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單篇梳理3t文2T桓晉文之事
[復習重點]1.積累并記牢120個實詞中的“愛”“若”“徒”“宜”四字及次常用字
“御”。2.翻譯重點句子。
基礎積累奠基高考
一、基礎夯實
(第1段)齊宣王問日:“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第2段)孟子對日:“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末之聞也。不?,
則王乎?”
(第3段)日:“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第4段)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p>
(第5段)日:“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第6段)日:“可?!?/p>
(第7段)目:“何由知吾可也?”
1.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無以()②王()
答案①不得已②行王道以統一天下
2.翻譯畫線的句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養民而施行王道以統一天下,沒有人能抵擋他。(得分點:保、王、御,賓語前置句)
(第8段)日:“臣聞之胡能日: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日:'牛何
年?'對日:'將以釁鐘。'王曰:'令之!吾不忍其轂穌,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日:'然
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號之。'不識有諸?”
(第9段)日:“有之?!?/p>
(第10段)日:“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p>
(第11段)王日:“然,旗有百姓者。齊國雖碣少,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轂穌,若無罪
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p>
3.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之()②舍()③易()
④誠()⑤褊?。ǎ?/p>
答案①往②釋放③替換④的確⑤狹小
4.翻譯畫線的句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不忍心看它恐懼戰栗的樣子,這樣沒有罪卻走向受死的地方。(得分點:轂棘、就)
(第12段)曰:“王無號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佟率知之?王若哆其無罪而就
死地,則牛羊何拷焉?”
(第13段)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第14段)日:“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
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也盡也?!?/p>
5.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異()②彼()③惡()④隱()⑤擇()⑥庖廚()
答案①對……感到奇怪②他們③疑問代詞,怎么、哪里④痛惜,哀憐⑤區別
⑥廚房
6.翻譯畫線的句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不是吝惜錢財而用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百姓認為我吝嗇是理所當然的啊。(得分
點:愛、易,主謂倒裝句)
(第15段)王說,目:“《詩》云:'他人有心,予甘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
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第16段)日:“有復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叩足以察秋毫之
末,而不見號哥。,則王性之乎?”
(第17段)日:“否?!?/p>
7.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忖度()②復()③明()④輿薪()⑤許()
答案①揣測②稟報③視力④整車的柴火⑤認可
8.翻譯畫線的句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想不出是為什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是有
所觸動?。。ǖ梅贮c:乃、反、戚戚)
(第18段)''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物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
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
也。”
(第19段)日:“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
(第20段)日:“挾太山以超北海,帶人日:'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
人口:,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
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詩》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
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
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
(第21段)“孫王興甲兵,危士臣,如孥于諸侯,然后他于心與?”
(第22段)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p>
(第23段)日:“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第24段)王笑而不言。
9.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獨()②語()③舉()④權()⑤度()⑥度()
⑦抑()⑧構怨()⑨快()
答案①偏偏,卻②告訴③拿④稱量⑤丈量⑥考慮⑦表示反問,相當于“難道”
⑧結怨⑨痛快
10.翻譯畫線的句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大王不能統一天下,不屬于挾著泰山躍過北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一天下,
屬于為長者按摩肢體一類的事。敬愛自家的老人,從而推廣到(敬愛)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
家的小孩,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小孩: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轉動。(得分點:第二個“王”,
第一個“老”“幼”)
(第25段)日:“為心甘不足于口與?擎哆不足于體與?可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
足聽于耳與?佟矍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
(第26段)日:“否,吾不為是也?!?/p>
(第27段)曰:“①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
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第28段)王日:“若是其甚與?”
(第29段)日:“吊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
力而為之,后必有災?!?/p>
(第30段)日:“可得聞與?”
(第31段)日:“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
(第32段)日:“楚人勝?!?/p>
(第33段)日:“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之地,
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手亦盡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
之診,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11.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肥甘()②輕暖()③抑()④便嬖()⑤殆()⑥蓋()
⑦反()⑧涂()
答案①美味的食物②輕軟暖和的衣服③或者,還是④君主左右受寵愛的人⑤恐怕,
可能⑥同“盍”,何不⑦回到⑧同“途”,道路
12.翻譯畫線的句子
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既然這樣,那么,大王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辟疆土,使秦楚來朝見,
統治中原地區,安撫四方的少數民族。(但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欲望,就像爬上
樹去找魚。(得分點:朝、蒞、中國、若)
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下那些想要(表示)憎恨他們的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大王訴說。(得分點:疾、赴)
(第34段)王日:“吾慢不能獨中足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第,請手不
之?!?/p>
(第35段)日:“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
放辟邪侈,無不為已。?陷于罪,然后從而事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①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
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
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蹲,奚暇薦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
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
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②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
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p>
13.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憎()②進于是()③不敏()④嘗試()⑤及()⑥刑()
⑦贍()⑧治()
答案①不明事理,糊涂②達到這一步③愚鈍④試行⑤等,等到⑥處罰⑦養活
⑧講求
14.翻譯畫線的句子
①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英明的君主規定老百姓的產業,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父母,下能養活妻子兒女,
豐年時能豐衣足食,荒年時也不致餓死;然后驅使他們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著國君
走。(得分點:制、畜、妻子、兇)
②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慎重辦理學校教育,拿善事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告誡他們,頭發花白的老人不
會在路上背著或頂著東西。(得分點:謹、申、頒)
二、重點梳理
1.120個實詞積累、識記
⑴愛
亶愛愛愛
小篆隸書繁體楷書簡體楷書
“愛”繁體字寫作“愛”,形聲字,據《說文解字》和小篆字形,從攵部,悉(加)聲。本
來是行走的意思,后來假借來表示仁愛、給人以恩惠的意思。
義項例句
①齊國雖褊小,吾何震一牛
②擘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
③明智而忠信,寬厚而蒙人(《過秦論》)
④予獨掌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⑤羨慕,欣賞吾夏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李白《贈孟浩然》)
答案①吝嗇、舍不得②疼愛③愛護④喜愛、喜歡
【識記方法】“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
以“愛護”。由“喜歡”可推出“親愛的、心愛的”(如“愛女”)。
【閱讀小遷移——解釋加點字】楚人號(寵愛)其子,雖號(吝惜)錢財,于其子之求而無不應。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風,獨室(喜愛)菊,眾人室(愛慕)其高潔,稱之。
⑵若
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
“若”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跪著的人舉著雙手在梳理自己蓬亂的頭發。表示順,后借
用作“像,假如”等義。
義項例句
?其著是,孰能御之
②以著所為,求若所欲
③王芳隱其無罪而就死地
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彼與彼年相茬也(《師說》)
⑦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⑧若未淫雨霏霏(《岳陽樓記》)
答案①像②如此③如果④你、你們⑤比得上⑥相當、差不多⑦如果⑧用于
句首以引起下文,至于
【識記方法】“若”的本義是“順從”,“順從”是按照已有的規定行事,因此可以引申出
“如同、好像”義。同樣的,和“如”一樣,在這個意義上還可以引申出“及、至I」、比得上”
義。
【閱讀小遷移——解釋加點字】韓愈見李蟠若(像)自己年少之時,收為弟子,對其兄日:“若
(你們)雖年長,聞道未必先汝弟,汝弟雖幼,未必不若(比得上)汝等。汝若(如果)勤學不輟,
則可智明也。”
⑶徒
社徒徒
小篆隸書楷書
“徒”是形聲字,小篆從“走”部(即L),土聲(聲母、韻母相同),表示步行。
義項例句
①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
②知子之修,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③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
④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孔雀東南飛》)
⑤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資治通鑒》)
⑥隨從日與其徒上高山(《始得西山宴游記》)
⑦步兵帥徒以往(《左傳》)
⑧步行舍車而使(《周易》)
答案①門徒,弟子②同類的人③囚徒,服役的人④徒然,白白地⑤只,僅僅
【識記方法】“徒”的本義是“步行”。“步兵”就是步行的。步行沒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故有“空”義,進一步引申出“徒然,沒有效果”;步行還有“只”用腳走的內涵,故又虛
化成“只、但、僅僅”等義。
【閱讀小遷移——解釋加點字】陳涉本是氓隸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年(這些人)。而與士卒同
甘苦,戰時常舍車而移(步行)。得天下后,邀其幼時之友至,卒不見,其友彼(白白地)見欺,
日:“涉徒(空)有帝王之名,而吾心中徒(只)記舊時之誼也?!?/p>
⑷宜
iSas
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
“宜”是會意字,甲骨文外邊是“且”字(像古代一種祭祀禮器),里邊上下都是“肉”字,
合起來指祭祀時盛放祭品的禮器。表示古代的祭祀禮器,后引申為“合適、適宜”義。
①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②合適,適宜事已布告諸侯,諸侯皆以為宜(《史記》)
③似乎,大概今陰陽不調,亶更歷之過也(《漢書》)
④事務,事情悠悠非吾匹。疇肯應俗宜(嵇康《述志》)
答案①應該,理所當然
【識記方法】“宜”有“適合、適宜”之意,既然是“適合、適宜”的,那就“應該、應當”
這樣做了。
【閱讀小遷移——解釋加點字】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因淮南之地享(適合)橘
生長也,是故,橘富(應當)植于淮南。
2.通假字
例句本字及意義
①王說,曰:……
②為長者折枝
③刑于寡妻
④年亦反其本矣
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
⑥放辟邪侈,無不為弓
⑦然后從而刑之,是因民也
⑧領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答案①同“悅”,高興②同“肢”,肢體③同“型”,典范、榜樣,這里用作動詞,
做榜樣④“蓋”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⑤同“途”,道路⑥同“矣”,
表示確定語氣⑦同“網”,這里用作動詞,張網捕捉,比喻陷害⑧同“斑”,“斑白”
即花白
3.古今異義詞
詞語例句解析(古今義)
古義
①以及老吾老,以業人之老
今義連詞,連接并列的詞或詞組
古義
②妻子不推恩無以保妻干
今義男女兩人結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義
③中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
答案①……的原因②妻子兒女③中原地區
4.多義實詞
詞語例句意義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以御于家邦
御
③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赤壁賦》)
④御旨、御膳
答案①阻擋②治理③駕④與皇帝有關的事物
5.詞類活用
例句活用類型及釋義
①然后從而刑之
②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③然而不手者,未之有也
④為肥甘不足于口與?等媵不足于體與
⑤是以君子匹庖廚也
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紗普幼,以及人之幼
⑦抑王當甲兵,管士臣
⑧期秦楚
⑨以一眼八
答案①名詞作動詞,處罰②名詞作動詞,穿③名詞作動詞,稱王,統一天下④形容
詞作名詞,肥甘,指美味的食物/輕暖,指輕軟暖和的衣服⑤形容詞作動詞,遠離,不接近
⑥形容詞作動詞,老,敬愛/幼,愛護⑦使動用法,興,使……興起/危,使……處于險境
⑧使動用法,使……朝見⑨使動用法,使……臣服
6.特殊句式
例句句式特點(請指出標志詞)
①申之以孝悌之義
②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③百姓之不見保
④莫之能御也/未之有也
⑤夫子之謂也/一羽之不舉
答案①狀語后置句標志詞:以②主謂倒裝句"百姓之謂我愛也”是主語“宜乎”
是謂語③被動句標志詞:見④賓語前置句標志詞:莫(否定詞)、未(否定詞)、之(代
詞賓語)⑤賓語前置句標志詞:之
7.文化常識
(1)《孟子》為記述孟子言行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編成。該書詳實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
言論和事跡。
⑵謹庠廳之教
庠序:古代的,后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史記?儒林列傳》:“聞三代之道,鄉
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日庠?!薄稘h書?董仲舒傳》:“立大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
于邑?!?/p>
答案(2)地方學校
【特別小練習】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日:“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
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
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于斯役,而無以離于禍患也。何必
異于織縝而食中道廢而丕為寧熊我其夫于而去不乏根食哉女則廢其所食,男則墮于修德,不
為竊盜,則為虜役矣?!泵献討?,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節選自《列女傳》)
A.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B.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C.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D.何以異于織績而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
答案B
解析“織績而食”中,“而”是表修飾的連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A項?!捌浞蜃印弊?/p>
“衣”的賓語,中間不應斷開,排除C項;應在“其夫子”后斷開,排除D項。故選B。
【參考譯文】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么
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泵夏福ㄒ娝麩o所謂的樣子)就用剪刀把織
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么要這樣。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
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多問才能增長知識,因此平時能平安無
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于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以避
免禍患。這和依靠織布而生存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假如中途廢棄而不做,哪能使她的丈夫和
兒子有衣服穿并且長期不缺乏糧食呢?女子若失去她賴以生存的技藝,男子若對修養德行懈
怠,那么她(他)不是去做小偷,就是被俘虜、被奴役?!泵献勇牶蠛芎ε拢源?,從早到晚
勤學不止,把子思當作老師,終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拓展訓練走進高考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甲
孟軻,鄒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逼演蔓齊宜壬富工丕熊用運梁樊惠玉丕果與言則
見以為迂匹而闞于賽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
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令小連帶,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
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
子》七篇。其后有鄒子之屬。(節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乙
孟子見梁惠王,王日:“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日:
'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歹零之國弒其君
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苞
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屢。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義,而
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日:“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
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①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②。壯
者以暇日修其季忸g停,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⑧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丙
孟子嘗有言矣:“人能充其無欲害人之心,而仔不可勝用也。人能充其無欲為穿寄④之
心,而不不可勝用也?!?..故日:其道始于至粗,而極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
毫厘有所必計。嗚呼,此其所以為孟子歟!后之觀孟子者,無觀之他,亦觀諸此而已矣。
(節選自蘇軾《孟軻論》)
【注】①比:替。②耨(nbu):鋤草。③梃:棍棒。④穿寄(yii):穿墻(偷盜)。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
答案B
解析“不能用”的主語是“宣王”,“適梁”的主語是“孟子”,因此應在“不能用”后
斷開,排除A、C兩項?!安还浴敝械摹肮弊鲃釉~,意思是“認為……有成效”,故
“所言”作“果”的賓語,應在其后斷開;人名前后一般停頓,虛詞“則”前一般停頓,排
除D項。故選B。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合從連衡:戰國時六國諸侯聯合抗秦的謀略,稱為“合縱”;秦國聯合一些諸侯進攻另
外一些諸侯國的謀略,稱為“連橫”。從,同“縱”;衡,同“橫”。
B.萬乘:兵車萬輛。表示軍事力量強大。按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車萬乘,諸侯出兵車千
乘,所以后世以“萬乘”稱天子。
C.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內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
儒家倡導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對父母要孝順。
D.仁義:儒家的重要倫理范疇,本意為仁愛與正義。備受孟子推崇,與“禮、智、信”合
稱為“五常”。
答案C
解析“'孝悌’指的是對父母要孝順”錯。“孝”是指孝順父母,“悌”是指友愛兄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張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納,因為當時各國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
而孟子對此是深惡痛絕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書立說。
B.孟子面對梁惠王利國的急切心態,先表明自己施行仁義的觀點,然后運用比喻論證來闡
明施行仁義的意義,最后指出施行仁義的具體措施。
C.孟子批評那些不實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評了梁惠王“東
敗于齊”“西喪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蘇軾認為孟子推崇的仁義之道,并不神秘高深,而只是從最粗淺的辦法做起,不害人、
不偷盜而已。因此孟子的觀點不是靠空虛的道理來支撐,而是更簡潔明了,易懂易行。
答案C
解析“直接地批評了梁惠王”錯。孟子并未直接地批評,而是從施行仁政就會讓百姓主動
歸順,不必引起戰爭的角度來委婉告知梁惠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魘。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如之何則可?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以道義為后卻以利益為先,那他們不爭奪是不會滿足的。沒有講求仁的人卻拋
棄自己父母的,也沒有講求義的人卻輕慢自己君王的。
(2)(對此)我深感恥辱,想要為死難者完全洗刷此恨,要怎么辦才好呢?
解析(1)“茍”,如果;“后”“先”,意動用法,把……放在后面,把……放在前面;“俺”,
滿足;“遺”,拋棄;“親”,父母;第二個“義”,名詞作動詞,講求義;“而”,卻;
第二個“后”,活用為動詞,輕慢、瞧不起。
(2)“恥”,意動用法,把……當作恥辱;“愿”,愿意;“比”,替、為;“一”,全、都;
“灑”,洗刷;“如之何”,對這怎樣做(辦),“之”代指上面“替所有的死難者報仇雪恨”
之事。
5.梁惠王想洗雪恥辱,向孟子詢問對策。孟子給出的建議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建議梁惠王對百姓施行仁政,在物質生產方面,省刑罰、薄賦稅、深耕易耨;在
教育方面,要修養孝悌忠信的品德。
解析從“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中得出,在物質生產方面,應該
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從“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
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
散。彼陷溺其民”得出在教育方面,要修養孝悌忠信的品德。
【參考譯文】
甲
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當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
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會復習課堂筆記試題及答案
- 無障礙欄桿施工方案設計
- 商超貨架防水施工方案
- 2024較難項目管理試題及答案
- 協會 日常運營方案范本
- 2024年微生物檢驗的科技趨勢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復習方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際國內經濟政策的比較試題及答案
- Explore核心農業技術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證券從業資格證國際金融市場試題及答案
- 揭陽市交通分析報告
- 學習有法貴在得法 高二上學期學法指導主題班會
- 初中八年級英語課件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 跨境數據流動與治理
- 《水工建筑物介紹》課件
- 300t汽車吊起重性能表
- 臨床營養學基礎知識課件
- 《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的演說》《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聯讀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銀行內部賬戶風險分析和管控建議
- 軟件開發類投標項目全套解決實施方案模板
- 七下人教版語文《紫藤蘿瀑布》知識點預習內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