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繁殖和細菌培養特征_第1頁
細菌的繁殖和細菌培養特征_第2頁
細菌的繁殖和細菌培養特征_第3頁
細菌的繁殖和細菌培養特征_第4頁
細菌的繁殖和細菌培養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細菌的繁殖和細菌培養特征1、細菌的繁殖2、細菌的群體形態(1)固體培養基--細菌菌落特征(2)半固體上的細菌群體特征(3)液體培養基中的細菌群體特征1、裂殖(fission)

裂殖是細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通常為二均裂殖。同形裂殖(二均裂殖)異形裂殖細菌的繁殖方式2、接合方式:少有繁殖:一個母細胞產生二個或以上子細胞的過程細菌的分裂過程核分裂橫隔壁形成子細胞分離1.菌落(colony

)的定義(p33)

由單個微生物細胞在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繁殖出來的,有一定形態和構造、肉眼可見的子細胞集團。

獲得菌落方法:劃線分離法、涂布分離法、傾注分離法菌苔(1awn)眾多菌落連成一片(斜面接種物)2.

菌落特征描述

大小、形狀、隆起程度、邊緣、表面狀態、光澤、質地、顏色、透明度3.細菌菌落的特點濕、粘、半透明、易挑起、質地均勻、內外正反顏色一致細菌群體形態(一)固體培養基上群體形態4.不同形態結構細菌的菌落的特點球菌菌落:小、圓、隆起、邊緣整齊桿菌菌落:較大、較圓鞭毛菌菌落:大、扁平、形態不規則或邊緣多缺刻芽孢菌菌落:不透明、粗糙、多褶皺、邊緣不規則莢膜菌菌落:光滑、粘稠、濕潤(透明蛋清狀)6.菌落的用途

分離純化

分類鑒定

細胞計數

選種與育種5.影響菌落特征的因素

細胞結構和生長行為

鄰近菌落影響菌落的大小

培養條件(尤其是培養基成分)(二)半固體培養基上(內)群體形態穿刺接種運動能力明膠液化(三)液體培養基中的群體形態渾濁(Turbidity)沉淀(sediment)菌膜(菌醭)(pellicle)菌環(scum)氣泡色澤???細胞特征、相對密度、運動能力、對氧氣等不同2.2.1.6食品中常見的細菌(自己閱讀)銅綠假單胞菌菌落圖及形態圖1.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形態:G-桿狀,一根鞭毛,運動,不產芽孢。生長溫度:最低5℃或更低作用:致病;冷藏食品變質用途:分解有機物質(如污染物)能力強2.醋酸桿菌屬(Acetobacter)

個體形態:G-,短桿,老齡菌G+,單生、成對或鏈狀,無芽孢,有鞭毛,培養時間長易形成絲狀、彎曲、棒狀等多種畸形。專性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30-35℃最適pH:5.4~6.3用途:醋酸發酵

惡臭醋桿菌(AS.1.41)巴氏醋酸菌(滬釀1.01)4.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形態:G+,球狀,成對或成鏈最適生長T:40~41℃用途:酸奶發酵劑3.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

(改名為德氏乳桿菌保加利亞亞種)

形態:G+,桿狀(常為長桿),成單或成鏈,最適生長T:40~43℃

用途:酸奶發酵劑

形態:G+、彎曲和常分叉的桿菌,專性厭氧(哺乳嬰兒糞便,能在腸道定植的益生菌)最適生長溫度:37℃

用途:微生態調節劑5.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6.大腸埃希氏菌(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形態:G-,短桿最適生長溫度:37℃用途:食品衛生重要指示菌,作為糞便污染指標來評價食品的衛生質量7.沙門氏菌(Salmonella)形態:G-,短桿最適生長溫度:37℃作用: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8.芽孢桿菌(Bacillus)個體形態:

G+桿狀,周生鞭毛,有芽孢(橢圓到柱狀,中生到近端生,芽孢囊不膨大)

菌落形態:粗糙,不透明,擴張,污白色

用途:α-淀粉酶(BF7658)蛋白酶(AS1.398)

桿菌肽(bacitracin,對G+有抑制作用)

枯草芽孢桿菌9.梭狀芽孢桿菌屬(Clostridiium)肉毒梭狀芽孢桿菌:肉類罐頭,食物中毒解糖嗜熱梭狀芽孢桿菌:果蔬罐頭變質食物中毒,化膿感染Staphylococcusaureus

2.2.2放線菌(Actinomycetes)放線菌與人類生活及生產的關系形態結構菌落特征繁殖幾種常見的放線菌

放線菌與人類生活及生產的關系以孢子或菌絲狀態廣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最多,其代謝產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產生種類繁多的抗生素(在已報道過的近萬種抗生素中,約70%由放線菌產生;而其中90%由鏈霉菌屬產生)。產生維生素(B12)、酶制制(葡萄糖異構酶,蛋白酶);在甾體轉化、石油脫蠟、烴類發酵、污水處理等方面也有應用。少數寄生型放線菌可引起人、動物(皮膚、腦、肺和腳部感染)、植物(如馬鈴薯和甜菜的瘡痂病)的疾病。放線菌菌落中的菌絲常從中心向四周輻射狀生長,并因此得名“介于細菌與絲狀真菌之間又接近細菌的一類絲狀單細胞原核生物”土壤中分離的放線菌卡拉霉素鏈霉菌游動放線菌諾爾斯氏鏈霉菌放線菌的形態構造放線菌是具有菌絲、以孢子進行繁殖、G+的一類原核微生物,屬于真細菌范疇。多核的單細胞,大多由分枝發達的菌絲組成菌絲直徑與桿菌類似,約1mm細胞壁組成與細菌類似,G+

(少數陰性)細胞的結構與細菌基本相同按形態和功能可分為營養、氣生和孢子絲三種。

1.營養菌絲

又稱為初級菌絲體、一級菌絲體或基內菌絲,匍匐生長于培養基內,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營養物。

營養菌絲一般無隔膜;直徑0.2~0.8m;長度差別很大;短的小于100m,長的可達600m;

有的產生色素:黃、橙、紅、紫、藍、綠、灰、褐、黑等,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性色素局限于菌絲,水溶性色素可在培養基中擴散。2.氣生菌絲

又稱為二級菌絲體。營養菌絲體發育到一定時期,長出培養基外并伸向空間的菌絲。3.孢子絲

當氣生菌絲發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絲即為孢子絲,又名產孢絲或繁殖菌絲。

氣生菌絲營養菌絲(基內菌絲)孢子絲

放線菌菌落形態示意圖

菌落特征產生大量分枝氣生菌絲菌種(如鏈霉菌屬)的菌落:干燥,不透明,質地致密,小而不蔓延,上覆不同顏色的干粉(孢子),正反顏色常不一致,與培養基結合緊密,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不產大量菌絲體的菌種(如諾卡氏菌屬):菌落外形與細菌接近,粘著力差,粉質,針挑起易粉碎

繁殖方式菌絲斷裂:液體培養無性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橫隔分裂間隙橫隔;縊縮壁;有鞭毛(運動);無鞭毛諾卡氏菌圖2-21放線菌的孢子形態

1.光滑型及粗糙型球狀2-4.光滑型、橢圓形瓜子型及柱狀5.疣突型6-7.刺型橢圓形8.毛發型

圖2-22放線菌的孢囊形態1.螺孢囊(球狀)2.不規則形3.莢狀4.瓶狀5.裂葉狀6.并列單孢子孢囊7.雙孢子孢囊8.指狀孢囊

幾種常見的放線菌(參見教材p37)諾卡氏菌屬(Nocardia)基質菌絲;斷裂;生產抗生素(利福霉素)、石油脫蠟、烴類發酵、處理含氰廢水。鏈霉菌屬(Streptomyces)菌絲發達;生產抗生素(鏈霉素、紅霉素、四環素)、維生素、酶及酶抑制劑等分生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長出1-3個芽管。繁殖菌絲(孢子絲)孢子絲釋放分生孢子小單孢菌屬(Micromonspora)基質菌絲,小分支,其頂生一個孢子,慶大霉素。其它原核微生物類群一、藍細菌二、立克次氏體三、衣原體四、支原體藍細菌:一類進化歷史悠久、G-、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形成葉綠體)、能進行產氧型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立克次氏體:大小介于通常的細菌與病毒之間,在許多方面類似細菌,專性寄生于真核細胞內的G-原核生物。支原體:介于一般細菌與立克次氏體之間,天然無壁、獨立營養、形體最微小、細胞膜含有固醇,最小的可獨立生活的G-原核微生物。能通過細菌過濾器。衣原體:介于立克次氏體與病毒之間,能通過細菌濾器,在真核細胞內專性能量寄生的一類原核微生物。“三體”相同點:1)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的原核生物;

寄生性:強弱

病毒衣立支細菌

大小:小大2)具細胞結構;3)含DNA、RNA兩種核酸,有核糖體,G-;4)二等分裂繁殖,有致病性;5)對常用抗生素/化學藥物敏感(支原體對青霉素例外),均怕熱不怕冷。“三體”不同點:

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能在體外獨立生活專性細胞內寄生專性細胞內寄生的最小生物光鏡勉強可見光鏡可見光鏡勉強可見無細胞壁有有細胞膜含甾醇不含不含可通過細菌濾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