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并序》-2025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知識梳理與訓練_第1頁
《琵琶行 并序》-2025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知識梳理與訓練_第2頁
《琵琶行 并序》-2025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知識梳理與訓練_第3頁
《琵琶行 并序》-2025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知識梳理與訓練_第4頁
《琵琶行 并序》-2025年高三語文一輪復習之古詩文知識梳理與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三一輪復習之教材古詩文梳理:《琵琶行并序》

高考風向+素材積累+實詞積累“察”“朝”+虛詞積累“與”

文言知識+挖空釋義+情境默寫+高考鏈接

高考風向

2023年高考語文試題在考教銜接中以考促教。新課標I卷和II卷試題增強

和統編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的關聯,如文言文閱讀的詞義理解試題銜接教材內容,

而新的文言文斷句題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導一線教學扭轉功利化傾向,

將功夫下在提高課堂質量、夯實知識基礎、培養能力素養上。看來,2024高考

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勢所趨、提分必備、關鍵一招、制勝法寶。

現在,助攻來了!

素材積累

【適用話題】可用于“知音”“情感”“音樂”“審美”“淪落”“理解”“關注弱

者”“同情”“和諧”“同情心是人性的標志”“要憂民之憂”“流淚如何不丈夫”等寫

作話題或題目中。

角度一:同情弱者

白居易是一個關心下層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詩人,他在《琵琶行并序》中,

用淺近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形象,概括了冷酷的

封建社會中下層婦女,特別是歌女的不幸遭遇,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這類弱者的

同情,同時也喚起了人們對弱者的關注。

當連占先生在北大演講用“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來寄語肩負民族希望

的莘莘學子時,我想起了白居易。白居易是一個“唯歌生民病,愿得天下知”的詩

人,更是一個鐵肩擔道義、巨筆寫良知的勇士。他把目光投向了田野,看到人民

在饑餓的死亡線上掙扎;他把心靈融進了土地,體察到人民耕田種地的艱辛;他把

悲憫送給窮人,把懺悔留給自己。他的詩歌見證了一種苦難的命運,折射出一信

肩負社會責任的正直詩人的心靈光芒。

記得國學大師南懷謹說過:做人的道理應該如此,對于不及我們的人,不必

討厭他,要同情他,能夠幫助的盡量幫助他,即使不能幫助也要包容人,原諒人

家一點,如果自己是對的,當然要助人,自己不對就免談。天下最高的學問是什

么?同情弱者,幫助弱者。孔子講“仁”,老子講“道”,墨子講“兼愛”,歸根結底,

都不是為了讓強者更強大,而是為了讓貧弱的人得到更多的福利,讓不幸的人得

到更多的快樂。弱勢群眾理應得到社會的關心。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我們都

要給他們提供幫助。大的幫助力所不及,一些小事起碼是可以做到的。比如在車、

船上主動給老者、弱者讓座,遇到有人問路熱情指點,等等。(《天下最高的學

問》)

角度二:空白處有無限的美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空白不是虛無,是由實而生出的虛,

會引起欣賞者的想象與聯想。中國自古就主張“沉默是金”,而中國古代繪畫藝術

的一大特征就是空白之處的魅力。留白也是為了讓想象展翅飛翔,從空白處發現

無盡的美。例如《深山藏古寺》《蛙聲十里出山泉》《竹鎖橋邊賣酒家》《踏花

歸去馬蹄香”等都是非常精妙的留白繪畫作品。

王維《鳥鳴澗》“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說有聲響,反而更顯得寂靜。

同樣道理,白居易《琵琶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是說無聲比

有聲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由此我們不由聯想到:大聲疾呼或許不如如泣如訴

更能表達心中的情感,無聲的抗議或保持緘默也許更能表達心中的不滿。因此,

我們應該注意平靜水面下的“暗流”,聽出“于無聲處”的“驚雷”。這或許就是“眼

耳”“慧眼”,就是事物的辯證法。

角度三:一切為了人民

白居易十分同情人民,做諫官時屢次上書,請求革除弊政。他在地方做官時,

每到一年,都要力爭做些對百姓有益的事。杭州做刺史時,修筑了著名的“白堤”,

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蘇州時,也受到蘇州人民的愛戴。在做忠州刺史時,他做了

許多利民的改革,號召開荒生產;改進稅收方法,增加官豪稅款,減輕貧苦農民

的負擔,盡量節約開支,減輕百姓的支出。他親自帶頭種樹,綠化荒山。他主持

群體集會,席地而坐與民同樂。有些官員說什么“貴”“賤”雜處,不成體統,白居

易對這種言論亳不理睬。后來忠州人民為紀念這位愛民的好官,為他建了“白公

祠”。

角度四:要尋找直正的知音,必須拋開世俗的雜質

彈琴的人在水上,聽琴的人在馬上,彈琴的人和聽琴的人相遇在一條船上。

這條船便是一張琴了,被水的手指撥響。所謂知音,便是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心

事被琴說穿,被水流傳。人人都在世上尋找知音,卻不知道在何時會偶然出現機

緣。今夜,誰在那一勾殘月下,獨自臨風撫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飄向遠處的

琴聲比遠處更遠。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輕弦上泛漫。廬山多愁善感的

情懷,在一個古代的夜晚,被詩與琵琶說盡。

潺陽江水在琵琶上翻滾流淌,白司馬擱下酒杯,用悲愴在琴弦上定音。一曲

終了,彈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輕輕滑落。于是,載滿秋怨的小舟隨琴聲的消逝而永

遠消逝。而詩人則踏著濕漉漉的詩行,憂郁地走進經典。兩行長長的淚水,垂在

歷史的臉龐,再也無法抹去。

白居易與琵琶女短暫的相逢,便碰撞出思想共鳴的火花,其間定有太多的遺

憾與無法探知的靈魂。然而在“知音”面前,這些已經不重要了,真正值得我們品

嘗的是知音心靈碰撞那一瞬間的芬芳。真正的知音應該游離在物質之外,貴相知,

貴知心。可如今,太多的人習慣了一層一層地偽裝自己,到最后連自己的真心都

找不到。

角度五: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山里娃和城里娃不一樣。城里娃只管埋頭讀書,吃喝有家長伺候。山里娃沒

那福氣,除了讀書還得幫家長干農活。

山里娃和城里娃也有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不管是山里娃還是城里娃,大家總

有一種期待。

城里娃的期待很單純--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山里娃的期待也很單純--走出

大山,變成個城里娃。

為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城里娃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讀書,讀書,除了讀

書還是讀書。

較之城里娃,為了實現自己美好的期待,山里娃要付出兩倍的努力,因為要

走出大山,要變成個城里娃,先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很小的時候,這個期待就開始在我心里醞釀、發酵。

往事越“十”年,“牧童”揮鞭。那時一放學,我總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揮著鞭兒,牽著繩兒,吆著牛兒,上山去了。放牛的時候,牛和我都很繁忙。牛

忙著吃草,我忙著讀書。牛吃草,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子;我讀書,一副志在必得

的架勢。牛吃著草,不時東張西望,咋眸地叫幾聲,像在告訴它的小主人:別管

我,你只管安心讀書,我不會走遠,我就在你身邊。善解人意的牛,解除了我的

后顧之憂。我忘情地讀書,讀語文,讀英語,讀那些拗口的定義、定理。瑯瑯的

讀書聲,和著滿耳的天籟之音-風聲、流泉、鳥鳴,在綠意盎然的山坡上回蕩。

就在這平淡的牧童生活中,我幼小的心靈一天天地騷動起來:這樣的生活,我是

多么不甘心啊!我不甘心就這樣在大山里放一輩子牛,更不甘心重走父輩的路。

我要走出大山,到山外的世界闖蕩,使自己變成個城里娃!

可是,山外的世界,是說去就去的嗎?當年,白居易初到長安,詩壇泰斗顧

況訓導他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但是,白居易憑著出類拔萃的才情,很快在

繁華的長安站穩了腳跟,名噪京城。是啊,走出大山,得有真本事才行。于是,

懷著這種期待,面對堆積如山的學習資料,我不再犯愁了,書海沖浪,不是一種

富有情趣的生活嗎?聽到老師嚴厲的批評,我不再抱怨了,逆耳忠言,不是校正

航向的羅盤嗎?面對考試的失利,我不再沮喪了,一次挫折,不是通往成功的一

塊基石嗎?

就這樣,我腳踏實地往前走,我心中的期待不僅越來越清晰,而且離我越來

越近了。

城里娃,你們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和你們一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城

里娃。

山外的世界,你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向你走來,走進你的懷抱,融入你

的血脈。

因為,總有一種期待,會賦予你無限的生活激情: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在

坎坷遍地的路上義無反顧;總有一種期待,會讓你穿越重重迷霧,找到屬于自己

的人生坐標。(《總有一種期待》)

角度六:榜樣的力量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憂國憂民的傷感之花。在“春來江

水綠如藍”的江面上,一位身著官服的人站在畫舫上,看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美

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當中……我眼中的白居易,這么多情,這般陶醉。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間美景的化身。我喜歡他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

桃花始盛感嘆和對人生的黯然神傷。我更喜歡他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

離離原上草,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大火無法燒盡那小草的生命,春風吹來,那

生命的綠色又重新鋪滿大地,無論是古老的荒路,還是荒廢的古城,在荒路瓦礫

間都有它亮麗的身影。讀了白居易的詩,我看見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麗。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憂國憂民的傷感之花。她可憐琵琶

女的悲慘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楓葉荻花秋瑟瑟”的筆觸寫

出了“別時茫茫江浸月”的傷感之情,情感的蘆花在秋葉的涼風中惡瑟著,“同是天

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啊,此時的白居易也是身處被遺忘的角落里的

人,處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馬青衫濕”,在官場的伸張正義抵不住小人的讒言獻

媚,數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貶斥的厄運。讀了白居易的詩,使我多了一份對世事的

哀嘆,多了一份同情心。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傲寒凌雪,不屈于官場腐敗的紅梅。他雖然是朝廷

命官,但愛憎分明,敢于直抒己見,利用詩歌直抒胸臆,諷刺和鞭撻貪官污吏,

揭露朝廷的黑暗統治。他痛恨“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腐敗官吏欺壓

百姓的強買強賣,他同情“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的悲慘、自嘆“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農桑”的愧疚,他嘲諷“三千寵愛在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爛昏庸。讀

了白居易的詩,我看到了一個剛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學會了明辨是非,與一切黑

暗勢力作斗爭。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詩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著我們。

野火春風中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詩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著

我們。野火春風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輪明月,風雪寒天中的臘梅,這就是我

眼中的白居易。(《我眼中的白居易》)

角度七:情感是音樂的靈魂

音樂是一種不需要翻譯的語言。音樂是情感的載體,是真性情的流露。琵琶

女表演的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

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首或婉轉低回或激越雄壯的曲子,

正好能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郁。琵琶女的琴弦撥動了白居易的心弦,

白居易也借助這奇妙的音樂將不快之情一泄而出。因為音樂的觸媒而讓兩顆孤獨

憂郁的心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樂曲的美妙讓兩個天涯淪落人互訴心曲。

角度八:弦上的月光

流年的風沙湮沒了歷史的轍印,歲月的密網卻撈起只只斑斕的海貝。穿過千

年的滄桑,秋風中瑟瑟的蘆葦仿佛只只憂傷的眼睛,慘淡迷離的月光訴說著潺江

邊的淚光。

那懷抱琵琶半遮面的清愁女子,就坐在那只空空的畫船上。船很大,大得仿

佛能擺得下世上所有的珍寶:船很小,小得盛不下一顆落寞的心。船本可以劃得

很遠,但卻沒能劃出這港灣。這無風又無浪的港灣就是她的家,而家的溫馨和歡

樂永遠都是遠方最溫柔的呼喚。琵琶聲夜夜從這不大不小的畫船上輕輕地、幽幽

地劃過江面,與空曠江水上的月低語。

就是在這樣一個凄清的月夜,幽咽的琵琶聲羈絆了離者的腳步,打濕了失意

漂泊的江州司馬的青衫。

繁華喧鬧的京都、朱紅的琉璃和玉盤珍饋記錄了短暫易逝的笑語。無論這位

佳人,還是這個才子,春風中的美麗終成過往,如繽紛的春花,一場風雨,即是

落英狼籍。

當孤獨的琵琶彈痛樂天的心弦,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傷痛,瞬間襲擊了兩顆淪

落天涯的心。于是一曲悲歌唱了千年,一彎秋月注視了千年,一江荻花蒼白了千

年。

樂天不幸來到潺陽,潺陽有幸收留了樂天。輕視“嘲風雪,弄花草”的文士,

一心抱定“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樂天的筆鋒刺透黑暗,百姓的疾苦是他

心中最深刻的痛楚。然而權貴動一下唇齒,樂天便被發配江西潺陽。黑暗的時代

里猙獰的魔鬼慣于制造悲劇,于是樂天就像一片秋葉被風打落盤旋。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失意的才子選擇了“吏隱”,然而心系國計

民生的樂天,卻抹不去內心深深的失意與傷痛。

于是在那個秋天的月夜,樂天的心弦被那雙纖纖細手有力地彈撥,同病相憐

的感慨化成了如泣如訴的名篇,在無數天涯淪落人的心上震顫。

那小小的潺陽自此再也走不出那個月光慘淡的夜晚,而哀怨的琵琶聲至今仍

在江上月下凄美地回旋,還有那個低眉落、輕彈琵琶、年長色衰的女子也成了千

古美麗絕唱。

一次美麗的邂逅,就這樣凝結成了弦上永恒的月光。

歷史制造了許多悲劇,而并非所有悲劇都因悲劇的主角而演繹成永恒的絕美。

實詞積累

①觀察,仔細看;看清楚,明辨。

明察秋毫:明察:看得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

②體察,理解。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屈原《離騷》)

…怨靈修(神仙,這里指楚懷王)之浩蕩(荒唐,沒有準則)兮,終不察夫民心

(人心)。

③詳審,細究;考察,審查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④察舉,考察后予以舉薦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陳情表》)

——先前一個叫逵的太守考察并舉薦我為孝廉。

⑤清楚,明晰。

⑥清高,精明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水清澈到了極點,就沒有魚了;人精明到了極點,就沒有朋友。

“察”文言小故事

郡守察(觀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

為李密品之察察(潔凈的樣子),乃眾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舉)孝廉,

足見帝之察(明智)。

朝,讀音一:zhao

①早晨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三峽》)

——有的時候,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就能到達江陵。

讀音二:chao

②朝見

例一: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每當上朝時,常常假托有病(請假)

例二: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鄒忌諷

齊王納諫》)

③朝廷

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

——于是入朝拜見威王。

④朝代,王朝,也指一代皇帝統治的時間。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蜀相》)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多次向諸葛亮詢問天下大計,輔助兩代君主,足

見老臣心意。

“朝”文言小故事

鄒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諫齊王。齊王納其諫。其后,齊

國日盛,弱國來朝(朝見),經數年之久。鄒忌聞名天下,為歷朝(朝代)謀臣

所景仰。

虛詞積累

“與”文言小故事

朝過夕改,君子與(1)之,吾亦贊同。然今人與(2)古人孰智,廟堂與

(3)坊間之識,相去甚遠。為國者,與(4)清廉之君子,離奸佞之小人,身

體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獨何與(5)?吾等

與(6)君建言,又恐君自與(7)吾復算耳。

【解析】

(1)動詞,贊許。

(2)與“孰”組成文言固結構“與……孰……”,相當于“跟……比較,哪一

個……

(3)連詞,表并列,和,跟,同。

(4)動詞,結交,親附。

(5)通"歟",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呢。

(6)介詞,表施動者發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相當于“為”。

(7)介詞,和,跟,同。

【譯文】

(一個人如果)在早上犯了過錯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會贊許他,

我也贊同。但是,現代人與古人誰更有智慧,(對此)朝廷與百姓的認識,相差

很大。治理國家的人,親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遠離奸邪而善于諂媚的小人,

(凡事)以身作則親身實踐,事業才會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

但卻不能到達本國百姓那里,(這)唯獨是為什么呢?我們給您提建議,又害怕

您跟我們算賬啊。

文言知識

1.教坊。古代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唐始設置。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歌唱、

舞蹈、演等事務。

2.左遷。降低官職,即“降官”。猶言下遷。漢代貴右賤左,故將貶官稱為左遷。

3.司馬。官名。掌管軍政、軍賦、馬政的執政大臣。亦稱“大司馬”。相傳商

代已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稱五官,春秋、戰

國沿置。漢武帝時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后亦加于騾騎將軍。隋唐以后為

兵部尚書的別稱,唐朝后期,已成為州刺史的副職,實際上已有職無權了。

4.青衫。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黑色。后人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

傷凄切的情感。

5.管弦。指音樂。管,簫、笛之類的管樂。弦,琴、瑟、琵琶之類的弦樂。

6.纏頭。①歌舞藝人將錦帛纏繞在額頭作為裝飾。也指贈送給歌舞者的錦帛

或者財物。贈送歌舞者纏頭的習俗一直延續到元明時期。②士兵的頭飾。③明清

婦女的額飾。以綾羅綢緞裁成狹窄的布條,由后繞前,系于頸部。明清時也稱為

“包頭

7.裳(ch白ng)。“裳”是下衣,在古代指裙。先秦時代只有裳沒有裙。裳又分為裳

和帷裳。裳的大體樣子是由七幅布聯結而成,前面由三幅連綴,后面由四幅連綴,

腰部帶褶,褶的多少大小,以裳的上腰部與穿著者腰身粗細為度。

8.帷裳。或稱“幃”。古代朝祭時的服裝用整幅布制成,不加裁剪。帷即“圍”。

帷裳或幃,是裳的最初形式。

9.裙。裙是把幾幅布帛縫合起來成一筒狀。裳流行在前,裙興起于后,二者可

能有過短暫的并行期,但很快裙代替了裳,那是漢代以后的事了。

10.襦裙。中國古代流行時間最長的婦女服裝款式是襦裙,其特征為上衣下裳,

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長裙。歷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變,主要是下身裙長有變化。盡

管襦裙長短寬窄有變化,但歷代始終保持最初的款式。襦,古代稱短上衣為襦。衣

服袖子一般較長,窄。交領右衽是漢服標準的領口式樣,右衽指領子系向身體右邊。

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為異族或死者的樣式。襦裙的腰帶用絲或革制成,起固定作

用。

11.“司馬青衫”作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座中泣下誰最

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青衫,是白居易司馬身份的標志。“司馬青衫”表達的是“座

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意思。古代詩人常用此典故來表示由于內心

痛苦而傷心流淚。王實甫《長亭送別》“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林

覺民《與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這個典故,也都是這

個意思。宋司馬光《錦堂春》“席上青衫濕透,算感舊、何止琵琶。”是說“傷心事”

還不止琵琶女的身世。金吳激《人月圓》從“南朝千古傷心事”一直說到“江州司馬,

青衫淚濕,同是天涯”也是指傷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還用了白居易'同是天

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句子。元白樸《奪錦標》在新亭眺望時觸目傷心,

也說到“誰念江州司馬,淪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濕”,這就是寫自己的悲痛了。追

本溯源,把司馬青衫理解為一種同情之淚、哀憐之淚。這更能讓我們想起屈原的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感時花濺淚”、魯迅的長歌當哭及汶

川時溫總理的白發。

挖空釋義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流浦口,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

()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gd)

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

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句式:)予出

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

()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

六百一-b六言(),命()曰《琵琶行》。

潺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di)花秋瑟瑟()o主人下馬

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

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

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

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nich自ng)》后《六幺(ya。)》。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

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

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

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hama)

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

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di&n)頭

銀篦(bi)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

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

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

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溶陽城。潺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

聞絲竹聲。住近溫(pen)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且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

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斷(zh&。zha)()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

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

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

濕。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潞浦口,

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

()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gd)

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

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于江湖間。(句式:)予出

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

()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

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

溶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di)花秋瑟瑟()。主人下馬

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

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

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

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nlchang)》后《六幺(yao)R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

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

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

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hama)

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

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dian)頭

銀篦(bi)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闈()

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

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

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潺陽城。潺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

聞絲竹聲。住近溫(pen)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且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

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斷(zh&。zhd)()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

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

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

濕。

參考答案

元和十年,予左遷(貶官、降職的委婉說法。白居易因越職上書言事,

觸怒當朝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九江郡司馬。明年(第二年)秋,送客

溫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

倡女,嘗(曾經)學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當時對技藝高超的樂師的稱呼),

年長色衰,委身(托身。這里是嫁人的意思)為賈(gCi)人(商人)婦。

遂命酒(叫人擺酒),使快(暢快)彈數曲。曲罷憫然(憂郁的樣子),

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輾轉遷徙)于江湖間。(句式:

狀語后置句)予出官(京官貶黜往地方任職)二年,恬然(寧靜安適的樣

子)自安,感斯人言,是(這)夕始覺有遷謫(官吏因罪降職并流放)意。

因(于是)為(創作)長句,歌以(連詞,表示并列,譯為并且)贈之,

凡(總共)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日《琵琶行》。

溶陽江頭(江邊)夜送客,楓葉荻(dl)花秋瑟瑟(形容微風吹動的聲

音)。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指音樂。管,簫、笛之類的管

樂。弦,琴、瑟、琵琶之類的弦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新掌燈。一說“移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

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擰轉弦軸,撥動弦絲。這里指調弦校

音)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音低沉)聲聲思(深長的情

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隨手)續續(連續)彈,說盡心中無

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nich&ng)》后《六幺(y&。)》。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形容鳥鳴婉轉)鶯語花底滑,幽咽(形容樂聲梗塞不暢)泉流冰下

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

聲。銀瓶乍(突然)破水漿迸(迸射),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

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hama)

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

樂以外的音樂、舞蹈、百戲的教習、排練、演出等事務)第一部。曲罷曾

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古代對歌伎舞女打賞用的

錦帛),一曲紅綃不知數。鈿(dian)頭銀篦(bl)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

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平常,隨隨便便)度。弟走從軍阿

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容貌衰老)。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年紀大了)

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走了以后。來,

語氣助詞)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

闌干(縱橫錯亂的樣子)。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嘆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

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尋陽城。海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

聞絲竹聲。住近流(pen)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常常)取酒還獨傾(獨自飲酒)。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口折(zhaozha)(指聲音嘈雜刺耳)難為聽。今夜

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忽然,一下子)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

翻(按曲調寫作歌詞)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退回)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以前)聲,

滿座重聞皆掩泣(哭泣)。座中泣(眼淚)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黑

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黑色)濕。

情境默寫

(-)

1.運用側面烘托,說明船上的人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的詩句是

,。

2.《明湖居聽書》寫小玉說書時,“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忽聽霍

然一聲,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類似情景,以表現琵琶女的高超技藝,

這兩句詩是","。

3.詩中運用側面烘托的方法描寫琵琶女技藝高超、美麗出眾的詩句是

,。

4.白居易《琵琶行》中“,”兩句,寫當年的琵琶女

無論是技藝還是容貌都出類拔萃。

5.詩人用“,”兩句來描寫琵琶女當年在京城演奏后

富家子弟爭相打賞的情景。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兩句寫昔日的琵琶女

身價很高,引來了眾多紈綺子弟的追捧。

7.詩中寫琵琶女年長色衰后寂寞處境的詩句是“,o

,,

,O

8.詩中借月和江水烘托琵琶女獨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詩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9.古代文人擅長借“夢”寄托情思,如本詩中的“,

10.11,”是全詩的主旨句,更是詩人與琵琶女感

情的共鳴。

11.李商隱的詩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表達了身不能共處、心卻能

相通的意思。《琵琶行》中與之意思相近的兩句是“,

12.詩人由琵琶女生活的不幸,聯想到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擊,感慨兩人同病

相憐,于是唱出了“,”的心聲。

13.詩中直接點出“我”的悲慘遭遇的句子是“,

14.",”兩句描寫了詩人被貶之后居住的環境。

15.杜鵑,是我國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意象,因其啼聲甚哀,往往傳達一種凄涼之

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兩句就表達了

一種凄涼之意。

16.古詩文中常常有以酒為媒介抒發情感的名句,如詩中“,

”兩句表現出詩人被貶而淪落天涯的孤獨與無助。

17.嚴格地說,潺陽并非絕對沒有音樂,只是聲音單調繁雜,實在難以人耳。白

居易《琵琶行》中“,”兩句表達了這樣的意思。

18.寫詩人請琵琶女再次演奏并承諾為她譜寫歌詞的詩句是“,

19.琵琶女面對詩人的再次邀請,作出的回應是“,

20.在琵琶女最后一次演奏結束之后,詩人的表現是“?

【答案】

1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2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3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4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5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6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7.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8.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寨

9.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1.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13.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沼陽城

14.住近渝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15.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1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17.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晰難為聽

18.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19.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20.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能力。

注意以下重點詞語的寫法:“舫”“妒”“纏2

居,“潞,,“蘆”“鵑,,“嘔啞嘲嘶”“更坐,,“卻”“座”

1.《琵琶行》一詩的開頭,點明詩人秋夜送別友人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涼氣氛

的詩句是:,O

2.《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初次出場時猶豫不決、羞怯矜持的情態的詩句是:

3.《琵琶行》中表現詩人聽到琵琶女演奏的音樂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產生共鳴的詩

句是:,!

4.《琵琶行》中以鳥啼和泉聲來比喻琵琶聲的詩句是:,

5.《琵琶行》中描寫詩人與友人分別時慘淡的場景的詩句是:

6.《琵琶行》中描寫琵琶聲在沉咽暫歇后突然爆發出激越雄壯的樂音的兩句是:

7.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現琵琶曲由婉轉流利到滯澀艱難的變化的詩句是:

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對聽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寫來側面表現琵琶音樂

動聽的詩句是:“,。”

9.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

10.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表現詩人與琵琶女同病相憐的詩句,也是全詩主旨

的詩句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