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農田水利灌溉管理作業指導書TOC\o"1-2"\h\u29470第1章概述 423021.1背景與意義 4222141.2目標與任務 417001第2章農田水利灌溉基本知識 4140792.1農田水利灌溉原理 5203342.2灌溉水源與水質要求 534502.2.1灌溉水源 5162462.2.2水質要求 578282.3灌溉方式與設備 5137522.3.1灌溉方式 5224712.3.2灌溉設備 627737第3章灌溉系統規劃與設計 6273473.1灌溉系統規劃 6300873.1.1灌溉系統類型選擇 6212333.1.2灌溉水源分析 6210733.1.3灌溉區域劃分 673693.1.4灌溉制度制定 6300223.2灌溉系統設計 6202383.2.1灌溉系統設計原則 6141243.2.2灌溉系統主要參數確定 62233.2.3灌溉設施選型與配置 7138993.2.4灌溉系統水力計算 7216103.3灌溉設施布局 774483.3.1灌溉渠道布局 7326053.3.2灌溉管道布局 7295193.3.3灌溉設備布局 761853.3.4防滲與排水設施布局 729879第4章灌溉水源管理 7220604.1水源調查與評價 78024.1.1調查內容 792624.1.2調查方法 7136814.1.3評價方法 781604.1.4評價標準 7214044.2水源調配與保護 8138844.2.1調配原則 8204944.2.2調配方法 8194464.2.3保護措施 843114.3水源監測與預報 867474.3.1監測內容 8121644.3.2監測方法 8196114.3.3預報方法 811504.3.4預報應用 8153734.3.5信息管理 831787第5章灌溉渠道建設與管理 8148745.1渠道設計與施工 8116185.1.1設計原則 852455.1.2設計要求 89635.1.3施工技術要求 9209585.2渠道防滲措施 9140095.2.1防滲材料選擇 9291395.2.2防滲結構設計 9158585.2.3防滲施工技術 9291835.3渠道清淤與維護 967925.3.1清淤 9268945.3.2維護 98843第6章灌溉設備選型與安裝 10201216.1噴灌設備選型與安裝 10107026.1.1噴灌設備選型 10325786.1.1.1噴頭選型 10312666.1.1.2管道選型 10180456.1.1.3泵站選型 10241666.1.1.4控制系統選型 10173866.1.2噴灌設備安裝 10243396.1.2.1噴頭安裝 10287116.1.2.2管道安裝 1010706.1.2.3泵站安裝 10259846.1.2.4控制系統安裝 11204236.2微灌設備選型與安裝 11294256.2.1微灌設備選型 11321056.2.1.1滴灌帶(管)選型 11297716.2.1.2微噴頭選型 11138746.2.1.3過濾器選型 111346.2.2微灌設備安裝 1198266.2.2.1滴灌帶(管)安裝 11182976.2.2.2微噴頭安裝 1122086.2.2.3過濾器安裝 116646.3節水灌溉設備選型與應用 1172516.3.1節水灌溉設備選型 11144456.3.1.1滴灌設備選型 11265466.3.1.2微灌設備選型 11206946.3.1.3噴灌設備選型 12275246.3.2節水灌溉設備應用 12103306.3.2.1合理規劃 12239716.3.2.2精準控制 127926.3.2.3維護管理 12268076.3.2.4技術培訓 121041第7章灌溉制度與灌溉技術 1289127.1灌溉制度的制定 12132777.1.1灌溉制度概述 12147887.1.2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則 12148717.1.3灌溉制度的制定程序 1229367.2灌溉技術與方法 13181687.2.1灌溉技術概述 13208657.2.2常見灌溉方法 13222677.2.3灌溉技術選用與優化 137047.3灌溉自動化與智能化 1321827.3.1灌溉自動化概述 13253167.3.2灌溉自動化系統組成 13153347.3.3灌溉智能化發展 1314074第8章農田水利灌溉效益評價 14143718.1灌溉效益評價指標 1439488.1.1產量指標 1490768.1.2水分利用效率指標 14233348.1.3經濟效益指標 14215988.1.4生態環境效益指標 14216928.2灌溉效益評價方法 14268188.2.1定量評價方法 1486338.2.2定性評價方法 14149548.2.3綜合評價方法 14321388.3灌溉效益分析與優化 14176098.3.1灌溉效益分析 14216628.3.2灌溉效益優化措施 15281828.3.3灌溉效益監測與評估 156583第9章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與維護 15301869.1灌溉組織與管理體制 15118999.1.1灌溉組織構建 1576789.1.2管理體制 15168319.1.3灌溉管理制度 1514819.2灌溉設施維護與管理 15228379.2.1設施檢查與維護 15143399.2.2設施更新改造 15105809.2.3設施保護與監管 1585439.3灌溉收費與政策扶持 16137509.3.1灌溉收費制度 1686989.3.2政策扶持 16177349.3.3資金管理與使用 1614155第10章農田水利灌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162071810.1灌溉環境保護 162729710.1.1灌溉水源保護 16221410.1.2灌溉渠系保護 162058510.1.3農田土壤環境保護 161077510.2灌溉可持續發展策略 16175110.2.1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163204310.2.2優化灌溉制度 172218210.2.3促進灌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 171183810.3灌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案例分析 172842810.3.1案例一:某地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水源保護 171506010.3.2案例二:某地區滴灌技術應用 171589110.3.3案例三:某區域生態灌溉模式 17第1章概述1.1背景與意義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田水利灌溉作為農業發展的基礎,其重要性日益凸顯。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的有效管理對于提高農業產量、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當前,我國農田水利灌溉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灌溉設施老化、水資源利用率低、管理機制不健全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水平,制定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灌溉管理作業指導書顯得尤為必要。1.2目標與任務(1)目標本指導書旨在為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提供系統、全面、可操作的技術指導,規范灌溉管理流程,提高灌溉效率,保證農田水利設施的正常運行,為我國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2)任務(1)明確農田水利灌溉管理的組織架構和崗位職責;(2)制定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的檢查、維護、保養制度;(3)規范灌溉水源的調度、分配與利用;(4)探討農田水利灌溉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5)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6)建立健全農田水利灌溉管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第2章農田水利灌溉基本知識2.1農田水利灌溉原理農田水利灌溉原理主要是通過引水、輸水、配水和灌水等環節,將水資源合理、有效地輸送至農田,以滿足作物生長對水分的需求。灌溉原理涉及水力學、土壤物理學、植物生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其核心內容包括以下幾點:(1)水力學原理:研究水流在灌溉過程中的運動規律,包括水流速度、流量、壓力等參數的計算。(2)土壤物理學原理:研究土壤對水分的吸收、保持和傳遞過程,為合理灌溉提供依據。(3)植物生理學原理:研究作物對水分的需求規律,以及水分對作物生長的影響。2.2灌溉水源與水質要求2.2.1灌溉水源灌溉水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地面水源:如河流、湖泊、水庫等。(2)地下水源:如地下水、泉水等。(3)再生水資源:如城市污水、工業廢水等。(4)雨水資源:通過收集、蓄存和利用雨水進行灌溉。2.2.2水質要求為保證灌溉質量和作物生長,灌溉水質應滿足以下要求:(1)無污染:水質清潔,不含有害物質。(2)適宜的礦化度:根據作物種類和土壤性質,選擇適宜的礦化度。(3)適宜的酸堿度:一般要求pH值在6.0~8.5之間。(4)病原體含量低:保證水源中病原體含量不超過相關標準。2.3灌溉方式與設備2.3.1灌溉方式農田水利灌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地面灌溉:利用重力將水引入農田,如畦灌、溝灌、淹灌等。(2)噴灌:通過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到作物葉片,如固定式噴灌、移動式噴灌等。(3)滴灌:通過管道系統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如滴灌、微灌等。(4)其他灌溉方式:如涌泉灌溉、風力灌溉等。2.3.2灌溉設備灌溉設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水源工程:如水庫、渠道、泵站等。(2)輸水工程:如管道、渠道等。(3)配水工程:如閘門、流量計、分配器等。(4)灌水設備:如噴頭、滴頭、施肥器等。(5)自動化控制設備:如控制器、傳感器、執行器等,實現灌溉系統的自動化控制。第3章灌溉系統規劃與設計3.1灌溉系統規劃3.1.1灌溉系統類型選擇根據農田地形、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以及作物需水量和灌溉保證率等因素,選擇適宜的灌溉系統類型,包括地面灌溉、噴灌、微灌等。3.1.2灌溉水源分析分析灌溉水源的水量、水質、供水穩定性等因素,保證水源滿足灌溉需求。同時考慮水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3.1.3灌溉區域劃分根據農田的地形、土壤、作物種植結構等,合理劃分灌溉區域,保證灌溉水資源的有效利用。3.1.4灌溉制度制定結合當地氣候、土壤、作物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時期、灌溉次數、灌溉定額等。3.2灌溉系統設計3.2.1灌溉系統設計原則遵循安全、經濟、實用、環保等原則,保證灌溉系統設計合理、高效。3.2.2灌溉系統主要參數確定根據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水源條件等,計算確定灌溉系統的主要參數,如灌溉面積、設計流量、設計揚程等。3.2.3灌溉設施選型與配置根據灌溉系統類型和主要參數,選擇合適的灌溉設施,如水泵、管道、噴頭、滴頭等,并進行合理配置。3.2.4灌溉系統水力計算對灌溉系統進行水力計算,保證灌溉水流暢通,減少水頭損失,提高灌溉效率。3.3灌溉設施布局3.3.1灌溉渠道布局合理規劃灌溉渠道走向、縱斷面、橫斷面,保證渠道輸水能力,降低渠道糙率,減少滲漏損失。3.3.2灌溉管道布局根據農田地形和灌溉需求,合理布局灌溉管道,保證管道輸水安全、高效。3.3.3灌溉設備布局根據農田灌溉需求,合理布置噴灌、微灌等灌溉設備,保證灌溉均勻、節水。3.3.4防滲與排水設施布局在灌溉區域設置防滲設施,如防滲膜、混凝土襯砌等,同時合理布局排水設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農田鹽漬化。第4章灌溉水源管理4.1水源調查與評價4.1.1調查內容對灌溉水源進行詳細的調查,包括水源的地理位置、水源類型、水源補給、水文地質條件等。4.1.2調查方法采用現場踏勘、資料收集、遙感技術、水文地質勘探等方法進行水源調查。4.1.3評價方法結合調查結果,運用水資源評價、水文地質評價等方法,對水源的水量、水質、可持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4.1.4評價標準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農田水利灌溉需求,制定合理的水源評價標準。4.2水源調配與保護4.2.1調配原則遵循公平、合理、高效、可持續的原則,進行水源調配。4.2.2調配方法采用優化模型、模擬模型等技術手段,制定科學合理的水源調配方案。4.2.3保護措施(1)制定水源保護區規劃,明保證護范圍及保護要求。(2)加強水源地環境保護,防止水源污染。(3)強化水資源管理,合理開發和利用水源。(4)建立水源保護制度,保證水源安全。4.3水源監測與預報4.3.1監測內容對水源的水位、水量、水質、水溫等參數進行監測。4.3.2監測方法采用自動監測、手工監測、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進行水源監測。4.3.3預報方法結合氣象預報、水文預報等技術,對水源未來的變化趨勢進行預測。4.3.4預報應用依據預報結果,為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保證灌溉用水安全。4.3.5信息管理建立水源監測與預報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共享,提高灌溉水源管理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第5章灌溉渠道建設與管理5.1渠道設計與施工5.1.1設計原則渠道設計應遵循科學合理、經濟實用、安全可靠、環保節能的原則,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土壤性質、水資源條件等因素。5.1.2設計要求(1)根據農田水利灌溉需求,合理確定渠道等級、規模和布局;(2)渠道設計應保證輸水能力,減少水頭損失,提高灌溉效率;(3)渠道橫斷面設計應考慮水流速度、渠道穩定性及施工方便性;(4)渠道縱斷面設計應順應地形,避免急彎和突變,降低土石方工程量。5.1.3施工技術要求(1)施工前應進行詳細的地形測量,保證設計數據的準確性;(2)施工過程中應嚴格遵循設計圖紙,保證工程質量;(3)渠道土方工程應采用合適的施工方法,保證渠道穩定;(4)渠道襯砌材料應選擇耐用、抗凍、防滲功能好的材料;(5)施工過程中應加強質量管理,保證工程進度。5.2渠道防滲措施5.2.1防滲材料選擇根據渠道土壤性質、氣候條件等因素,選擇合適的防滲材料,如混凝土、瀝青混凝土、土工布等。5.2.2防滲結構設計(1)采用全斷面防滲結構,提高渠道防滲效果;(2)根據渠道等級和流量,合理確定防滲層的厚度;(3)渠道防滲結構應具備一定的抗凍脹能力。5.2.3防滲施工技術(1)施工前對渠道基礎進行處理,保證基礎堅實、平整;(2)采用專業的施工設備和方法,保證防滲層施工質量;(3)施工過程中加強質量檢測,及時處理施工質量問題;(4)防滲層施工完成后,應及時進行養護,保證防滲效果。5.3渠道清淤與維護5.3.1清淤(1)定期對渠道進行清淤,保證渠道輸水能力;(2)采用人工或機械清淤,保證清淤徹底;(3)清淤過程中應注意環保,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5.3.2維護(1)定期檢查渠道設施,發覺問題及時處理;(2)對渠道襯砌、防滲層等進行養護,延長使用壽命;(3)建立健全渠道維護管理制度,保證渠道安全運行。第6章灌溉設備選型與安裝6.1噴灌設備選型與安裝6.1.1噴灌設備選型噴灌設備選型應考慮農田的土壤類型、作物種類、水源條件及地形等因素。主要設備包括噴頭、管道、泵站及控制系統。6.1.1.1噴頭選型根據農田灌溉需求,選擇適合的噴頭類型,如固定式、旋轉式、搖臂式等。同時應根據噴頭工作壓力、噴灌半徑等參數進行選型。6.1.1.2管道選型根據灌溉面積、地形及水源條件,選擇合適的管道材質、管徑和布局方式。常用管道材料有PVC、PE、鋼管等。6.1.1.3泵站選型泵站應根據灌溉水源、灌溉面積、揚程和流量等參數進行選型。泵型可選擇離心泵、潛水泵、混流泵等。6.1.1.4控制系統選型控制系統主要包括電磁閥、控制器、傳感器等,應根據灌溉需求及自動化程度進行選型。6.1.2噴灌設備安裝6.1.2.1噴頭安裝噴頭應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安裝,保證噴灑均勻、覆蓋范圍合適。安裝高度、角度和位置應滿足灌溉需求。6.1.2.2管道安裝管道安裝應符合以下要求:水平管道宜采用直線敷設,垂直管道應保持垂直;管道連接應牢固、嚴密;管道穿過建筑物或地下通道時,應采取防護措施。6.1.2.3泵站安裝泵站安裝應按照設備說明書進行,保證泵站運行穩定、安全可靠。6.1.2.4控制系統安裝控制系統安裝應滿足以下要求:傳感器安裝位置合理,控制器與電磁閥接線正確,系統調試正常。6.2微灌設備選型與安裝6.2.1微灌設備選型微灌設備主要包括滴灌帶(管)、微噴頭、過濾器和控制系統等。6.2.1.1滴灌帶(管)選型根據作物種類和灌溉需求,選擇合適的滴灌帶(管)型號和規格。6.2.1.2微噴頭選型根據灌溉面積和作物需求,選擇合適的微噴頭型號,如折射式、旋轉式等。6.2.1.3過濾器選型根據水源水質和灌溉系統要求,選擇合適的過濾器類型,如砂石過濾器、網式過濾器等。6.2.2微灌設備安裝6.2.2.1滴灌帶(管)安裝滴灌帶(管)應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鋪設,保證灌溉均勻。安裝過程中注意防止滴頭堵塞。6.2.2.2微噴頭安裝微噴頭安裝應保證噴灑范圍和噴灑均勻度,安裝高度和角度應符合設計要求。6.2.2.3過濾器安裝過濾器應安裝在水源與灌溉系統之間,保證系統正常運行。6.3節水灌溉設備選型與應用6.3.1節水灌溉設備選型節水灌溉設備主要包括滴灌、微灌、噴灌等設備,選型時應考慮作物需水量、灌溉水源、地形地貌等因素。6.3.1.1滴灌設備選型滴灌設備選型應根據作物種類、灌溉需求和水源條件進行,主要包括滴灌帶(管)、滴頭、控制系統等。6.3.1.2微灌設備選型微灌設備選型應根據作物種類、灌溉需求和水源條件進行,主要包括微噴頭、滴灌帶(管)、控制系統等。6.3.1.3噴灌設備選型噴灌設備選型應根據農田土壤、作物種類、水源條件等因素進行,主要包括噴頭、管道、泵站及控制系統。6.3.2節水灌溉設備應用節水灌溉設備應用于農田灌溉時,應遵循以下原則:6.3.2.1合理規劃根據農田實際情況,合理規劃灌溉區域,保證灌溉設備發揮最大效益。6.3.2.2精準控制利用控制系統,實現灌溉設備的精準控制,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6.3.2.3維護管理加強灌溉設備的維護管理,保證設備正常運行,降低運行成本。6.3.2.4技術培訓對農民進行節水灌溉技術培訓,提高灌溉管理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第7章灌溉制度與灌溉技術7.1灌溉制度的制定7.1.1灌溉制度概述灌溉制度是指為合理、高效地進行農田水利灌溉而制定的一系列規范和措施。灌溉制度的制定應充分考慮農田的水資源狀況、土壤類型、作物需水量等因素,保證農田灌溉的科學性和有效性。7.1.2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則(1)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水資源;(2)滿足作物生長需求,提高灌溉效益;(3)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利益,公平合理;(4)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7.1.3灌溉制度的制定程序(1)調查分析農田水利灌溉現狀;(2)確定作物灌溉制度指標;(3)制定灌溉制度方案;(4)組織專家評審;(5)公布實施。7.2灌溉技術與方法7.2.1灌溉技術概述灌溉技術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將水資源輸送到作物根區,以滿足作物生長所需水分的技術。灌溉技術的選擇應根據作物類型、土壤性質、水資源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7.2.2常見灌溉方法(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溝灌、淹灌等;(2)噴灌:利用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在作物表面;(3)微灌:包括滴灌、微噴灌等,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區;(4)滲灌:利用土壤毛細管作用,將水引入作物根區。7.2.3灌溉技術選用與優化(1)根據作物生長周期和需水量,選擇合適的灌溉方法;(2)合理設計灌溉系統,提高灌溉均勻度;(3)加強灌溉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灌溉技術水平;(4)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7.3灌溉自動化與智能化7.3.1灌溉自動化概述灌溉自動化是指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實現對農田灌溉系統的自動控制。灌溉自動化可以提高灌溉管理水平,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灌溉效益。7.3.2灌溉自動化系統組成(1)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水分、氣候等參數;(2)控制器:根據傳感器數據,自動調節灌溉設備;(3)執行器:控制灌溉設備的開關和流量;(4)通信系統:實現各設備間的數據傳輸與互聯。7.3.3灌溉智能化發展(1)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實現灌溉數據的實時分析與處理;(2)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灌溉設備的遠程監控與控制;(3)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灌溉制度的智能優化與決策支持;(4)推廣智能灌溉設備,提高農田水利灌溉管理水平。第8章農田水利灌溉效益評價8.1灌溉效益評價指標8.1.1產量指標本指標用于評價農田水利灌溉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包括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等。8.1.2水分利用效率指標用于衡量農田水利灌溉過程中水分利用的效率,包括灌溉水利用效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8.1.3經濟效益指標從經濟角度評價農田水利灌溉效益,包括灌溉投資回報率、灌溉成本收益率等。8.1.4生態環境效益指標評價農田水利灌溉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如土壤鹽漬化程度、地下水水位變化等。8.2灌溉效益評價方法8.2.1定量評價方法采用數學模型、統計分析等方法,對灌溉效益進行定量計算和評價。8.2.2定性評價方法通過專家咨詢、現場調查等方式,對灌溉效益進行定性分析和評價。8.2.3綜合評價方法結合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構建灌溉效益綜合評價體系,全面評估農田水利灌溉效益。8.3灌溉效益分析與優化8.3.1灌溉效益分析分析不同灌溉措施、灌溉制度等對農田水利灌溉效益的影響,找出影響灌溉效益的主要因素。8.3.2灌溉效益優化措施針對灌溉效益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優化措施:(1)調整灌溉制度,優化灌溉時間和灌溉量;(2)改進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加強灌溉設施建設與維護,降低灌溉成本;(4)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分利用效率;(5)實施農田水利灌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策略,減少負面影響。8.3.3灌溉效益監測與評估建立灌溉效益監測體系,定期對灌溉效益進行評估,以便及時調整優化措施,保證農田水利灌溉效益的持續提升。第9章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與維護9.1灌溉組織與管理體制9.1.1灌溉組織構建本章節主要闡述農田水利灌溉組織的構建,包括灌溉領導小組的設立、職責分工及人員配置。9.1.2管理體制介紹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體制,包括垂直管理、分級管理和協同管理模式,分析各自優缺點,為實際操作提供參考。9.1.3灌溉管理制度闡述灌溉管理制度,包括灌溉計劃、用水調配、設施維護、安全生產等方面的規定。9.2灌溉設施維護與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人中考語文作文
- 玻璃熔化工藝模擬與優化考核試卷
- 什么中的身影初一語文作文
- 難忘的友誼初一語文作文
- 綠色初二語文作文
-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磷肥生產設備結構與原理考核卷考核試卷
- 玩具行業人才培養需求考核試卷
- 寧波九校高二上學期語文作文
- 烘爐設備維護與管理考核試卷
- 2025年有關“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日活動工作方案
- 2025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
- 油氣管道輸送試題及答案
- 海南省天一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學業水平診斷(四)語文試題及答案
- 旅游合同簽署委托協議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2030中國非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臺球理論測試題及答案
- 加油站現場服務提升方案
- 絕緣搖表培訓
- 家庭車輛掛別人名下協議書范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