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1.040.01
CCSA14
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2200—2021
博物館二維影像數據采集與管理規范
2021-12-08發布2022-03-06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1/T2200—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影像采集...........................................................................1
5影像管理...........................................................................5
6存儲與歸檔.........................................................................5
7利用...............................................................................6
附錄A(資料性)文物藏品影像、業務活動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記表.......................7
I
DB41/T220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河南博物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愛紅、張得水、劉康、司秀琳、古花開、宋歌、韓靜、宋興、潘凌然、秦一、
薛瀅瀅、沈弘、郭亮。
II
DB41/T2200—2021
博物館二維影像數據采集與管理規范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博物館二維影像數據采集與管理的術語和定義、影像采集、影像管理、存儲與歸檔、
利用。
本文件適用于歷史文化類博物館及其他文物收藏部門二維影像數據的采集與管理規范。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DA/T50數碼照片歸檔與管理規范
WW/T0011館藏出土竹木漆器類文物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范
WW/T0015館藏絲織品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范
WW/T0017館藏文物登錄規范
WW/T0018館藏文物出入庫規范
WW/T0023陶質彩繪文物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范
WW/T0027館藏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博物館二維影像數據
博物館在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主要職能工作過程中形成的,用數字成像設備拍攝或掃描獲得,
以數字形式存儲于磁盤、光盤等載體,依靠計算機等數字設備閱讀、處理,并可在通信網絡上傳送的二
維影像數據。
4影像采集
4.1采集內容
文物藏品本體及翻拍的歷史影像;博物館在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社會教育等主要職能
及日常工作活動中產生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歷史保存價值的影像。
4.2采集范圍
4.2.1文物藏品
1
DB41/T2200—2021
文物藏品是由文物收藏單位正式入藏并登記入賬,反映中華文明進程的重要物證,是國家歷史記憶
和文化基因的具象載體,是博物館事業的根本。文物藏品影像是博物館各項工作的基礎,應采集以下影
像:
a)文物藏品本體全貌、正面、側面、頂部、底部及局部紋飾、銘文、印記、款識等影像;
b)文物藏品本體整體及局部拓片、線圖等影像;
c)文物藏品本體保存的相關實物(如儲糧、儲水、殘骸類)等影像;
d)文物藏品本體發生重大變化前后對比影像;
e)文物藏品入藏本單位前考古發掘現場、流轉過程等歷史影像;
f)文物藏品的復、仿制品影像;
g)文物藏品征集、鑒定、入庫排架、保管、提借等工作影像;
h)其他與文物藏品相關工作的影像。
4.2.2業務活動與日常工作
4.2.2.1保護修復
保護修復工作是博物館研究對抗自然力對藏品破壞的科學保護過程,文物保護過程中影像信息的采
集非常重要,可以保存文物原貌、記錄修復過程、展示保護成果,為將來文物的再保護提供原始依據,
應采集以下影像:
a)預防性保護工作中博物館文物環境監測、檢測,布展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展廳污染預評估
等工作過程的相關影像;
b)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中文物入藏前消毒、殺菌、除霉等工作過程中相關影像;
c)保護修復前文物藏品保存環境、保存狀況整體及局部病害等影像;
d)保護修復過程中各項科學檢測環節及使用紅外、紫外、透視、顯微等影像技術采集藏品特殊
性影像;
e)保護修復過程中對藏品實施技術處理過程中關鍵工藝的影像;
f)保護修復后文物藏品整體及局部狀況、包裝囊匣、保存環境等影像;
g)保護修復項目立項、論證、驗收等相關活動的影像。
4.2.2.2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工作是以藏品研究為基礎,突出博物館以物釋史、以物證史特點,服務于各項業務工作,
并積極與國內外文博專家廣泛開展科研交流,持續拓展研究領域,應采集以下影像:
a)科研項目立項、論證、設計、田野調查、結項驗收等影像;
b)國內及國際交流合作項目簽約、交流互訪、實施過程、成果展示等影像;
c)學術專著、展覽圖錄、期刊編輯、印刷出版、書影等影像;
d)學術會議開幕式全景、領導致辭、專家發言、參觀考察、合影等重要環節的影像。
4.2.2.3陳列展覽
陳列展覽是文物藏品保護與研究成果的展現,是實現博物館文化價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
博物館直接服務民眾的重要手段,應采集以下影像:
a)展覽籌備、調研、大綱論證、評審等工作環節的影像;
b)展覽形式設計招標、論證、施工、結項驗收等工作環節的影像;
c)布展、撤展工作場景及文物藏品點交現狀多角度影像;
2
DB41/T2200—2021
d)布展結束簽封后每一展柜展品整體狀況及重點展品托架及固定方式的影像;
e)展廳實景的整體及局部影像;
f)展覽海報、招貼等各種宣傳形式的影像;
g)展覽開幕式出席領導、嘉賓致辭、剪彩、參觀、座談等影像。
4.2.2.4社會教育
社會教育工作是博物館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
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課堂。社會教育工作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架構起觀眾與博物館之間
的橋梁,應采集以下影像:
a)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教育與服務過程中講解接待、禮賓服務等工作的影像;
b)講解員及志愿者招聘、培訓、講解、服務、對外宣講等工作的影像;
c)配合陳列展覽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影像;
d)青少年假期教育活動開幕儀式、培訓、考核、閉幕儀式等影像;
e)博物館特色教育課程、研學活動策劃、推廣、實施、評估工作的影像;
f)歷史文化宣講團進學校、社區、企業宣講活動的影像;
g)博物館與社會各界共建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基地活動的影像;
h)博物館面對社會公眾開展科普、公益講座等影像;
i)重大節日、主題活動日及相關慶典活動等的影像。
4.2.2.5日常工作
博物館日常工作記錄并保存著自身發展歷史,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應采集以下影像:
a)博物館建筑主體及附屬建筑內外面貌的影像;
b)博物館建筑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過程中論證、立項、施工、驗收過程的影像;
c)博物館信息化工作中信息采集、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及應用系統項目建設等工作影像;
d)博物館藝術展演現場全景、演員特寫、重要來賓觀看與合影等影像;
e)重要來賓參觀博物館展覽及相關職能部門、座談、題字、交換紀念品等影像;
f)博物館圖書情報資料收集、編目、借閱管理等影像;
g)博物館安全保衛工作中日常管理、消防演習、應急演練等影像;
h)博物館后勤保障工作中設備安裝、維護、操作等影像;
i)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發、論證、生產及銷售工作等影像;
j)博物館主辦、協辦的重要工作會議、表彰大會、工青婦活動等影像;
k)博物館其他日常工作影像。
4.3采集方式
4.3.1直接采集
采用數字照相機、非接觸式專業數字掃描儀,對博物館文物藏品和業務活動等進行拍攝、掃描,獲
取二維影像數據的采集方式。
4.3.2間接采集
采用數字照相機、膠片掃描儀、平面掃描儀,對博物館藏品中單色相片、負片、彩色攝影文物等歷
史影像資料進行拍攝、掃描,獲取二維影像數據的采集方式。
3
DB41/T2200—2021
4.4采集要求
4.4.1文物藏品
4.4.1.1人員要求
文物藏品影像數據采集應由有工作經驗的博物館專職攝影師承擔。
4.4.1.2場地要求
攝影場地的選址應最大限度減少文物的搬運和挪動。場地內分拍攝區、信息登記區,場地空間應滿
足擺放拍攝臺、燈光、相機、電腦、工作臺等,同時應考慮拍攝文物大小所需要的拍攝距離。
4.4.1.3設備要求
采集設備應滿足:
a)采集設備應使用成像傳感器尺寸≥24mm×36mm、單張照片有效像素≥2400萬的數字相機,
分辨率應達到4800dpi/in以上的掃描儀。相機鏡頭一般使用中焦距鏡頭,使透視無畸變;
b)燈光應使用功率穩定、色溫準確、顯色指數在95%以上的燈光設備;
c)應配置大型三腳架或立柱式相機架;
d)背景紙應使用純色背景紙,常規使用中灰色,也可根據特殊需要選用其他顏色。
4.4.1.4拍攝要求
拍攝應遵循下列要求:
a)文物出入庫應符合WW/T0018的規定,影像采集過程中,除該器物的管理人員和承擔相關任
務的工作人員,其他任何人不應接觸文物或對文物施加影響,以確保文物藏品安全;
b)采集設備應設置感光度(ISO)≤100、存儲格式為無損格式加JPEG格式、色域應設定為范圍
最大的色域選項、應在拍攝光環境內進行相機白平衡設置,并在文物旁邊放置色卡進行預拍
并保存;
c)拍攝時根據文物具體情況(質地、器形、尺寸)及用途,選擇適當相機、鏡頭及背景紙,并
根據器物特點調整布光,以求準確表現文物藏品的原貌結構、質感、紋飾;
d)文物藏品影像具體采集應按照WW/T0017附錄B中拍攝工作規范執行;
e)文物保護修復具體采集內容按照WW/T0011、WW/T0015、WW/T0023、WW/T0027中關于文物
保護修復記錄規定,并在文物旁邊放置標尺色卡;
f)文物復、仿制品拍攝時應放置具體復、仿制形式說明牌;
g)影像采集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根據拍攝順序填寫《文物藏品影像采集登記表》,并確保影
像與文物藏品總登記賬信息建立正確的關聯。
4.4.2業務活動與日常工作
業務活動與日常工作拍攝應遵循:
a)影像采集應使用2000萬以上有效像素圖像傳感器的數字相機,存儲格式推薦采用JPEG格式;
b)在文物展廳拍攝時盡量不使用閃光燈,如必須使用可將閃光燈頭向上揚起45度,利用閃光燈
自帶反光板漫反射光線照亮拍攝對象;
c)攝影人員應事先與具體負責部門溝通,了解活動流程。拍攝時關注活動的進展、變化,全面
拍攝各個環節,盡量從不同角度、不同時段多拍攝幾張,確保形成的記錄及時、完整;
4
DB41/T2200—2021
d)會議攝影要求拍攝會場全景、主席臺、領導致辭、專家發言、討論、全體合影、參觀考察等
的影像;
e)拍攝應主題鮮明、影像清晰、畫面完整,紀實性與藝術性兼容。認真做好拍攝登記工作,應
記錄準確、完整(何人、何事、何時、過程、結果);
f)數字影像應是用數字成像設備直接拍攝形成的原始圖像文件,不能對影像的內容和信息進行
修改和處理。
5影像管理
5.1整理
影像數據采集完成,應及時進行整理、分類、遴選等工作,保留有效影像,刪除有明顯技術問題和
內容缺陷的影像。
5.2命名
5.2.1文物藏品
5.2.1.1文物影像數據上傳藏品信息管理系統時,應根據拍攝記錄修改文件名,再對影像進行精修,
包括RAW文件轉換成TIFF格式,分段拍攝的影像完成拼接,同時嵌入色彩曲線完成色彩管理。
5.2.1.2文物藏品影像的命名要賦予它具有唯一性且具有識別意義的名稱,具體命名方式為收藏單位
代碼_總登記號_圖片類型_圖片順序號.擴展名。各項之間用英文半角“-”符號分開。文件名中不能含
有空格和中文字符。其中:
a)收藏單位代碼即組織機構代碼;
b)總登記號指文物在現收藏單位總登記賬上的登記號,據此與文物的文本信息相關聯;
c)圖片類型包括文物藏品正視圖、俯視圖、全景圖、局部圖、底部圖等多種類型;
d)圖片類型均采用英文大寫字母表示:A表示正視圖,B表示俯視圖,C表示側視圖,D表示全
景圖,E表示局部圖,F表示底部圖;
e)圖片順序號是在同一圖片類型中的圖片順序號碼。圖片序號均采用半角阿拉伯數字。
5.2.2業務活動和日常工作
5.2.2.1業務活動和日常工作拍攝結束后,應及時對影像進行重命名,并填寫《博物館業務活動和日
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記表》,標明時間、地點、事件、人物、背景、攝影者等要素,概括提示該張照片所
反映的主要內容。如有重大事件,照片中關鍵人物應標注姓名、職務、照片中所處的位置。合影照片應
逐一標明合影人員姓名。
5.2.2.2業務活動和日常工作影像的文件名采用“拍攝時間-事件-人物-攝影者-圖片順序號.擴展名”
格式命名。
5.3保管期限
收集、整理后的影像應永久保存,并建立備份和定期更新制度。
6存儲與歸檔
5
DB41/T2200—2021
6.1存儲結構
6.1.1影像數據可采用建立層級文件夾的形式進行存儲。一般應在計算機硬盤非系統分區建立“博物
館二維影像數據”總文件夾,在總文件夾下依次按年度、類別、照片組建立層級文件夾,每一件文物藏
品和每一項業務活動均單獨設立一個文件夾,作為該件文物和該項工作影像數據的根目錄。
6.1.2每一文件夾內均附影像采集登記表,填寫名稱、時間、地點、主要人物、攝影者等要素,概括
解釋每張影像數據所反映的主要內容。
6.2存儲載體
6.2.1影像數據的保存應采用硬盤、檔案級光盤等作為長期存儲載體。
6.2.2存儲載體應為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閱利用,一套異地保存。
6.2.3存儲數字影像檔案的載體應有專門的裝具,且應在載體裝具上粘貼標簽,標簽上注明載體套別
(封存保管、查閱利用、異地保存)、載體序號、保管期限、起始年度、終止年度和存入日期等。
6.2.4應建立博物館影像信息數據庫,利用服務器進行存儲。
6.3歸檔時間
各類影像數據在拍攝采集完成后,應及時整理。在30天內入庫存檔。
6.4保管
6.4.1二維影像數據的保管應符合DA/T50的要求。
6.4.2對存儲影像數據的光盤每滿4年進行一次抽樣機讀檢驗,JWC國際檔案級光盤每滿8年進行一
次抽樣機讀檢驗,抽樣率不低于10%,如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恢復措施。
7利用
7.1數字化影像資源是博物館藏品研究、展覽、宣傳以及各種虛擬文化展示的基礎,合理利用、擴大
宣傳以產生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7.2博物館內部業務人員因工作、學術研究使用影像數據,經申請報相關領導批準后,方可由影像管
理人員提取使用。
7.3社會各界因學術研究、文化商業活動等原因對影像數據的利用,應填寫使用博物館影像資料申請
表,提出對影像數據的具體要求(其中包括影像的用途、版式、文件大小等),經有關領導批準并簽訂
使用合同后,由影像管理人員根據要求提供相應數據。
7.4任何個人及單位應維護博物館的知識產權,不應將影像數據挪作批準或合同之外的其他用途。
6
DB41/T2200—2021
附錄A
(資料性)
文物藏品影像、業務活動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記表
表A.1~A.2給出了博物館文物藏品、業務活動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記信息。
表A.1文物藏品影像采集登記表
藏品
序號文物藏品名稱時代出土地點分類號級別攝影者拍攝時間備注
總號
????????????????????
表A.2業務活動和日常工作影像采集登記表
序號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名稱主要參加人員攝影者備注
??????????????
7
DB41/T2200—2021
參考文獻
[1]WH/T81美術館藏品二維影像數據采集規范
[2]DB41/T2160博物館檔案管理規范
8
DB41/T2200—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影像采集...........................................................................1
5影像管理...........................................................................5
6存儲與歸檔.........................................................................5
7利用...............................................................................6
附錄A(資料性)文物藏品影像、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端國際會議翻譯派遣及綜合保障合同
- 社區公共設施安全責任書及維護管理合同
- 納米材料質量檢測技術補充協議
- 調解離婚財產分割協議書及執行細則
- 人才安置小區共有產權住房分割與買賣協議
- 商業航天發射場股權合作與技術支持協議
- 生物識別支付終端定制開發及銀行金融解決方案合同
- 消毒產品市場推廣補充協議
- 校本課程《三字經》教學工作總結模版
- 現代物流企業特種車輛采購與培訓服務協議
- 2025年浙江湖州市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3江蘇南京紫金山科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招聘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航空航天技術原理與實際應用測試卷
- 鋁模包工合同協議
- 城市綠化項目施工人員培訓計劃
- 2025中考英語第11講 任務型閱讀之閱讀填表(練習)(解析版)
- 產品折價退貨協議書
- 休克的急救與護理
- 2025年4月版安全法律法規標準文件清單
- 四川成都歷年中考作文題與審題指導(2005-2024)
- 電力過戶、更名協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