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易錯點13詩歌鑒賞之手法運用
目錄
01易借陷阱(2大陷阱)
02舉一反三
【易錯點提能一】知識網絡沒有建構
【易錯點提醒二】答題思路不夠清晰
03易錯題通關(真題+模擬)
易錯陷阱1:知識網絡沒有建構
【分析】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這是中考的必考題,也是最易出錯的題目。考生容易
犯用錯術語、理解不當、分析有誤等錯誤。
【避坑技巧】
1、構建清晰完整的知識網絡圖。
中考考查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考生要構建清晰完整的知識網絡圖,并牢牢識記。在中考題
中,常考的古代詩歌表達技巧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感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角度(俯視/仰視/遠景/
近景)]、議論、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等)]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象征、襯托(正襯、反襯)、渲染、聯想、動
靜關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情景關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哀
景襯樂情)虛實相生、以小見大、點面結合等。
(4)篇章構思: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總分結構、過渡照應、伏筆鋪墊、首尾
照應等。
2.直接辨認和逐條對照相結合。考生在答題時,有的詩歌語句運用的表達技巧特征明顯,
能夠直接辨認,如“鳥鳴山更幽”顯然是襯托(以動襯靜)。有的詩歌語句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面
特征不明顯或者在平時復習時很少涉及,這就需要考生回顧表達技巧知識網絡圖,逐條對照辨
認,選擇最恰當的表達技巧。
易錯陷阱2:答題思路不夠清晰
【分析】
考試過程中,由于對知識點的把握不牢,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尤其是答題思路不夠清晰,
感覺這題會,又拿不到分,感覺很是可惜,這是因為我們對其答題思路不夠清晰造成的。
【避坑技巧】
1、明確提問模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2、熟悉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說明作者是怎樣運用了這種
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易錯點提醒一】知識網絡沒有建構
【例1】(2023?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賞析《雁門太守行》,回答各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詩的結尾很有特點,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答案】示例:詩的結尾運用燕昭王黃金臺上延攬天下賢士的典故,抒發了官軍全體將士忘身
報國的情感。
【解析】本題考查詩文理解及詩文中蘊含的作者情感。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意思是:為報答國君招納重用賢才的誠意,揮舞著利劍甘
愿為君王血戰到死!“黃金臺"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筑。《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筑高臺,
置黃金于其上,廣招天下人才。后用來指招攬賢士的地方。尾聯借用典故,表達了將士們不畏
生死,面對戰爭毫不畏縮,將士們愿意為了國家統一,將生死置之度外(誓死報效國家)的英
雄氣概,同時表達了詩人勇往直前,愿以死報國(立志報國)的決心。
【易錯點提醒二】答題思路不夠清晰
【例2】(2023?山東德州?中考真題)
定風波?幕春漫興①
辛棄疾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攏。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注】①作者閑居帶湖之作。
襯托手法在這首詞中很突出,請結合句子加以分析。
【答案】少日逢春的狂歡襯托老去逢春的孤寂,突出了詞人帶湖生活的悠閑和淡淡的落寞心情。
【解析】本題考查寫作手法。
上闕以“少日"襯托"老去"。"老去"是現實,"少日"是追憶。少年時代,風華正茂,一旦春天來
臨,更加縱情狂歡,其樂無窮。形容"少日春懷",用了"似酒濃",給人以酒興即將發作的暗示。
繼之以"插花""走馬〃,狂態如見。而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憶中才能出現。
眼前的現實則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懷不是“似酒濃",而是"如病酒同樣用了一
個“酒"字,而"酒濃"與"病酒"卻境況全別。"老去逢春如病酒"極言心情不佳,毫無興味,不要
說"插花走馬",連酒也不想喝了,突出了詞人的落寞心情。
A組中考真題
(2023?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賞析《雁門太守行》,回答各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李賀作詩,工于設色,陸游就曾說他的詩“五色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結合首
聯中表現色彩的詞語,發揮想象,描繪這兩句呈現的畫面。
2.詩的結尾很有特點,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答案】1.示例:敵軍滾滾而來,黑壓壓一片,猶如烏云翻騰,幾乎要摧毀城墻;我軍嚴陣
以待,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2.示例:詩的結尾運用燕昭王黃金臺上延攬天下
賢士的典故,抒發了官軍全體將士忘身報國的情感。
【解析】L本題考查詩句翻譯和語言表達。答題要點:用自己的話描述《雁門太守行》全詩
中表現色彩的詞語所展現的畫面,要抓住景物和色彩,結合主題和氛圍,合理想象,運用細膩
的語言描繪,突出色彩性。首聯意思是: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城墻仿佛將要坍塌;
我軍嚴陣以待,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可抓住"黑、金”等顏色和景物"云、光"等描繪。
描繪時,可以加上想象,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使得畫面更加形象生動。
示例:敵軍好像烏云一般壓城襲來,城墻仿佛要坍塌,鎧甲迎著云峰中擠出的金色光線,如金
色的鱗片,閃閃發光。
2.本題考查詩文理解及詩文中蘊含的作者情感。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意思是:為報答國君招納重用賢才的誠意,揮舞著利劍甘
愿為君王血戰到死!"黃金臺''相傳戰國燕昭王所筑。《戰國策?燕策》載燕昭王求士,筑高臺,
置黃金于其上,廣招天下人才。后用來指招攬賢士的地方。尾聯借用典故,表達了將士們不畏
生死,面對戰爭毫不畏縮,將士們愿意為了國家統一,將生死置之度外(誓死報效國家)的英
雄氣概,同時表達了詩人勇往直前,愿以死報國(立志報國)的決心。
3.(2023?黑龍江?中考真題)詞中"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都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結尾句
表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
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
射天狼。
【答案】運用典故(引用典故、借用典故)的寫作手法。作者在結尾句表現了自己要報效國家、
關心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
【解析】本題考查表現手法及內容理解。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意思是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親自殺一
頭老虎,像孫權一樣給大家看看。運用“孫權射虎”的典故,是蘇軾以孫權自比,表達豪放之氣。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意思是:朝廷什么時候才能派人拿著符節來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遣
馮唐"出自《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
出擊,所殺甚眾,后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馮
唐代為辯白后,認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帶著傳達圣旨的符節)去赦免魏尚的罪,
讓魏尚仍然擔任云中郡太守。蘇軾仕途坎坷,此時調任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
朝廷的信任,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表現了詞人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
殺敵報國的豪情。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我要緊握強弓,把對敵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圓如
滿月的弓上,看準西北的敵人,狠狠地射去。此句運用比喻修辭,把拉開的雕弓比作滿月;“天
狼”:星名,傳說天狼星"主侵略",喻指侵擾西北邊境的西夏軍隊。作者化用“射天狼”典故,表
現了詞人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美好的愿望。
(2022?寧夏?中考真題)
初秋行圃?
〔宋〕楊萬里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聽來咫尺②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注:①行圃:指在園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4.下面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詩歌前兩句寫夕陽看似無情,其實最有情,正催著園子里樹上的蟬鳴叫。
B.詩歌的后兩句寫蟬鳴仿佛就在身邊,可是去尋找時,蟬卻不鳴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
來找它。
C.這首詩用寥寥數語描寫了初秋時節夜晚的情致,同時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的感受。
D.這首詩極為平淡,卻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蘊含理趣。
5.本詩寫作手法多樣,請你作簡要分析。
【答案】4.C5.寫景與敘事相結合;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景物賦予人的情感;語言
平淡(樸實),情味悠長,充滿詩情畫意;視覺與聽覺結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對即可)
【解析】4.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C.根據文題“初秋行圃”,詩文首句“落日無情最有情”可知,這首詩描寫的是初秋時節傍晚的情
致,而非“夜晚";
故選C。
5.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理解。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意思是:落日看來好像無情卻最有情,催促千樹萬樹上的
蟬在傍晚時一齊鳴唱。"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意思是:聽著聲音近在咫尺,卻無
法找到它們,一旦尋到它的近旁,卻又沒有了聲響。據此可知,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敘事,手
法是寫景與敘事相結合;
前兩句中的"有情"和"催"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景物賦予人的情感;
“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寫自己循聲找蟬的情態,語言平淡(樸實),情味悠長,
充滿詩情畫意;
"落日""萬樹"是所見,"蟬鳴”是所聞,可見視覺與聽覺結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B組最新模擬題
(2023?云南玉溪?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
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
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L"用典寓意”是古詩詞常用的寫作手法,請任選本詞中一個典故分析其表達效果。
2.“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示例一: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感嘆祖國處于危難之中。
示例二:"青衫濕”化用唐代詩人白居易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淚落青衫的典故,感嘆自己找不到
知音。2.寫出了詞人理想抱負不為凡夫俗子所理解的處境,表現了詞人遭遇挫折和磨難
時的豪爽胸襟。
【解析】1.本題考查用典的作用。
《滿江紅》這首詞中,多用典故,不僅豐富了詞作的內涵,更有助于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比
如"四面歌殘終破楚〃:國家四面受敵,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這里是指列強逼近,中國前途危
殆。此處用《史記?項羽本紀》“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故事,以古喻今,痛斥清政
府腐敗而招帝國主義列強對我中華的蠶食瓜分,中國前途危險。結尾一句"青衫濕":失意傷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詩義。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
服以青,為官職最低的服色。結合前一句“何處覓知音"可知,詞句表達了一種知音難覓的情懷;
再從詞的下片的內容分析,下片主要是詞人回想以前的生活和以前生活在家庭里的情形,表達
了詞人沒能沖出家庭、走向社會、參與革命斗爭的憂郁和感慨。
2.本題考查詞人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題首先了解這句詞的意思,然后結合前后內容來分析其中的情感。“俗子胸襟誰識我?
英雄末路當磨折〃的意思是: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
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這兩句抒發了詞人不被世人理解的苦悶,也表達出即使遭遇磨難仍要以
英雄自勉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2024?河北滄州?一模)閱讀下面甲乙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問題。
【甲】仲春郊外【乙】錢塘湖春行
王勃白居易
東園垂柳徑,西堰落花津。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初晴山院里,何處染囂塵。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⑴下列對甲乙兩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首聯描寫詩人信步走到東園、走過西堰,發現處處春意盎然。
B.甲詩頸聯詩人從時間長、空間廣兩方面寫春光無處不在。
C.乙詩描繪了錢塘湖畔美好的早春風光,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D.乙詩頷聯從仰視角度寫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忙,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⑵甲詩"何處染器塵"用反問手法,抒發詩人怎樣的的思想感情?
⑶有人評價“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與"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有異曲同工之妙,
試從動詞的角度作簡要分析。
【答案】(1)B
⑵強烈地表達了詩人超塵出俗、思歸田園的思想感情。
(3)"飛""戲"二字生動地寫出了鳥兒叫醒村莊,魚兒在水中嬉戲報春的情形;"爭""啄"生動形象
地寫出春日里鶯鬧燕忙的勃勃生機。這幾句詩都傳達出詩人面對大好春光時欣喜萬分、輕松愉
快的心理感受。
【解析】(1)本題考查內容和理解。
B.有誤,甲詩頷聯“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意思是好風景已經連續多月了,這里的美景是
周圍所沒有的。詩人從時間長、空間廣兩方面寫春光無處不在。而頸聯“鳥飛村覺曙,魚戲水
知春"生動寫出鳥兒叫醒村莊,魚兒在水中嬉戲報春的情形,表達了詩人對春光的喜愛與贊美
之情。
故選Bo
(2)本題考查詩人情感。
甲詩“何處染器塵”這句詩字面上是在詢問剛剛雨過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會染上世俗塵雜呢,
但實際上,這是詩人通過反問手法,強烈地表達了自己超脫塵世,渴望回歸田園的思想感情。
這里的"器"指的是生活中的用具,而“塵"則象征著世俗的紛擾和污染。詩人反問"何處染器塵”,
實際上是在表達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心境已經遠離了世俗的喧囂和紛擾,自己的心靈如同沒有被
塵埃污染的器具一樣清澈透明。
(3)本題考查詩句理解與賞析。
【甲】詩中,,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意思是鳥在村里飛翔,人們便感覺到天亮了;魚在水中
嬉戲,人們便知道春天來了。"飛戲''二字生動寫出鳥兒叫醒村莊,魚兒在水中嬉戲報春的情
形,表達了詩人對春光的喜愛與贊美之情。"覺""知"非常細膩、逼真地傳達出詩人面對大好春
光時欣喜萬分、輕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乙】詩"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
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
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描寫燕子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
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表現
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兩句中的動詞都十分精妙,都傳達出詩人面對大好春光時欣喜萬分、輕松愉快的心理感受。
(2024?陜西?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4.小語讀完此詩后,感受頗深。她認為“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請你
結合詩句分析小語這么說的原因。
5.我們常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而這兩句詩與本
詩的最后兩句都表現了對朋友的深厚情誼,請你分析它們各自的寫作手法。
【答案】4.[示例]"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中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兩種景物,"落盡的楊花"點
明了時令是"暮春",又因為"楊花"是漂泊無定的,“子規'’的叫聲悲哀凄慘,從而表現了王昌齡
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所以開頭一句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5.[示例]
本詩的最后兩句運用寄情于景和擬人的手法,詩人借助“明月"寄托自己對友人的思念,體現了
對友人的憂慮、關切和不舍;"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現友誼不受
時間、空間的限制,突出了詩人樂觀豁達的心境。
【解析】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楊花落盡子規啼"意為:柳絮落盡了,杜鵑也開始鳴叫了。其中“楊花”指的是柳絮,是漂泊無
定的;"子規"指的是杜鵑鳥,相傳其啼聲哀婉凄切。此句寫景兼點時令,詩人描寫漂泊無定的
楊花、啼聲凄涼的子規,融情于景,飽含著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詩的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
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
5.本題考查對比閱讀。
本詩最后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
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詩人與友人即將分隔兩地,月卻處處可以見到,所以詩人
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將"月''賦予人的情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想象新奇,風格浪漫;
友人被貶地處偏遠的的龍標,詩人的"愁”既有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又有對友人遠赴貶謫之地的
擔憂、牽掛、懷念,更有一層憂愁與無奈。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
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天涯"的距離也像“鄰居",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詩人勸慰友人不要因
分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是真摯的友誼不會因距離的遙遠而變淡,心永遠是在一起的;
意在表達真摯的友誼可以超越事件、空間的限制,滿含詩人的寬慰之意,意境曠達,抒發作者
樂觀豁達的情感。
(2023?山東德州?一模)【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
沙丘城①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②。
思君若汶水③,浩蕩寄南征久
【注】①沙丘城,位于山東汶水之畔,是李白在魯中的寄寓之地。②空復情:徒有情意。③
汶水:魯地河流名。④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說南征指南流之水。
6.古人說:“凡景語,皆情語。"【甲】詩中選取了、兩種意象,點明時節,
營造全詩的基調氛圍。【乙】詩中通過寫、特定的景物烘托出一種凄涼的意
境。
7.這兩首詩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和"思君若汶水,浩蕩資南征"兩句運用
了不同的修辭手法,請分別簡要分析手法其及作用。
8.兩首詩寫作境況不同,但都抒發了深厚的感情。請分析這兩首詩抒發情感的異同之處。
【答案】6.楊花子規古樹日夕/秋聲7.擬人,把明月當作使者,
抒發了詩人對朋友的無限懷念和深切同情的。運用了比喻,寄情于流水,抒發詩人別離杜甫以
后備感孤寂、備覺友誼珍貴繼而更加“相思”的情感。8.兩首詩都是作者寄贈友人之作,
都抒發了對友人深厚的感情。甲詩更側重抒發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乙詩表達在思念之情的同
時,寄托了詩人閑居沙丘時乏味、苦悶的心情。
【解析】6.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甲詩中"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規啼鳴之時,
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
"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烘托出
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
第三、四空,乙詩中“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意思是沙丘城邊有一顆蒼老古樹,在秋風中
日夜發出瑟瑟之聲。據此可知,詩中描繪了“古樹、日夕、秋聲”,選擇其中兩個作答即可。
據此填空即可。
7.本題考查重點詩句的賞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
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通過豐富的想象,作者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人格化,竟變成了一個了
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
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借此表達了詩人對王昌齡的同情和慰藉;
“思君若汶水,浩蕩資南征”的意思是我的思君之情猶如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緊隨著
你悠悠南行。通過豐富的想象,詩人寄情于流水,運用比喻的修辭,將思君之情猶比作這一川
浩蕩的汶水,照應詩題,點明了主旨,那流水不息、相思不絕的意境,抒發詩人別離杜甫以后
備感孤寂、備覺友誼珍貴繼而更加“相思”的情感,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韻味。
據此回答即可。
8.本題考查比較閱讀。
從“《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寄"可知,兩首詩都是作者寄
贈友人之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
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詩人以
描寫"楊花""子規"起筆,為全詩營造了悲涼的氛圍;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
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表達出作者對友人的深深同情和關切。
《沙丘城下寄杜甫》將思君之情猶比作這一川浩蕩的汶水,抒發詩人別離杜甫以后備感孤寂、
備覺友誼珍貴繼而更加“相思"的情感;詩中"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
秋聲"通過寫"古樹、日夕、秋聲''等景物景物寄托詩人在友人杜甫離開后閑居沙丘時乏味、苦
悶的心情。
據此回答即可。
(2023?湖北?一模)閱讀兩首古詩,回答問題。
【甲】
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榔葉落山路,積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乙】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①
陽月②南飛雁,傳聞至此回③。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④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⑤。
【注釋】①宋之問:唐代詩人,其詩是其流放欽州(治所在今廣西欽州東北)途經大庾嶺時,
寫在嶺北驛的一首五律。②陽月:陰歷十月。③至此回:傳說中冬季大雁南飛,至秦嶺而返,
故有雁飛不過嶺南的傳說。④瘴:舊指南方山林間濕熱致病之氣。⑤隴頭梅:嶺上的梅花。
9.【甲】詩的頷聯膾炙人口,是歷來傳誦的佳句,請你簡要賞析這兩句。
10.【甲】【乙】兩詩在寫景抒情上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兩首詩的內容具體分析這
種手法的運用及其好處。
【答案】9.示例一:從視覺、聽覺角度渲染了一幅清幽淡遠的晨景圖:雞聲噫亮,茅草店沐
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春的寒霜。營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體現了詩人
濃濃的思鄉之情。視聽結合,使畫面富有立體感。
示例二:通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
膩而又精致地描繪了出來:雞聲噫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足跡依稀,木板橋覆蓋著早
春的寒霜。簡潔而又全面地描摹出旅途見聞,營造了悲涼孤寂的氛圍。10.甲乙兩詩在寫
景抒情上都運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甲詩實寫早行之景,虛寫夢回故鄉所見,虛實結合,
拓展了詩的意境,抒發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乙實寫旅途見聞,虛寫望鄉所見,虛實結合。
拓展了詩的意境,使懷鄉之情更纏綿婉轉,感人肺腑。
【解析】9.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示例: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寫的是雞鳴之聲從月色朦
朧下的茅屋小店里響起,行人的足跡印在那木板橋的白霜上。兩句詩皆用名詞,代表了十種景
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內容涵蓋豐富,畫面多重組合,形神兼備的
渲染了一幅清幽淡遠的晨景圖,烘托了思鄉之情,既寫出了早行所見的景,也表現了旅客征途
的苦,還有那莫可名狀的愁,實在銷人魂魄。
10.本題考查表現手法。
《商山早行》中“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敘述了詩人啟程的時間和心情;“雞聲茅店月,人
跡板橋霜"寫詩人初離驛站之所見;"棚葉落山路,積花明驛墻”是寫早行一路之所見;"因思杜
陵夢,鳧雁滿回塘”繼上聯而來,是回寫早行之先夜晚所得夢境的,意思是看到枳花明艷、旭
日將升的動人景象。可知,全詩前面實寫早行所見,最后虛寫夢中所見,作者由實入虛,虛實
相生,相得益彰,"早行"之景與"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現。
《題大庾嶺北驛》開頭以比興入手,寫望雁思鄉,再寫嶺南境惡,更襯懷鄉情切。最后兩句由
寫景轉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意思是說:明晨踏上嶺頭的時
候,再望一望故鄉吧!雖然見不到她的蹤影,但嶺上盛開的梅花該是可以見到的。詩人沒有接
續上文去寫實景,而是拓開一筆,寫了想象,虛擬一段情景來關合全詩。這樣不但深化了主題,
而且情韻醇厚,含悠然不盡之意,令人神馳遐想。
(2023?河北保定?一模)閱讀下面這兩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
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點絳唇
程文海
短夢驚回,北窗一陣芭蕉雨。雨聲還住,斜日明①高樹。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霧,斷虹②猶怒。直入山深處
【注】①明:動詞,照亮。②斷紅:彩虹被如霧的山遮住了一部分,故稱“斷虹”。
11.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2.“波濤如怒"和"斷虹猶怒"中的兩個"怒”字都用得非常巧妙,請仿照下面示例,賞析“斷虹猶
怒"中的"怒"。
示例: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波濤如怒"中一個"怒"字把河水人格化,生動地寫出了波濤的洶涌
澎湃。烘托了作者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答案】11.對勞動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對統治階級的怨恨。12.運用擬人的手法。
“斷虹猶怒"中的"怒"字將彩虹人格化,生動地描繪了彩虹直入如霧的山深處的景象,用字極妙,
給詩句增添了一些靈動感。
【解析】11.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從“望西都,意躊躇"可知,作者西望長安發出無限感慨。長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唐大帝國
的國都,歷代有多少勵精圖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過宏圖,建樹過功業;也曾有過多少無道的
昏君,在此濫施淫威,虐殺人民,成為歷史的罪人。特別是人民群眾,曾在長安這塊土地上流
過多少血汗!這就是作者“意跣胭”的原因。對勞動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對統治階級的怨
恨之情可見一斑。
再從“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詩人直抒胸臆,發出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
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
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
代王朝的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
的無比憤慨。
所以,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對統治階
級的怨恨。
12.本題考查關鍵詞句的賞析。
可根據示例的句式進行鑒賞即可。示例從表現手法著眼,從“怒”的表達效果和表現情感兩方面
的賞析的。
《點絳唇》一詩,詞人以清新明麗之筆.從時間的流逝、空間的轉換、天氣的變化來展現夏日
黃昏時刻的特有景色,極盡大自然陰晴雨晦的變化之美。上片主要寫所聞所感。表現黃昏之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英語專四專項試題及答案
- 細致入微的衛生管理考試試題及答案
- 核酸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專業倫理考題及答案
- 藥師技能評估試題及答案
- 藥物研發的成本效益分析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方案論證試題及答案
- 深入解析2024心理咨詢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藥學基礎重要考點試題及答案
- 行路難測試題及答案
- 《碳排放權的概念與法律屬性探究綜述》3500字
- 浙江省J12共同體聯盟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 《VPN技術介紹》課件
- 【MOOC】空中機器人-浙江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
- 湖北公務員面試模擬28
- 專題01-比喻修辭(解析版)-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考點+答題技巧模板之記敘文
- 穴位注射療法
- 河南省2018年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北師大版(2019)必修 第三冊Unit 9 Learning Lesson 3 The Secrets of Your Memory教案
- 股東借款轉為實收資本協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