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提升行動計劃TOC\o"1-2"\h\u4540第1章總論 4322211.1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4311.1.1農業生產條件 4164051.1.2農業產業結構 471521.1.3農業科技水平 495561.1.4農產品市場體系 486341.2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意義與目標 5216391.2.1意義 5120531.2.2目標 517849第2章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 5208212.1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 5144932.1.1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政策環境 5149412.1.2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科技創新主體 5195842.1.3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5218552.1.4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資源整合 6114172.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 65972.2.1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671882.2.2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體系建設 6139332.2.3創新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模式 6182582.2.4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人才隊伍建設 6288712.3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與引進 6113042.3.1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系 6118312.3.2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6146342.3.3創新農業科技人才激勵機制 671352.3.4促進農業科技人才流動與交流 61095第3章農業產業結構優化 720193.1農業產業布局與區域特色 7151673.1.1合理規劃農業產業布局 7185723.1.2發揮區域特色優勢 7175873.2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策略 7218953.2.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7324863.2.2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7276893.2.3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7126523.3農業產業鏈構建與完善 779133.3.1加強農業產業鏈前端建設 7126293.3.2促進農業產業鏈中端發展 7290213.3.3拓展農業產業鏈后端市場 8295833.3.4完善農業產業鏈服務體系 828041第四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8265274.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8174724.1.1加強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 812494.1.2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8230094.1.3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817664.2農業機械化與裝備升級 8270714.2.1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 8311484.2.2提升農業裝備智能化水平 9322354.2.3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 9319474.3農業信息化與數據資源共享 997934.3.1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973704.3.2推動農業大數據應用 9289004.3.3促進農業信息資源共享 923594第5章農業綠色發展 9306035.1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治理 946075.1.1加強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 9123685.1.2優化農業資源配置 9128055.1.3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10260805.2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10293245.2.1農藥、化肥減量增效 1067185.2.2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099175.2.3生態農業循環經濟 10287815.3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推廣 1061445.3.1生態農業技術創新與集成 10237575.3.2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 10162645.3.3生態農業品牌培育與推廣 1063735.3.4政策扶持與激勵機制 102386第6章農業市場體系建設 10324956.1農產品市場流通與物流體系 10215356.1.1優化農產品流通渠道 10210976.1.2構建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 11159176.1.3促進農產品流通與生產銜接 11262216.2農產品品牌建設與推廣 1132556.2.1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 11224426.2.2構建農產品品牌推廣體系 11114036.2.3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 11325556.3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合作 11317956.3.1拓展農產品國際市場 11113456.3.2加強農產品國際貿易合作 12216376.3.3提升農產品國際貿易服務水平 1226542第7章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12109047.1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 12198717.1.1建立多元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12159777.1.2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能力 12181397.2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創新 1291537.2.1推廣多樣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 12220967.2.2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 1379507.3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支持 13120337.3.1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體系 13241487.3.2加大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支持力度 1365987.3.3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監管 135732第8章農業政策與制度創新 13128268.1農業支持政策體系構建 1338288.1.1增加財政投入 13313318.1.2優化農業補貼政策 13154398.1.3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1428948.1.4強化農業信貸支持 14152888.2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14325678.2.1完善土地征收補償機制 14285988.2.2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 144418.2.3加強農村土地管理 1491808.3農業金融與保險創新 14278678.3.1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 1471278.3.2創新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 14267348.3.3推廣金融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14204078.3.4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1526012第9章農村人力資源開發 15265899.1農村勞動力培訓與轉移 15245089.1.1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 15237899.1.2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 15217249.2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1512049.2.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15152809.2.2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 15232709.3農村教育與衛生健康 16106789.3.1農村教育發展 1633569.3.2農村衛生健康 1613274第10章農業現代化監測與評價 161932710.1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構建 16944110.1.1生產力水平指標:包括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等,反映農業生產效率及資源利用狀況。 161126010.1.2農業產業結構指標:包括產業結構優化程度、產業融合度、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水平等,反映農業產業結構的現代化程度。 161646810.1.3農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指標:包括農業科技貢獻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農業技術普及率等,體現農業科技創新對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 16716710.1.4農業基礎設施指標:包括農田水利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信息化水平等,反映農業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程度。 161583110.1.5農業生態環境指標:包括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生態農業發展、農業碳減排等,評價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狀況。 163199310.1.6農民生活水平指標:包括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等,反映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 161843310.2農業現代化進程監測 161082810.2.1數據收集與處理:通過國家和地方統計數據、遙感數據、調查數據等多源數據,構建農業現代化監測數據庫。 172539810.2.2監測方法: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對農業現代化指標進行監測,包括時間序列分析、空間分析、綜合評價等。 172336810.2.3監測結果:定期發布農業現代化進程監測報告,反映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問題。 17104310.3農業現代化政策效果評價與調整建議 171084710.3.1政策效果評價:分析現有政策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推動作用,評價政策實施效果,包括政策目標達成度、政策手段有效性等。 17675810.3.2政策調整建議:根據農業現代化監測結果,針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以下調整建議: 17第1章總論1.1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分析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進步,農業生產逐漸向現代化方向轉型。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果,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優化,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體系日益完善。但是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我國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如農業生產效率不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等。本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1.1.1農業生產條件我國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成效顯著,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生產資料供給充足。農業補貼政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政策舉措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1.1.2農業產業結構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特色農產品優勢逐漸凸顯。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推進,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農業多功能性逐步發揮。同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也帶來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1.1.3農業科技水平我國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增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成效顯著,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業勞動者素質逐步提高。農業信息化、智能化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1.1.4農產品市場體系我國農產品市場體系日益完善,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斷拓寬,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幅度逐步減小。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和監管力度加大,農產品品牌建設取得積極成效。1.2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意義與目標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是加快我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2.1意義(1)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入。(2)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3)促進農業生態環境改善,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4)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業對外合作。1.2.2目標(1)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2)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4)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改善農業生態環境。(5)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第2章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2.1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是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提升的核心動力。為構建高效、協同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本章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2.1.1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政策環境制定和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創新主體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農業科技創新。2.1.2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科技創新主體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農民合作社等多元創新主體開展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格局。2.1.3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提升農業科研儀器設備水平,完善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2.1.4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資源整合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資源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整合,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效率。2.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是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關鍵環節。以下將從幾個方面探討如何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2.2.1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農業科技成果權益分配、激勵機制,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2.2.2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體系建設構建多元化、專業化的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體系,提高農業科技成果傳播效率。2.2.3創新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模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大數據等,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推廣模式。2.2.4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懂技術、善推廣的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人才隊伍,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果。2.3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與引進農業科技人才是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以下將從幾個方面探討如何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與引進:2.3.1完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涵蓋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等多層次的農業科技人才培養體系。2.3.2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引進力度,優化人才結構,提高農業科技人才整體素質。2.3.3創新農業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建立與績效掛鉤的薪酬激勵機制,激發農業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2.3.4促進農業科技人才流動與交流推動農業科技人才在產業、區域、領域間流動與交流,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的綜合素質。第3章農業產業結構優化3.1農業產業布局與區域特色3.1.1合理規劃農業產業布局農業產業布局應根據我國地域特點和資源優勢,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推進農業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帶。通過科學規劃和布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3.1.2發揮區域特色優勢充分發揮各地區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歷史文化優勢,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產業。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和品牌建設,提高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3.2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策略3.2.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農產品生產結構,優先發展糧食、蔬菜、果品、畜牧、水產等優勢產業。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3.2.2推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農產品加工、物流、休閑農業等產業,拓展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3.2.3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優勢,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適當減少低效益作物種植面積,增加高效益作物種植比例,提高農業生產效益。3.3農業產業鏈構建與完善3.3.1加強農業產業鏈前端建設強化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3.3.2促進農業產業鏈中端發展加強農產品加工和倉儲物流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推動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3.3.3拓展農業產業鏈后端市場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市場競爭力。充分利用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拓寬農產品銷售市場,增加農民收入。3.3.4完善農業產業鏈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供技術指導、市場信息、金融支持等全方位服務,促進農業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第四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本章主要從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業機械化與裝備升級、農業信息化與數據資源共享三個方面,論述如何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4.1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農田水利設施是農業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農田灌溉效率、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節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4.1.1加強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針對現有灌區存在的問題,加大投入,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提高灌區灌溉保證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4.1.2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噴灌、微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4.1.3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完善田間灌排體系,提高農田防洪、排澇、抗旱能力。4.2農業機械化與裝備升級農業機械化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本節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農業機械化與裝備升級:4.2.1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機械針對不同作物和農業生產環節,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4.2.2提升農業裝備智能化水平加強農業裝備研發,推動農業裝備向智能化、精準化方向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4.2.3完善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水平,為農業生產提供有力保障。4.3農業信息化與數據資源共享農業信息化是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本節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農業信息化與數據資源共享:4.3.1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提高農業信息化覆蓋面,為農業生產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服務。4.3.2推動農業大數據應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整理、分析農業數據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決策依據。4.3.3促進農業信息資源共享加強農業部門間信息交流與合作,實現農業信息資源共享,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努力,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顯著提升,為農業生產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第5章農業綠色發展5.1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治理5.1.1加強農業資源調查與監測為全面提升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治理水平,首要任務是加強農業資源的調查與監測工作。通過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農業土壤、水資源、氣候等資源進行全面調查與動態監測,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科學依據。5.1.2優化農業資源配置合理配置農業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農業生產對環境的壓力。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優化農業種植布局,發揮地區比較優勢,減少資源浪費。5.1.3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實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退化土地治理、水土保持、濕地保護等工作,提升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5.2農業面源污染防治5.2.1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優化施肥技術,提高農藥、化肥利用率,降低農業面源污染。5.2.2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與推廣,提高農業廢棄物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5.2.3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構建農業產業循環鏈,提高農業廢棄物、農產品加工副產品等資源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5.3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推廣5.3.1生態農業技術創新與集成加強生態農業技術創新與集成,培育適應不同地區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綠色發展水平。5.3.2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開展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5.3.3生態農業品牌培育與推廣加強生態農業品牌培育,提升生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民增收。5.3.4政策扶持與激勵機制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加大對生態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建立激勵機制,引導農業生產主體轉向綠色發展。第6章農業市場體系建設6.1農產品市場流通與物流體系6.1.1優化農產品流通渠道(1)提升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2)構建多元化的農產品流通主體;(3)完善農產品流通政策體系。6.1.2構建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1)提高農產品物流設施設備水平;(2)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3)推動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4)加強農產品物流標準化和規范化。6.1.3促進農產品流通與生產銜接(1)推動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2)加強農產品流通與生產的對接;(3)創新農產品流通與生產合作模式。6.2農產品品牌建設與推廣6.2.1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1)明確農產品品牌定位;(2)提升農產品品質;(3)加大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6.2.2構建農產品品牌推廣體系(1)加強農產品品牌推廣平臺建設;(2)發揮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作用;(3)創新農產品品牌推廣方式。6.2.3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1)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2)擴大農產品品牌市場份額;(3)發揮農產品品牌引領作用。6.3農產品國際貿易與合作6.3.1拓展農產品國際市場(1)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2)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3)加強農產品國際市場營銷。6.3.2加強農產品國際貿易合作(1)積極參與國際農產品貿易規則制定;(2)深化與國際農產品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合作;(3)推動農產品貿易便利化。6.3.3提升農產品國際貿易服務水平(1)完善農產品國際貿易服務體系;(2)提高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支持力度;(3)加強農產品國際貿易風險防范。第7章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7.1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7.1.1建立多元化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規范化建設,推進服務組織的多元化發展;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社會化服務;促進企業、社會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7.1.2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能力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培訓和能力建設,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拓展服務領域,提供全程化、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品牌建設,提升市場競爭力。7.2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創新7.2.1推廣多樣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創新服務模式,如“服務”、“互聯網”、“金融”等;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開展深度合作;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的總結與推廣,促進服務模式的優化升級。7.2.2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與農業科研、教育、推廣機構等聯合共建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向產前、產后延伸,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體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7.3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支持7.3.1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體系制定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明確政策目標、支持方向和重點領域;加強政策宣傳和解讀,提高政策知曉度和實施效果;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評估和調整機制,保證政策的時效性和有效性。7.3.2加大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投入,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服務活動;優化金融政策,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貸款、保險等金融服務;落實稅收優惠政策,降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運營成本。7.3.3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監管加強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和檢查,保證政策落地生根;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準入、退出和信用評價機制,規范服務市場秩序;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保障農民權益。第8章農業政策與制度創新8.1農業支持政策體系構建為了推進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的提升,我國需構建完善的農業支持政策體系。以下是構建農業支持政策體系的主要內容:8.1.1增加財政投入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科技研發、技術推廣、人才培訓等方面的財政支持力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8.1.2優化農業補貼政策調整和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加大對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保證農業補貼政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8.1.3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建立農產品價格穩定機制,通過市場調節和調控,保障農產品價格在合理范圍內波動,提高農民收入。8.1.4強化農業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力度,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貸款便利性。8.2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以下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8.2.1完善土地征收補償機制合理確定土地征收補償標準,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8.2.2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明確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的關系,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8.2.3加強農村土地管理建立健全農村土地調查、規劃、監管制度,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8.3農業金融與保險創新農業金融與保險創新對農業生產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以下是農業金融與保險創新的主要內容:8.3.1發展農業供應鏈金融推動金融機構與農業企業、農戶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為農業供應鏈各環節提供融資支持。8.3.2創新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開發符合農業產業特點的保險產品,提高農業保險覆蓋面和保障水平,降低農業風險。8.3.3推廣金融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農業金融服務效率,降低金融服務成本。8.3.4建立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加強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為農業企業和農戶提供貸款擔保服務,緩解融資難題。通過以上農業政策與制度創新,為農業生產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我國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第9章農村人力資源開發9.1農村勞動力培訓與轉移農村勞動力是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提升勞動力素質與技能是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關鍵。本節重點討論農村勞動力培訓與轉移的策略與措施。9.1.1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培訓體系(1)完善培訓政策,加大財政投入,保證培訓資源充足;(2)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提高培訓質量,實現培訓內容與產業需求有效對接;(3)開展多樣化、針對性的培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9.1.2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完善就業信息服務,提高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組織化程度;(2)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在非農領域的就業競爭力;(3)推動城鄉一體化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消除勞動力流動的體制性障礙。9.2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農村實用人才是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本節主要探討如何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9.2.1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能;(2)加強農業科技推廣,提升農民的科技應用能力;(3)鼓勵農民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培養農民的市場意識和管理能力。9.2.2加強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現代學徒制試點人才培養方案編制框架現代學徒制試點工程造價專業2024年級人才培養方案
- 四上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
- 選擇性閱讀教學設計
-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學設計
- 電氣類專業學業水平模考試題(附答案)
- 油務工專業理論模擬考試題
-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2025年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宋聲學校中考一模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統編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知識結構圖
- 航空器發動機故障排除與維修技巧考核試卷
- “燕園元培杯”2023-2024學年全國中學生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決賽試題詳解
- 作物栽培學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中國農業大學
- 船員安全培訓課件
- Unit1 All about feelings. Language in use(第3課時)(教學設計)-三年級英語下冊同步備課系列(Join in外研劍橋·2024)
- 醫療行業上云用云研究報告2024
- 強夯檢測方案
- 陜文投集團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全自動灌裝機操作培訓方案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知識產權歸屬
- 水泥罐車崗位安全操作規程(4篇)
- 醫療設備采購與評估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