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中考科學一輪復習板塊與地形大陸漂移假說、板塊構造學說、地形與地形圖【同步練習解析】一.選擇題1.(杭州中考)如圖是六大板塊示意圖,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陸地被海嶺和海溝分割成六大板塊B.火山與地震帶都分布在各大板塊的中央C.我們生活的杭州位于亞歐板塊D.青藏高原是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形成【答案】C【解析】地球的巖石圈被海溝、海嶺分割成六大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所以A錯。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容易發生火山、地震,故B錯。中國屬于亞洲,位于亞歐板塊,故杭州位于亞歐板塊,故C對。青藏高原是由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故D錯。故選C。2.(2022·紹興中考)地球板塊之間在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實驗模擬板塊碰撞形成海洋B.圖實驗模擬板塊張裂形成山脈C.地震、火山的發生與板塊的碰撞和張裂關系密切D.在流水和風的作用下板塊之間發生了碰撞和張裂【答案】C【解析】A.海洋是板塊張裂形成的,A錯誤。B.板塊碰撞擠壓形成山脈,B錯誤。C.地震、火山的發生與板塊的碰撞和張裂關系密切,C正確。D.板塊之間發生碰撞和張裂與流水和風的作用無關,D錯誤。故選C。3.(2022·臺州期末)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根據該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F點的地形為峭壁B.若在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米C.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D.分別從A點和B點出發,沿虛線登上山頂C,坡度較緩的路線是BC【答案】A【解析】A.F點等高線重合,地形為峭壁,故A正確。B.圖中的比例尺為1:5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500米,若在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0米,故B錯誤。C.根據圖中的“指向標定向法”可知,D點在C點的東北方向,故C錯誤。D.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所以坡度較緩的路線是AC,故D錯誤。故選A。4.(2021·溫州一模)溫州三垟濕地被稱為溫州城市“綠肺”,其地貌如圖,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A.流水 B.冰川 C.風力 D.生物【答案】A【解析】溫州三垟濕地內河流縱橫交織,密如織網,形成了160余個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小島嶼”。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流水。故選A。5.(2022·衢州三模)下列各圖所示的地質構造或地貌景觀中,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解析】由題中圖可以看出,①是褶皺,④是斷層,①④為內力作用形成,②為風力侵蝕作用形成,③為流水堆積作用形成,故D符合題意。故選D。6.(四川綿陽中考)關于四川敘述正確的是(
)A.四川屬于盆地地形,地形平坦、交通便利B.四川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熱資源豐富C.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農業發達D.四川簡稱四和蜀,行政中心是成都【答案】C【解析】四川省西高東低,大致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因為崇山峻嶺的阻隔,四川盆地對外交通困難,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豐饒的物產和勤勞的人民共同孕育了特色鮮明的巴蜀文化,A錯;四川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地殼不穩定,多地震,地熱資源豐富,B錯;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農業發達,四川省的行政中心是成都市,其簡稱是川或蜀,D錯,故選C。7.(2021·杭州模擬)2021年2月13日晚發生的福島縣近海的地震,讓福島再一次引發全球的關切據稱,該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發生大地震,史稱“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宮城縣首府仙臺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級最終被測定為9.1,震源深度測得數據為24千米(14.9英里),并引發最大爬高40.1米的海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板塊構造學說把全球劃分為七大板塊B.頻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動使地殼可以不斷運動C.日本處于地中?!柴R拉雅山火山、地震帶,故地震頻繁D.地殼的水平運動使地表巖層發生彎曲和隆起【答案】D【解析】A、板塊構造學說把全球分為六大板塊,故A錯誤。B、地殼不斷運動會導致火山和地震頻繁,故B錯誤。C、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位于環太平洋火山沿岸地帶,故C錯誤。D、地殼水平運動使巖層發生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故D正確。故選D。8.(2022·杭州期末)某興趣小組組織戶外實踐活動,下圖為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列有關描述錯誤的是()A.圖中B處為最高峰 B.CB坡度比DB坡度更陡C.C處高度高于D處 D.B、D兩地的相對高度是100米【答案】D【解析】A.B處海拔為300350米,為圖中的為高峰,故A說法正確。B.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CB比DB等高線密集,坡度更陡,故B說法正確。C.等高線地形圖中,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處為鞍部,鞍部高度低于兩側的山頂,但高于兩側的山谷,所以C處高度高于D處,故C說法正確。D.B處海拔位于350400米之間,D處海拔為250米,B、D兩地的相對高度位于100150m之間,故D說法錯誤。故選D。9.(浙江杭州模擬)發生于2013年4月20日8時2分,震中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的地震。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震級為7.0級,震源深度13公里。截至4月21日15點,地震共造成186人死亡,21人失蹤,11393人受傷,其中968人重傷。近幾年四川連續不斷地發生地震,是因為它們位于和板塊交界處。()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B.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C.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D.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答案】A【解析】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由四川省雅安所處的位置及板塊運動的方向判定,四川省雅安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處.10.(2021·浙江溫州·統考一模)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溫州文成縣,該景區以壺穴奇觀最為著名,如下圖“壺穴”形成的主要的外力原因是()A.流水作用 B.風力作用 C.生物作用 D.冰川作用【答案】A【解析】壺穴是指基巖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壺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渦夾帶礫石磨蝕河床而成,壺穴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蝕,故A正確。故選A。11.(杭州一模)如圖所示,下列不能成為支持大陸漂移學說證據的是(
)A.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輪廓具有可拼性B.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有能相連的巖層C.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陸都存在黑色人種D.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間有親緣關系【答案】C【解析】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輪廓具有可拼性,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東海岸有能相連的巖層,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間有親緣關系都能成為支持大陸漂移學說證據,ABD選項不符合題意;人類歷史與地質歷史相比,非常短暫,故非洲和南美洲大陸都存在黑色人種不能成為支持大陸漂移學說的證據,C選項符合題意。故選C。12.(浙江紹興中考)下列地貌形態的形成,主要是由風力侵蝕作用引起的是()A.火山湖B.海岸邊的怪石C.喜馬拉雅D.沙漠中的石蘑菇【答案】D【解析】火山湖是由于內力作用火山活動造成的,海岸邊的怪石是海水侵蝕作用形成的,喜馬拉雅山是地殼運動抬升形成的,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風力侵蝕作用而成的,所以選D。13.(2022·浙江一模)下列關于板塊構造學說內容的說法正確的是()A.這些板塊“漂浮”在海洋上,相互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B.板塊內部地殼比較活躍C.由于板塊張裂的繼續,東非大裂谷未來可能形成一個新的海洋D.杭州處于太平洋板塊邊緣上【答案】C【解析】A.圖中所示的這些板塊沒有“漂浮”在海洋上,A錯誤。B.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B錯誤。C.結合題圖可知,由于板塊張裂的繼續,東非大裂谷未來可能形成一個新的海洋,C正確。D.杭州位于亞歐板塊的內部,D錯誤。故選C。14.(浙江寧波一模)珠江三角洲,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沖擊沉淀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8萬多平方公里。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流水侵蝕作用 B.波浪侵蝕作用C.流水沉積作用 D.波浪沉積作用【答案】C【解析】珠江三角洲,是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入海時沖擊沉淀而成的一個三角洲,面積大約8萬多平方公里。形成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外力因素是流水沉積作用;故選C。15.(2021·浙江溫州中考)《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地貌(如圖),后在很多干旱地區也發現了類似地貌。形成這種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A.流水 B.風力 C.冰川 D.海浪【答案】B【解析】圖中地貌主要發生在干旱地區,圖中所示的是風蝕作用形成的風蝕城,形成這種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風力。故選B。16.(浙江一模)有關大陸漂移與板塊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A.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由七大板塊拼合而成B.大陸漂移說是在板塊構造學說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C.地球的表面是由完整的巖石圈構成的D.喜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形成【答案】D【解析】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上提出的,認為地球表面的巖石圈并不是一塊完整的巖石,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南極洲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非洲板塊,ABC錯;喜馬拉雅山是由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D正確。故選D。17.(浙江紹興中考)地殼和地表形態都在不斷的變化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地球巖石圈由大小相同的六大板塊組成B.火山和地震多發生在板塊內部地殼穩定處C.外力作用主要是使地球表面變得高低不平D.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A、板塊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故A錯誤;B、火山和地震多發生在板塊交接或邊緣處地殼活躍處;故B錯誤;C、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是內力的作用導致的;故C錯誤;D、海陸變化是內力作用導致的,即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故D正確;故答案為D。18.(2021·杭州中考)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塊張裂形成的是(
)A.喜馬拉雅山脈和東非大裂谷 B.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C.喜馬拉雅山脈和大西洋 D.喜馬拉雅山脈、東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答案】B【解析】A、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是兩大板塊的碰撞擠壓形成的;東非大裂谷是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張裂拉伸形成的,故A錯誤。BCD、大西洋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的張裂拉伸形成的,大西洋面積還在逐年擴大,故B正確,C、D都錯誤。故選B。19.(杭州模擬)下列現象中,能夠證明大陸漂移的是()①非洲大陸西岸與南美洲大陸東岸輪廓線十分相似、吻合②世界上所有的海洋是相通的③我們腳下的大地是堅固的、穩定的,我們并沒有看到它的變化④非洲和南美洲分布的鴕鳥有共同的祖先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答案】D【解析】以上四個地理現象中,非洲大陸西岸與南美洲大陸東岸輪廓線十分相似、吻合和非洲和南美洲分布的鴕鳥有共同的祖先都能證明兩個大陸曾經是連在一體的大陸,后來發生分離形成了兩個新的大陸,所有海洋是相通和大地是堅固的不能證明大陸飄移,故選D。20.(金華模擬)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至今它還在不斷升高的原因是()A.印度洋板塊不斷擠壓亞歐板塊 B.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不斷張裂C.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不斷張裂 D.非洲板塊不斷擠壓印度洋板塊【答案】A【解析】喜馬拉雅山脈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不斷碰撞擠壓地殼抬升導致喜馬拉雅山脈的高度還在不斷上升。故選A。21.(浙江中考)板塊構造學說認為()A.全球大致劃分為七大板塊 B.地核的內部是熾熱的巖漿,被稱為“軟流層”C.地殼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外力的作用 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答案】D【解析】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故A錯誤;上地幔頂部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故B錯誤;地殼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內力的作用,故C錯誤;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地帶,故D正確。22.(2022·浙江麗水一模)科學假說需要一定證據的支持,下列證據與假說對應的是()A.長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地殼在不斷變動B.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海底擴張說C.遠離洋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較老——大爆炸宇宙論D.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大陸漂移說【答案】D【解析】A.長江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堆積作用,故A錯誤。B.人們在青藏高原上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是地球地殼運動的原因,很久以前青藏高原也曾經是海洋,由于板塊的運動,使得海洋變成了陸地,故B錯誤。C.大洋盆地中沉積物的厚度和年齡隨著離開洋脊的距離而增大,主要原因是大洋中脊是新的洋殼誕生地,新的洋殼誕生以后就把老的洋殼推向兩側;因此距離大洋中脊越遠,屬于海底擴張說,故C錯誤。D.大陸漂移說的證據之一是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D正確。故選D。23.(浙江杭州中考)下列表述符合板塊構造學說的是()A.全球巖石圈由七大板塊組成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殼變動的主要原因C.各大板塊漂浮在地核上D.由于板塊的張裂,東非大裂谷未來可能形成一個新的海洋【答案】D【解析】A.全球由六大板塊組成,所以A不符合題意;B.板塊的碰撞和張裂是引起地殼變動的最主要原因,火山和地震是地殼運動的表現,所以B不符合題意;C.各大板塊漂浮在地幔上,所以C不符合題意;D.板塊張裂,所以D符合題意。24.(2022·浙江杭州二模)下列關于板塊構造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由魏格納創建的②板塊構造學說已經得到了大量的證據證明,是最正確的地球構造理論③地球的巖石圈被海溝、海嶺和巨大的山脈分割成六大板塊④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不斷發生碰撞和張裂是引起地殼變動的最主要原因⑤板塊的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答案】C【解析】①板塊構造學說是在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創建的,故錯誤;②板塊構造學說已經得到了大量的證據證明,是目前普遍接受的理論,但也有人提出質疑,故錯誤;③地球的巖石圈被海溝、海嶺和巨大的山脈分割成六大板塊,故正確;④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不斷發生碰撞和張裂是引起地殼變動的最主要原因,故正確;⑤板塊的張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故正確;故選C。25.(浙江紹興一模)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火山地震主要發生在板塊內部B.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主因是流水的沉積作用C.太陽活動頻繁會導致火山和地震頻發D.喜馬拉雅山是由于板塊間的張裂而形成的【答案】B【解析】A、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一般來說,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有的張裂拉伸,有的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故A錯誤;B、珠江三角洲由于基巖淺,來沙量大,故向海伸展快。珠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屬于地球的外力作用。故B正確;C、太陽活動與地質災害無關,故C錯誤;D、喜馬拉雅山是由于板塊之間碰撞擠壓而形成,故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26.(2021·浙江紹興中考)地震是由地球______(選填“內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2021年5月,云南漾濞和青?,敹嗫h(如圖)相繼發生6.0級以上地震,兩地地震都是由亞歐板塊與______板塊碰撞引起的?!敬鸢浮?/p>
內力
印度洋【解析】地震主要是板塊之間的碰撞引起的,是由地球內力作用引起的;云南漾濞和青?,敹嗫h地震是因為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引起的。27.(2022·浙江溫州中考)如圖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態變化的概念圖,還有部分未完成。(1)概念圖中的“?”應填入的內容是___________。(2)溫州江心嶼最初主要是由泥沙在甌江下游沉積而成“江心嶼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圖中的舉例___________。(填序號)【答案】
火山
②【解析】(1)地表形態是在地球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地殼運動,表現形式為地震、火山噴發等,內力作用的結果,使地球表面變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2)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冰川侵蝕作用、流水沖涮、風力侵蝕作用等。溫州江心嶼最初主要是由泥沙在甌江下游沉積而成?!敖膸Z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圖中的舉例②流水作用。28.(2021·浙江溫州一模)在地質學發展過程中,許多科學家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下圖所示:(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其中地震是板塊與板塊之間______作用形成;(2)分析地質學發展過程,判斷下列觀點錯誤的是______(可多選)A.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無法提出科學假說B.科學家經過科學研究發現的學說都是正確的C.科學假說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經驗和已知的事實D.科學的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E.勒比雄通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是一定正確的【答案】
碰撞和張裂
ABE【解析】(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其中地震是板塊與板塊之間
碰撞和張裂作用形成。(2)科學假說一直在被提出,不管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還是科學較發達的現代,A錯誤;科學家發現的學說是要通過實踐檢驗的,也是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的,B錯誤;
科學假說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經驗和已知的事實
,假說是人們將認識從已知推向未知,C正確;
科學的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對地球表面地殼的認識就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D正確;
勒比雄的板塊構造學說可以解釋許多的有關地殼的問題,但認識還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也有可能被新的學說代替,E錯誤。故選ABE。29.(浙江嘉興一模)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形成的。(1)下列觀點中屬于支持大陸漂移說的是_____(填序號)。①非洲與美洲都有人類②大西洋兩岸的輪廓相對應③大陸附近海溝處巖層較古老,大洋中脊處巖石最年輕④撕裂堅硬的大陸巖石,使之在水平方向移動的巨大動力無法確定⑤南極洲發現溫暖條件下形成的煤層⑥太平洋底部結構極不均一不像是同一個板塊(2)六大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軟流層位于圖中_____層的頂部(填字母)?!敬鸢浮?/p>
②⑤
B【解析】大陸漂移假說是解釋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學說。大陸彼此之間以及大陸相對于大洋盆地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稱大陸漂移。①非洲與美洲都有人類不能支持大陸漂移學說;②大西洋兩岸的輪廓相對應說明之前大西洋兩岸是一個整體,后面分開,可以支持大陸漂移學說;③大陸附近海溝處巖層較古老,大洋中脊處巖石最年輕,是支持海底擴張的證據;④撕裂堅硬的大陸巖石,使之在水平方向移動的巨大動力無法確定是反對大陸漂移學說的;⑤南極洲發現溫暖條件下形成的煤層說明之前南極洲位于溫暖地區,可以支持大陸漂移學說;⑥太平洋底部結構極不均一不像是同一個板塊,是關于板塊構造學說的,與題意無關。故答案為②⑤。(2)由圖可知,A為地殼、B為地幔、C為地核,軟流層屬于上地幔,故軟流層位于圖中B層的頂部。30.(浙江溫州一模)在地質學發展過程中,許多科學家提出自己的觀點,如下圖所示: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其中地震是板塊與板塊之間________作用形成;(2)分析地質學發展過程,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是_____。A.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無法提出科學假說B.科學家經過科學研究發現的學說都是正確的C.科學假說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經驗和已知的事實D.科學的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E.勒比雄通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是一定正確的【答案】
碰撞和張裂
C,D【解析】(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其中地震是板塊與板塊之間碰撞和張裂作用形成;(2)科學假說一直在被提出,不管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還是科學較發達的現代,A錯誤;科學家發現的學說是要通過實踐檢驗的,也是在不斷進步和完善的,B錯誤;科學假說的提出需要已有的經驗和已知的事實,假說是人們將認識從已知推向未知,C正確;科學的發現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對地球表面地殼的認識就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D正確;勒比雄的板塊構造學說可以解釋許多的有關地殼的問題,但認識還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中,也有可能被新的學說代替,E錯誤。故選CD。31.(2022·紹興期末)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C表示的地形是______;(2)B、H兩點中坡度較陡的是______;(3)測得甲、乙兩山頂的圖上距離是3cm,則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______米;(4)如果進行攀巖運動適合在______(填字母)?!敬鸢浮?/p>
山脊
B
450
G【解析】(1)C是等高線向低處凸為山脊。(2)B處相比H處等高線密集,B坡度較陡。(3)圖中比例尺為1:15000,說明圖上1cm代表15000cm,3cm對應實際距離為3×15000cm=45000cm=450m。(4)G為等高線重合地點,為陡崖,適合攀巖。三、簡答題32.(寧波一模)下圖為等高線地形圖,A處表示的地形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H兩處坡度較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處?!敬鸢浮?/p>
鞍部
B【解析】A為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B處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H處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33.學習科學知識,讓我們對地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請回答下列問題。(1)地殼是由巖石組成的,自然界中巖石的種類很多,如圖1是一塊含鸚鵡螺化石的巖石,按巖石的成因分類,該巖石屬于___________(選填“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2)圖2是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火山噴發出的巖漿來自于字母___________代表的圈層。巖石圈包括字母___________所示的圈層和字母___________所示圈層頂部。(3)從全球范圍看,地震分布主要集中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和___________一帶。(4)圖3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A處地形部位為___________,是否會出現河流?___________(填“會”或“不會”)?!敬鸢浮?/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定性數據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操作系統原理實驗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九江學院《民舞-運動舞蹈劇目排練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2024-2025學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綿陽城市學院《醫學影像成像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高分子物理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鐵路冬季四防安全培訓
- 2025水質檢測技術服務合同
- 2025年高考歷史歷史問答題5種公式法5種記憶法匯編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
- 2025年四川內江市資中縣潤資水務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福建泉州交發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度文化教育機構代運營合作協議3篇
- 兩位數加一位數口算練習題4000道88
- 《張愛玲傾城之戀》課件
- 市場監管總局行業價格監管方案
- 光伏低壓并網試驗施工方案
- 中老年常見病及預防路徑
- 無錫網格員考試題庫
- 長安汽車在線測評題目
- 前程無憂國企招聘筆試題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