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輪備戰】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總復習精講精練(北京專用)
專題四:古代詩歌閱讀?情感表達類(解析版)
【古代詩歌閱讀】
北京市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專題從2016年開始固定為三道,兩道選擇題
和一道主觀題。考查的知識點有詩歌的理解與分析、詩歌賞析、詩歌意蘊、詩歌
的意象、詩歌的主旨和綜合對比理解作者情感等。
【情感表達類答題方法】
思想感情是詩歌的靈魂,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情感
分析題,不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還要進行分析。分析時,要緊扣主旨,分析有
據。
1.抓住兩種“情語”
⑴直接找出顯性“情語”
分析詩歌情感,首先要關注詩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詞語,如喜、樂、愁、怨
等。如陸游《秋興》”百戰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
者的心緒。作者看到當年的戰衣,想起了當年許下的報國心愿,五更聽到“畫角”
之聲,更增煩惱。在此基礎上,就不難理解尾聯表達隱逸愿望時飽含的無奈和苦
悶。
⑵細心尋找隱性“情語”
隱性“情語”是指傳達感情時較間接、含蓄的詞語,如詩中出現一個“客”
字,已暗示了羈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態、語氣的虛詞,如“但”
“又”“惟”“空”“可”“豈”等,也是重要的隱性“情語”。
更重要的是,還要關注具有獨特意義的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如春(常有
傷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節日(常有向往團圓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
之意)等詞語,在鑒賞詩歌時需要關注。如塞外(常含建功立業或表明戰爭殘酷、
環境艱苦之意)、他鄉(常含顛沛流離之苦)、遠離京城(常含仕途不順之意)等詞
語,需要引起注意。
2.抓住抒情方式
古詩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備考中對間接抒情更要加強
復習,因為它表達的情感含蓄、隱晦,給考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帶來不小的難度。
在解題過程中須區分具體的間接表達方式,“對癥下藥”。
(1)借景抒情:抓景語悟情語
借景抒情是古詩最常用的抒情方式,從景物描寫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個
考生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主要途徑是通過細讀,看看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
的特征是什么,色調是什么(指冷色調與暖色調),它們又與情感有著怎樣的正關
聯或負關聯。
例如:南朝詩人何遜的“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是寫離別的名句。前一
句寫室外一一夜已深沉,一片寂靜,唯有雨點滴落在臺階上,發出單調的聲響。
詩中雖然沒有寫人的活動和情感,但是通過“夜雨滴階”的情景可以體察到離人
心中的凄涼,冰冷的雨點仿佛滴在他們的心上。后一句寫室內一一天將破曉,油
燈將要燃盡,充滿離愁的屋子顯得一片昏暗。破曉之際,屋子感覺上比較暗。從
“夜雨"到''曉燈",暗示一個不眠之夜過去了,“空階”和“離室”,則渲染離
人心境的凄涼。就這樣抓住“滴”與“暗”、“夜”與“曉”、“空”與“離”等詞
語,不難讀出景物中的凄涼之情。
⑵托物言志:抓物語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詩常見的抒情方式。應抓住描寫物象的語言,分析物象的外
在特征(形態、色彩、味道)和內在品性以及環境特點,并能深入其里,聯系詩人
自身的經歷和所處的社會環境,找準物與志的契合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時的情
感一般是雙層的:一關乎物之情,二關乎物之志。
⑶用典抒情:抓典語悟情感
用典是古詩的普遍現象,每一個典故都有作者獨特的考慮,因此,要思考典
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積累及詩后注釋,判斷詩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
再結合內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用或反用),從而挖掘其深層情感。抓住典
故中的主人公與作者的聯系是理解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這時的情感往往也是
雙層的:一關乎典故情感,二關乎作者情感。
【真題連接】
[2023年北京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五①)
杜甫
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②在還思歸。
昔去為憂亂兵入,今來已恐鄰人非。
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③。
共說總戎云鳥陣④,不妨游子受荷衣。
【注】①此詩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營建草堂。762年,嚴武入朝,
杜甫送行至綿州。其后,成都發生兵亂,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嚴武封鄭國公、拜劍南
節度使,再次鎮守成都。②烏皮幾:包著黑皮的小桌。③息機:熄滅用世之心。④總戎:
主帥。云鳥陣:■種作戰的陣法。
杜甫的詩內涵深刻而豐富,往往一聯就有多重意蘊。此詩“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
甘息機”一聯歷來為人稱道。請分析這一聯有哪些內涵。
【答案】
對戰亂的痛恨,對國家、百姓的擔憂;壯志難酬的無奈與隱痛。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大意是,惶恐置身天地更懷念古代的太平日子,反
思戰亂過程便甘愿息滅機心不入世。
"更懷古",懷念的是古代太平的日子,更表達出對當下戰亂的厭惡,戰亂不僅讓杜甫這
樣的百姓流離失所,戰戰兢兢生活,擔心隨時失去生命,更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破壞,由此看
出詩人對戰亂的痛恨,對國家、百姓的擔憂。
“甘息機"表面意思是熄滅入世之心。但對于杜甫這樣的人來說,真的甘心做一個隱士,
過自己的太平日子嗎?不見得,因此這里的“甘息機",一方面可見出戰亂對杜甫心態的打擊,
另一方面也可視作無奈之語,并非不想入世,并非不想有所作為,只是苦于沒有機會,壯志
難酬的隱痛躍然紙上。
【專題模擬】
一、(2023?北京海淀?校考三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秋興
陸游
白發蕭蕭欲滿頭,歸來三見故山秋。
醉憑高閣乾坤連⑴,病入中年日月遒⑵。
百戰鐵衣空許國,五更畫角只生愁。
明朝煙雨桐江岸,且占丹楓系釣舟。
注釋:【1】連:狹窄,這里指宋朝金甌(指國家版圖)破碎,也象征著朝廷言路狹窄,
預示著作者仕途不順。【2】遒:這里指迫近,盡。
請結合中間兩聯,談談作者“愁”的原因。
【答案】
(1)"病入中年日月遒",人到中年疾病纏身,時光飛逝眼看已步入晚年。寫中年多病,
時光日迫之愁。
(2)"百戰鐵衣空許國”,穿著鐵甲衣歷經沙場百戰,時刻空自想著要報效國家。寫壯
志難酬,懷抱未展之愁。
(3)"五更畫角只生愁",五更時從遠處傳來畫角聲,內心生出無窮無盡的愁怨。寫國
土淪喪,戰事未寧之愁。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醉憑高閣乾坤連,病入中年日月遒。"憑欄高閣之上,作者空懷滿腔憤懣,只得借酒澆
愁。"乾坤連"連是狹窄,為什么作者覺得天地狹窄呢?結合南宋朝廷偏安于一隅的事實,"乾
坤連”一詞,用其字面意思,指國土淪喪、山河破碎、金甌殘缺。從深層次講,這里的"連",
不僅指有形的國土殘破,更有深層含義。此前,陸游多次被貶,反映了仕途蹭蹬,官場險惡。
正因趙汝愚等人的彈劾陷害,陸游在官場上屢遭排擠與打擊。此后陸游經過幾度啟用和罷免,
陸游便開始了基本上閑居的在野生活。所以,這時的陸游不免感嘆,天地之大,竟不容他施
展才華。"連"難道是寫天地的狹窄么?不是,陸游曾在二十年中遭到多次貶謫,"乾坤"這里
也象征著朝廷或者官場。一個"連"字透入出了仕途的險惡,以及朝廷的腐敗,引起了作者的
無奈與感傷。
"病入中年日月遒"句意是:人到中年疾病纏身,時光飛逝眼看已步入晚年。寫《秋興》
這首詩時的陸游已經59歲,由于作者年老多病,接近晚年,在詩歌中也流露出人生易老,
歲月將盡的無限傷心。詩人寫出了自己中年多病,時光日迫之愁。
"百戰鐵衣空許國”句意是:穿著鐵甲衣歷經沙場百戰,時刻空自想著要報效國家。陸游
渴望通過參軍,身經百戰,建立顯赫功勛,或是在軍營草擬軍事文件,從而實現施展生平抱
負,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可是陸游一生都沒有實現愿望。此句寫出了詩人壯志難酬,懷抱
未展之愁。
"五更畫角只生愁”句意是:五更時從遠處傳來畫角聲,內心生出無窮無盡的愁怨。“五
更畫角"用杜甫《閣夜》"五更鼓角聲悲壯"的典故,陸游詩中的"五更畫角"指軍營報曉聲,
這里代指軍營或者戰爭。這里寫出了了山河破碎,戰爭不息的現狀之愁。
二、(2023?北京西城?北京四中校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嘆庭前甘菊花九日賞菊
杜甫陳與義
檐前甘菊移時晚,黃花不負秋,與秋作光輝。
青蕊重陽不堪摘。夜霜猶作惡,朝日為解圍。
明日蕭條醉盡醒,今晨豈重九,節意入幽菲。
殘花①爛次曼開何益。孤芳擅天地,眾卉亦已微。
籬邊野外多眾芳,殷勤黃金將,照耀白板扉②。
采擷細瑣升中堂。沽酒欲壽花,孔兄③與我違。
念茲空長大枝葉,清坐絕省事,未覺此計非。
結根失所纏風霜。夕英④豈不腴,騷人自難肥。
【注】①殘花:指晚開的甘菊。②白板扉:指簡陋的大門。③孔兄:錢的謔稱。④夕英:
出自《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
兩首詩都借菊花表達人生感慨,請結合具體內容,談談兩首詩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
①杜甫詩中的菊花移栽錯過時節,重陽節時花蕊尚青,受人冷落,再開已經過時,作
者表達了對甘菊開不逢時的惋惜,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傷。
②陳與義詩中的菊花正值佳節盛開,傲視群芳,作者表達了對菊花的喜愛和贊美,抒
發了對淡泊自適生活的向往。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在杜詩中,詩人寫"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煜開何益"(等到明天秋景蕭瑟人們從酒醉
中清醒了,你再開出些殘花來有什么用呢?)和"念茲空長大枝葉,
結根失所纏風霜"(感念你空長了大大的枝葉,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為風霜所侵)。
由此可見,詩人對于菊花移栽錯過時節,重陽節時花蕊尚青,受人冷落,再開已經過時表達
了深深的惋惜。而詩人在詩作中嘆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時,實為嘆息自己沒有機會為國家平
定叛亂盡一份綿薄之力。"甘菊"有著極佳的藥用價值,卻不被人們所采摘,詩人滿腹經綸,
卻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時晚"的結局,詩人與菊花有著相似的命運,菊花內蘊為詩人心
內之象的寫照。
陳與義詩中,"黃花不負秋,與秋作光輝""孤芳擅天地,眾卉亦已微"充分展現了菊花正
值佳節盛開,傲視群芳的美好姿態,表達了他對菊花的喜愛和贊美。而在“沽酒欲壽花,孔
兄與我違""夕英豈不腴,騷人自難肥”句中,他則通過-正■反的對比,表現了自己看淡功
名利祿(孔兄與我違),追求淡泊、自在的文人生活的志向。
三、(2023?北京海淀?清華附中校考三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欲行雨未止【1】
出幔依燈影,空階送雨聲。
暫歸仍客路,投老倍鄉情。
眼澀書難讀,心搖夢易驚。
病多常怕醉,酒盡卻思傾。
憶昔[2]
憶昔輕裝萬里行,水郵山驛不論程。
屢經漢帝燒余棧⑶,曾宿唐家雪外城。
壯志可憐成昨夢,殘年惟有事春耕。
西窗忽聽空階雨,獨對青燈意未平。
注釋:【1】此詩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陸游奉詔離開蜀地,返回浙江山陰途中。
[2]此詩作于慶元二年(1196),陸游閑居山陰,時年七十一歲。【3】漢帝燒余棧:張良勸
說劉邦燒絕聯系漢中和東邊各國的棧道,該址在今陜西褒城縣北。
這兩首詩均寫到‘‘空階雨",請根據原文分析其在情感表達上的異同。
【答案】
相同點:"空階雨"在兩首詩中都渲染了凄涼的氛圍,進而都表達了孤獨愁苦的情感。
不同點:《欲行》中,雨阻斷了作者歸鄉的行程,"空階雨"觸發了作者歸鄉受阻的愁情。
《憶昔》中,作者回憶往昔,感慨壯志未酬,"空階雨"渲染了悲愁的氛圍,加劇了作者的愁
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根據注解一"此詩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陸游奉詔離開蜀地,返回浙江山陰途中
可知《欲行雨未止》是作者返鄉途中遇雨不能前行所做,表達了詩人孤獨愁苦的情感,"空
階雨”渲染了凄涼的氛圍。根據注解二"此詩作于慶元二年(1196),陸游閑居山陰,時年七
十一歲"可知《憶昔》是作者老年閑居山陰所做,作者上陣殺敵,報效國家的愿望也已成空,
作者在家閑居,聽著窗外的雨聲,孤獨愁苦的情感油然而生,"空階雨"渲染了凄涼的氛圍。
這是相同點。
不同點:《欲行雨未止》中,"出幔依燈影,空階送雨聲""暫歸仍客路”指出雨阻斷了作
者歸鄉的行程,詩的最后四句"眼澀書難讀,心搖夢易驚。病多常怕醉,酒盡卻思傾”是作者
在故鄉途中遇雨不能前行的愁情的具體表現,而這些愁情都是由"空階雨''觸發的,所以這首
詩中,,空階雨,,觸發了作者歸鄉受阻的愁情。
《憶昔》中,詩的前四句作者回憶往昔:壯年曾離家萬里,遠赴軍營。爬山涉水不計路
途遙遠艱辛。曾多次路過漢中劉邦當年的棧道,也住過唐杜甫詩中出現過的四川西部邊城。
而頸聯"壯志可憐成昨夢,殘年惟有事春耕"由對往昔的回憶轉入現實,感慨壯志未酬,尾聯
的"空階雨"渲染了悲愁的氛圍,加劇了作者的愁情。
四、(2023?北京昌平?統考二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歐陽修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
群芳爛不收,東風落如榜。
參軍春思亂如云,白發題詩愁送春。
遙知湖上一尊酒,能憶天涯萬里人。
萬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驚。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
異鄉物態與人殊,惟有東風舊相識。
注釋:四謝法曹:歐陽修的朋友,當時在許州(今河南許昌)任司法參軍,此地有一
個西湖。歐陽修因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被貶謫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令。謝法曹
從許州寄詩安慰他、他便寫了這首詩作答。
本首詩抒發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
【答案】
①表達了朋友間的真摯友情及對朋友安慰我的感激之情。
②借春天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流逝的傷感之情。
③抒發了作者遭遇貶謫之后的失意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萬里思春尚有情”想象詩友獨酌湖上,默默思念遠
方被貶的自己。詩友殷勤多情,特從這美麗的地方寄來美好情意,謝法曹在萬里之外還記得
我這個被貶謫淪落天涯的人,表達了朋友間的真摯友情及對朋友安慰我的感激之情。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頭已白",詩人觸景傷懷,驀然回首:昔日把酒對春、風流
倜儻的少年,如今而立剛過,卻已是鬢發蒼蒼。詩人感嘆自己年老,如今面對春色無可如何。
詩人借春天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流逝的傷感之情。
"異鄉物態與人殊,唯有東風舊相識”,在這貶謫之地,詩人眼中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冷淡,唯有歲歲年年按時相伴的春風仍是那么熟悉、親切,似在安慰一顆孤寂的心。詩人身
處異地,內心孤獨落寞。抒發了作者遭遇貶謫之后的失意之情。
五、(2023?北京房山?統考二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別子瞻⑴
秦觀
人生異趣各有求,系風捕影只懷憂。
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
徐州英偉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區域。
珠樹⑵三株正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
一昨秋風動遠情,便憶鰭魚訪洞庭。
芝蘭不獨庭中秀,松柏仍當雪后青。
故人⑶持節過鄉縣,教以東來償所愿。
天上麒麟昔漫聞,河東^鷲⑷今才見。
不將俗物礙天真,北斗以南【“能幾人?
八磚學士⑹風標遠,五馬使君⑺恩意新。
黃塵冥冥日月換,中有盈虛亦何算?
據龜食蛤⑻暫相從,請結后期游汗漫。
注釋:【1】這首詩作于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當時秦觀到徐州拜訪在此地任知州
的蘇軾。【2】珠樹:神話中的神木【3】故人:北宋詩人李常。【4】WW:鳳凰。【5】北斗
以南:出自《新唐書,狄仁杰傳》中的"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6】八磚學士:
指唐朝翰林學生李程。【7】五馬使君:太守的別稱。【8】據龜食蛤:超然物外,遨游四方。
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蘇軾怎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的?
【答案】
情感:抒發了對蘇軾的仰慕、贊美與不舍的情感。
寫法:①運用襯托手法,用自己對權勢的淡漠襯托對蘇軾的仰慕之情。
②議論與抒情相結合,贊美蘇軾的英偉與高名。
③運用"珠樹""玉海""麒麟意"等比喻,贊美蘇軾的才華與人品。
④化用狄仁南"北斗以南"的典故贊美蘇軾之賢,化用李程"八磚學士"的典故贊美蘇軾的
風度。
⑤運用側面描寫,以自己對蘇軾的追隨表達對蘇軾的仰慕與不舍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的能力。
情感:
"徐州英偉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區域。珠樹三株詛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含義是徐州英
偉不是人的力量,世上有很高的名望擅自區域;珠樹三株怎么可以攀登,碧海千尋真不知;
作者以"珠樹玉海"比喻蘇軾之才,用"英偉非人力""高名"等共同表達了對蘇軾才華的贊美
和仰慕之情。
"據龜食蛤暫相從,請結后期游汗漫"表明倆人的相聚只是暫時的,馬上就要分離,以此
表達作者對此次相聚的珍視和對蘇軾的不舍之情。
手法:
"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中"萬戶侯"代指權勢地位,作者不愿要權勢地位,
卻只想與蘇軾為友,運用襯托手法,用自己對權勢的淡漠襯托對蘇軾的仰慕之情。
"徐州英偉非人力,世有高名擅區域。珠樹三株詛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含義是徐州英
偉不是人的力量,世上有很高的名望擅自區域;珠樹三株怎么可以攀登,碧海千尋真不知;
作者寫詩議論與抒情相結合,以"珠樹""玉海"比喻蘇軾之才,并用"英偉非人力""高名"等語
言贊美蘇軾的英偉與高名。
“珠樹三株也可攀,玉海千尋真莫測"中以"珠樹""玉海"比喻蘇軾之才;"天上麒麟昔漫聞,
河東^^今才見"中作者以"麒麟鬻,喻蘇軾是難得的人才,贊美蘇軾的才華與人品。
"北斗以南能幾人"化用狄仁南"北斗以南"的典故贊美蘇軾之賢;"八磚學士風標遠"化用
李程“八磚學士"的典故贊美蘇軾的風度。
"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據龜食蛤暫相從,請結后期游汗漫”運用側面描寫,
以自己對蘇軾的看重和追隨表達對蘇軾的仰慕與不舍之情。
六、(2023?北京海淀?統考二模)閱讀下面陸游的兩首詩歌,完成下列小題。
北窗[1]
白首微官只自囚,青燈明滅北窗幽。
五更風雨夢千里,半世江湖身百憂。
壯志已孤金鎖甲,倦游空攬黑貂裘。
浦亭夜獵⑵猶堪樂,敢恨將軍老不侯。
野飲夜歸戲作【3】
青海天山戰未麋,即今塵暗舊戎袍。
風高乍覺弓聲勁,霜冷初增酒興豪。
未辦大名垂宇宙,空成慟哭向蓬蒿。
浦亭老將歸常夜,無奈人間兒女曹!
注釋:【1】《北窗》作于淳照七年(1180),作者時任朝請郎(正七品)提舉江南西路常
平茶鹽公事。【2】《史記?李廣列傳》記載:“頃之,家居數歲。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
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浦)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
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3】《野飲夜歸戲作》作于淳熙
九年(1182),作者當時閑居浙江山陰縣。
兩首詩的尾聯都用了“浦亭夜獵”的典故來抒情。請根據詩歌內容,分析其所表達情感
的異同。
【答案】
①相同點:兩詩中作者都借"滿亭夜獵"的典故,表達了對李廣的同情,表達了自己壯
志難酬的苦悶。
②不同點:兩詩作者借"浦亭夜獵”所表達的情感不盡相同,"北窗"作者表面上寫滿亭夜
獵還可以享樂,不敢為李廣年老不封候感到遺憾,實際上是運用反語,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
滿;"野飲"寫戰功赫赫的老將失勢后遭到小人呵斥無可奈何,表現了作者對自己與李廣相似
處境的無奈(自憐)之意。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
相同點:
結合"浦亭夜獵猶堪樂,敢恨將軍老不侯""浦亭老將歸常夜,無奈人間兒女曹"中"敢
恨""老不侯""無奈"可知兩詩都借"浦亭夜獵”的典故,表達了對李廣的同情,表達了自己壯志
難酬的苦悶。
不同點:
兩詩作者借"浦亭夜獵"所表達的情感不盡相同。
"浦亭夜獵猶堪樂","北窗"作者表面上寫浦亭夜獵還可以享樂,"敢恨將軍老不侯",不
敢為李廣年老不封侯感到遺憾,實際上是運用反語,一生"數奇"的李將軍,年老還要蒙受濡
亭門衛的羞辱,而自己"白首微官只自囚",到老一頭白發還只是卑微的沒有自由的小官一個,
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滿。
"浦亭老將歸常夜,無奈人間兒女曹","野飲"詩中"無奈"寫出了戰功赫赫的老將失勢后
蒙受濡亭門衛羞辱的無可奈何,"無奈"一語雙關,即指李廣面對境遇的無可奈何,也表現了
作者對自己與李廣相似處境的無奈(自憐)之意。
七、(2023?北京朝陽?統考二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小題。
竹枝歌⑴
蘇轍
其二
扁舟日落駐平沙,茅屋竹籬三四家。
連舂并汲各無語,齊唱《竹枝》如有嗟。
其三
可憐楚人是悲訴,歲樂年豐爾何苦?
釣魚長江江水深,耕田種麥畏狼虎。
竹枝歌
蘇軾
其三
水濱擊鼓何喧闌,相將扣水求屈原。
屈原已死今千載,滿船哀唱似當年。
其四
海濱長鯨徑千尺,食人為糧安可入?
招君不歸海水深,海魚豈解哀思直?
注釋:【1】竹枝歌:一種地方民歌,詩人多有擬作。
“竹枝歌”多吟詠風土,抒發悲情。請比較以上二人詩中描寫的內容及所抒悲情有何不
同。
【答案】
①蘇轍詩描寫了農人居住的環境及他們一邊悲歌嘆息,一邊舂米汲水的情景。詩人同
情百姓即使勤苦勞作,在盛世豐年仍難于謀生,為百姓疾苦而"悲"。
②蘇軾詩描寫了百姓擊鼓乘舟、齊聲悲歌紀念屈原的場景。寫屈原因忠直不被理解而
毅然投江,千年后仍然讓人感到遺憾,表達了對屈原的哀悼,流露出對忠直之士遭遇不幸的
悲慨。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蘇轍第一首詩中描寫了農人居住的環境,"茅屋竹籬三四家";也描寫了他們的生活
場景,"連舂并汲各無語,齊唱《竹枝》如有嗟",他們一邊不斷的舂米,一邊汲水,他們之
間沒有交談,而是一起唱和《竹枝》,仿佛很感嘆、悲苦的樣子。第二首詩用"可憐"直接表
達了詩人對他們的同情,詩人有不解,于是詢問"歲樂年豐爾何苦?”,在詩人看來年成很好,
為何他們還這么悲苦呢?后兩句是楚人的回答,原來無論垂釣還是耕田種麥都無法養活全家。
詩歌表面寫"長江江水深"和"畏狼虎"是造成他們生活困苦的原因,實際上真正的根源還在于
官府的苛捐雜稅,其中"狼虎〃應該是比喻義,比喻那些狼虎一般吃人的人。詩人同情百姓即
使勤苦勞作,在盛世豐年仍難于謀生,為百姓疾苦而"悲"。
②蘇軾第一首詩描寫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熱鬧場景,"喧闌”寫出了人多擁擠和聲音的喧
嘩,原來他們是在紀念屈原,詩人不由得感嘆,屈原已經死去千載,人們還在齊聲悲歌紀念
他,足見屈原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第二首詩想象江水中有長達千尺的吃人的長鯨,詩人不由
思考,既然這樣屈原為何還要投江?這么多年人們為屈原招魂他卻不回來,是海水太深了嗎,
那深海中的魚難道懂得哀嘆屈原的忠直?詩描寫了寫屈原因忠直不被理解而毅然投江,千年
后仍然讓人感到遺憾,表達了對屈原的哀悼,流露出對忠直之士遭遇不幸的悲慨。
八、(2023?北京豐臺?統考二模)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贈"
高適
適遠登薊丘,茲晨獨搔屑⑵。
賢交不可見,吾愿終難說。
迢遞千里游,羈離十年別。
才華仰清興,功業嗟芳節⑶。
曠蕩阻云海,蕭條帶風雪。
逢時事多謬,失路心彌折。
行矣勿重陳,懷君但愁絕。
注釋:【1】此詩為詩人離開長安后寓居薊門所作。王之渙,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
誣謗而去官;郭密之,晚年任諸暨令。【2】搔屑:蕭瑟。【3】芳節:良時。
詩中說“賢交不可見,吾愿終難說”。詩人有哪些心里話要和友人說呢?請結合全詩簡
要說明。
【答案】
①自己與友人各自長期奔波于宦途的辛酸苦楚;
②自己對友人才華、志向的景仰與贊美;
③自己與友人都生逢清明良時,但依然人生失意、功業難就的傷感與無奈;
④自己對久別的友人的深切思念。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迢遞千里游,羈離十年別"自己與友人分別了十年,各自長期奔波于宦途的辛酸苦
楚,知交零落,心事難說。
②"才華仰清興,功業嗟芳節"寫王之渙、郭密之兩友人的個人情況和所處時代特點,
贊美二人的才華和志向;
③"逢時事多謬,失路心彌折"自己與友人都生逢清明良時,但人生路上遇事多有錯謬,
內心有著深沉的感受,有人生失意、功業難就的傷感與無奈;
④“懷君但愁絕"感慨自身行路艱難,欲說還休,唯有懷君,再致思念友人之意,表達
對久別的友人的深切思念。
九、(2023?北京通州?統考一模)閱讀下面唐詩,完成小題。
擬古(其十二)⑴
李白
去去復去去,辭君還憶君。
漢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群?
越燕⑵喜海日,燕鴻思朔云。
別久容華晚,瑯訐⑶不能飯。
日落知天昏,夢長覺道遠。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注釋:【1】此詩是李白擬《古詩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寫一位婦女對遠
離家鄉的丈夫的思念。【2】越燕:指南方越地的燕子。【3】瑯坪(匕nggdn):指似珠的美玉。
傳說中昆侖山有瑯開(仙樹)。【4】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妻子思念遠出的丈夫,立在山頭守望
不回,天長日久竟化為石頭。
清代的沈德潛評價這首詩“詞微旨遠,怨而不怒”。請結合具體詩句,談談你對此評論
的理解。
【答案】
李白仿寫古詩的體裁和語言,用簡潔平淡的語言來傳達深刻廣闊的主題和情感。如,用
"去去復去去"道出與友人分離、難以相見的命運;用"越燕喜海日,燕鴻思朔云"形象說明游
子對故鄉的眷戀;仿用"游子思婦的離情別緒”主題,抒發自己對友情和理想的執著和失落。
在詩中詩人雖有怨言,卻沒有表現出憤怒或激烈的情緒,而是借古詩題材來明現實心志。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賞析詩歌我藝術特點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去去復去去,辭君還憶君",走了一程又一程,送你遠行卻又思念你。道出與友人分離、
難以相見的命運;
"越燕喜海日,燕鴻思朔云",越燕向往那大海上的太陽,燕鴻只牽掛著朔方的白云形象
說明游子對故鄉的眷戀;
后六句意思是"別離日久容顏衰老,瑯訐雖美,卻不能吃。太陽西下知道日色已昏,歸
夢漫長更覺路途遙遠"。仿用了"游子思婦的離情別緒'’的主題,抒發自己對友情和理想的執
著和失落;
"人生難稱意,豈得長為群",人生很難如意,哪能長久相伴?詩人雖有怨言,卻又自我
寬解,沒有表現出憤怒或激烈的情緒。
詩歌語言簡潔平淡,意旨深遠,整首詩借古詩題材來明現實的心志,可謂"詞微旨遠,
怨而不怒”。
十、(2023?北京順義?統考二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小題。
賀新郎111
辛棄疾
邑中園亭,仆皆為賦此詞。一日獨坐停云⑵,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
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⑶。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
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⑷妙
理?回首叫、云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釋:【1】作者創作此詞時已被閑置多年。【2】停云:停云堂。詞中的《停云》詩,指
陶潛作《停云》詩,其詩序:"停云,思親友也。"【3】本句借用《論語?述而》中"甚矣吾衰
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一句,原句表達孔子恢復周禮的愿望終究落空的失望之情。【4】
濁醪:濁酒。
請結合具體詞句,分析歸納本詞蘊含的作者情感。
【答案】
①作者使用《述而》的典故,表明作者與孔子處境相似,暗示自己的政治主張不能實
現,抒發自己無奈的慨嘆。
②作品中幾處詞句表達作者知己不多,同道者少,抒發自己的孤單落寞之情。
③作者借用“停云”典故,表達渴求陶淵明式的知己之情。
④"江左"兩句則表達作者對當下統治者的不滿,因憤懣只能移情山水的無奈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結合注釋"作者創作此詞時已被閑置多年"和"本句借用《論語?述而》中"8矣吾衰也!久
矣吾不復夢見周公!’一句,原句表達孔子恢復周禮的愿望終究落空的失望之情"可知,"甚
矣吾衰矣"一句,作者使用了《述而》中的典故,表明作者與孔子處境相似,暗示自己的政
治主張不能實現,抒發自己無奈的慨嘆。
從"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幾?""知我者,二三子"可知,作品中幾處詞句表達作者
知己不多,同道者少,抒發自己的孤單落寞之情。
從“一日獨坐停云….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
《停云》詩就,此時風味"可知,作者借用"停云"典故,想像陶淵明當年詩成時的風味,感
嘆如今無人如陶淵明一般知酒。這里意在以陶自況,表達渴求陶淵明式的知己之情。
從"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云飛風起"可知,"江左"兩句則表達作者對當下統治者的不
滿,諷刺南宋已無陶淵明式的飲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夢死的統治者,表達了詞人因憤懣
只能移情山水的無奈之情。
十一、(2023?北京門頭溝?統考一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日長簡仲咸①
王禹傅②(宋)
日長何計到黃昏,郡僻官閑晝掩門。
子美集開詩世界,伯陽③書見道根源。
風飄北院花千片,月上東樓酒一樽。
不是同年來主郡,此心牢落④共誰論。
注釋:①仲咸:馮伉的字,與王禹倍同為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且同在商州主持
政務。②此詩作于詩人被貶商州團練副使時。③伯陽:老子李耳的字。④牢落:無所寄托。
古人寫詩,喜設詩眼。本詩的詩眼是哪一個字?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具
體分析。
【答案】
①全詩的詩眼為"閑"字。
②首聯由"日長""郡僻""晝掩門"可見其官務清閑;頷聯因為官務清閑,所以借讀書悟道
消遣時間;頸聯由詩人院中賞景直至月上,可見其生活清閑。由此可見,詩人的日常處處透
著"閑"。
③但這種"閑”帶給詩人的并非閑適愉悅。詩人被貶僻郡,形單影只,雖如杜甫一樣仍
心系家國,但空有滿腔抱負無法施展。于是在道家書中尋求解脫卻不得解脫,賞花飲酒欲消
除苦悶卻無法排遣,可見一"閑"字背后飽含其孤寂苦悶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賞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聯寫白天變長了,黃昏前的時光怎么打發呢?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閑寂,盡日掩門。
頷聯寫翻開杜甫的集子,在詩的世界里徜徉,從老子的《道德經》中窺見道的本原,因為官
務清閑,所以借讀書悟道消遣時間。頸聯寫北院繁花千片隨風飄落,月亮升起時在東樓有美
酒相伴,詩人院中賞景直至月上,可見其生活清閑。
詩人的日常處處透著"閑"。故"閑"字為全詩的詩眼。
詩人口中說閑,正是心中不肯閑之故。他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詩人在淳化二年(991
年),因徐鉉誣陷,而貶商州。故一"閑"字,凝聚著作者的不滿和惆悵、苦悶和孤獨,"郡僻"、
"晝掩門"對閑字作了進一步渲染。后面讀書銷愁,風撫落花、借酒消愁,更可見一"閑"字背
后飽含其孤寂苦悶之情。
十二、(2023?北京東城?統考一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
藍田山石門精舍⑴
王維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探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遙愛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⑵。
注釋:【1】精舍:寺院。【2】覿:相見。
明代周挺評價此詩前二十句“始以無心,終若有得”。請結合作品內容,談談你對評價
中“無心”與“有得”的理解。
【答案】
"無心"是指詩人隨意泛舟游覽,賞玩美景,遠遠看到讓人心生喜愛的“云木秀”,并且隨
著流水自然到達,出游遇到的美景都是偶然相遇,并非刻意尋求。
"有得”是指詩人在石門精舍看到僧人逍遙不拘、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沉浸于夜晚澗邊
花香襲人、月光朗照的美景氛圍,而獲得精神上的安寧與愉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第一到第十句為詩的第一部分。起筆就透露出詩人特別輕松、快適。“落日山水好,漾
舟信歸風"黃昏時出發,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天的熱氣被微風吹散了,駕上
輕舟,開始出游了。探賞奇景奇趣,在不知不覺之間,小船馬上要蕩到水的源頭了一一目的
地馬上就到。這一路輕舟而上,一路勝景多少,一路興致多高,歷歷如在眼前。可是詩人偏
偏又要玩個小小的噱頭,"遙愛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云木秀"是石門精舍所在處,它遙遙在
望,叫人感到興奮,而且舟行至此,也要到頭了。"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寫水流曲折一
轉,恰巧和前山山谷相通。如此運筆似乎在無形中與前詩中所言的“玩奇"之意相呼應了,這
一路舟行水上,卻有如行進曲徑通幽處,山不轉水轉,沿途奇趣奇致接連不斷,令人目不暇
接。"舍舟"上岸,竹杖芒鞋,輕步前行,千呼萬喚,峰回百轉,終于豁然開朗,詩人夢想中
的"桃花源"到了。"果然愜所適",表達了作者不虛此行的感慨。故"無心”是指詩人隨意泛舟
游覽,賞玩美景,遠遠看到讓人心生喜愛的“云木秀”,并且隨著流水自然到達,出游遇到的
美景都是偶然相遇,并非刻意尋求。
第十一到第二十句是詩的第二部分。詩人到達山寺后,就像武陵人到了桃花源后,東張
西望,看到許多與塵世不同的人和物:"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僧眾不多,且在松柏下
逍遙,環境顯得清靜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這里是寫僧人口常功課。僧人自
晨至夕參禪、誦經,但在詩人看來,這些方外人生活并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樂,精神
世界充實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一是指這些僧人修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
二是說這里和平寧靜,幾乎與外界不相交通,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更加濃厚。桃源人避世而居,
那里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勞動生活。“世事問樵客"與桃源人向武陵漁人打聽外界情況也相似,
這里只是將"漁人"換成"樵客",甚至詩人在這里就是自比樵客,把自己編入桃花源故事中,
十分有趣。深山發現的既是一片凈土,又是一片樂土,這叫詩人更愜意了。詩人寫"暝宿”,
這樣的美景,夜晚睡得非常舒適:四周是樹木參天,林間一片空地上,月光如水靜靜地瀉在
瑤席之上,瑤席也映出玉般潔凈清涼的意味。瑤席在臥,聞席旁熏香若有若無的香味,嗅澗
邊野芳陣陣來襲的清芬,觀石壁之上清輝熠熠的潔凈,令人心曠神怡。故"有得”是指詩人在
石門精舍看到僧人逍遙不拘、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沉浸于夜晚澗邊花香襲人、月光朗照的
美景氛圍,而獲得精神上的安寧與愉悅。
十三、(2023?北京西城?統考一模)閱讀下面宋詞,完成小題。
水龍吟①
辛棄疾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②是。覺來幽恨,停觴不御,欲歌還止。白發西風,折腰
五斗,不應堪此。問北窗高臥,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
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③
未免,也應無味。甚東山④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注】①本詞為辛棄疾被罷官后退居瓢泉時作。②參差:仿佛。③直饒:即使。④東山:
指東晉名士謝安,他曾隱居東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揮了泗水之戰。
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為知音。結合詞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處?
【答案】
從作品文字來看,辛棄疾和陶淵明在三個方面有相似處:
①"曾識〃"夢中一見〃,都是離開仕途,選擇隱居;
②"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無味",都是看淡功名,不慕富貴;
③"應別有,歸來意甚東山何事",退隱之中,內心仍然有所期待。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據注釋"本詞為辛棄疾被罷官后退居瓢泉時作"可見,辛棄疾離開官場,隱居瓢泉,故
而他說“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即自己與陶淵明一樣,都遠離官場隱居。
從人物志趣愛好來看,"吾儕心事,古今長在,高山流水。富貴他年,直饒未免,也應
無味”可見,他認為,自己和陶淵明有著相同的追求,相同的志趣,同樣對于“富貴"看淡,
認為其無味,淡泊名利。
從"東籬自醉,應別有,歸來意"和"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中,可見,詩人
認為陶淵明離開仕途,并不僅僅只有歸隱一種想法,而是另有一番深意,即希望能夠遇上明
君圣朝,能讓自己一展才華;而詩人自己用謝安隱居后再被起用的典故,也表達了自己希望
能夠有機會為蒼生挺身而出,實現抗金志向;二人內心都仍有期待。
十四、(2023?北京海淀?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校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
面小題。
哀江頭⑴
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注釋:【1】唐肅宗至德元年秋,安祿山攻陷長安,杜甫被叛軍抓獲。第二年春,杜甫脫
逃,沿長安曾經的風景勝地"曲江"潛行,因事感懷,創作此詩。
本詩“哀”字為題,以“哀”統領全詩,沉郁頓挫,意境深遠。請結合詩句,分析詩人
“哀”的具體內涵。
【答案】
哀國家殘破,春日潛行;哀江山易主,物是人非;哀君王無道,致生離死別。本詩是李
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充滿對國破家亡的深哀巨慟。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哀"字是這首詩的核心。詩歌從時間上說,是從眼前翻到回憶,又從回憶回到現實。從
感情上說,首先寫哀,觸類傷情,無事不哀;哀極而樂,回憶唐玄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四川省國有資產經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 走進法治天地第九課 法律在我們身邊法律保障生活第2課時教學設計
- 餐飲員工培訓資料
- 工程項目復盤培訓
- 2024華北油田公司招聘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電商運營課程培訓大綱
- 化學九年級全冊3 溶液的酸堿性教學設計
- 鉑金專業知識培訓
- 多晶硅工藝流程講解
- 初中信息技術河大版七年級全冊第3節 音頻與視頻教學設計及反思
- 2025年國家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無人機安全操作能力評估系統技術規范》
- 變壓器檢修規程范文(2篇)
- 霍亂培訓課件PPD
- 《國際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課程綜述論文: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研究的文獻綜述4100字
- 數控車削編程與加工 課件 3.5軸類零件綜合
- 企業研究方法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華東理工大學
- DB37T 4515-2022 罰沒物品分類與代碼
- 中國傳統文化(西安交通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學
- 2022浪潮信創服務器CS5260H2技術白皮書
- 港口與航道工程管理與實務一級建造師考試試題與參考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