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第十九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山東省青島市第十九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山東省青島市第十九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山東省青島市第十九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山東省青島市第十九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青島市第十九中學高三語文期末試卷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后園蕭紅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個長得很高的人,身體很健康,手里喜歡拿著個手杖。嘴上則不住地抽著旱煙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歡開個玩笑,說:“你看天空飛個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的時候放在長衫的下邊,有的時候放在袖口里頭。他說:“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們都知道了祖父的這一手了,并不以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著他的袖管,撕著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來為止。祖父常常這樣做,也總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總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沒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來的,好像他和孩子們約定了似的:“我就放在這塊,你來找吧!”祖父不怎樣會理財,一切家務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閑著。我想,幸好我長大了,我三歲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我會走了,我會跑了。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著我;我走動了,祖父就拉著我。一天到晚,門里門外,寸步不離,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園里,于是我也在后園里。我小的時候,沒有什么同伴,我是我母親的第一個孩子。我記事很早,在我三歲的時候,我記得我的祖母用針刺過我的手指,所以我很不喜歡她。我家的窗子,都是四邊糊紙,當中嵌著玻璃。祖母是有潔癖的,所以她屋的窗紙最白凈。別人抱著把我一放在祖母的炕邊上,我不加思索地就要往炕里邊跑,跑到窗子那里,就伸出手去,手指一觸到窗上,那紙窗像小鼓似的,嘭嘭地就破了。祖母若來追我的時候,我就越得意了,笑得拍著手,跳著腳的。有一天祖母看我來了,她拿了一個大針就到窗子外邊去等我去了。我剛一伸出手去,手指就痛得厲害。我就叫起來了。那就是祖母用針刺了我。祖父一天到晚是閑著的,祖母什么工作也不分配給他。只有一件事,就是祖母的地櫬【注】上的擺設,有一套錫器,卻總是祖父擦的。每當祖父一擦的時候,我就不高興,一方面是不能領著我到后園里去玩了,另一方面祖父因此常常挨罵,祖母罵他懶,罵他擦得不干凈。祖母一罵祖父,我就拉著祖父的手往外邊走,一邊說:“我們后園里去吧。”我拉著祖父就到后園里去了,一到了后園里,立刻就另是一個世界了。決不是那房子里的狹窄的世界,而是寬廣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遠,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長的又是那么繁華,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覺得眼前鮮綠的一片。一到后園里,我就沒有對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準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兒等著我似的。其實我是什么目的也沒有。只覺得這園子里邊無論什么東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等到自己實在跑不動了,才坐下來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過隨便在秧子上摘下一個黃瓜來,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后園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開花的。一直開到六月。花朵和醬油碟那么大。開得很茂盛,滿樹都是,因為花香,招來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樹那兒鬧著。別的一切都玩厭了的時候,我就想起來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脫下來用帽兜子盛著。在摘那花的時候,有兩種恐懼,一種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種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異想天開,這花若給祖父戴起來該多好看。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我幾乎沒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安然的不曉得。我跑得很遠的站著,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么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著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祖父剛有點忘記了,我就在旁邊提著說:“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來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滾來。就這樣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園,我,這三樣是一樣也不可缺少的了。刮了風,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樣,在我卻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沒有去處,玩沒有玩的,覺得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長。(選自《呼蘭河傳》,有刪節)【注】櫬:chèn,棺材。4.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呼蘭河傳》是一篇自敘傳小說。蕭紅主要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多層面地展現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記憶,故事情節散淡,戲劇沖突性不大。B.蕭紅的祖父很喜歡和小孩子開玩笑,比如那個摘帽、藏帽的游戲,他老是把帽子藏在同一個地方,小孩子都玩厭煩了,他卻自得其樂,渾然不覺。C.這篇小說的敘事表層,采用的是兒童視角,但在其深層,卻是蕭紅的成人視角。這一成人視角會在作品中情不自禁地發議論,流露真情實感。D.小說的主要環境是“后園”,它既是作者童年玩樂的場所,同時也是自由、安全和開闊的心靈家園的象征,是作者早年記憶中不可割舍的部分。5.文本截取了哪幾個與祖父相關的場景?分別表現了祖父怎樣的形象?6.文中兩處劃線句中都有“寂寞”一詞,導致“寂寞”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結合文本分別作出簡要分析。參考答案:4.B

5.①祖父與孩子們藏帽逗樂----表現祖父的和藹可親與孩子氣;②祖父常常挨祖母的罵----表現祖父的好脾氣;③我與祖父戴花逗樂——表現祖父對作者的寵愛、性情的溫和與內心的溫暖。

6.(1)第一處“寂寞”主體是祖父,原因是:①祖父沒有什么事情可做,很閑:“一切家務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天閑著”;②祖父性情與旁人不同,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內心溫暖充滿愛,卻無人理解:“幸好我長大了,我三歲了”可以和祖父有共同的事情和愛好。(2)第二處“寂寞”主體是“我”,原因是:①“我”作為一個孩子無處可玩,無處可去,難免感到無趣無聊;“去沒有去處,玩沒有玩的,覺得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長”;②對寬廣世界、溫暖鮮活生活的眷戀,一旦不能有便覺寂寞。以成人視角來看,兒時的后園、兒時的祖父和兒時的“我”缺一不可,共同組成了“我”對抗童年孤寂的屏障,是“我兒時心靈溫暖的來源;“一到了后園里,立刻就另是一個世界了”。現在這三者無法融為一體,造成了“我”內心的寂寞。4.試題分析:此題考核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綜合賞析能力。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判斷正誤,題中B項,“小孩子都玩厭煩了”——于文無據。5.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考核欣賞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的題目,考核的重點是性格特征,答題時注意先梳理情節,然后根據情節概括性格特征,題中根據“祖父與孩子們藏帽逗樂”概括“和藹可親與孩子氣”;根據“祖父常常挨祖母的”概括“好脾氣”;根據“我與祖父戴花逗樂”概括“性情的溫和與內心的溫暖”。點睛:這是一道考核欣賞文學作品的藝術形象的題目,考核的重點是性格特征,答題時根據文中對該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和他人的評價等概括,答題時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據,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項之間不要包含。6.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的題目,要求回答導致“寂寞”的原因,注意根據文意分析,第一處“寂寞”主體是祖父,根據文中的句子“一切家務都由祖母管理。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天閑著”概括“祖父沒有什么事情可做,很閑”;根據“幸好我長大了,我三歲了”概括“祖父性情與旁人不同,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內心溫暖充滿愛,卻無人理解”。第二處“寂寞”主體是“我”,根據“去沒有去處,玩沒有玩的,覺得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長”概括“‘我’作為一個孩子無處可玩,無處可去,難免感到無趣無聊;根據“我兒時心靈溫暖的來源”概括“對寬廣世界、溫暖鮮活生活的眷戀,一旦不能有便覺寂寞。以成人視角來看,兒時的后園、兒時的祖父和兒時的“我”缺一不可,共同組成了“我”對抗童年孤寂的屏障現在這三者無法融為一體,造成了“我”內心的寂寞。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每小題3分,共9分)為什么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著的柱子。從甲骨文可以看出,漢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漢字一字一方格的特點已經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戰國時從篆書到隸書,漢字完成了一次飛躍,表現在字形上,就是從以前的圓潤瘦長變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塊字。這種方方正正的寫法,體現了中國古人所追求的客觀美——穩重、端莊、平衡對稱,有一種周正之美。雖然后來有了“龍飛鳳舞”的草書,但每個朝代的正體字,仍然沿襲著工整的書寫模樣。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都寫得規規矩矩,在當時寫字是件極其莊重嚴肅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國紛爭,文字異性,但距離周圍最近的秦國,其正體字仍然是規正的篆體字。秦國滅六國,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為正體字。但在官方規定的正體字之外,秦簡上還出現了一種輔助性書體,即后來的隸書,到漢代漢武帝年間,隸書逐步取代篆書成為正體字。此后,在魏晉南北朝年間,楷書盛行,成為官方認可的正體字,一直流傳至今。雖然書寫方式不同,但對平衡對稱、周正之美的追求卻一直沒變。唐朝時用科舉制選拔人才,開了各種考試科目,書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書字體,皆得正詳”,文字與書寫并重。因為文字書法的優劣關系到個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謂“升沉是系”,所以仕進者非常重視。當時顏元孫《干祿字書》的影響很大,這本字書是在顏師古的“顏氏字樣”的基礎上完成的,字分俗體、通體、正體三種寫法。科舉考試,官府文書,寫字必遵正體。后來顏元孫的侄子顏真卿在湖州做官,將《干祿字書》書寫上石。要想通過科舉求仕進,就必須學習這樣的干祿字。之后,端正秀麗的干祿字楷書成了一種程式化的寫法,千字雷同,明朝時,為皇帝書寫詔誥的宮廷書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長一筆這樣的字,人稱“臺閣體”,清朝叫“館閣體”。不過,這樣過分求統一的書寫方式卻破壞了書法的靈魂——對“勢”的追求。古人寫字,講求一個“勢”字,不僅指通篇的氣勢,更指每一筆的手勢動作。把字寫“活”,就是這個道理,有口氣頂著,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氣神,這便是“見字如見人”的所指。書寫動作連貫,做到下筆不悔,一氣呵成,才能氣韻生動。而要達成這樣的功力,日積月累的訓練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記憶。這種日復一日的臨摹、書寫,培育了中國古人最早的美學情趣,甚至成為一種人格訓練。所謂“字如其人”,雖然后來多從道德層面解讀,但其本意仍是強調一種認真的精神,寫字如是,做人亦如是。

(節選自《漢字為什么是方塊字》,有刪改)6.下列對方塊字發展歷史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方塊字與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有關,因為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著的柱子。B.甲骨文中的漢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漢字一字一方格的特點已經完全成形,春秋戰國時,漢字完成了字形從圓潤瘦長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轉變。C.秦朝時,小篆為正體字,到漢代漢武帝年間,隸書逐步取代篆書成為正體字,魏晉南北朝年間,楷書成為官方認可的正體字。D.古人寫字講求一個“勢”字,要求書寫連貫,下筆不悔,一氣呵成。這是書法的靈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氣韻生動的效果。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方塊字方方正正的寫法,體現了中國古人平衡對稱、周正之美的追求,這種審美追求并沒有因書寫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變。B.雖然草書是“龍飛鳳舞”的形態,但每個朝代的正體字仍然是工整的,及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寫得規規矩矩。C.因為文字書法的優劣關系到個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謂“升沉是系”,所以仕進者非常重視。如果學好端正秀麗的干祿字,就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謀求仕途發展。D.干祿字楷書在明朝時被稱為“臺閣體”,在清朝時被稱為“館閣體”,雖端莊秀麗,但寫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壞了書法對“勢”的追求。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淮南子》中關于女媧補天的傳說是用來說明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的,我們可以從這種方式中了解“漢字是方塊字”的部分原因。B.唐朝時選拔人才重視書法,要求“楷書字體,皆得正詳”,文字與書寫并重。顏師古創立的干祿字幾經發展,成為科舉考試、官府文書必遵的書寫正體。C.古人寫字,不僅講求通篇的氣勢,而且講求每一筆的手勢動作,即把字寫“活”,透出字里的精氣神,這便是“見字如見人”的所指。D.在書寫上,要達成氣韻生動的功力,就必須進行日積月累的訓練,使肌肉也形成記憶。這種訓練也成為一種人格訓練,體現了一種認真的精神。參考答案:6.D不屬于對方塊字發展歷史的表述7.C“如果學好端正秀麗的干祿字,就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謀求仕途發展。”與原文不符。8.B

“顏師古創立的干祿字”不正確3.依據所學名著,完成24-25題。24.下列對有關名著的說明,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A.《三國演義》中的“單刀赴會”,寫東吳屢次討要荊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計,設下鴻門宴,埋伏好刀斧手邀請關羽來赴宴。關羽單刀赴會,最終安全脫身。B.《家》中的覺慧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是一個叛逆者形象。當高老太爺生病不見好轉時,高家就請巫師來捉鬼,覺慧開門把眾人責罵一番,體現了他思想激進,不迷信。C.《茶館》是一幅長卷式地展現社會生活的戲劇作品,它反映了清朝末年戊戌變法失敗、民國初年和抗戰勝利以后三個時代的歷史現實。D.《飛鳥集》內容豐富,包括了愛情、親情、友情等多方面,詩人將祖國比喻成尋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像飛鳥一樣經歷內心的漂泊歷程。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E.《老人與海》中,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最后遭到無可挽回的失敗。但從另外意義上講,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么程度”,是一個失敗的英雄。25.簡答題(10分)(1)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說“將真事隱去”“用假語村言”,請簡述作者的用意。(6分)(2)《歐也妮·葛朗臺》中說,“葛朗臺小姐的慷慨和她亡父的吝嗇成了鮮明的對照。”請列舉出在老葛朗臺死后葛朗臺小姐所做的幾件“慷慨”事情。(4分)參考答案:24.ADA項應是魯肅之計;D項詩人將自己比喻成尋找理想境界的永恒旅客。25.(1)①隱去真實的年代與背景,假托前朝人事;②隱去真實的事情,虛構了賈府中的人物變遷;③用諧音手法,虛構人物,并暗示作品中的人物命運。(每點2分。共6分)(2)①她給拿儂錢,促成了拿儂和田產看守人高諾阿萊的婚姻。②歐也妮拿錢償清了叔父生前的債務,成全了堂弟的婚事。③她鑄了一個純金的圣體匣,獻給教堂。④她開辦了養老院、教會小學和圖書館。(每點1分。共4分)【解析】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養貍述(唐)舒元輿野禽獸可馴養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貍。貍之性,憎鼠而喜愛①。其體趫②、其文班。予愛其能息鼠竊,近乎正且勇。嘗觀虞人(掌管山澤的官吏)生致者,因得請歸,致新昌里客舍。舍之初未為某居時,曾為富商家廩,墉堵地面,甚足鼠竅,日有鼠絡繹然。某既居,果遭其暴耗。常白日為群,雖敲拍叱嚇,略不畏忌。或暫黽侻跧③縮,須臾復來,日數十度。其穿巾孔箱之患,繼晷而有。晝或出游,及歸,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若夜時長留④續晨,與役夫更吻驅呵,甚累神抱。或知之,借櫝以收拾衣服,未頃,則櫝又孔矣。予心深悶,當其意欲掘地誅剪,始二三十日間,未果。頗患之,若抱癢疾。自獲此貍,嘗闔關實竇,縱于室中,潛伺之。見軒首引鼻,似有鼠氣,則凝蹲不動。斯須,果有鼠數十輩接尾而出,貍忽躍起,張爪呀牙,劃泄怒聲,鼠黨帖伏不敢竄。貍遂搏擊,瞬視間,群鼠肝腦涂地。迨夜始背潛窺,室內灑然,予以是益寶貍矣。常自馴飼之,到今僅半年矣,貍不復殺鼠,鼠不復出穴。穴口有土蟲絲,封閉欲合。向之韞櫝服物,皆縱橫拋擲,無所損壞。噫!微貍,鼠不獨耗吾物,亦將咬嚙吾身矣。是以知吾得高枕坦臥,絕瘡痛之憂,皆斯貍之功。異乎!鼠本統乎陰蟲,其用合晝伏夕動,常怯怕人者也。向之暴耗,非有大膽壯力,能凌侮于人,以其人無御之之術,故得恣橫若此。今人之家茍無貍之用,則紅墉皓壁,固為鼠室宅矣。甘醲鮮肥,又資鼠口腹矣,雖乏,人智其奈之何?嗚呼!覆燾(天地)之間,首圓足方,竊盜圣人之教,甚于鼠者有之矣。若時不容端人,則白日之下,故得騁于陰私。故桀朝鼠多而關龍逢斬,紂朝鼠多而比干剖,魯國鼠多而仲尼去,楚國鼠多而屈原沉。以此推之,明小人道長而不知用君子以正之,猶向之鼠竊而不知用貍而止遏,縱其暴橫,則五行七曜,亦必反常于天矣。豈直流患于人間耶!(節選自《全唐文》,文字略有刪改)[注]①愛:通“”,隱蔽。②趫(qiáo):行動輕捷。③黽侻跧:黽(mǐn):勉強。侻(tuō):狡猾。跧(quán):蜷縮。④:油燈。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嘗觀虞人生致者

致:抓獲、捉到B.某既居,果遭其暴耗

暴:突然C.其穿巾孔箱之患

孔:打洞,使動用法D.予以是益寶貍矣

寶:珍視,意動用法

3.下列全都直接表現新昌里客舍老鼠“恣橫”的一組是()(3分)①墉堵地面,甚足鼠竅,日有鼠絡繹然

②雖敲拍叱嚇,略不畏忌

③或暫黽侻跧縮,須臾復來,日數十度

④晝或出游,及歸,其什器服物,悉已破碎

⑤借櫝以收拾衣服,未頃,則櫝又孔矣

⑥斯須,果有鼠數十輩接尾而出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住新舍后,果然遭到鼠患。老鼠們常常白天成群出沒,不怕人嚇唬,作者頗為憂慮,如同得了癢病。B.自從得到那只貍貓后,效果極為明顯,只有半年的時間,老鼠洞口已結蛛絲,原先藏在柜里的衣物,都隨便放置,沒有再被老鼠損壞的。C.作者認為原先被嚴重騷擾時,不是因為老鼠膽大強壯,欺凌到人的頭上來,而是因為人沒有抵御它們的辦法。D.作者在末段用諷喻手法指出,若不任用君子來端正方向,就會如同放縱老鼠盜竊一樣,放縱小人橫行和暴戾,可能就會禍害人間。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⑴與役夫更吻驅呵,甚累神抱。(3分)

⑵微貍,鼠不獨耗吾物,亦將咬嚙吾身矣。(3分)

參考答案:2.B暴:猛烈,嚴重(亦可譯為“殘害”“糟蹋”)3.D(④⑤都是間接表現)4.D(作者認為“豈止是禍害人間”)5.⑴(我)和仆役輪流用嘴驅趕呵斥,身心疲累。(“更”、“吻”各1分,句意1分)

⑵假如沒有貍貓,老鼠不僅損壞我的物品,也咬噬我的身心啊。(“微”“獨”各1分,句意1分)【參考譯文】野生的鳥獸可以馴養了來幫助人類,我是從貍貓這里得到這個道理的。貍貓的性格,憎惡老鼠喜歡隱蔽。它身體矯捷、毛紋斑駁。我喜歡它能平息老鼠的盜竊,這種特性近似于正義和勇猛。曾經看見有掌管山澤的官吏生擒了貍貓,因而我請求他給了我并帶回家了,帶到新昌里的客舍居住。那房屋當初沒有成為我的居室時,曾經是個富庶人家的糧倉,墻壁地面,很多鼠洞,天天都有老鼠頻繁出入。我住進來后,果然遭到嚴重的損耗。老鼠們常常白天成群出沒,雖然敲打拍擊呵斥嚇唬,它們一點也不畏懼。有的勉強狡猾地蜷縮起來,一會兒又回來了,一天幾十次。它們弄破衣物咬穿箱子帶來的禍患,時刻都有。我白天有時出門,等到回來,雜物器皿衣服,全都被咬破咬碎。如果夜晚一直留著燈點到早晨,和仆役輪流用嘴驅趕呵斥,身心疲累。即使知道老鼠的禍害,借來柜子裝起衣服,不久,柜子又被咬穿了。我心里非常煩悶,如此情況真想挖地找鼠洞將它們殺滅剪除,這樣開始(想了)二三十天,沒有結果。很為這事煩心,如同患上了瘙癢的疾病。自從得到了這種貍貓,曾關閉門填埋空洞,放它在房里,躲在一旁等著。見那貍貓昂著頭伸著鼻子,似乎聞到了老鼠的味道,就凝神蹲著不動。一會兒,果然有幾十只老鼠一個跟著一個地出來了,貍貓猛地躍起,張開爪子露出牙齒,發出撕裂的憤怒的吼聲,老鼠們馴服地趴那不敢亂竄。貍貓便出擊,一瞬間,所有的老鼠肝腦涂地。等到夜晚再遮掉燈光查看,室內清清凈凈,我因為這更加珍視貍貓了。經常自己馴養它們,到現在只有半年,貍貓不再抓老鼠,老鼠不再出洞了。洞口有了蜘蛛絲了,就像要合攏了。原來藏在柜子里的衣物,都隨便放置,沒被損壞的。啊!沒有貍貓的話,老鼠不僅損壞我的物品,也咬噬我的身心啊。這樣我才知道能高枕無憂舒坦的睡覺,杜絕如同生瘡破口的擔心,都是這只貍貓的功勞啊。奇怪啊!老鼠本來是屬于陰暗的動物,它的行止應該是白天潛藏晚上行動,時時都是怕人的啊。原先那被嚴重騷擾時,不是因為老鼠膽大強壯,欺凌侮辱到人的頭上來,那是因為人沒有抵御它們的辦法,所以能夠放肆橫行如此。現今的人家如果沒有貍貓的存在,就算紅墻白壁,終究成為老鼠的家園啊。美酒佳肴,終究也會進入老鼠的口腹,就是再勞累,憑人又怎么奈何得了呢?嗚呼!天地之間,圓頭方腳的人啊,泯滅圣賢的教誨,比鼠類更甚的大有人在啊。如果時代不容行為端正之人,那么青天白日之下,陰謀和私欲就得以放任。所以桀朝鼠輩多而至使關龍逢被斬,紂朝鼠輩多而至使比干被剖胸取心而死,魯國鼠輩多而至使孔子離去,楚國鼠輩多而至使屈原自溺汨羅江。按這推理,為小人鋪道指路而不用君子來端正方向的,就如同以前老鼠盜竊時卻不知道用貍貓遏止,放縱它們橫行和暴戾,那么日月五行的運行,都必然會和本來的規律相逆轉,豈只是僅僅禍害人間啊!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以為相。范蠡喟然嘆曰:“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乃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而懷其重寶,閑行以去,止于陶。后自謂陶朱公。節選自《史記·越王勾踐世家》22.用“/”線給劃文言文中劃線處斷句。(限四處)23.范蠡是什么時代人?哪個國家人?24.范蠡歸還齊國相印的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22.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

23.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人

24.身居高位,久受尊名【2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如本題中,題干要求“限四處”,這就說明考生在斷句的時候不能多畫,“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這段話是說“在海邊耕種,吃苦耐勞,努力生產,父子治理產業。居住不久,就獲得財產數十萬”,聯系前面的文字,這段文字是說范蠡在齊國的表現,“耕于海畔”是狀語后置句,“于海畔”是后置狀語,后面應斷開,“父子治產”主謂賓俱全,可以斷開,“居”意思是“居住”,“無幾何”是說“居住”的時間不長,后面“致產”意思是“獲得財產”,這是居住不久之后獲得的財產,故兩句應斷開。考生可以按照這種方式,由易到難進行斷句。【2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者、作品以及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本題中,題干問的是“范蠡是什么時代人?哪個國家人”,對于“范蠡”,學生可能不一定很熟悉,但考生應知道“西施”“越王勾踐”,由“越王勾踐”可以想到功臣范蠡,他輔佐越王勾踐復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年后“三千鐵甲終吞吳”,就是范蠡一手導演的。勾踐成就霸業之后,范蠡功成身退,隱居山林。而勾踐是春秋五霸之一,由此可以確定范蠡所處的朝代。【24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范蠡歸還齊國相印的原因是什么”,然后瀏覽文段,從文段中圈出相關的內容,理解其意思,進行概括歸納。考生可以先找到齊國人讓他做相的文字,如“齊人聞其賢,以為相”,然后再分析范蠡的回答“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理解這段話的意思,這段話是說“居處家里能夠掙得千金,做官能夠位居卿相,這是平民百姓達到頂點。長久享受尊貴名號,是不吉祥的”,根據這段內容即可概括出他歸還齊國相印的原因。【點睛】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要通讀全文,仔細體會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系。要先易后難,把會斷的句子先斷開,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斷開。要重視內容,斷完后根據句子的含義、文章的內容再核對一遍。名詞斷句法。通讀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國家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果等。(找動詞)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虛詞斷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③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們的前后一般就不斷句;(“而”表轉折而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④有些復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⑤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構之后,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⑥復句中的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對話標志斷句法。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語序句式斷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比、對偶、對稱、反復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古文翻譯范蠡浮海到了齊國,改變姓名,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種,吃苦耐勞,努力生產,父子治理產業。居住不久,就獲得財產數十萬。齊國人聽說他有才能,就讓他作國相。范蠡喟然嘆道:“居處家里能夠掙得千金,做官能夠位居卿相,這是平民百姓達到頂點。長久享受尊貴名號,是不吉祥的。”于是,歸還相印,散盡他的財產,分給他的知心朋友和鄉親,攜帶著貴重的財寶,悄悄地離去,到陶地住下。后自稱陶朱公。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虞奕字純臣。第進士。崇寧,提舉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饑,徙之東路。入對,徽宗問行期,對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時還,則來歲耕桑皆廢矣。”帝悅。既而西部盜起,復徙提點刑獄。時朝廷將遣兵逐捕,奕條上方略,請罷勿用,而自計討賊,不閱月可定。轉運使張摶以為不可,宰相主摶策,數月不效,卒用奕議,悉降之。擢監察御史。親祭北郊,燕人趙良嗣為秘書丞侍祠,奕白其長曰:“今親衛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國降子,顧得預祠事,可乎?”長用其言,具以請,不報。陽武民傭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殺之,而賂其夫使勿言。事覺,府縣及大理鬻獄,奕受詔鞫訊,皆伏辜。自何承矩創邊地為塘濼,有定界。既中貴人典領,以屯田開拓為功,肆侵民田,民上訴,屢出使者按治,皆不敢與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詔罷屯田。加直秘閣、淮南轉運副使。入為開封少尹。故時大理、開封治獄,得請實蔽罪,其后率任情棄法,法益不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師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萬國請自今非情法實不相當毋得輒請”從之。遷光祿卿、戶部侍郎。睦州亂,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鎮江府。寇平,論勞增兩秩。還為戶部。內侍總領內藏,予奪專己,視戶部如僚屬。奕白宰相曰:“計臣不才,當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即自劾不稱職。詔徙奕工部。襲慶守張漴使郡人詣闕請登封,東平守王靚諫以京東歲兇多盜,不當請封。為政者不悅,將罪靚,奕言:“靚憂民愛君,所當獎激,奈何用為罪乎?”靚獲免。未幾卒,年六十,贈龍圖閣學士。(節選自《宋史·虞奕傳》)10.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廷尉持天下平/京師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萬國/請自今非情/法實不相當/毋得輒請/B.廷尉持天下平/京師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萬國/請自今非/情法實不相當/毋得輒請/C.廷尉持天下平/京師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萬國/請自今非情/法實不相當/毋得輒請/D.廷尉持天下平/京師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萬國/請自今非/情法實不相當/毋得輒請/11.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路是宋朝行政區劃名,河北路地處北宋北部,舊分東、西兩路,后并為一路。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機關,掌管刑事案件的審理,長官為大理寺卿。C.秩指年終考評根據功過確定的官員俸祿,文中指根據功過確定的官職級別。D.封指封禪,歷代帝王都把封禪作為國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禪指祭天。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虞奕善用策略,剿滅賊寇。西部出現盜賊,朝廷派兵追捕無效,最終采用虞奕計謀,降服了盜賊;睦州出現叛亂,虞奕因平定賊寇有功而加官。B.虞奕忠于職守,盡心履職。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對秘書丞趙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質疑,得到上級長官支持,此事得以上報朝廷。C.虞奕秉公執法,據實斷案。陽武富家子對民妻欲行不軌,未遂而殺人,府縣及大理官員受賄后枉斷官司,虞奕接受詔命據實審案,涉案人員最終伏罪。D.虞奕仗義執言,奏罷屯田。中貴人以屯田開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憤,虞奕不顧前來查處的使者阻攔,上疏反對屯田,朝廷最終取消屯田制。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時還,則來歲耕桑皆廢矣。(2)計臣不才,當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參考答案:10.C

11.D

12.D

13.(1)我退下后就立刻出發,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時回鄉,那么來年的農耕桑種就全部荒廢。(2)考慮到我才能不足,應當離開職位而換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讓別的人侵占了這個職守。10題詳解】此題考核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句中“諸夏本”的意思是“國家的表率”,不要斷開;“非情”的意思是“禁止任情”,不要斷開。故選C。【1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D項,應該是祭天為封,祭地為禪。故選D。【12題詳解】這是一道考核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題中D項,朝廷派出的使者并未阻攔虞奕上疏,只是他們調查后都不敢對此直言。虞奕親自把事情的曲折經過向朝廷匯報,上疏說明五條反對意見,朝廷才下令取消屯田。故選D。【13題詳解】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直譯,重點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此題注意,退:退下后;行:出發;以時:按時;則,假如,連詞;耕桑:農耕桑種;計:考慮;易:換;侵:侵占;其:這,代詞。【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其次注意斷句題大多集中在對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的考核,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參考譯文:虞奕字純臣。進士及第。崇寧時期,為河北西路常平提舉,洺、相地區發生饑荒,他被調往河北東路。入宮對答,徽宗問他出發日期,回答道:“我退下后就立刻出發,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時回鄉,那么來年的農耕桑種就全部荒廢。”皇帝很高興。不久西部出現盜賊,他又調任提點刑獄。當時朝廷準備派兵追捕,虞奕逐條呈上策略,請求不要用兵,而要自己設定計謀討伐盜賊,認為不過一個月就可平定。轉運使張摶以為不可行,宰相同意張摶的策略,但好幾個月沒有成效,最終采用了虞奕的建議,全部降服了盜賊。被提拔為監察御史。皇帝親自去北郊祭祀,燕人趙良嗣擔任秘書丞陪同祭祀,虞奕稟報自己的長官:“如今親近衛兵不用三路人,而趙良嗣以外國降臣的身份,反而得以參預郊祠的事情,可以嗎?”長官采納了他的建議,詳盡地把這個情況向朝廷請示,沒有得到回復。陽武有個平民在一個富豪家做傭工,這個平民的妻子貌美,富家的兒子想占有她,沒有得逞,惱羞成怒地殺了她,又賄賂她的丈夫讓他不要說出去。事情被發覺后,府縣長官以及大理寺官員又在審理案件時受賄,虞奕接受詔命再審案件,涉案的人員都伏罪了。自何承矩首創在邊地設立池溝,國境有了定界。宦官主管邊防后,就以屯田開荒邀功,肆意侵占民田,百姓上訴,朝廷多次派出使者調查處治,這些使者都不敢據實處理。虞奕把事情的曲折經過向朝廷匯報,上疏說明五條反對意見,朝廷下令取消屯田。加官為直秘閣、淮南轉運副使。朝廷召他回京擔任開封少尹。過去大理寺、開封府審理案件,能夠憑實證判罪,后來就都聽憑私情而不依法律,法律更加被拋棄不用。虞奕進言說:“廷尉維持天下的公平,京師是國家的表率,法律尚且不能執行,憑什么做萬國的示范。請求從現在起禁止任情,如果判罪跟證據不相符的,不得立即上報。”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議。遷任光祿卿、戶部侍郎。睦州出現叛亂,虞奕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擔任鎮江知府。賊寇平定后,論功勞升官兩級。還京后擔任戶部侍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