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生態安全調查與評估技術指南_第1頁
湖泊生態安全調查與評估技術指南_第2頁
湖泊生態安全調查與評估技術指南_第3頁
湖泊生態安全調查與評估技術指南_第4頁
湖泊生態安全調查與評估技術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則

1.1適用范圍

本技術指南適用于指導水質較好湖泊(含水庫,下同)生態安全

的調查與評估工作開展與報告編制,其它湖泊、水庫開展同類工作可

參照執行。湖泊流域開展調查與評估主要包括經濟社會影響、水生態

健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人類活動的調控管理等4個方面。

1.2編制依據

1.2.1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0)《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1.2.2相關標準

(1)《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準》(CJ3020-93)

(2)《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

4

(3)《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

(4)《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5)《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6)《酸沉降監測技術規范》(HJ/T165-2004)

(7)《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

(8)《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T192-2006)

(9)《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

(10)《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

(11)《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2008)

(12)《村莊整治技術規范》(GB50445-2008)

(13)《水質-采樣技術指導》(HJ494-2009)

(14)《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5-2010)

1.2.3規范性文件

(1)《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手冊》(2008

年3月)

(2)《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城鎮生活源產排污系數手冊》(2008

年3月)

(3)《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農藥流失系數手冊》(2009年2月)

(4)《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農業污染源肥料流失系數手冊》(2009

年2月)

(5)《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畜禽養殖業產排污系數與排污系數手

冊》(2009年2月)

5

(6)《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水產養殖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手

冊》

(7)《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地表水水質評價及污染物排放量調查

估算工作補充技術細則》(2003年7月)

1.3基本術語

生態安全

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維持湖泊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態健康,為人

類穩定提供生態服務功能和免于生態災變的持續狀態。

生態系統健康

指一個生態系統所具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即是否在時間上具

有維持其組織結構、自我調節和對脅迫的恢復能力,通過活力、組織

結構和恢復力等3個特征進行評價。

生態風險

由于一種或多種外界因素導致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不利于生

態系統的過程。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生態系統在能流、物流的生態過程中,對外部顯示的重要作用,

如改善環境、提供產品等。

DPSIR模型

一種在環境系統中廣泛使用的評估指標體系概念模型,由驅動力

(drivingforces)、壓力(directpressures)、狀態(state)、系統

影響(impacts)和系統響應(responses)5個層次組成。

6

2湖泊生態安全調查

本指南涉及的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湖泊流域人類活動影響、湖泊生

態系統健康狀態、湖泊生態服務功能和人類活動的調控管理4個方面,

同時還應包括湖泊及其流域的基本信息。具體湖泊可根據自身的特

點,進行相應調整。

2.1湖泊基本信息調查

湖泊基本信息調查主要包括湖泊水面面積、湖泊容積、出/入湖

水量、多年平均蓄水量、多年平均水深及其變化范圍、補給系數、換

水周期、流域的地理位置、所涉及縣(市)及其鄉鎮面積、流域的土

地利用狀況、水資源概況以及湖泊的主要服務功能。基本信息調查可

參照附表A-1~A-3進行填寫。

湖泊及其流域的基本信息調查還應包括流域的行政區劃圖、數字

高程圖、水系圖、地表水環境功能區劃圖、植被分布圖、土地利用類

型圖、主要水利工程位置圖等圖冊資料。

2.2湖泊流域人類活動影響調查

流域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是影響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狀況的

關鍵所在。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增加了流域污染排放,對湖泊

生態環境的變化具有直接驅動力和壓力。湖泊流域人類活動影響調查

內容包括:

2.2.1社會發展和經濟調查

(1)社會發展

調查指標包括基準年及其以后每年的流域人口結構及變化情況,

7

包括自然增長率、流域人口總數、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城鎮人口、

非農業人口數量等。見附表B1-1。

(2)經濟增長

調查指標包括方案基準年及以后每年的流域經濟發展情況,包括

流域內國民生產總值(以下稱GDP)、GDP增長率、人均年收入、產業

結構等。見附表B1-2。

2.2.2湖泊流域污染源調查

(1)點源污染調查

點源污染調查包括城鎮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源以及規模化養殖

等。詳見附表B2-1、B2-2和B2-3。

(2)面源污染調查

本指南規定的面源污染調查主要包括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狀況調查、種植業污染狀況調查、畜禽散養調查、水土流失污染調查、

湖面干濕沉降污染負荷調查及旅游污染、城鎮徑流等其它面源污染負

荷調查。有條件的,可以結合典型調查、前期工作積累、各類研究經

驗,確定適宜的參數。詳見附表B3-1、B3-2、B3-3、B3-4、B3-5、

B3-6、B3-7、B3-8。

(3)內源污染調查

明確湖泊內源污染的主要來源,例如湖內航運、底泥釋放、生物

殘體(藍藻及水生植物殘體等)等,分析內源污染負荷情況。

(4)湖泊流域污染調查匯總

匯總流域內各個縣市的污染物排放表格,繪制流域污染負荷產生

量、入河/入湖量表格,并注明年份。詳見表2-2-1。

8

表2-2-1湖泊流域污染物產生量總表(單位:t/a)

+

類型來源CODCrTNTPNH4-N

農村居民生活

畜禽散養

種植業

水產養殖

非點源

城鎮徑流

干濕沉降

其它

小計

工業

城鎮生活

點源

規模化養殖

小計

底泥釋放

生物殘體

內源

其它

小計

合計

湖泊流域污染物入湖量主要來自地表徑流和湖面干濕沉降等途

徑,其計算方法為產生量與入河/湖系數的乘積。入河/湖系數可參考

各地區已有規劃、文獻等相關資料,有條件者可通過實地測量來計算

進入湖泊的污染物通量。詳見表2-2-2。

9

表2-2-2湖泊流域污染物入河/入湖量匯總表(單位:t/a)

+

類型來源入河/湖CODCrTNTPNH4-N

系數

農村居民生活

畜禽散養

種植業

水產養殖

非點源

城鎮徑流

干濕沉降

其它

小計

工業

城鎮生活

點源

規模化養殖

小計

底泥釋放

生物殘體

內源

其它

小計

合計

10

2.2.3湖庫主要入湖河流污染調查

湖泊主要入湖河流調查主要包括水文參數和水質參數兩個方面。

水文參數包括流量、流速等;水質參數包括溶解氧(DO)、pH、總氮

+

(TN)、總磷(TP)、CODCr、高錳酸鹽指數、氨氮(NH4-N)、懸浮物(SS)

等指標。見附表B4-1。

2.3湖泊流域生態系統狀態調查

2.3.1水質調查

水質調查共涉及采樣點數量、采樣點布設方法、采樣頻率和分析

測試指標四個方面。采樣點應盡量覆蓋整個湖體及主要出入湖河流。

采樣頻率除特殊情況下(如冰封)應每月一次。采樣點數量、采樣點

布設方法可參考附錄D。分析測試指標參考《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和營養狀態評估指標。本技術指南著重關注DO、

+

TN、TP、高錳酸鹽指數、NH4-N、透明度(SD)、SS、葉綠素a(Chla)

等富營養化指標,同時各湖泊可根據流域特點增補相應指標,如礦化

度、濁度等。湖泊水質調查表格詳見表2-3-1。

表2-3-1湖泊水質調查表

坐標(°)數據

編號參數備注

東經北緯1月2月3月···

DO(mg/L)

TN(mg/L)

TP(mg/L)

Chla(μg/L)

···

11

坐標(°)數據

編號參數備注

東經北緯1月2月3月···

2.3.2沉積物調查

沉積物調查點位可根據水質調查點位進行設定。水質較好湖泊應

考慮沉積物背景值的調查,沉積物的分析測試指標包括粒徑、含水率、

容重、pH、TN、TP、有機質(OM)、鎘(Cd)、鉻(Cr)、銅(Cu)、鋅(Zn)、

鉛(Pb)、汞(Hg)、砷(As)和鎳(Ni)等。同時應考慮湖泊流域典型污染

特征和地質背景特點來補充相應的調查指標。沉積物調查方法詳見附

錄D,調查表格見表2-3-2。

表2-3-2湖泊沉積物物理化學指標調查表

坐標(°)數據

編號調查指標備注

東經北緯1月4月

粒徑

含水率

物理

容重

指標

pH

···

TN(mg/kg)

TP(mg/kg)

化學

OM(g/kg)

指標

Hg(mg/kg)

···

12

2.3.3水生態調查

水生態調查重點關注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生物、大型水生

維管束植物,有條件者還可調查魚類。主要測定指標為生物量、優勢

種、多樣性指數、完整性指數。水生態調查方法詳見附錄D,調查表

格見表2-3-3。

表2-3-3湖泊水生態調查表

坐標(°)數據

編號參數備注

東經北緯1月4月

浮游植物生物量

(mg/L)

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

浮游動物生物量

(mg/L)

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

···

2.4湖泊流域生態服務功能調查

包括飲用水水源地功能、棲息地功能、對污染負荷的攔截凈化功

能、水產品供給、人文景觀功能等。

2.4.1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調查

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對集中式生活飲

用水地表水源地規定了24項基本指標,5項補充指標,以及80項特

13

定指標(特定指標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選擇確

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建設行業標準《生活飲用水源地水源水質

標準》(CJ3020-93)中,一共規定了34項指標,包括3項物理性指標、

3項生物性指標和28項化學性指標。同時,在湖泊富營養化對于飲

用水源地服務功能的影響方面,藻毒素和異味是典型的、影響大的、

能很好的表征湖泊富營養化對于飲用水源地服務功能影響的兩個指

標。

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調查向當地環境監測部門獲取,無現成資

+

料或者沒有條件者可著重考慮對水體顏色、DO、藻毒素、Pb、NH4-N、

高錳酸鹽指數、異味物質、揮發酚(以苯酚計)、BOD5、TP、TN、Hg、

氰化物、硫化物、糞大腸桿菌15個指標進行監測。水源地監測指標

填寫見附表E1-1。

2.4.2棲息地功能調查

湖泊是野生動植物、魚類及候鳥等生物的棲息地,對維持生物多

樣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棲息地功能調查主要包括魚類種類數、天然濕

地的面積,候鳥種類及數量等。具體調查指標見附表E1-2。

2.4.3湖濱攔截功能調查

湖濱帶可以吸收、分解和沉淀多種污染物和營養鹽,對面源污染

物有凈化和截留效應,是污染負荷進入湖泊的最后一道屏障。湖濱帶

攔截凈化功能調查要點主要為湖濱帶現狀情況,指標包括湖濱緩沖區

的長度、寬度,湖體周長,天然湖濱區面積,人工恢復面積等。具體

調查指標見附表E1-3。

2.4.4景觀和水產品供給調查

湖泊景觀特點以不同的地貌類型為存在背景,具有美學和文化特

14

征,更重要的是還表現在水質水平、水與山體、水與生物、水與氣候、

水與建筑等通過相互結合交融、滲透而形成。

調查要點與指標:旅游業總產值、水產品產量、公眾滿意度(采

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公眾對人文景觀的滿意度)。見附表E1-4和

E1-5。

2.5湖泊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調控管理措施調查

2.5.1資金投入

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基準年及

方案規劃期間流域內每年的環保資金投入情況,包括中央財政投入、

地方財政及社會投入兩個方面。見附表E2-1。

2.5.2污染治理

方案基準年及方案規劃期間每年的污染治理情況,主要指標為工

業企業廢水穩定達標率、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環湖農村生活污

水集中處理率、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率以及農村畜禽糞便綜合利用

率等。見附表E2-1。

2.5.3產業結構調整

方案基準年及方案規劃期間湖泊流域的產業機構調整情況,主要

指標為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情況,第一、二、三產業生產總值情況

等。見附表E2-1。

2.5.4生態建設

方案基準年及方案規劃期間每年湖泊流域內天然濕地恢復面積、

森林覆蓋率等。見附表E2-1。

15

2.5.5監管能力

方案基準年及方案規劃期間每年湖泊流域內監管能力,主要指標

可包括是否滿足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是否滿足環境監測能力、是

否滿足環境監察標準化建設能力及生態環境管理的科技支撐能力等。

見附表E2-1。

2.5.6長效機制

主要包括湖泊流域內法律、法規、政策的制定情況、流域內是否

有統一監管機構、市場化的長期投融資制度的制定情況等。見附表

E2-1。

16

3湖泊生態安全評估

本評估技術指南涉及的湖泊生態安全評估內容主要包括流域社

會經濟活動對湖泊生態影響、湖泊水生態系統健康、湖泊生態服務功

能、人類的“反饋”措施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調控及湖泊水質水生態的改

善作用等4個方面。根據該擴展的“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

應”(DPSIR)評估模型,構建評估指標體系,計算指標權重和各層次

的值,最終得出湖泊整體或各功能分區的湖泊生態安全指數(ESI),

評估湖泊生態安全相對標準狀態的偏離程度。湖泊生態安全評估可系

統、全面地診斷湖泊生態安全存在的問題,為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

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3.1概念模型

生態安全評估以湖泊生態健康作為主體,考察湖泊系統與周圍環

境的相互聯系,基本與“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DPSIR)

模型的假設一致,見圖3-1-1。DPSIR作為定性模型在生態評估領域有

廣泛的應用,能夠將圍繞評估主體的作用與聯系有邏輯地組織在一

起。生態安全評估是對各組分之間動態聯系和循環反饋的全過程的評

估:即良性循環的過程安全,惡性循環的過程則不安全,同時,評估

需要對各組分的評估結果進行組合和解析。

17

圖3-1-1湖泊生態安全評估的DPSIR模型圖

3.2技術路線和思路

生態安全評估通過問題識別摸清湖泊生態安全主要問題,比選評

估模型,進行初步分析論證,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指標優選,構建

完備的指標體系,最終通過恰當的綜合評估,對我國湖泊生態安全進

行客觀、科學的評估,系統地診斷湖泊生態安全存在的問題,為水質

較好湖泊的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水質較好湖泊生

態安全評估技術路線見圖3-2-1。

18

流域人類活動水質、水生態

污染源排放特征風險源及防控

基于DPSIR模型

驅動力導致壓力改變狀態產生影響

調

調整響應推動

影響生態健康服務功能調控管理

人口變化水質類別飲用水資金投入

社會經濟營養狀態棲息地生態建設

污染負荷沉積物污染攔截產業結構

入湖河流水生態人文景觀監管能力

數據標準化權重確定

評估標準設定結果表達

圖3-2-1湖泊生態安全評估技術路線圖

3.3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3.3.1指標選取的原則

評估指標的選擇是準確反映湖泊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和進行湖泊

生態安全評估的關鍵。指標的選取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系統性:把湖泊水生態系統看作是自然-社會-經濟復合生態系

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整體上選取指標對其健康狀況進行綜合評估。

評估指標要求全面、系統地反映湖泊水生態健康的各個方面,指標間

應相互補充,充分體現湖泊水生態環境的一體性和協調性。

19

目的性:生態安全評估的目的不是為生態系統診斷疾病,而是定

義生態系統的一個期望狀態,確定生態系統破壞的閾值,并在文化、

道德、政策、法律、法規的約束下,實施有效的生態系統管理,從而

促進生態系統健康的提高。

代表性:評估指標應能代表湖泊水生態環境本身固有的自然屬

性、湖泊水生態系統特征和湖泊周邊社會經濟狀況,并能反映其生態

環境的變化趨勢及其受干擾和破壞的敏感性。

科學性:評估指標應能反映湖泊水生態環境的本質特征及其發生

發展規律,指標的物理及生物意義必須明確,測算方法標準,統計方

法規范。

可表征性和可度量性:以一種便于理解和應用的方式表示,其優

劣程度應具有明顯的可度量性,并可用于評估單元間的比較評估。選

取指標時,多采用相對性指標,如強度或百分率等。評估指標可直接

賦值量化,也可間接賦值量化。

3.3.2指標的篩選

(1)備選指標

生態安全評估從人類社會經濟影響(驅動力、壓力)、水生態健

康(狀態)、服務功能(影響)和管理調控(響應)4個方面,以湖泊

污染物遷移轉化過程為主線,對可得數據進行指標初選。

1)社會經濟影響指標

20

社會經濟影響指標包括驅動力和壓力兩個方面。驅動力反映湖泊

流域所處的人類社會經濟系統的相關屬性,可以分為人口、經濟和社

會三個部分,而壓力指標反映人類社會對湖泊的直接影響,突出反映

在流域污染負荷和入湖河流水質、水量兩個方面。

人口指標在常規統計中包括人口數量、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

率、人口遷入遷出數量等。

在湖泊流域生態安全評估中,經濟指標主要用以確定流域經濟發

展水平和經濟活動強度。因此,經濟指標應當選擇能夠代表經濟結構

與數量的指標,包括工業比例、第三產業比例、工農業產值比、單位

GDP水耗等,經濟數量結構指標包括GDP、人均GDP、工農業總產值等。

社會指標包括國民社會經濟統計的常規統計項目。社會指標主要

用來反映湖泊流域內的社會公平性和社會發展水平。現有研究對社會

指標關注不多,人均收入和城鎮化率分別是可行的指標。

流域污染負荷是人類活動影響水質的主要方式。表征污染物排放

的指標包括污染物入湖總量及點源或面源的入湖總量、入湖河流水質

等,其計算方式包括總量指標、單位湖泊面積負荷、單位湖泊容積負

荷等多種形式。

+

入湖河流污染指標包括湖泊主要入湖河流的TN、TP、COD、NH4-N

等水質指標,以及流量、流速等水文參數指標。

2)水生態健康指標

水生態健康指標可以通過水質與水生態兩個方面來反映。

+

水質指標包括DO、TN、TP、高錳酸鹽指數、NH4-N、SD、SS、Chla

21

等指標。

水生態指標包括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動物生物量、底棲生物生

物量、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底棲生物完整性

指數等指標。

3)生態服務功能指標

湖泊的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水質凈化、水產品和水生態支持等方

面,主要包括污染物凈化總量、水產品總產值、魚類總產值、生物棲

息地服務、調蓄水量等。

4)調控管理指標

調控管理指標反映人類的“反饋”措施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調控及

湖泊水質水生態的改善作用。響應指標主要體現在經濟政策、部門政

策和環境政策三個方面。因此,響應指標包括資金投入、污染治理、

產業結構調整、生態建設、監管能力建設和長效機制。

(2)指標優選與評估體系構建

結合對DPSIR概念模型應用于湖泊生態系統的分析,并根據層次

分析法,進一步優選能反映湖泊生態安全狀況的關鍵指標,并以此為

依據進行湖泊生態安全綜合評估。評估指標體系由目標層(V)、方案

層(A)、因素層(B)、指標層(C)構成,包括1個目標層、4個方案層、18

個因素層指標和46個指標層指標,見表3-3-1。

22

表3-3-1湖泊生態安全評估指標體系

目標層方案層因素層指標層

生態安全綜合指數人口密度C11

(V)人口B1

人口增長率C12

經濟B2人均GDPC21

城鎮用地比重C31

社會B3耕地比重C32

水利工程影響指數C33

單位面積面源COD負荷C41

社會經濟影響單位面積面源TN負荷C42

(A1)單位面積面源TP負荷C43

流域污染負荷B4

單位面積點源COD負荷C44

單位面積點源TN負荷C45

單位面積點源TP負荷C46

主要入湖河流COD濃度C51

主要入湖河流TN濃度C52

入湖河流B5

主要入湖河流TP濃度C53

單位入湖河流水量C54

溶解氧C61

透明度C62

氨氮C63

水質B6

總磷C64

總氮C65

高錳酸鹽指數C66

葉綠素aC71

水生態健康富營養化B7

綜合營養指數C72

(A2)

總氮C81

總磷C82

沉積物B8

有機質C83

重金屬風險指數C84

浮游植物多樣性指數C91

水生物多樣性B9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C92

底棲生物多樣性指數C93

23

目標層方案層因素層指標層

飲用水服務功能集中飲用水水質達標率C101

B10流域水質安全人口比例C102

水源涵養功能B11水源涵養指數C111

生態服務功能棲息地功能B12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比例C121

(A3)天然湖濱帶比例C131

攔截凈化功能B13

湖濱挺水植物覆蓋度C132

自然保護區級別C141

人文景觀功能B14

珍稀物種生境代表性C142

資金投入B15環保投入指數C151

工業企業廢水排放穩定達標率

C161

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C162

調控管理污染治理B16

(A4)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C163

水土流失治理率C164

監管能力B17監管能力指數C171

長效機制B18長效管理機制構建C181

(3)評估指標含義與選擇依據

1)人口密度(C11)

含義:評估單元內單位土地面積的人口數量;

計算方法:人口密度(C11)=評估單元總人口/評估單元面積;

單位:人/km2;

選擇理由:人口密度是社會經濟對環境影響的重要因素,人口密

度的大小影響資源配置和環境容量富余與否,是生態環境評估的一個

重要因子;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見附表B1-1。

2)人口增長率(C12)

24

含義:一定時間內(通常為一年)人口增長數量與人口總數之比;

計算方法:人口增長率(C12)=(年末人口數-年初人口數)/

年平均人口數×1000‰;

單位:‰;

選擇理由:反映人口增長的重要指標;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見附表B1-1。

3)人均GDP(C21)

含義:評估單元內,人均創造的地區生產總值;

計算方法:人均GDP(C21)=評估單元內GDP總量/評估單元內

總人口;

單位:元/人;

選擇理由:人均GDP是衡量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壓力最通用的指

標,不同的人均GDP水平,既能反映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也在一定

程度上間接反映了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壓力;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見附表B1-2。

4)城鎮用地比重(C31)

含義:評估單元內城鎮用地(包括交通運輸用地、住宅用地、商

服用地及工礦倉儲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重;

計算方法:城鎮用地比重(C31)=評估單元內城鎮用地面積(包

括交通運輸用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及工礦倉儲用地)/評估單元

總面積×100%;

25

單位:%;

選擇理由:城鎮用地是各種土地利用類型中,受人類活動影響最

大的一種土地利用類型,城鎮用地的比重,直接反映了人類活動對流

域生態系統的影響程度;

數據來源:遙感影像解譯,見附表A-2。

5)耕地比重(C32)

含義:評估單元內耕地(包括有水田、旱地和坡地)面積占土地總

面積的比重;

計算方法:耕地比重(C32)=評估單元內耕地(包括有水田、旱

地和坡地)/評估單元總面積×100%;

單位:%;

選擇理由:耕地是各種土地利用類型中,受人類活動較大的一種

土地利用類型,耕地的比重,能夠反映人類活動對流域生態系統的影

響程度;同時,不同的耕地類型和利用方式,對流域水體環境也會造

成一定影響;

數據來源:遙感影像解譯,見附表A-2。

6)水利工程影響指數(C33)

含義:評估單元水利投資總額占GDP的比重;

計算方法:水利工程影響指數(C33)=評估單元內年水利投資總

額/評估單元內年GDP×100%;

單位:%;

26

選擇理由:水利工程不僅對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全流

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反映水利工程指

數的湖泊換水周期能夠影響水環境容量、湖濱生態系統、水體自凈能

力及湖濱面源污染的截留能力;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見附表B1-2。

7)單位面積面源COD負荷(C41)

含義:評估單元內單位土地面積的COD負荷量,主要包括畜禽散

養、水產養殖業、種植業、農村居民生活、城鎮徑流和干濕沉降等面

源方面的COD排放量;

計算方法:(畜禽散養COD排放量+水產養殖業COD排放量+種

植業COD流失量+農村居民生活COD排放量+城鎮徑流COD排放量+干

濕沉降COD排放量)/評估單元面積;

單位:t/(km2·a);

選擇理由:COD是環境污染最主要的評估指標之一,考慮到不同

的流域、不同的評估單元之間的橫向比較,用單位面積COD負荷量作

為評估指標;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3-1、B3-2、B3-3、B3-4、

B3-6、B3-7和B3-8。

8)單位面積面源TN負荷(C42)

含義:評估單元內單位土地面積的TN負荷量,主要包括畜禽散

養、水產養殖業、種植業、農村居民生活、城鎮徑流和干濕沉降等面

27

源方面的TN排放量;

計算方法:(畜禽散養TN排放量+水產養殖業TN排放量+種植

業TN流失量+農村居民生活TN排放量+城鎮徑流TN排放量+干濕沉降

TN排放量)/評估單元面積;

單位:t/(km2·a);

選擇理由:水體中的N是導致湖泊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考慮到

不同的流域、不同的評估單元之間的橫向比較,用單位面積TN負荷

量作為評估指標;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3-1、B3-2、B3-3、B3-4、

B3-6、B3-7和B3-8。

9)單位面積面源TP負荷(C43)

含義:評估單元內單位土地面積的TP負荷量,主要包括畜禽散

養、水產養殖業、種植業、農村居民生活、城鎮徑流和干濕沉降等面

源方面的TP排放量;

計算方法:(畜禽散養TP排放量+水產養殖業TP排放量+種植

業TP流失量+農村居民生活TP排放量+城鎮徑流TP排放量+干濕沉降

TP排放量)/評估單元面積;

單位:t/(km2·a);

選擇理由:水體中的P是導致湖泊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考慮到

不同的流域、不同的評估單元之間的橫向比較,用單位面積TP負荷

量作為評估指標;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3-1、B3-2、B3-3、B3-4、

28

B3-6、B3-7和B3-8。

10)單位面積點源COD負荷(C44)

含義:評估單元內,單位面積點源COD負荷量,包括城鎮工業

COD排放量、規模化養殖COD排放量和城鎮生活COD排放量;

計算方法:(城鎮工業COD排放量+城鎮生活COD排放量)/評估

單元面積;

單位:t/(km2·a);

選擇理由:COD是環境污染最主要的評估指標之一,考慮到不同

的流域、不同的評估單元之間的橫向比較,用單位面積COD負荷量作

為評估指標;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2-1、B2-2和B2-3。

11)單位面積點源TN負荷(C45)

含義:評估單元內,單位面積點源TN負荷量,包括城鎮工業TN

排放量、規模化養殖TN排放量和城鎮生活TN排放量;

計算方法:(城鎮工業TN排放量+規模化養殖TN排放量+城鎮生

活TN排放量)/評估單元面積;

單位:t/(km2·a);

選擇理由:水體中的氮是導致湖泊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考慮到

不同的流域、不同的評估單元之間的橫向比較,用單位面積TN負荷

量作為評估指標;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2-1、B2-2和B2-3。

29

12)單位面積點源TP負荷(C46)

含義:評估單元內,單位面積點源TP負荷量,包括城鎮工業TP

排放量、規模化養殖TP排放量和城鎮生活TP排放量;

計算方法:(城鎮工業TP排放量+規模化養殖TP排放量+城鎮生

活TP排放量)/評估單元面積;

單位:t/(km2·a);

選擇理由:水體中的磷是導致湖泊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考慮到

不同的流域、不同的評估單元之間的橫向比較,用單位面積TP負荷

量作為評估指標;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2-1、B2-2和B2-3。

13)主要入湖河流COD濃度(C51)

含義:主要入湖河流的平均COD濃度;

計算方法:C1×W1+C2×W2+……+Cn×Wn,式中Cn為第n條入湖

河流的總COD濃度,Wn為第n條入湖河流的權重,權重根據該河流入

湖水量占入湖河流總水量的比重確定;

單位:mg/L;

選擇理由:入湖河流污染物濃度與湖(庫)污染物濃度密切相關,

入湖河流污染物濃度能夠反映人類活動對湖泊的影響;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4-1。

14)主要入湖河流TN濃度(C52)

含義:主要入湖河流的平均總氮濃度;

30

計算方法:N1×W1+N2×W2+……+Nn×Wn,式中Nn為第n條入湖

河流的總氮濃度,Wn為第n條入湖河流的權重,權重根據該河流入湖

水量占入湖河流總水量的比重確定;

單位:mg/L;

選擇理由:入湖河流污染物濃度與湖(庫)污染物濃度密切相關,

入湖河流污染物濃度能夠反映人類活動對湖泊的影響;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4-1。

15)主要入湖河流TP濃度(C53)

含義:主要入湖河流的平均總磷濃度;

計算方法:P1×W1+P2×W2+……+Pn×Wn,式中Pn為第n條入湖

河流的總磷濃度,Wn為第n條入湖河流的權重,權重根據該河流入湖

水量占入湖河流總水量的比重確定;

單位:mg/L;

選擇理由:入湖河流污染物濃度與湖(庫)污染物濃度密切相關,

入湖河流污染物濃度能夠反映人類活動對湖泊的影響;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B4-1。

16)單位入湖水量(C54)

含義:單位入湖水量指入湖水量與湖(庫)蓄水量的比值;

計算方法:入湖水量/湖(庫)蓄水量;

選擇理由:單位入湖水量與湖(庫)污染物濃度和水環境容量密

切相關,單位入湖水量能夠反映人類活動對湖泊的影響;

31

數據來源:資料收集后計算,見附表A-1、B4-1。

17)溶解氧(C61)

含義: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態氧(通常記作DO),溶解氧是水體中

判別水質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水質監測的重要項目,水中浮游植物的

生長繁殖,水體受到有機、無機還原污染物時,水中的溶解氧都會受

到影響;

測定方法:碘量法(國標GB7489-87)或電化學探頭法(國標

HJ506-2009)直接測定;

單位:mg/L;

選擇理由:溶解氧是反映水體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

數據來源:野外調查測定,見表2-3-1。

18)透明度(C62)

含義:透明度是反映水體的澄清程度,與水中存在懸浮物和膠體

有關;

測定方法:采用塞氏盤法測定;

單位:m;

選擇理由:評估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指標;

數據來源:野外調查測定,見表2-3-1。

19)氨氮(C63)

+

含義:指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測定方法:采用納什試劑比色法光度法(HJ535-2009)或水楊酸-

32

次氯酸鹽光度法測定;

單位:mg/L;

選擇理由:評估水體質量的重要指標;

數據來源:野外調查測定,見表2-3-1。

20)總磷(C64)

含義:水體中各種有機磷和無機磷的總量,一般以水樣經消解后

將各種形態的磷轉變成正磷酸鹽后測定結果表示;

計算方法:采用過硫酸鉀消解法或鉬酸銨-分光光度法

(GB11893-89)測定;

單位:mg/L;

選擇理由:評估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和水質的關鍵指標;

數據來源:野外調查測定,見表2-3-1。

21)總氮(C65)

含義: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

測定方法:采用堿性過硫酸鉀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89)或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測定;

單位:mg/L;

選擇理由:評估水體富營養化程度和水質的重要指標;

數據來源:野外調查測定,見表2-3-1。

22)高錳酸鹽指數(C66)

含義:指在一定條件下,以高錳酸鉀(KMnO4)為氧化劑,處理水

33

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

測定方法:酸性法(氯離子含量不超過300mg/L)或者堿性法(氯

離子含量超過300mg/L)測定;

單位:mg/L;

選擇理由:評估水質的重要指標;

數據來源:野外調查測定,見表2-3-1。

23)葉綠素a(C71)

含義:葉綠素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光合色素。通過測定浮游

植物葉綠素,可掌握水體的初級生產力情況。同時,葉綠素a含量還

是湖泊富營養化的指標之一;

測定方法:采用丙酮提取-分光光度計測定(SL88-1994);

單位:μg/L;

選擇理由:反映富營養化和藻類生物量的重要指標;

數據來源:野外調查測定,見表2-3-1。

24)綜合營養指數(C72)

含義:綜合營養指數是反映湖泊富營養化狀態的重要指標;

計算方法:以葉綠素a的狀態指數TLI(Chla)為基準,再選擇

TP、TN、COD、SD等與基準參數相近的(絕對偏差較小的)參數的營

養狀態指數,同TLI(Chla)進行加權綜合,綜合加權指數模型為:

M

TLI(∑)=∑Wj?TLI(j)

j=1

式中:TLI(∑)—為綜合加權營養狀態指數;

34

TLI(j)—為第j種參數的營養狀態指數(各參數的營養狀

態指數計算公式見表3-3-2);

表3-3-2各參數的營養狀態指數計算式

編號計算公式

0.995lnChla

1TLI(chla)=10(?2.5+1.086lnchl)=10(?2.5+)

ln2.5

1.488lnTP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