。新課導學·預習提示

[學思之窗]教材P98,閱讀上述史料,你能理解洋務新政的目的嗎?提示:洋務運動旨在“自強”“求富”,史料中“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反映洋務運動的目的在于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抵抗外來侵略,以維護清王朝統治。[概念闡釋]現代化(近代化)現代化也叫近代化,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過程。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經濟上的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思想上的文明化、理性化。知識點三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學習聚焦:19世紀60年代后,中國出現了嚴重的邊疆危機。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的簽訂,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1.邊疆危機地區背景表現結果西北新疆地區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反對清政府,形成內亂局面英國、法國、俄國、日本等加緊侵略中國英國支持的浩罕國軍事首領阿古柏趁機入侵,占領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區;俄國出兵占領伊犁地區

1878年收復新疆南北兩路;1884年,新疆建省新課導學·預習提示(續表)地區背景表現結果西南

1883年8月,法國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頭對準中國

1884年8月,法軍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造船廠;同年,法軍進攻臺灣,當地軍民在劉銘傳領導下,多次擊退法軍清軍取得鎮南關大捷;清政府簽訂《越南條款》,承認法國占領越南;1885年,臺灣建省,強化對臺灣管轄新課導學·預習提示2.甲午中日戰爭(1)原因①根本原因: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壯大了國力,圖謀占領中國的臺灣和藩屬國朝鮮、琉球,然后進攻中國大陸。②直接原因:朝鮮發生農民起義,日本趁機出兵朝鮮。新課導學·預習提示(2)過程豐島海戰日軍偷襲清朝運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戰爭正式開始

平壤戰役

1894年9月,清軍在平壤大敗黃海海戰

鄧世昌、林永升率部英勇奮戰,最終與艦同沉。北洋艦隊遭到重大損失。由于李鴻章的“避戰保船”命令,北洋海軍失去了制海權旅順大屠殺日軍入侵遼東半島,在占領旅順后,進行了長達4天的大屠殺,殺害2萬多中國人威海衛戰役

1895年2月,日軍在山東半島登陸后,摧毀了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新課導學·預習提示(3)結果:《馬關條約》的簽訂①內容:清政府承認朝鮮獨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2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②危害:《馬關條約》喪權辱國,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新課導學·預習提示3.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1)表現:臺灣義勇軍與以劉永福為首的留臺清軍一起,展開了反抗日軍占領臺灣的武裝斗爭,重挫了日本占領軍。(2)意義:臺灣人民的武裝抗日斗爭,表明了臺灣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堅強意志。新課導學·預習提示

[概念闡釋]宗藩關系由于經濟文化發展程度的差異,明清時期中國與周邊一些國家間形成一種稱為宗藩關系的國家關系體系。一些周邊國家向明清朝廷“納貢稱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冊封,使用明清皇帝年號。宗主國不干涉藩屬國內政。這種關系不是通過武力形成的。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國都與中國形成了這樣的關系。從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這種宗藩關系逐漸解體。新課導學·預習提示

[思考點]教材P100,你能說說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的原因嗎?提示:腐朽沒落的封建統治;清朝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準備不足;避戰求和的妥協方針;放棄和喪失制海權;軍隊素質低下,軍事上不堪一擊;明治維新后,日本綜合國力迅速提高,對外擴張蓄謀已久,戰前準備充分。知識點四瓜分中國的狂潮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學習聚焦:清政府向歐洲大借款、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和強租租借地,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1.“三國干涉還遼”:《馬關條約》簽訂后,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萬兩白銀“贖遼費”。2.資本輸出(1)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銀行團、英德銀行團以高額利息借款3億兩白銀。(2)列強在中國大量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新課導學·預習提示3.瓜分中國(1)劃分勢力范圍:各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2)強租租借地:俄國租旅大,英國租威海衛,德國租膠州灣,英國租九龍,法國租廣州灣。[概念闡釋]資本輸出列強利用過剩資本對其他國家進行投資或讓其他國家貸款,在中國具體表現為:爭做中國債主,搶奪修筑鐵路權,爭奪開礦和辦廠權,開設銀行,等等。新課導學·預習提示[概念闡釋]租界、租借地、勢力范圍(1)租界:西方列強在中國通商口岸劃定的由它們永久或長期占用的地域。列強在租界內設立司法、警察、監獄、市政管理機關和稅收機關等殖民統治機構,使租界變成“國中之國”。(2)租借地:帝國主義列強出于軍事目的,強行向軟弱的清政府租借大片戰略要地,多數附有軍事設施。(3)勢力范圍:列強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全部或部分領土,宣稱其享有獨占的特殊權利,不許其他國家染指。新課導學·預習提示[問題探究]教材P102,對照《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示意圖》,談談你對毛澤東這段論述的認識。提示:列強侵略中國是要剝削、壓迫中國,是要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教材拓展·素養落實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解讀](1)日本在牙山口外豐島偷襲清朝運兵船。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戰爭正式爆發。在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遭受重大損失,李鴻章發出“避戰保船”命令,北洋海軍失去制海權。清朝軍隊在陸上和海上連續失利,被日軍攻入東北本土,日軍制造了旅順大屠殺;1895年2月,日軍在山東半島登陸后,摧毀了北洋艦隊基地威海衛軍港,北洋艦隊覆滅。(2)甲午戰爭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但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典題試練1】

[2024·浙江嘉興一中月考]晚清時期,中國不斷遭受西方列強侵略,邊疆地區出現了嚴重危機。下列選項中相關史事發生的空間位置與序號對應正確的是(

)A.清軍將領馮子材在①取得鎮南關大捷B.中法戰爭后清政府在②建省加強管轄C.法國軍隊在③偷襲軍港,炸毀造船廠D.日軍在④偷襲了清軍運兵船挑起戰端教材拓展·素養落實C[解析]根據地圖的信息可知,①位于新疆,②位于云南,③位于福建,④位于山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84年8月,法軍偷襲馬尾軍港,炮毀福州造船廠,C項正確。鎮南關大捷發生在廣西,而①位于新疆,排除A項;中法戰爭后,清政府設立臺灣省,②位于云南,排除B項;日本在牙山口外豐島偷襲清朝運兵船,豐島位于朝鮮,④位于山東,排除D項。教材拓展·素養落實史料①中國現代化的最初啟動可以上溯到19世紀60年代的自強運動。②從19世紀后期的世界發展來看,內燃機和電動機帶來的“電工技術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動現代化的第二次浪潮。從國內形勢來看,這時正處于一次全國性農民運動的平息與社會恢復時期,對外貿易大都是順差,對外關系也有新近的調整(只有中法關系趨于惡化)。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動改革的有利時機。③在陳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業的植株,其前景雖然未必美妙,但啟動了中國早期由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工業化進程。——整理自羅榮渠《現代化新論》等[解讀]史料①先指出中國現代化的啟動時間,②分別從國際和國內形勢角度指出洋務運動的有利時機;③最后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評價洋務運動。教材拓展·素養落實【典題試練2】

[2022·浙江7月學考]洋務新政時期的一則宣傳材料這樣描述:“西人來,輪船開,華人局面從此推,官商協力廣招徠。輪飆往復江海隈,局中氣象何崔巍,利權獨攬欽奇才。”下列企業中,屬于“官商協力”開辦的是(

)A.福州船政局

B.天津機器局C.上海輪船招商局 D.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解析]依據材料“官商協力”,結合所學,洋務運動時以官督商辦的形式開辦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屬于此類企業,故C項正確;A、B、D屬于官辦性質的軍用企業,排除。教材拓展·素養落實C1.太平天國運動的新時代特色(1)起義背景:舊的農民起義多因階級矛盾被激化而爆發,太平天國運動則是因為鴉片戰爭后民族矛盾激化了階級矛盾發生的。(2)起義形式:過去的起義利用的宗教大多數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而太平天國利用的是外來宗教與中國民間宗教相結合的拜上帝會。(3)革命任務:太平天國運動在承擔傳統的反封建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起反侵略的任務,為民主革命作了準備。(4)指導思想:以洪仁玕為代表的先進人士大膽地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藍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體現了中國人尋求國家出路的探索,具有進步意義。(5)失敗原因:遭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這是以往的農民運動不曾遇到的新情況。教材拓展·素養落實2.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作用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