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學生版)-2022年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基礎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1頁
《鄒忌諷齊王納諫》(學生版)-2022年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基礎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2頁
《鄒忌諷齊王納諫》(學生版)-2022年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基礎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3頁
《鄒忌諷齊王納諫》(學生版)-2022年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基礎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4頁
《鄒忌諷齊王納諫》(學生版)-2022年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基礎鞏固對比閱讀拓展提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鄒忌諷齊王納諫》第一課時:課內文言鞏固一、文學常識《戰國策》是西漢劉向根據戰國時期史料整理編輯的。該書以策士的游說活動為中心,反映出當時各國政治、外交的情況。鄒忌,戰國時齊國人。諷,諷諫,用含蓄的話委婉地規勸。齊王,指齊威王,名因齊,齊國國君。諫,規勸國君、尊長等改正錯誤。二、文意梳理鄒忌修1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2。朝服衣冠3,窺鏡4,謂其妻曰:“我孰與5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6,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7。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8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注釋】1〔修〕長,這里指身高。2〔昳(yì)麗〕光鮮美麗。3〔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4〔窺鏡〕照鏡子。5〔孰與〕與……相比怎么樣,表示比較。6〔旦日〕第二天。7〔弗(fú)如遠甚〕遠遠不如。8〔美我〕認為我美。【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艷美麗。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他的妻子說:“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問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妾回答說:“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與他相坐而談,問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著他,自己認為不如徐公美;再照鏡子看著自己,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差的更遠了。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時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贊美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妾贊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贊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9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10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11不畏王,四境之內12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13甚矣。”【注釋】9〔私〕偏愛。10〔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11〔莫〕沒有誰。12〔四境之內〕全國范圍內。13〔蔽〕蒙蔽,這里指所受的蒙蔽。【譯文】于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及身邊的近臣,沒有一個不偏愛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一個不懼怕大王的,全國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嚴重了!”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14寡人之過者,受15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16;期年17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注釋】14〔面刺〕當面指責。15〔受〕給予,付予。16〔間(jiàn)進〕偶然進諫。間,間或、偶然。17〔期(jī)年〕滿一年。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譯文】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自勝。【主旨】本文講述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諷勸齊威王納諫除蔽的故事,說明國君必須廣開言路,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這樣才可以興國的道理。同時也告訴我們,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這樣才能少犯或不犯錯誤。三、課文探究1.結合妻、妾、客回答鄒忌時的語句特點,分別分析其心理或態度。[題解]妻:熱情地贊美鄒忌,表示了妻子的偏愛之情,用的是反問句,表達一種十分肯定、不容懷疑的口氣。妾:仍用反問句,但少了“君美甚”三個字,表現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順從的心理。客:用的是陳述句,語氣更加平淡,只表示一種應酬、逢迎的態度。2.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贊美,鄒忌從“不自信”到“暮寢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樣品質?[題解]不盲目輕信,善于思考,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能正視自己,有自知之明。3.說說齊國為什么能在朝廷上戰勝別國?[題解]①齊國有鄒忌這樣敢于并善于勸諫君王的賢臣;②齊王能夠接受并采納群臣的勸諫和意見。4.結合全文說說齊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題解]齊威王是一個為了修明政治,廣開言路,從諫如流,行動果敢的君王。5.請簡要概括鄒忌的形象特點。[題解]①善于思考、實事求是。②具有深謀遠慮的政治遠見。③具有精明強干的治國才干。6.鄒忌的勸諫藝術有什么特色?[題解]鄒忌采用了設喻類比的方式婉言進諫;以小事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把家事與國事巧妙類比,道理由淺入深,說理透徹,極具啟發性與說服力。四、知識盤點(一)通假字孰視之 “孰”通“熟”,仔細。(二)詞類活用(1)朝服衣冠 (名詞作動詞,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形容詞作動詞,偏愛)(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名詞作狀語,當面)(4)聞寡人之耳者 (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5)王之蔽甚矣 (形容詞作動詞,受蒙蔽)(三)古今異義(1)鄒忌諷齊王納諫 古:(對君主、尊長、朋友等)委婉地規勸,諷諫。 今:誹謗,嘲諷。(2)窺鏡而自視 古:照,看。 今:偷看。(3)今齊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處所。(4)能面刺寡人之過 古:指責。 今:用尖的物體進入或穿過。(5)謗譏于市朝 謗,古: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 今:誹謗。譏,古:諫; 今:諷刺。(6)臣之妻私臣 古:偏愛。 今:自私。(7)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國君身邊的近臣。 今:方位名詞或表示范圍的副詞“大概”。莫,古:沒有誰;沒有什么。 今:不,不要。(8)鄒忌修八尺有余 古:長,原文指身高。 今:改正。(9)明日徐公來 古:第二天。 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四)一詞多義(1)之齊國之美麗者也:的問之:代詞,他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孰視之:代詞,指徐公暮寢而思之:代指這件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由此觀之:代詞,指這件事臣之妻私臣:的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的數月之后:不譯燕,趙,韓,魏聞之:代詞,指上面這件事(2)朝皆朝于齊:朝見于是入朝見威王:朝廷朝服衣冠:(zhāo)早晨(3)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代詞,誰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通“熟”,仔細(4)于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能謗譏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5)美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認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俊美五、鞏固練習(一)一詞多義1.朝服衣冠: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入朝見威王:__________________皆朝于齊:__________________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孰視之:__________________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_________________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__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_________________門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5.聞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_______燕、趙、韓、魏聞之:__________________(二)詞類活用1.朝服衣冠(名詞作動詞,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2.臣之妻私臣(形容詞作動詞,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三)重要實詞1.鄒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 2.臣誠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3.今齊地方千里:_________________ 4.宮婦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王曰:“善。”:________________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__________________7.能謗譏于市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時時而間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期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四)句子翻譯1.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1.早晨;朝廷;朝見。2.誰,哪一個;同“熟”,仔細。3.美麗,漂亮;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4.如,及,比得上;像,如同。5.動詞使動用法,使……聽到;聽說。(二)1.穿戴。2.偏愛。3.當面。(三)1.長,這里指身高。2.確實,的確。3.方圓。4.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沒有誰。5.好,表示贊許。6.指責。7.公開批評、指責別人的過錯;指集市、市場等公共場合。8.常常,不時;間或,偶然。9.滿一年。(四)1.早晨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妻子說:“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2.我知道自己確實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3.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給予上等獎賞。4.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并傳到我耳朵里的人,給予下等獎賞。第二課時:課內外文言對比閱讀(一)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習題。【甲】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乙】齊威王論寶齊威王、魏惠王會田①于郊。惠王曰:“齊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惠王曰:“寡人國雖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豈以齊大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②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③,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④。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慚色。(選自《資治通鑒·周紀》)【注釋】①會田:會,相約;田,打獵。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種首皆為人名。③為寇:做賊,這里指入侵。④河:指黃河。【乙參考譯文】齊威王和魏惠王相約在郊外一起打獵。魏惠王說:“齊國有寶貝嗎?”齊威王說:“沒有。”魏惠王說:“我的國家雖然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小的珍珠,光輝能夠照亮車前車后各十二輛車,這樣的珠子有十顆。難道你們這樣的大國,就沒有寶貝嗎?”威王說:“我用來認定寶貝的觀點跟您不同。我有個大臣叫檀子的,派他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侵略,泗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都來朝拜我國。我有個大臣叫盼子的,派他守衛高唐,趙國人就不敢來黃河打漁。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守衛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而請求從屬齊國的有七千多家。我有個大臣叫種首的,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路不拾遺。這四個臣子,他們的光輝遠照千里,豈止十二輛車呢?”魏惠王聽了,面帶羞慚。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朝拜 B.王之蔽甚矣:所受的蒙蔽C.時時而間進:指較短的時間 D.吾孰與徐公美:與…相比怎么樣2.下列各項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吾妻之美我者 B.問之客曰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由此觀之3.下面對《鄒忌諷齊王納諫》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一個主題:文章講述了戰國時期鄒忌勸說齊王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B.兩個人物:鄒忌是形貌風流、怡然自得、善于辯論、勤于政務的賢士;齊威王是知錯能改、從諫如流、革弊鼎新的明君。C.三層結構:寫家事——妻私我、妾畏我、客求我:寫王之蔽——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海之內;寫賞賜——上賞、中賞、下賞;寫事態發展——家事、國事、天下事。D.四個特點:全文類比設喻,以小悟大;敘事有虛有實,虛實相生;結構層層深入,環環相扣:語言亦莊亦諧,有重有變。4.下面對《齊威王論寶》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魏惠王的珠寶的確是世所罕見,發出的光芒能照亮車前車后各十二輛車的距離。B.齊威王與魏惠王對財寶的理解不同,魏惠王以珠寶為寶,齊威王則以人才為寶。C.齊威王心中的人才有檀子、盼子、黔夫等武將,還有種首這樣道不拾遺的文臣。D.齊威王的人才觀,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非常正確的,值得我們借鑒。5.請用三個“/”給《齊威王論寶》一文畫線處斷句。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徒而從者七千馀家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C【解析】間:間或,偶爾,有時候。2.A【解析】例句中的“之”是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A.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B.代詞,代指徐公和自己誰美這件事;C.助詞,可譯為“的”;D.代詞,指受蒙蔽這件事。3.D【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手法等的綜合鑒賞能力。D.“語言亦莊亦諧”錯。本文雖屬于“諷諫”,但語言比較莊重,句式靈活,沒有“諧”這個特點。4.C【解析】C.“還有種首這樣道不拾遺的文臣”錯。結合原文“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可知,在種首的治理下,盜賊絕跡,齊國能夠“道不拾遺”,并非說種首“道不拾遺”。5.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馀家。【解析】句意:派他守衛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而請求從屬齊國的有七千多家。“則”一般用于句首,前面斷開;“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句子結構一致,主謂賓都全,各自斷開。6.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朝拜齊威王。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之中不戰自勝。(二)閱讀下面【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習題。【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①,偶語②者棄市③。吾與諸候約,先入關者王之。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⑤,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選自《入關告諭》)【注釋】①族;滅族。②偶語:兩個人在一起談論。③棄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變、安頓不動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陽東。【乙參考譯文】民眾被秦朝苛嚴刑峻法迫害很久了,說句不同的意見就會被滅族,發句牢騷就會被斬首。我和諸侯們約定,先入關的人做這里的王。現在我向大家宣布,只規定三條法律,殺人的處死,傷人或者偷東西的按情節輕重判罪。廢除其余全部秦朝的峻法,官吏人民各司其職,各安生計。我們之所以來這里,是為民眾除害,不是想來侵犯危害大家,不用驚恐!而且我把軍隊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著各路諸侯到來,共同制定一個規約罷了。1.選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項()A.上書諫寡人者/誹謗者族 B.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問其故C.門庭若市/燁然若神人 D.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將選文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齊威王給群臣吏民下達命令,乙文中劉邦入關前給百姓寫告諭,他們這樣做各有什么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解析】A.者:……的人;B.故:原來/緣故;C.若:好像;D.而:表示承接關系。2.(1)幾個月以后,還偶爾有人來進諫。(2)我和諸侯們約定,先入關的人做這里的王。3.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解析】本句可注意兩個主謂句“(我們)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和“(你們)無恐”,意思是:(我們)是為民眾除害,不是想來侵犯危害大家,(你們)不用驚恐!第一個主謂句有兩個連續謂語“除害”“非有所侵暴”。故在“非”和“無”之前斷開。4.齊王納諫及其結果。5.齊威王是為了廣開言路,使齊國強盛;劉邦是為了安撫百姓,贏得民心。【解析】甲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寫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告,立即發布政令,懸賞求諫,對于關心國事、積極進諫者,分不同情況給予獎賞,是為了廣開言路。齊王納諫之后,齊國果然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門庭若市”說明此前齊國確實有許多積弊,“時時而間進”說明齊威王已經改革了弊政,“雖欲言,無可進者”,說明威王已完全糾正了缺點和錯誤,最后“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戰勝于朝廷”,是最終目的,即齊國國勢終于強盛,威震諸侯。乙文,“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寫劉邦是從百姓的角度談秦的暴政,是為了贏得民心;“余悉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寫劉邦安撫官吏和百姓,也是為了贏得民心。第三課時:課外文言文拓展提升(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練習。景公畋①于署梁,十有八日而不返。晏子自國往見公。公望見晏子,下而急帶②曰:“夫子何為遽③?國家無有故乎?”晏子對曰:“不亦急也!雖然,嬰愿有復也。國人皆以君為安野而不安國,好獸而惡民,毋乃不可乎?”公曰:“何哉?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子牛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子游存矣;為諸侯賓客莫之應乎?則行人子羽存矣;為田野之不僻,倉庫之不實?則申田存焉;為國家之有余不足聘乎?則吾子存矣。寡人之有五子,猶心之有四支,心有四支,故心得佚焉。今寡人有五子,故寡人得佚焉,豈不可哉!”晏子對曰:“嬰聞之,與君言異。若乃心之有四支,而心得佚焉,可;得令四支無心,十有八日;不亦久乎!”公于是罷畋而歸。(節選自《晏子春秋》,有刪改)【注釋】①畋(tián):打獵。②帶:這里指整理衣服上的佩帶。③遽(jù):匆忙,驚慌。【參考譯文】景公在署打獵梁,十八天沒有返回。晏子從國都前往署梁去見景公。景公看見晏子趕來,急忙下車整理佩帶說:“先生為何這樣匆忙?國家不會有什么變故吧?”晏子回答說:“亦不是很急!雖然如此,我希望有所復告。國人都以為君主安于郊野而不安于國都,喜好野獸而厭惡民眾,這恐怕不可以吧?”景公說:“這是為什么呀?我因為審理夫婦間的訴訟不公正嗎?那么大士子牛在呀;因為社稷宗廟的祭祀缺少貢獻嗎?那么大祝子游在呀;因為諸侯賓客沒有人應付接待嗎?那么外交官子羽在呀;因為田野沒有開墾、倉庫沒有裝滿?那么申田在呀;因為國家的盈余不足以訪問他國嗎?那么我的先生你在呀。我有五個大臣,就像心有四肢一樣,心有了四肢,所以心就能得到安逸。如今我有五個大臣,所以我就可以得到安逸,難道不可以嗎!”晏子回答說:“我晏嬰聽說的,與君主所說的不一樣。如果說心有四肢,而心就可以得到安逸,可以;假設四肢沒有心的主宰,有十八天,不是太久了嗎?”景公于是停止打獵而回歸國都。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十有八日而不返(同“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B.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監獄)C.與君言異(不同) D.公于是罷畋而歸(返回)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A.景公畋于署梁/皆以美于徐公 B.則申田存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C.寡人之有五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則泰士子牛存矣/入則無法家拂士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國人皆以君為安野而不安國,好獸而惡民,毋乃不可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寡人有五子,故寡人得佚焉,豈不可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晏子是如何勸諫齊景公的,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B【解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B項中的“獄”譯為“訴訟案件”。2.C【解析】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A項中“于”,前者譯為“在”;后者譯為“比”。B項中“焉”,前者是語氣詞,可不譯;后者是疑問代詞,譯為“哪里”。C項中“之”,都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D項“而”,前者表承接,可譯為“那么”;后者表假設,可譯為“假如、如果”。3.(1)國人都以為君主安于郊野而不安于國都,喜好野獸而厭惡民眾,這恐怕不可以吧?”(2)如今我有五個大臣,所以我就可以得到安逸,難道不可以嗎!”4.通過設喻說理的方法,作為主宰,作為統治者,可以忙里偷閑,玩上幾天,但如果時間過久,四肢失去了心的主宰,就會亂動。心沒有四肢,就無法行動,四肢沒有心的主宰,誰來控制呢?【解析】此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勸諫類文言文常見的說理方式有:舉例,對比,設喻和直諫。文中晏子勸諫齊景公的話在最后一段,通過理解文意可知,晏子順著齊景公的話,采用設喻說理的方法,假設四肢長時間沒有心的主宰,君王會失去對大臣的控制,齊景公聽后就停止打獵回歸國都了。(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練習。藻漢武帝與近臣宴會于未央殿,忽聞人語云:“老臣冒死自陳。”乃見屋梁上有一老翁,長八九寸,拄杖僂步,篤老之極。緣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視殿屋,俯指帝腳,忽然不見。東方朔曰:“其名為‘藻’,春巢幽林,冬潛深河。今造宮殿,斬伐其居,故來訴于帝。仰視宮殿,殿名‘未央’,訴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腳者,足也。愿陛下宮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上為之息宮寢之役。居少時,帝親幸河都,聞水底有弦歌之聲,又有善芥①。須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數人,絳衣素帶,纓佩乘藻,凌波而出。帝問曰:“聞水底奏樂聲,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歸訴,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勝嘉歡,故私相慶樂耳。”獻帝一紫螺殼,狀如牛脂。帝曰:“朕暗②,無以識君。”“東方生知之耳。”“君可思以吳寶貽之。”老翁乃顧命取洞穴之寶。一人即受命下沒泉底,倏忽還到,奉大珠徑寸,明耀絕世。帝甚玩焉,以五十萬錢賜朔,取其珠。(選自《祖氏志怪》,有刪改)【注釋】①善芥:美麗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聰明。【參考譯文】漢武帝與親近的臣子們在未央宮設宴取樂,突然聽到有人告訴他說:“老臣冒死啟奏”卻看到在房梁上坐著一個老翁,身高八九寸,拄著一根拐杖佝僂著身子前行,(看起來)甚是蒼老。(老翁)沿著柱子滑下,放下拐杖行稽首之禮,沉默著不說話,就仰頭看了一下殿宇,俯身指了一下漢武帝腳下,忽然不見了。東方朔說:“那老翁的名字叫‘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森林里,冬天潛居在河水深處。現在建造宮殿,砍伐到了他的居所,所以來向陛下訴苦。(他)仰視殿宇,宮殿名叫‘未央’,是告訴陛下您正侵犯他的居所不到一半。往下指了指陛下您的腳下,是足啊。希望陛下滿足于現在這些宮殿,不要再造更多的了!”漢武帝為此停止修建宮殿的勞役。過不多久,漢武帝親自巡幸河都,聽到水底傳出陣陣奏樂之聲,又有美麗的水草。不一會兒,之前在宮殿屋梁上看到的那位老翁連同年輕的幾個人,全都穿著大紅色的衣服系著白色的腰帶,腰帶上還有瓔珞配飾,駕著水藻,踏水而出。漢武帝問道:“朕剛剛聽到水下有人奏樂的聲音,可正是你們?”老翁(回答)說:“老朽先前冒死啟奏,幸得蒙受陛下天地之惠,即刻便下令停止砍伐,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勝欣喜,所以這才私自在這里奏樂慶祝。”獻給漢武帝一枚紫螺殼,形狀好像牛脂一樣。漢武帝說:“朕愚昧啊,不知道你。”“東方先生知道我啊。”“你可以考慮用吳地的珍寶來贈送給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